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課件_第1頁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課件_第2頁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課件_第3頁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課件_第4頁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藥的學術傳承與流派研究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

中醫藥的學術傳承與流派研究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前言中醫藥源遠流長,傳承千載而不衰,延綿百世而不墜,薪火傳承,與時俱進,一直是中醫藥繼承發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調把握中醫藥傳承的基本規律,推進中醫藥傳承工作,促進中醫藥全面健康發展,是當今中醫藥事業所面臨的首要的、最為緊迫的戰略任務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前言中醫藥源遠流長,傳承千載而不衰,延綿百世而不墜,薪火傳承一、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目的

中醫學的發展,傳承與創新始終是不變的主題。而薪火相承,培養合格的中醫藥接班人,不斷造就出一代名中醫,全面提高中醫臨床隊伍的整體水平,始終是中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傳承中醫藥的目的提高中醫藥臨床診療水平提高中醫藥學術發展水平提高中醫藥養生保健能力提高中醫藥文化傳承能力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一、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目的中醫學的發展,傳承與創新始終是不31、醫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醫術是指數千年積累延續下來的獨特診療養生技術、方法和實用醫藥知識其中既包括鮮活的醫家診療經驗、養生保健方法及深藏于民間的驗方秘方、土方偏方、絕招絕技又包括湮沒于中醫藥典籍中、具有博物學性質的醫藥百科知識,如數千種藥物的性味治用,數以萬計的臨床方劑,縱橫全身的經絡線路,遍布人體的數百個穴位等等知識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醫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醫術是指數千年積累4醫家診療經驗——包括診療策略、立法處方用藥的思路、自創驗方和獨創的診療技術、工具、方法其中以診療策略最為重要,其辨證論治的思維演繹過程和處理策略,如望聞問切四診的綜合判斷、重點關注的癥情證候、診察切入點、治療著眼點、方證對應點、辨證依據、遣方用藥、臨床技巧等都是傳承的關鍵如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絞取汁治瘧”的記載,傳統湯方煎煮因高溫和酶破壞了青蒿中的抗瘧成分而失效乏效,從而在很長歷史時期現實地失傳了1、醫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方技者,生生之具、活人之術也”,醫術是醫理、醫道的載體,是中醫藥傳承的基點和最直接的內容,傳承就是要從傳承一技之長開始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5醫家診療經驗——包括診療策略、立法處方用藥的思路、自創驗方和中醫醫理包括兩大方面:2、醫理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基本理論知識以體質學說、藏象經絡、氣血津液為基礎的生理病理學以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等為內容的病因學以望、聞、問、切四診為手段,臟腑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的診斷學以寒熱溫涼四氣、酸甘苦辛咸五味和歸經引經概括藥物性能的藥物學以君臣佐使、七情和合進行藥物配伍的方劑學以經絡、腧穴學說為主要內容的針灸學,以辨證論治為特色、理法方藥理論為路徑的診療體系等等中醫基本理論知識各家學說、醫家思想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6中醫醫理包括兩大方面:2、醫理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各家學說和醫家思想是歷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在前人基礎上形成的新學說、新觀點2、醫理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學術自古流派紛呈,以著名醫家為核心,師承授受,代有傳人,秉承其鮮明的學術思想,延綿不絕,形成穩定的傳承譜系和人才鏈,有力地保障了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梳理醫家的學術思想、學術淵源和發展脈絡,傳承各家學說和學術流派,切實有效地指導中醫臨床實踐,也是當代中醫學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醫理是醫術的理論依據,也是溝通醫術與醫道的橋梁,是中醫藥傳承的基本內容。傳承中醫理論就是要能夠真正運用中醫藥理論來診斷、辨治和預防疾病,指導臨床用藥和針灸治療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各家學說和醫家思想是歷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在前人基礎上形成的新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道”是指哲學層面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醫道是指在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上所持有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認知生命和診治疾病的認識論、方法論和思維方式,以及行醫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所體現的價值定位中醫藥的天人相應論、陰陰五行說、養生理論和治未病思想,既是思想理念,又是認知思維,與以人為本、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價值取向密切結合在一起,構成中醫醫道層面的基本內容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道”是指哲學層面上的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學作為“生生之學”,其本質在于改善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保持生命的生機活力養生之道,就在于遵循天地陰陽的運動變化規律,順應四時寒暑變遷而起居飲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形養神、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保養正氣,這正是“生生”的本質要求和具體體現未病先防、欲病杜漸、已病防變(有病早治、先安未病之臟、病后止遺)和瘥后防復的治未病思想,同樣在于把握好“生生之機”。天人相應,生氣通天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學作為“生生之學”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的基本價值定位是“醫乃仁術”。“仁者愛人”,生命至上醫藥為用,性命相托,作為治病救命的學問,醫學是推行“仁”道的最佳途徑,仁心仁術是中華傳統“仁愛”思想推己及人的最好體現中醫在人的自然生存狀態下望、聞、問、切,于人性化、生活化的交流溝通中,省病問疾,辨證施治。其技藝之精,能在更根源的人本意義上把握病情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把建立在醫術精湛基礎上心懷仁愛、濟世救人的傳統醫德概括為“大醫精誠”,集中體現了醫道的精髓。以人為本,仁心仁術,追求和達到大醫精誠的理想境界,成為古今醫家普遍遵奉的道德準則,并廣為中西醫學界所接受3、醫道的傳承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的基本價值定位是“醫乃仁術”。“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醫道是醫理、醫術的根本,是中醫藥傳承的核心內容和最高境界,當今中醫藥傳承最要關注的薄弱環節就是醫道的萎縮和缺失“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遠”,學養深厚、學驗俱豐的醫家精通醫術、熟知醫理、深諳醫道,更關鍵的是醫道已深深地浸入了中醫醫家的具體實踐之中,在其診斷、辨證、處方、操作等具體臨床運用時,心中始終裝滿了天人相應、氣化氣機、陰陽五行、養生治未病的核心理念與思維方式和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價值取向,看似不經意間的一法一方,往往于細微之處都體現出醫道的精神,其指下功夫根本不是在手上,指揮它的是博大精深的醫道3、醫道的傳承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1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醫道是醫理、醫術的根本,是中醫藥傳承12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作為智慧的結晶、文明的瑰寶,作為一門生命科學與文化的學問,中醫藥的傳承涉及面廣,影響因素眾多,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212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作為智慧的結晶、文明的瑰寶,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醫文同源”,中醫藥學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深受中華傳統哲學思想的指導和影響,作為醫道層面的天人相應論、氣化氣機說、陰陽五行說,其實就本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仁心仁術、大醫精誠更是中華民族以人為本、人本人倫精神在中醫藥學中的集中體現,構成了中醫藥學最基本的人文精神中華傳統文化早已滲入中醫藥的每一個細胞,而中醫藥也早已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一脈相承,互相滲透,相互交合,融為一體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3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醫藥的靈魂和血脈,是中醫藥傳承的土壤、環境和根基所在,與我們的民族情感和社會心理緊密相連,文化的變遷異化強烈觸動著中醫的傳統觀念、知識結構和理論基礎,現代中醫藥傳承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賴以生存的傳統文化土壤日益貧脊,難以從中得到滋潤和養育復興中華文化無疑是推動中醫藥傳承的一個引擎,必將為中醫藥的傳承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傳承文化的本、穩住中醫的根,傳承中醫藥優秀的思想、理念、價值,一定會為我們的思維插上靈動的翅膀,為認識世界打開一扇新的窗口,成為引導中醫藥學發展的航標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4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醫學的行為主體與客體都是人類,而人類是應從生物、精神、文化等各個層面的定義結合起來認識的高等生物。因此,醫學應該屬于跨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第三科學。同理,中醫藥體系既有科學屬性,又有文化屬性。言其科學,因其揭示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規律,并建立了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和有效的應對方法技能體系;而言其文化,則是因其完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存活于炎黃子孫世代相襲的生活方式與行為規范當中,帶有鮮明的人文特色。

