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及煤質分析術語大全_第1頁
煤炭及煤質分析術語大全_第2頁
煤炭及煤質分析術語大全_第3頁
煤炭及煤質分析術語大全_第4頁
煤炭及煤質分析術語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炭及煤質分析術語大全一、煤炭及其產品1、煤(又稱煤炭):植物遺體在覆蓋地層下,壓實、經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的固體有機可燃沉積巖。2、煤當量(又稱標準煤):能源的統一計量單位。凡能產生29.27Mj/kg低位熱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為1kg煤當量值。3、毛煤:煤礦生產出來的,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煤。4、原煤:從毛煤中選出規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黃鐵礦等雜物)以后的煤。5、商品煤:作為商品出售的煤。6、洗選煤:經過洗選加工的煤。7、精煤:煤經精選(干選或濕選)加工生產出來的、符合品質要求的產品。8、中煤:煤經精選后得到的、品質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間的產品。9、洗矸:由煤炭洗選過程中排出的高灰分產品。10、煤泥:洗煤廠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種洗煤產品。11、篩選煤:經過篩選加工的煤。12、粒級煤:煤通過篩選或洗選生產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產品。13、粒度:顆粒的大小。14、限下率:篩上產品中小于規定粒度部分的質量百分數。15、限上率:篩下產品中大于規定粒度部分的質量百分數。16、特大塊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17、大塊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18、中塊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19、小塊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21、混塊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22、混中塊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26、矸石:采、掘煤炭過程中從頂、度部或煤層夾矸混入煤中的巖石。27、夾矸:夾在煤層中的礦物質層。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質量百分數。二、煤炭的分類1、類別:根據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藝性能指標把煤劃分成的大類。2、小類:根據煤的性質和用途的不同,把大類進一步細分的類別。3、煤階(又稱煤級):煤化作用深淺程度的階段。4、褐煤(符號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觀多呈褐色,光澤暗淡,含有較高的內在水分和不同數量的腐植酸。5、次煙煤(符號CIY):國際煤層煤分類中,含水無灰基高位發熱量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的低煤階煤。(20Mj/kg≤含水無灰基高位發熱量<24Mj/kg)6、煙煤(符號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無煙煤的煤,其特點是揮發分產率范圍寬,單獨煉焦時從不結焦到強結焦均有,燃燒時有煙。7、無煙煤(符號WY曾稱白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揮發分低、密度大,燃點高,無粘結性,燃燒時多不冒煙。8、硬煤:煙煤和無煙煤的總稱,或者指恒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24Mj/kg(Qgr.maf≥24Mj/kg或Qgr.maf<24Mj/kg但鏡質組平均隨機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9、長焰煤(符號CY):變質程度最低,揮發分最高的煙煤,一般不結焦,燃燒時火焰長。10、不粘煤(符號BN):變質程度較低的、揮發分范圍較寬、無粘結性的煙煤。11、弱粘煤(符號RN):變質程度較低,揮發分范圍較寬的煙煤。粘結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間。12、1/2中粘煤(符號1/2ZN):粘結性介于氣煤和和弱粘煤之間的、揮發分范圍較寬的煙煤。13、氣煤(符號QM):變質程度較低、揮發分較高的煙煤。單獨煉焦時,焦炭多細長、易碎,并有較多的縱裂紋。14、1/3焦煤(符號1/3JM):介于焦煤、肥煤與氣煤之間的含中等或較高揮發分的強粘結性煤。單獨煉焦時,能生成強度較高的焦炭。15、氣肥煤(符號QF):揮發分高、粘結性強的煙煤。