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呼和浩特環保局_第1頁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呼和浩特環保局_第2頁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呼和浩特環保局_第3頁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呼和浩特環保局_第4頁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呼和浩特環保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名稱: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建設單位:內蒙古銀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16年5月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具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資質的單位編制。1.項目名稱——指項目立項批復時的名稱,應不超過30個字(兩個英文字段作一個漢字)。2.建設地點——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點。3.行業類別——按國標填寫。4.總投資——指項目投資總額。5.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6.結論與建議——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影響的其他建議。7.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8.審批意見——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建設單位內蒙古銀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傳真郵政編碼建設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立項審批部門批準文號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及代碼電力供應業D4420占地面積輸電線路塔基占地:120總投資(萬元)2650其中:環保投資(萬元)58.13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2.19%評價經費(萬元)-預期投產日期工程內容及規模1建設必要性內蒙古銀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項目是以設施農業相結合的溫室大棚光伏電站項目,光伏組件布置在大棚的頂部,將“高效農業”與“光伏發電”有機結合,發展清潔能源、推進新能源產業,將單一溫室大棚拓展到農業、觀光旅游等多個方面,在現代農業中融入新能源開發,實現陽光、土地資源的立體高效利用,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光伏產業與農業的結合將帶動綠色農業的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綠色循環農業,是集有機農業、環保能源發電、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生態建設項目。光伏農業大棚既滿足了植物生長的需要,又實現了光電轉化,增加了電力。“光伏農業”在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同時,使大規模太陽能發電成為可能。本項目光伏區先行建成,后續在光伏組件的下面建設農業大棚,實現光伏農業大棚觀光一體化。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項目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南地境內,該項目為綠色清潔能源輸,所發電力就地消納,從需求側入手,降低了電網對太陽能發電調峰和消納的難度,對光伏發電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保證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電力的送出,本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2輸變電工程內容及建設規模2.1變電站的地理位置及建設規模2.1.1變電站的地理位置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變電站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保合少鎮南地村境內,站區標高不低于周圍建筑標高和道路路面標高。站址區域范圍內無礦產資源、文化遺址和地下文物,站址附近也沒有軍事設施、飛機場和風景旅游區。該站的GPS點坐標見表1:表1變電站站址坐標序號點號坐標x(m)y(m)1J1.93.62J2.5.63J3.5.394J4.5.855J5.856J6.827J78J8.939J1.93.62.1.2變電站的建設規模本期變電站建設主變容量50MVA,電壓等級110kV/35kV,容量比100/100。110kv側主接線采用線編組接線,110kv出現1回,35kv出線3回。2.2線路的建設規模新建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線路本工程線路起于航天220kV變電站110kV側西起第2出線間隔,經架空線,止于銀晟光伏升壓站,全長0.6km。本工程輸電線路轉角塔坐標見表2表2本工程輸電線路轉角塔坐標塔號XYJ1.4J2.9J3.22.3新建110kV輸電線路工程線路起止點及長度本工程線路單回路架設,航天220kV變電站110kV側西起第2出線間隔,經架空線,止于銀晟光伏升壓站,全長0.6km。本工程導線采用每相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采用一根GJ-80型鍍鋅鋼絞線,一根24芯ADSS光纜。輸電線路路徑本工程路徑位于呼和浩特市黃合少鎮,由銀晟光伏升壓站110kV側架構向南出線至J1處,避開靶場,向東南方向轉角至J2處,躲過成片蔬菜大棚及一條沖溝后至J3處,由航天變南側接入航天變。線路總長約為0.6km。線路全長0.6km。塔基3次,線路曲折系數1.10。(3)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1、地形地貌:全線地貌以平地為主。2、地形比例:平地占100%。(4)電壓及回路電壓:線路額定電壓110kV回路數:單回路導線及地線導線:導線型號為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地線一根采用GJ-80型鋼絞線,另一根為24芯ADSS光纜兼替。110kV輸電線路工程線路鐵塔估量3基。基礎型式選擇輸電線路桿塔的基礎設計是否合理,對線路安全運行,降低工程造價起著重要作用,其型式應根據桿塔型式、沿線地形、工程地質、水文及施工、運輸等條件進行綜合考慮確定,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推薦采用鋼筋混凝土臺階式剛性基礎,該基礎型式是目前220kV送電線路工程中使用最廣泛的基礎型式,具有成熟的設計、施工經驗。3工程概算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總投資為2650萬元。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通過現場調查及向當地有關部門收集資料了解,變電站占地及線路經過區域,不屬于已查明的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站址區域及線路走廊內無通信電臺、飛機場導航臺等通訊設施,也無風景旅游區、文化遺跡和軍事設施,地下無可開采利用的礦產資源。項目升壓站所在地及線路經過地區為二級水源地保護區。據規劃部門提供的資料,站址及路徑不在城建規劃區內,對城建規劃無影響,建設變電站及輸電線路不需要考慮拆遷問題。擬建線路路徑兩側50米內沒有居民住宅。編制依據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正)2015(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3年3月1日起施行。(1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1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53號令,1998年11月18日起施行。(12)《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國務院第239號令,1998年11月29日起實施。(1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15(14)《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局第18號令,1997年3月25日起施行。(1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6)《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17)《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管理條例》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技術導則及標準(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2)《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5)《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限值》(GB12523-2011)。(6)《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7)《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3設計規程規范(1)《220kV~500kV變電所設計技術規程》(DL/T5218-2005)(2)《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4環評委托書和相關批準文件(1)環境影響評價委托函(附件一)(2)《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初步設計說明書》,包頭新源電力設計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3月。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一、自然環境簡況(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等):