準確地說,中國哲學應該是儒、道、釋、醫“四柱鼎立”的集大成者。中醫藥的確是我國古代文化和文明各項成就中歷史最悠久,系統最完整,應用最普及的。沒有中醫藥的復興就不可能有中華文化的復興,而沒有中華文化的真正復興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5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原創性的學術體系,是以科學精神體現人文關懷的典范,蘊含有無盡的科技成分,歷代醫家不僅傳承了中醫藥的科技內容,而且還在理性懷疑基礎上進行實用理性的傳承創新,如張仲景承扁鵲、黃帝之說而有超越,在六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辨證論治。宋元四大醫家承《內經》、《傷寒論》學術而各有所創,清代葉天士、薛雪、吳鞠通等又承仲景和四家之學而創立溫病學說,正是這種創新性的傳承和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不斷地推動著中醫學的學術進步和發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6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在中醫藥傳承中,古代中醫文獻和名醫診療資料是重要的信息資源就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傳承來說,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數據庫為載體,網絡為傳播途徑,既可原汁原味地全面采集和保存其病例信息、診療資料,實現學術經驗的數字化和系統化,又可形成推廣應用平臺,實現快捷、廣泛、有效的傳播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不僅可使顯性知識數字化,而且還可以快速發現隱藏在大量模糊數據中潛在的、有價值的創新點,使部分隱性知識顯性化,逐步實現“可意會,可言傳,可解釋,可驗證”在大量名醫個體學術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橫向群體規律的綜合挖掘,凝煉和揭示個性經驗和共性規律,很可能會在中醫藥傳承上有突破性的進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7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能力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從理論與臨床兩方面來看,中醫藥傳承更強調實踐,更重視臨床能力的培養我國之所以長期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原因之一就是現實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強,醫療上處于薄弱環節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8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名老中醫的學術診療思想都是在臨床實踐中凝煉出來的,無論思路還是方法都是以臨床為依據,傳承名老中醫思想要落實在臨床上,要與提高臨床療效相結合師承一方面是中醫臨床基本技能的傳承,包括望聞問切、遣方用藥、針灸推拿等一系列診斷與治療技術;另一方面是臨床思辨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家加強師承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傳承人中醫臨床療效和醫療水平,提高其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能力立足臨床、授人以漁,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臨床醫療的必然要求,中醫藥傳承落腳點關鍵在于臨床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9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4、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人才培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前提,人才是中醫藥傳承的核心中醫人才也有不同的類分,有傳承型和創新型人才之分,有“頂天立地”的高端專家和“鋪天蓋地”的實用人才之別,還有臨床人才、研究人才、科普人才之分,但當前最大的危機仍是后繼乏人乏術,真正嫻熟地運用中醫理論診治疾病的人近乎鳳毛麟角因此中醫藥傳承就是要以培養中醫接班人為中心,中醫藥人才培養就是要以傳承中醫學術經驗為核心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04、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人才培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5、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學科建設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醫術有專攻,中醫各家學術往往是以某一學科見長形式傳承下來的,以新安醫學世家為例,如新安王氏內科、蜀山曹氏外科、黃氏婦科、許氏兒科、鄭氏喉科、程氏傷科等久負盛名,可見中醫藥傳承必然要落實到臨床各學科上當代中醫學科建設主要任務,就是要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培養后繼人才,傳承學科專長。加強專科專病建設、發揮中醫藥優勢,現已是中醫藥界的共識在中醫藥臨床學科建設中,要把中醫藥傳承作為主要任務,使人才培養與臨床科研有機結合,以跟師臨診作為臨床傳承主要形式,以繼續教育作為臨床傳承主要手段,以課題項目作為臨床傳承研究載體,以信息化建設作為臨床傳承硬件保障,以學術沙龍活動作為臨床傳承交流平臺。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15、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學科建設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中醫藥植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和環境之中,幾千年來一直維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一直廣為國民所接受和認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中醫藥傳承的根本動力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的重視下中醫地位開始逐步恢復,院校教育逐漸成為中醫藥傳承的主流,一度還形成互有長短的學院派和家傳師徒派的爭鳴,前者長于系統理論疏于臨床,后者一招一式根基好但缺乏系統性隨著國家對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的不斷重視,師承制普遍受到社會的追捧今天,學院教育與師承培養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共同傳承、共同提高,已經成為中醫學界的共識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2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但民眾特別是年青一代對中醫藥認知度并不高。2006年一項隨機采訪表明75%的在校大學生不知道《黃帝內經》這部經典社會各階層包括決策者和專家學者從小學習數理化,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文化氛圍乃至情感人格都已“現代化、科學化”,要兼容中醫藥傳統思維理念和價值觀還相當困難2007年起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22個部委發起的“中醫中藥中國行”,連續五年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地舉辦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并依托這一平臺推進中醫“三名三進”工程,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惠及千家萬戶,為中醫藥傳承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歷史證明,政策引導、社會重視、經濟支持,文化認同所營造出的社會生態環境,為中醫藥傳承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3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站在國家的戰略高度,中醫藥傳承要以保存中醫藥的遺傳基因為核心,以培養造就新一代名醫大家為目標,以全體中醫藥人員的傳承學習為基礎,以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繼承為重點,以研究型傳承為突破口,院校制傳承與師承制傳承并重并舉,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全面完整地推進中醫藥傳承工作形成“政府主導,學界引領,中醫傳承,全民推動”的傳承局面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4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站在國家的戰略高度,中醫藥傳承要中醫學術流派是在長期的學術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晶。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的醫學流派,而各學術流派之間的爭鳴、滲透與融合,促進了中醫學術的發展,使中醫理論體系得以不斷完善,臨床療效不斷提高,最終形成了中醫學“一源多流”的學術特色與格局。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5中醫學術流派是在長期的學術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學術流派對中醫學術傳承和發展所起的作用1.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產生的土壤2.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發展的動力3.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傳播的途徑4.學術流派是醫學人才培養的搖籃5.學術流派是醫學經驗傳承的方式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6學術流派對中醫學術傳承和發展所起的作用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代表性的學術流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丹溪學派考據學派補土學派溫補學派攻邪學派扶陽學派溫病學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7代表性的學術流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地域性的學術流派新安醫學嶺南醫學吳中醫學孟河醫學海派醫學永嘉醫學錢塘醫學湖湘醫學………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8地域性的學術流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流派是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得以代代傳承的主要載體之一,其形成與發展規律離不開以下若干要素有代表醫家有學術主張有獨到經驗有學術傳承有醫家群體有學術載體有歷史影響有活態存在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29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流派是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新安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醫學流派:文化底蘊深厚學術成就突出名醫名著眾多歷史影響深遠區域特色明顯研究價值豐富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0新安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醫學流派:文化底蘊深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地域性:新安醫學的發源地和學術中心在徽州文化性:新安醫學的發生發展根植于徽州文化傳承性:新安醫學的傳承以家族鏈為主要載體創新性:新安醫學在理論和臨床上著力探索創新實踐性:新安醫家學術和經驗始終根基于臨床實踐規范性:新安醫家注重對中醫理論的系統規范化總結開放性:新安醫家學術思想在全國各地傳播交流廣泛性: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涉及中醫學各個方面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1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地域性:新安醫學的發源地和學術中心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由儒入醫,博采眾長,有徽州文化為底蘊學術源流上:理論研究上:崇尚經典,勤于著述,精于考證,師古而不泥古,積極探索創新,學術建樹豐富。臨床治療上:擅于辨證調理,注重固本培元,善用養陰清潤、健脾化濕。在臨床用藥的風格上,經方時方并用,善用地道藥材,用藥輕清靈巧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2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由儒入醫,博采眾長,有徽州文化為底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1978年開始招收新安醫學研究生2008年開辦新安醫學教改試點班2011年進入安徽省115創新團隊1、人才培養2、文獻搜集建立了新安醫學文獻書庫,收錄新安醫學古籍400多部建立了新安醫學文獻數據庫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3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1978年開始招收新安醫出版研究專著40余部發表研究論文700余篇分別有20個課題立項開展新安醫學研究3、學術研究《新安醫學史略》《新安名醫考》《新安醫籍考》《新安醫籍叢刊》《新安醫學精華叢書》《新安醫學名著叢書》《徽州文化叢書-新安醫學》《歷代新安名醫精選》代表性著作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新安醫學精華叢書》獲201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4出版研究專著40余部3、學術研究《新安醫學史略》代表性著作六1988年成立新安醫學研究室2005年建立新安醫學文化館2006年成立新安醫學研究中心2008年省級新安醫學科技創新團隊2010年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新安醫學的研究與開發2012年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資助4、平臺建設2008年舉辦首次新安醫學論壇2009年召開新安醫學研究和醫藥繼承創新國際研討會2011年召開第三次全國中醫學術流派研討會5、學術交流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51988年成立新安醫學研究室4、平臺建設2008年舉辦首次新新安醫學糖尿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呼吸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腦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痹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婦科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喉科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骨傷科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6、臨床應用2006年新安醫學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保護措施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6新安醫學糖尿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6、臨床應用2006年新安新安醫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7新安醫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實驗室建設目的與意義經驗積累的途徑理論產生的土壤學術發展的動力人才培養的搖籃研究有代表性的中醫學術流派,對繼承中醫學術經驗,挖掘中醫原創思維,促進中醫學術發展,提高中醫臨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實驗室建設目的與意義中醫學術流派是中醫學術經驗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形式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8實驗室建設目的與意義經驗積累的途徑研究有代表性的實驗室建設總體目標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傳統特色繼承與創新基地合作交流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人才匯聚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凸顯地方醫學流派特色,傳承新安醫學學術思想打造國內外有影響學術團隊取得一批創新性科技成果保持地方醫學流派研究領先地位并不斷創新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39實驗室建設總體目標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傳統特色繼承與創新基實驗室建設思路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與方法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手段應用循證醫學等技術方法運用現代中藥研究思路與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途徑進一步加強新安醫學文獻研究,提高文獻研究與利用水平進一步開展新安醫學特色理論與治法研究,揭示科學內涵,發展中醫學術進一步拓展新安醫學臨床應用研究領域,提高疑難病證的臨床診療水平進一步加強對新安道地中藥資源、名方驗方開發研究,提高中藥新藥的研發水平進一步加強對新安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升研究團隊學術水平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新安醫學學術影響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實驗室建設思路應用現代信息化應用現代科學應用循證醫學運用現代40實驗室研究方向新安醫學文獻研究與數字化平臺建設新安醫學特色理論的科學內涵研究新安醫學診治疑難疾病的臨床研究新安醫家名方驗方應用基礎研究與開發1234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1實驗室研究方向新安醫學文獻研究與數字化平臺建設新安醫學特色理實驗室研究內容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的特色理論與學術內涵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對疑難病癥的特色診療經驗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的名方驗方新安醫學流派學術體系文獻數據庫與數據化信息平臺之一:新安醫學文獻研究與數字化平臺建設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2實驗室研究內容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的特色理論與學術內涵整理與實驗室研究內容益氣活血法作用機制研究養陰清肺法作用機制研究健脾化濕法作用機制研究

