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文化旅游區開發策劃報告_第1頁
寧波幫文化旅游區開發策劃報告_第2頁
寧波幫文化旅游區開發策劃報告_第3頁
寧波幫文化旅游區開發策劃報告_第4頁
寧波幫文化旅游區開發策劃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中國·鎮海莊市寧波幫文化旅游策劃報告施國弘序言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鄧小平“寧波幫”特指舊寧波府年屬六縣,即鄞縣、鎮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在外埠經營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聯結而成的商業群體,而現代意義上的“寧波幫",除舊屬六縣外,還包括余姚、寧海在外埠的商人及其后裔。“寧波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幫之一。“寧波幫”形成于明朝萬歷至天啟年間,崛起于清咸豐、同治年間,鼎盛于清末民國時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向近代工礦實業家轉型,20世紀40年代末,“寧波幫”大批移居港澳和臺灣,后又擴散到歐、美、大洋州,“寧波幫”的重心逐漸移向海外。目前寧波籍海外人士有30多萬人,分居在世界6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不少是工商巨頭、科技名人、社團首領和社會名流。“鄮地原因貿易名,靈橋徹夜有人行”。寧波有著悠久的商貿歷史。依靠天然良港,唐、宋、元時期皆以對外貿易的海商聞名,使寧波成為海上絲綢、陶瓷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明清厲行海禁,甬商不得不“棄海登陸”,向國內廣大地區求發展。大約在清末民初,社會上開始流傳“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的說法。五口通商后,寧波幫以上海為大本營,闖蕩拼搏、日益強盛,在金融業、航運業、商業貿易、民族工業諸領域獨領風騷。新中國成立后,計劃經濟使內地寧波幫處于休眠狀態,而移居港臺海外的寧波幫則再創輝煌。1984年,鄧小平號召“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海外寧波幫報效祖國、造福桑梓;內地寧波幫枯木逢春、新生代悄然崛起,重新開始名揚四海。“寧波幫”是近代中國著名商幫,寧波商人以其強烈的創業精神和杰出的經營才能,譜寫了百年輝煌的歷史。其動力源泉正是他們身上蘊含著令人折服的精神素質,并在經營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的“寧波幫”精神。“寧波幫”的儒商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是中華民族愛國愛鄉、開拓創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樹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懷,不甘居人后的開拓精神,大海容百川的開明思想,至實而無妄的誠信品德,勵業重義理的商幫文化精神,是寧波人民、乃至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寧波幫文化旅游資源,鎮海區政府計劃結合新城南區建設,以寧波幫博物館為龍頭,整合莊市街道的老街、葉氏義莊、包氏故居、邵氏故居等歷史人文景觀及光明、永旺村的休閑農業景點,打造一個AAAA級的寧波幫文化旅游景區,并使其與招寶山、九龍湖一起構成鎮海區的三大旅游品牌。本項策劃正是這個決策的成果之一。希望本報告能夠準確把握委托方的意圖,順應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勾畫出寧波幫文化旅游項目的可操作方案,從旅游產業角度推動“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目標的實現。二00九年三月

目錄序言1、莊市概況1.1區位與自然條件1.2歷史人文1.3社會經濟1.4莊市與寧波幫1.5寧波幫故里的旅游價值2、區域旅游發展條件分析2.1莊市的旅游資源2.2旅游市場分析2.3名人故里旅游開發的一般規律2.4本項目開發條件(SWOT)分析3、策劃總綱3.1策劃區域范圍3.2策劃依據3.3策劃原則3.4建設分期4、區域旅游發展戰略4.1旅游戰略定位4.2主導旅游產品設計4.3旅游發展戰略4.4案例比較5、“寧波幫”文化旅游目的地開發規劃5.1規劃結構5.2空間布局規劃6、景觀體系規劃6.1景觀節點6.2岸線處理原則與方法6.3綠地景觀7、旅游基礎設施規劃7.1旅游服務體系規劃7.2旅游交通規劃7.3旅游標識系統規劃7.4郵電服務規劃8、區域旅游宣傳推廣策略8.1區域旅游形象定位8.2市場開發策略9、分期建設計劃9.1開發時序確定原則9.2旅游區各期建設任務10、旅游目的地營運管理10.1營運管理建議10.2創AAAA行動計劃附.圖件1、區位分析圖2、旅游資源分布圖3、功能區劃圖4、旅游項目規劃布局圖5、旅游服務設施規劃圖6、分期建設規劃圖

