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腦電圖及其
在評價腦損傷中的應用新生兒腦電圖及其
在評價腦損傷中的應用1由于新生兒行為機能尚不健全,臨床檢查在評價神經發育方面的價值相當有限,腦電圖(EEG)在反映腦功能方面比某些臨床指標更敏感,并具有無創和可動態隨訪復查的優點,可用于評價腦發育成熟度、判斷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及預后,也是診斷新生兒驚厥的重要手段。由于新生兒行為機能尚不健全,臨床檢查在評價神經發育方面的21新生兒EEG的記錄方法新生兒與兒童EEG記錄方法相似,但應注意其特殊性。常用盤狀電極,用導電膏或火棉膠固定在頭皮,不推薦使用針電極。1新生兒EEG的記錄方法新生兒與兒童EEG記錄方法相似,但3新生兒頭圍小,可適當減少記錄電極的數目,美國神經電生理協會推薦使用國際10~20系統中的16個或9個記錄電極,但主張以Fp3和Fp4(分別位于Fp1、Fp2與F3、F4之間)取代Fp1和Fp,以更好地記錄前額區的電位。9個記錄電極除標準的8個電極外,增加Cz用于記錄中央區的正相尖波。新生兒頭圍小,可適當減少記錄電極的數目,美國神經電生理協會推4新生兒覺醒睡眠狀態的判斷常需要結合EEG以外的其他生理信號進行綜合分析,因此新生兒記錄最好包括心電、肌電、眼動、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多種生理信號,同時需要EEG技術人員在記錄中隨時觀察并實時標記患兒的各種臨床狀態和可疑發作事件。也可采用錄像EEG監測。新生兒覺醒睡眠狀態的判斷常需要結合EEG以外的其他生理信號5為全面觀察新生兒在清醒和睡眠狀態下的EEG特征,記錄時間不應少于30min,并應至少包括一個完整的清醒活動睡眠安靜睡眠周期。在暖箱內或NICU病房內進行EEG記錄時,應注意識別和排除各種醫療電器對EEG記錄的干擾。為全面觀察新生兒在清醒和睡眠狀態下的EEG特征,記錄時間不應62新生兒EEG的發育特點新生兒期不成熟腦具有以下特點:(1)興奮性高,易于出現陣發性電活動或驚厥發作。2新生兒EEG的發育特點新生兒期不成熟腦具有以下特點:7(2)髓鞘化過程尚未完成,電活動的傳導速度緩慢,導致EEG放電的同步化程度低,尖波的波形可較寬,擴散過程緩慢,難以形成原發或繼發雙側同步化放電,不能引起真正的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或失神發作,局灶性發作也很少以Jackson方式擴散。(2)髓鞘化過程尚未完成,電活動的傳導速度緩慢,導致EEG放8(3)皮層下結構和功能已基本發育,而皮層功能尚不成熟,不能有效調控皮層下結構。(3)皮層下結構和功能已基本發育,而皮層功能尚不成熟,不能有9由于EEG主要反映皮層功能,而新生兒的行為很多起源于皮層下結構,因而EEG和行為常常缺乏一致性。由于EEG主要反映皮層功能,而新生兒的行為很多起源于皮層下結10常規EEG的術語如δ波、α節律、棘波、尖波等也可用于新生兒EEG的描述,但其臨床意義和解釋可能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如連續的α樣節律在新生兒的任何狀態都是異常現象,而散發的棘波、尖波在早產兒一般為正常現象,多數與驚厥發作無關。常規EEG的術語如δ波、α節律、棘波、尖波等也可用于新生兒E11評價新生兒EEG時應準確計算受孕齡(CA),即孕齡(GA)加上EEG檢查時的日齡。CA是評價新生兒EEG的基本尺度,腦電發育的成熟度主要與CA有關,與GA、出生后日齡、出生體重及其他生長發育指標沒有絕對關系。評價新生兒EEG時應準確計算受孕齡(CA),即孕齡(GA)加123新生兒EEG的主要分析內容對新生兒EEG的分析主要包括睡眠周期、背景活動、不成熟波形和異常陣發性放電。3新生兒EEG的主要分析內容對新生兒EEG的分析主要包括睡133.1睡眠周期CA30周以下的早產兒沒有明確的覺醒睡眠周期。