溫補培元法作用機制研究中風“氣虛血瘀”病機消渴“陰虛肺燥”病機肺脹“元陽不足”病機痹病“脾虛濕困”病機闡述科學內涵創新中醫理論之二:新安醫學特色理論的科學內涵研究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實驗室研究內容益氣活血法作用機制研究養陰清肺法作用機制研究43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醫學防治中風研究新安醫學防治痹病研究新安醫學防治肺脹研究新安醫學防治消渴研究優化中醫診療方案建立療效評價體系繼承新安醫家經驗創新臨床診療思路之三:新安醫學整治疑難疾病的臨床研究建立診療規范提高診療水平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4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醫學防治新安醫學防治新安醫學防治新安醫學防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道地中藥資源研究新安醫家名方驗方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研究道地藥材保護與利用中藥新藥或院內制劑研究與開發建立質量標準明確活性成分優化提取工藝闡明作用機制創新中藥劑型發展中藥產業之四:新安醫家名方驗方應用基礎研究與開發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5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道地中藥資源研究新安醫家名方驗方物質基礎有底蘊的徽州文化有價值的文獻整理有特色的理論提煉有創新的研究思路有療效的臨床研究有前景的新藥研發有繼承的創新發展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6有底蘊的徽州文化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構建平臺,收集文獻,凝煉方向,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組建團隊,編寫專著,臨床應用,學術交流,文化建設。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7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748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歷史沿革歙縣“新安王氏醫學”,起源于1820年,其始祖為新安歙縣王家宅人--王學健(名履中),履中公嘗學醫于馮塘程思敏先生,其后父子相襲、兄弟相授、祖孫相承,每一代傳人都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做到傳承“新安王氏醫學”之衣缽,創新發展家學理論之精髓。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8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歷史沿革歙縣“新安王氏醫學”,48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王學健(履中)→王心如→王養涵次子王仲奇→王樾亭、王燕娛(女)、王惠娛(女)→王宏毅、王宏殷三子王殿人→王任之四子王季翔→王樂匋→王鍵七子王弋真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傳承圖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王學健(履中)→王心如→王養涵次49“新安王氏醫學”流派是新安醫學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發展現狀注重理論創新注重臨床療效注重辨證調理注重中醫藥文化傳承注重中醫藥學術發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新安王氏醫學”流派是新安醫學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七、新安王氏醫50近年來,新安王氏醫學流派繼承與創新取得顯著進展,其繼承與創新研究作為地方醫學流派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作為新安醫學研究安徽省“115”和安徽省高校省級科技創新團隊主體,從有價值文獻、有特色理論、有療效臨床經驗與技術、有前景特色制劑開發及徽文化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十年中,已發表論文50余篇。主編、副主編和參編中醫學術著作16部,主持科研項目23項,獲獎8項,專利1項。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發展現狀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近年來,新安王氏醫學流派繼承與創新取得顯著進展,其繼承與創新51①文獻梳理:初步挖掘整理新安王氏醫學流派歷代傳人傳記及代表性著作、王氏家乘志略、歷史實物、醫案等文史資料,梳理清晰了流派傳承脈絡,初步揭示了其學術觀點與思想及發展演化規律。②診療技術:著力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優勢病種的挖掘整理,積極開設門診,將療效顯著的4-5種特色治法與診療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同時積極探索開發流派新的特色診療技術與方法。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發展現狀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①文獻梳理:初步挖掘整理新安王氏醫學流派歷代傳人傳記及代表性52③文化傳承:從傳統文化尤其是徽文化角度探討了對王氏醫學流派傳承與創新的影響。④研發應用:積極開展2種流派特色制劑與中藥新藥的開發應用研究。⑤理論內涵:開展了益氣活血通絡法、益氣養陰活血寧心法、健脾化濕通絡法、補腎生髓法等特色理論及其代表方劑的科學內涵研究。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發展現狀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③文化傳承:從傳統文化尤其是徽文化角度探討了對王氏醫學流派傳53⑥人才培養: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加強流派傳承人培養,提升流派傳人學術傳承能力與文化素養及臨床水平;⑦學術交流:組織開展以流派學術思想或診療技術為主題的全國中醫藥流派學術研討會,大力弘揚流派學術思想,提升流派學術影響力。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發展現狀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⑥人才培養: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加強流派傳承人培養,提升流54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學術影響甚大,名播滬、浙、皖、贛等各地以及享譽海外。善取諸家之長,自成一家之論;臨證各擅其長,既有師承影響,又有自己的探索。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學術影響診斷重脈診審證重求因立法重溫補用藥倡輕靈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學術影響甚大,名播滬、浙、皖、贛等各地以及享55新安王氏醫家在學術上精研內經之旨,其學遠宗仲景,近效杏軒,尤勤研吳謙著作。善取諸家之長,自成一家之論;在臨證上各擅其長,既有師承影響,又有自己探索與獨到之處。