1、莊市概況1.1區位與自然條件莊市街道位于甬江北岸,隸屬寧波市鎮海區,距鎮海城關10公里,距寧波市中心“三江口”8.5公里,為規劃中的鎮海新城南區核心。莊市街道總面積25.13平方公里,轄3個居民社區和9個行政村,2006年底戶籍人口2.5萬人,外來務工人員3.8萬。莊市地處浙東沿海沖積平原,寧紹水網平原東端,系全新世沖積、海積湖泊、河泊淤積形成,地表高程2~3米(黃海高程系),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3℃,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持續時間231天至235天。年有效平均積溫4920℃至莊市境內河網發達,屬典型的江南平原河網水系。區內河道分主干河道、一般河道二個等級。主干河道有中大河、浜子港、周林港、陳倪河、官倉港、東河。其中,中大河常水位為黃海標高1.12m,常年控制高水位為1.42m,常年控制低水位為0.62m。1.2歷史人文早在春秋時期,莊市先民就在甬江邊生息,以漁鹽為業。自漢代筑塘圍堤,開墾種植,人蹤日增。唐代已置永安鄉,隸屬貿縣。宋室南渡后,人口驟增,其時莊市已有八姓百戶人家。元代稱清泉鄉,明清稱西管鄉。民國19年以鄉駐地莊市村改命名為莊市鎮。后幾經變更,1987年恢復鎮建制,2001年9月,為了適應城市化建設,莊市鎮改制為鎮海區莊市街道辦事處。莊市是著名的僑鄉,素有“文化之邦,商賈之地”的稱譽。在名揚四海的“寧波幫”中,居重要地位的莊市籍人士不下數十人,涌現了早期的“寧波幫”重要人士葉澄衷、以及“世界船王”包玉剛家族、“影視巨擘”邵逸夫兄弟等一批產業巨子,可謂是人杰地靈、英才輩出。莊市還是名副其實的“院士之鄉”,從這里走出了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通信技術與管理專家朱高峰、工程電氣專家湯德全、計算機專家倪光南、動力機械工程專家倪維斗、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陳敬熊、數學家周毓麟等6位兩院院士。1.3社會經濟莊市社會經濟發達,工業經濟總量規模較大。2008年1至10月完成工業經濟產值45.3億元,銷售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84%與10.02%;實現服務業銷售26.4億元,同比增長20%。莊市是規劃中的鎮海新城南區所在地。新城建設自2001年啟動以來,完成投資近80億元,建成道路40公里,相繼開工建設的教育、科研、公共設施和房地產項目約40多個,一個交通快速便捷、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雅、產業初具規模的大城區格局已基本形成。為了適應新城建設的需要,實現區域功能的轉換,莊市街道正在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探索“工改商”途徑,努力向“商貿商務、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現代居住”的城市功能轉型。首先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商貿業,營造經濟增長新亮點。品牌汽車4S店產業帶已經成為該街道現代服務業的特色品牌,寧波幫文化旅游項目與休閑觀光農業帶正在規劃與建設之中。此外,莊市街道以寧波大學科技園創意產業基地為載體,匯聚了大量的人才、科研、教育資源,街道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軟件開發、工業(建筑)設計及文化創意為重點的創意經濟,以加快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1.4莊市與寧波幫從晚清至民國期間,一大批莊市人背井離鄉,從莊市老街經甬江奔向上海,奔向其他中國和世界的大城市。從葉澄衷、宋煒臣等近代商幫奇才,到包玉剛、邵逸夫、趙安中、葉庚年等當代商界巨子,雖然不全是土生土長、卻都是地地道道的莊市人。在“寧波幫”中居重要地位的莊市籍人士不下數十人,莊市自然也成為浙東著名僑鄉,寧波幫的搖籃和發源地。其中的葉澄衷是早期寧波幫中最有名望和實力的人士,其總資產是當時清政府年財政支出的十分之一。莊市一直傳承著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優良傳統。新老莊市人都是從同一文化傳脈上過來的,有著共同的基因。莊市商人重視教育,關注人才培養和慈善公益事業。