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湯-千金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升麻湯-千金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升麻湯-千金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升麻湯-千金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升麻湯-千金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5升麻湯_千金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升麻湯_千金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01.1. 組成: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01.2. 功效:小兒喉痛,若毒氣盛便咽塞;大人咽喉不利。 101.3. 來源:《千金》卷五。 10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02. 相似度75%:橘皮甘草湯 102.1. 組成:甘草1兩,升麻半兩,生姜3兩,橘皮2兩。 102.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02.3. 加:甘草 102.4. 減:射干 102.5. 功效:傷寒嘔噦不止,病源伏熱在胃,令人胸滿則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氣虛,亦可致噦。 102.6. 來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三。 103. 相似度75%:生姜湯 103.1. 組成:生姜2兩(切),升麻2兩(銼),射干2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 103.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03.3. 加:陳橘皮 103.4. 減:橘皮 103.5. 功效:小兒咽喉腫痛,毒氣熱極,咽塞不利。 11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114. 相似度75%:千金升麻散 114.1. 組成:升麻3錢,射干3錢,姜3錢,橘皮1錢(有方加大黃)。 114.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14.3. 加:姜 114.4. 減:生姜 114.5. 功效:熱毒喉痛、咽塞。 114.6. 來源:《誠書》卷六。 115. 相似度50%:蘆根湯 115.1. 組成:蘆根半升,生姜2兩,橘皮1把,枇杷葉1把。 115.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15.3. 加:蘆根、枇杷葉 115.4. 減:升麻、射干 115.5. 功效:天行愈后,勞復發熱,嘔吐,食不下。 115.6. 來源:《傷寒總病論》卷三。 116. 相似度50%:蘆根湯 116.1. 組成:生蘆根(切)1升,生姜1斤,橘皮5兩。 116.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26.3. 加:生蘆根 126.4. 減:升麻、射干 126.5. 功效:霍亂腹痛吐痢。 126.6. 來源:《外臺》卷六引《救急方》。 127. 相似度50%:橘皮枳實生姜湯 127.1. 組成:橘皮1斤,枳實3兩,生姜半斤。 127.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27.3. 加:枳實 127.4. 減:升麻、射干 127.5. 功效: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127.6. 來源:《金匱》卷上。 128. 相似度50%:橘皮丸 128.1. 組成:橘皮(去瓤)4兩,生姜2兩。 128.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28.3. 減:升麻、射干 128.4. 功效:腳氣。風燥便秘,氣不下行,中焦脹滿,飲食少思。 128.5. 來源:《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129. 相似度50%:橘皮湯 139.1. 組成:橘皮1斤,生姜8兩,甘草2兩(炙),枇杷葉4兩(拭毛,蜜炙)。 139.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39.3. 加:甘草、枇杷葉 139.4. 減:升麻、射干 139.5. 功效:霍亂,嘔噦不止。 139.6. 來源:《外臺》卷六引《廣濟方》。 1310. 相似度50%:橘皮湯 1310.1. 組成:橘皮4兩,生姜半斤。 1310.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310.3. 減:升麻、射干 1310.4. 功效:干嘔噦,若手足厥者。 1310.5. 來源:《金匱》卷中。 1311. 相似度50%:半夏湯 1311.1. 組成:半夏1升,生姜5兩,桂心5兩,橘皮4兩。 1311.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311.3. 加:半夏、桂心 1311.4. 減:升麻、射干 1311.5. 功效:逆氣心腹滿,氣上胸脅痛,寒冷心腹痛,嘔逆及吐不下食,憂氣結聚;亦治霍亂后吐逆腹痛。 1411.6. 來源:《千金》卷十七。 1412. 相似度50%:橘皮甘草湯 1412.1. 組成:橘皮3兩,生姜2兩,甘草1兩。 1412.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412.3. 