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4篇】_第1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4篇】_第2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4篇】_第3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4篇】_第4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4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地球的可愛之處,培養對地球的熱愛之情

2、學會善意地看待事物,客觀地評價事物

3、體會全文簡練的結構和精煉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通過交流課前預習情況,導入課文

學生對地球、火星和金星介紹

二。齊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地球是可愛的?它的可愛體現在哪里?

2、交流明確

從氣溫、四季的變更,晝夜的更替,重力的適中,氣候的變化等方面闡明地球是適宜人類居住的樂土

三。再讀課文,體會的感情

1、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感受對地球的熱愛之情

2、理解“雖然這個樂土不是全無風波,優點卻不容抹煞”“風波”指什么?

3、齊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

四。學生質疑,師生答疑

五。課文總結

1、結構簡練,思路清晰

2、語言精練,幽默

六。布置作業

體會地球是“微小、美麗而脆弱的星球”這句話,用一段話說說自己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二

課時教學要求

1、學習寫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領略林海的美。

2、學習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按照剛進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場的順序理清了課文層次,并且學習了第1段。請大家回憶一下,第1段寫了什么內容?

2、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2到第5小節,這一部分主要寫了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板書:嶺、花、林)

二、學習第2小節(“嶺”)

1、指句讀第2小節,引導思考:大興安嶺的“嶺”有什么特點?

2、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嶺”的特點。(板書:多溫柔)

3、抓住重點詞語,初步體會“嶺”的特點。

師:你們是從哪里看出“嶺”多?又從哪里知道“嶺”溫柔的呢?

(1)學生讀寫“嶺”多的句子。

理解“疾馳”“看不完”等詞語的含義:突出嶺多,而且綿延數千里,面積很廣,這正照應了課題中的“海”字。

(2)學生讀寫“溫柔”的句子。

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等詞語,體會嶺“柔”的特點。

4、指導朗讀,在讀中深入體會“嶺”的特點。

師:我們來讀這一段。你們看,怎樣才能把“嶺”多和溫柔的特點讀出來呢?

出示幻燈片: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讀一讀這句話,從“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語中,你們能明白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寫出“嶺”姿態很多,各不相同。

師:怎樣才能把“嶺”的“姿態多”讀出來昵?

(1)師生共同討論,達成共識:要讀出“姿態多”,應該通過朗讀把“嶺”的各種姿態表現出來:“高點兒的”聲音稍高一些,“矮點兒的”聲音稍低一些,“長點兒的”拉一點兒長音,“短點兒的”要讀得急促一些。這樣借語調低長短的變化來表現“嶺”的千姿百態。

(2)反復試讀,范讀,指導學生讀出“嶺”多的特點。

師:你們再讀一讀,從“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語中,還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燈片: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

學生讀這兩句話,通過對比,進一步理解:“高點兒的,矮點兒的”等詞語中的“點兒”說明“嶺”與“嶺”之間差別都不大,毫無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師:我們再來讀這句話,怎樣才能的把“嶺”的溫柔也讀出來呢?

指導讀好“點兒”,要讀出溫柔、親切的感受。

再讀“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一句。

師:你們試讀一下,怎樣讀才是“溫柔”?——怎樣讀又是“那么溫柔”呢?

5、明白表達的方法。

抓住“云橫秦嶺”這一詞語,理解拿秦嶺的“險”來作對比,突出大興安嶺的“柔”。

6、總結學習方法。

(1)讀這一段,找出“嶺”的特點。(找特點)

(2)讀這一段,讀出“嶺”的特點。(讀特點)

(3)了解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明寫法)

三、學習第3、第4小節(“林”)

運用上述學習這一部分。

1、自由讀第3、第4小節,思考:“林”的什么特點?

