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筆字教程課件_第1頁
三筆字教程課件_第2頁
三筆字教程課件_第3頁
三筆字教程課件_第4頁
三筆字教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筆字教程主講教師:張媛授課班級:12級英語(師范)1234授課時間:1-18周三筆字教程主講教師:張媛目錄第一課:“三筆字”基礎知識第二課:毛筆書法第三課:鋼筆書法第四課:粉筆書法目錄第一課:“三筆字”基礎知識第二課:毛筆書法第三課:鋼第一課

“三筆字”

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學習“三筆字”的方法。教學難點:毛筆書法與鋼筆、粉筆書法的源流關系。第一課“三筆字”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學習“三筆字”的方第一講

書寫工具及其材料第一講

書寫工具及其材料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毛筆: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毛筆: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紙:專指有吸水性能的書畫用紙,如元書紙、毛邊紙、宣紙等。平時練習,使用普通的元書紙、毛邊紙即可。如果要進行書法創作,則要使用宣紙,宣紙因最早產于安徽宣城而得名。現在,宣紙生產地已不囿于安徽,在浙江的龍游、富陽,四川的夾江以及河北的遷安等地均有宣紙生產。宣紙又有生、熟之分。生宣吸水性強,有暈化效果,利于表現行、草書等動態書體;熟宣不吸水,對表現小楷、唐楷、小篆等靜態書體有獨特的效果。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紙: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3.墨汁:古代書寫用墨專用固體墨錠再注水磨出的墨汁。所以,墨錠和硯臺成了古代書家案頭必備的書寫工具,人們還把筆、墨、紙、硯四者合稱為“文房四寶”。現代由于科學的發展,已發明了用化學配方制作而成的液體墨汁,所以,現代書法工作者大多不使用墨錠磨墨,而使用現成的墨汁。墨汁有普通墨汁和高級墨汁兩種。普通墨汁,各地均有生產;高級墨汁的生產廠家卻屈指可數。目前,國內比較著名的高級書畫墨汁有“一得閣墨汁”“中華墨汁”“曹素功墨汁”等。作為一般的練習,普通墨汁即可敷用;而要進入書法創作,則大多取用高級墨汁。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3.墨汁: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4.盛器:按照傳統的教材寫法,這里的盛器應該由硯臺來取代,這和古代書法家要使用墨錠在硯臺里磨墨有關。現在,因為有了現成的墨汁,所以,硯臺的實用價值已大為減弱。人們寫字時既可沿用硯臺盛墨,也可以用邊口較為光滑的盛器如碗、碟、盆等代替。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除了上述四者外,還有筆簾、筆架、書畫氈等。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4.盛器:二、鋼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鋼筆:鋼筆有金筆、銥金筆和普通鋼筆之分。我們平時使用的鋼筆大多為銥金筆。現代,隨著鋼筆書法的被重視,鋼筆的筆尖在制作上出現了工藝化的趨向。將筆頭壓彎,使筆頭在接觸紙面的過程中,隨著力的作用的大小而表現出粗細較為分明的點畫來。這種筆,人們稱之為“美工筆”。(圖1-3)鋼筆性能的好差主要表現在筆尖上,包括筆尖出水是否均勻流暢,筆尖在運轉過程中是否刮紙,筆尖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有細微的粗細變化,等等。所以,購買鋼筆時以檢查這三個方面的性能為主,可在紙上寫“0”“8”等數字。另外,要注意選擇粗細適宜的鋼筆桿,還要注意吸水管與筆頭的粘連度。二、鋼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鋼筆:二、鋼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墨水:鋼筆墨水一般使用藍、黑兩種顏色。教師用墨水除藍、黑以外,還有紅色墨水,這是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為便于和學生作業本上使用的藍(或黑)墨水相區別,以起到醒目、引人注意的作用而使用的。墨水是會沉淀和揮發的。所以,平時使用時,面對新購置的墨水,要先將墨水搖勻,灌完墨水后,墨水瓶要隨手蓋嚴。特別重要的是,灌有墨水的鋼筆,平時書寫完畢后,要及時將筆套套在筆頭上,以免筆頭上墨水膠結而影響出水。二、鋼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墨水:二、鋼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3.紙:與毛筆書法用紙相反的是,鋼筆書法用紙要求不化水。所以,只要是不化水的紙都可用來做鋼筆書法練習紙。在這些紙中,復印紙、打字紙是較高級的紙張,一般被用來做鋼筆書法創作用紙。作為平時的練習用紙,普通紙張即可。二、鋼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3.紙:三、粉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粉筆:是一種用石膏制作而成,呈圓柱形的書寫工具。它主要通過和黑板的磨擦而顯出筆跡,所以粉筆與鋼筆、毛筆相比,在性能上具有特殊性:它不需要墨汁(或墨水),粉筆體隨著磨擦次數的增加而逐漸縮短,以至手指不能抓握為止。粉筆的質量主要看:①細膩度。如果顆粒太多,書寫起來不流暢。②硬度。以軟硬適中為佳。太軟,線條會偏淡、偏粗;太硬,線條會偏細,而且,黑板板面也容易被損壞。粉筆顏色有白色和彩色兩種,彩色粉筆中又有多種顏色。課堂教學中,粉筆使用白色為多,彩色粉筆也偶爾使用。三、粉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粉筆:是一種用石膏制作而三、粉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黑板:黑板是一種直(或斜)靠墻面,呈長方形的書寫工具。其質料有木板、水泥、磨砂玻璃等多種。黑板質料的不同,寫出來的粉筆線條也會迥然有異。如在水泥黑板上書寫,線條易粗糙;在木板黑板上書寫,線條易光亮;在磨砂玻璃黑板上書寫,線條易暗淡。但不管黑板的質料如何不同,質量好的黑板應該是板面光潔,沒有裂紋。3.黑板擦:黑板是固定的,而且板位也極其有限,所以黑板上的粉筆字要通過不斷的擦拭,變更字跡,才能使有限的板面發揮著無限的作用。于是,便有了黑板擦。黑板擦由齊整的動物毛(或仿動物毛)和堅硬的鐵皮等外殼構造而成。堅硬部分即為手握部分。黑板擦擦拭次數多了,吸入的粉筆塵會自然增多,如果不及時敲打干凈,則會影響擦拭效果,所以,黑板擦要經常除塵。三、粉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黑板:黑板是一種直(或斜第二講

