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第一課時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第一課時1一、教材分析二、教學對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學法指導七、教學程序八、教學評價三、教學目標四、教學重難點說課程序:一、教材分析二、教學對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學法指導七、教學2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力求把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到課堂當中,利用情境、協作、對話、意義建構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能有效地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指導思想: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3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是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4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鹅首?、反應熱》是對必修2中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內容的深化,也為后面燃燒熱、反應熱的計算、化學平衡以及電化學做好鋪墊??梢哉f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本節內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是高中化4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從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初中高中必修2高中選修4給出反應熱概念(焓變)從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過程中能量變化的計算定量說明反應熱產生的原因(二)反應熱與初、高中的銜接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從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5(三)課標中的內容必修二選修四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互相轉化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我的理解:選修四是在必修二基礎上,從結構的角度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加深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原因的認識,尤其是定量地計算焓變和反應熱。
(三)課標中的內容必修二選修四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6
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為熱點的今天,2010年考綱較2009年相比,對焓變的涵義以及反應熱的計算提高了要求。(四)考綱要求
今年的考試說明對必考部分概念與理論當中的化學反應與能量中做了相對詳細的說明:“了解焓變與反應熱的含義。了解△H=H(反應產物)-H(反應物)表達式的含義。理解蓋斯定律,并能運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焓變的簡單計算”等。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為熱點的今天,(四)考綱要求7二、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知道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能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定性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
1、知識技能基礎二、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知道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8
高二的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維活躍。已經適應了探究的學習方式。2、學習能力高二的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維活躍。2、學習能9
學生的生活知識豐富,學習化學的興趣濃厚及在課堂內外的參與程度較高,比較適合探究的教學模式。3、非智力因素 3、非智力因素 10根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的學情,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教材編寫的意11(1)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和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2)認識化學反應過程中同時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而且能量的釋放或吸收是以發生變化的物質為基礎的。(3)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1、知識與技能:(1)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和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1、122、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設疑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討論、數據分析、自主探究引起反應熱效應的微觀和宏觀原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概念模型,實現現象到本質的飛躍。這些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設疑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討論1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樹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主義觀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從微觀的14
四、教學重難點
1.從宏觀、微觀的角度理解焓變、反應熱2.△H的“+”與“-”。確立依據:依據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四、教學重難點1.從宏觀、微觀的角度理解焓變、反應熱確立15重點突出:通過理論探究,學生討論,精心設置的習題以及教學時間上的分配來突出重點。難點突破:通過動畫、情境、討論探究等方法突破難點1。借助閱讀資料卡片、圖像分析,突破難點2.重點突出:通過理論探究,學生討論,精心設置的習題以及教學時16五、教法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學的教學方法:即建?!棠!媚?/p>
在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創設“情境”、促成“協作”、提供“會話”的平臺和引導“意義建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方法如下:五、教法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構主17
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再現知識的產生---形成---應用-----發展的全過程。1、探究法: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18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或通過多媒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發聯想。2、情境激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19
建構概念模型,并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將微觀現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從感官上加深學生對反應熱、焓變的理解。3、建立概念模型法:
建構概念模型,并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將微觀現象宏觀化,瞬203六、學法分析
學生通過情境設疑層層深入,利用討論法、數據分析法、概念模型、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這些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也是學習化學反應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六、學法分析學生通過情境設疑層層深入,利用討論法21
本節課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主建構為目標,以教師的課堂情境創設和調控為手段來建構。七、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學生自主探221、教學程序設計如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固能力提升學以致用討論探究一再求新知討論探究二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神七”飛天設問課堂檢測反應熱的“+”與“-”1、教學程序設計如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232.教學過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固能力提升學以致用討論探究一再求新知討論探究二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神七”飛天設問課堂檢測反應熱的“+”與“-”2.教學過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固能力提升24