2、師生討論概括“林”的特點。(板書:廣綠)

3、抓住重點詞句,初步體會“林”的特點。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落葉松的海洋”等詞句寫出了“林”廣;“多少種綠顏色呀”“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綠顏色呢”等語句寫了“林”綠。這些詞句突出了林的浩瀚與茂盛。

4、指導朗讀,深入體會“林”廣和綠的特點。

師:我們來讀這一段,誰能把這一大片森林讀成綠色的海洋,把大家帶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導朗讀“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讀這句話,把“林”的廣讀出來!——你現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興安嶺,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無邊的林海,這就是“目之所及”吧!讀!

(2)指導朗讀第4小節。

師逐一追問: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樺的樹干“泛著”……是什么意思?(翻騰、涌動)——白樺樹真的是在涌動嗎?(不是)——白樺樹是靜止的,可為什么說它的樹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燈片:

“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學生聯系上文,反復研讀,仔細揣摩、體會,來讀懂這句話。

學生的理解有兩個層次:

①抓住關鍵詞語“在陽光下”“閃動”理解:白樺的樹干是白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遠遠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說它像浪花。

師:僅僅是白樺的樹干在陽光下閃動就像浪花嗎?你們再讀一讀,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邊沿”,學生對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嶺上,像大海;白樺在山下,樹干銀光閃閃。在青松的陪襯下,白樺的樹干像泛著的浪花。

師:誰能用生動的語言把這一段寫的美景描繪出來呢?

學生組織語言,描述美景。

師: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把林海讀“活”,好嗎?

四、學習第5小節(“花”)

此段仍運用上述學法,學生自學并交流體會。

1、默讀,概括“花”的特點。(板書:多美)

2、讀課文,讀出“花”多和美的特點。

師生討論交流學習體會: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詞語理解:“河岸上”說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說明山上有“花”。從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來小蝴蝶”等詞語說明“花”香、“花”美。

(3)“兩山之間往往流動著清可見底的小河”這句話,是寫什么呢?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引導聯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嶺的“嶺”多,因此兩山之間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這句間接寫“花”多。

(4)師讀“大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一句,學生閉目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①用擬人的手法把大興安嶺比作一位美麗少女,表達了喜愛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樺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三

一、學習目標

M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盤點“讀讀寫寫”中有關本課的詞語“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2N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O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P4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二、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地球的圖片及介紹性文字。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導語,明確要求

在上一組課文中,我們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情。你可想過,人與自然的相處同樣需要我們付出真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課文,先讀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誰來說說,學習本組課文我們要明確哪些任務?(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二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圖引入,初讀全文

M看一組有關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簡介地球。

N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不懂的字詞先自己想辦法試著解決。

O學生自由讀課文。

P出示要求讀寫的詞語,認讀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詞語意思。

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M默讀課文,然后跟周圍的同學討論: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N交流反饋:可以選擇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方面來向大家匯報,并朗讀相應的段落:

地球的美麗壯觀與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類無法移居的事實(第5至7自然段);

人類應保護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M根據梳理的幾方面內容,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大意。

N聯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

O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樣子非常──(美麗壯觀),但同宇宙相比又是顯得非常──(渺小)。她所蘊含的──(自然資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文章向人類發出了呼吁──(只有一個地球)。

課后作業,抄寫詞語

抄寫“詞語盤點”中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M聽寫本課要求讀寫的詞語。同桌相互檢查,改正錯字。

N指名學生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閱讀就是用心靈與文字對話的過程。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問問自己:是否高興了、著急了、痛心了、氣憤了或是擔憂了?把觸動你心靈的詞句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塊研讀,深究題意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條條顫抖的波浪線條記下了你們心靈震動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感悟大家畫下的詞句。

M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讀。

(2)渺小:地球的半徑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說地球“渺小”,你認為有道理嗎?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龐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顯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學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

N感悟自然資源的有限。

(1)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礦物資源面臨的危機。

①明白礦物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

②從“幾百萬年、幾億年”感悟礦物資源形成時間的長及來之不易。

③從“不加節制”等詞感悟人類無知的破壞。

(2)學習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資源遭受的破壞。

①理解“本來”在句中的作用。(“本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性,它突出了這些資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點,強調了現在已經不可再生)

