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拓展:20世紀的世界文學相關史料解讀_第1頁
知識拓展:20世紀的世界文學相關史料解讀_第2頁
知識拓展:20世紀的世界文學相關史料解讀_第3頁
知識拓展:20世紀的世界文學相關史料解讀_第4頁
知識拓展:20世紀的世界文學相關史料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20世紀的世界文學1.列寧的文化革命理論〔材料〕1923年初,列寧指出:“我們面前擺著兩個劃時代的主要任務。第一個任務就是改造我們原封不動地從舊時代接收過來的簡直毫無用處的國家機關,這種機關,我們在五年來的斗爭中還來不及也不可能來得及認真加以改造。我們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在農民中進行文化工作。這種在農民中進行的文化工作,就其經濟目的來說,就是合作化。要是完全實現了合作化,我們也就在社會主義基地上站穩(wěn)了腳跟。但完全合作化這一條件本身就包含有農民(正是人數眾多的農民的文化水平的問題。就是說,沒有一場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敵人曾不止一次地對我們說,我們在一個文化不夠發(fā)達的國家里推行社會主義是冒失行為。但是他們錯了,我們沒有從理論一切書呆子的理論所規(guī)定的那一端開始我們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成了我們目前正面臨的文化變革,文化革命的先導。現在,只要實現了這個文化革命,我們的國家就能成為完全社會主義的國家了。但是這個文化革命,無論在純粹文化方面因為我們是文盲或物質方面因為要成為有文化的人,就要有相當發(fā)達的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要有相當的物質基礎,對于我們說來,都是異常困難的。”──摘自《列寧全集》第四十三卷《論合作社》【解讀】列寧關于文化建設問題和蘇維埃政權文化政策問題的觀念,通常被稱為列寧的文化革命理論。列寧認為,文化革命的實質就是社會精神生活的根本變革,變革之結果就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確立。文化革命應該有兩個不同的方面:一是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革命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確立,二是社會的文化革命文化成為人民的財富和事業(yè)。而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已在蘇聯(lián)確立,對蘇聯(lián)來說主要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以便更好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就是使文化成為人民的財富和事業(yè)。2.列寧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以鞏固社會主義政權的論述〔材料〕在我們俄國,在內政方面,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即俄國境內各民族的自由共和國聯(lián)邦的新的國家制度,現在已得到最終的確認……不容諱言,(通往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是很大的。資產階級會使出一切手段,不惜孤注一擲來破壞我們的團結。當然,勞動人民沒有管理的經驗,但是這一點嚇不倒我們。現在展現在勝利了的無產階級面前的,是已經變成全民財產的土地,無產階級一定能夠根據社會主義原則組織新的生產和消費。過去,人類的全部智慧、人類的全部天才所進行的創(chuàng)造,只是為了讓一部分人獨享技術和文化的一切成果,而使另一部分人連最必需的東西──教育和發(fā)展也被剝奪了。然而現在一切技術奇跡、一切文化成果都將成為全民的財產,從今以后,人類的智慧和天才永遠不會變成暴力手段,變成剝削手段。這些我們是知道的,因此,為了實現這一最偉大的歷史任務,難道還不值得去工作,還不值得獻出全部力量嗎勞動者一定能完成這一宏偉的歷史任務,因為在他們身上蘊藏著革命、復興和革新的尚未蘇醒的偉大力量。──1918年初列寧在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閉幕會上的講話【解讀】列寧論述了產生于新的社會關系基礎上的新的、社會主義的文化,在實現文化革命的過程中的特點。列寧強調指出了資產階級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在階級內容和社會使命上的本質差別。與資產階級文化相反,新的、社會主義文化應該代表勞動人民的利益,為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而進行的階級斗爭任務服務。它的基礎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它屬于人民,并為全體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社會主義改造的結果,使文化財富的分配和需求方式有所改變,即文化由上流社會的所有變?yōu)槿嗣袢罕姷呢敻弧>裆a的方式也同樣改變了,勞動大眾積極參與了精神方面的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3.列寧關于文化建設的講話〔材料〕文化任務不能像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解決得那樣迅速。應當懂得,現在前進的條件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在危機尖銳化時期,幾個星期就可以取得政治上的勝利。在戰(zhàn)爭中幾個月就可以取得勝利,但是在這樣短的時期要取得文化上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并且應該根據這個較長的時期來規(guī)劃我們的工作,表現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始終如一的精神。──《列寧全集》第三十三卷【解讀】本段材料揭示了列寧對蘇維埃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看法。列寧認為文化的發(fā)展是一個按照一定程序長期進行的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工程性建設,不能急躁冒進。縱觀列寧的著作,他沒有為文化任務的完成期限作出過任何具體的指令。4.社會主義文學〔材料〕社會主義文學主要是指以蘇聯(lián)文學為典型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學,另外也應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里那些出身無產者甚至資產者的作家創(chuàng)作的主要反映無產階級斗爭生活的那一部分作品。