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課件_第1頁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課件_第2頁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課件_第3頁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課件_第4頁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

甘肅省西鐵培訓站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1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常識

《勞動法》和《安全生產法》規定: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方可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相對于普通作業人員,由于工作崗位往往更為重要,危險性更大,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本人,他人及設施,設備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技術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作為特種作業人員應該有較強的法制意識,學法懂法,嚴格按要求規范操作,確保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常識

2第一節我國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吨腥A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都圍繞這個方針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制度,從法律上保證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落實。第一節我國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3

第二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法律制度

我國與2002年6月29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與2002年11月1日其施行,簡稱《安全生產法》?!栋踩a法》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適用于各個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它的根本宗旨是保護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享有的保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權利。在安全生產領域內,安全生產法的法律地位最高。

第二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法律制度4一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享有的權利

1知情,建議權2批評,檢舉,控告權3合法拒絕權4遇險停,撤權5保險外索賠權一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享有的權利

1知情,建議權5二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承擔的義務1遵章作業的義務2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3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義務4安全隱患報告義務二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承擔的義務6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規定

《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結合《勞動法》規定,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兩證才能上崗。1特種作業資格證,即技術等級證2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即安全生產培訓合格證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規定

《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7第三節《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知識

《職業病防治法》與2001年1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與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立法目的是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第三節《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知識《職業病防治法》與28立法背景1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2侵害勞動者健康權益問題突出3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可持續發展4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5多種所有制與發展市場經濟6國企改革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7用工制度改革與流動勞動者的形成8加入WTO帶來的挑戰立法背景1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9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職業病防治法目的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職業病防治法目的10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預防指預先采取防范措施,這是必須貫徹于職業病防治活動全過程的根本措施控制指對工作場所或者職業活動過程中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評價、干預措施,目的是保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消除是指依靠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其他治理措施,用無毒害材料、工藝代替有毒害材料、工藝,根除工作場所己經存在的職業病危害

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預防11防治職業病

防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防止職業病的發生治治理:場所職業病危害的治理,治療:職業病人的治療,職業病病人的醫治、療養和康復,包括職業健康、職業能力在內的職業素質盡可能的恢復防治職業病是指預防、治理和治療防治職業病防12職業病防治法立法指導思想明確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權利義務關系職業病防治義務人——用人單位健康權益主體——勞動者轉變政府職能依法監管、制定規劃、組織實施、建立社會保障處理好三類法律關系,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政府與管理相對人(用人單位、服務機構)職業衛生服務提供者與用人單位發揮全社會的作用行業自律、工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職業病防治法立法指導思想明確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權利義務關系13職業病要件1、患病主體必須是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2、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質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線裝置發出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χ射線、中子射線等電離輻射;4、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在上述四個要件中,缺少任何一個要件,都不屬于本法所稱的職業病。

職業病要件1、患病主體必須是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體經濟組織的14

職業病的特點可預防而難以治療:從源頭控制人為性:規范用工行為,規范作業行為疾病控制的公共衛生理論通過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術措施,實施綜合防治策略職業病的防治原理職業病的防治原理15職業病防治原理(續)一級預防:病因預防(群體)預防、消除危害源頭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控制(群體)工作場所定期職業危害評價健康監護制度三級預防:控制疾病惡化,挽救殘存功能(個體)職業病人的治療與康復保障職業病人的權益職業病防治原理(續)一級預防:病因預防(群體)16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參加工傷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1、有利于保障勞動者在患職業病或者受到工傷后及時獲得醫治、經濟補償和職業康復服務,保障勞動者本人或其遺屬在生活發生困難時的基本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后顧之憂,調動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2、可以分散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的風險,有利于恢復和保證正常的生產秩序,維護社會穩定。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參加工傷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17用人單位勞動者履行保護健康義務

主張健康權利政府監管部門職業衛生服務機構職業病防治法有關當事方法律關系

用人單位勞動者履行保護健康義務主張健康權利政18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

◎《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設備、加速器、放射治療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的。