早產兒自32周開始出現睡眠周期,37周后可明確區分睡眠周期。3.1睡眠周期CA30周以下的早產兒沒有明確的覺醒睡眠14新生兒睡眠分為活動睡眠(AS)、安靜睡眠(QS)和不確定睡眠(IS)。新生兒期入睡首先進入AS期,相當于REM睡眠期;大約在3個月以后逐漸轉變為首先進入NREM睡眠期。新生兒覺醒期與AS期EEG相似,需依靠行為觀察鑒別這兩種狀態;早產兒的AS期和QS期均為非連續圖形,單純從EEG上很難區別,主要依靠臨床行為觀察和其他生理指標鑒別。但早產兒的睡眠周期與多導圖記錄的生理參數的一致性較差,直到CA36周以后,睡眠各期EEG和多導圖的指標才比較一致。新生兒睡眠分為活動睡眠(AS)、安靜睡眠(QS)和不確定睡眠153.2背景活動新生兒EEG背景活動隨發育過程表現為非連續性、交替性和連續性圖形。3.2背景活動新生兒EEG背景活動隨發育過程表現為非連續16非連續圖形(TD)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圖形,見于CA28周以下的非常早產兒,表現為在低于10~20μV的低平背景上,間斷出現中高波幅的暴發性波群。2次暴發之間的低平段持續10~20s左右;暴發段由不規則慢波和(或)棘、尖波構成,持續1~3s不等,左右半球的暴發可同步或不完全同步(圖1)。早產兒暴發間隔的時間越長,預后越不好。非連續圖形(TD)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圖形,見于CA28周以下17隨著CA的增長,非連續圖形在CA34周左右逐漸轉變為交替性圖形(TA)。即高波幅和低波幅的腦電活動交替出現。在CA35周左右的清醒期和AS期及CA40~44周左右的QS期,EEG逐漸發育為連續性圖形。隨著CA的增長,非連續圖形在CA34周左右逐漸轉變為交替性圖183.3新生兒不成熟波形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棘、尖波多數與驚厥發作無關,而是腦功能發育不成熟的表現,稱為一過性尖波。一過性尖波多為散發且部位不固定的負相尖波,接近足月兒以額區多見。3.3新生兒不成熟波形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棘、尖波多數與19一過性尖波與異常病理性尖波或棘波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一般來說,不論早產兒或足月兒,如棘、尖波持續固定在某一部位反復頻繁出現、周期性發放或長時間節律性暴發均應考慮是病理性的。單純與CA周數不相符合的一過性尖波增多主要提示腦電活動的成熟延遲。一過性尖波與異常病理性尖波或棘波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20另一種新生兒期的不成熟波形稱為δ刷,其波形特征為在03~1Hz的δ波上復合10~20Hz的快波節律,中央、枕區和顳區多見,前頭部相對少見(圖2)。另一種新生兒期的不成熟波形稱為δ刷,其波形特征為在03~121最早見于CA24~26周,在CA35~38周先后從清醒、AS期及QS期消失,但仍可見于足月小樣兒。正常CA44周后在任何狀態下均不應再有δ刷,如出現,則提示為不成熟EEG。"最早見于CA24~26周,在CA35~38周先后從清醒、AS223.4Rolandic區正相尖波即中央區正相尖波,是腦實質損傷,特別是深部白質損傷的標志,常與早產兒腦室內出血有關,也可見于腦室周圍白質軟化、腦梗死、腦積水或HIE等情況,但與癲癇發作無關。3.4Rolandic區正相尖波即中央區正相尖波,23正相尖波在出生后第5~8天最常觀察到,3~4周后逐漸消失。有報道GA33周以下早產兒出現頻繁Rolandic區正相尖波者常遺留運動發育落后。在低于28周的早產兒,Rolandic區正相尖波常出現在重度異常背景活動上,預后不好。正相尖波在出生后第5~8天最常觀察到,3~4周后逐漸消失。243.5陣發性異常新生兒的陣發性放電與驚厥發作有密切關系,但也可僅表現為EEG的電發作而無明顯臨床表現。3.5陣發性異常新生兒的陣發性放電與驚厥發作有密切關系,25常見的陣發性異常包括