植根于浙東學派的文化理念,以商為榮成為莊市人經商傳統的精神支柱,他們秉承“非誠信不得食于賈”的古訓,弄潮于黃浦江畔、長江兩岸、渤海之濱,在上海、漢口、天津等大城市創下業績。歷經百余年的奮斗,他們以傲人的業績讓莊市這塊土地無愧于寧波幫發源地的稱號。1.5寧波幫故里的旅游價值“人”受“地”之靈氣涵蘊而杰出,“地”因為“人”的創造成就而具有了傳奇。滄桑變化、富麗萬千,山水在陶冶人的品格,激發人類靈感的同時,也給予人類以蔭澤和庇護,人的激情與大自然的靈氣交織融匯,最終成就了人的偉業。名人是民族文化厚重積淀的表征,是一個時代精神在特定方面的體現,所以,研究名人,實際上就可以達到研究歷史、研究文化的目的。走進名人,探討其人生事業成功的原因,名人故居、故里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徑。它就可以通過具體實在、可感可觸的物質形態,顯示名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故居是名人文化的載體,名人故居的利用實際上的問題是怎么樣更好地展示名人文化精神。莊市的寧波幫名人故居包括有包玉剛故居、邵逸夫故居、葉澄衷的葉氏義莊等。每一座名人故里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都是豐富的文化寶藏,都積淀著許多奇妙的故事。名人故里則是名人一段歷史的形象化再現,它以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永恒的魅力吸引著廣大的游人。在旅游業高速發展的當今,一些地方不惜動用巨資打造以地方名人為主題的旅游景點,甚至牽強附會地“發掘”出一些名人的文化內容,借助名人效應來吸引眼球。他們都明白這樣的道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目前,莊市街道正在多管齊下打響“寧波幫故里”品牌。一是軟件硬件齊步走。軟件方面,由中國美院設計完成了一個高品位的“寧波幫故里”LOGO,充分展示了江南水鄉、寧波幫力爭上游、人文莊市等特點。莊市的區域商標正在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硬件方面,包氏故居、邵氏故居、葉氏故居、商幫文化公園等一批反映商幫歷史的建筑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寧波幫博物館、葉澄衷墓園修復工程等場館的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使體現“寧波幫故里”品牌的基礎設施不斷豐富。二是推廣“寧波幫故里人文旅游”項目。圍繞鎮海新城建設的總體目標,借助現有的寧波商幫文化基礎設施,積極開發以寧波幫文化為核心,以寧波幫博物館為龍頭的“商幫文化尋根游”項目,加快打造文化旅游休閑基地。與此同時,開發建設莊市老街、光明農業休閑觀光園等重要片區,不斷豐富景點建設。三是系統整理寧波幫文化。去年街道編輯出版了《人文莊市》一書,依托鎮海新聞網推出了《人文莊市》電子版。今年上半年,結合黨的十七大精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制作《人文莊市圖片展》,到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作巡回展覽。。2、區域旅游發展條件分析2.1莊市的旅游資源2.1.1景觀節點1、寧波幫故里葉澄衷與葉氏義莊葉澄衷(1840-1899)清末。少時因家貧輟學,到油坊學徒。1854年(咸豐四年)到上海,先在雜貨店當店員,后駕舢板往來黃浦江面,供應外輪所需物品。粗通英語,結識一些外國人,在商販中獲利獨厚。1862年(同治元年)在虹口開設老順記商號,經銷五金零件。經營有方,不數年,總號移于百老匯,并在長江中下游各商埠遍設分號,遂成巨富。繼投資金融業,在各地開設票號、錢莊鼎盛時竟達108家。又相繼開辦上海燮昌火柴廠、綸華繅絲廠。1896年盛宣懷籌辦成立中國通商銀行,被指派擔任總董,勢力滲入近代銀行業。成巨富名流后,熱心社會公益與慈善事業,在家鄉和上海設立慈善救濟機構,多次出資賑濟浙、魯、豫直等省災區,受清廷嘉獎,并捐得候選道員加二品頂戴。1899年病重中念及少時失學之痛,決定捐道契25畝、現銀10萬兩興建中國第一所私立新式學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學堂)。是年11月在上海病故。葉氏義莊地處莊市街道葉家村,于1902年動工,次年建成,1904年設義塾,占地10畝,內有賑災用的糧倉、牛痘局、救火會等。葉氏義塾后改為中興學堂。包玉剛、邵逸夫、包玉書、趙安中、樓志章、葉庚年、朱之信等都曾在該校讀書。20世紀50年代,中興學堂停辦,其他設施也隨著停辦,由政府接管設立糧庫。1986年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按20世紀30年代面貌重修。2005年年底,由政府撥款進行大修,并派人專門管理。包玉剛故居包玉剛(1918—1991)字起然,莊市鐘包村人,系北宋名臣包拯第二十九代孫。