這是人類追求“太空文明”的又一次重大有益的探索。神舟七號順利升空見證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這一偉大壯舉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是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科技高峰的。
另一方面,“神七”飛天帶動了國民經濟的巨大發展?!吧衿摺憋w天任務的成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航天事業的發展帶動了電子、機械制造、紡織、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開路神七”飛天推進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是中國人用科學發展觀譜寫的載人航天的新輝煌。國民科學素質的水平決定著民族的命運,科學素質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教育。
“神七”飛天鑄輝煌,五洲翹首望東方?!曨l引課情境設疑“神七”飛天鑄輝煌,五洲翹首望東方?!曨l引課情境2531.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2.“神七”飛天的動能是什么能轉化而來的?情境設疑〖處理方案〗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出新課依據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下一課時埋下伏筆。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31.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情境設疑〖處理方案〗26問題二:什么叫放熱反應,什么叫吸熱反應?你能舉例那些反應為放熱或吸熱反應?并將其歸類。問題一:反應中為什么會有能量的變化?溫故知新〖處理方案〗
通過設問造成學生心理上“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
為學生后面自主探究搭建平臺。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問題二:什么叫放熱反應,什么叫吸熱反應?你能舉例那些反應為放27一、焓變、反應熱
1、焓和焓變2、反應熱感受新知〖處理方案〗通過閱讀課本歸納總結焓、焓變、反應熱的定義、單位、符號一、焓變、反應熱感受新知〖處理方案〗通過閱28
培養學生閱讀、歸納、總結的能力。既重知識傳授,又重方法指導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狀態。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29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討論探究一〖處理方案〗分組討論以1molH2與1molCl2反應生成2molHCl
為例通過數據分析產生反應熱的微觀原因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討論探究一〖處理方案〗①反應熱產生的微30突破強化重難點1建立概念模型: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搭建“腳手架”討論探究:建構主義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具有關鍵作用。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突破強化重難點1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31②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能量能量反應物反應物生成物生成物反應過程(I)反應過程(II)思考:I和II哪個是放熱反應,哪個是吸熱反應?討論探究二〖處理方案〗△H△H②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能量能量反應物反應物生成物生成物反應過32為了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1和3從宏觀角度進一步鞏固提升對反應熱的認識。學生自己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為了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1和3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33③反應熱表示方法:再求新知〖處理方案〗閱讀第3頁體系與環境的關系,借助圖1-2,討論△H的“+”與“-”的理解。突破強化重難點2
建構主義強調應該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學”。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再求新知〖處理方案〗突破強化重難點2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34放熱反應
為△H吸熱反應
為△H思維導圖定義、符號焓變=恒壓下的反應熱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鍵吸收的總能量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熱的計算公式?H=
E(生成物的總能量)-E(反應物的總能量)?H=
E(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學鍵形成時所釋放的總能量)?H=
H生成物的焓-H反應物的焓放熱反應△H吸熱反應△H思維導圖定義35
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36基礎鞏固〖處理方案〗教材課后習題:1、2幻燈片1.1molC與1molH2O(g)反應生成l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熱量,該反應的反應熱為△H=
kJ/mol2.拆開lmolH—H鍵、lmolN-H鍵、lmolN≡N鍵分別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則1molN2生成NH3的反應熱為
,1molH2生成NH3的反應熱為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一步鞏固知識與技能目標,扎實基礎?;A鞏固〖處理方案〗教材課后習題:1、2幻燈片設計意圖和理論37幻燈片3.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焓之和高于反應物焓之和的是A.碳酸鈣受熱分解B.乙醇燃燒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D.氧化鈣溶于水4.如圖:表示的是12g石墨、金剛石分別過量O2反應生成CO2的反應熱圖像12g石墨與過量O2反應生成CO2的△H=-393.51kJ/mol;用____(填a或b)表示12g金剛石與過量O2反應生成CO2△H=-395.41kJ/mol,用____(填a或b)表示試比較,石墨與金剛石哪個穩定?〖處理方案〗——b能量a能力提升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講練結合,逆向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脽羝继幚矸桨浮健?85、2008年我國成功回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這標志著“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又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⑴飛船返回時,由于與大氣層的劇烈摩擦,產生高溫。為了防止飛船溫度過高,在飛船表面涂上一種特殊的涂料,該涂料的性質最可能的是
A.在高溫下不融化B.在高溫下可分解氣化C.在常溫下就分解氣化D.該涂料不可能發生分解(2)火箭升空需要高能的燃料,肼(N2H4)是發射航天飛船常用的高能燃料。一般將液態N2O4作為火箭的推進劑。已知1mol液態肼與足量液態N2O4完全反應放出QkJ的熱量,產物是對環境無害的氮氣和水蒸氣。該反應的反應熱是多少?。該反應中被氧化的原子與被還原的原子物質的量之比是
。但實際發射過程中會看到有大量紅色的煙霧,除了該反應可能產生少量NO外,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继幚矸桨浮綄W以致用
與引課相呼應。使思維得以遷移提升。在課堂上實現知識“產生—形成—應用—發展”的全過程。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用模5、2008年我國成功回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這標志著“我39〖處理方案〗紙筆測試5分鐘
保證課堂高效課堂檢測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處理方案〗紙筆測試5分鐘課堂檢測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403.作業布置①
必做題:基礎:作業卷1-4
、提升:作業卷5-8②
選做題:任選一項(以小組為單位)i搜集資料寫一篇題為《低碳理論》小論文ii搞一次關于《低碳經濟》的辯論賽iii到社區搞一次《低碳生活》的宣傳3.作業布置41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作業設置分層次,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作業設置分層次,424.板書設計設計意圖與理論依據:遵循簡潔、清晰、突出重點、提綱挈領的原則,優化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继幚矸桨浮?/p>
即思維導圖4.板書設計設計意圖與理論依據:遵循簡潔、清晰、突出重點、提435.教學后記:根據學生反饋,及時進行總結。