1地理位置呼和浩特市行政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理位置東經110°30'—112°18',北緯39°35'—41°23',東西向寬約150km,南北向長約165km,土地總面積17224km2。行政區劃全市由四個城區及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五個農業旗縣組成。2地形地貌境內主要分為兩大地貌單元,即:北部大青山和東南部蠻漢山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勢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海拔最高點在大青山金鑾殿頂部,高度為2280米,最低點在托克托縣中灘鄉,高度為986米,市區海拔高度為1

040米。大青山為陰山山脈中段,生成很多縱向的山脈山峰。境內,由西向東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龍山,虎頭山等,東南部是蠻漢山。

3氣候、氣象呼和浩特屬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大。其特點:春季干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

年平均氣溫: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區僅2℃左右,南部為6.7℃。最冷月氣溫-12.7~-16.1℃;最熱月平均氣溫17-22.9℃。平均年較差為34.4-35.7℃,平均日較差為13.5-13.7℃。極端最高氣溫38.5℃,最低-41.5℃。

無霜期:北部山區為75天,低山丘陵區110天,南部平原區為113-134天。

日照時間:年均1600小時。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僅350毫米;平原區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區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鄉一前響村,年均降水達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鄉,年均降水量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鄉、黑城鄉、新營鎮一帶,年均降水量僅為335.2-362.8毫米。4水文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萬立米水磨溝,流域面積1380.9平方公里,溝長68.2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972萬立米.1958年在溝口興建紅領巾水庫1座,庫容1650萬立米,灌溉面積11萬畝。哈拉沁溝,溝長55.6公里,流域面積708.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2622萬立米。全市河流總長度1075.8公里,河網密度為0.177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分為淺層水含水層和深層水含水層.淺層水含水層包括淺層潛水及半承壓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質、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規律的變化,全市淺層地下水年補給量為9.87億立方米。5植被與生物多樣性及野生動物呼和浩特市域植物區系和植市域內現有自然植物172種,隸屬37科、123屬,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51.7%,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占44.2%,喬木、灌木和半灌木分別占0.588%、1.74%和1.74%.按水分生態類型分析中生植物屬優勢地位,占58.14%,旱生植物占37.8%,濕生植物占4.07%.區系地理成分組合中泛北極等草甸種位居第一,占47.1%,內亞草原種居第二位占24.4%,東亞森林草甸種占14.0%,世界廣布種占9.3%.計有42種為建群植物,構成隸屬于多年生旱生草原植被的2個群系、多年生中生草甸植被的15個群系,構成一、二年生中生草甸植被的25個群系。野生植物主要有種于植物和蕨類植雉、半翅、雕,鷹等10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青羊、云豹:鳥類有金雕、雀鷹、松雀鷹、燕鷹、灰背鷹、貓鷹、紅鷹、小鶴、長耳鶴、短耳鶴,雕鶴、紅角鶴等10多種.6礦產資源大青山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有20多種,礦產地85處,其中大型4處,中型3處,小型15處,礦點礦化點63處。礦產規模以礦點及礦化點居多,工業礦床較少。其品種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花崗巖、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巖、膨潤土、水晶,紫沙陶土等,以建筑材料為主,僅有少量冶金輔料和特種金屬礦。大理石、花崗巖、石墨及拂石礦為優勢種。能潭礦產主要有煤及泥炭.貴金屬、稀有金屬和放射性礦產主要有金、綠柱石以及偉晶巖型鈾、釷。普通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銅、鉛、鋅。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1社會經濟概況2014年,全市經濟總體上穩中有進,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894.05億元,比上年增長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5.46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48.19億元,同比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920.40億元,同比增長8.3%。三次產業的比重為4.3:29.3:66.4。2工業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8.8%,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18.8%,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增長27.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8.0%,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6.8%。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4.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3.5%。3農、牧業2014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453.71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9%,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28.9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7%。全年糧食產量132.2萬噸,比上年下降3.4%。糧食作物中,玉米播種面積171.1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2.8%,產量101.44萬噸,比上年下降0.5%;馬鈴薯播種面積72.04千公頃,比上年下降7.9%,產量17.87萬噸,比上年下降7.4%;油料播種面積50.27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5.6%,產量8.26萬噸,比上年增長7.1%。

