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襯外觀質量缺陷、預防及處理措施隧道二次襯砌外觀質量控制一、現場施工情況大溪隧道進出口二襯近期施工質量明顯下滑,頻繁出現蜂窩、麻導致二襯外觀質量一落再落。二、二襯施工技術要求1、二次襯砌施工必須“內實外美”,做到不滲不漏,表面無濕漬。2、襯砌混凝土應采用模板臺車,拱、墻一次整體澆筑。3、隧道襯砌厚度嚴禁小于設計厚度,初期支護、防水板與二襯砼之間應密貼無空洞。4松,不得有麻面、缺棱掉角等缺陷。拆模后每澆筑段蜂窩深度不大0.5%。520mm10mm。三、二次襯砌施工質量控制要點1、二襯砼要求攪拌站集中拌制生產的混凝土,砼的配合比和原材料必須符合要求。有條件時,盡量延長砼的模內養護期,以利于提高砼表面的自然光潔度。土顏色一致。攪拌站處理,嚴禁泵送過程中向混凝土中加水。人員對坍落度進行適當調整,以利于砼澆注作業。2、二襯砼澆筑和振搗施工要求20.60.5。插入式振動棒變換位置時,應豎向緩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澆筑倉內平拖,不得碰撞模板、鋼筋和預理件。固,保證砼密實;起拱線以下輔以木錘模外敲振和搗固鏟抽插搗固,以抑制砼表面的氣泡產生。鋼筋變形顯著,易造成拱部鋼筋保護層減小。因此要適當加大混凝土墊塊厚度并放慢砼灌注速度。1.5倍,且5~10cm;20cm左右,因拼縫處是容易滲振搗棒作為砼的振搗工具,切莫用于振趕砼流(呈水平狀態)();掌握振搗時間或速度,還與拌合物坍落度大小有關,如拌合物較稀時,相應縮短振搗時間,減少抽動次數,防止過振。搗器。3、二襯拱部封頂施工要求混凝土澆筑宜適當提高坍落度,同時控制用水量。板拱頂處設排氣孔。頭板排氣孔的排氣和漿液泄漏情況。砌混凝土澆筑。四、二襯外觀缺陷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1、蜂窩、麻面和氣泡現象蜂窩: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松、砂漿少、石子外露、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原因分析:混凝土攪拌時間短,加水量不準,和易性差,塌落度控制不合適,振搗不密實或漏搗,或搗固時間不夠,形成蜂窩。混凝土澆灌沒有嚴格分層澆灌,下料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因而出現蜂窩麻面。弧形段襯砌表面氣泡是因混凝土在搗固過程中,漿液水泡上浮,附著在模板表面上,又不能及時排出而形成的。拆模過早,也易產生麻面。加注水。水灰比是強度的重要保證要素,過多的自由水是引起麻當振搗模板的方法將附著在模板表面的氣泡排出,減少蜂窩的出現。嚴格控制拆模時間,未達到要求強度,不拆模。處理措施:砼產生麻面的修整:用砂紙打磨平整。1:21:2.5水泥砂漿修補抹平,如蜂窩較大,則要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盡量剔成喇叭口形,外邊大些,然后用水沖凈并濕潤,原砼表面以水泥漿(8%建筑膠水),錨固安裝鋼筋(鋼絲)再用比砼高一標號的抗滲細石砼(摻緩膨脹劑)或環氧砂漿搗實(鋼筋網片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cm),并加強養護。色對比試驗確定的比例摻拌后,局部填補抹平。對于修補面必須及時養護。2、施工冷縫原因分析:施工冷縫的出現是由于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間隔時間過長,混凝土有初凝現象產生,繼續澆筑混凝土時,原有的混凝土基礎表面沒有進行鑿毛處理,或者鑿毛后沒有用水沖洗干凈,也沒有鋪水泥砂漿墊層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澆筑混凝土,使得先后兩層混凝土不能銜接密實,出現冷縫。預防措施:施工冷縫是相接的兩層混凝土間隔時間過長引起的,在施工中,只要保證混凝土供應速度,臺車兩側對稱澆灌,施工冷縫即可很好的避免。如果砼澆筑過程中,因機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導致施工暫停,則先對原有的混凝土基礎表面進行鑿毛處理,鑿毛后用水沖洗干凈,再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厚度不大于30mm30cm的混凝土,然后繼續施工。處理措施:采用砂紙打磨后,再用白水泥和普通水泥按襯砌表面顏色對比試驗確定的比例摻拌后抹飾。3、二襯拱頂出現“水印”和砼光澤度差現象原因分析:砼坍落度過大,配合比未作有效調整,振搗不到位是產生水印和砼光澤度差的主要原因。預防措施:試驗人員現場監督,以試驗數據為依據,以砼設計強度為法碼,適當調整配合比,嚴格控制坍落度,消除“水印”。臺車拱部設置附著式振搗器。合理振搗,適當增加水泥用量,提高砼光澤度。處理措施:用紗紙反復打磨數次。4、二襯錯臺原因分析:利用臺車進行二次襯砌施工,容易出現襯砌環接縫處錯臺,襯砌環接縫處產生錯臺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臺車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變形,造成前、后端斷面局部尺寸不一致,最終造成襯砌施工時出現前后段的錯臺。