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概述及常見病_第1頁
針灸治療概述及常見病_第2頁
針灸治療概述及常見病_第3頁
針灸治療概述及常見病_第4頁
針灸治療概述及常見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針灸治療概述及常見病第1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一、針灸的治療原則

《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者泄之,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第2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針灸的治療原則

指出針灸治病,凡邪氣盛滿時,當用瀉法,以瀉其實邪;正氣不足,身體虛弱時,應用補法,以補其不足,使正氣充實。若屬熱邪,應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泄其邪熱。

第3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針灸的治療原則

若寒邪過盛,臟腑經絡之氣凝滯時,當用留針法,以使陽氣來復而祛散寒邪,或用灸法以助陽散寒。若氣血瘀滯,閉阻經絡時,用出血法,以祛除其瘀。若陽氣不足而脈陷下時,則宜用灸法,以升陽舉陷;若非他經所犯而本經有病者,則取本經腧穴,以調其氣血。第4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原則

因此在臨床運用針灸治病時,必須根據中醫基本理論,運用望、聞、問、切四診配合其它方法,確立八綱,始能決定針灸治療原則。第5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原則

陰陽-中醫的基本理論核心,八綱中的總綱。表里-一般是指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淺而言。寒熱-指疾病的性質而言。虛實-指人體正氣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長。第6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原則

表-淺刺(在經絡在皮肉者)

陽熱-淺刺疾出,瀉法八實-瀉法,多針少灸或出血綱里-深刺(在臟、在腑)

陰寒-留針,宜灸虛-補法,少針多灸第7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二、針灸的治療作用

1、調和陰陽針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調和陰陽,正如《靈樞.根結》說“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贬樉恼{和陰陽的作用,基本是通過腧穴和針刺手法來完成的。

第8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作用

2、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扶正祛邪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法則,在正邪雙方斗爭中,兩者盛衰的程度不同,其病證也不同。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所以治療時實證應用瀉法,虛癥應用補法。

第9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作用

臨床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和先后。扶正適用于正虛而邪不盛的病證,祛邪適用于邪實而正未傷的病證;扶正與祛邪同時應用,適用于正虛邪實的病證。針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針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來實現的。

第10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作用

3、疏通經絡

《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笔浢}的分布,陽經在四肢之表,屬于六腑;陰經在四肢之里,屬于五臟。并通過十五絡的聯系,溝通表里,組成了氣血循環的通路,它們“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維持著正常的生理功能。第11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針灸的治療作用

在病理上經絡與臟腑、器官也是息息相關的。經絡氣血的偏盛偏衰,經絡氣血的逆亂,都可引起有關臟腑、器官以及經絡循行部位的病理變化。疏通經絡就是調整經氣。針灸治病是采用補法和瀉法,作用于腧穴經絡,取得“通其經絡,調其血氣”的作用,從而治愈疾病。第12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三、配穴處方原則1、近部取穴根據每一腧穴都能治療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鄰近部位的病證這一普遍規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療體表部位明顯和較局限的癥狀。第13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配穴處方原則

2、遠部(遠道)取穴根據陰陽臟腑經絡學說等中醫基本理論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是在病痛較遠的部位取穴(特別是在本經肘膝以下的部位)。第14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配穴處方原則

3、對證取穴(隨證取穴、辨證取穴)是根據中醫理論和腧穴的功能提出的。它與近部與遠部取穴不同。第15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八會穴就是典型的對證取穴,八會穴是指人體氣、血、筋、骨、髓、脈、臟、腑等其精氣聚會處的八個腧穴。腑會…中脘臟會…章門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骨會…大杼髓會…絕骨(懸鐘)脈會…太淵第16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中風

中風是一種常見急性疾病,多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為主要癥狀。本病包括現代醫學的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梗塞等腦血管意外疾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病最常見的病因,血液動力學及血液粘稠度的改變為其病理基礎。第17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特點:反復發作,常留有后遺癥,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疾患。第18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一、病因病機

正氣不足,經絡空虛,風邪入侵--外風、虛煩勞過度,病后體虛,年老體衰,陰陽失調,內風旋動--內風飲食不節、勞倦內傷、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瘀化熱、阻滯經絡、蒙蔽清竅;或肝陽素旺,木克脾土,脾失運化,內生痰濁;第19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或內火熾盛,煉液為痰,以致肝風挾痰火竄擾經絡,蒙蔽清竅而猝然昏倒,歪噼不遂--痰五志過極,心火暴盛,風火相煽;或肝郁氣滯,失于條達,氣血瘀滯;或者暴怒傷肝,肝陽暴動,氣血俱浮,上沖于腦,突發大厥--火第20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二、辨證

辨病位淺深和病情輕重--中經絡、中臟腑辨閉證與脫證辨病勢順逆以神志作為標準

第21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病位主證與現代醫學診斷類比

中經絡:肌膚不仁,一側手足血液粘稠度增高,麻木或偏身麻木,或腦動脈硬化,一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性腦缺血,腦血栓或語言不利形成,腦梗塞中臟腑:神志不清或昏迷,半身腦梗塞,腦出血不遂,口眼歪斜,失語腦疝前期或頭痛,項強,高熱,呼吸鼾鳴,喉中痰聲漉漉,口角流涎等第22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辨閉證與脫證