年末家畜存欄261.20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5%。其中,大牲畜存欄63.50萬頭,比上年下降0.2%;小牲畜存欄197.71萬只,比上年增長4.8%;生豬存欄26.82萬口,比上年下降7.8%。全年肉類總產量10.34萬噸,比上年增長1.9%;禽蛋產量3.30萬噸,比上年下降0.6%;牛奶產量282.21萬噸,比上年增長1.6%。4交通運輸、郵電2014年,公路貨運量16326.2萬噸,比上年增長34.4%,公路貨運周轉量282.2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5.6%;公路客運量699萬人,比上年下降34.7%,公路客運周轉量15.11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8.7%。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79億元,比上年增長41.1%;電信業務總量47.70億元,比上年增長6.7%。年末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82.83萬戶,增長1.9%;年末移動電話390.47萬戶,下降2.5%。年末全市互聯網絡用戶達45.03萬戶,增長0.1%。5文化、衛生事業2014年全市共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5個,廣播電視臺7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42%。全市有線電視用戶45.04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57%。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879個。其中醫院81個。醫院擁有病床13555張。全市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016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助理執業醫師8326人。

全市有體育場10個,體育館7個,游泳池20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1工藝流程簡述(圖示)(1)變電站本工程將來自110kV輸電線路的電能通過架空輸電線路接入航天變110kV側,通過所內的110kV配電裝置,經110kV變壓器,降壓為35kV電能,再經過110kV和35kV配電裝置向周圍變電站送出。110kV變電站工程工藝流程及產污位置如圖1所示。11110kV配電裝置110kV配電裝置置35kV配電裝置主變壓器110kV電能110kV電能35kV電能施工期:施工噪聲、施工揚塵、固體廢棄物、施工生活污水運行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圖1110kV變電站工藝流程及產污位置示意圖(2)輸電線路本期輸電線路工程將來自110kV輸電線路的電能通過架空輸電線路接入航天變110kV側。本工程輸電線路均采用架空型式,架空線是架空敷設的用以輸送電力的導線和用以防雷的架空地線的統稱,本期輸電線路工程工藝流程及產污位置如圖2所示。銀昇110kV變電站銀昇110kV變電站施工期:占用土地、植被破壞、施工噪聲、施工揚塵、固體廢棄物、施工廢水及生活污水運行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航天220kV變電站110kV輸電線路圖2110kV輸電線路工藝流程及產污位置示意圖2施工組織本期變電站和輸電線路新建工程土建施工采用平面流水,立體交叉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基礎施工,一次回填,土建施工及設備安裝等幾個階段。3主要污染工序3.1施工期3.1.1變電站新建工程(1)生態環境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為施工時的臨時占地。其次是隨著施工場地開挖、填方、平整,原有的表土層受到破壞,土壤松動,或者施工過程中由于挖方及填方過程中形成的土堆不能及時清理,遇大風會產生風蝕。因此,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時盡量少占地,變電站施工完畢后,對站外臨時占地及時恢復原有植被;對站內場地進行清理平整,站內空地進行綠化。(2)噪聲項目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施工時需使用較多的高噪聲機械設備,其源強噪聲級最大可達到95dB(A)左右。(3)廢(污)水 工程施工期間的主要水污染物為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本工程施工幾乎沒有生產廢水排放,生產用水主要為混凝土拌料用水,全部消耗在拌料中,所以幾乎不產生廢水。施工過程中,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抑制塵土。(4)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施工期基礎開挖、土石方堆放、回填、材料運輸時產生的揚塵和粉塵,污染物主要為TSP;各種施工車輛排放的廢氣也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本工程冬季站內建筑物采用電熱輻射器采暖,不產生大氣污染物,對環境不會造成影響。(5)固體廢物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施工回填余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施工回填余土、建筑垃圾需及時妥善處置,避免產生揚塵、水土流失。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理;建筑垃圾送指定傾倒地點。(6)土地占用本工程施工期對土地的占用主要為站址建設用地和臨時占地。工程的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期臨時便道和棄渣點。為減少施工期臨時占地對生態的破壞,工程在施工時需對土建施工場地采取圍擋、遮蓋的措施,避免由于大風天氣可能造成的風蝕。3.1.2(1)生態環境本輸電線路為線性工程,采用架空方式架線,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主要是工程的塔基占地、布線施工和臨時道路占用,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鐵塔占地和施工道路。線路經過草地時,施工時臨時堆料場應采用下墊布等措施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施工結束后對地表的植被進行及時恢復,有效減少對沿線植被的生態環境影響。線路經過沙地時,塔基處應做好固沙措施。(2)噪聲項目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施工時需使用較多的高噪聲機械設備,其源強噪聲級最大可達到95dB(A)左右。(3)廢(污)水 工程施工期間的主要水污染物為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施工期的施工人員租住于附近民房,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施工抑塵;其他生活污水經沉淀池處理后用于施工區抑塵。施工期施工現場的用水量很小,幾乎無生產廢水排放。(4)大氣污染物來自地基開挖、材料運輸時產生的揚塵和粉塵。(5)固體廢物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線路施工生活垃圾應集中堆放,并定期運送至垃圾填埋場。(6)土地占用本期線路工程施工期對土地的占用主要為塔基永久用地和臨時占地。工程的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期臨時便道、跨越施工點。(7)水土保持施工時對土建施工場地采取圍擋、遮蓋的措施,避免大風天氣可能造成的風蝕。在塔基施工過程中,對開挖的土石方量盡量采取回填。線路經過沙漠地區時,應做好塔基周圍的固沙工作。施工結束后,及時對塔基周圍被破壞的植被進行恢復。在可能受到雨水沖刷影響的地段、低洼地段的塔基處必要時采取擋土墻或護坡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2運營期3.2.1變電站(1)電磁影響工頻電場、磁感應強度變電站在運行過程中,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主要產生于配電裝置的母線下及電氣設備附近,可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2)噪聲變電站噪聲主要為變壓器噪聲,本工程變壓器采用低噪聲、低損耗型設備正常運行工況下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3)廢水變電站運行產生的廢水主要為變壓器事故油污水及生活污水,廢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4)固體廢物變電站運行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變電站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存放,委托當地環衛部門定期統一處理。(5)環境空氣變電站運行時期不產生環境空氣污染物。3.2.2輸電線路(1)電磁影響工頻電場、工頻磁場110kV輸電線路在運行過程中,電流在導線中的流動會使周圍一定范圍產生一定強度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可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2)噪聲110kV輸電線路運行對環境噪聲影響較小。(3)廢水110kV輸電線路運行過程中不產生廢水。(4)固體廢物110kV輸電線路運行過程中,不產生固體廢棄物。(5)環境空氣110kV輸電線路運行不產生環境空氣污染物。