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19用人單位勞動者義務:配備防護設施、治理職業危害作業場所危害評價與管理勞動者健康監護(上崗前、在崗中、離崗時)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場所、培訓教育)建立危害監測和勞動者健康檔案職業病報告義務對患職業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參加工傷勞動保險落實職業危害治理和職業病防治經費未成年工、女工保護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用人單位勞動者義務: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20用人單位勞動者權利:獲得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獲得職業衛生防護接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服務知情權:危害、危害后果、防護條件要求改善工作條件拒絕強令違章操作、冒險作業批評、檢舉、控告參與民主管理享受國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要求并獲得健康損害賠償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用人單位勞動者權利: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21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診斷原則職業史、危害接觸史現場危害調查評價臨床表現、實驗室輔助檢查三人以上集體診斷推定診斷原則《診斷證明書》診斷醫師共同簽署診斷機構審核蓋章診斷爭議鑒定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設立專家庫診斷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鑒定申請鑒定委員會的組成及其專家抽取辦法兩級鑒定,省級鑒定終結回避原則用人單位舉證責任提供現場危害監測資料提供勞動者健康監護資料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診斷原則診斷爭議鑒定22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保障方面的規定疑似職業病人獲得診斷保障職業病人待遇保障就醫、治療、康復、工作安排經濟補償費用承擔責任用人單位變更時職業病人的安置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義務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保障方面的規定23

第四節《勞動法》相關知識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并與1995年1月10起施行。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第四節《勞動法》相關知識1994年7月5日24我國《勞動法》適用范圍

根據規定,《勞動法》適用于:1、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指一般雇工在7人以下的個體工商戶)和與之形成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2、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3、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非工勤人員;4、其他通過勞動合同(包括聘用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秳趧臃ā凡贿m用于:1、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2、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3、現役軍人;4、家庭保姆;5、在中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等。我國《勞動法》適用范圍根據規定,《勞動法》適用于25勞動法的目的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勞動法的目的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26第五節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要求一基本要求:1年齡滿18周歲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身體健康二技術要求:見10P7條第五節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要求一基本要求:27第六節特種作業人員職業道德要求

基本職業道德要求愛崗,盡責文明,守則第六節特種作業人員職業道德要求

基本職業道德要求28二特種作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1安全為公的道德觀念2精益求精的道德觀念3好學上進的道德觀念二特種作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1安全為公的道德觀念29謝謝1月-2300:12:1600:1200:121月-231月-2300:1200:1200:12:161月-231月-2300:12:162023/1/30:12:16謝謝12月-2204:00:4904:0004:0012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

甘肅省西鐵培訓站

金屬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與考核31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常識

《勞動法》和《安全生產法》規定: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方可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相對于普通作業人員,由于工作崗位往往更為重要,危險性更大,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本人,他人及設施,設備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技術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作為特種作業人員應該有較強的法制意識,學法懂法,嚴格按要求規范操作,確保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常識

32第一節我國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都圍繞這個方針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制度,從法律上保證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落實。第一節我國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33

第二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法律制度

我國與2002年6月29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與2002年11月1日其施行,簡稱《安全生產法》?!栋踩a法》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適用于各個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它的根本宗旨是保護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享有的保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權利。在安全生產領域內,安全生產法的法律地位最高。

第二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法律制度34一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享有的權利

1知情,建議權2批評,檢舉,控告權3合法拒絕權4遇險停,撤權5保險外索賠權一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享有的權利

1知情,建議權35二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承擔的義務1遵章作業的義務2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3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義務4安全隱患報告義務二根據安全生產法,從業人員承擔的義務36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規定

《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結合《勞動法》規定,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兩證才能上崗。1特種作業資格證,即技術等級證2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即安全生產培訓合格證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規定

《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37第三節《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知識

