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房地產受限明顯行業基本面有望回暖_第1頁
建筑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房地產受限明顯行業基本面有望回暖_第2頁
建筑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房地產受限明顯行業基本面有望回暖_第3頁
建筑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房地產受限明顯行業基本面有望回暖_第4頁
建筑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房地產受限明顯行業基本面有望回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行業2022年投資策略:房地產受限明顯,行業基本面有望回暖回顧與展望1.2021:整體表現有所改善,地產投資受限明顯2021

年建筑行業整體漲幅表現較好,優于過去兩年:

2021

年建筑行業基本面表現整體有所改善,但

基建投資增速較慢、地產投資受到限制;但在建筑板塊企業業績表現方面,建筑央企和地方建企表

現突出,持續向好,新簽訂單情況也穩中向好。2021

年主動管理公募基金持股建筑板塊情況逐漸轉好。二季度末主動管理公募基金持倉建筑行業股

票合計

74

億,環比一季度基本穩定但同比

2020Q2

大幅增長

119.2%,表明市場對建筑板塊的關注度

同比有較明顯提升。其中公募基金對鴻路鋼構的合計持股市值約

33.4

億元,占建筑行業重倉股比例

接近

50%,遠超其他個股。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鴻路鋼構近年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其持倉比例遠超

建筑板塊其他個股也表明市場對裝配式的看好。基建投資相對疲軟,新簽訂單表現向好。2021

1-10

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

62.2

萬億元,

同比提升

6.1%,相比

2019

年同期兩年復合增速為

3.9%。其中基建投資合計

15.2

萬億元,同增

0.7%;

房地產投資合計

12.5

萬億元,同增

7.2%,基建投資表現相對疲軟。1-10

月建筑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

成額合計為

2,025.1

億元,同增

11.9%。按照單月來看,2021

年前十個月建筑行業投資額增速呈現前

高后低的走勢,上半年由于基數原因導致投資額增速明顯較高。1-3

季度建筑行業總產值為

19.1

萬億

元,同增

13.9%,相比以前增速提升明顯;同期建筑業新簽訂單合計金額

21.9

萬億元,同增

7.8%。新開工數據表現不及預期,竣工數據表現較好。2021

1-10

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合計

16.7

億平,同減

7.7%。2021

年開工數據整體表現較為疲軟,除了

2、3

月由于基數原因增速較高以外,4-10

月開工面

積同比均有下滑。1-10

月竣工面積合計

5.7

億平,同增

16.4%。2021

年竣工數據表現相對較好,5-9

份同比均有提升且增幅較大。建筑業新簽訂單方面,建筑央企表現更好。2021

年一至三季度,八大建筑央企新簽訂單合計金額為

央企訂單

8.35

萬億元,相比

2020

年同期提升

19.9%,明顯高于建筑業整體新簽訂單增速。央企新簽

訂單金額在建筑業新簽訂單總額中的占比也不斷提高,2021Q3

已接近

37%。央企由于其資金更充裕、

資質有保障而有機會獲得更多訂單。同時,建筑央企在

BIPV等綠色建筑領域的發展也發揮了領先作

用。2.

2022:基建穩中向好,看好竣工表現7

30

日政治局會議重提基建托底作用,要求加快專項債發行進度,爭取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

工作量。預計在此政策背景下

2022

年基建投資表現將穩中向好;根據開工與竣工之間的三年時間差,

2022

年竣工數據表現或與

2019

年開工數據表現同步性較高,表現較好;建筑板塊基本面改善也將利

好央企,有望帶動央企業績進一步提升;BIPV、裝配式等細分板塊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建議關注。基本面主線1:經濟對基建的依賴性下滑,預計基建長期維穩1、

政府意愿:政策空間逐漸縮小基建投資在經濟中的占比下降是長期趨勢。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

量發展階段,要徹底改變過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忽視質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長,因此基建