評價適用標準環境質量標準1聲環境質量標準表4《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單位:dB(A)類別晝間夜間0類50401類55452類60503類65554類4a類70554b類7060110kV輸電線路工程銀昇110kV變電站所在區域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本工程輸電線路所經地段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2廠界噪聲排放標準表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廠界外聲環境功能區類別晝間dB(A)夜間dB(A)15545260503655547055110kV輸電線路工程銀昇110kV變電站廠界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本工程輸電線路所經地段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3工頻電場、磁感應強度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推薦:以4000V/m作為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應用國際輻射保護協會關于對公眾全天輻射時工頻限值100μT作為磁感應強度的評價標準。污污染物排放標準4施工期噪聲排放標準表6《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dB(A)夜間dB(A)70555污水排放本輸電線路工程不涉及污水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無評價范圍及環境保護目標1評價范圍?工頻電磁場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要求,以變電站場界向外30m以及輸電線路兩側30m范范圍內區域為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的評價范圍。?噪聲變電站圍墻外1m處及圍墻外200m區域范圍,輸電線路走廊兩側30m為界的帶狀區域。?生態環境變電站圍墻外300m區域范圍;輸電線路段邊導線兩側300m范圍的帶狀區域。2評價因子?現狀評價因子聲環境:等效連續A聲級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預測評價因子聲環境:等效連續A聲級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工頻磁場3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和保護級別)根據現場踏勘及工程設計資料,本次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評價范圍內,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位于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保護區。為此確定輸電線路工程的主要環境保護目標為變電站及線路兩側毗鄰的民房,主要保護對象為人群。經現場勘查,本次輸變電工程評價范圍內50米內無環境敏感點。環境質量狀況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環境空氣、地面水、地下水、聲環境、生態環境等)為了解本工程變電站周圍的電磁及噪聲環境現狀,我司委托內蒙古環境監測站于2016年6月98日對變電站及線路周圍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噪聲環境進行了現狀監測。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和《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本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確定如下:噪聲變電站至圍墻外1m的范圍,敏感區為200m的范圍內;電力線路保護區(線路走廊)兩側各30m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以變電站場界外30m的區域,電力線路保護區(線路走廊)兩側各30m帶狀區域1監測方法與分析儀器本工程現狀監測采用的監測方法及監測儀器見表7。表7監測儀器及分析方法序號監測項目監測方法方法來源使用儀器及型號檢出限1工頻電場電容感應《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HJ681-2013)綜合場強儀PMM8053A0.001V/m2工頻磁感應強度線圈感應0.001μT3噪聲聲級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噪聲測量儀AWA6288+0.1dB(A)2監測質量保證為保證本次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準確性,監測過程除按國家有關要求執行外,在監測質量控制方面,還做了以下工作:(1)監測選擇在線路正常運行期間,做好現場記錄,保證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2)現場監測人員嚴格按照國家監測規范要求進行測試。(3)監測人員均通過有關考核,持證上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4)監測儀器通過了國家計量部門的校驗,在有效期內使用。(5)監測數據上報時均嚴格執行“三級審核”制度,并且由技術負責人審定。3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環境現狀監測3.1噪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1)監測內容:本次噪聲現狀監測由內蒙古內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8日對變電站及線路周圍設監測點,進行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的測量,監測噪聲水平,晝間、夜間各監測1次。(2)測量儀器:AWA6288+型噪聲積分聲級計。測量儀器在校測有效期內。(3)測量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規定的方法進行。(4)監測環境條件:晴天,風力小于四級(5.5m/s),符合噪聲測量的氣候條件;測量時傳聲器加防風罩,并在測量中盡量避免了突發噪聲。噪聲環境監測結果見下表8。表8噪聲監測結果單位:dB(A)點位編號點位描述晝間夜間1#20MW光伏項目110kV變電站東側46.841.32#20MW光伏項目110kV變電站西側47.641.13#20MW光伏項目110kV變電站南側48.443.84#20MW光伏項目110kV變電站北側45.540.25#航天變電站110千伏進線間隔49.746.56#1-2#塔基線下48.744.77#2-3#塔基線下49.948.0監測結果表明,銀昇110kV變電站噪聲現狀監測值為:晝間為45.5~47.6dB(A),夜間為41.1~43.8dB(A)。擬建110kV輸電線路監測點噪聲現狀監測值為:晝間為48.7~49.9dB(A),夜間為44.7~48.0dB(A)之間。變電站各廠界及輸電線路監測點噪聲均未超出《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要求。3.2工頻電磁感應強度環境監測結果(1)監測內容:本次噪聲現狀監測由內蒙古環境監測站于2016年6月8(2)監測期間氣象條件:晴,溫度28℃,平均濕度15.5%(3)監測方法:按照監測規范和監測計劃的要求,測量高度在1.5m處測量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垂直分量、磁感應強度水平分量。(4)測量儀器:采用綜合場強儀PMM8053A,測量方法按HJ/T10.2-1996中規定的方法進行。監測結果見表9。表9本工程工頻電場、磁場測量結果點位編號測量時間2016年6月8日測點高度測量結果測點位置工頻電場強度(V/m)磁感應強度(100μT)5#航天變電站110千伏進線間隔1.5m40.800.0546#1-2#塔基線下1.5m15.660.0177#2-3#塔基線下1.5m16.290.0278#升壓站站址中心1.5m4.790.013從表9可以看出,銀昇110kV變電站測點距離地面1.5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范圍值4.79V/m,磁感應強度監測值為0.013μT;輸電線路測點距離地面1.5m處的工頻電場監測值為15.66~16.29V/m,磁感應強度監測值為0.017~0.027μT。擬建變電站及線路工頻電場、磁感應強度監測值遠小于4000V/m、100μT的標準限值,說明變電站及輸電線路走廊工頻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良好。綜上所述,變電站及擬建線路附近監測點工頻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較小,測量值均遠小于標準限制,有較充裕的環境容量,工頻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條件較好。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處理前產生濃度及產生量(單位)排放濃度及排放量(單位)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SS和石油類移動式油處理裝置,處理后浮油可回收使用全部回收或收集存放并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置生活污水CODcrBOD5油類SS1500L不對外排放營運期變壓器事故漏油及維修油類事故油池收集專業公司回收不對外排放生活污水CODcrBOD5油脂SS約880L不對外排放大氣污染物施工期揚塵少量采取圍擋、灑水等措施固體廢物施工期生活垃圾建筑固廢生活垃圾50kg集中堆放,防止撒漏,分別運到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營運期生活垃圾1825kg集中收集后送垃圾填埋場處理石油類極少量全部回收或收集存放并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置噪聲施工期:施工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本工程基礎施工和設備安裝施工時需使用較多的高噪聲機械設備,其源強噪聲級最大可達到95dB(A)以上。