書寫姿勢與執筆方法

第二講

書寫姿勢與執筆方法

一、書寫姿勢1.坐勢:坐勢要求頭部端正,身體挺直,左手手臂平放桌面,右手握筆書寫,兩腳分開與兩肩等距并且自然穩踏地面,胸部離桌面約一拳頭距離(圖1-4、圖1-5)。在坐勢中容易犯的錯誤有兩點:①身體彎斜傾側,造成視線不正,影響臨摹書寫的準確性。②頭部離桌面太近,這在鋼筆字書寫中尤其多見。頭部偏低的危害是書寫局促,展不開,而且也容易影響視力。一、書寫姿勢1.坐勢:坐勢要求頭部端正,身體挺直,左手手臂一、書寫姿勢2.立勢:立勢分立勢俯寫和立勢面壁寫兩種,毛筆字取立勢俯寫,粉筆字取立勢面壁寫。(圖1-6)一、書寫姿勢2.立勢:立勢分立勢俯寫和立勢面壁寫兩種,毛筆二、執筆方法1.五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專指毛筆書寫的執筆法。方法是:用大拇指握在筆桿左側,食指和中指握在筆桿右側,與大拇指成相對狀,無名指抵住筆桿內側,小指順著無名指自然緊挨,但小指指尖不能觸著筆桿,也不要摳入掌心。要注意,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用指尖接觸筆桿,除大拇指外,其他四個指頭個個相挨,較為密實。(圖1-7)二、執筆方法1.五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專指毛筆書寫的執筆法二、執筆方法2.三指執筆法。鋼筆字和粉筆字都采用三指執筆法,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①鋼筆字三指執筆法與毛筆執筆不同的是,毛筆桿直立(圖1-8),而鋼筆桿斜臥(圖1-9)。斜臥的鋼筆桿必須有兩個支撐點,一個支撐點在手掌虎口偏食指根部,一個支撐點在中指第一節左側。支撐點必須靠大拇指和食指左右對峙抓握,這樣,鋼筆桿便被穩穩地握住。因為鋼筆著紙書寫時,力往右下,所以又必須靠無名指、小指的抵擋,才能書寫自如。二、執筆方法2.三指執筆法。鋼筆字和粉筆字都采用三指執筆法二、執筆方法②粉筆字三指執筆法:執粉筆時,接觸粉筆體的手指依然和鋼筆執筆時的手指一致,由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個手指來完成執筆任務。但不同的是三個手指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大拇指執在粉筆的左側。也就是說,三個手指在執鋼筆時呈左、下、右的關系,而在執粉筆時卻表現為左、上、右的關系。執好粉筆后,粉筆體藏于掌心之中,但不觸著掌心,并且使粉筆體呈向上傾斜的趨勢。(圖1-10)二、執筆方法②粉筆字三指執筆法:執粉筆時,接觸粉筆體的手指第三講

學習“三筆字”的方法第三講

學習“三筆字”的方法一、選帖標準1.立足經典,取法乎上。一、選帖標準1.立足經典,取法乎上。一、選帖標準2.“三筆”一體,培源固本.。毛筆因性軟而表現力豐富,歷史上名家輩出,精品杰作很多,故取法范圍極廣,選擇歷史上任何一件經典杰作作為取法對象,深入臨摹,也會有很大進步。而鋼筆、粉筆質地堅硬,提按頓挫變化不大,無法表現出豐富多變的筆法,因此可供直接取法的毛筆書法資源并不很多,鋼筆、粉筆取法毛筆經典以選用線條細挺瘦硬、筆畫粗細對比不大的字帖為宜。以唐代楷書為例,歐陽詢的險勁、虞世南的淳雅、顏真卿的雄渾、柳公權的嚴謹等,均是后世毛筆書法學習的典范,但對于注重實用、簡捷的“三筆字”練習而言,總有種難于表現的無奈。相反,同為唐代代表書家的褚遂良,其楷書“古雅絕俗,瘦硬有余”,既謹嚴有法,又暗含行書筆意、靈動多姿,最宜于作為“三筆字”的楷書入門典范。練習“三筆字”,當探究書法本源,培養溯源辨流意識,應先從毛筆入手,掌握傳統書法的基本技法技巧,加強對毛筆的控制能力,加深對筆法、結構、章法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毛筆基礎,再練習表現力相對簡單的鋼筆字和粉筆字,就能很快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一、選帖標準2.“三筆”一體,培源固本.。一、選帖標準3.先楷后行,循序漸進。從實用意義出發的“三筆字”訓練,要求熟練掌握楷書、行書兩種書體。那么,應該先練習哪一種書體呢?宋代大書法家蘇軾認為:“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非常生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書法學習的基本過程。楷書用筆沉著穩重,結構嚴謹規整,布局平正勻稱,學習書法從靜態的楷書入手,能夠學成規矩,練就扎實全面的基本功,為下一步學習行書打下良好基礎。以楷書練習為前提的行書訓練,在字帖選擇上一般要求與所學楷書在筆法、結構造型上能保持一致,在風格上有某種相似之處,這樣臨摹起來,楷書的基本功很快就能轉化到行書中來。比如,褚遂良楷書《雁塔圣教序》繼承了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的用筆和結體的特征,二帖風格上有傳承關系,由《雁塔圣教序》過渡到《蘭亭序》的臨摹就會很快上手。

一、選帖標準3.先楷后行,循序漸進。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1.讀帖動筆臨摹之前,必先讀帖。讀帖不等同于簡單地看或瀏覽,而是重在對范帖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研究,進而深刻地理解范本。讀帖一般從兩個方面入手:①技法分析。著重對范帖的用筆方法,點畫形態,結構特征及章法布局特點作精準細致的觀察揣摩,盡量做到心領神會,了然于心。觀察的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臨帖的效果和進程。②審美感受。通過對范帖的文字內容、整體風格、氣韻風度、書史地位及書作者藝術特色的了解,增進對范帖的認識,加深對范帖的理解。讀帖之法,不能僅局限在臨摹之前,而且貫穿于整個書法學習的始終。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1.讀帖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摹帖通過讀帖,對范帖有了大致的認識和了解,就可進行摹帖了。摹帖是指用透明或半透明且不滲墨的白紙覆蓋在范帖上面,然后用筆依樣描畫。摹帖可糾正平時不良的書寫習慣,調整讀帖的偏差,讓學書者盡快掌握范帖字形的結構位置。摹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①對本映寫。用透明的白紙覆蓋在字帖上,直接用毛筆蘸墨臨摹。每個筆畫盡量一筆寫成,不能重復填寫。②雙鉤廓填。將透明的白紙覆蓋在字帖上,先用細線將字的外輪廓按筆順一一勾出,再用筆進行廓填。此法有助于學書者準確認識、把握范字的點畫形態特征及用筆的粗細方圓藏露等變化。(圖1-12)③單鉤填寫。在范本上蒙上透明白紙,用細筆根據范字筆畫的中心線勾出骨線,再參照范帖進行填寫。單鉤法重在培養對大的結構關系的認識和筆畫位置的準確把握。鋼筆摹古帖如能多采用單鉤法進行練習,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1-13)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摹帖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有了摹帖的基礎就可以開始臨帖了。臨帖的方法有三種:對臨、背臨和意臨。三種方法也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①對臨。把字帖擺在前面,對著字帖進行臨寫的方法。對臨是書法練習中最為常用的方法,對臨時要將讀帖、摹帖獲得的關于筆法、筆畫及結構關系的認識運用到臨寫中,對范字進行準確臨寫,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乃至看一行寫一行,力爭寫得像。對臨的準確程度往往不能一次奏效,需要不斷與范帖對照,尋找差距,糾正偏差,不斷靠近原帖。②背帖。經過多次對臨,對范帖的筆法、結字、章法特征有了較為準確而熟練的把握之后,就可以練習背臨了。背臨就是不看字帖,全憑記憶對范帖進行默寫。背臨可強化記憶,鞏固學到的技法,有利于書寫能力的培養。③意臨。意臨是一種遺形取神、以神寫形的臨摹方法,是臨帖的高級階段。在對范本有了較深認識,對臨、背臨均達到較高的準確度,功底比較扎實的基礎上,臨書者可以有意識地把自我的審美追求和創作理念融入臨習中,不拘泥于點畫、結構、章法與原帖的相似,而更著眼于精神風貌的契合。對范帖的取舍,更能顯示出臨書者的個性及創造力。所謂“獨追神采,不見字形”指的正是意臨的境界。意臨已是由臨摹走向創作的過渡。二、臨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有了摹帖的基礎就可以開始臨帖了。臨帖第四講

