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特征性表現及治療手段措施_第1頁
偏癱患者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特征性表現及治療手段措施_第2頁
偏癱患者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特征性表現及治療手段措施_第3頁
偏癱患者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特征性表現及治療手段措施_第4頁
偏癱患者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特征性表現及治療手段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偏癱患者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特征性表現及治療手段措施肩關節半脫位肩關節半脫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簡稱GHS),又稱不整齊肩,是偏癱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旦出現肩關節半脫位多難以恢復,故早期保護,進行預防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肩關節半脫位特征性表現肩胛帶下降,肩關節向下傾斜,在肩峰與上肢肱骨指間出現凹陷,觸診可觸及凹陷。2、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側低。3患側呈翼狀肩。主要臨床表現:肩關節半脫位并非偏癱后立即出現,多數發生在患病后一個月內,好發于BronnstromI-II期肌張力遲緩階段,早期患者可能沒有不適的感覺,部分患者患肢垂放時間較長可出現牽拉不適或疼痛,當患肢被支撐或抬起時,上述癥狀減輕或消失,隨著時間的延長可出現較劇烈的肩痛。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首先就是我們常說的正確的良肢位擺放研究發現,早期對腦損傷病人患側上肢進行良肢位擺放,并堅持全過程,能有效預防半脫位的發生,肢位擺放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或對抗痙攣姿勢的出現、保護肩關節及早誘發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治療體位。

1、患側臥位:患側在前,健側在上,頭部墊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側肩部盡可能前伸,以避免受壓和后縮,上臂旋后,肘與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標紅的肢體為患側位2、健側臥位:患者頭部墊枕,患側上肢伸展位,肩關節前屈小于90度,使患側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展,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仰臥位:患側肩胛和上肢下墊一長枕,上臂旋后,肘與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位,整個上肢平放于枕上,為防止日后的肩胛骨后撤,患側肩關節應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4坐位:患側上肢可放在輪椅扶手上或桌板上,下方墊一軟枕,使患側肘關節上抬,可保持兩側肩膀處于同一水平,使患側肩部不產生“分離”。Bobath握手。患者取仰臥位,雙手手指叉握,患手大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用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做患肢被動運動,使雙側肘關節伸展,肩關節前屈,并可上舉。此運動可防止或減輕患側上肢出現失用性肌萎縮,維持肩、肘關節活動度和抑制上肢痙攣。早期關節負重患肢負重訓練,病人采取坐位,頭部轉向偏癱側,患側的手置于臀部略微外側,患肢的肘關節盡量伸展,腕關節做背屈動作,讓軀體向患側傾斜,患肢負重訓練,通過對上肢關節的擠壓,反射性的刺激肌肉的活動,早期關節負重能有效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發生發展,能明顯提高患側上肢運動功能。手法糾正肩胛骨位置患者頸部及軀干伸展,護理人員一手握患肢的肩關節,另一手控制患側手,協助完成上肢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腕關節伸展、手指伸展等動作,此方法可擴大肩肱關節的活動范圍,誘發患側上肢出現選擇性運動,改善半脫位。針灸、電針對肌肉刺激可增加肌肉的興奮性,防止肌肉萎縮,起到保護肩關節穩定性的作用。肌內效貼可以起到支撐和穩定肌肉、韌帶、關節等作用,另外還可以減輕水腫,緩解疼痛。

肩關節半脫位的出現不僅加重了局部關節的運動障礙,同時制約了后期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復,是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