變電站噪聲主要來自變壓器運行時產生的電磁噪聲,電力變壓器的噪聲屬于中低頻噪聲,對廠界周圍噪聲環境影響較小。根據類似本工程噪聲正常運行的110kV輸電線路下的可聽見噪聲,類比監測結果表明,其絕對聲壓級非常小,一般在夜間才可測到約35dB(A)左右,其對周圍環境的貢獻值極小。本項目線路走廊內無敏感點,所以輸電線路的可聽見噪聲不會造成影響。根據現狀監測和預測結果可知,變電站運行后場界噪聲最大值為44.98dB(A),輸電線路噪聲值為39.2dB(A),結果均未超標。電磁輻射根據現狀監測結果和類比分析,110kV變電站測點距地1.5m高度的工頻電場最大值為384.1V/m,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2.53μT,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變化趨勢是隨著距離增加,呈下降趨勢。均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評價標準值,且均未超標。輸電線路運行后產生的電磁輻射包括輸電線路下方及附近存在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本次評價按設計規范邊導線外10m處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分別為512.28V/m和2.38μT;均低于公眾暴露控制限值: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低于架空輸電線路下的牧草地、道路等場所,電場強度10000V/m的控制限值。主要生態影響(不夠時可附另頁)本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發生在施工期,而運營期影響很小,本工程現已投運,施工期基本結束。工程施工會對地表植被、土壤有影響,但影響范圍不大。線路施工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周圍植被。挖土及臨時堆料場處下面墊布,以盡量減少對周圍植被的影響。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是小范圍的、短暫的和可逆的。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撤出臨時占用場地,拆除臨時設施,恢復原狀,將施工期對當地產生的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程度。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環境影響簡要分析:1施工方案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分為新建銀昇夭110kV變電站、航天220kV變電站-銀昇110kV變電站110kV輸電線路工程一、變電站施工方案1.1土建工程1.1.變電站總占地10028m2。土地利用現狀為旱地、農村道路、內陸灘涂、其他草地。⑴35kv配電室建筑面積261.5m2,建筑體積1412.1m3,層高為6.10m⑵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建筑面積166.0m2,建筑體積922.40m3,層高為5.80m。為單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屋面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⑶10kV配電室建筑面積127.952m2,呈矩形布置(開關柜單列布置),采用單層磚混結構形式,層高(3)綜合樓綜合樓建筑面積639.2m2,建筑體積2812.5m3,層高為1.2安裝工程本期建設主變容量1×50000kVA,三繞組有載調壓變壓器,110kV本期出線1回至航天城220kV變電站,35kV出線3回。1.3綠化工程站區除站內道路、室外架構連接通道鋪設絕緣地平等占地外,其余空閑場地鋪設草坪進線綠化,廠界外除進線側外,應種植喬灌木進線綠化。工程產生的棄渣主要是施工期基礎施工、公路施工產生的棄土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工程棄土全部排放到指定的排土場,棄土場設置排水溝,防止雨水導致水土流失,施工結束時對棄土場表面進行平整后自然恢復植被,棄土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對棄土場植被的影響,施工結束恢復植被后其影響將逐漸消除。工程對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填埋,對周圍生態環境不會產生顯著影響。2.工程占地2.1占地⑴永久占地變電站占地110kV變電站站址用地,占地類型主要為土地利用現狀為旱地、農村道路、內陸灘涂、其他草地,進出線方便。變電站占地面積10028hm2。線路占地線路占地類型主要以平地為主。⑵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后臨時用地部分仍可恢復其原有植被。2.2拆遷情況根據設計規程,該變電站的站址內無拆遷安置。3聲環境影響工程分析結果表明,本工程施工期的聲環境影響主要來自場地平整、挖土填方、材料運輸、土建、鋼結構、導線架設及設備安裝調試等幾個方面,主要噪聲源有鏟土機、挖掘機、混凝土攪拌機、自卸卡車等施工機械。施工機械一般在露天環境下工作,噪聲傳播距離遠,影響范圍大,是重要的臨時性噪聲源。常見施工機械的噪聲干擾半徑值見下表10。表10單臺機械設備噪聲的干擾半徑單位:m施工階段機械設備聲級值55dB60dB65dB70dB75dB85dB場地平整自卸卡車844727158/挖掘機1881197542237鏟土建筑施工砼攪拌機1881197542237升降機9559341910/砼振搗6單臺施工機械聲級隨距離的衰減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A(r)——預測點的噪聲值;LA(r0)——參照點的噪聲值;r、r0——預測點、參照點到噪聲源處的距離。主要施工機械的聲級隨距離的衰減情況見表11。表11主要施工機械(單臺)噪聲隨距離的衰減變化[單位:dB(A)]機械設備距噪聲源距離15m50m100m150m200m鏟機72~9362~8356~7752~7350~71挖掘機80~9070~8064~7460~7058~68砼攪拌機72~9062~8056~7452~7050~68砼振搗器69~8159~7153~6549~6147~59施工期間,機械通常是組合使用的,噪聲影響將比表9-2列出的要大。因此,施工期間必須按《建筑施工期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規定,進行施工時段、施工噪聲聲級的控制。施工單位應落實以下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間,盡量選用優質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混凝土連續澆注等確需夜間施工時必須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并告知公眾.盡量避免夜間施工,減少對周邊影響。(2)加強施工機械的維修、管理,保證施工機械處于低噪聲、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狀態。(3)電動機、水泵、電刨、攪拌機等強噪聲設備安置于單獨的工棚內。4水環境影響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為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本項目施工期各階段,施工工地將不設置生活區,施工人員將臨時租用當地民房居住。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將運用當地現有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對周圍水環境沒有影響。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主要含SS和油類,施工單位設有移動式油處理裝置,處理后浮油可回收使用,不對外排放。5大氣環境影響施工期的大氣影響主要為施工揚塵,由于各施工點的施工量相對較小,使得施工揚塵呈現時間短、揚塵量及揚塵范圍小的特點,只要在施工過程中貫徹文明施工的原則,干燥天氣條件下對開挖面及時灑水降塵,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6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施工期間將產生一些廢棄的建筑垃圾,另外還有一部分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若按0.1kg/人·d計,則本工程施工人員30人一天將產生約3二、輸電線路施工方案1土建工程110kV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施工過程包括塔基基礎土方開挖、基礎結構工程、基礎土方回填、組立鐵塔、架線等。除了公路運輸所使用的車輛外,使用的機械設備很少,主要有澆注基礎用的混凝土攪拌機和組立鐵塔時的拔桿及緊放導、地線時用的張力機及牽引機等。而其它施工材料的運輸則主要由人力完成,一方面可以減輕由于施工新建臨時道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由于線路工程的特點,鐵塔間檔距一般為120~150m,每座鐵塔所用材料有限,新修許多道路既不經濟,也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故采用修建臨時便道方式。