癥狀病因病機歸屬閉證牙關禁閉,口緊不開兩手握固,面赤氣粗邪閉于內實證喉中痰鳴,二便閉結脈弦滑有力脫證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遺尿,四肢逆冷五臟真陽虛證脈細弱或浮大無根之氣衰微第23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三、治療

1、中經絡

(1)半身不遂--調和經脈,疏通氣血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一般刺病側穴。也可先針健側,后針病側,即“補患側,瀉健側”的治法,適用于病程較久者。第24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治療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配穴:肩髎、陽池、后溪、風市、懸鐘

如病側經筋屈曲拘攣者,肘部取曲澤,腕部取大陵,膝部取曲泉,踝部取太溪。第25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治療

(2)口眼歪斜(中樞性)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初起單刺病側,病久左右均刺。取穴:地倉、頰車、合谷、太沖、內庭第26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治療

2、中臟腑

(1)閉證--開閉泄熱,醒腦開竅治法:取督脈和十二井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或點刺出血。處方:人中、十二井穴、太沖、豐隆、勞宮、內關

(2)脫證--回陽固脫治法:取任脈經穴為主,用大艾炷灸之。處方:關元、神闕(隔鹽灸)頭針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語言一、二、三區第27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胃脘痛

胃脘痛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性癥狀。由于痛及心窩部,故有名胃心痛、心下痛,但是與《靈樞.厥論》篇所述的“真心痛”應有所區別。

本證多見于胃炎、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癥等。

第28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一、病因病機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內客于胃,寒主收引,致胃氣不和而痛。

飲食傷胃--飲食不節,或過饑過飽,致胃失和降,壅滯而痛。

第29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肝氣犯胃--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若憂思惱怒則氣郁而傷肝,肝木失于疏泄,橫逆犯胃,致氣機阻滯而發生疼痛。

脾胃虛弱--脾胃為倉廩之官,主受納和運化水谷,若饑餓失常,或勞倦過度,或久病脾胃受傷等,均能引起脾陽不足,中焦虛寒,或胃陰受損,失其濡養而發生疼痛。第30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二、辨證論治

1、寒邪客胃治則:散寒止痛處方:中脘、內關、足三里為主穴,配穴:陽陵泉加減:胃俞、公孫

2、飲食傷胃治則:消導除積處方:主穴+公孫、內庭、天樞

第31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辨證論治

3、肝氣犯胃治則:疏肝理氣和胃處方:主穴+太沖、期門、章門

4、脾胃虛寒治則:健脾溫中處方:主穴+脾俞、胃俞、公孫耳針取穴:脾、胃、肝、神門、交感、皮質下第32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頭痛

頭痛是頭顱上半部的疼痛,是自覺癥狀,常見于各種急慢性疾病,涉及范圍很廣。疼痛的發生,常見于高血壓、偏頭痛、神經功能性頭痛、感染性發熱性疾患以及眼、鼻、耳等病證。第33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一、病因病機

1、風邪襲絡--上犯巔頂絡脈,則氣血不和,經絡阻遏,久則絡脈留瘀。

2、肝陽上亢--肝木性喜條達,郁則氣滯不暢,如因情志激動,則肝膽之風循經上擾,可致頭痛。第34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3、氣血不足--稟賦虛弱,血氣素虧,髓海精氣不充,每因操勞或用腦過度而發作。

4、血瘀阻絡--跌仆撞擊,損及髓海,以致瘀血停滯,絡道不通。第35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二、辨證施治

1、風邪襲絡治法:按頭痛部位分經取穴。毫針刺用瀉法,留針。處方前頭部:上星、頭維、合谷、阿是穴巔頂部:百會、通天、行間、阿是穴側頭部:率谷、太陽、外關、阿是穴后頭部:后頂、風池、昆侖、阿是穴第36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2、肝陽上亢治法:取足厥陰、足少陽經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處方:風池、百會、懸顱、行間、太沖

3、氣血不足治法:取任、督脈經穴和背俞穴為主。毫針刺用補法,并灸。

第37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

處方:百會、氣海、肝俞、脾俞、腎俞、合谷、足三里

4、血瘀阻絡治法:參照風邪襲絡分經分部取穴。毫針刺用瀉法,留針,或點刺出血。

第38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腰腿痛

腰腿痛是以腰腿部疼痛為主證的一種病證。可表現在腰部的一側或兩側,或腰痛而牽及腿僅表現為腿痛?,F代醫學的腎臟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腿部肌肉、骨骼、神經的損傷一類證,可參考治療

第39頁,共45頁,2022年,5月20日,11點58分,星期六一、病因病機1、寒濕腰痛--感受風寒或久臥濕地,風寒水濕之邪浸漬經絡,經絡之氣阻滯而發病。2、腎虛腰痛--長期操勞過度,久坐久立,或因房勞傷腎,精氣耗損,腎氣虛憊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