投資額在

GDP中占比下降是長期趨勢,2018

年起該比例開始逐年下降。從全年來看,基建投資額占

比從

2017

年的

20.8%下降到

2020

年的

18.5%;從前三季度來看,基建投資額占比從

2017

年的

20.9%下

滑至

2021

年的

16.3%。此外,2012-2020

年,國債、地方債、專項債和城投債各項債務之和以及占

GDP的比例不斷提升,財政赤字金額及其占

GDP的比例也在不斷提升。在控制地方債務規模以及

GDP增

速穩中有降的背景下,我們認為通過大規模發債來刺激基建投資的可能性較小,基建投資更多的是

發揮托底經濟的作用。2020

年疫情期間經濟對基建的依賴性相比

2008

年明顯下降。除了基建投資額占比有所下滑之外,基

建投資額增速自

2013

年起也逐漸下降。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為提振經濟,我國政府實行“四萬億計

劃”,主要投向基建領域。在此刺激下,2009

年基建投資額同比增速高達

42.2%,高出當年

GDP增速

32.8pct,對當年經濟增長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而在

2020

年疫情期間,雖然政府大幅度擴張了專項

債的發行規模至

3.75

萬億,但當年基建投資增速僅為

3.4%,比當年

GDP增速僅高出

1.1pct,表明

2020

年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遠不如

2008

年。從相關政策中表述中也可以看出政府“不搞大水漫灌”的意愿。除了“十四五”規劃中基礎設施建設的篇

幅相比“十三五”規劃有明顯減少,且刪去了“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的相關表述,

近期新華社發布的《十問中國經濟》中也提到“面對經濟下行挑戰,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決不搞“大

水漫灌”,采取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減少對房地產和債務依賴等舉措,釋放出不走粗放增長老路、

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信號”,表明新形勢下的經濟增長將減少對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依賴,宏

觀政策更有定力。2、資金來源梳理:專項債是基建投資主要資金來源2020

年后專項債中大部分投入基建領域。2017-2019

年,土地儲備和棚改是專項債的兩大主要投向,

合計占比約

70%;2020

年國常會要求專項債不得投向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后,當年土地儲備

專項債發行額降為

0,棚改專項債發行量也大幅減少。2021

年,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進一步提升,

占比在

60%左右。預計

2022

年專項債發行增速總體呈現“前高后低”趨勢,全年增速在

30%左右。2021

年上半年,由于

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基建托底作用相對弱化,導致專項債發行速度有所減緩。730