②品讀句子: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a.舉例說說什么是“生態災害”?

b.補充有關生態災害的資料,加深理解。

③指導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O感悟無法移居的事實。

(1)品讀句子:科學家已經證明……別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了“40萬億公里”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最小的范圍,也告訴我們這個范圍以外的情況,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和嚴謹。

②感悟最小的范圍,即“40萬億公里”有多遠?(以前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公里,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么一估計,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

③指導朗讀。

(2)了解有關“移民基地”的設想。(教師可介紹有關火星和月球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這種設想是遙遠而困難的事情)

P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員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她無私地奉獻資源,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保障;說地球容易破碎其實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壞,比如資源枯竭、生態災害等。這句話表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同時更體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擔憂之情)

Q結合課題小結,齊讀最后一段。

讀寫結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個同學了解到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這時,你一定有話對地球母親說,對人類說,或者對自己說吧?把你的心里話寫下來吧!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說理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一些知識。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楚、內容淺顯、主題鮮明。通過教學,要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環保教育,同時培養其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獨創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是本課的難點所在。

一、整理思路,活用文本

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只有一個地球》思路清晰,從寫作順序入手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文章的布局進行系統的了解,從而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預習的時候,我注重讓孩子們說說,文章講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內容?課上,讓學生隨心所欲談談自己對文章內容的認識,在七嘴八舌中,文章的大致內容也便一一明朗起來。

二、切入中心,重點議讀

一篇文章往往包蘊著豐富的內涵,若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能力范圍之內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須緊扣中心。

在教學中,我圍繞保護地球這一中心主旨進行教學。通過讓孩子體會地球媽媽的可愛溫柔,地球資源的有限,破壞后無法移居進行思考,讓學生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資源。層層遞進進行思想的升華提高。

尤其是在處理有限資源環節。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地球資源的資料了解地球資源現狀,了解人類對地球的肆意破壞,了解地球面臨的生態危機,充分的讀、議,使學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類對地球的無節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認識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發出“保護地球”的呼吁。

三、鼓勵表達,訓練思維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在講課的最后,我讓孩子談談:你想對地球、對人類、對自己說些什么?由于有了前面認識上的升華,所以學生的思維馬上被調動了起來。

王杉:我想對地球媽媽說,地球媽媽,非常非常對不起,你慷慨無私的為人類提供資源,為人類做貢獻,但我們人類卻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你,我代表人類向你說聲對不起。

于佩杰:我想對大家說,保護地球吧,她是我們的家園。

王澤泰:我想對地球說,地球媽媽,對不起。昨天我不小心弄斷了你的一根頭發,我決定明天為您美容。

楊明昊:我想對自己說,愛護地球就是愛自己

……

60個孩子就有60個不同的回答,60個回答就有60個不同的認識,孩子的回答雖然稚嫩,但發自內心,感人肺腑,我想,聽了這樣的話,地球也會欣慰的露出笑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字,掌握難認難寫字。查閱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詞章《清平樂·六盤山》,體會這首詞飽含的革命豪情。

4、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和學習心態。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字,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飽含的革命豪情。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使命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詞章《清平樂·六盤山》。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和學習心態。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紅軍長征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題。

1、還記得第九課辛棄疾寫的那首《清平樂》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樂”是個詞牌名,它表示填詞的平仄、韻律、節奏格式。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也是這樣的詞牌。

3、板書課題:21.清平樂·六盤山

4、讀課題。你明白了什么?《清平樂·六盤山》是一首詞。以“清平樂”為詞牌名,“六盤山”是這首詞的題目。

5、這首詞是誰在什么時候寫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盤山又在哪里?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一邊看課文一邊聽課文錄音。

2、聽了這篇課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在1935年9月帶領紅軍第一方面軍翻越六盤山時的有感之作。正式書寫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讀課文。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