5.教學后記:44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焓變、反應熱展開紙筆測試。八、教學評價(一)紙筆評價
(在課內進行)(二)表現性評價(在課外進行)包括對作業的完成情況,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等。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焓變、反應熱展開紙筆測試。八、教學評價(45支架式教學方法的重要環節——效果評價即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升華對知識的意義建構。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支架式教學方法的重要環節——效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46
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請各位專家47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第一課時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第一課時48一、教材分析二、教學對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學法指導七、教學程序八、教學評價三、教學目標四、教學重難點說課程序:一、教材分析二、教學對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學法指導七、教學49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力求把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到課堂當中,利用情境、協作、對話、意義建構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能有效地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指導思想: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50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是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4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鹅首儭⒎磻獰帷肥菍Ρ匦?中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內容的深化,也為后面燃燒熱、反應熱的計算、化學平衡以及電化學做好鋪墊??梢哉f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本節內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是高中化51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從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初中高中必修2高中選修4給出反應熱概念(焓變)從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過程中能量變化的計算定量說明反應熱產生的原因(二)反應熱與初、高中的銜接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從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52(三)課標中的內容必修二選修四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互相轉化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我的理解:選修四是在必修二基礎上,從結構的角度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加深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原因的認識,尤其是定量地計算焓變和反應熱。
(三)課標中的內容必修二選修四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53
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為熱點的今天,2010年考綱較2009年相比,對焓變的涵義以及反應熱的計算提高了要求。(四)考綱要求
今年的考試說明對必考部分概念與理論當中的化學反應與能量中做了相對詳細的說明:“了解焓變與反應熱的含義。了解△H=H(反應產物)-H(反應物)表達式的含義。理解蓋斯定律,并能運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焓變的簡單計算”等。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為熱點的今天,(四)考綱要求54二、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知道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能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定性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
1、知識技能基礎二、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知道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55
高二的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維活躍。已經適應了探究的學習方式。2、學習能力高二的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維活躍。2、學習能56
學生的生活知識豐富,學習化學的興趣濃厚及在課堂內外的參與程度較高,比較適合探究的教學模式。3、非智力因素 3、非智力因素 57根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的學情,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教材編寫的意58(1)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和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2)認識化學反應過程中同時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而且能量的釋放或吸收是以發生變化的物質為基礎的。(3)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1、知識與技能:(1)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和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1、592、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設疑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討論、數據分析、自主探究引起反應熱效應的微觀和宏觀原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概念模型,實現現象到本質的飛躍。這些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設疑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討論60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樹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主義觀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從微觀的61
四、教學重難點
1.從宏觀、微觀的角度理解焓變、反應熱2.△H的“+”與“-”。確立依據:依據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四、教學重難點1.從宏觀、微觀的角度理解焓變、反應熱確立62重點突出:通過理論探究,學生討論,精心設置的習題以及教學時間上的分配來突出重點。難點突破:通過動畫、情境、討論探究等方法突破難點1。借助閱讀資料卡片、圖像分析,突破難點2.重點突出:通過理論探究,學生討論,精心設置的習題以及教學時63五、教法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學的教學方法:即建?!棠!媚?/p>
在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創設“情境”、促成“協作”、提供“會話”的平臺和引導“意義建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方法如下:五、教法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構主64
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再現知識的產生---形成---應用-----發展的全過程。1、探究法: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65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或通過多媒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發聯想。2、情境激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66
建構概念模型,并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將微觀現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從感官上加深學生對反應熱、焓變的理解。3、建立概念模型法:
建構概念模型,并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將微觀現象宏觀化,瞬673六、學法分析
