貴陽市旅游景點_第1頁
貴陽市旅游景點_第2頁
貴陽市旅游景點_第3頁
貴陽市旅游景點_第4頁
貴陽市旅游景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爽爽的貴陽歡迎您二零一四年四月建筑四班:孫茂倫貴陽的簡介貴陽市是貴州省省會,位于中國西南云貴高原東部,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被譽為“高原明珠”。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制作樂器“筑”而聞名,故簡稱“筑”。因貴陽森林覆蓋率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貴陽市的市花為蘭花、紫薇。貴陽市的市樹為樟樹、竹子。市區:

甲秀樓

黔靈山花溪

陽明祠甲秀樓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并恢復原名。現存建筑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建筑風格: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22.9米,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花石欄桿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橋;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園。甲秀樓夜景黔靈山黔靈山顧名思義是黔中靈山,又被稱為“黔南第一山”,它以其山幽林密、湖水清澈而聞名全國;黔靈山自古以來就是貴陽市著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它是集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黔靈山由弘福寺、黔靈湖、三嶺灣等六個大的瀏覽區構成,每一個景區都有著其獨特魅力,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貴陽著名的風光秀麗的城市公園

弘福寺獼猴園黔靈山:花溪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花溪公園、青巖古鎮、天河潭、高坡民族風情

青巖古鎮,位于貴陽市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貴陽花溪南12公里處。青巖古鎮,名青巖,城門上大書“定廣門”三個字。城門左右兩邊有逶迤城墻,上筑敵樓、垛口、炮臺。全部用方塊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蒼黑。它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軍事古鎮。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悠悠古韻,2013年頂峰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旅游規劃項目中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距貴陽市24公里內兼具黃果樹瀑布之雄、龍宮之奇與花溪之秀,集飛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與天生石橋于一身,渾然天成;農舍水車,小橋流水,野趣盎然,清幽宜人。天河潭陽明祠

簡介:

陽明祠位于貴陽城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陽明祠是三組古建筑的總稱,它包括陽明祠、尹道真祠、扶風寺三部分。三組古建筑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貴陽陽明祠扶風寺以松巔閣為主體,辟有琴室、棋院、畫廊及茶坊、扶風寺位于貴陽市扶風山上陽明祠之左,尹道真祠之右,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寺內游廊四通,饒有園韻味。憑欄遠眺,則“三面之山,青接眉睫,城中煙樹萬家,歷歷可數”。清代扶風寺刻書頗為有名,《文史通義》(章學誠著)扶風寺刻本為海內藏書家所重。寺內松巔閣分為兩層:底層現用作茶室,供游人品茗休息;上層則辟為書畫室,兼供書畫家揮毫留墨。其東南面緊靠陽明祠之享堂的為關圣殿,今更名為“陽明書院”。院內陳列有貴州儺面具和原貴陽古建筑木雕部件。其余的建筑物,諸如原來的青椒閣、觀音殿和過廊等,今已分別更名為“畫廊”、“琴室”、“棋院”與“印社”。在這組長方形的整體建筑物中段,還有一株生長200多年的銀杏樹,樹坎下則是一坪寬敞的綠草和時花。漫步在坪地石鋪的曲徑上,自有“欣然隨履齒,不惜破痕臺”的樂趣。陽明祠一角縣城:

陽明精舍(陽明洞)

息烽集中營

開陽南江大峽谷陽明精舍:有桂竹園、默園、樂道園、性天園、俟圣園五個園子和奉元樓、松風館、水云軒、有本居、月窟居、仰山居、何言居等仿古建筑十余棟,另有退藏庵一座。大門門額“陽明精舍”四字為國際陽明學者、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岡田武彥先生所書。陽明精舍為當代中國大陸近百年來所建第一座儒家道場,也是儒家學子求學問道之勝地。

陽明洞:陽明洞又名車洞,洞口苔痕蒼綠,藤蘿密布。洞內寬敞明亮,可通往后山。四壁石乳凝結,洞口崖上有明代貴州宣慰使安國亨(彝族)題刻“陽明先生遺愛處”;右側有明羅汝芳題刻“陽明別洞”;左側有清龐霖題刻“奇境”等。洞中的鐫刻較多,字的大小不等,草、楷都有。洞外是長12米,寬9米的青石鋪地的院落,巖坎邊用青石欄桿圍繞;院落南邊石級兩旁,有兩顆參天古柏,為王守仁親手所植,稱為守仁柏。建在石巖之上的君子亭,為六角重檐攢尖式清代建筑,亭東北巖石上有(清)賀長齡書錄王守仁《君子亭記》碑刻。亭巖石壁下有蔣介石題刻“知行合一”四個大字

息烽集中營:位于貴州省息烽縣城南6公里,是抗戰期間國民黨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而設立的關押中共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獄,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為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四大集中營。息烽集中營對內稱“新監”或“大學”,對外掛牌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別稱為中學和小學玄天洞是位于息烽縣城東8公里處南望山麓的一個天然溶洞,洞頂高處15米,寬54米,深130米,洞內總面積3400平方米,僅有一條小路與外界相通。洞前和洞內原有自明朝以來修建的玉皇殿、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