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蝸牛奇遇記》幼兒自主探索性游戲案例_第1頁
幼兒園《蝸牛奇遇記》幼兒自主探索性游戲案例_第2頁
幼兒園《蝸牛奇遇記》幼兒自主探索性游戲案例_第3頁
幼兒園《蝸牛奇遇記》幼兒自主探索性游戲案例_第4頁
幼兒園《蝸牛奇遇記》幼兒自主探索性游戲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蝸牛奇遇記——幼兒自主探索性游戲案例【觀察地點】:角色區(前院)【觀察對象】【觀察對象】【觀察對象】中二班【觀察對象】中二班【觀察時間】:【游戲背景】角色區內布置了蹺蹺板、木樁小山坡。孩子們經常在這里玩“警察抓小偷”、“捉迷藏”游戲,有時會跑到周圍的小樹林里去躲藏。在這里,他們驚奇地發現了許多小昆蟲和小動物。每一次的新發現都會讓他們振奮和驚喜不已,自此這里變成了他們流連忘返的游戲樂園。最近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游戲過程描述】(一)蝸牛朋友的到來鈕琪在保護樹皮的無紡布下面發現了蝸牛,驚喜的她喊來了佳瑞和她一起找蝸牛,于是,便開始了他們尋找蝸牛之旅,它們將找到的蝸牛放到了小豬座位上。【幼兒行為分析】中班的孩子能夠親近大自然,發現了蝸牛并且與小伙伴一起分享發現的快樂,他們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對周圍的空間(如:小樹林)有初步的探究。【教師策略支持】給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為孩子創造在大自然中學習、探索生物的奧秘,并對身邊已有的材料進行有效利用。蝸牛搜集的越來越多,沒有盛的容器,看到孩子們一趟趟穿梭在座位和樹林之間,我選擇讓孩子們自己探索,發現蝸牛的存放問題,為孩子們創造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過了一會,炳辰也加入到了他們尋找蝸牛的游戲中,蝸牛越找越多。“有2個大蝸牛,3個小蝸牛。”炳辰一邊對佳瑞說著,一邊用手指數著。不久后,桂琪又找來了一塊彩色的大石頭,他們開心的說:“這個石頭這么大,我們把它們變成“蝸牛花”吧。”說完,他們將蝸牛一個一個拼擺在了彩色大石頭上面,拼成了花朵的形狀。【幼兒行為分析】孩子們對蝸牛和石頭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它們的數量、形狀、大小等不同;并且運用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分清了蝸牛的大小、多少;還將找到的石頭和蝸牛進行了藝術創作“蝸牛花”,體現了孩子們在游戲中邊玩邊學習的特點。【教師反思】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孩子們發現蝸牛后,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通過操作蝸牛和石頭自發地發展了數學認知能力和藝術創作“蝸牛花”體驗了探索和發現的樂趣。(二)尋找蝸牛的居住環境背景:昨天晚上剛下了一場雨,很多地方都很潮濕,有的地方還有積水。【游戲前的師幼討論】討論1:在哪能找到更多的蝸牛?討論2:蝸牛多了怎么辦?【教師策略支持】.通過這2個問題引導孩子們更加深入、細致地觀察蝸牛的生長環境,提升他們的觀察分析能力。.在區域里投放了若干的放大鏡,適宜的探究工具不僅可以激發和調動孩子們的持續探究的興趣,更好地支持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還能將幼兒的探究推向縱深。,佳瑞:用茶缸能裝很多蝸牛鈕琪:灌木叢中好多蝸牛君昊:井蓋邊有蝸牛,龍宇:看看洞洞里有嗎淼淼:快看,活的蝸牛辰辰:盛石頭的盒子里【幼兒行為】孩子們發現了放大鏡,拿著放大鏡繼續尋找蝸牛,佳瑞找到了一個茶缸用來盛蝸牛。令他們驚喜的是:不僅發了更多蝸牛,還發現了幾只活的。游戲后孩子們用表征的形式記錄自己所發現的蝸牛。游戲后分享:佳瑞:華華老師,我們發現了好多的蝸牛。老師:這些蝸牛你們都是在哪找到的?淼淼:我在樹叢里找到的。炳辰:我在樹縫里找到的。辰伊:我在盛著石頭的盒子里找到的。佳瑞:我在有水的輪胎里還找到了活的蝸牛呢。老師:這些地方有什么是一樣的呀?炳辰:很濕的地方佳瑞:有水的地方老師:那你們知道蝸牛喜歡住在什么樣的環境里嗎?