加:甘草 1412.4. 減:升麻、射干 1412.5. 功效:中暑。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目昏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其脈虛大而數。 1412.6. 來源:《雞峰》卷十三。 1413. 相似度50%:橘甘散 1413.1. 組成: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炒)各等分。 1413.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413.3. 加:神曲 1413.4. 減:升麻、射干 1413.5. 功效:氣嗽,痰嗽。 1413.6. 來源:《東醫寶鑒》卷五引《醫學正傳》。 1414. 相似度50%:解水毒飲子 1414.1. 組成:吳茱萸1升,生姜(切)1升半,犀角2兩,升麻2兩,橘皮2兩,烏梅14枚。 1514.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514.3. 加:吳茱萸、犀角、烏梅 1514.4. 減:射干 1514.5. 功效: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1514.6.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杏苑》卷七。 1515. 相似度50%:姜蘇飲 1515.1. 組成:生姜、橘皮、蘇葉各等分。 1515.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515.3. 加:蘇葉 1515.4. 減:升麻、射干 1515.5. 功效:小兒面青唇暗,振慄指冷,或皮膚粟生,或吐乳。 1515.6. 來源:《許氏幼科七種_熱辨》。 1516. 相似度50%:大橘皮湯 1516.1. 組成:橘皮1兩,甘草1兩(炙),生姜4兩,人參2兩。 1516.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516.3. 加:甘草、人參 1516.4. 減:升麻、射干 1516.5. 功效:傷寒嘔噦,胸滿虛煩不安。傷寒汗下后胃虛者。 1616.6. 來源:《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1617. 相似度50%:豉酒 1617.1. 組成:豉3合,橘皮1-2片,生姜少許,蔥白3-5莖(切碎)。 1617.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617.3. 加:豉、蔥白 1617.4. 減:升麻、射干 1617.5. 功效:腳氣,坐卑濕地。 1617.6. 來源:《醫方類聚》卷九十六引《千金月令》。 1618. 相似度50%:檳榔湯 1618.1. 組成:檳榔7枚(碎),生姜3兩,橘皮2兩,杏仁30枚(去皮尖)。 1618.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618.3. 加:檳榔、杏仁 1618.4. 減:升麻、射干 1618.5. 功效:諸腳氣,定時候間腹滿,不能食者。 1618.6. 來源:《普濟方》卷二四五。 1619. 相似度50%:半夏湯 1619.1. 組成:半夏1升(洗),生姜1斤,橘皮4兩。 1619.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719.3. 加:半夏 1719.4. 減:升麻、射干 1719.5. 功效: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 1719.6. 來源:《外臺》卷八引《范汪方》。 1720. 相似度50%:橘皮湯 1720.1. 組成:橘皮3兩,生姜4兩,茯苓3兩。 1720.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720.3. 加:茯苓 1720.4. 減:升麻、射干 1720.5. 功效:天行壯熱,嘔逆不下食。 1720.6. 來源:《外臺》卷三引《近效方》。 1721. 相似度50%:生姜飲 1721.1. 組成:南星(略炮)半兩,生姜4錢,橘皮5錢。 1721.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721.3. 加:南星 1721.4. 減:升麻、射干 1721.5. 功效:風邪風毒,纏喉不語。 1721.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六六。 1822. 相似度50%:愈噦湯 1822.1. 組成:香附子3兩(炒),橘皮1兩,生姜(切)1兩。 1822.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822.3. 加:香附子 1822.4. 減:升麻、射干 1822.5. 功效:傷寒下后噦者。 1822.6. 來源:《普濟方》卷一三八。 1823. 相似度50%:羊肉湯 1823.1. 組成:當歸3錢,生姜1兩1分,精羊肉4兩,橘皮半兩。 1823.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823.3. 加:當歸、精羊肉 1823.4. 減:升麻、射干 1823.5. 功效:產后腹中疼痛,虛勞不足,里急脅痛及寒疝。 1823.6. 來源:《三因》卷十八。 1824. 相似度50%:星姜飲 1824.1. 組成:南星(略炮)半兩,生姜4錢,橘皮3錢。 1824.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824.3. 加:南星 1924.4. 減:升麻、射干 1924.5. 功效:風邪風毒,纏喉不語。 1924.6. 來源:《直指》卷八。 1925. 相似度50%:小半夏湯 1925.1. 組成:半夏1升,生姜1斤,橘皮4兩(一方用人參2兩)。 1925.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925.3. 加:半夏 1925.4. 