幼時在鄉求學于中興中學,后隨父至滬經商,1949年初遷居香港。自1967年成立環球航運集團起,迅速成為航運業巨子,并于1979年成功收購九龍倉而名震港九。1978年被英皇頒授爵士勛銜。改革開放以后,先生心系祖國,為香港順利回歸起到了巨大作用,鄧小平生前曾九次接見過他。成為海外“寧波幫”中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包玉剛先生曾六次回鄉,并為家鄉事業做出了貢獻。包玉剛故居坐落在莊市鐘包村東七房,系包玉剛上十代先祖包奎祉在清乾隆年間建造的。故居為中國江南傳統民居的磚木結構,五間兩弄兩軒前后兩明堂,占地約6000平方米。自從1984年包玉剛首次回鄉以來,由莊市鎮、鎮海區政府3次重修,于1989年塑立包兆龍銅像,安放在前明堂。2005年年底大修時,還開辟了小花園,在履安堂中擺放了高檔紅木家具。邵逸夫故居邵逸夫(1907—)名仁楞,號逸夫,莊市勤勇村人,現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總裁、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邵逸夫先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從1985年起每年拿出1億港元捐助祖國大陸教育、衛生等事業,至今已為全國100多所大學、200多所中小學捐資。1990年,國務院為表彰先生的公益精神,將“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并于1992年聘為首批港事顧問。1974年英皇授予他爵士勛銜,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邵逸夫故居位于朱家橋老邵村,建于民國初年,占地面積16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余平方米,為座西朝東磚木結構樓房三間。故居建筑凈寬9·6米,進深7·5米,正屋中間為廳堂陳設,作會客或用膳之用。1986年落實政策將舊居歸還邵逸夫時,由莊市鎮政府進行修繕,添置家具,接受各界人士贈送的畫軸多幅。現今故居委托其親屬管理,各室分別陳列著邵逸夫先生返鄉活動照片和他捐資興學的事跡,供人參觀。莊市老街莊市老街是清雍正年間形成的一條雙面街,長達1.5公里,曾經是一個繁華商埠,當年建有西梢木廟、耶穌教堂、崇正書院、水龍會、望火臺等公共建筑和長面店、染坊、制鞋店、軋米廠、打鐵店、棺材店、剃頭店、點心店、南貨店、當鋪等特色店鋪。莊市街河貫通西南大河,曾是寧波至鎮海的主要交通線,每天定時有多班航船來往于寧波與鎮海之間。莊市在上海經商的很多人士,回鄉時有的乘定班的航船。但也有一部分人因歸心似箭,選坐小烏篷船回家,莊市街河是他們必經之地。目前,在莊市老街北側區域還保存大量寧波商幫建造的清晚期和民國初期的建筑,其中莊熙雄老宅等12處為區級文保單位,老包乾房等6處為保護歷史建筑。這些大院地域比較集中,建筑形式新穎,規格檔次高。莊市的民居建筑以木架結構為主體,磚墻片瓦,多朝南坐北,部分朝東坐西。自清代后期開始,眾多旅外發跡成巨富者紛紛在故鄉營造大宅,雖仍以木結構為主,但參用混凝土、鋼筋和玻璃等新穎建材;稍后年代里,更建有一批中西合璧新樓或西式洋房。莊市老街是鎮海區七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之一,保護面積10.4公頃。2、寧波幫紀念地寧波幫公園寧波幫文化公園坐落于寧鎮路以北、寧波幫博物館以南,占地17萬平方米。公園以水榭園林和商幫文化景觀為特色,顯示出“綠化、美化、文化”的風格。建設寧波幫文化公園旨在紀念鄧小平“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發表20周年、褒獎百年來幾十萬寧波幫對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杰出貢獻和弘揚光大寧波幫“開拓勤儉、義利兼備、誠信守約”的甬商精神。園內的商幫文化景觀主要有鄧小平與包玉剛和寧波商幫12項代表性行業的大型雕塑、孫中山和鄧小平贊譽寧波商幫的石刻題詞、再現“寧波商幫、百年輝煌”的長100米、高3米的大型花崗石浮雕。寧波幫博物館寧波幫博物館是寧波市“十一五”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占地70畝,建筑面積約18000平方米,由博物館和會館兩部分構成。目前正建設中,計劃2008年建成開放。博物館主建筑群為“甬”字型結構,玻璃廊道結合水街長庭的“時光甬道”從北向南貫穿整個建筑群,“甬道”與區域軸線疊合,各展廳間隔著玻璃竹院與“甬道”相接,構成江南傳統庭院建筑風格。作為一座城市人文博物館,她將以年代為脈絡、以史實為線索、以人物為亮點、以豐富的陳列手段為載體,系統展示明末至今寧波幫形成、發展、鼎盛、輝煌的史詩,以此來弘揚寧波幫愛國愛鄉的財智文化、桑梓情懷,藉以營造全世界寧波幫的“情感地標、精神家園”。3、鄉村旅游資源:特色農業觀光旅游帶莊市街道正在建設中的的特色農業產業觀光帶橫跨勤勇、永旺、萬市徐、光明四村,總面積960多畝。