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子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產業向新常態回歸,聚焦高成長賽道1
新需求興起+新產能釋放,半導體產業漸回歸長期增長軌道2021
年以來,行業呈超高景氣態勢,缺芯、缺產能、漲價等現象持續演繹,缺產能成為困擾產業鏈
的核心問題。在此背景下,各晶圓制造商相繼推出擴產計劃,半導體產業迎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期,
后續伴隨著新產能的釋放,產能不足問題將逐步緩解,
產業將漸向長期增長軌道回歸。而需求側,
景氣度出現分化,新能源車產銷量持續高增,汽車智能化升級已成大勢,AIOT、HPC、5G等需求持
續增長,下游廠商的國產化替代需求也將成為重要增長驅動力。1、供給側:產能緊缺驅動下,產業迎新一輪擴產周期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持續高位運行?;仡?/p>
2021
年,在汽車、5G、AIOT、HPC等拉動下,芯片需求
大幅增加,但供給側產能擴充滯后,疊加疫情、地震和暴風雪等自然災害影響,晶圓制造產能持續
緊缺,各晶圓廠產能利用率持續高位運行。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聯電和臺積電的出貨量和產能
利用率數據顯示,2020
年以來,晶圓廠的季度出貨量持續走高,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21Q3
中芯國
際晶圓出貨量約
172
萬片(折合
8
寸),產能利用率
100.3%;華虹半導體晶圓出貨量
81
萬片(折合
8
寸),產能利用率
110.9%;聯電晶圓出貨量
250
萬片(折合
8
寸),產能利用率
100+%;臺積電
21Q3
晶圓出貨量達到
365
萬片(折合
12
寸),同比增長
7.3%,環比增長
5.4%。晶圓制造產能持續緊缺,
各晶圓廠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漲價,從晶圓平均價格來看,2021
年以來,各晶圓廠晶圓平均價格逐
季走高。行業的高景氣驅動,晶圓廠步入新一輪產能擴產周期,2022
年下半年后產能進入釋放期,供給短缺
有望改善。在產能持續緊缺的形勢下,各晶圓廠相繼宣布新的擴產計劃。臺積電宣布未來三年資本
開支將達到
1000
億美元,計劃在美國、日本建設新的晶圓廠,擴充南京廠
28nm產能;中芯國際計
劃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臨港建設新的晶圓制造產線,新項目產能合計
24
萬片;聯電計劃擴充臺南
12
寸廠
Fab12A的產能;華虹半導體將繼續提升無錫
12
寸廠產能;GloabalFoundry也計劃投資
40
億美元
提升新加坡廠產能。2、需求側:結構性分化,汽車半導體注入新的增長動能下游需求結構性分化,電動化、智能化提升車載半導體需求,有望成為半導體市場新的增長動能。
半導體下游應用廣泛,涉及通訊、工業、高性能計算、消費電子、汽車等各個領域。根據德勤數據,
2020
年全球半導體下游市場最大的是數據處理類,占比達到
34%,其次為通訊,占比超過
31%,工
業占比
12%,汽車和消費電子占比各約
11%。從各應用市場的增速看,汽車半導體市場
2021-2025
年
的年復合增速為
10.3%,高于其他市場。手機出貨量增速承壓,PC出貨量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從下游各類型終端出貨量數據看,
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
2021
年上半年呈復蘇狀態,下半年需求承壓,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
Q3
同比
下滑。從
PC出貨量數據看,2021
年
Q1-Q3
的出貨量同比增速分別為,呈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產量
高速增長,根據中汽協數據,2021
年以來,國內新能源車產銷量持續高增長,10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
量分別為
39.73
萬輛、38.74
萬輛,同比均增長
1.3
倍。根據
EVVolumes預測數據,2021
年全球純電動
和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將達到
640
萬輛,同比增長
98%以上。核心芯片進口依賴嚴重,國產化需求成產業增長重要驅動力。近年來,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以及
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不穩定等因素情況,下游廠商的供應鏈國產化需求凸顯,但從國內芯片的供給看
,
核心芯片仍依賴進口,如計算機系統中的
MPU、通用電子系統中的
FPGA/EPLD和
DSP、通信裝備中
的
EmbeddedMPU和
DSP、存儲設備中的
DRAM和
NandFlash等芯片的國產化率較低。在下游廠商供
應鏈國產化需求的推動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疫情和貿易環境影響下,產業鏈庫存水位進入新常態。2020
年以來,疫情、自然災害以及全球貿易
環境變化等給供應鏈帶來了較多不穩定因素,為應對供應鏈不穩定,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改變庫存策
略,加大備貨力度。行業的高庫存水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需求。展望
2022
年,我們預計,企業
的庫存策略不會發生較大改變,高庫存水位有望成為產業新常態。2
電動化、智能化高歌猛進,把握汽車電子新賽道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帶動汽車電子、車載半導體價值量的增長,根據
SA數據,L4、L5
級別的
ADAS單車所需半導體價值量超
1000
