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阜陽市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自考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命題的是()。
A.孔子B.《禮記·學記》C.夸美紐斯D.赫爾巴特
2.下面選項中是教學過程中心環節的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3.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特殊途徑是()。
A.各科教學B.課外活動C.社會實踐D.班主任工作
4.人的個性心理的結構成分主要包括()
A.認識、情感和意志過程B.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C.能力、氣質和性格D.個性傾向、個性心理特征
5.榮譽感、友誼感、革命人道主義情感屬于下列哪種情感?()
A.理智感B.熱愛感C.審美感D.道德感
6.
第
1
題
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運用()
7.與意志品質的自覺性相反的不良品質特性是()。A.散漫性B.頑固性C.動搖性D.盲目性
8.《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于()。
A.1951年B.1958年C.1985年D.1993年9.下列哪種選項是注意穩定性的品質特征?()A.A.廣度B.強度C.時間D.空間10.小李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影響全班同學的平均成績。有一次小李跟同年級的另一個班的同學打架,班主任勸退小李。這行為侵犯了小李的()。A.人身權B.財產權C.受教育權D.人人平等權
11.“足智多謀、隨機應變”表現的是思維的()
A.廣闊性
B.獨立性
C.靈活性
D.邏輯性
12.記憶過程包括()。A.A.識記、保持和遺忘B.識記、再認和回憶C.識記、保持和聯想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13.最早使用美育一詞的是()。A.赫爾巴特B.席勒C.盧梭D.孔子
14.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名言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15.
第
9
題
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16.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
D.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多種開端
17.在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課程評價方法是()。A.A.形成性評價B.總結性評價C.診斷性評價D.內在評價
18.個性心理特征的結構成分主要包括()
A.認識、情感和意志B.感知、記憶、思維、想象C.能力、氣質和性格D.需要、動機、興趣、愛好19.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隨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隨意注意D.隨意后注意
20.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
A.課程計劃B.學科課程標準C.教材D.教參二、填空題(20題)21.我國1902年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________。22.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應將學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3.條件反射形成的關鍵在于________,其實質是大腦皮層有關神經中樞暫時神經聯系的建立。
24.表象是從_______到_______的過渡階段,是_______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25.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出________的規律。
26.人的意志行動的特征是有自覺的行動目的,以__為基礎,受意識能動調節支配和__。27.思維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課的類型主要有兩大類:單一課和______。
29.教學任務受人們追求的_______決定,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的目標要求。
30.品德評價的方式主要有獎勵、懲罰、_______和_______。
31.填空題
根據識記材料有無意義或對識記材料的意義是否了解,把識記分為______和______。
32.了解與研究學生包括學生個人和_______兩方面。
33.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的反映稱之為____________過程。
34.學校文化由學校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組織文化和____________構成。
35._______是以學科為中心設計的課程。
36.在馬斯洛的價值體系中有兩種潛能或基本需要:一類是_______,一類是_______。
37.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者認為課程應該圍繞當代重大的_______來組織,幫助學生在社會方面得到發展。
38.制約課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學生。
39.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_______、_______和體系化與具體化。40.按活動領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為_______和_______。三、簡答題(5題)41.簡要說明“大五”人格理論。
42.簡述智力的定義及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43.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44.簡述技能的特點。
45.思維的基本過程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分別是什么?