其次,臺車支撐剛度不夠,在混凝土壓力作用下致使臺車模板向內收斂變形,造成襯砌環接縫錯臺。測量放樣不準確,導致施工錯臺。作業窗封閉不嚴,造成錯臺。預防措施:對于錯臺的預防處理措施,即在臺車就位前,將混凝土與臺車搭接部位表面徹底清理干凈,使臺車與混凝土表面盡量緊貼,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將所有的支撐絲杠全部緊固到位,保證臺車整體受力。在臺車前端端部拱頂增設支撐,以防臺車上浮造成拱部錯臺。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經常檢查絲杠的緊固程度,發現有松弛的絲杠及時緊固,保持臺車模板的整體穩定性。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放慢臺車底部高3m內的混凝土灌注速度,并控制混凝土合適的塌落度。中線控制準確,使臺車中線與隧道中線在同一個平面,避免因測量放樣原因產生錯臺。檢查臺車前后斷面尺寸,及時消除制造誤差,中線位置要求準確設定,使臺車中線與隧道中線盡量保持一致。對模板板塊拼縫進行焊聯并將焊縫打磨平整,形成三塊大模板(即拱部一塊,左右邊墻各一塊),以抑制使用過程中模板翹曲變形而影響砼表面質量,以克服板塊間拼縫處錯臺。作業窗關閉前,必須將窗口邊框砼漿液殘碴清理干凈,并用濕抹布擦拭后鎖緊壓緊卡,并將關閉支點用楔形木塞緊,防止由于作業窗口關閉不嚴,使窗口部位砼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補丁甚至造成漏漿。處理措施:對于較小錯臺,可用砂輪打磨平整后,用水泥漿或環氧砂漿涂抹后,再以白灰抹飾。對于兩模襯砌間較大的錯臺,打磨鑿槽后用環氧砂漿進行嵌縫修補,嵌補方式與二襯滲漏水處理類同,并進行防剝落處理。5、二襯滲漏水(預防)原因分析:襯砌背后滲水量大,防排水安裝時施工質量不合格或砼澆筑和搗固過程中操作不當,損壞防水層等原因是造成二襯滲漏水的主要原因。預防措施:加強防排水施工管理,提高防排水施工質量;加強砼澆筑和搗固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操作能力。處理措施:進行襯砌背后回填注漿后,仍有滲漏水現象,需對滲漏水處進行處理。6、二襯拱頂空洞(預防)原因分析:砼坍落度過小,澆筑順序不正確,頂部排氣不暢是二襯拱頂產生空洞的主要原因。預防措施:要求嚴格按照二襯拱部封頂的施工要求進行施工,以減少空洞。處理措施:一般壓漿兼有填充襯砌混凝土收縮裂縫和施工中襯砌拱頂由于施工難度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空洞以及堵水的作用,因此按照設計要求,襯砌背后進行回填注漿。五、施工注意事項1、分層分倉澆筑在出料管前端加接3m~5m同徑軟管,須伸入倉內并使管口向下,避免水平對巖面直泵。要充分利用臺車上、中、下三層開倉,分層澆筑混凝土,落差應小于2m為宜。這一點應嚴加注意,因澆筑高度過高,或不分層、或直接對巖面泵送,將使得混凝土經巖面—鋼模之間多次反彈后,極易造成物料分離,粗骨料下沉,漿液上浮,從而造成墻角和邊墻混凝土表面產生蜂窩麻面。2、延長攪拌時間加強混凝土養護攪拌站攪拌時,應適當延長混凝土攪拌時間,使混凝土各組分充分水化,包裹緊密,杜絕拌合物泌水、離析,一般可為2min~3min14d,開裂,影響其外觀質量和耐久性。3、嚴禁在泵車外加水水灰比是強度的重要保證要素,過多的自由水是引起麻面、水泡、氣泡等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嚴格按試驗室簽發的施工配合比進行攪拌施工,嚴禁在泵車外加生水,如確需加水,需經有關人員確定后,作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通事故案件延期開庭申請書模板
- 2025年國有企業國際合作述職報告范文
- 初中生科技創新項目報告模板
- 托管股權轉讓協議書
- 體育場館圍堰施工合同
- 環保組織志愿者技能提升計劃
- 電子產品來料檢驗流程
- 企業國畫社團文化建設計劃
- 幼兒園小班秋季學期環境教育計劃
- 2025年網站維護與管理合同范本
- 小學數學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歡樂購物街第2課時《買賣我做主》教案(2025春)
- 2025年04月四川新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招聘6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中小學生科普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共280題)
- 掛靠車輛安全協議書
- 2024年記者證考試解析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與解析)
- 2025抖音財經內容生態報告
- 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變革
- 中央空調年度維保計劃及方案
- 叉車掛靠公司合同范本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中小學生mixly創意編程 第4課 聰明的按鍵-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