學生通過情境設疑層層深入,利用討論法、數據分析法、概念模型、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這些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也是學習化學反應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六、學法分析學生通過情境設疑層層深入,利用討論法68
本節課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主建構為目標,以教師的課堂情境創設和調控為手段來建構。七、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學生自主探691、教學程序設計如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固能力提升學以致用討論探究一再求新知討論探究二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神七”飛天設問課堂檢測反應熱的“+”與“-”1、教學程序設計如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702.教學過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固能力提升學以致用討論探究一再求新知討論探究二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神七”飛天設問課堂檢測反應熱的“+”與“-”2.教學過程情境設疑感受新知思維導圖溫故知新基礎鞏固能力提升71
這是人類追求“太空文明”的又一次重大有益的探索。神舟七號順利升空見證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這一偉大壯舉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是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科技高峰的。
另一方面,“神七”飛天帶動了國民經濟的巨大發展。“神七”飛天任務的成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航天事業的發展帶動了電子、機械制造、紡織、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開路神七”飛天推進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是中國人用科學發展觀譜寫的載人航天的新輝煌。國民科學素質的水平決定著民族的命運,科學素質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教育。
“神七”飛天鑄輝煌,五洲翹首望東方。——視頻引課情境設疑“神七”飛天鑄輝煌,五洲翹首望東方?!曨l引課情境7231.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2.“神七”飛天的動能是什么能轉化而來的?情境設疑〖處理方案〗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出新課依據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下一課時埋下伏筆。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31.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情境設疑〖處理方案〗73問題二:什么叫放熱反應,什么叫吸熱反應?你能舉例那些反應為放熱或吸熱反應?并將其歸類。問題一:反應中為什么會有能量的變化?溫故知新〖處理方案〗
通過設問造成學生心理上“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
為學生后面自主探究搭建平臺。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問題二:什么叫放熱反應,什么叫吸熱反應?你能舉例那些反應為放74一、焓變、反應熱
1、焓和焓變2、反應熱感受新知〖處理方案〗通過閱讀課本歸納總結焓、焓變、反應熱的定義、單位、符號一、焓變、反應熱感受新知〖處理方案〗通過閱75
培養學生閱讀、歸納、總結的能力。既重知識傳授,又重方法指導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狀態。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76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討論探究一〖處理方案〗分組討論以1molH2與1molCl2反應生成2molHCl
為例通過數據分析產生反應熱的微觀原因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①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討論探究一〖處理方案〗①反應熱產生的微77突破強化重難點1建立概念模型: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搭建“腳手架”討論探究:建構主義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具有關鍵作用。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突破強化重難點1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78②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能量能量反應物反應物生成物生成物反應過程(I)反應過程(II)思考:I和II哪個是放熱反應,哪個是吸熱反應?討論探究二〖處理方案〗△H△H②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能量能量反應物反應物生成物生成物反應過79為了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1和3從宏觀角度進一步鞏固提升對反應熱的認識。學生自己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為了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1和3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建模80③反應熱表示方法:再求新知〖處理方案〗閱讀第3頁體系與環境的關系,借助圖1-2,討論△H的“+”與“-”的理解。突破強化重難點2
建構主義強調應該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學”。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再求新知〖處理方案〗突破強化重難點2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81放熱反應
為△H吸熱反應
為△H思維導圖定義、符號焓變=恒壓下的反應熱反應熱產生的宏觀原因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鍵吸收的總能量反應熱產生的微觀原因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熱的計算公式?H=
E(生成物的總能量)-E(反應物的總能量)?H=
E(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學鍵形成時所釋放的總能量)?H=
H生成物的焓-H反應物的焓放熱反應△H吸熱反應△H思維導圖定義82
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83基礎鞏固〖處理方案〗教材課后習題:1、2幻燈片1.1molC與1molH2O(g)反應生成l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熱量,該反應的反應熱為△H=
kJ/mol2.拆開lmolH—H鍵、lmolN-H鍵、lmolN≡N鍵分別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則1molN2生成NH3的反應熱為
,1molH2生成NH3的反應熱為
。設計意圖和理論依據:固模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一步鞏固知識與技能目標,扎實基礎?;A鞏固〖處理方案〗教材課后習題:1、2幻燈片設計意圖和理論84幻燈片3.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焓之和高于反應物焓之和的是A.碳酸鈣受熱分解B.乙醇燃燒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D.氧化鈣溶于水4.如圖:表示的是12g石墨、金剛石分別過量O2反應生成CO2的反應熱圖像12g石墨與過量O2反應生成CO2的△H=-393.51kJ/mol;用____(填a或b)表示12g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由場固定觀測強震儀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道路通行服務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石材加工機床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商業用衡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原生鉈(礦產鉈)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育創新與實踐
- 孕產期宣教課件
- 從客戶體驗看北美金融科技的進步與創新
- 社區團長培訓課件
- 人美版一年級下冊《第3課 形形色色》教學設計
- 標本采集錯誤應急演練
- 阿米巴管理模式培訓
- 體育概論(第二版)課件第五章體育手段
-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 《04S519小型排水構筑物(含隔油池)圖集》
- 【人工智能賦能小學體育教學的對策探究(論文)3800字】
- 設計(技術)變更申報審批單
- 2024年事業單位考試模擬300題(含答案)
- HY/T 0273.2-2023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技術導則第2部分:海浪
- 高空作業施工方案四篇
- 四川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十七套合卷【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