(1)恒定在某一部位反復出現且波形刻板的棘、尖波,在排除額區或顳區一過性尖波后,可能屬于異常放電,但應結合臨床情況全面分析判斷。常見的陣發性異常包括
(1)恒定在某一部位反復出現且波形刻板26(2)陣發性的各種特殊波形,常呈節律性連續發放,部位固定或游走,波形和頻率隨時間過程而有變化(圖3)。(2)陣發性的各種特殊波形,常呈節律性連續發放,部位固定或游27(3)陣發性單一節律發放,多為局灶性,可為α、β、θ、δ節律或尖波節律,在長時間發放過程中頻率和波幅可有變化。(3)陣發性單一節律發放,多為局灶性,可為α、β、θ、δ節律28(4)周期性放電,為刻板的陣發性尖波或復合波,以相似的間隔重復出現,持續1至數分鐘,可廣泛性、一側性或局灶性出現,是一種嚴重的EEG異常現象,均伴有嚴重腦損傷。據報道出現局灶性周期性放電的新生兒44%死亡,存活者中58%有神經發育后遺癥。(4)周期性放電,為刻板的陣發性尖波或復合波,以相似的間隔重29(5)低電壓背景上的低頻放電,系在持續廣泛性低電壓的背景上出現波幅很低(50μV左右)的尖波或慢波,以很低的頻率(每05~2s1次)反復出現,見于各種病因的嚴重腦損傷,患兒常處于昏迷狀態,預后不好。(5)低電壓背景上的低頻放電,系在持續廣泛性低電壓的背景上出304新生兒EEG的判斷標準異常新生兒EEG分為輕、中、重度。不同程度的異常反映了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并與遠期預后有較好的相關性。4新生兒EEG的判斷標準異常新生兒EEG分為輕、中、重度。31輕度異常93%預后較好;中度異常64%預后不好;而重度異常90%預后不良,病死率高,存活者多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后遺癥。但新生兒EEG的判斷缺乏明確的定量指標,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經驗性,特別是對輕中度異常的判斷。輕度異常93%預后較好;中度異常64%預后不好;而重度異常9324.1輕度異常(1)背景活動成熟輕度延遲,即與實際CA相比TA或TD圖形輕度的過度不連續;(2)與實際CA相比半球間輕度不同步;(3)臨床和EEG的睡眠狀態不一致;(4)與CA相適應的波形或節律輕度缺乏;⑤輕度局灶性異常,如局灶性電壓降低,或在正常或輕度異常背景上顳區或中央區少量局灶性放電。4.1輕度異常(1)背景活動成熟輕度延遲,即與實際CA相比334.2中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中度不連續(暴發間隔時間在CA30周以下早產兒≥30s以上,或在CA30周以上≥20s,但均不超過60s);(2)與CA相適應的波形或節律缺乏;(3)半球間持續不對稱和(或)不同步,不超過整個記錄的50%;(4)持續普遍性電壓降低,在所有狀態下背景活動<25μV;(5)單一節律發放或其他形式的電發作,不伴重度背景異常。4.2中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中度不連續(344.3重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明顯不連續(暴發間隔時間≥60s);(2)局灶性或一側性周期性放電;(3)半球間過度不同步和(或)不對稱,占整個記錄的50%以上;(4)頻繁出現Rolandic區或中線區正相尖波,>2次/min;(5)嚴重低電壓(在所有狀態<5μV);(6)暴發抑制;(7)等電位。4.3重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明顯不連續(355新生兒HIE的系列EEG監測EEG對評價HIE或新生兒窒息的急性期腦損傷程度比腦CT或MRI更敏感和方便,并易于隨訪復查。