減:升麻、射干 1925.5. 功效:痰飲胸滿,嘔逆惡心,頭痛眩暈,喘逆咳嗽。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者。嘔逆惡心,頭疼眩運,臂痛背寒,嘈煩多睡。痰壅涎嗽,久不已者。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昏憒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干噦不止。水飲喘逆而無火者。 1925.6. 來源:《千金》卷十八。 1926. 相似度50%:香橘丸 1926.1. 組成:香附子(去毛)、橘皮(去白)、生姜各等分。 1926.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1926.3. 加:香附子 1926.4. 減:升麻、射干 1926.5.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2027. 相似度50%:下氣方 2027.1. 組成:半夏1升,生姜1斤,人參1兩半,橘皮3兩(一方無人參)。 2027.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027.3. 加:半夏、人參 2027.4. 減:升麻、射干 2027.5. 功效:氣滿腹脹。 2027.6. 來源:《千金》卷十七。 2028. 相似度50%:通氣湯 2028.1. 組成:半夏(洗)6兩,生姜6兩,橘皮3兩,桂心3兩(切)。 2028.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028.3. 加:半夏、桂心 2028.4. 減:升麻、射干 2028.5. 功效:胸脅氣滿,每食氣噎。 2028.6. 來源:《外臺》卷八引《廣濟方》。 2029. 相似度50%:千金湯 2029.1. 組成:陳皮半兩,升麻半兩,射干1兩。 2029.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029.3. 加:陳皮 2129.4. 減:生姜、橘皮 2129.5. 功效:咽喉腫痛。 2129.6. 來源:《普濟方》卷六十三引《楊氏家藏方》。 2130. 相似度50%:四味鼠粘子湯 2130.1. 組成:鼠粘子2兩(炒),甘草1錢5分(炙),升麻1錢5分,射干2錢5分。 2130.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130.3. 加:鼠粘子、甘草 2130.4. 減:生姜、橘皮 2130.5. 功效:麻疹咽喉疼痛,飲食艱難。 2130.6. 來源:《瘡瘍經驗全書》卷八。 2131. 相似度50%:人參湯 2131.1. 組成:人參2兩,橘皮1兩,生姜1兩。 2131.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131.3. 加:人參 2131.4. 減:升麻、射干 2131.5. 功效:小兒吐乳。 2131.6. 來源:方出《醫心方》卷二十五引《博濟安眾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2132. 相似度50%:升麻丸 2232.1. 組成:升麻3兩,甘草(生用)2兩,射干2兩。 2232.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232.3. 加:甘草 2232.4. 減:生姜、橘皮 2232.5. 功效:傷寒臟腑虛熱,毒氣攻沖,咽喉腫塞急痛。 2232.6. 來源:《圣濟總錄》(人衛本)卷三十。 2233. 相似度50%:升麻湯 2233.1. 組成:升麻半兩,射干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2233.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233.3. 加:大黃 2233.4. 減:生姜、橘皮 2233.5. 功效:小兒咽喉腫痛,壯熱躁渴不止。 223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2234. 相似度50%:升麻散 2234.1. 組成:吳茱萸1升,生姜(切)1升半,犀角2兩,升麻2兩,橘皮2兩,烏梅14枚。 2234.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234.3. 加:吳茱萸、犀角、烏梅 2234.4. 減:射干 2334.5. 功效: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2334.6.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三○八。 2335. 相似度50%:射干鼠粘子湯 2335.1. 組成:鼠粘子4兩(炒,杵),甘草(炙)1兩,升麻1兩,射干1兩。 2335.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335.3. 加:鼠粘子、甘草 2335.4. 減:生姜、橘皮 2335.5. 功效:小兒痘瘡余毒所致壯熱,大便堅實,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2335.6. 來源:《小兒痘疹方論》。 2336. 相似度50%:山豆根方 2336.1. 組成:山豆根、射干、升麻各等分。 2336.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336.3. 加:山豆根 2336.4. 減:生姜、橘皮 2336.5. 功效:咽喉熱閉。 2336.6. 來源:《普濟方》卷六十。 2337. 相似度50%:人參飲 2337.1. 組成:人參1兩,橘皮3兩,生姜1兩。 2437.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437.3. 加:人參 2437.4. 減:升麻、射干 2437.5. 功效:嘔吐。 2437.6. 來源:《外臺》卷六引《延年秘錄》。 2438. 相似度50%:枳橘湯 2438.1. 