單煤煉焦時,能產生大量的煤氣和膠質體,但不能生成強度高的焦炭。16、肥煤(符號FM):變質程度中等的煙煤。單獨煉焦時,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較多的橫裂紋,焦根部分有蜂焦。17、焦煤(符號JM曾稱主焦煤):變質程度較高的煙煤。單獨煉焦時,生成的膠質體熱穩定性好,所得焦炭的塊度大、裂紋少、強度高。18、瘦煤(符號SM):變質程度較高的煙煤。單獨煉焦時,大部分能結焦。焦炭的塊度大、裂紋少,但熔融較差,耐磨強度低。19、貧瘦煤(符號PS):變質程度高,粘結性較差、揮發分低的煙煤。結焦性低于瘦煤。20、貧煤(符號PM):變質程度高、揮發分最低的煙煤。不結焦。21、風化煤:受風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發熱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質有明顯變化的煤。22、天然焦(曾稱自然焦):煤受巖漿侵入,在高溫的烘烤和巖漿中熱液、揮發氣體等的影響下受熱干鎦而形成的焦炭。三、煤的采樣和制樣1、煤樣:為確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規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試樣。2、采樣:按規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樣的過程。3、采樣單元:從一批煤中采取一個總樣的煤量。一批煤可以是一個或多個采樣單元。4、批:需要進行整體性質測定的一個獨立煤量。5、子樣:采樣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全斷面所采取的一份樣。6、總樣:從一個采樣單元取出的全部子樣合并成的煤樣。7、分樣:一個能代表整個采樣單元的一部分試樣,供制備試驗室樣或測試樣。8、隨機采樣:在采取子樣時,對采樣的部位或時間均不加任何人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機會采出。9、系統采樣:按相同的時間、空間或質量的間隔采取子樣,但第一個子樣在第一個間隔內隨機采取,其余的子樣按選定的間隔采取。10、多份采樣:從一個采樣單元取出若干子樣依次輪流放入各容器中。每個容器中的煤樣構成一份質量接近的煤樣,每份煤樣能代表整個采樣單元的煤質。11、煤層煤樣:按規定在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從一個煤層采取的煤樣。12、分層煤樣:按規定從煤和夾矸的每一自然分層中分別采取的試樣。13、可采煤樣:按采煤規定的厚度應采取的全部試樣(包括煤分層和夾矸層)。14、生產煤樣:在正常生產情況下,在一個整班的采煤過程中采出的,能代表生產煤層煤的物理、化學和工藝特性的煤樣。15、商品煤樣:代表商品煤平均性質的煤樣。16、浮煤樣:經一定密度的重液分選,浮在上部的煤樣。17、沉煤樣:經一定密度的重液分選,沉在下部的煤樣。18、試樣室煤樣:由總樣或分樣縮制的送往試驗室供進一步制備的煤樣。19、一般分析煤樣(又稱空氣干燥煤樣):將煤樣按規定縮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平衡,可用于進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學特性測定的煤樣。20、標準煤樣:具有高度均勻性、良好穩定性和準確量值的煤樣。21、煤樣制備:使煤樣達到試驗所要求的狀態的過程,包括煤樣的破碎、篩分、混合、縮分和空氣干燥。22、煤樣破碎:在制樣過程中用機械或人工方法減少煤樣粒度的過程。23、煤樣混合:把煤樣混合均勻的過程。24、煤樣縮分:在煤樣制備中,將試樣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幾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來的過程。25、堆錐四分法:把煤樣從頂端均勻分布,堆成一個圓錐體,再壓成厚度均勻的圓餅,并分成四個相等的扇形,取其中相對的扇形部分作為煤樣的縮分方法。26、二分器:由一列平行而交替的寬度相等的斜槽所組成的用于縮分煤樣的工具。四、煤質分析1、工業分析: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四個項目分析的總稱。2、外在水分(符號Mf):在一定條件下煤樣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平衡時所失去的水分。3、內在水分(符號Minh):在一定條件下煤樣達到空氣干燥狀態時所保持的水分。4、全水分(符號Mt):煤的外在水分和內在水分的總和。5、一般分析煤樣水分(符號Mad、又稱空氣干燥煤樣水分、曾稱分析煤樣水分、):在一定條件下,一般分析煤樣在實驗室中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大致平衡時所含有的水分。6、最高內在水分(符號MHC):煤樣在溫度30℃7、化合水:與礦物質結合的、除去全水分后仍保留下來的水分。8、礦物質:(符號MM):煤中的無機物質,不包括游離水,但包括化合水。9、灰分:(符號A):煤樣在規定條件下完全燃燒后所得的殘留物。10、外來灰分:由煤炭生產過程混入煤中的礦物質所形成的灰分。