●辨證重臟腑:以臟腑經絡學說追本求源,闡發臟腑病變機制,注重調補肝腎、調和氣血、調燮陰陽、調和營衛;●外感病:注重顧護陰精、陽氣,理論上寒溫并重,臨床上寒溫并用,形成運用附子治外感熱病的獨特經驗和用藥風格;●內科雜病:注重“辨體”與“辨證”相結合,重視顧護脾胃與腎氣.。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學術思想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新安王氏醫家在學術上精研內經之旨,其學遠宗仲景,近效杏軒,尤56●內科雜病

①腦病:強調治腦與治神相結合,提出腦為神舍學說,認識中風病位在腦,不寐證關乎心腦肝腎;

②肝病:內科雜病治療過程中,辨析肝病階段性及其內在聯系,善用調肝和絡、活血化瘀、滋腎柔肝、條達木郁之品,注重調節情志;

③胃病:治胃強調胃痛之通,貴在通陽;

④濕邪:注重濕邪致病的重要性,治療或芳香化濕、或淡滲利濕、或苦寒燥濕。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內科雜病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57新安王氏醫學在長期的臨床治療疾病過程中,創制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治法和方藥,臨床療效顯著。

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特色技術

◆中風:益氣活血通絡法--腦絡欣通(現已制成院內制劑);

◆心悸:益氣養陰、活血寧心法--心肌爾康;

◆胸痹:逐痹理氣通絡法;

◆淋證:清熱滲濕、活血行瘀、堅陰通淋法-前列腺湯;溫腎利濕,分清化濁法--新訂萆薢分清飲等;

◆脅痛:疏肝理氣化濕法;

◆胃痛:辛開苦降,化痰和胃法-瓜蔞薤白散加減;益氣養陰,疏肝和胃法-一貫煎加減;◆虛損:固本培元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新安王氏醫學在長期的臨床治療疾病過程中,創制了一58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工作室建設通過工作室建設,體現本流派學術特色,使本流派特色技術得以提煉與應用,并通過建設本流派示范門診,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健康;培養一批流派傳承人才,并宣傳富有徽文化特征流派特色文化,從而打造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通過建設,進一步加快新安王氏醫學流派的傳承與發展,充分發揮本流派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臨床療效,推進本流派傳承人才培養,從而更深層次揭示本流派學術傳承發展的內在規律。目標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工作室建設通過工作室建設,體現本流59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工作室建設相關技術平臺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工作室建設相關技術平臺中醫藥學術傳60工作室建設主要內容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梳理傳承脈絡完善學術思想挖掘特色文化學術整理開設示范門診提煉特色診療技術開發特色制劑加強技術推廣臨床研究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工作室建設主要內容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梳理傳承脈絡學術61工作室硬件建設工作室網站建設傳承發展機制探索條件建設臨床帶教經典研讀臨床思維交叉帶教交流考察學術培訓人才培養工作室建設主要內容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工作室硬件建設條件建設臨床帶教人才培養工作室建設主要內容七、62示范門診:開設本流派示范門診1-2個;技術推廣:制定本流派特色診療技術推廣應用方案3個,其中特色診療技術應用率和診治率達80%以上;制劑研發:研發本流派院內制劑或特色制劑1種;人才培養:培養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主要傳承人2名,新增主要傳承人3名,本流派傳承人6名;學術交流:組織開展流派特色技術推廣類省市級或國家級中醫藥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或學術會議3次;論文專著:出版本流派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網站建設:建設本流派工作室網站1個,體現流派徽文化特色,并有一定的患者咨詢訪問量。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預期成效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示范門診:開設本流派示范門診1-2個;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63謝謝!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64謝謝!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64

中醫藥的學術傳承與流派研究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65

中醫藥的學術傳承與流派研究

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前言中醫藥源遠流長,傳承千載而不衰,延綿百世而不墜,薪火傳承,與時俱進,一直是中醫藥繼承發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調把握中醫藥傳承的基本規律,推進中醫藥傳承工作,促進中醫藥全面健康發展,是當今中醫藥事業所面臨的首要的、最為緊迫的戰略任務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66前言中醫藥源遠流長,傳承千載而不衰,延綿百世而不墜,薪火傳承一、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目的