四、論述題(5題)46.試述人的發展對教育的制約。47.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根據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48.試從教學過程的某一規律出發,評析“教師中心論”與“兒童中心論”。
49.現在強調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有人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個輔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請根據某一教學規律對此看法加以分析。50.試述教育的社會屬性。五、辨析題(5題)51.教師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學生,可以拆看學生的信件。52.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
53.教育規律是指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54.循序漸進教學原則中的“序”是指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順序。
55.技能是習慣
參考答案
1.D
2.BB
[解析]我國教育界對教學過程階段的劃分認為,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理解教材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
3.D
4.D
5.D
6.D
7.D
8.C1985年我國正式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它明確提出,這次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9.C
10.C班主任勸退小李的行為侵犯了小李的受教育權。
11.C
12.D再認或回憶屬于一個過程,是兩種表現形式,所以選擇答案D。
13.B
14.A
15.B
16.D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等條件選擇多種開端,最終促使學生品德全面、和諧發展。所以應選D。
17.A
18.C
19.D
20.A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其中,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21.壬寅學制22.社會家庭
23.強化強化
24.感知思維認識感知,思維,認識
25.先快后慢先快后慢26.隨意運動克服內外困難27.概念,判斷,推理
28.混合課混合課
29.教學價值取向教學價值取向
30.評比操行評定評比,操行評定
31.意義識記機械識記意義識記,機械識記
32.學生集體學生集體
33.認識
34.制度文化
35.學科課程學科課程
36.匱乏需要成長需要匱乏需要,成長需要
37.社會問題社會問題
38.社會知識社會知識39.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40.一般能力;特殊能力41.“大五”人格理論。塔佩斯等運用詞匯學的方法對卡特爾的特質變量進行了再分析,發現了5個相對穩定的因素。這五個因素就是神經質性,外向性,求新性,隨和性和盡責性。①神經質性緯度依據人們情緒的穩定性和調節情況而將其置于一個連續統一體的某處。②外向性緯度一端是極端外向,一端是極端內向。③求新性是指對經驗持開放、探求態度,而不僅僅是一種人際意義上的開放。④在隨和性緯度上得分高的人是樂于助人的、可信賴的和富有同情心的,而那些低分者多報有敵意、為人多疑。⑤盡責性是指我們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
42.(1)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指大多數活動所共同需要的能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屬于智力。
(2)影響因素:
①遺傳與營養。
②早期經驗。
③教育與教學。
④社會實踐。
⑤主觀能動性。
43.(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懲罰;(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適當組織學習競爭;(5)正確指導學習成績的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學習;(6)提供成功的學習經驗,增強學習的自我效能。44.技能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技能是學習得來的,區別于本能行為。(2)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區別于知識。(3)技能是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區別于一般的隨意運動。解析:該題的答題技巧是:先回答技能是什么,然后回答技能區別于什么。
45.(1)思維的基本過程:①分析和綜合;②比較;③抽象與概括;④系統化與具體化。(2)創造性思維的過程:①準備期;②醞釀期;③豁朗期;④驗證期。46.(1)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入的發展。(2)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3)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既考慮穩定性,不任意改動教育內容和方法,又注意可變性,充分挖掘兒童發展的潛力。(4)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解析:該題是一道重點題。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的發展規律有哪些;二是要求我們如何按這些規律做好教育工作。47.結合一個或多個教學實例闡述下列觀點:(1)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生的自覺性。明確目的、任務是喚起和維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條件;創設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思維也是喚起學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師要正確組織教學,一貫嚴格要求學生。(2)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盡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現;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對教學過程的興趣,在教法上防止單調死板。(3)引導學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方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交替使用幾種注意,是保持學生注意的重要條件;注重教學方式和學習活動的多樣化;保持必要的工作速度;教學內容要難易適度。
48.(1)教育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又要培養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師中心論”片面強調教師權威,無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兒童中心論”則是片面強調學生的地位,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影響學生系統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最終使教育目的落空。49.(1)對此觀點可以根據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進行分析。(2)該規律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為教師受過專門訓練,而學生的不成熟性等也決定了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活動的領導、組織、指導和檢查。(3)該規律還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起主體作用。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主觀能動性。(4)教學應該把兩方面的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上述觀點只看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會影響教學效果的。解析:論述題越來越注意考查考生對實際現象和問題的分析能力,所以,要能夠正確判斷根據什么理論去分析。在題中已經提示了“教學規律”,所以只能在這個范圍中考慮。答題時,首先應該明確用什么理論(規律)去分析這個觀點,然后再把這個規律的內容展開論述,最后結合理論分析評價觀點。在展開對基本規律的論述時,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如教師起什么作用、為什么起主導作用、主導作用的表現是什么,這些內容都不能丟,否則就丟分。不能只答“教師起主導作用”。50.(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范疇,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兩大社會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力,作為生產斗爭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作為階級斗爭工具。(2)教育具有歷史性,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教育又是一種歷史現象,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歷史性。在階級社會,教育必須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現出鮮明的階級性。(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51.錯誤。因為教師侵犯了受教育者的隱私權。從法律角度說,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他們的權益受法律的保護。隱私權,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護。52.正確。這是因為教師職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68-2025微束分析巖石微孔隙聚焦離子束-掃描電鏡三維成像分析方法
- 生態保護工程生態環境監測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中的法律法規遵守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生產與質量管理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品質保證體系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設備研發考核試卷
- 托兒所服務的專業素養與培訓考核試卷
- 核能發電站退役與拆解技術考核試卷
- 紡織品市場營銷與消費者行為考核試卷
-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能力進階英語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工程施工聯系單范本完整版
- 施工單位現場動火證
- 回流爐操作作業指導書
- 棋牌興趣小組申請表
- 分公司變更登記申請書(樣表)
- 中國話劇史(本二·下)
- 執紀審查工作流程課件
- 普通診所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及周邊環境情況說明
- 四川省涼山州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統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7課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優質說課稿
- 2023年新高考數學(新高考Ⅰ卷)真題評析及2024備考策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