傳統書寫幅式簡介

第四講

傳統書寫幅式簡介

1.中堂中堂尺幅較大,因常掛在房屋廳堂中央而得名,以整張三尺、四尺或六尺宣紙最為普遍,高和寬的比例大致為二比一。中堂可單獨懸掛,也可與對聯相配,由于畫面較大,懸掛場所又比較莊重,因此風格表現上當以雄渾博大為主。過于清麗婉約的風格,往往顯得單薄,難以產生宏偉的氣勢,故不適合中堂這種幅式。中堂落款可長可短,要根據正文余下空白位置多少而定,但應注意的是,落款用字要比正文略小,要給印章留出位置,落款、鈐印不超出正文長度等。(圖1-14)1.中堂中堂尺幅較大,因常掛在房屋廳堂中央而得名,以整張三2.條幅條幅又稱立軸或豎幅,比中堂稍窄,以四尺對開最為常用,高與寬的比例是四比一左右。明代以后,建筑日趨高大,為與之相匹配,條幅形制也越拉越長,出現了八尺乃至丈二的巨制條幅,蔚為壯觀。條幅體取縱勢,風格多樣,但都要求做到上下伸展連貫,一氣呵成,整體布局完整合理。(圖1-15)2.條幅條幅又稱立軸或豎幅,比中堂稍窄,以四尺對開最為常用3.屏條屏條也稱條屏,由多幅同樣大小的條幅所組成,一般為偶數,常見的有四條屏、六條屏和八條屏,最多不超過十二條屏。屏條可分兩種:一種是單條內容各自獨立,每幅均有落款、印章,合并成一個整體。另一種是屏條內容是一個整體,分成幾條書寫,只在末條題款,這種屏條又稱為通景屏,講究整體章法統一,筆調一致,風格和諧。(圖1-16)3.屏條屏條也稱條屏,由多幅同樣大小的條幅所組成,一般為偶4.對聯對聯又稱楹聯或門對,起源于桃符。最早的對聯一般認為是后蜀蜀主孟昶所作“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對聯分上聯和下聯,上右下左,出聯對稱,字數相等。書寫對聯要在平正中求變化,對稱中求錯落,不可太整齊劃一,狀若算子。少字數對聯有五言、七言或九言等,上下聯各寫一行;若字數太多,則要分行書寫,上聯從右到左,下聯從左到右,稱為“龍門對”。(圖1-17)4.對聯對聯又稱楹聯或門對,起源于桃符。最早的對聯一般認為5.斗方高與寬基本相等的尺幅稱為斗方,常見尺寸有三尺對開、四尺對開等,可裝裱成鏡框懸掛,特別適合于現代居室裝飾,所以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斗方這種幅式來源于繪畫,由于四邊相等極易寫得方正呆板,因而斗方要重視整體章法的靈活多變,以打破平衡均勻的呆板格局。(圖1-18)5.斗方高與寬基本相等的尺幅稱為斗方,常見尺寸有三尺對開、6.橫披橫披又稱橫幅,相當于中堂或條幅的橫展。橫披尺幅可大可小,字數可多可少,由于是橫向取勢,行數多,要注意前后貫氣,保持整體氣勢的內在統一。落款位置要根據正文留白而定,內容可長可短,一般在正文后落款,也可以在正文前落款,還可在正文下面落款,做到靈活多變,同時又與正文渾然一體。(圖1-19)6.橫披橫披又稱橫幅,相當于中堂或條幅的橫展。橫披尺幅可大7.扇面扇面分為折扇和團扇兩種。折扇上寬下窄,故書寫時字的重心宜靠上,在章法處理上要錯落有致,疏密得當。長短間隔是折扇書寫最常見的格式,即一行字多而長,一行字少而短,長短穿插,因勢成形。團扇有圓形及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寫團扇的方法有二:其一為隨形布勢,將文字內容包括題款,盡量寫成圓形,以求協調;其二為圓中取方,即在團扇之內,將文字內容寫成方塊形。(圖1-20)7.扇面扇面分為折扇和團扇兩種。折扇上寬下窄,故書寫時字的8.手卷手卷是比橫披長數倍的幅式,一般不宜于墻上懸掛,而是置于案臺上用手展開賞閱,故稱為手卷。手卷尺寸短則數米,長則達十米以上,所以又稱長卷。手卷一般用紙較窄,文字內容相對較多,在書寫時要注意前后筆調統一,首尾氣脈相連。還應考慮其節奏段落的分割與照應,使整件作品呈現出起、承、轉、合的推移變化。(圖1-21)8.手卷手卷是比橫披長數倍的幅式,一般不宜于墻上懸掛,而是9.尺牘尺牘又稱手札、信札、書札、簡牘等,即古代人寫的書信。紙出現以前,寫信用木牘,故稱尺牘,紙出現以后,書信格式仍然采用木牘的尺寸格式,并發展成為一種非常獨特的書寫幅式。歷史上的行書經典名作,許多都是尺牘。由于書寫時無意于書,心態放松,所以往往能做到筆隨意轉,發揮出最佳水平。尺牘因為是應用性的,一般不蓋章,但在流傳過程中,歷代收藏家或鑒賞家,均喜在尺牘作品空白處加蓋收藏印或鑒賞印,特別是流傳已久的杰作,往往滿紙印章,紅、黑、白相映,非常醒目,拓展了作品的表現空間,也為當代尺牘書風的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形式。9.尺牘尺牘又稱手札、信札、書札、簡牘等,即古代人寫的書信10.冊頁冊頁指分頁裝裱成冊的書畫作品。冊頁的頁數均取偶數,可多可少,少則四頁、六頁,多則二十四頁乃至數十頁。冊頁多系小品,從內容上看,可分兩種:一種是單頁內容獨立,各自成篇,各頁規格、書風、章法亦可小異,組合在一起裝裱成冊;另一種是內容連貫、完整,分頁書寫,各頁規格、書風、章法要完全統一,前后一致,氣勢相連。10.冊頁冊頁指分頁裝裱成冊的書畫作品。冊頁的頁數均取偶數思考練習:1.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有哪些?如何選擇一支稱心如意的毛筆?2.選擇學書范本為什么要“立足經典,取法乎上”?3.如何理解毛筆書法與鋼筆、粉筆書法的源流關系?4.臨帖的方法有哪幾種?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5.常見的傳統書寫幅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思考練習:1.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有哪些?如何選擇一支稱心如本課完本課完第二課