臨床研究表明,生后1周內EEG的嚴重程度與HIE的臨床分度基本一致。但即使是重度異常,如能在48h內改善,仍有可能獲得較好的預后。如重度異常持續1周以上,多數預后不好。5新生兒HIE的系列EEG監測EEG對評價HIE或新生兒窒36因此HIE的EEG監測應遵循早期監測,系列隨訪復查的原則。在合并有驚厥發作和(或)有陣發性放電的新生兒,背景活動依然是判斷預后的最好指標。首次EEG記錄應爭取在出生后或嚴重缺氧缺血性事件后24h內進行,最好能在8~12h內進行。異常者應定期復查。不論是在病變早期或恢復期,單次EEG記錄的臨床價值有限。因此HIE的EEG監測應遵循早期監測,系列隨訪復查的原則。37表1新生兒HIE的EEG系列評估首次第2次第3次第4次2~12h24~48h1周左右4周左右正常異常正常異常正常異常正常異常表1新生兒HIE的EEG系列評估首次386波幅整合EEG在NICU的應用波幅整合EEG(aEEG)又稱腦功能監測(CFM),是以6cm/h的超慢紙速記錄新生兒的腦電活動的波幅變化趨勢。aEEG通常只記錄雙側頂區的電活動,多數分為5級:持續正常電壓(10~50uV)、間斷正常電壓、暴發抑制、持續低電壓(≤5μV)和平坦電位。6波幅整合EEG在NICU的應用波幅整合EEG(aEEG)39臨床根據波幅的高度和變化規律來判斷腦功能狀況,如非連續圖形、暴發抑制、低電壓、電靜息等,也可用于觀察睡眠覺醒周期和幫助發現某些癲疒間發作。臨床根據波幅的高度和變化規律來判斷腦功能狀況,如非連續圖形、40aEEG的分析參數簡單,NICU的醫生和護士經過適當培訓即可掌握,可實時在線發現廣泛而持續的嚴重腦功能異常,指導臨床及時進行處理,并有助于早期判斷預后,近年來在NICU的應用增加。aEEG的分析參數簡單,NICU的醫生和護士經過適當培訓即可41但由于記錄部位局限,時間分辨率低,且缺少波形、頻率、節律等重要信息,aEEG對診斷新生兒驚厥發作或電發作不夠可靠,容易遺漏波幅較低、部位局限或持續時間較短的發作,同時也可能將某些偽差誤判為發作。同時對輕中度背景異常的診斷不夠敏感。但由于記錄部位局限,時間分辨率低,且缺少波形、頻率、節律等重42
完Z新生兒腦電圖及其在評價腦損傷中的應用課件43新生兒腦電圖及其
在評價腦損傷中的應用新生兒腦電圖及其
在評價腦損傷中的應用44由于新生兒行為機能尚不健全,臨床檢查在評價神經發育方面的價值相當有限,腦電圖(EEG)在反映腦功能方面比某些臨床指標更敏感,并具有無創和可動態隨訪復查的優點,可用于評價腦發育成熟度、判斷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及預后,也是診斷新生兒驚厥的重要手段。由于新生兒行為機能尚不健全,臨床檢查在評價神經發育方面的451新生兒EEG的記錄方法新生兒與兒童EEG記錄方法相似,但應注意其特殊性。常用盤狀電極,用導電膏或火棉膠固定在頭皮,不推薦使用針電極。1新生兒EEG的記錄方法新生兒與兒童EEG記錄方法相似,但46新生兒頭圍小,可適當減少記錄電極的數目,美國神經電生理協會推薦使用國際10~20系統中的16個或9個記錄電極,但主張以Fp3和Fp4(分別位于Fp1、Fp2與F3、F4之間)取代Fp1和Fp,以更好地記錄前額區的電位。9個記錄電極除標準的8個電極外,增加Cz用于記錄中央區的正相尖波。新生兒頭圍小,可適當減少記錄電極的數目,美國神經電生理協會推47新生兒覺醒睡眠狀態的判斷常需要結合EEG以外的其他生理信號進行綜合分析,因此新生兒記錄最好包括心電、肌電、眼動、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多種生理信號,同時需要EEG技術人員在記錄中隨時觀察并實時標記患兒的各種臨床狀態和可疑發作事件。也可采用錄像EEG監測。新生兒覺醒睡眠狀態的判斷常需要結合EEG以外的其他生理信號48為全面觀察新生兒在清醒和睡眠狀態下的EEG特征,記錄時間不應少于30min,并應至少包括一個完整的清醒活動睡眠安靜睡眠周期。