政治局會議上提出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

量”,因此

8、9、10

月份專項債發行量均有明顯提升,分別為

4,884、5,231、5,410

億元,合計占今年

專項債發行限額的

42.5%。預計

2021Q4

2022Q1

專項債發行規模將保持較高增速,2022

Q2-4

由于

基數較高的原因增速或將有所下滑。預計

2022

年全年專項債發行規模同比增速在

30%左右。3、基建分項表現:看好

2022

年交運郵儲投資占比進一步提升4、2022

年基建投資增速測算經測算,2021

年基建投資總額約為

18.8

萬億,同減

0.2%。要預測

2022

年基建投資增速,首先需要對

2021

年全年基建投資額進行測算。2021

1-10

月,基建投資額合計為

15.2

萬億元,其中

10

月份基建

投資額為

1.8

萬億,同減

4.8%。假設

2021

11、12

月份基建投資額同比增速為-4%,則

2021

年基建

投資總額約為

18.8

萬億元,同比

2020

年小幅下滑

0.2%。假設

2021

11、12

月份財政撥款同比增速與前

10

個月份持平,為

2.4%,則測算出

2021

年基建相關

財政撥款為

4.0

萬億。我們預計

2022

年財政收入增速與

GDP增速保持一致,為

5%,且基建相關的財

政撥款占比仍為

16%,則測算出

2022

年基建財政撥款為

4.22

萬億元。

由于企業中長期貸款政策有所收緊,假設

2021

11、12

月份基建貸款同比增速為-30%,則

2021

基建貸款金額為

2.8

萬億元。我們預計

2022

M2

增速為

6%,基建貸款占比為

30%,則

2022

年基建

貸款金額約為

2.97

萬億元。自籌資金方面,主要包括專項債、城投債、土地轉讓金、PPP和非標。由于今年四季度專項債發行

速度加快,假設

11、12

月份專項債發行額同增

100%,則

2021

年全年專項債發行量約為

4.2

萬億元。

假設

2022

年全年專項債發行量同比增速為

30%,則

2022

年專項債發行總量約為

5.5

萬億元。城投債

方面,假設

2021Q4

城投債增速為

5%,則

2021

年全年城投債增速為

14.7%,金額約為

5.3

萬億元。若

2022

年城投債同比增速為

5%,則

2022

年城投債金額約為

5.55

萬億。假設

2021

11、12

月份土地出

讓金同比增速為-15%,新增非標為

50

億元,且沒有新增

PPP項目,則測算出

2021

年土地出讓金、非

標和

PPP金額分別為

7.4、0.08

0.05

萬億。我們預計

2022

年土地出讓金、新增非標和

PPP投資規模

分別為

7.0、0.12

0.05

萬億元,且自籌資金中約有

60%投向基建,則

2022

年基建投資自籌資金合計

10.39

萬億元。在外資和其他資金方面,假設

11、12

月外商投資增速為

2%,社融增速分別為

18%和

20%,則

2021

年基建利用外資和其他資金的金額分別為

0.06

萬億和

1.86

萬億元。假設

2022

年外商投資額同比增速

5%,M2

增速為

6%,基建投資占外資和社融的比例分別為

5%和

6%,則我們預計

2022

年基建利用

外資和其他資金的金額約為

0.06

萬億和

1.95

萬億。

綜上,我們預計

2022

年基建投資總額約為

19.6

萬億,相比

2021

年同比提升幅度在

4.2%左右,總體

保持相對穩定發展。基本面主線二:地產政策放松空間有限,總體保持穩定發展2021

年地產投資總體而言相對疲軟。1-10

月投資額同比增速呈下滑態勢,9、10

月份地產投資額更是

同比下滑,這是除疫情以外

2015

年以來首次下滑。2021

年開工數據表現也比較不佳,一季度由于基

數原因同比大幅提升之后,開工面積增速開始逐漸下滑。竣工數據

2021

年表現相對較好,2

月份由

于基數原因竣工面積同比大幅提升,4、5

月份小幅下滑后,6-9

月份連續四個月竣工面積同比增加且

增幅較大。但

10

月份竣工面積同比下滑,或與房地產企業存量項目逐漸消耗有關。“銷售—拿地—開工”鏈條失效,預計新開工數據仍較弱。在傳統分析框架下,地產周期一般按照“銷

售—拿地—開工”的鏈條進行傳導。但

2017

年及以后該傳導鏈條逐漸失效,2021

年也不例外。2021

地產行業呈現“銷售前高后低、拿地弱、開工弱”的局面。隨著疫情好轉、經濟復蘇,居民購房需求得

到釋放,2020Q4

地產銷售情況較好,帶動

2021

年一季度銷售情況也表現較好。但后續政策收緊之后,

銷售增速自二季度開始逐漸下滑;2021

年在

22

個城市進行試點的集中供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

了企業的拿地進程。尤其是第二輪土拍中,多地收緊拿地規則,對房企資質和資金要求提高,導致

二輪土拍流拍率相比一輪土拍有明顯提升。房企土地儲備減少,存量項目逐漸消耗,預計未來新開

工數據仍較弱。2021

年地產行業政策呈現“前緊后松”態勢,但政策放松空間有限,預計房地產行業整體發展維穩。

2021

年國家密集出臺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且政策呈現“前緊后松”態勢。7

月份以來,中央多

次召開會議表態房地產市場調控,接連出臺近

20

條相關政策,調控范圍包括持續強化房地產金融監

管、開展房地產稅試點、加快以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優化調整

重點城市集中供地規則等。其中在集中供地方面,多個重點城市在二輪土拍中收緊了競拍規則,對

溢價率、房企資質和資金的要求都明顯提高。但是二輪土拍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流拍率相比一輪

土拍明顯增加。二輪土拍遇冷使得多個城市優化調整了三輪土拍的規則,包括下調保證金比例、無需配建安臵房或

公租房等。此外,近期央行、銀保監會等中央機構多次發聲,要求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0-11