毛筆書法教學重點:毛筆楷、行書的基礎技法及訓練。教學難點:如何將技法學習所得應用于日常書寫與創作中。第二課毛筆書法教學重點:毛筆楷、行書的基礎技法及訓練。第一講

毛筆楷書第一講

毛筆楷書一、毛筆楷書概述(一)楷書定義及發展楷書是漢字書法藝術的主要書體之一,又稱“今隸”“真書”“正書”“正楷”等。“楷”有楷模、法式之意,因其形體方正,可作楷模而故名。楷書是由隸書及行草演變而成的一種端莊工整的字體,是書法發展史上出現最遲的書體,也是自魏晉以來通行的實用書體。它產生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更是楷書的黃金時代。楷書是由隸書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慢慢蛻化而成的。早在東漢時代的簡、帛及器物上已能看到一些楷書的體勢,《熹平石經》(圖2-1)的正方字,《張遷碑》的方勁用筆(圖2-2),實際開啟了楷書的先河。楷書的開創和確立之功,應首推三國時期的鐘繇,其小真書(圖2-3)還明顯帶有隸意。到了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已是成熟的楷體,之后,南北分流,南碑統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各代碑,以《瘞鶴銘》為最。北碑概指北魏、北齊、北周的碑書,北魏碑尤多,故又稱魏碑,代表作有《谷朗碑》《爨寶子碑》等。南北碑的差異隨著隋代的統一,向唐楷高峰邁進。唐代把楷書應用于科舉,唐楷以法度森嚴著稱,一直占據書壇主要位置。直至清代中后期,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大力提倡北碑,北碑書家不勝枚舉,北碑書風蔚然成風,和南帖并行。一、毛筆楷書概述(一)楷書定義及發展一、毛筆楷書概述《熹平石經》(圖2-1)

《張遷碑》(圖2-2)

小真書(圖2-3)一、毛筆楷書概述《熹平石經》(圖2-1)《張遷碑》(一、毛筆楷書概述(二)楷書分類及藝術特點1.魏碑1、品種繁多,風格多樣2、古拙樸茂,篆隸遺意3、刀味石趣,率真野逸一、毛筆楷書概述(二)楷書分類及藝術特點1、品種繁多,風格多一、毛筆楷書概述(二)楷書分類及藝術特點2.唐碑唐代楷書的一個總的趨勢:在用筆上完全擺脫了隸書的影響;在結字上講究法度與規范,不像魏晉時期的作品在點畫擺布上有些隨心所欲,因而出現了許多別字、異體字。唐代的楷書雖然在飄逸天真方面不及前期,但它的典雅莊重、法度嚴謹,卻確立了楷書的典范形象。唐代的楷書大家有歐陽詢(圖2-5)、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圖2-6)、柳公權等。從風格講,歐字用方筆,有隸意,字形修長,上緊下松,故險勁;虞字用筆方中帶圓,有篆意,婉轉從容,結字松緊合度,故淳雅;褚字用筆瘦硬,提按較大,字形扁方而疏朗,故瀟灑;顏字多圓筆,重按鋪毫,字形方正,布白寬博均勻,故渾樸;柳字用筆方圓并舉,結字中宮收縮,四邊筆畫外肆,故挺健。一、毛筆楷書概述(二)楷書分類及藝術特點一、毛筆楷書概述歐陽詢(圖2-5)

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

柳公權

(圖2-6)一、毛筆楷書概述歐陽詢(圖2-5)虞世南、褚遂良、顏真一、毛筆楷書概述(二)楷書分類及藝術特點3.小楷小楷在魏晉即已興盛,鐘繇(yao)、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家為代表。鐘繇小楷隸意尚存,淳厚古雅,結構寬扁;王羲之小楷(圖2-7)字形方整,意態典雅,結構嚴謹;王獻之小楷(圖2-8)字形縱長,體勢秀逸,靈動灑脫,代表了小楷書法風格的三種典范。魏晉南北朝墓志近小中楷,唐代大家忙于大字豐碑,宋人也不善小楷,至元、明才小楷名家輩出,出現了多種風格,在書苑中形成了獨立的流派。小楷結字與大字不完全相同,宋蘇軾說:“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東坡題跋》)明文徵明說:“小字貴開闊,字內間架宜明整。開闊一如大字體段,諸美皆具也。”(《文徵明集》)小楷有自己的結字特點,對腕力控制要求最高,因此也最難寫。如果說楷書是中國書法的基本功,那么小楷又是楷書的基本功。一、毛筆楷書概述(二)楷書分類及藝術特點一、毛筆楷書概述王羲之小楷(圖2-7)

王獻之小楷(圖2-8)一、毛筆楷書概述王羲之小楷(圖2-7)王獻之小楷(圖2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時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博涉經史,工于隸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嘆息:“虞世南沒后,無人可與論書者矣!”魏徵就推薦褚遂良,并說:“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甚愛王羲之書法,以金帛懸賞征購。一時天下王書爭送至京,難辨真偽。惟遂良能品評鑒別,并編目藏入內府。其書法繼承王羲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通,見重于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家”。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累官至中書令。后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后,屢被貶職而死。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所寫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圣教序》《伊闕佛龕碑》《倪寬贊》《陰符經》等。《孟法師碑》(圖2-9),全稱《唐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楷書,書體融合歐、虞為一體,遒麗似虞,端莊似歐。既有虞世南書法典雅寬舒的結體,又有歐陽詢書法剛健險勁的運筆。字形更為方正端麗,行筆過渡富于頓挫起伏變化。有些字又具有隸書筆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書法的代表作。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伊闕佛龕碑》,唐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書,唐貞觀十五年(641年)立,楷書,此碑為摩崖石刻。其結體雄渾秀逸兼而有之,筆力挺勁,端莊奇偉,氣韻廣嚴博大,與其晚年書法之變化多端、嬋娟婀娜迥異其趣。《房玄齡碑》,北京圖書館藏明拓本,唐永徽三年(652年)刻,碑文二千余字,今存三百余字。褚遂良早期的作品較近于歐陽詢與虞世南的字,但此時的作品,則與開始不同,一掃歐字向左前方傾斜的感覺。《雁塔圣教序》(圖2-10),也稱《慈恩寺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此碑為褚遂良五十九歲時所書,書后六年褚遂良即去世,也可說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體瘦勁,極富豐神,是典型的褚楷風貌。唐永徽四年(653年)立兩塊石刻均在陜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雁塔圣教序》(圖2-10)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雁塔圣教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前人評價此碑:“如瑤臺嬋娟,不勝羅綺,第壯其美麗之態耳,不知其一鉤一捺,有千鈞之力,雖外拓取姿,而中厭有法。”用筆清腴溫潤,流麗婉暢,有行書筆意;其點畫外柔內剛,瘦勁而不失豐腴之美。不愧為褚遂良楷書中之力作。此碑在運筆上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皆有法可循。較之其早期作品《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等,此碑在筆法上完全擺脫魏碑方筆的影響,同時也擺脫了歐、虞靜態運筆的影響,運筆更加趨于圓潤流動,隸書、行書筆意運用比早期作品更加明顯,線條的流動性更加突出。碑中各字筆畫都表現蓄勢待發,在取勢和運鋒過程中合理調整,以求細膩、剛健韌性的中鋒用筆,使筆畫取勢配合結體而不遵定式。在結體上,此碑改變了北碑方正的結體,汲取了以二王為主的南派帖學的精華,以碑入帖。結體隨意,靈活多變而又有法可循,純屬作者自然之態的流露。在章法上,此碑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拉得較開,顯得空靈疏朗。此碑雖橫豎有行,但字與字之間的上下擺動較大,改變了以往在界格內寫楷書過于講究嚴正規整的方法,使章法更加隨意自然,空間布白的流動性更加強烈。也因此使此碑少了幾分楷書的嚴謹之態,而多了幾分活潑之姿。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倪寬贊》(圖2-11),墨跡,傳為褚遂良書,亦有人認為是歐陽詢書,真偽尚無定論。然此書頗得褚書三昧。楷書50行,共340字。宋趙孟堅評論此帖說:“容夷婉暢是河南晚年書。”明楊士奇評該帖:“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而詹景鳳則謂:“燥而不潤,覓貶天趣。”此帖原跡現在臺灣。《陰符經》(圖2-12),大字墨跡,傳為褚遂良書。紙本,楷書96行,共461字。傳為褚遂良所書的《陰符經》尚有小楷和行書兩種刻本流傳于世,字跡皆很小,難窺廬山真面目。此帖字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唐代學褚書的偽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也不失為書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與寫經書法相似,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云:“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云,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倪寬贊》(圖2-11)