在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中,一般架線方式采用張力架線。該方法是指利用牽引機、張力機等施工機械展放導線,使導線在展放過程中離開地面和障礙物而呈架空狀態,再用與張力放線相配合的工藝方法進行緊線、掛線及附件安裝等。在展放導線過程中,展放導引繩需由人工完成,但由于導引繩一般為尼龍繩,重量輕、強度高,在展放過程中僅需清理出很窄的臨時通道,在減少了樹木及植被損失的前提下,也可以有效減輕因導線損傷帶來的運行中的電暈損失。2工程占地2.1永久占地本工程主要是鐵塔基礎,本工程鐵塔總數3基,桿塔按每基占地40m2計,需要占地2.2臨時占地本工程施工期間,塔基施工區、牽張場、棄土棄渣場、施工臨時道路等會占用一定量的臨時用地,占地均為非永久性占地,施工結束后可恢復其原有使用功能。塔基施工區:110kV輸電線路塔基區施工臨時占地按80m2/基計,占地牽張場:施工期沿線按每7km設一處牽張場,本工程需設置1處牽張場,由于附近有農村居民居住并且有閑置院落或場院,因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租用當地居民場院或院落。材料場:租用當地居民場院,不另外占地。棄土棄渣場:施工期將在線路沿線不設置專用臨時棄土棄渣場,棄土棄渣及時運走。2.3拆遷安置及占地補償根據設計規程,輸電線路走廊內一般不能有長期住人的房屋。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進行了多次比選和優化,路徑選擇比較合理,此段線路內無拆遷安置。3聲環境影響根據同類型工程調研,輸變電工程施工期的噪聲主要來自場地平整、挖土填方、土建、鋼結構及設備安裝調試等幾個階段中,主要噪聲源有推土機、挖土機、混凝土攪拌機、電鋸及汽車等。施工機械一般位于露天,噪聲傳播距離遠,影響范圍大,是重要的臨時性噪聲源。常見的施工機械的噪聲級見表12。表12常見的施工機械的噪聲設備名稱噪聲級(dB)測點距離(m)頻譜特性挖土機85~9015中高頻卡車70~9515寬頻混凝土攪拌機72~9015中高頻沖擊打樁機(峰值)95~10515低中頻振搗器69~8115中高頻夯土機83~9010中高頻牽張機65~8515中高頻絞磨機75~9315寬頻將表9-3中數據對照《建筑施工期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可知,大部分施工機械在15m遠處的噪聲值超過了施工階段噪聲限值。單臺施工機械噪聲隨距離的衰減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預測點的噪聲值;L0——參照點的噪聲值;r、r0——預測點、參照點到噪聲源處的距離。兩個聲源在同一點的影響量的疊加按下式計算:由查表方法可以迅速地給出兩個聲源影響疊加時分貝和的增加量,具體見表13,即有L1+2=max{L1,L2}+ΔL。由表可知,當兩個設備影響聲級相差較大時(大于10分貝),則疊加后聲級與高聲級設備的影響量相近。表13分貝和的增值表單位:dB|L1-L2|012345678910增值ΔL3.02.52.11.81.51.21.00.80.60.50.4為了分析施工設備的噪聲影響,現將不同等級聲源在不同距離的影響量分析計算出來,列于表14。表14不同聲源等級dB(A)在不同距離(m)的噪聲影響水平聲源距離8085909510010m60.065.070.075.080.020m54.059.064.069.074.030m50.555.560.565.570.550m46.051.056.061.066.0100m40.045.050.055.060.0150m36.541.546.551.556.5200m34.039.044.049.054.0300m30.535.540.545.550.5在考慮幾臺高聲級設備同時施工的情況下,晝間施工噪聲能夠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夜間可能出現超標現象,因此,夜間應限制高噪聲設備的使用。夜間如確實因工程或施工工藝需要連續操作產生高噪聲,則應征得環保部門的同意。施工單位應落實以下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時,盡量選用優質低噪設備。(2)嚴格控制主要噪聲源夜間施工和夜間運輸。混凝土連續澆注等確需夜間施工時必須獲當地人民政府或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并告知公眾。(3)加強施工機械的維修、管理,保證施工機械處于低噪聲、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狀態。(4)電動機、水泵、電刨、攪拌機等強噪聲設備安置于單獨的工棚內。在切實做好上述施工噪聲防護措施的基礎上,施工噪聲對附近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較小。4其他影響4.1施工期廢水影響分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為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本項目施工期各階段,施工人員將在附近居民區修建臨時建筑居住。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為洗滌廢水和糞便污水,含COD、NH3-N、BOD5、SS等。施工期按50人計算,每天生活污水產生量約為1500L。主要是租住周邊民房,不會對對周圍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主要含SS和油類,施工單位設有移動式油處理裝置,處理后浮油可回收使用,不對外排放。4.2施工期揚塵影響分析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開挖等土建活動產生的粉塵排放源低、顆粒物粒徑較大,因此其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局限在作業面范圍內。主要采取作業面定期灑水,大風天加大噴灑頻次加強抑塵措施;對裸露土地及時進行綠化;對砂石料等堆放場采取攔擋、遮蓋措施,在運輸時用防水布覆蓋。另外,本工程施工中,由于汽車運輸將使施工場地附近二次揚塵增加,但由于本工程施工強度不大,基礎開挖量小,而且遠離居民區,因此其對環境空氣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很小。三、施工期固體廢棄物影響分析變電站施工期間將產生一些廢棄的建筑垃圾,另外還有一部分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若按1.0kg/人天計,則每個變電站的施工人員30人一天將產生約30kg輸電線路塔基開挖的余土及建筑垃圾應及時運走或就地填埋坑洼地,避免長期堆放。生活垃圾應堆放在垃圾箱,應及時清運到當地生活垃圾站統一處理。四、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變電站新建工程本期變電站新建工程站址現狀為空地,變電站施工完畢后,將對場地進行清理平整,主控樓周圍的空地將進行綠化,站內配電裝置構架下方的空地進行硬化或綠化。施工結束后對于材料堆場和土石方堆場等臨時占地應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實施上述措施后對生態環境無影響。(2)輸電線路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送電線路經過地區主要為沙地。塔基開挖時臨時堆料場處下墊布,防止對地表植被破壞。施工完成后,被臨時占用的土地應立即恢復,以減少對周圍植被的影響。塔基棄土要選擇適合的棄渣棄土場,且施工結束后應時給予恢復。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一、變電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分析1.變電站噪聲環境影響分析擬建的銀昇110kV變電站運行噪聲主要來自主變壓器,正常情況下,50000KVA主變壓器在滿功率運行時的最大聲壓級為75dB(A),因此,預測計算時僅考慮1臺主變作為噪聲源強,主變聲源源強取78dB(A),預測該項目110kV變電站噪聲計算時需考慮1臺主變作為噪聲源強。根據噪聲級疊加原理,則1臺主變發出的噪聲為78dB(A)。預測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推薦的噪聲在室外傳播過程中的衰減預測模式。有障礙物時計算公式如下:式中:—距聲源r處的A聲級;—參考位置r0處的A聲級;—聲源幾何發散引起的A聲級衰減量;—聲屏障引起的A聲級衰減量;—空氣吸收引起的A聲級衰減量;—附加衰減量;無障礙物是計算公式如下:式中:—預測點處的聲壓級;—已知點處的聲壓級;—預測點處距聲源的距離,m;—已知點距噪聲源,m。根據本項目主要噪聲源聲學參數,聲源分布及環境噪聲的背景值進行計算,為了便于疊加,影響預測點均與現狀測點相同。廠界各受聲點的噪聲預測值為背景噪聲值與新增噪聲值疊加,通過衰減及合成計算,廠界各受聲點的噪聲預測值見下表15。表15110kV變電站廠界噪聲預測結果單位:LeqdB(A)測量位置晝間夜間預測值預測值擬建站址東側39.339.3擬建站址南側40.640.6擬建站址西側41.541.5擬建站址北側40.540.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6050預測結果表明:本項目1臺主變投入運行后,廠界噪聲預測值晝間為39.3~41.5dB(A),夜間為39.3~41.5dB(A),廠界四周的噪聲預測值晝夜均未超《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2.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評價2.1110kV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評價本次環評110kV變電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預測,采用類比監測的方法對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2.1.1類比變電站選擇類比變電站為聯化110kV變電站。