美元;傳統燃油車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約
490
美元,而插電混合動力汽
車、純電動汽車的單車半導體價值量高達
950
美元,其中功率半導體價值量超過
400
美金。汽車的智
能化、電動化將推動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的增長,產業鏈相關標的有望受益,北京君正、兆易創新、
紫光國微、韋爾股份、舜宇光學科技(港股)、歐菲光、華虹半導體、時代電氣、斯達半導、宏微
科技、華潤微、捷捷微電、新潔能。1、智能化提升車載芯片用量車用芯片要求高,涉及產品類型廣泛。作為半導體重要的下游應用市場,車用芯片涉及產品類型廣
泛,包括
MCU、DSP、存儲器、ADC/DAC、接口
IC、電源管理類
IC、無線通訊類
IC、傳感器等。車
規級芯片在環境溫度、一致性、可靠性、使用壽命等方面均較消費級和工業級芯片要求更為嚴苛。
通常,消費級芯片的工作溫度范圍為
0℃~40℃,而車規級芯片要求工作溫度范圍在-40℃~85℃/105℃
/125℃/155℃,并且抗沖擊振動能力較強,使用壽命至少
15
年以上,對可靠性、一致性等要求也較高。車載
MCU/MPU芯片占比較大,模擬芯片次之。從芯片細分類別統計,根據
ICVTank數據,汽車芯片
各類別中市場規模占比最大的是微控制器/微處理,約占整個汽車芯片市場的
30%,模擬
IC市場規模
比重約
29%,傳感器市場規模占比為
17%,邏輯
IC市場規模占比約
10%,分立器件市場規模占比
7%,
存儲器市場規模占比
7%。汽車缺芯推動國內芯片廠商加速布局,國產汽車芯片迎機遇。2021
年以來,由于車廠對芯片需求預
估不足,疊加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MCU等汽車芯片缺貨嚴重,車廠減產。MCU是電子控制
單元(ECU)的核心,也是汽車芯片中用量最大的細分類別之一,汽車
MCU市場主要被
NXP、瑞薩、
英飛凌、TI、Microchip等海外半導體廠商占據。2021
以來的芯片短缺,加速了汽車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給國內芯片廠商帶來機遇。汽車智能化升級,單車半導體價值量提升。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娛樂性和安全性需求的提升,將
不斷推動汽車半導體用量的增加。根據
StrategyAnalytics等數據,2000
年單臺車處理器的平均用量約
為
10
顆,2020
年增加至
45
顆,預計在
2030
年將增至
60
顆;2010
年,單車每天的數據產生量為
2-3GB,
傳輸量為
50MB,而到
2030
年單車每天的數據產生量將達到
10-12TB,數據傳輸量將達到
40-50GB。汽
車的智能化升級,將持續推動車載處理器、存儲器、模擬等芯片用量的提升。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滲透,提升車載算力需求。自動駕駛的實現是通過攝像機、激光雷達、毫米波雷
達、超聲波等車載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的環境,依據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決策判斷,由適當的工作模型
來制定相應的策略,如預測本車與其他車輛、行人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運動狀態,并進行避免碰
撞路徑規劃,控制車輛沿著期望的軌跡行駛。這其中涉及到傳感器環境感知、高精地圖/GPS精準定
位、V2X信息通信、多種數據融合、決策與規劃算法運算、運算結果的電子控制與執行等過程,需
要實時分析、處理海量的數據與進行復雜的邏輯運算。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提高,對算力的要求不
斷提升,半導體價值量也隨之提升。一般認為,L2
需要的計算力<10TOPS,L3
需要的計算力為
30~60TOPS,L4
需要的計算力>100TOPS,L5
的計算力要求預計至少
1000TOPS。根據
SA數據,L2
級
別自動駕駛所需半導體價值量為
160-180
美元,L4、L5
級別自動駕駛所需半導體價值量高達
1150-1250
美元。產業鏈積極布局,擁抱自動駕駛。根據
SA預測,到
2025
年,L1
級別的自動駕駛滲透率將超過
45%,
L2
級別的自動駕駛有望達到近
30%的水平,據此預估,到
2025
年,自動駕駛拉動的半導體需求將超
過
80
億美元。到
2035
年,L2
級別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將達到近
60%,L3、L4
的滲透率也將分別達到
10%左右,據此推算,由自動駕駛拉動的半導體需求將超過
250
億美元,其中攝像頭需求規模約
85
億美元,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的規模近
100
億美元。2、電動化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增長汽車電動化帶動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的提升。新能源車以電池、電機、電控取代傳統燃油車的油箱、
發動機、變速箱,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驅動電機。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動力的
產生和傳輸過程中需要頻繁實現供電電壓和交直流的轉換,并且由于續航里程的要求,電動車對電
能管理的需求也更加精細,因此,功率半導體用量大幅增加。根據
SA數據,傳統燃油車的半導體單
車價值量約
490
美元,而輕度混合動力汽車(MHEV)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約
600
美元,插電混合動力
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BEV)單車半導體價值量高達
950
美元,其中功率半導體價值量超過
400
美金。MOSFET、IGBT等功率半導體器件是汽車電動化的受益核心。與傳統動力汽車不同,新能源汽車需要