《陰符經》(圖2-12)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褚遂良楷書介紹《倪寬贊》(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習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雁塔圣教序》筆法分析與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漢字主要是由點和線構成的方塊字。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復合字。但無論是哪種結構的字,他們的結構都要遵循同一個原則:重心平穩,疏密勻稱,收放有度。重心平穩,就是要掌握字的重心,使字站得穩。疏密勻稱,收放有度,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我們在處理書法結構時,要有意識地總結歸納出疏密收放的規律,做到平中見奇,靜中寓動。褚遂良楷書《雁塔圣教序》在結體上,中宮收緊,疏而不散。書法結字的重要性并不亞于用筆,這需要學書者長期的積累與用心的體會,方能得其中的奧妙所在。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律二、褚遂良楷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雁塔圣教序》結體的一般規三、毛筆楷書的章法布局穩重自然整體舒朗間距變化格中不嚴多樣統一三、毛筆楷書的章法布局穩重自然整體舒朗間距變化格中不嚴多樣統第二講

毛筆行書

第二講

毛筆行書

一、毛筆行書概述(一)行書的概念及分類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沒有正楷那樣端莊,而是兼有楷、草兩種書體的某些特點。唐張懷《書斷》中說:“行書者……即正書之小。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又說“夫行書,非草非真”。清代劉熙載《書概》說:“蓋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詳。”“行者,草之屬也。”可見,行書在用筆、結構方面較楷書流動、簡省,書寫速度快;和草書相比較,行書又顯得規矩,不像草書那樣狂放連綿,過分簡易,難以辨識。五體書中,行書最為實用方便,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自晉代行書成熟以來,歷代書法家大多精于行書。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晉朝以來的中國書法發展史,是以行書的發展為主流的。行書大致可分為行楷書和行草書兩種。行楷書體勢近于楷而比楷書放縱,有楷書的規矩但又不像楷書嚴謹拘束。王羲之的《蘭亭序》可謂行楷書的典范,單字基本獨立,行距變化不大,但用筆靈活多變,結構側生姿,字間參差錯落,斂中有縱,不激不厲。行草書近于草而比草書收斂,有草書的放縱,但又保持著隸、楷書點畫、結體的基本輪廓。如顏真卿《祭侄稿》,用筆中鋒使轉為主,結字多參草法,常數字連綿牽帶,風格激越奔放,但字字分明,縱中有斂,可算是行草書的代表。一、毛筆行書概述(一)行書的概念及分類一、毛筆行書概述(二)行書發展概要1.晉代行書:“二王”風范晉代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其行書是行書發展史上的第一座豐碑。楷、行、草三體均成就突出,行書境界尤高。近人馬宗霍《書林藻鑒》認為晉人行書“以韻為勝,以度相高,韻從氣發,度從骨見”,充分概括了晉人行書氣韻生動、俊逸流美的時代特點。晉代書家皆擅行書,王、衛、謝、郗、庾等書法世家人才輩出,代不乏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一、毛筆行書概述(二)行書發展概要一、毛筆行書概述王羲之博采眾長,兼擅諸體,而以行書成就最高,將古樸的書體變為妍美的今體,是王羲之在書史上最大的貢獻,王羲之也因此被后世尊為“書圣”。他的行書妍美秀逸,雄健灑脫,遒麗天成,惜真跡無一留傳,傳世墨跡均為唐人摹本,著名作品有《蘭亭序》《喪亂帖》《得示帖》《孔侍中帖》《快雪時晴帖》《姨母帖》及懷仁和尚集王羲之書而成的《圣教序》等。《蘭亭序》(圖2-21)是王羲之行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傳世《蘭亭序》諸臨摹本中,馮承素摹本最佳,稱“神龍蘭亭”。《蘭亭序》系王羲之乘興寫下的一篇詩集序言草稿,點畫遒美,用筆灑脫靈變。結字似反正,各盡其態,同字皆有變化,其中二十一個“之”字,個個寫法不同,而又自然得體。章法布局采取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由于是稿書,作者寓情于筆,率意而為,故字與字大小參差錯落有致,點畫映帶而生,筆斷意連,在自然暢達中流露出一種儒雅從容、不激不厲的風范,可謂晉人“尚韻”書風的經典作品,歷來備受推崇,影響深遠。一、毛筆行書概述王羲之博采眾長,兼擅諸體,而以行書成就最高,一、毛筆行書概述《圣教序》(圖2-22)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和尚整理出來的佛經所撰寫的序言,由當時的懷仁和尚集宮中收藏王羲之字跡,精心勾摹綴集而成,是碑廣采王書,選字精良,也能注意到字與字之間的變化與銜接,較好地體現了王羲之書法單字的真實面目,為后世學習王羲之行書保留了一份重要的資料。但因為是集字而成,行氣自然不夠連貫,章法的協調性也稍差,故臨習此碑應以單字結構為主,筆法、章法宜多參考《蘭亭序》及手札墨跡。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在繼承家字的基礎上,大膽融入漢末張芝草法,首創“破體”,完善了“行楷”和“行草”,與其父王羲之并稱“二王”。其行書代表作有《鴨頭丸帖》《廿九日帖》《十二月帖》。“二王”之外,王《伯遠帖》也是東晉時期重要的行書作品,清高宗曾將此帖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疑為米芾臨本)合稱“三希”,三帖中唯有《伯遠帖》確證為晉人真跡,彌足珍貴。此帖筆力遒勁,古瘦峻拔,風致超逸,蕭散古淡,充分展現了東晉行書的風采。一、毛筆行書概述《圣教序》(圖2-22)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一、毛筆行書概述2.唐代行書:雄強特出唐代是我國書法史上的集大成時期,法度森嚴的楷書與任情恣性的狂草均在唐代達到空前絕后的高度,行書方面也是名家輩出,成就非凡。唐代行書大體可分為兩個時期,即初唐對王羲之書風的繼承和中唐雄強書風的確立。唐太宗李世民極力推崇王羲之書法,認為“詳察古今,研精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奠定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獨一無二的“書圣”地位,故朝野上下,均以王羲之為法,形成了崇尚王書的風氣。