11、內在灰分: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煤過程進入煤層的礦物質所形成的灰分。12、碳酸鹽二氧化碳(符號CO2):煤中以碳酸鹽形態存在的二氧化碳。13、揮發分(符號V):煤樣在規定條件下隔絕空氣加熱,并進行水分校正后的質量損失。14、焦渣特征:煤樣在測定揮發分后的殘留物的粘結、結焦性狀。15、固定碳(符號FC):從測定煤樣的揮發分后的殘渣中減去灰分后的殘留物,通常用100減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得出。16、燃料比(符號FC/V):煤的固定碳和揮發分之比。17、有機硫(符號SO):與煤的有機質相結合的硫。18、無機硫(又稱礦物質硫):煤中礦物質內的硫化物硫、硫鐵礦硫、硫酸鹽硫和元素硫的總稱。19、元素硫(符號Se):煤中以游離狀態賦存的硫。20、全硫(符號St):煤中無機硫和有機硫的總和。21、硫鐵礦硫(符號Sp):煤的礦物質中以黃鐵礦或白鐵礦形態存在的硫。22、硫酸鹽硫(符號Ss):煤的礦物質中以硫酸鹽形態存在的硫。23、固定硫:煤熱分解后殘渣中的硫。24、全磷(符號Pt):煤中無機磷和有機磷的總和。25、全氯(符號Clt):煤中無機氯和有機氯的總和。26、真相對密度(符號TRD曾稱真比重):20℃27、視相對密度(符號ARD曾稱視比重、容重):在20℃28、散密度(又稱堆密度、曾稱堆比重):在規定條件下,容器中單位體積散狀煤的質量。29、塊密度(曾稱體重):整塊煤的單位體積質量。30、孔隙率(又稱孔隙度):煤的毛細孔體積與煤的視體積(包括煤的孔隙)的百分率。31、彈筒發熱量:在氧彈中,在有過剩氧的情況下,燃燒單位質量試樣所產生的熱量。32、恒容高位發熱量(符號Qgr,v):煤樣在氧彈內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減去硫和氮的校正值后的熱量。33、恒容低位發熱量(符號Qnet,v):煤的恒容高位發熱量減去煤樣中水和燃燒時生成的水的蒸發潛熱后的熱值。34、元素分析:碳、氫、氧、氮、硫五個項目煤質分析的總稱。35、灰成分分析:灰的元素組成(通常以氧化物表示)分析。36、著火溫度:煤釋放出足夠的揮發分與周圍大氣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燃燒溫度。五、煤質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1、收到基(符號ar曾稱應用基):以收到狀態的煤為基準。2、空氣干燥基(符號ad曾稱分析基):與空氣濕度達到平衡狀態的煤為基準。3、干燥基(符號d曾稱干基):以假想無水狀態的煤為基準。4、干燥無灰基(符號daf曾稱可燃基):以假想無水、無灰狀態的煤為基準。5、干燥無礦物質基(符號dmmf曾稱有機基):以假想無水、無礦物質狀態的煤為基準。6、恒濕無灰基(符號maf):以假想含最高內在水分、無灰狀態的煤為基準。7、恒濕無礦物質基(符號m,mmf):以假想含最高內在水分、無礦物質狀態的煤為基準。六、煤的工藝性試驗1、結焦性:煤經干鎦形成焦炭的性能。2、粘結性:煤在干鎦時粘結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質的能力。3、塑性:煤在干鎦時形成的膠質體的粘稠、流動、透氣等性能。4、膨脹性:煤在干鎦時體積發生膨脹或收縮的性能。5、膠質層指數:由薩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種表征煙煤塑性的指標,以膠質層最大厚度Y值,最終收縮度X值等表示。6、膠質層最大厚度(符號Y):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利用探針測出的膠質體上、下層面差的最大值。7、膠質層體積曲線: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所記錄的膠質體上部層面位置隨溫度變化的曲線。8、最終收縮度(符號X):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溫度730℃9、羅加指數(符號R.I.):由羅加提出的在規定條件下,煤與標準無煙煤完全混合,依據碳化后所得焦碳的機械強度確定煤的粘結力的量度。10、粘結指數(符號GR,I,又稱G指數):在規定條件下以煙煤在加熱后粘結專用無煙煤的能力。11、坩堝膨脹序數(符號CSN又稱自由膨脹指數):在規定條件下以煤在坩堝中加熱所得焦塊膨脹程度的序號表征煤的膨脹性和塑性指標。12、奧阿膨脹度:由奧迪貝爾和阿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脹度b的收縮度a等參數表征煙煤膨脹性和塑性的指標。13、吉澤勒流動度(又稱吉氏流動度、曾稱基斯勒流動度):由吉澤勒提出的以測得最大流動度表征煙煤塑性的指標。14、格金干鎦試驗(曾稱葛-金干鎦試驗):由格雷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溫干鎦試驗方法,用以測定熱分解產物收率和焦型。15、鋁甑干鎦試驗由費希爾和施拉德二人提出的低溫干鎦試驗方法、用以測定焦油、半焦、熱解水收率。16、抗碎強度(符號SS曾稱機械強度):一定粒度的煤樣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17、熱穩定性(符號TS):一定粒度的煤樣在規定條件下受熱后保持規定粒度的能力。