蘇騰:很濕有水的地方老師:我們知道了蝸牛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幼兒行為分析】在這里,孩子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找到茶缸裝蝸牛,解決了蝸牛的存放問題;還學會了簡單的分析能力,他們知道了到井蓋、灌木叢等潮濕的地方尋找蝸牛;并且能夠借助放大鏡搜索蝸牛。(三)發現蝸牛的小秘密發現問題:蝸牛長的什么樣?蝸牛的頭在哪?有尾巴嗎?【幼兒策略】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身體、用眼睛看看蝸牛的花紋、用手摸摸蝸牛的殼發現一:孩子們在放大鏡下發現了蝸牛的身體全貌(頭、腳(腹足)、尾巴)、蝸牛殼硬硬的、有不同的花紋。發現問題:蝸牛的家在哪里?蝸牛有腳嗎?它是怎樣走路的?【幼兒策略】繼續通過放大鏡繼續觀察蝸牛的行進過程發現二:蝸牛前進的路線呈S型、蝸牛爬行時會分泌出粘液(這樣可以爬的更快)、蝸牛殼就是它的家,當蝸牛停止前進的時候,會將它的頭、腳(腹足)、尾巴全都藏進殼里,外面還有一個硬硬的膜封住殼口,就像一個密封的小房子一樣,這就是它的家。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安了家。發現問題:蝸牛的觸角有什么作用?【幼兒策略】記錄、觀察、表達、分享。【教師策略】給孩子們準備觀察記錄表、記號筆,讓孩子們在游戲區隨時記錄自己所觀察到的蝸牛特征,并且在游戲分享環節和全班一起分享。發現三:蝸牛觸角的伸縮隨著爬行而變化、蝸牛是用觸角探路的。【幼兒行為分析】4-5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跟蹤探索。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們從不經意發現蝸牛到有目的的尋找蝸牛、探尋蝸牛的生活環境和習性,有了一定的耐心和細致的觀察分析能力,但是持久的專注和深入仍然有所不足,需要教師及時地提供放大鏡、記錄表等材料支持,促進他們更深入的探索、觀察、思考,并能總結出經驗(如:蝸牛爬行呈S型),這也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專注力。【游戲價值】通過孩子發現蝸牛、引發興趣到尋找蝸牛、研究蝸牛的逐漸深入探索的過程,一方面是對孩子們好奇心和探索興趣的激發;另一方面老師適時地給予一定的輔助工具(如:放大鏡)的引導,促進孩子們更深入、更專注地觀察和研究能力,從而逐漸從小培養起孩子們對身邊事物的興趣和探究能力。【游戲反思】.在孩子們進行自主游戲的過程中,雖然我們很想迫不及待地介入,但我們不合時宜的介入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們自身的探究進度,甚至會破壞掉孩子的探究興趣點。老師盡量減少自己的主觀指導和介入,多一點耐心和等待,同時又能夠注意到孩子們在游戲需要時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輔助材料,及時地發現孩子們適時地生長點,以最少的介入促進他們自身的拓展與深入探究。.孩子的記錄和表達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察孩子的記錄和表達,不僅能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已有經驗,還有助于老師明確指導孩子的方向和方法。.在游戲后分享時,老師要幫助孩子梳理探究過程中的問題,概括、總結、提升探究過程中孩子獲得的零散的經驗。大自然就是一個生動的課堂,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他們就會有更好的創新和拓展,不斷地激發出他們生命成長的力量!【蝸牛游戲帶給我的啟發】對蝸牛的游戲,孩子們的熱情持續了四、五周的時間。隨著天氣的變冷、游戲場地的輪換,孩子們只能找到干的蝸牛,因為沒有了新的發現,他們的探索逐漸減弱,注意力也轉移到了新游戲場地的其他游戲中。對于孩子們而言,在沒有新發現之前,孩子們的興趣會發生轉移。順應孩子們的這一特點,我暫時沒有繼續開展對蝸牛更深入的探究課程,而是將孩子們對蝸牛探索、發現的所有成果通過繪畫和視頻的形式整理了出來。【開發班本課程《探尋蝸牛的秘密》】n月份供暖開始后,新宇在室內的可回收箱子上發現了一只活的蝸牛,孩子們對蝸牛的興趣再次被點燃。“為什么現在教室里還有活的蝸牛?”在教室外面找不到活的蝸牛?”跟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