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高考必考點 知識點 復習_第1頁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點 知識點 復習_第2頁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點 知識點 復習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地理知識點七大洲簡圖,幾條典型的經緯線,各大洲的經緯度范圍、溫度帶。“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亞洲]1、位置:26°E~169°W,100°E通過中部;10°S~80°N,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2、地形:地勢中部高,四周低,ft地、高原面積廣。3、水系: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4、氣候: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顯著。思考1: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①南北跨緯度范圍大,熱量差異顯著。②東西跨經度范圍大,水分差異顯著。③地形復雜多樣,垂直差異顯著。④西部受三圈環流影響,東部受季風環流影響,中部受大陸氣團控制。思考2: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東部形成強大的季風環流。東南季風西南季風東南季風西南季風思考3:亞洲大陸性氣候顯著的原因?①亞洲陸地面積大,內陸常年受強大的大陸氣團控制。②青藏高原的崛起加大了大陸性氣候的強度的阻擋,無法深入內陸,加大了西北地區的干旱程度。[歐洲]1、位置:36°N~71°N;10°W~66°E,0°經線通過西部。2、地形:以平原為主;ft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多呈東西走向。3、水系:河流眾多,航運便利。4、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顯著。思考: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顯著的原因?①地處40°N~60°N的范圍大,受西風帶作用,常年從大西洋帶來暖濕氣流。②海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海洋對陸地的影響顯著。③地形以平原為主;ft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多呈東西走向。利于西風深入內陸。(歐洲輪廓形狀加大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強度增濕。[北美洲]1、位置: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100°W通過中部。2、地形:西部高ft區、中部平原區、東部高原ft地區(槽型。3、水系:五大湖(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水運發達。4、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深受地形影響。思考:分析北美洲溫帶大陸性氣候廣闊的原因?①北美洲大陸北寬南窄,位于中高緯度地區的范圍大。②地形為槽型結構,ft脈平原高原縱列分布。西部落基ft脈,阻擋了西風帶海洋氣流的深入,使ft脈以東區域降水稀少;自由北上,使中部大范圍地區冬冷夏熱。[南美洲]1、位置:赤道、南回歸線通過;60°W通過中部。2、地形:西部是安第斯ft脈,東部平原、高原相間分布。3、水系:亞馬遜河。4、氣候:熱帶氣候面積大,氣候濕潤。思考1:與北美洲相比,南美洲氣候更濕潤的原因?①南美洲大陸北寬南窄,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的范圍大。②西部為高大的安第斯ft內陸,氣候濕熱。思考2:描述南美洲安第斯ft脈以西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分析其形成原因?分布特點:①狹長狀分布;②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比同緯度地區南北跨度大,向北延伸。形成原因:①安第斯ft脈以西至大西洋的沿海地區面積小ftft脈東西兩側氣流難以交換。因此,ft脈西側形成狹長狀的氣候類型分布特點。②受高大的安第斯ft脈阻擋,ft脈東西兩側氣流難以交換;此處受東北信風或東南信風控制,為離岸風,氣流干燥;受秘魯寒流影響,降溫減濕(。思考3:巴西高原東南部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①位于東南信風帶,風從大西洋洋面帶來大量水汽;②受巴西高原阻擋,此處位于迎風坡,降水充沛;③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經,增溫增濕。思考4:南美洲南端東西兩側氣候差異的原因?ft脈阻擋,西側為迎風坡,地形雨豐富,東側為背風坡(雨影區,降水稀少。[非洲]1、位置:35°S~37°N,赤道、南北回歸線通過;0°通過西部幾內亞灣,20°E部。23、水系:有尼羅河、剛果河、贊比西河和尼日爾河等。4思考1:分析在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區域為熱帶草原氣候,而非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此處海拔高,氣溫低,空氣對流不旺盛,降水少。思考2:分析非洲干旱大陸面積廣的原因?①非洲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區域廣。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高原ft地阻擋東南信風帶來印度洋的水汽。③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東北信風從陸地吹來,干燥。④非洲大陸輪廓平直(海岸線平直,海灣少,受海洋影響小。⑤非洲東部有寒流流經,降溫減濕。[大洋洲]1、位置:30°N~55°S,赤道、南北回歸線通過;113°E~120°W,135°E160°E通過大洋洲。2、地形:分三大地形區: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和緩的ft地。3、水系:河流少,流程短。4、氣候:澳大利亞大陸氣候類型、降水從北、東、南三面向內陸作半環狀遞減。思考:澳大利亞大陸氣候類型、降水呈半環狀分布的原因?①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處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控制,氣候炎熱干燥。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地區,屬地中海氣候。③北部夏季來自赤道的西北風帶來豐富的降水,多為濕季,冬季受東南信風控制,形成干季。④東南沿海一帶,受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因而比較濕潤東北部常年吹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并受地形 抬升,降水豐沛,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東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性潤氣候;最南端和塔斯馬尼亞島常年受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⑤西部沿海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和來自大陸的東南信風的控制洋的東南信風,形成干燥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南極洲]1、位置:62°S以南,南極圈通過。2、地形: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廣布。3、氣候:全球氣溫最低的地方,有“風極、寒極、干極”之稱。4、水系:無。思考:南極洲有“寒極”之稱的原因?①緯度高,太陽輻射弱,氣溫低。②平均海拔高,氣溫低。③冰雪面對陽光反射強烈,地表吸收太陽輻射少。板塊運動一、陸陸擠壓(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以青藏高原的隆起為例:喜馬拉雅ft脈青藏高原喜馬拉雅ft脈青藏高原亞歐板塊印度板塊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ft雅魯藏布江谷地處為地縫合線。二、陸洋擠壓(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擠壓)大陸坡大陸架大陸架(邊緣海)島弧海溝大陸板塊大洋板塊俯沖帶情形一海岸ft脈海岸ft脈海溝大陸板塊大洋板塊俯沖帶情形二或海岸ft脈。當然,島弧中也有部分是火ft西岸的海岸ft脈海溝。三、洋洋擠壓(大洋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擠壓)島弧海溝大洋板塊 大洋板塊平洋板塊擠壓形成的馬里亞納群島和馬里亞納海溝;新西蘭南北二島。四、洋洋張裂(大洋板塊與大洋板塊張裂分離)海嶺(大洋中脊)大洋板塊