尤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諸家行書,在取法王羲之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理解,較具個性特色。中唐行書以李邕(yōng)、顏真卿為代表,他們在風格上追求雄強之美,開創了行書的新境界。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僅次于王羲之的偉大書家,其楷、行書均能別開生面,于“二王”之外獨樹一幟,影響深遠。顏真卿行書大膽融入篆籀筆法,吸收漢碑渾穆之氣,又從民間書法中吸取營養,開創了雄渾寬博的新書風,成為唐代行書的突出代表。顏體行書的創立,打破了“二王”行書一統天下的格局,形成了行書發展史上的雙峰對峙。顏真卿行書作品較多,而以《祭侄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裴將軍詩》最為著名。一、毛筆行書概述2.唐代行書:雄強特出一、毛筆行書概述《祭侄稿》(圖2-23)是顏真卿為追悼在“安史之亂”中殉難的侄子季明的文稿,書時作者悲憤滿懷,國仇、家恨、親情交織在一起,任情恣性,下筆狠重,郁勃頓挫,濃墨枯筆,參差錯落,不拘一格。文中有多處涂改,非但行氣不阻,更增雄逸蒼勁之氣。通篇筆勢縱橫豪放,一瀉千里,逸筆草草卻又盡合法度,忠義英烈之氣溢于筆墨之間,是情感與書藝高度融合的杰作,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一、毛筆行書概述《祭侄稿》(圖2-23)是顏真卿為追悼在“安一、毛筆行書概述3.五代行書:承前啟后五代時期僅有短暫的54年歷史,卻在行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這要歸功于楊凝式這一承前啟后的大家,他的書法繼承“二王”、顏真卿及歐陽詢,字形側,跌宕有致,風骨獨標,有淡法度、重精神意趣的傾向,為宋代尚意書風的先聲。傳世行書墨跡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和《夏熱帖》。《韭花帖》(圖2-24)融晉韻、唐法于一爐,用筆凝練潔整、結體似反正,書風淳樸淡雅、凝遠可愛,尤其是大膽布白,字距、行距拉得很開,疏朗的布局產生了蕭散閑淡、高遠曠達的韻致,開創了一種新的章法模式。一、毛筆行書概述3.五代行書:承前啟后《韭花帖》(圖2-24)《韭花帖》(圖2-24)一、毛筆行書概述4.宋代行書:以意為法宋代重文輕武,法帖大量刊行,行書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由于當時書家多為文人士大夫,他們對待書法始終保持著一種“玩”的心態,崇尚意趣和韻味,他們不拘成法,以意為書,形成了行書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尚意”書風。其中以蘇軾、黃庭堅、米芾fú及蔡襄為代表,史稱“宋四家”。蘇軾才華橫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是我國文化藝術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強調以意悟書,提出“我書意造”“不踐古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等主張,為宋代尚意書風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礎。他的行書出入“二王”、顏真卿、楊凝式、李邕但不見其轍跡,用筆肥厚,字形偏于扁平,多左低右高,而字里行間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形成了肉豐骨勁,態濃意淡,藏巧于拙而又自然灑脫的風格,傳世行書主要有《黃州寒食詩帖》《李太白詩仙卷》《前赤壁賦》等。一、毛筆行書概述4.宋代行書:以意為法一、毛筆行書概述《黃州寒食詩帖》(圖2-25)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也是宋人“尚意”書風的經典之作。詩的內容蒼涼沉郁,書法則起伏跌宕,浪漫不羈,結字多扁平緊密,又不時雜以縱長的豎筆,沉郁凝重中復具曠達超逸之氣。動蕩強烈充滿力感的線條飽含著書家豐富的情感體驗,但又有別于《祭侄稿》的任情恣性,一瀉千里,而是有節制的放縱,含約束的抒情,創造了一種“蓄而不發”的獨特意趣和審美風范,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一、毛筆行書概述《黃州寒食詩帖》(圖2-25)是蘇軾行書的代一、毛筆行書概述5.元代行書:復古主義“尚意”書風至元初時已呈日薄西山之勢,尚意輕法之風愈演愈烈,導致了技法的日益荒疏。因此,元代書家提倡法度與古意,以師承晉唐書風為己任,形成了復古主義的風潮。代表書家有趙孟緁fǔ及鮮于樞、楊維楨等。趙孟緁fǔ是元代最有影響力的書家,被稱為“元書盟主”。他的行書以“二王”為法,并受初唐陸柬之影響,為后世學王之典范。風格溫文典雅,婉轉靈動,頗具形式之美,尤以尺牘為最佳,信筆揮就,精熟過人,飄逸飛動,秀美有余。行書傳世墨跡頗多,如趙孟緁《十札卷》(圖2-26)、《洛神賦》、《閑居賦》、《煙江疊嶂圖》、《前、后赤壁賦》等。一、毛筆行書概述5.元代行書:復古主義一、毛筆行書概述6.明代行書:帖學中興明代是行書的大發展時期,流派紛呈,書家眾多,各具風采,蔚為大觀。從風格上看,明代行書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以傳承為主,由趙孟緁而上溯魏晉唐宋,代表書家有祝允明、文徵zhēng明、王寵和董其昌,晚明董其昌影響尤大。第二類強調書家個性精神的解放,力主創新,掀起了一股浪漫主義的行書書風,明代晚期達到高潮,代表書家有徐渭、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duó等。其中又以徐渭、王鐸二人成就更為突出。一、毛筆行書概述6.明代行書:帖學中興一、毛筆行書概述7.清代行書:碑帖互融清代行書可分為初期和中晚期,清初行書幾乎為趙孟緁、董其昌書風所籠罩,漸趨秀媚柔弱,其間雖有明朝遺民傅山、朱耷繼承晚明浪漫書風,較具特色,但帖字風氣已衰。清中期道光以后,碑學興起,篆、隸、魏楷大昌,行書則化碑入帖,融入篆、隸、魏法,崇尚自然質樸書風,開創了全新的藝術境界。代表書家有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吳昌碩等。一、毛筆行書概述7.清代行書:碑帖互融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蘭亭序》筆法的特點及分析1.露鋒與藏鋒起筆或收筆時筆鋒顯露于外的,稱為露鋒;筆鋒隱藏于點畫之中的,稱為藏鋒。《蘭亭序》行筆多順勢而為,起、收筆處露鋒多,藏鋒少,但行筆中段依然以藏鋒為主。

