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風口布置設計基本方法一_第1頁
出風口布置設計基本方法一_第2頁
出風口布置設計基本方法一_第3頁
出風口布置設計基本方法一_第4頁
出風口布置設計基本方法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風口布置設計方法

出風口布置設計方法(一)------前言、吹面吹足風口的布置設計方法1、

前言

2、出風口的性能要求1)吹面風口通常在車廂降溫時用,將適當風速適當溫度的氣流吹到乘客臉部區域最大風速一般要求在7.5~10.5m/s范圍內2)吹窗風口在進行除霜除霧或防止起霜起霧時用,將氣流吹到前風檔玻璃及前側窗玻璃上。最高的風速不應過大,通常在6~9m/s范圍內3)吹足風口通常在車廂加熱時用,主要將氣流吹到乘客腳部區域對不同的車型,出風口的數量及位置也會不同

3、前排吹面風口

3、前排吹面風口

3.1概述3.1.1

儀表板一般至少提供4個吹面風口3.1.2

上身出風口和全身出風口3.1.3氣流要能吹到兩肩3.1.4吹向駕駛員的兩個吹面風口是設計的關注所在。需要造型設計人員與產品工程人員一起確定出風口的位置和型式型式3.1.5出風口位置的基本要求

A)所有的出風口在z方向上至少遠離H點330mm,從出風口作到99%眼橢圓的切線,切線長度不大于653毫米。B)出風口氣流不能受阻擋C)應避免因為氣流影響導致駕駛員手部過冷或者其它不適3.2出風風口口位位置置3.2.1駕駛駛員員側側出出風風口口高高度度要求求宗旨旨::避避免免駕駕駛駛員員手手過過冷冷A)把第第50百分分位位的的雙雙手手放放在在方方向向盤盤上上9點和和3點位位置置,,做做一一個個錐錐度度為為22的3D錐體體沿沿著著手手的的表表面面移移動動并并保保持持相相切切,,這這樣樣在在IP表面面創創建建一一條條線線。。駕駕駛駛側側的的空空調調主主出出風風口口的的中中心心線線必必須須位位于于這這條條線線的的上上側側和和儀儀表表板板的的靠靠外外側側。。B)將一夾角為11的3D錐體沿著高于于手的方向盤盤輪緣部分移移動并保持相相切,這樣在在IP表面創建一條條線。空調出出風口的中心心線還要位于于這條線的上上側和外側。。(在側視圖圖中,錐體中中心線與眼橢橢球的下側相相切;在水平平視圖中,錐錐體的中心位位于同側眼橢橢球的中心點點上。)駕駛員側出風風口位置要求求的另一種表表達方式3.2.2副駕駛員側出出風口高度把一個22夾角的氣流錐錐體水平放置置,并使其與與第95百分位的膝蓋蓋輪廓相切。。該錐體與儀儀表板相交成成一點,乘客客側出風口的的中心不可低低于該點使一個11夾角的氣流錐錐體的下側與與后排座位“T”點(大致在太太陽穴處)相相交,同時使使它與前排座座位第95百分位的軀干干線相切。乘乘客側出風口口的中心不可可低于該錐體體與儀表板的的交點3.2.3駕駛員側出風風被方向盤阻阻擋情況校核核A)先確定幾個個參數點圖中:H點:代表駕駛駛員臀部位置置,由總布置置來確定。A點:代表駕駛駛員眼睛位置置,眼球橢球球軌跡中心,,由總布置確確定。直線1:連接H,A點的直線直線2:與1線垂直,在H點上方325mm的直線。B1點:代表駕駛員胸胸部右半部分分,位于直線線1和2交點的左邊75mm處。B2點:代表駕駛員胸胸部左半部分分,位于直線線1和2交點的右邊75mm處C點:代表駕駛員膝膝蓋部分,H點垂直上方的的125mm處B)確定被方向向盤阻擋區域域占用比例X:乘客身上的的目標點(臉臉部A點,胸部B1/B2點,或膝部C點)S:方向盤外邊邊緣I:儀表板表面面P:從目標點投投影到出風口口區域的儀表表板面上,與與方向盤外邊邊緣相切的直直線簇,形成成一個特殊的的圓錐面。U:上身出風口口T:全身出風口口BLK:出風口被P(投影線形成的的圓錐面)阻擋的面積與與整個出風口口面積的百分分比C)再根據占用比比例BLK值判斷a)U(上身出風口)到A(臉部)BLK<=10b)T(全身出風口)到A(臉部)BLK<=25c)U(上身出風口)到B1(左胸部)BLK<=20d)T(上身出風口)到B2(右胸部)BLK<=25e)T(上身出風口)到C(右胸部)BLK<=20若受阻比例大大于此值,需需要CFD分析,重新設設計出風口或或H點,方向盤大大小3.2.4駕駛員側出風風口調節時氣氣流受阻情況況校核當調節氣流時時,氣流在出出風口的開口口附近不應被被IP輪廓、凸緣、、墻狀物等所所遮擋。3.3出風口對氣流流方向的控制制3.3.1出風口對氣流流方向的控制制能力3.3.2出風口對氣流流的縱向調節節當指向臉部時時葉片應該該處于完全打打開狀態轉動葉片,能能夠吹到第第95百分位乘員的的大