在暖箱內或NICU病房內進行EEG記錄時,應注意識別和排除各種醫療電器對EEG記錄的干擾。為全面觀察新生兒在清醒和睡眠狀態下的EEG特征,記錄時間不應492新生兒EEG的發育特點新生兒期不成熟腦具有以下特點:(1)興奮性高,易于出現陣發性電活動或驚厥發作。2新生兒EEG的發育特點新生兒期不成熟腦具有以下特點:50(2)髓鞘化過程尚未完成,電活動的傳導速度緩慢,導致EEG放電的同步化程度低,尖波的波形可較寬,擴散過程緩慢,難以形成原發或繼發雙側同步化放電,不能引起真正的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或失神發作,局灶性發作也很少以Jackson方式擴散。(2)髓鞘化過程尚未完成,電活動的傳導速度緩慢,導致EEG放51(3)皮層下結構和功能已基本發育,而皮層功能尚不成熟,不能有效調控皮層下結構。(3)皮層下結構和功能已基本發育,而皮層功能尚不成熟,不能有52由于EEG主要反映皮層功能,而新生兒的行為很多起源于皮層下結構,因而EEG和行為常常缺乏一致性。由于EEG主要反映皮層功能,而新生兒的行為很多起源于皮層下結53常規EEG的術語如δ波、α節律、棘波、尖波等也可用于新生兒EEG的描述,但其臨床意義和解釋可能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如連續的α樣節律在新生兒的任何狀態都是異常現象,而散發的棘波、尖波在早產兒一般為正常現象,多數與驚厥發作無關。常規EEG的術語如δ波、α節律、棘波、尖波等也可用于新生兒E54評價新生兒EEG時應準確計算受孕齡(CA),即孕齡(GA)加上EEG檢查時的日齡。CA是評價新生兒EEG的基本尺度,腦電發育的成熟度主要與CA有關,與GA、出生后日齡、出生體重及其他生長發育指標沒有絕對關系。評價新生兒EEG時應準確計算受孕齡(CA),即孕齡(GA)加553新生兒EEG的主要分析內容對新生兒EEG的分析主要包括睡眠周期、背景活動、不成熟波形和異常陣發性放電。3新生兒EEG的主要分析內容對新生兒EEG的分析主要包括睡563.1睡眠周期CA30周以下的早產兒沒有明確的覺醒睡眠周期。早產兒自32周開始出現睡眠周期,37周后可明確區分睡眠周期。3.1睡眠周期CA30周以下的早產兒沒有明確的覺醒睡眠57新生兒睡眠分為活動睡眠(AS)、安靜睡眠(QS)和不確定睡眠(IS)。新生兒期入睡首先進入AS期,相當于REM睡眠期;大約在3個月以后逐漸轉變為首先進入NREM睡眠期。新生兒覺醒期與AS期EEG相似,需依靠行為觀察鑒別這兩種狀態;早產兒的AS期和QS期均為非連續圖形,單純從EEG上很難區別,主要依靠臨床行為觀察和其他生理指標鑒別。但早產兒的睡眠周期與多導圖記錄的生理參數的一致性較差,直到CA36周以后,睡眠各期EEG和多導圖的指標才比較一致。新生兒睡眠分為活動睡眠(AS)、安靜睡眠(QS)和不確定睡眠583.2背景活動新生兒EEG背景活動隨發育過程表現為非連續性、交替性和連續性圖形。3.2背景活動新生兒EEG背景活動隨發育過程表現為非連續59非連續圖形(TD)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圖形,見于CA28周以下的非常早產兒,表現為在低于10~20μV的低平背景上,間斷出現中高波幅的暴發性波群。2次暴發之間的低平段持續10~20s左右;暴發段由不規則慢波和(或)棘、尖波構成,持續1~3s不等,左右半球的暴發可同步或不完全同步(圖1)。早產兒暴發間隔的時間越長,預后越不好。非連續圖形(TD)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圖形,見于CA28周以下60隨著CA的增長,非連續圖形在CA34周左右逐漸轉變為交替性圖形(TA)。即高波幅和低波幅的腦電活動交替出現。在CA35周左右的清醒期和AS期及CA40~44周左右的QS期,EEG逐漸發育為連續性圖形。