使用大量的電力設備以實現能量的轉換。新能源汽車中,主逆變器、升/降壓變換器(DC/DC)、AC/DC充電機變換器、電池管理系統、馬達控制器等部件均需要大量的功率半導體。根據
SA數據,2020
年純電動汽車的功率半導體單車價值量超
400
美元,遠高于傳統燃油車。根據驅動視界統計數據,
電機控制系統成本占據整車成本的
15%~20%,而
IGBT模塊占據電機控制成本的
37%。SiC器件望迎規模上量。SiC器件相較于硅基
IGBT器件的優勢在于,功耗更低、轉換效率更高,能讓
設備體積更小、重量更輕,且具備高耐壓、高耐熱特性,使得在小空間和嚴酷環境下的安裝成為可
能。在新能源車的主逆變器、DC/DC轉換器、車載充電器、電動壓縮機等大電流領域,SiC器件的應
用有望落地。特斯拉首次在
Model3
中采用了意法半導體的
650vSiCMosfet替代硅基
IGBT,逆變器轉
換效率從
modelS和
X的
82%提升至
90%。3
新型智能終端
XR加速落地,擁抱元宇宙產業鏈機會元宇宙有望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形態,巨頭紛紛入局。2021
年
10
月
29
日,FacebookConnect2021
大會
上,馬克〃扎克伯格宣布
Facebook將改名為
Meta,原來
Facebook旗下的所有應用程序和技術都將整
合到這個全新的公司品牌,并表示,Meta的重點將是實現元宇宙,并幫助人們建立聯系、尋找社區
并發展業務。11
月
2
日,微軟在
Ignite大會上宣布,計劃將旗下聊天和會議應用
MicrosoftTeams打造
成元宇宙,把混合現實會議平臺
MicrosoftMesh融入
MicrosoftTeams中。混合現實會議平臺
MicrosoftMesh的應用場景為,不同位臵的人們通過生產力工具
Teams加入協作,召開會議、發送信息、處理共享
文檔等,共享全息體驗。目前,MicrosoftMesh正在測試中,將于
2022
年上半年推出。英偉達推出用
于
3D工作流程的虛擬世界模擬和協作平臺
Omniverse,并在
2021
年
11
月
9
日舉行的
GTC21
上宣布新
的重大創新
NVIDIAOmniverseAvatar和
NVIDIAOmniverseReplicator。Facebook改名
Mate專注元宇宙,微
軟的元宇宙從企業級做起,英偉達致力搭建元宇宙硬件平臺,巨頭紛紛入局元宇宙。爆款推動
VR出貨量快速增長。Facebook于
2020
年
9
月發布
OculusQuest2
VR頭顯,售價降至
299
美
元,Pico在
2021
年發布的
PicoNeo3
售價為
2499
元。從主要品牌的產品看,VR頭顯價格已下探至
2000
元-3000
元檔。價格的下探,將有助于
VR在消費級市場需求的提升。根據
IDC預測,2021
年全球
VR/AR的出貨量將達到
900
萬部,2022
年全球出貨量將達到
1700
萬部,2025
年將達到
5000
萬部。OculusQuest2
VR頭顯熱銷,Oculus市占率持續領先。根據
Counterpoint發布的全球
VR設備品牌市場份
額數據,市占率較高的
VR設備品牌有
Oculus、Sony、DPVR、Pico、HTC等,其中
Facebook旗下的
Oculus市占率排名第一,2020
年前三個季度的市占率約三分之一,20Q4、21Q1
市占率提升至
70%以上,主
要得益于
OculusQuest2
的熱銷。OculusQuest2
采用高通驍龍
XR2
平臺,搭配
6GB內存,相比前一代
產品,性能更強,更加輕薄,并且售價降低
100
美元。根據
SuperData數據,OculusQuest2
VR頭顯發
布后受消費者青睞,2020
年第四季度銷量破百萬,打破銷售記錄。從
VR、AR的
BOOM成本構成看,占比較高的主要為屏幕、光學和芯片,VR頭顯屏幕和光學的成本
占比約
50%,AR頭顯屏幕和光學的成本占比約
70%。參考
IHS關于
OculusQuest2
的成本分析報告,
OculusQuest2
的
BOOM成本約
199.6
美元,其中顯示屏成本占比約
34.6%,芯片成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明黃花梨羅漢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無紡油畫布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文儀雙線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散熱附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中空玻璃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歷史二教案:第課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 新疆師范高等??茖W?!吨嗅t婦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年中國LCoS顯示芯片產業發展走勢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信陽農林學院《語言學導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省武威五中學2024屆中考數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
- GB/T 27060-2025合格評定良好實踐指南
- 勞動教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華中師范大學
- (完整版)年產30萬噸甲醇工藝設計畢業設計
- 雷雨第四幕完整版
- Q∕SY 01039.2-2020 油氣集輸管道和廠站完整性管理規范 第2部分:管道數據管理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財務、藥品、固定資產、檔案、信息管理制度
- 大象版小學《科學》實驗目錄
- 工廠無塵室培訓教材ppt課件
- 美國各州的縮寫及主要城市
- 管道開挖技術交底
- 基坑監測階段性報告.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