大洋板塊巖漿底ft系——海嶺(大洋中脊。如:大西洋的大洋中脊。五、陸陸張裂(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張裂分離)裂谷大陸板塊 大陸板塊多火ft地震;通常在裂谷沿線形成較多的湖泊。如:東非大裂谷、紅海(未來可能因張裂而成為新的海洋)“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1、總體來看,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太地球太陽日地距離約1.5億千米,非常遙遠。因此因為緯度高的地區離太陽遠2、同緯度地區海陸交界的區域等溫線彎曲。陸海地洋陸海地洋陸海地洋海陸洋地海陸洋地1月 7月1(一陸南7月份陸地等溫線向北凸出(七陸北原因:(1)1月份是北半球冬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比海洋降溫快,氣溫低;南半球是夏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比海洋升溫快,氣溫高。陸氣溫低地陸氣溫低地海氣溫高洋17℃18℃19℃陸氣溫高地海氣溫低洋19℃18℃17℃北半球

1月 南半球(2)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比海洋升溫快,氣溫高;南半球是冬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比海洋降溫快,氣溫低。3、地形影響等溫線的彎曲,海拔越高,氣溫越低。16℃16℃14℃14℃13℃13℃4、洋流影響等溫線的彎曲。17℃18℃19℃北半球暖流19℃18℃17℃南半球暖流5、冰層使氣溫更低。

17℃18℃19℃北半球寒流19℃18℃17℃南半球寒流反射反射冰面1、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當地地方時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2781412時左右?12(大地暖大氣氣的溫度即氣溫。因此,經過這樣的過程,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有滯后現象。一、降水的類型及其成因1、對流雨 2、地形雨大氣受熱膨脹上升,水汽變冷凝結而成。赤道地區對流