隨著CA的增長,非連續圖形在CA34周左右逐漸轉變為交替性圖613.3新生兒不成熟波形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棘、尖波多數與驚厥發作無關,而是腦功能發育不成熟的表現,稱為一過性尖波。一過性尖波多為散發且部位不固定的負相尖波,接近足月兒以額區多見。3.3新生兒不成熟波形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棘、尖波多數與62一過性尖波與異常病理性尖波或棘波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一般來說,不論早產兒或足月兒,如棘、尖波持續固定在某一部位反復頻繁出現、周期性發放或長時間節律性暴發均應考慮是病理性的。單純與CA周數不相符合的一過性尖波增多主要提示腦電活動的成熟延遲。一過性尖波與異常病理性尖波或棘波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63另一種新生兒期的不成熟波形稱為δ刷,其波形特征為在03~1Hz的δ波上復合10~20Hz的快波節律,中央、枕區和顳區多見,前頭部相對少見(圖2)。另一種新生兒期的不成熟波形稱為δ刷,其波形特征為在03~164最早見于CA24~26周,在CA35~38周先后從清醒、AS期及QS期消失,但仍可見于足月小樣兒。正常CA44周后在任何狀態下均不應再有δ刷,如出現,則提示為不成熟EEG。"最早見于CA24~26周,在CA35~38周先后從清醒、AS653.4Rolandic區正相尖波即中央區正相尖波,是腦實質損傷,特別是深部白質損傷的標志,常與早產兒腦室內出血有關,也可見于腦室周圍白質軟化、腦梗死、腦積水或HIE等情況,但與癲癇發作無關。3.4Rolandic區正相尖波即中央區正相尖波,66正相尖波在出生后第5~8天最常觀察到,3~4周后逐漸消失。有報道GA33周以下早產兒出現頻繁Rolandic區正相尖波者常遺留運動發育落后。在低于28周的早產兒,Rolandic區正相尖波常出現在重度異常背景活動上,預后不好。正相尖波在出生后第5~8天最常觀察到,3~4周后逐漸消失。673.5陣發性異常新生兒的陣發性放電與驚厥發作有密切關系,但也可僅表現為EEG的電發作而無明顯臨床表現。3.5陣發性異常新生兒的陣發性放電與驚厥發作有密切關系,68常見的陣發性異常包括
(1)恒定在某一部位反復出現且波形刻板的棘、尖波,在排除額區或顳區一過性尖波后,可能屬于異常放電,但應結合臨床情況全面分析判斷。常見的陣發性異常包括
(1)恒定在某一部位反復出現且波形刻板69(2)陣發性的各種特殊波形,常呈節律性連續發放,部位固定或游走,波形和頻率隨時間過程而有變化(圖3)。(2)陣發性的各種特殊波形,常呈節律性連續發放,部位固定或游70(3)陣發性單一節律發放,多為局灶性,可為α、β、θ、δ節律或尖波節律,在長時間發放過程中頻率和波幅可有變化。(3)陣發性單一節律發放,多為局灶性,可為α、β、θ、δ節律71(4)周期性放電,為刻板的陣發性尖波或復合波,以相似的間隔重復出現,持續1至數分鐘,可廣泛性、一側性或局灶性出現,是一種嚴重的EEG異常現象,均伴有嚴重腦損傷。據報道出現局灶性周期性放電的新生兒44%死亡,存活者中58%有神經發育后遺癥。(4)周期性放電,為刻板的陣發性尖波或復合波,以相似的間隔重72(5)低電壓背景上的低頻放電,系在持續廣泛性低電壓的背景上出現波幅很低(50μV左右)的尖波或慢波,以很低的頻率(每05~2s1次)反復出現,見于各種病因的嚴重腦損傷,患兒常處于昏迷狀態,預后不好。(5)低電壓背景上的低頻放電,系在持續廣泛性低電壓的背景上出734新生兒EEG的判斷標準異常新生兒EEG分為輕、中、重度。不同程度的異常反映了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并與遠期預后有較好的相關性。4新生兒EEG的判斷標準異常新生兒EEG分為輕、中、重度。