中醫學的發展,傳承與創新始終是不變的主題。而薪火相承,培養合格的中醫藥接班人,不斷造就出一代名中醫,全面提高中醫臨床隊伍的整體水平,始終是中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傳承中醫藥的目的提高中醫藥臨床診療水平提高中醫藥學術發展水平提高中醫藥養生保健能力提高中醫藥文化傳承能力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一、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目的中醫學的發展,傳承與創新始終是不671、醫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醫術是指數千年積累延續下來的獨特診療養生技術、方法和實用醫藥知識其中既包括鮮活的醫家診療經驗、養生保健方法及深藏于民間的驗方秘方、土方偏方、絕招絕技又包括湮沒于中醫藥典籍中、具有博物學性質的醫藥百科知識,如數千種藥物的性味治用,數以萬計的臨床方劑,縱橫全身的經絡線路,遍布人體的數百個穴位等等知識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醫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醫術是指數千年積累68醫家診療經驗——包括診療策略、立法處方用藥的思路、自創驗方和獨創的診療技術、工具、方法其中以診療策略最為重要,其辨證論治的思維演繹過程和處理策略,如望聞問切四診的綜合判斷、重點關注的癥情證候、診察切入點、治療著眼點、方證對應點、辨證依據、遣方用藥、臨床技巧等都是傳承的關鍵如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絞取汁治瘧”的記載,傳統湯方煎煮因高溫和酶破壞了青蒿中的抗瘧成分而失效乏效,從而在很長歷史時期現實地失傳了1、醫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方技者,生生之具、活人之術也”,醫術是醫理、醫道的載體,是中醫藥傳承的基點和最直接的內容,傳承就是要從傳承一技之長開始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69醫家診療經驗——包括診療策略、立法處方用藥的思路、自創驗方和中醫醫理包括兩大方面:2、醫理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基本理論知識以體質學說、藏象經絡、氣血津液為基礎的生理病理學以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等為內容的病因學以望、聞、問、切四診為手段,臟腑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的診斷學以寒熱溫涼四氣、酸甘苦辛咸五味和歸經引經概括藥物性能的藥物學以君臣佐使、七情和合進行藥物配伍的方劑學以經絡、腧穴學說為主要內容的針灸學,以辨證論治為特色、理法方藥理論為路徑的診療體系等等中醫基本理論知識各家學說、醫家思想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0中醫醫理包括兩大方面:2、醫理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各家學說和醫家思想是歷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在前人基礎上形成的新學說、新觀點2、醫理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學術自古流派紛呈,以著名醫家為核心,師承授受,代有傳人,秉承其鮮明的學術思想,延綿不絕,形成穩定的傳承譜系和人才鏈,有力地保障了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梳理醫家的學術思想、學術淵源和發展脈絡,傳承各家學說和學術流派,切實有效地指導中醫臨床實踐,也是當代中醫學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醫理是醫術的理論依據,也是溝通醫術與醫道的橋梁,是中醫藥傳承的基本內容。傳承中醫理論就是要能夠真正運用中醫藥理論來診斷、辨治和預防疾病,指導臨床用藥和針灸治療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1各家學說和醫家思想是歷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在前人基礎上形成的新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道”是指哲學層面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醫道是指在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上所持有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認知生命和診治疾病的認識論、方法論和思維方式,以及行醫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所體現的價值定位中醫藥的天人相應論、陰陰五行說、養生理論和治未病思想,既是思想理念,又是認知思維,與以人為本、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價值取向密切結合在一起,構成中醫醫道層面的基本內容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2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道”是指哲學層面上的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學作為“生生之學”,其本質在于改善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保持生命的生機活力養生之道,就在于遵循天地陰陽的運動變化規律,順應四時寒暑變遷而起居飲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形養神、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保養正氣,這正是“生生”的本質要求和具體體現未病先防、欲病杜漸、已病防變(有病早治、先安未病之臟、病后止遺)和瘥后防復的治未病思想,同樣在于把握好“生生之機”。天人相應,生氣通天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33、醫道的傳承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學作為“生生之學”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的基本價值定位是“醫乃仁術”。“仁者愛人”,生命至上醫藥為用,性命相托,作為治病救命的學問,醫學是推行“仁”道的最佳途徑,仁心仁術是中華傳統“仁愛”思想推己及人的最好體現中醫在人的自然生存狀態下望、聞、問、切,于人性化、生活化的交流溝通中,省病問疾,辨證施治。其技藝之精,能在更根源的人本意義上把握病情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把建立在醫術精湛基礎上心懷仁愛、濟世救人的傳統醫德概括為“大醫精誠”,集中體現了醫道的精髓。以人為本,仁心仁術,追求和達到大醫精誠的理想境界,成為古今醫家普遍遵奉的道德準則,并廣為中西醫學界所接受3、醫道的傳承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4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中醫的基本價值定位是“醫乃仁術”。“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醫道是醫理、醫術的根本,是中醫藥傳承的核心內容和最高境界,當今中醫藥傳承最要關注的薄弱環節就是醫道的萎縮和缺失“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遠”,學養深厚、學驗俱豐的醫家精通醫術、熟知醫理、深諳醫道,更關鍵的是醫道已深深地浸入了中醫醫家的具體實踐之中,在其診斷、辨證、處方、操作等具體臨床運用時,心中始終裝滿了天人相應、氣化氣機、陰陽五行、養生治未病的核心理念與思維方式和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價值取向,看似不經意間的一法一方,往往于細微之處都體現出醫道的精神,其指下功夫根本不是在手上,指揮它的是博大精深的醫道3、醫道的傳承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5二、中醫藥學術傳承的關鍵醫道是醫理、醫術的根本,是中醫藥傳承76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作為智慧的結晶、文明的瑰寶,作為一門生命科學與文化的學問,中醫藥的傳承涉及面廣,影響因素眾多,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612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作為智慧的結晶、文明的瑰寶,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醫文同源”,中醫藥學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深受中華傳統哲學思想的指導和影響,作為醫道層面的天人相應論、氣化氣機說、陰陽五行說,其實就本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仁心仁術、大醫精誠更是中華民族以人為本、人本人倫精神在中醫藥學中的集中體現,構成了中醫藥學最基本的人文精神中華傳統文化早已滲入中醫藥的每一個細胞,而中醫藥也早已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一脈相承,互相滲透,相互交合,融為一體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7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醫藥的靈魂和血脈,是中醫藥傳承的土壤、環境和根基所在,與我們的民族情感和社會心理緊密相連,文化的變遷異化強烈觸動著中醫的傳統觀念、知識結構和理論基礎,現代中醫藥傳承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賴以生存的傳統文化土壤日益貧脊,難以從中得到滋潤和養育復興中華文化無疑是推動中醫藥傳承的一個引擎,必將為中醫藥的傳承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傳承文化的本、穩住中醫的根,傳承中醫藥優秀的思想、理念、價值,一定會為我們的思維插上靈動的翅膀,為認識世界打開一扇新的窗口,成為引導中醫藥學發展的航標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8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醫學的行為主體與客體都是人類,而人類是應從生物、精神、文化等各個層面的定義結合起來認識的高等生物。因此,醫學應該屬于跨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第三科學。同理,中醫藥體系既有科學屬性,又有文化屬性。言其科學,因其揭示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規律,并建立了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和有效的應對方法技能體系;而言其文化,則是因其完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存活于炎黃子孫世代相襲的生活方式與行為規范當中,帶有鮮明的人文特色。