聯化變位于呼和浩特市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內蒙古三聯化工生產基地內,于2005年11日21日運行。該變電站3臺63MVA室外主變壓器、110kV進線2回,其中3#主變于2012年5日20日投入試運行。本工程與類比工程的進出線電壓等級、容量比較見表16。表16本工程與類比工程相關參數比照表序號建設規模本工程規模類比工程110kV變電站聯化110kV變電站1主變容量1×50MVA3×63MVA2主變布置室外室外3110kV進線1回2回435kV出線3回9回類比監測對象為聯化110kV變電站為戶外站,主變容量為3×63MVA、110kV進線2回,本次評價的銀昇110kV變電站為室外變電站,主變容量1×50MVA、110kV出線1回。根據對內蒙古自治區多個變電站的監測結果來分析,擬建變電站與聯化110kV變有較好的可比性。2.1.2(1)監測時間及頻率監測時間:2012年9月18日、2012年10月23日,每個監測點均在白天進行監測。監測頻率:工頻電磁場監測頻率為50Hz。(2)監測方法電磁輻射監測采用《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推薦的方法進行。測量距地面1.5m高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垂直分量)(單位V/m或kV/m),磁感應強度(單位mT或μT)。(3)監測布點工頻電場和磁感應強度的測量:類比測點以聯化變四周墻外5m為測點,分別測量距地面1.5m高度的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在變電站外北側出線方向進行衰減斷面監測,測點間距為5m,依次測至50m處。(4)測量儀器選用EFA-300電磁場分析儀作為測量電磁輻射儀器。2.1.3(1)工頻電場及工頻磁場類比監測數據聯化110kV變電站工頻電磁場類比測量結果見表17。表17聯化110kV變電站工頻電磁場測量結果序號測點位置測點高度(m)工頻電場強度(V/m)磁感應強度(μT)1變電站東側(110kV進線臺閣牧I回線下)1.5384.12.532變電站東側(距大門口5m)1.5258.91.113變電站東南側距墻5m1.55.40.094變電站東北側距墻5m1.510.20.355變電站西北側距墻5m1.52.30.096變電站西側距墻5m1.53.00.167變電站西南側距墻5m1.53.20.078變電站南側距墻5m1.56.00.099變電站北側距墻5m1.583.70.4110變電站北側距墻10m1.540.10.2911變電站北側距墻15m1.525.70.2012變電站北側距墻20m1.515.50.1713變電站北側距墻25m1.59.50.1314變電站北側距墻30m1.56.90.1215變電站北側距墻35m1.55.40.1116變電站北側距墻40m1.54.80.0917變電站北側距墻45m1.54.10.0918變電站北側距墻50m1.53.70.0919南側35kV地纜溝0.1510.01.07標準限值1.54000100(2)類比監測數據分析①工頻電場類比分析:從表17可知,聯化110kV變電站測點距地1.5m高度的工頻電場最大值為384.1V/m,為標準值的9.603%,出現在距變電站東側墻外110kV臺閣牧I回進線線下。變電站墻外5m處1.5m高度的測點工頻電場強度最高為258.9V/m,出現在變電站東側大門外5m處。聯化110kV變電站北側墻外的工頻電場總的變化趨勢是隨著距離增加,呈下降趨勢。②磁感應強度類比分析:由表17可見,聯化110kV變電站測點距地1.5m高度的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2.53μT,出現在距變電站東側墻外110kV臺閣牧I回進線線下。變電站墻外5m處測點距地1.5m高度的磁感應強度值為1.11μT,最大值出現在變電站東側大門外5m處。變電站北側墻外的磁感應強度測量值,隨距離增加逐漸降低,到40m處以后降為0.09μT,已接近本底水平。2.1.4變電站類比監測結論聯化變電站3×63MVA室外主變、110kV進線2回,與本次評價的變電站2×31.5MVA室外主變、110kV進線4回具有可比性。根據監測結果,聯化變站址周圍各監測點的電磁輻射強度遠遠低于評價標準。根據110kV聯化變電站的監測結果,并結合110kV擬建變電站的特點,可以預測:本項目擬建110kV變電站進入運營期后,圍墻四周,包括進出線方向和非進出線方向的電場強度值均遠小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限值推薦的對居民區4000V/m的標準;變電站四周磁感應強度均較小,其值均遠小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限值推薦的100μT標準;顯然能夠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3其他環境影響因子預測分析3.1廢水排放分析變電站運行期間所產生的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因子主要為BOD5、COD、SS等,本工程變電站均為無人值班、有人值守變電站,值守人員為2人,每天生活污水產生量為0.24t,全年87.6t左右。排放的生活污水經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用于所區綠化,不外排。變電站清洗廢水主要來自變壓器維修和事故工況,污染因子主要為石油類、SS等。正常情況下,主變壓器的檢修時間較長,一般為2~3年檢修一次,檢修時,變壓器中的油被抽到儲油罐中然后回用,產生的廢水量較少,當發生事故時,可能產生事故油污水,本站設置一個事故油池,以儲存突發事故時產生的漏油及油污水。變電站主變下均按規程設置油坑,再通過排油管道集中排至事故油坑,由專業單位回收處理。3.2固廢分析變電站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本工程變電站均為無人值班、有人值守變電站,垃圾產生量為1kg/d,共計730kg/a。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妥善堆放,定期由環衛部門運至指定的地點進行集中處置。4運行期的環保治理措施(1)避開敏感目標在站址建設選擇、設計時已充分聽取政府部門、環保部門、規劃部門、城建部門和當地受影響群眾的意見,并考慮施工便利、交通方便等因素,優化了設計,盡量減少項目的環境影響。(2)110kV變電站在設備選型時應考慮低噪聲設備;對達不到噪聲要求的設備設施,采取吸聲、隔聲、消聲等措施,變壓器防火墻上貼吸音材料;在站區內空地采用草坪綠化,以減少噪聲反射。(3)將變電站內電器設備接地,所區地下設接地網,以減小電磁感應影響,從而減小變電站外的電磁感應強度。(4)為防止主變壓器發生事故,影響周圍環境,變電站在設計時就考慮在變電站內設置了事故油池,當變壓器發生事故時,變壓器油直接流到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資質的公司回收,不外排。事故油池由水泥筑成,上部密閉,不會出現滲漏。(5)110kV變電站在正常情況下,變電站只產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排放,排放的生活污水經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用于所區綠化,不外排。(6)生態保護措施盡量減少對農業、牧業用地的占用,減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三、輸電線路聲環境預測評價110kV輸電線路運行期,電暈會產生一定的可聽噪聲,一般輸電線路走廊下的線路運行產生的噪聲對聲環境貢獻值較小,不會改變線路周圍的聲環境質量現狀。四、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4.1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輸電線路運行時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電磁輻射和噪聲。(1)電磁環境影響輸電線路運行后產生的電磁輻射影響包括輸電線路下方及附近存在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人和動植物產生影響。通過采取在線路設計時嚴格按《110-75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GB50545-2010)規定執行,選擇大直徑導線,并要求導線和其他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藝,可使輸電線路對環境的電磁輻射污染控制在較低的水平。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盡量縮短線路長度,并充分聽取各有關部門意見,避開自然保護區、軍事設施等環境保護目標。對本項目理論計算參數見表12,計算結果見表13以及圖1、圖2。線路理論計算模式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中附錄C(高壓交流架空輸電線路下空間工頻電場強度的計算)和附錄D(高壓交流架空輸電線路下空間工頻磁場強度的計算)。理論計算參數見表。參數單回路110kV輸電線路導線類型JL/GIA-300/25離地距離m7m塔型110ZM水平線間距離m4.1/0/4.1垂直線間距離m0/2.3/0工作電流A450實導線半徑m0.01188理論計算結果位置工頻電場強度(V/m)工頻磁感應強度(μT)位置工頻電場強度(V/m)工頻磁感應強度(μT)中心下745.056.04邊導線外9m605.112.71邊導線下1719.739.28邊導線外10m512.282.38邊導線外1m1781.058.44邊導線外15m241.631.36邊導線外2m1718.467.49邊導線外20m130.880.87邊導線外3m1571.276.52邊導線外25m79.230.60邊導線外4m1383.995.62邊導線外30m52.150.44邊導線外5m1190.444.82邊導線外35m36.580.34邊導線外6m1010.234.14邊導線外40m26.930.27邊導線外7m851.933.58邊導線外45m20.600.22邊導線外8m717.383.10邊導線外50m16.250.18圖3110kV線路工頻電場強度隨距離變化曲線圖圖4110kV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隨距離變化曲線圖本次評價按設計規范相對邊導線外10m處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分別為512.28V/m和2.38μT;均低于公眾暴露控制限值: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低于架空輸電線路下的牧草地、道路等場所,電場強度10000V/m的控制限值。