濕潤氣流遇ft3、鋒面雨 、臺風雨冷氣團與暖氣團相遇,暖氣團上升,水汽遇冷凝結。溫帶地區鋒面雨占主要地位。由臺風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勢很大并伴隨著大風,常常出現“狂風驟雨”。冷氣團與暖氣團相遇,暖氣團上升,水汽遇冷凝結。溫帶地區鋒面雨占主要地位。由臺風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勢很大并伴隨著大風,常常出現“狂風驟雨”。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1、赤道多雨帶。2、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東岸降水多。3、中緯度地帶,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4、極地少雨帶。三、影響降水的因素1、大氣環流因素盛行風帶:①西風帶(濕:氣流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氣溫降低,水汽變冷凝結,易成云致雨。②信風帶和極地東風帶(干多晴朗干燥。氣壓帶:①低壓帶:氣流上升,水汽變冷凝結,易成云致雨。②高壓帶:氣流下沉,水汽受熱不易凝結,多晴朗干燥。季風環流:①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攜帶大量水汽,利于降水。②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氣流干燥,不易成云致雨。2、下墊面因素地形坡向:迎風坡(多雨區) 背風坡(雨影區)焚風效應大湖效應:鋒面大湖效應指的是冷空氣遇到大面積未結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然后在向風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霧氣等現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現(如貝加爾湖東岸、日本海東岸冬季多降雪)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結合“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與“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氣候類型的名稱及其氣候特點。極地低壓帶(冷干) 90° 90°極地東風帶(冷濕) 70° 70°副極地低壓帶(冷濕副極地低壓帶(冷濕)西風帶(暖濕)暖流西風帶(暖濕)40°

大陸氣團

50°(冷干)西風帶(暖濕) (冬冷夏熱) 35°副高(熱干)

副高(熱干) (暖濕副高(熱干)(暖干)20°信風帶((暖干)信風帶(熱干)

25°信風帶(熱干)

10°

赤道低壓帶(熱濕) (熱濕)10°赤道低壓帶(熱濕)

赤道低壓帶(熱濕) 0°二、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1、以溫定冬夏:1177172、以溫定帶:最冷月:①>15℃:熱帶的氣候;②0℃~15℃:亞熱帶的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③<0℃:溫帶的氣候。3、以水定型:①冬雨型:地中海氣候;②夏雨型:三種季風氣候或熱帶草原氣候;③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注: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有可能在零下,降水較偏向冬雨型。學會閱讀不同類型的圖表,運用判讀方法判斷所屬氣候類型。某地氣溫降水(某地氣溫降水(℃)甲降水(mm)氣溫(℃)乙降水(mm)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26.31914.45.215.120.72574111124.387453.311.820.22817.48.1385712915413172一月均溫七月均溫6~8月12月~次年全年降水(℃)(℃)降水量2月降水量(mm)-8.924.3(mm)478(mm)827802、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各點的標號表示月份3各點的標號表示月份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解釋各階段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大致分三個階段:Ⅰ緩慢增長、Ⅱ加速增長、Ⅲ迅速增長;總體來看,人口加速增長。1)18世紀以前,生產力水平低,人口增長模式為“高高低人口增長階段:經歷了增長階段。工業革命后,生產力水平提高,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二戰”后,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世界人口快速增長。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占95%;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緩慢。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及規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人口稠密。峻的高原、ft區人口稀疏。帶來的問題分布措施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給發展中帶來的問題分布措施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給發展中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人口增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壓力;國家尤素質,使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長過快生活條件差為突出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人口增 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發達國鼓勵生育,接納移民長過慢 國防兵源不足家城市人 城市環境惡化交通擁擠,發展中口增長 住房緊張,教育、就業困國家的城市人口增長應與城市發展相適應過快難等大城市思考2:人口性別比失衡會導致什么人口問題?如何避免?想教育等措施,嚴禁非醫學需要鑒別胎兒性別。人口文化素質總體水平過低不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要加大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思考3:人口文化素質水平低對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如何提升?人口文化素質總體水平過低不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要加大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 →思考4:影響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等。思考5:河流地貌對聚落形態有什么影響?思考6: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有什么影響?思考7: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原因?發達國家掌握高技價原材料制造技術含量高的工業品銷往世界發達國家掌握高技價原材料制造技術含量高的工業品銷往世界高額利潤經濟發展水平高發展中國家技術落后,資金不足生產效率不高,社會經濟相對落后歷史上受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經濟基礎差,生產品種單一經濟發展水平低- → → → →發展中國家技術落后,資金不足生產效率不高,社會經濟相對落后歷史上受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經濟基礎差,生產品種單一經濟發展水平低思考8: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差異?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工業高科技、信息化工業逐步取代傳統型工工業增長較快,一般以資源型和資源加工生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占顯著優勢型產業為主,科技含量較低狀況農業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農業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