社會主義文學是19世紀產生的歐洲早期無產階級文學的繼承與發(fā)展,它既重視文學的思想性,同時又非常重視文學的藝術性。與以往資產階級文學否認文學之階級性的虛偽態(tài)度不同,這種文學旗幟鮮明地申明文學的黨性原則,高度強調文學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為解放全人類的偉大事業(yè)服務。正如革命導師列寧所指出的:“文學事業(yè)應當成為無產階級總的事業(yè)的一部分,成為一部統(tǒng)一的、偉大的、由整個工人階級的整個覺悟的先鋒隊所開動的民主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社會主義文學主要以無產階級和最廣大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立與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題材,描繪和謳歌無產階級的英雄形象,展示無產階級的世界現和人生理想。社會主義文學以蘇聯(lián)為主要陣地,以高爾基等為主要代表。──劉炳范《外國文學史》,山東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解讀】本段材料揭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文學,并指出了社會主義文學與資本主義文學的區(qū)別。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開創(chuàng)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也為社會主義文學的飛速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之后,在布爾什維克黨文藝政策的正確指引下,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的迅速發(fā)展,標志著世界無產階級文學已進入了成熟和繁榮階段。5.社會主義文學的基本特點〔材料〕(1)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無產階級作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武器,從最廣大的無產者的角度出發(fā),以旗幟鮮明的無產階級情感,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真實地反映廣大勞動者所遭受的苦難及其明確的革命要求,真實地描繪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生活。(2)具有昂揚的戰(zhàn)斗精神。無產階級文學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產物,它直接取材于現實的革命斗爭,又積極地為現實斗爭服務,能起到鼓舞人們革命斗志的巨大作用。(3)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無產階級作家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武器,自覺地把文學創(chuàng)作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密切結合,其作品真實地反映出資本主義衰亡、無產階級革命蓬勃發(fā)展、勢不可擋的歷史發(fā)展趨勢,跳動著時代的脈搏。(4)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無產階級文學是廣大無產階級及全體勞動人民的文學,它以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與要求、表現波瀾壯闊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為己任。無產階級作家們大多是置身于革命洪流的革命者,同廣大勞動人民共呼吸、同患難,高度自覺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去創(chuàng)作、去吶喊。(5)創(chuàng)作上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無產階級作家以革命的現實主義手法,真實描繪出資本主義衰亡、社會主義興起的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同時又以充滿著無產階級理想主義的革命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式,來描寫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艱難曲折,對未來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心,給人以巨大的精神振奮與鼓舞。──劉炳范《外國文學史》【解讀】社會主義文學作為一種有別于資產階級文學的嶄新藝術形式,自其誕生之日起,便以其獨特的風貌成為世界文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富有自身鮮明、獨特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遵循列寧提出的文學黨性原則,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服務;接受共產黨領導,負有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同時吸收其他藝術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現手法;具有多樣化的民族形式和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內容。6.蘇聯(lián)文學及其沿革〔材料〕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伴隨蘇聯(lián)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不斷深入,蘇聯(lián)文學亦得到了發(fā)展與繁榮。蘇聯(lián)文學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進程的藝術寫照,它以嶄新的主題、人物與創(chuàng)作手法,標志著世界文學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對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與進步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盡管蘇聯(lián)于1991年解體,但蘇聯(lián)文學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和文學遺產將與世長存。