組成:橘皮8錢,枳亮1錢半,生姜4錢。 2438.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438.3. 加:枳亮 2438.4. 減:升麻、射干 2438.5. 功效: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2438.6.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2439. 相似度50%:通氣湯 2439.1. 組成:半夏8兩,生姜6兩,橘皮3兩,吳茱萸40枚(1方有桂2兩,無橘皮)。 2439.2. 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 2439.3. 加:半夏、吳茱萸 2439.4. 減:升麻、射干 2439.5. 功效:胸痹。胸滿,短氣噎塞。 2539.6. 來源:《千金》卷十三。 25原方組成: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功效:小兒喉痛,若毒氣盛便咽塞;大人咽喉不利。來源:《千金》卷五。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75%:橘皮甘草湯組成:甘草1兩,升麻半兩,生姜3兩,橘皮2兩。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甘草減:射干功效:傷寒嘔噦不止,病源伏熱在胃,令人胸滿則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氣虛,亦可致噦。來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三。相似度75%:生姜湯組成:生姜2兩(切),升麻2兩(銼),射干2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陳橘皮減:橘皮功效:小兒咽喉腫痛,毒氣熱極,咽塞不利。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一。相似度75%:千金升麻散組成:升麻3錢,射干3錢,姜3錢,橘皮1錢(有方加大黃)。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姜減:生姜功效:熱毒喉痛、咽塞。來源:《誠書》卷六。相似度50%:蘆根湯組成:蘆根半升,生姜2兩,橘皮1把,枇杷葉1把。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蘆根、枇杷葉減:升麻、射干功效:天行愈后,勞復發熱,嘔吐,食不下。來源:《傷寒總病論》卷三。相似度50%:蘆根湯組成:生蘆根(切)1升,生姜1斤,橘皮5兩。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生蘆根減:升麻、射干功效:霍亂腹痛吐痢。來源:《外臺》卷六引《救急方》。相似度50%:橘皮枳實生姜湯組成:橘皮1斤,枳實3兩,生姜半斤。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枳實減:升麻、射干功效:胸痹,胸中氣塞,短氣。來源:《金匱》卷上。相似度50%:橘皮丸組成:橘皮(去瓤)4兩,生姜2兩。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減:升麻、射干功效:腳氣。風燥便秘,氣不下行,中焦脹滿,飲食少思。來源:《腳氣治法總要》卷下。相似度50%:橘皮湯組成:橘皮1斤,生姜8兩,甘草2兩(炙),枇杷葉4兩(拭毛,蜜炙)。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甘草、枇杷葉減:升麻、射干功效:霍亂,嘔噦不止。來源:《外臺》卷六引《廣濟方》。相似度50%:橘皮湯組成:橘皮4兩,生姜半斤。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減:升麻、射干功效:干嘔噦,若手足厥者。來源:《金匱》卷中。相似度50%:半夏湯組成:半夏1升,生姜5兩,桂心5兩,橘皮4兩。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半夏、桂心減:升麻、射干功效:逆氣心腹滿,氣上胸脅痛,寒冷心腹痛,嘔逆及吐不下食,憂氣結聚;亦治霍亂后吐逆腹痛。來源:《千金》卷十七。相似度50%:橘皮甘草湯組成:橘皮3兩,生姜2兩,甘草1兩。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甘草減:升麻、射干功效:中暑。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目昏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其脈虛大而數。來源:《雞峰》卷十三。相似度50%:橘甘散組成: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炒)各等分。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神曲減:升麻、射干功效:氣嗽,痰嗽。來源:《東醫寶鑒》卷五引《醫學正傳》。相似度50%:解水毒飲子組成:吳茱萸1升,生姜(切)1升半,犀角2兩,升麻2兩,橘皮2兩,烏梅14枚。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吳茱萸、犀角、烏梅減:射干功效: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杏苑》卷七。相似度50%:姜蘇飲組成:生姜、橘皮、蘇葉各等分。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2兩,橘皮1兩。加:蘇葉減:升麻、射干功效:小兒面青唇暗,振慄指冷,或皮膚粟生,或吐乳。來源:《許氏幼科七種_熱辨》。相似度50%:大橘皮湯組成:橘皮1兩,甘草1兩(炙),生姜4兩,人參2兩。原方對照:升麻2兩,生姜2兩,射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