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蘭亭序》筆法的特點及分析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蘭亭序》筆法的特點及分析2.中鋒與側鋒運筆過程中,使筆鋒保持在筆畫中心的用筆方法稱為中鋒;筆鋒稍偏離于筆畫中心稱為側鋒。中鋒能使筆毫凝聚,寫出來的線條凝重含蓄。側鋒寫出來的線條鋒芒活躍。王羲之行書以中鋒運筆為主,故骨力勁健,又兼用側鋒取姿,使點畫形態豐富多彩。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一)《蘭亭序》筆法的特點及分析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3.牽絲與映帶牽絲與映帶是行草書中加強上下筆聯系的最常用筆法。牽絲指寫完上一筆而過渡到下一筆書寫時沒有把筆完全提起,筆尖在紙上留下的輕細線條。牽絲宜輕、行筆宜快,不能猶豫遲疑。映帶是指寫完上一筆時順勢往下一筆的起筆處帶出筆鋒,而下一筆的起筆空中順承上筆收勢而起,上帶下映,筆斷意連。一字之中,往往是牽絲與映帶互用,有連有斷。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3.牽絲與映帶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4.提按與使轉提指運筆過程中將筆毫提起,使筆畫由粗變細,由重變輕的過程。按與提相反。提按生節奏,提則快、輕,按則慢、重。使轉指行筆過程中用手腕帶動筆毫左右圍轉運行,使筆鋒保持在點畫的中線上行走的運筆方法。楷書書寫多用提按,少見使轉,行書行筆中提按、使轉兼用。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4.提按與使轉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1、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2、豎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3、撇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4、捺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5、點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7、鉤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8、折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二)、筆畫基本寫法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1.體勢縱長為主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2.上下開合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3.欹正相生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4.疏密相間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5.收放合度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6.同旁變化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7.同字異形二、王羲之行書技法分析與臨習(三)王羲之行書結構的一般規律三、毛筆行書的章法布局1、行氣貫通,側取勢2、精神綰結,前后照應3、濃淡枯潤,自然生發4、大小相間,疏密得宜5、行草穿插,緩前急后三、毛筆行書的章法布局1、行氣貫通,側取勢2、精神綰結,前后思考練習:1.什么是楷書?魏碑與唐楷在藝術風格上有什么不同?2.唐代有哪些著名的楷書大家?藝術特點有何不同?3.褚遂良的楷書總體上呈現什么樣的風格?4.褚遂良楷書的用筆、結體、章法有何特點?5.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為范本,選擇其中五頁各做精確臨摹十遍,并背臨一遍。6.將自己所學褚遂良楷書進行綜合應用,做不同幅式的習作若干張。7.什么是行書?行楷與行草有何不同?8.“天下三大行書”指的是哪三件杰作?藝術風格有何不同?9.在基本筆法運用上,行書與楷書有何區別?10.行書結構的變化規律有哪些?請舉例說明。11.行書在章法布局上具有哪些特點?12.以王羲之《蘭亭序》為范本,做準確臨摹十遍,并背臨一遍。13.將自己所學王羲之行書進行綜合應用,做不同幅式的習作若干張。思考練習:1.什么是楷書?魏碑與唐楷在藝術風格上有什么不同本課完本課完第三課

鋼筆書法教學重點:鋼筆楷書、行書的技法特點及訓練。教學難點:如何在鋼筆字的書寫中傳達中國傳統書法的韻味。第三課鋼筆書法教學重點:鋼筆楷書、行書的技法特點及訓練。第一講

鋼筆楷書

第一講

鋼筆楷書

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一、鋼筆楷書筆法的特點(一)基本點畫寫法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字的每一個字都寫好了,還不等于整篇字就美觀了。在工作學習中,鋼筆字日益體現出它的實用性,這就要求在書寫鋼筆字時,需要特別注意通篇的章法效果。一般來說,把字組成完整篇章的安排方法叫“章法”,也叫“布局”“布白”,它是鋼筆字能否成為一件藝術品的關鍵。總的來講,鋼筆字的章法沒有毛筆字的章法那樣講究,但是不同的鋼筆書法亦有不同的章法要求。一幅鋼筆書法,可以立書,也可以橫書。立書從右至左,橫書從左至右。但無論立書、橫書,通常要注意行距大于字距,篇與篇大于段與段,要留足天頭地腳,同篇作品必須形式統一,上頂下齊,可打可不打標點。從行列上看,鋼筆楷書一般可以采用縱橫成行、有行無列兩種格式,無行無列式不適合于寫楷書,至于格子,可以畫也可以不畫。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字的每一個字都寫好了,還不等于整篇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書法字一般都比較小,和毛筆書法一樣,中堂、立軸、手卷、冊頁、扇面等形式都可以寫。但無論哪種形式的鋼筆書法作品,一般都要包括正文、落款、鈐qián印三個部分。正文是一幅鋼筆書法的主要部分,應占據整篇的主要位置,書寫時要事先安排好,做到“意在筆先”。包括整篇章法具體形式,寫什么內容,橫排還是豎排,寫多少行,每行寫多少個字,寫到什么位置結束,使不使用標點等都要周密設計好,切忌隨心所欲,隨意而書,寫到哪里算哪里。落款又稱“款識”,它是一幅鋼筆書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衡量該幅書法作品藝術水平和作者藝術功底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曾有“妙款一字抵千金”之說。傳統的書法作品對落款的要求極為嚴格,一般來說,應視作品尺幅的大小、空白的多少、通篇布局、字體選擇來處理落款。落款的形式一般分為單款和雙款兩大類。單款寫在正文作品末行下面或另起一行書寫。雙款又分上、下款,上款寫在作品正文第一行前面,如果作品正文寫的是整篇的詩文,上款多題詩文的題目和詩文作者姓名等內容,下款多題書寫時間、地點、作者姓名等內容。也可將上下款一起寫在作品最后。從字數多少看,落款又分為長款和短款。鋼筆書法一般落長款的較少。但是如果作者在寫完正文后,要將自己的感受滲透到作品中去,如闡發正文,抒發感情,言創作意圖,也可落長款。這種長款一般要落得富于情感,或詼諧、或風趣、或悲切、或嚴肅,隨意生發,見景生情,與現實生活貼近,富于時代感。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書法字一般都比較小,和毛筆書法一樣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由于鋼筆字在用筆上的變化不如毛筆那么豐富,因而往往留白不多,落款時更應當靈活處理,行文宜言簡意賅,點到為止,不可拖泥帶水,牽強附會。另外,落款字的大小要視留白大小而定,一般要略小于正文字的大小,字體可同、也可不同于正文字體,一般應比正文字體略簡率,切忌在鋼筆楷書作品中落篆書或隸書款,否則將喧賓奪主,大大影響作品效果。落款的位置不可與正文太近或太遠,一般上下款起頭和末尾不能與正文上下齊平,更不能掉得太遠。上款多比正文略矮,下款要緊靠正文末尾處。鋼筆書法作品在形制上一般都不會太大,所以在印章的使用上不能太大,一般來講,印章的大小要比正文字要小。在印章的選擇上,陰陽文均可,如果要在作品上蓋兩方以上的印章,則一定要在印章之間留出大概一方印章的距離,且一方為陽文,另一方為陰文。印章應用得當,可以起到賞心悅目、畫龍點睛的效果,用不好,便會適得其反。.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由于鋼筆字在用筆上的變化不如毛筆那么豐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三、鋼筆楷書的章法訓練鋼筆楷書作品范例:第二講