腿前部部3.3.3出風口對氣流流的橫向調節節3.4出風口面積3.4.1吹面風口的三三種基本型式式A)桶型出風口口B)雙葉片型出出風口C)中央回轉型型3.4.2出風口開口有有效面積有效面積定義義三種出風口的的有效面積估估算公式如下下:桶型出風口:出風口有效面面積=0.45*出風口外輪廓廓投射到垂直直面上的總面面積雙葉片型出風風口:出風口有效面面積=0.6*出風口外輪廓廓投射到垂直直面上的總面面積中央回轉型風風口:出風口有效面面積=0.8*出風口外輪廓廓投射到垂直直面上的總面面積3.4.3校核出風口開開口面積是否否滿足工程要要求出風口開口面面積是根據風風量和氣流決決定的出風口有效開開口面積=風量/風速舉例:為了保持各個個出風口風量量的均衡性,,每個出風口口的面積差異異不應超過3cm2.對不同車型的的出風口面積積要求的參考考值大型轎車:出風口總有效效面積≧160cm2(最大風量≧500m3/h)中型轎車:出風口總有效效面積≧140cm2(最大風量≧450m3/h)小型轎車:出風口總有效效面積≧120cm2(最大風量≧400m3/h)每個出風口的的有效出風面面積:普通車輛30-45cm2小型車25-30cm23.4.4葉片轉至能夠夠使風吹到眼眼橢圓或者H點的時候,應應當仍能夠保保證有效出風風面積達到80%,以保證足足夠的出風口口氣流速度.3.5出風口葉片的的設計出風口旋轉葉葉片的深度與與間距比值3:13.6前排吹面出風風口的關閉風風門4、后出風口的校校核4.1定義4.2作用4.3后排吹面出風風口的高度校校核4.4后排吹面風口口的角度調節節把出風口從限限制出風到最最小的極限位位置調節到使使出風吹到A點,調節的角角度不應超過過15度。同樣地,,把出風口調調節到使出風風吹到膝蓋區區域,調節的的角度不應超超過30度。4.5后排吹面風口口需要設計關關閉風門4.6出風量及出風風口開口面積積后排出風量占占總風量的20%-25%,有效開口面積積≧30cm25、吹足風口5.1前排吹足風口口5.1.1前排吹足風口口的布置原則則5.1.2前排吹足風口口的數量及位位置5.1.3吹足風口出風風量及開口面面積左右兩個前吹吹足風口出風風量各在20l/s左右每側的總開口口面積≧20cm2總(前后)的的吹足風量的的參考值:大型轎車:最最大風量在7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