準確地說,中國哲學應該是儒、道、釋、醫“四柱鼎立”的集大成者。中醫藥的確是我國古代文化和文明各項成就中歷史最悠久,系統最完整,應用最普及的。沒有中醫藥的復興就不可能有中華文化的復興,而沒有中華文化的真正復興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79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1、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原創性的學術體系,是以科學精神體現人文關懷的典范,蘊含有無盡的科技成分,歷代醫家不僅傳承了中醫藥的科技內容,而且還在理性懷疑基礎上進行實用理性的傳承創新,如張仲景承扁鵲、黃帝之說而有超越,在六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辨證論治。宋元四大醫家承《內經》、《傷寒論》學術而各有所創,清代葉天士、薛雪、吳鞠通等又承仲景和四家之學而創立溫病學說,正是這種創新性的傳承和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不斷地推動著中醫學的學術進步和發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0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在中醫藥傳承中,古代中醫文獻和名醫診療資料是重要的信息資源就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傳承來說,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數據庫為載體,網絡為傳播途徑,既可原汁原味地全面采集和保存其病例信息、診療資料,實現學術經驗的數字化和系統化,又可形成推廣應用平臺,實現快捷、廣泛、有效的傳播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不僅可使顯性知識數字化,而且還可以快速發現隱藏在大量模糊數據中潛在的、有價值的創新點,使部分隱性知識顯性化,逐步實現“可意會,可言傳,可解釋,可驗證”在大量名醫個體學術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橫向群體規律的綜合挖掘,凝煉和揭示個性經驗和共性規律,很可能會在中醫藥傳承上有突破性的進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12、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現代科技創新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能力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從理論與臨床兩方面來看,中醫藥傳承更強調實踐,更重視臨床能力的培養我國之所以長期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原因之一就是現實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強,醫療上處于薄弱環節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2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名老中醫的學術診療思想都是在臨床實踐中凝煉出來的,無論思路還是方法都是以臨床為依據,傳承名老中醫思想要落實在臨床上,要與提高臨床療效相結合師承一方面是中醫臨床基本技能的傳承,包括望聞問切、遣方用藥、針灸推拿等一系列診斷與治療技術;另一方面是臨床思辨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家加強師承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傳承人中醫臨床療效和醫療水平,提高其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能力立足臨床、授人以漁,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臨床醫療的必然要求,中醫藥傳承落腳點關鍵在于臨床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33、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當代中醫臨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4、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人才培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前提,人才是中醫藥傳承的核心中醫人才也有不同的類分,有傳承型和創新型人才之分,有“頂天立地”的高端專家和“鋪天蓋地”的實用人才之別,還有臨床人才、研究人才、科普人才之分,但當前最大的危機仍是后繼乏人乏術,真正嫻熟地運用中醫理論診治疾病的人近乎鳳毛麟角因此中醫藥傳承就是要以培養中醫接班人為中心,中醫藥人才培養就是要以傳承中醫學術經驗為核心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44、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人才培養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5、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學科建設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醫術有專攻,中醫各家學術往往是以某一學科見長形式傳承下來的,以新安醫學世家為例,如新安王氏內科、蜀山曹氏外科、黃氏婦科、許氏兒科、鄭氏喉科、程氏傷科等久負盛名,可見中醫藥傳承必然要落實到臨床各學科上當代中醫學科建設主要任務,就是要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培養后繼人才,傳承學科專長。加強專科專病建設、發揮中醫藥優勢,現已是中醫藥界的共識在中醫藥臨床學科建設中,要把中醫藥傳承作為主要任務,使人才培養與臨床科研有機結合,以跟師臨診作為臨床傳承主要形式,以繼續教育作為臨床傳承主要手段,以課題項目作為臨床傳承研究載體,以信息化建設作為臨床傳承硬件保障,以學術沙龍活動作為臨床傳承交流平臺。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55、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中醫學科建設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中醫藥植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和環境之中,幾千年來一直維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一直廣為國民所接受和認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中醫藥傳承的根本動力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的重視下中醫地位開始逐步恢復,院校教育逐漸成為中醫藥傳承的主流,一度還形成互有長短的學院派和家傳師徒派的爭鳴,前者長于系統理論疏于臨床,后者一招一式根基好但缺乏系統性隨著國家對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的不斷重視,師承制普遍受到社會的追捧今天,學院教育與師承培養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共同傳承、共同提高,已經成為中醫學界的共識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6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但民眾特別是年青一代對中醫藥認知度并不高。2006年一項隨機采訪表明75%的在校大學生不知道《黃帝內經》這部經典社會各階層包括決策者和專家學者從小學習數理化,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文化氛圍乃至情感人格都已“現代化、科學化”,要兼容中醫藥傳統思維理念和價值觀還相當困難2007年起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22個部委發起的“中醫中藥中國行”,連續五年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地舉辦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并依托這一平臺推進中醫“三名三進”工程,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惠及千家萬戶,為中醫藥傳承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歷史證明,政策引導、社會重視、經濟支持,文化認同所營造出的社會生態環境,為中醫藥傳承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76、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社會生態環境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站在國家的戰略高度,中醫藥傳承要以保存中醫藥的遺傳基因為核心,以培養造就新一代名醫大家為目標,以全體中醫藥人員的傳承學習為基礎,以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繼承為重點,以研究型傳承為突破口,院校制傳承與師承制傳承并重并舉,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全面完整地推進中醫藥傳承工作形成“政府主導,學界引領,中醫傳承,全民推動”的傳承局面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8三、中醫藥學術傳承的相關因素站在國家的戰略高度,中醫藥傳承要中醫學術流派是在長期的學術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晶。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的醫學流派,而各學術流派之間的爭鳴、滲透與融合,促進了中醫學術的發展,使中醫理論體系得以不斷完善,臨床療效不斷提高,最終形成了中醫學“一源多流”的學術特色與格局。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89中醫學術流派是在長期的學術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學術流派對中醫學術傳承和發展所起的作用1.