18、煤對二氧化碳的反應性(符號a):煤在規定條件下將二氧化碳還原為一氧化碳的能力。19、結渣性(符號Clin):在氣化或燃燒過程,煤灰受熱、軟化、熔融而結渣的性質。20、可磨性:在規定條件下,煤研磨成粉的難易程度。21、哈氏可磨性指數(符號HGI又稱哈德格羅夫可磨性指數):在規定條件下,用哈氏可磨性測定儀測得的可磨性指數。22、磨損性(符號AI):煤磨碎時對金屬件的磨損能力。23、灰熔融性(曾稱灰熔點):在規定條件下得到的隨加熱溫度而變化的煤灰變形、軟化、呈半球和流動特征物理狀態。24、變形溫度(符號DT曾稱T1):在灰熔融性測定中,灰錐尖端(或棱)開始變圓或變曲時的溫度。25、軟化溫度(符號ST曾稱T2)在灰熔融性測定中灰錐彎曲至錐尖觸及托板或灰錐變成球形時的溫度。26、半球溫度(符號HT):在灰熔融性測定中,灰錐形狀變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約等于底長的一半時的溫度。27、流動溫度(符號FT曾稱T3):在灰熔融性測定中灰錐熔化展開成高度小于1.5mm的薄層時的溫度。28、灰粘度:煤灰在熔融狀態下對流動阻力的量度。29、堿/酸度:煤灰中堿性組分(鐵、鈣、鎂、錳等的氧化物)與酸性組分(硅、鋁、鈦的氧化物)之比。30、沾污指數:灰堿度乘灰中Na2O值。沾污傾向按沾污指數RF為0.2、0.5、1.0為分界值劃分為低、中等、高和嚴重沾污四個等級。31、透光率(符號PM):專指褐煤、長焰煤在規定條件下用硝酸與磷酸的混合液處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百分率。32、酸性基(曾稱總酸性基):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團的總稱,主要為羧基和酚羥基。33、腐植酸(曾稱總腐植酸):煤中能溶于稀苛性堿和焦磷酸鈉溶液的一組高分子量的多元有機、無定形化合物的混合物。34、原生腐植酸:成煤過程中形成的腐植酸。35、次生腐植酸(又稱再生腐植酸):煤經氧化(包括風化)而形成的腐植酸。36、黃腐植酸:一組分子量較小的腐植酸,抽提物一般呈黃色,能溶于水、稀酸和堿溶液。37、棕腐植酸:一組分子量較大的腐植酸,抽提物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堿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38、黑腐植酸:一組分子量大的腐植酸,抽提物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堿溶液,不溶于稀酸和丙酮。39、游離腐植酸(符號HAr):酸性基保持游離狀態的腐植酸,可溶于稀苛性堿溶液,在實際測定中包括與鉀、鈉結合的腐植酸。40、結合腐植酸(符號HAc):酸性基與金屬離子結合的腐植酸。在實際測定中,不包括與鉀、鈉結合的腐植酸。41、苯萃取物物質基(符號EB曾稱苯抽出物):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為蠟和樹脂。42、褐煤蠟(又稱蒙旦蠟):褐煤經苯、甲苯、乙醇或汽油等有機溶劑萃取所得的蠟狀物。七、煤質分析常用數理統計術語1、觀測值:在試驗中所測得或觀測到的數值。2、極差:一組觀測值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3、偏差:一個觀測值與一個規定值之間的差值。4、平均偏差:各觀測值與其平均值差值(取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5、總體(曾稱母體):作為數理統計對象的全部觀測值。6、個體:總體中的一個,即指一個觀測值。7、總體平均值(符號u又稱均值):總體中全部觀測值的算術平均值。8、方差(符號V曾稱S2):各觀測值與平均值差值的平方和的均值。9、標準偏差(符號S曾稱標準差):方差的平方根。10、變異系數(符號V):標準偏差占平均值(取絕對值)的百分數。11、真值:被測物理量的真實值。12、誤差:觀測值與真值或約定真值之間的差值。13、系統誤差:觀測值比真值系統偏高或系統偏低的誤差。14、隨機誤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誤差(正、負誤差出現的概率相等)。15、精密度:一組觀測值互相接近的程度。16、準確度:觀測值與真值接近的程度。17、允許差:在規定條件下獲得的兩個或多個觀測值之間允許的最大差值。18、重復性界限:一個數值在重復條件下,即在同一試驗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儀器,對同一試樣,于短期內所做的重復測定,所得結果間的差值在95%概率下不能超過此數值。19、再現性臨界差:一個數值在再現條件下,即在不同試驗室中,對從試樣縮制最后階段的同一試樣中分取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復測定,所得結果的平均值間的差值在特定概率下不能超過此數值。20、置信度:統計推斷的可靠程度,常以概率表示。21、臨界值:統計檢驗時,接受或拒絕的界限值。八、煤炭化驗中各種基準的換算1.煤質分析化驗基準的概念在煤質分析化驗中,不同的煤樣其化驗結果是不同的。同一煤樣在不同的狀態下其測試結果也是不同的。如一個煤樣的水分,經過空氣干燥后的測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