(2)噪聲環境影響分析為了準確地評價新建110kV輸電線路工程運行對其周圍噪聲環境的影響,對已運行的四子王光伏發電項目110kV升壓站至四子王杜爾伯特220kV變電站110kV單回輸電線路進行了類比測試,輸電線路工況線路:電壓117.5kV、電流0.05kA、有功22.9MW、無功0.98Mvar。監測結果見表18。表18輸電線路運行時噪聲監測結果單位:dB(A)監測位置監測時間中心投影下中心與邊導線之間投影下邊導線投影下邊導線的垂直投影外10m20m晝間42.141.941.741.040.2夜間41.841.541.440.839.9《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晝間:60夜間:50由類比監測結果表明:110kV輸電線路運行狀態下線路走廊范圍內的晝間噪聲值為(40.2~42.1)dB(A),夜間噪聲值為(39.9~41.8)dB(A)。因此線路走廊范圍內晝夜噪聲值低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限值。由上述類比結果分析可知,本線路運行期線路走廊下及線路周圍環境保護目標的晝夜噪聲值均低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限值。(3)生態環境影響線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在施工期,而運行期較小,由于輸電線路的施工具有局部占地面積小、跨距長、點分散的特點,占用土地少,并且采取在塔基中間恢復植被的措施,項目建成后形成一條高架線路固定格局,對原有的生態環境沒有發生大的改變。4.2廢水排放分析4.2.1輸電線路輸電線路工程運行期無廢水排放。5固廢分析5.1輸電線路擬建工程輸電線路運營期不產生固體廢物。5.2輸電線路運行期環保措施送電線路導線對地距離按規程要求設計,單回路導線采用三角形排列,降低走廊下地面工頻電場強度。線路經過居民區時,線路滿足以下凈空距離的要求:單回路導線采用三角形排列,送電線路的對地凈空距離大于9.0m;保證送電線路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滿足推薦限值要求。建設項目擬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防治措施預期治理效果大氣污染物施工期揚塵少量采取圍擋、灑水等措施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機械清洗油污水石油類和SS移動式油處理裝置浮油回收使用生活污水CODcr、BOD5SS、油脂經化糞池收集處理后,用于場地抑塵不對外排放運行期變壓器事故漏油及維修石油類事故油池收集,專業公司回收不對外排放生活污水CODcr、BOD5SS、油脂經處理后,用于站區綠環,不外排不對外排放固體廢物施工期生活垃圾廢舊導線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定點堆放,由當地環衛局定期清運沒有對周圍環境無明顯影響運行期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局定期清運沒有對周圍環境無明顯影響電磁輻射主變壓器配電裝置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采用設計合理的絕緣子和保護裝置;合理選擇高壓電氣設備、導線和金具;合理布置高壓設備;站內保持良好接地;做好綠化工頻電場:<4000V/m磁感應強度:<100μT噪聲(1)施工期:施工時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施工,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尤其夜間不使用高噪聲設備。(2)變電站盡量選用低聲源設備,主變噪聲級不大于70dB(A)。(3)預期效果:使用以上措施后,能大幅度的減少施工期對周圍聲環境產生的影響。生態保護措施及預期效果(1)變電站站區空地內種植草皮等綠化植物。(2)施工結束后,應采取必要措施,對變電站站區、塔基施工區、牽張場等施工基面遺留的廢棄碎石等進行清理。對硬化地面進行翻松,以便原有植被以及原種植經濟作物的恢復。(3)本工程環境保護投資估算58.13萬元。各種綠化措施及恢復措施實施后,對減小施工期及運行期的生態影響起到一定作用。環境保護投資估算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環境保護投資包括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管理措施,運行期環境保護設施及管理措施。本工程環境保護投資合計58.13萬元,占工程全部投資的2.91%。本工程環境保護投資估算見下表19。表19海城-劉家夭110kV輸變電線路工程環境保護投資一覽項目名稱投資(萬元)備注第一部分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1工程措施1.1揚塵防護措施1.5抑塵1.2廢棄碎石等進行清理1.5清運1.3施工期生活垃圾清運1.0每15天清理1次1.4線路施工臨時擋、排水設施1.51.5臨時占地恢復措施0.24240m2×12管理措施2.1環境噪聲監測費1.0施工期5次第二部分運行期環境保護設施1輸電線路環境保護設施1.1變電站綠化4.01.2事故油池5.01.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302輸電線路環境保護設施2.1塔基綠化恢復費0.24240×10元/m22.2鳴鳥器0.15500元/塔基第三部分其他管理措施環境保護驗收費12.0環保投資總計58.13工程總投資環保投資占工程總投資比例以上環境保護投資有些項目已經在工程投資項目列出,有些沒有列出或已列出但金額偏低的。工程建設單位應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予以補足。環境管理及監測計劃及“三同時”驗收一覽表時期環境保護措施監督內容及監測項目監督及監測頻率負責單位施工期臨時堆料場處下墊布,防止破壞草地植被;塔基施工結束應及時恢復草地植被,做好塔基固沙措施。現場檢查施工期抽查施工單位負責日常檢查,有關部門負責抽查盡量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施工場地設置圍擋。等效連續A聲級施工高峰期抽查施工單位負責日常檢查,環保部門負責抽查防治揚塵:采用圍檔、遮蓋、定期灑水等措施,施工建筑垃圾及棄土石及時按要求清運到指定地點,做到文明施工。現場檢查防塵措施施工期抽查施工單位負責日常檢查,有關部門負責抽查施工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抑塵現場檢查施工期抽查施工單位負責日常檢查,有關部門負責抽查生活垃圾:集中放置,定時清運。現場檢查施工期抽查施工單位負責日常檢查,有關部門負責抽查運行期變電站及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采用符合要求的設施,保證變電站廠界及線路周圍各項污染指標在國家規定的限值內。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投入正常運行前,驗收監測環保部門噪聲:廠界噪聲排放達到相應標準要求廠界噪聲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經格柵井和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回用是否按要求建設站區綠化,廠界護坡或排水溝是否按要求建設事故油池是否按要求建設結論與建議1結論1.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110kV送電線路)項目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南地境內,該項目為綠色清潔能源輸,所發電力就地消納,從需求側入手,降低了電網對太陽能發電調峰和消納的難度,對光伏發電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保證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項目電力的送出,本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1.2項目建設內容(1)新建銀昇110kV變電站銀昇110kV變電站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升壓站占地面積為10028m2。本項目占地的土地權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黃合少鎮南地村集體所有,土地利用現狀為旱地、農村道路、內陸灘涂、其他草地。。進站道路擬進站道路從升壓站南側的道路直接引接,道路引接長度約為50m。該路擬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寬4m,轉彎半徑9m變電站規劃主變容量50000kVA,電壓等級110kV、35kV,采用三繞組有載調壓變壓器,110kV規劃出線1回,35kV規劃出線3回,均采用架空出線。電氣平面布置:110kV配電裝置采用屋外軟導線普通中型布置,雙列布置。35kV配電裝置采用屋外軟導線普通中型布置,雙列布置。10kV出線1回,采用單母線接線。式:110kV、35kV均采用單母線接線方式。(2)新建航天-銀昇110kV輸電線路工程新建內蒙古銀晟新能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