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產生的土壤2.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發展的動力3.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傳播的途徑4.學術流派是醫學人才培養的搖籃5.學術流派是醫學經驗傳承的方式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0學術流派對中醫學術傳承和發展所起的作用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代表性的學術流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丹溪學派考據學派補土學派溫補學派攻邪學派扶陽學派溫病學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1代表性的學術流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地域性的學術流派新安醫學嶺南醫學吳中醫學孟河醫學海派醫學永嘉醫學錢塘醫學湖湘醫學………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2地域性的學術流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流派是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得以代代傳承的主要載體之一,其形成與發展規律離不開以下若干要素有代表醫家有學術主張有獨到經驗有學術傳承有醫家群體有學術載體有歷史影響有活態存在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3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流派是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新安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醫學流派:文化底蘊深厚學術成就突出名醫名著眾多歷史影響深遠區域特色明顯研究價值豐富四、關于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4新安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醫學流派:文化底蘊深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地域性:新安醫學的發源地和學術中心在徽州文化性:新安醫學的發生發展根植于徽州文化傳承性:新安醫學的傳承以家族鏈為主要載體創新性:新安醫學在理論和臨床上著力探索創新實踐性:新安醫家學術和經驗始終根基于臨床實踐規范性:新安醫家注重對中醫理論的系統規范化總結開放性:新安醫家學術思想在全國各地傳播交流廣泛性: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涉及中醫學各個方面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5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地域性:新安醫學的發源地和學術中心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由儒入醫,博采眾長,有徽州文化為底蘊學術源流上:理論研究上:崇尚經典,勤于著述,精于考證,師古而不泥古,積極探索創新,學術建樹豐富。臨床治療上:擅于辨證調理,注重固本培元,善用養陰清潤、健脾化濕。在臨床用藥的風格上,經方時方并用,善用地道藥材,用藥輕清靈巧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6五、新安醫學流派的主要特色由儒入醫,博采眾長,有徽州文化為底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1978年開始招收新安醫學研究生2008年開辦新安醫學教改試點班2011年進入安徽省115創新團隊1、人才培養2、文獻搜集建立了新安醫學文獻書庫,收錄新安醫學古籍400多部建立了新安醫學文獻數據庫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7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1978年開始招收新安醫出版研究專著40余部發表研究論文700余篇分別有20個課題立項開展新安醫學研究3、學術研究《新安醫學史略》《新安名醫考》《新安醫籍考》《新安醫籍叢刊》《新安醫學精華叢書》《新安醫學名著叢書》《徽州文化叢書-新安醫學》《歷代新安名醫精選》代表性著作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新安醫學精華叢書》獲201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8出版研究專著40余部3、學術研究《新安醫學史略》代表性著作六1988年成立新安醫學研究室2005年建立新安醫學文化館2006年成立新安醫學研究中心2008年省級新安醫學科技創新團隊2010年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新安醫學的研究與開發2012年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資助4、平臺建設2008年舉辦首次新安醫學論壇2009年召開新安醫學研究和醫藥繼承創新國際研討會2011年召開第三次全國中醫學術流派研討會5、學術交流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991988年成立新安醫學研究室4、平臺建設2008年舉辦首次新新安醫學糖尿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呼吸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腦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痹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婦科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喉科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新安醫學骨傷科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6、臨床應用2006年新安醫學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保護措施六、我們在新安醫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0新安醫學糖尿病治療經驗的研究與應用6、臨床應用2006年新安新安醫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1新安醫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實驗室建設目的與意義經驗積累的途徑理論產生的土壤學術發展的動力人才培養的搖籃研究有代表性的中醫學術流派,對繼承中醫學術經驗,挖掘中醫原創思維,促進中醫學術發展,提高中醫臨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實驗室建設目的與意義中醫學術流派是中醫學術經驗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形式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2實驗室建設目的與意義經驗積累的途徑研究有代表性的實驗室建設總體目標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傳統特色繼承與創新基地合作交流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人才匯聚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凸顯地方醫學流派特色,傳承新安醫學學術思想打造國內外有影響學術團隊取得一批創新性科技成果保持地方醫學流派研究領先地位并不斷創新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3實驗室建設總體目標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傳統特色繼承與創新基實驗室建設思路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與方法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手段應用循證醫學等技術方法運用現代中藥研究思路與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途徑進一步加強新安醫學文獻研究,提高文獻研究與利用水平進一步開展新安醫學特色理論與治法研究,揭示科學內涵,發展中醫學術進一步拓展新安醫學臨床應用研究領域,提高疑難病證的臨床診療水平進一步加強對新安道地中藥資源、名方驗方開發研究,提高中藥新藥的研發水平進一步加強對新安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升研究團隊學術水平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新安醫學學術影響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實驗室建設思路應用現代信息化應用現代科學應用循證醫學運用現代104實驗室研究方向新安醫學文獻研究與數字化平臺建設新安醫學特色理論的科學內涵研究新安醫學診治疑難疾病的臨床研究新安醫家名方驗方應用基礎研究與開發1234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5實驗室研究方向新安醫學文獻研究與數字化平臺建設新安醫學特色理實驗室研究內容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的特色理論與學術內涵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對疑難病癥的特色診療經驗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的名方驗方新安醫學流派學術體系文獻數據庫與數據化信息平臺之一:新安醫學文獻研究與數字化平臺建設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6實驗室研究內容整理與挖掘新安醫家的特色理論與學術內涵整理與實驗室研究內容益氣活血法作用機制研究養陰清肺法作用機制研究健脾化濕法作用機制研究