鋼筆行書

第二講

鋼筆行書

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一、鋼筆行書用筆訓練(一)基本筆畫寫法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一)鋼筆行書豎寫章法格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一)鋼筆行書豎寫章法格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一)鋼筆行書豎寫章法格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一)鋼筆行書豎寫章法格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二)鋼筆行書橫寫章法形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二)鋼筆行書橫寫章法形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1.傳統書寫格式的橫向延續2.現代文體書寫格式3.實用文體書寫格式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三、鋼筆行書的章法訓練(三)橫向格式的基本類型思考練習:1.與毛筆楷書相比較,鋼筆楷書在用筆上有何特點?2.鋼筆楷書的偏旁部首各有什么特點和書寫要求?3.鋼筆楷書在章法布局上有什么要求?4.選擇一件優秀楷書范本,用鋼筆精確臨摹十遍,并背臨一遍,體會鋼筆楷書的用筆、結體、章法的規律。5.結合自己的個性創作不同形式的鋼筆楷書作品。6.在基本筆法運用上,鋼筆行書與毛筆行書有何本質區別?7.鋼筆行書的偏旁部首各有什么特點和書寫要求?8.鋼筆行書在章法布局上具有哪些特點?9.鋼筆行書橫向臨摹毛筆經典字帖如何轉化貫氣方式?10.將自己所學鋼筆行書進行綜合應用,做不同幅式的習作若干張。思考練習:1.與毛筆楷書相比較,鋼筆楷書在用筆上有何特點?本課完本課完第四課

粉筆書法教學重點:粉筆楷書、行書的基礎技法及訓練。教學難點:如何將粉筆楷書、行書的技法學習所得應用于板書設計中。第四課粉筆書法教學重點:粉筆楷書、行書的基礎技法及訓練。第一講

粉筆字的意義及學習方法第一講

粉筆字的意義及學習方法一、粉筆字的基本特點1.提按如果只是按住粉筆作平面運動,那么只能平施筆畫,結果無輕重變化,像木梗一樣僵硬沒有力度。按中有提的縱向運動,才能寫出有韻味的字。2.速度粉筆是利用指力、腕力和“粉”在黑板上留下痕跡的,因此行筆的快慢也能決定點、畫的各種變化。3.轉筆為了能寫出粗細有鋒的筆畫,書寫時可先將粉筆頭稍微磨成圓錐形,邊寫邊轉動粉筆,以調鋒寫出,鋒棱畢現,使點畫圓潤,自然大方。粉筆字大都橫寫,因此要注意自左到右形成一條橫直線,通篇力求整齊、清潔,美觀自然,行列有序,經緯分明,要求做到有行氣。一、粉筆字的基本特點1.提按二、板書設計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形式布局章法美。通篇設計時,要考慮到內容的輕重、主次、緩急、詳略等,便于合理布局,做到標題醒目,內容清晰。直觀性強。板書的目的之一是給學生一個深刻印象,恰當的時候巧用彩色粉筆或畫線、圈點等手法,使其有一定的針對性,重點突出。字體端正、規范美觀。此為板書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字跡不端正者,根本不配稱板書。所謂字體規范美觀指不寫錯別字、筆順正確、工整清秀、大小合適,甚至于一個標點符號也要一絲不茍,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審美熏陶都具有不小的作用。二、板書設計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形式布局章法美。通篇設計時,要考二、板書設計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形式板書設計確是一門藝術。通常板書設計又是有一定形式可究的,諸如:1.習慣性板書即將黑板分成幾塊,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地進行。2.對稱式板書為比較教學內容,用左右或上下的對稱形式,以示聯系與區別。3.表格式板書在小結或期終總結教學時,為凝練、歸納內容,作出表格。4.松散式板書表面上看這種形式的板書似乎有點凌亂,但善于經營的教師往往以提問、引導、講解、練習等手段布置板書,最后達到恰如其分、和諧統一。總之,板書設計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亦是一個人的風格。二、板書設計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形式板書設計確是一門藝術。通常板第二講

粉筆楷書第二講

粉筆楷書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一、粉筆楷書的基本筆畫寫法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粉筆楷書的結體與毛筆、鋼筆楷書并無區別,練習時宜多參考毛筆、鋼筆楷書范例,做到造型準確,揮灑自如。與毛筆、鋼筆楷書相比,粉筆楷書更具有時效性強、簡便清楚的特性。因此,粉筆楷書的章法傾向于便捷、整齊、美觀、規范、易識。1.端正平穩、搭配得當粉筆楷書書寫時大多是橫寫,因此,字與字之間的橫向聯系顯得尤為重要。書寫時要注意從左至右成一條平線,不能上下歪斜,寫第二個字時看第一個,寫第三個字時看第一、第二個,以此類推,保證行氣平整。字距窄、行距寬,行間距相等,這樣才能整齊規范。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粉筆楷書的結體與毛筆、鋼筆楷書并無區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2.平中見奇、形態美觀寫字僅有平穩端正是不夠的,那樣就太機械了,與美術字、印刷體沒有什么區別,顯得死板。楷書的平正應是平正而不呆板,端莊而流利。王羲之批評的“狀如算子”,就是指平板僵化的楷書。所以,在寫得端正平穩的基礎上,應該多領會毛筆、鋼筆楷書的結體、章法上平中見奇、靜中寓動的特點,循序漸進,由慢到快,熟能生巧,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2.平中見奇、形態美觀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楷書的結體與章法第三講

粉筆行書第三講

粉筆行書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一、粉筆行書的基本筆畫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二、粉筆行書的偏旁部首練習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1.整體大于局部粉筆行書結構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可采用部分與整體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對結構采用中軸與板塊分析相結合的辦法。行書的筆畫不是獨立的,它離不開字,字離不開行列,行列離不開整幅。有的字單獨看不和諧,放在整幅字來看就和諧了。所以,寫行書要有一個整體的觀念,整體大于局部。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1.整體大于局部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2.正相生,動態平衡粉筆楷書章法強調端正平穩,整齊均勻,故顯得嚴謹端莊。粉筆行書強調流暢感和速度感,結構上可大膽傾斜,形成險絕的姿態。但險絕不是不穩,而是動中取靜,中求正,通過筆勢呼應的巧妙布置,使側多變的結體統一在整體章法均衡和諧的狀態,以求得動態平衡之美。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2.正相生,動態平衡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三、粉筆行書的結體與章法第四講

常用非漢字板書學習

第四講

常用非漢字板書學習

三筆字教程課件三筆字教程課件三筆字教程課件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二、常用非漢字板書范例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學習總結215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學結束語當你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時,失敗也是偉大的,所以不要放棄,堅持就是正確的。WhenYouDoYourBest,FailureIsGreat,SoDon'TGiveUp,StickToTheEnd演講人:XXXXXX時間:XX年XX月XX日

216結束語216三筆字教程主講教師:張媛授課班級:12級英語(師范)1234授課時間:1-18周三筆字教程主講教師:張媛目錄第一課:“三筆字”基礎知識第二課:毛筆書法第三課:鋼筆書法第四課:粉筆書法目錄第一課:“三筆字”基礎知識第二課:毛筆書法第三課:鋼第一課

“三筆字”

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學習“三筆字”的方法。教學難點:毛筆書法與鋼筆、粉筆書法的源流關系。第一課“三筆字”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學習“三筆字”的方第一講

書寫工具及其材料第一講

書寫工具及其材料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毛筆: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1.毛筆:一、毛筆書法的書寫工具及其材料2.紙:專指有吸水性能的書畫用紙,如元書紙、毛邊紙、宣紙等。平時練習,使用普通的元書紙、毛邊紙即可。如果要進行書法創作,則要使用宣紙,宣紙因最早產于安徽宣城而得名。現在,宣紙生產地已不囿于安徽,在浙江的龍游、富陽,四川的夾江以及河北的遷安等地均有宣紙生產。宣紙又有生、熟之分。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