20世紀上半期,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繁榮。高爾基的小說《母親》等奠定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的基礎。高爾基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蘇聯(lián)文學的奠基人。奧斯特洛夫斯基則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中以親身經歷向大家講述了保爾·柯察金由一個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長為英雄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光輝歷程。小說感情真摯。這一時期的蘇聯(lián)作家,以真實的筆觸塑造了正面的英雄形象,被稱之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53年斯大林逝世,隨著蘇聯(lián)政治生活的重大變化,50年代中期,蘇聯(lián)文學中出現了一股被稱為“解凍”的文學現象,它是以作家愛倫堡1954年5月發(fā)表在文學雜志《旗幟》上的一個中篇小說《解凍》為標志的。盡管這并不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是由于它首先突破了斯大林時代那種描寫工農業(yè)成就、歌頌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把愛情和個人幸福問題作為小說的主題,因而贏得了讀者的普遍歡迎和好評,小說的標題也就成了這一時期的象征。此后,創(chuàng)作題材趨于多樣化,既有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命運的作品,也有引起爭論或批評的作品。從而造成文壇活躍與混亂并存的局面。──張玉書《二十世紀歐美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解讀】文學藝術源于生活,是對社會生活的最好寫照。斯大林時期,“革命文學”占據主導地位,斯大林逝世,“解凍文學”應運而生,一改“革命文學”的固定模式,將個人感情作為文學的主題。蘇聯(lián)文學的沿革變化,既反映了蘇聯(lián)社會的偉大思想性變革,又反映了蘇聯(lián)文壇活躍與混亂并存的局面,特別是其所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是蘇聯(lián)社會深層次變化的風向標。7.20世紀亞非文學〔材料〕亞非地區(qū)的大多數國家長期以來處于封建狀態(tài),近代以來又大多先后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更使許多亞非國家遭受了深重的災難。這一切為亞非各國的民族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各國的民族文學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了亞非各被壓迫民族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封建主義深刻矛盾的主題,反映了亞非人民如火如荼的斗爭生活,表達了亞非人民要求獨立、自由和民主的迫切愿望。隨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誕生,亞非地區(qū)的無產階級文學也登上了文壇,成為亞非文學隊伍里一支新的生力軍。這進一步增強了亞非現當代文學的戰(zhàn)斗性。現當代亞非文學的許多作家是在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后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就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西方文藝觀點、文學理論、文學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本民族的文學內容。正是這種融合性才揭開了民族文學的新篇章。同時,這一時期西方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也被大量地翻譯介紹到亞非國家中,這也極大地影響了亞非新文學的發(fā)展。──劉炳范《外國文學史》【解讀】本段材料揭示了亞非文學隨時代變遷呈現出的鮮明特點:殖民地時期,亞非現當代文學具有鮮明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性質。無產階級革命和政黨產生后的時期,亞非地區(qū)的無產階級文學得到巨大發(fā)展。現當代亞非文學具有東西融合、表現手法多樣化的特點。8.20世紀的拉美文學〔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削弱了英、法帝國主義國家對拉美的控制,因而使各國的經濟得到較大發(fā)展。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下,馬列主義在拉美得到迅速傳播。戰(zhàn)后,美國加緊了對拉美的擴張與侵略……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拉美各國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使得勞動人民的生活迅速惡化,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變得日益尖銳起來。1929到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使拉美各國的經濟受到沉重打擊,也使本來就處于貧困線上的工農群眾進一步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各國的民族運動便以洶涌之勢發(fā)展起來。30年代后半期,德、意法西斯國家加緊向拉美擴張勢力,一些國家出現法西斯組織。……二戰(zhàn)期間,拉美各國人民積極開展了反法西斯的斗爭,并以人力和物力支援了歐洲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與此同時,拉美各國的工業(yè)和出口貿易都有大幅度增長。但是美帝國主義趁德、意、英、法勢力在拉美的削弱,極力向拉美滲透和擴張力量。美國政府極力控制拉美各國的經濟命脈和軍事力量,同時大力扶植各國的反動勢力,建立傀儡獨裁政權,操縱各國的政治,甚至還通過內部顛覆和軍事入侵等方式。對拉美國家的內政和外交進行粗暴的干涉。所有這些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