溫補培元法作用機制研究中風“氣虛血瘀”病機消渴“陰虛肺燥”病機肺脹“元陽不足”病機痹病“脾虛濕困”病機闡述科學內涵創新中醫理論之二:新安醫學特色理論的科學內涵研究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實驗室研究內容益氣活血法作用機制研究養陰清肺法作用機制研究107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醫學防治中風研究新安醫學防治痹病研究新安醫學防治肺脹研究新安醫學防治消渴研究優化中醫診療方案建立療效評價體系繼承新安醫家經驗創新臨床診療思路之三:新安醫學整治疑難疾病的臨床研究建立診療規范提高診療水平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8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醫學防治新安醫學防治新安醫學防治新安醫學防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道地中藥資源研究新安醫家名方驗方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研究道地藥材保護與利用中藥新藥或院內制劑研究與開發建立質量標準明確活性成分優化提取工藝闡明作用機制創新中藥劑型發展中藥產業之四:新安醫家名方驗方應用基礎研究與開發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09實驗室研究內容新安道地中藥資源研究新安醫家名方驗方物質基礎有底蘊的徽州文化有價值的文獻整理有特色的理論提煉有創新的研究思路有療效的臨床研究有前景的新藥研發有繼承的創新發展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10有底蘊的徽州文化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構建平臺,收集文獻,凝煉方向,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組建團隊,編寫專著,臨床應用,學術交流,文化建設。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111總體的研究目標與思路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7112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歷史沿革歙縣“新安王氏醫學”,起源于1820年,其始祖為新安歙縣王家宅人--王學健(名履中),履中公嘗學醫于馮塘程思敏先生,其后父子相襲、兄弟相授、祖孫相承,每一代傳人都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做到傳承“新安王氏醫學”之衣缽,創新發展家學理論之精髓。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48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歷史沿革歙縣“新安王氏醫學”,112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王學健(履中)→王心如→王養涵次子王仲奇→王樾亭、王燕娛(女)、王惠娛(女)→王宏毅、王宏殷三子王殿人→王任之四子王季翔→王樂匋→王鍵七子王弋真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傳承圖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王學健(履中)→王心如→王養涵次113“新安王氏醫學”流派是新安醫學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七、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工作室發展現狀注重理論創新注重臨床療效注重辨證調理注重中醫藥文化傳承注重中醫藥學術發展中醫藥學術傳承與流派ppt課件“新安王氏醫學”流派是新安醫學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七、新安王氏醫114近年來,新安王氏醫學流派繼承與創新取得顯著進展,其繼承與創新研究作為地方醫學流派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作為新安醫學研究安徽省“115”和安徽省高校省級科技創新團隊主體,從有價值文獻、有特色理論、有療效臨床經驗與技術、有前景特色制劑開發及徽文化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卓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