《職業病防治法》與2001年1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與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立法目的是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第三節《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知識《職業病防治法》與238立法背景1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2侵害勞動者健康權益問題突出3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可持續發展4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5多種所有制與發展市場經濟6國企改革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7用工制度改革與流動勞動者的形成8加入WTO帶來的挑戰立法背景1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39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職業病防治法目的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職業病防治法目的40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預防指預先采取防范措施,這是必須貫徹于職業病防治活動全過程的根本措施控制指對工作場所或者職業活動過程中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評價、干預措施,目的是保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消除是指依靠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其他治理措施,用無毒害材料、工藝代替有毒害材料、工藝,根除工作場所己經存在的職業病危害

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預防41防治職業病

防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防止職業病的發生治治理:場所職業病危害的治理,治療:職業病人的治療,職業病病人的醫治、療養和康復,包括職業健康、職業能力在內的職業素質盡可能的恢復防治職業病是指預防、治理和治療防治職業病防42職業病防治法立法指導思想明確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權利義務關系職業病防治義務人——用人單位健康權益主體——勞動者轉變政府職能依法監管、制定規劃、組織實施、建立社會保障處理好三類法律關系,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政府與管理相對人(用人單位、服務機構)職業衛生服務提供者與用人單位發揮全社會的作用行業自律、工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職業病防治法立法指導思想明確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權利義務關系43職業病要件1、患病主體必須是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2、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質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線裝置發出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χ射線、中子射線等電離輻射;4、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在上述四個要件中,缺少任何一個要件,都不屬于本法所稱的職業病。

職業病要件1、患病主體必須是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體經濟組織的44

職業病的特點可預防而難以治療:從源頭控制人為性:規范用工行為,規范作業行為疾病控制的公共衛生理論通過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術措施,實施綜合防治策略職業病的防治原理職業病的防治原理45職業病防治原理(續)一級預防:病因預防(群體)預防、消除危害源頭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控制(群體)工作場所定期職業危害評價健康監護制度三級預防:控制疾病惡化,挽救殘存功能(個體)職業病人的治療與康復保障職業病人的權益職業病防治原理(續)一級預防:病因預防(群體)46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參加工傷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1、有利于保障勞動者在患職業病或者受到工傷后及時獲得醫治、經濟補償和職業康復服務,保障勞動者本人或其遺屬在生活發生困難時的基本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后顧之憂,調動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2、可以分散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的風險,有利于恢復和保證正常的生產秩序,維護社會穩定。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參加工傷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47用人單位勞動者履行保護健康義務

主張健康權利政府監管部門職業衛生服務機構職業病防治法有關當事方法律關系

用人單位勞動者履行保護健康義務主張健康權利政48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

◎《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設備、加速器、放射治療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的。

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49用人單位勞動者義務:配備防護設施、治理職業危害作業場所危害評價與管理勞動者健康監護(上崗前、在崗中、離崗時)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場所、培訓教育)建立危害監測和勞動者健康檔案職業病報告義務對患職業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參加工傷勞動保險落實職業危害治理和職業病防治經費未成年工、女工保護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用人單位勞動者義務: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50用人單位勞動者權利:獲得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獲得職業衛生防護接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服務知情權:危害、危害后果、防護條件要求改善工作條件拒絕強令違章操作、冒險作業批評、檢舉、控告參與民主管理享受國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要求并獲得健康損害賠償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用人單位勞動者權利: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續)51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診斷原則職業史、危害接觸史現場危害調查評價臨床表現、實驗室輔助檢查三人以上集體診斷推定診斷原則《診斷證明書》診斷醫師共同簽署診斷機構審核蓋章診斷爭議鑒定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設立專家庫診斷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鑒定申請鑒定委員會的組成及其專家抽取辦法兩級鑒定,省級鑒定終結回避原則用人單位舉證責任提供現場危害監測資料提供勞動者健康監護資料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診斷原則診斷爭議鑒定52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保障方面的規定疑似職業病人獲得診斷保障職業病人待遇保障就醫、治療、康復、工作安排經濟補償費用承擔責任用人單位變更時職業病人的安置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義務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人保障(續)保障方面的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