月份,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國家發改委等多次召開房企代表座談會,聆聽房地產企業訴求,并

允許部分房企發行債券進行融資,改善房企資金環境。雖然近期房地產相關政策有放松跡象,但我們認為在“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

前提下,政策的放松空間是有限的,預計房地產行業發展依然會保持相對穩定。2019

年后房地產庫存面積逐漸下滑,房企資金受限導致補庫存較困難。假設

2011-2021

年房地產新開

工面積中累計可售面積占比為

85%-93%不等,按照“絕對庫存=開工可售面積-銷售面積”進行測算,可

以大致預測

2021

年房地產庫存同比增速。通過測算可以看到,2019

年以后房地產庫存面積增速整體

呈現下滑趨勢,在地產庫存減少以及房企資金鏈較為緊張、房地產開發貸款整體收緊的大背景下,

房企補庫存存在一定困難,預計

2022

年新開工和地產庫存依然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銷售方面,由于銷售面積增速與庫存面積增速同步性較高,且我們預計

2021

年和

2022

年房地產庫存

面積將繼續下滑,下滑幅度在-5%-0%之間,因此

2022

年銷售面積同比增速或將在-5%-0%之間;拿地

方面,二輪集中供地規則收緊導致房企拿地熱情下滑,在房企資金鏈較緊的情況下,若房企延續拿

地熱情不高的態勢,則

2022

年土地銷售面積或將繼續下滑;開工方面,由于商品房銷售增速與新開

工面積增速的同步性較高,因此

2022

年銷售有所下滑也會帶動開工面積下滑;竣工方面,可以看到

ttm口徑下提前三年的新開工面積增速與竣工面積增速的同步性較強,且

2019

年新開工面積

ttm同比

增速表現較好,但在

2021

年竣工數據整體表現較好、基數較高的前提下,2022

年竣工面積增速或將

呈現“前高后低”態勢,下半年壓力較大。細分板塊:關注BIPV和裝配式建筑發展機會1.

BIPV:綠色建筑重要方向,發展已到風口期BIPV是綠色建筑的重要發展方向,相比

BAPV更有優勢。BIPV即光伏建筑一體化,包括光伏屋頂、

光伏幕墻等,使光伏發電組件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同時具備發電和建材的雙重功能,是綠色建筑的

重要發展方向。與

BAPV相比,BIPV在安全性、觀賞性、安裝便捷性和經濟性方面都更具有優勢。6

月份國家出臺屋頂分布式光伏相關政策,全面推進

BIPV發展。國家能源局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十

四五”期間以及未來的重要發展目標,為了實現“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國家加快了能源結構的調整,

大力發展新能源。建筑運行階段的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超

20%,占比較高,亟待優化,因此耐用性更強的

BIPV就成為了綠色建筑的重要發展方向。2021

6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對黨政機

關建筑、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以及農村居民住宅的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進行了規定,全面推進屋

頂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隨后,多個省市發布了

BIPV相關的發展政策,BIPV發展已到風口期。預計“十四五”期間

BIPV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3000

億元。目前,國內

BIPV市場仍處于起步期,滲透率

較低且以工商業屋頂應用為主。2020

年我國建筑業竣工面積增量為

38.5

億平,假設

2021-2025

年建筑

業竣工面積增速均為

2%,新建屋頂面積約占竣工面積的

20%,“十四五”期間

BIPV不斷推進的背景下

屋頂可安裝比例為

10%-15%,單位面積安裝光伏量

150W/平,且假設

BIPV平均安裝成本為

4.5

元/W。

經測算,“十四五”期間分布式光伏的規模有望達到

75GW,對應市場規模超過

3000

億元。河南、山東等地分布式光伏度電成本相比燃煤發電具有一定優勢,且未來仍有下降空間。2015-2020

年,全國三類太陽能資源區標桿電價逐漸下降。2021

年起,中央財政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工

商業分布式光伏不再進行補貼,實現了平價上網。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測算,全投資模

型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平準化度電成本低于山東、河南等地的燃煤發電基準價,具有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