74輕度異常93%預后較好;中度異常64%預后不好;而重度異常90%預后不良,病死率高,存活者多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后遺癥。但新生兒EEG的判斷缺乏明確的定量指標,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經驗性,特別是對輕中度異常的判斷。輕度異常93%預后較好;中度異常64%預后不好;而重度異常9754.1輕度異常(1)背景活動成熟輕度延遲,即與實際CA相比TA或TD圖形輕度的過度不連續;(2)與實際CA相比半球間輕度不同步;(3)臨床和EEG的睡眠狀態不一致;(4)與CA相適應的波形或節律輕度缺乏;⑤輕度局灶性異常,如局灶性電壓降低,或在正常或輕度異常背景上顳區或中央區少量局灶性放電。4.1輕度異常(1)背景活動成熟輕度延遲,即與實際CA相比764.2中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中度不連續(暴發間隔時間在CA30周以下早產兒≥30s以上,或在CA30周以上≥20s,但均不超過60s);(2)與CA相適應的波形或節律缺乏;(3)半球間持續不對稱和(或)不同步,不超過整個記錄的50%;(4)持續普遍性電壓降低,在所有狀態下背景活動<25μV;(5)單一節律發放或其他形式的電發作,不伴重度背景異常。4.2中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中度不連續(774.3重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明顯不連續(暴發間隔時間≥60s);(2)局灶性或一側性周期性放電;(3)半球間過度不同步和(或)不對稱,占整個記錄的50%以上;(4)頻繁出現Rolandic區或中線區正相尖波,>2次/min;(5)嚴重低電壓(在所有狀態<5μV);(6)暴發抑制;(7)等電位。4.3重度異常(1)與實際CA相比,背景活動明顯不連續(785新生兒HIE的系列EEG監測EEG對評價HIE或新生兒窒息的急性期腦損傷程度比腦CT或MRI更敏感和方便,并易于隨訪復查。臨床研究表明,生后1周內EEG的嚴重程度與HIE的臨床分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舞蹈與運動教育安排計劃
- 幼兒園小班生活與學習的結合計劃
- 活動后評價與總結反饋計劃
- 制定職業規劃實現長遠發展計劃
- 增強前臺文員抗壓能力的計劃
- 急診科室評估與改進機制計劃
- 市場預判國際金融理財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證書考試創新思路試題及答案
- 業務指標的達成與分析計劃
- 有效的庫存周轉率提升方案計劃
- 2025屆浙江省君兮協作聯盟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質量檢測英語試題(含解析)
- 注冊會計師(綜合階段)題庫完美版帶答案分析2025
- 新課標解讀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
- 2024年中國海洋大學招聘輔導員筆試真題
- 氧氣管道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現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要求措施
- 安全培訓創傷急救
- 透明樹脂固化工藝流程
- 建筑企業廉潔風險防控建設實施方案
- 2025新疆交投集團所屬子公司招5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陜西省公民科學素質大賽考試指導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