觀光帶中已建成的項目有光明農業生態園區--明星灣生態農莊、萬市徐百果采摘園、永旺休閑垂釣園、永旺南美白對蝦養殖垂釣園、勤勇盆景園、周林港百果觀賞園等組成,還有綿延數十里的生態經濟林帶貫穿其中。農業觀光帶中的項目各具特色。其中的光明村是寧波市可持續發展示范村、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寧波市文明村。自2002年以來,村班子按照村落即公園的理念,對民宅、景觀、基礎設施等進行了統一規劃,在建筑布局、風格、色彩運用進行規范。已建成別墅式村宅143棟、多層5幢、老年公寓1幢。為綠化美化環境種植名貴花卉10余種,價值12萬元,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光明新村,各地前來觀光與參觀學習的客人絡繹不絕。村內集觀光旅游、科研示范于一體的農業園區與新村農民別墅區交相輝映,700畝旅游果園更是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村里還引進和培植了一批特種動物養殖、高檔花卉苗木、新品種示范等基地,引進美國紅提等新品種12只,并發展了600畝雄鎮生態林帶。勤勇的盆景園占地100畝、投資500萬元,是寧波最大的羅漢松栽培基地。此外,規劃占地200公頃,選址于周林港區域的寧波(鎮海)植物園已進入建設前期準備階段。4、鎮海新城南區都市旅游資源鎮海新城系寧波市中心城區三江片的組成部分,是未來寧波中心城區的北大門,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設計人口40萬,由駱駝片和莊市片組成。鎮海新城立足融入寧波大都市,接軌大上海,是寧波中心城區北部商貿商務中心。建設目標是:既體現商幫財智文化內涵,又體現江南水鄉特點的集商貿商務、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現代居住為一體的綜合性新城區。其中莊市片區為:寧波中心城三江片以高教、科研開發和高品質居住為主要功能的新城區。5、寧波高教園區北區旅游資源高教園區北區以寧波大學為依托,規劃范圍為南臨甬江,北、東至規劃北外環路和東外環路,西至世紀大道,區域面積23.4平方公里。根據規劃,高教園區北區將成為以大學為主體,以發展教育產業為基礎的集居住、休閑、生產等多種職能于一體的生態型現代化城市功能區。人口容量為20萬人,包括居民11萬人和學生9萬人。規劃目標為開發建設集“高等教育、高科技孵化、高品位人居、優美環境”為一體的大學城。目前已落戶項目有浙江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寧波科技學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寧波城市職業學院等高等院校和浙江萬里國際學校、鎮海中學分校等基礎教育學校。2.1.2環境資源:莊市的特質—印象中的江南水鄉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說起江南,總讓人想起白居易的這首小令。莊市,正是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大凡記述莊市與寧波幫的文章總會有一段這樣的描述:莊市,寧波和鎮海之間的一個水鄉小鎮。莊市河無聲地從鎮中流過。小鎮上的人們是坐著航船從這里到寧波、到上海、到漢口、到天津……。就是從這條小河上,走出了6位兩院院士,走出了上海“五金大王”葉澄衷、漢口頭號富商宋煒臣、香港“影視巨擘”邵逸夫、“世界船王”包玉剛以及紡織業界的“非洲王”包從興等數十位商界巨子。一個名人故居,能否成為旅游者喜愛的目的地,其所在環境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江南這塊廣袤的水土上,除了大自然賦予的水鄉美景外,更點綴了江南人民用智慧和雙手創造的一個個古樸、恬靜又精巧宜人的小鎮和村落。江南水鄉的基本特征就是“親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親水是人類的本性。于是,人們說:“沒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聲音中聽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會走入一種清空的啟悟之中------”。江南小鎮的美色遠不僅在于它們自身,而更在于無數旅行者心中的畢生描繪。2.2旅游市場分析2.2.1區域旅游市場現狀分析(1)寧波市旅游業發展呈現強勁的增長趨勢2003年~2006年寧波市國內游客接待量年增長率約14%,國內旅游收入增長率近兩年高達24%;而在入境旅游方面,接待量的增長更加迅猛,高達30%,旅游收入增長高達43%。2007年寧波市旅游業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8.92萬人次,比2006年增長26.84%,旅游創匯4.3億美元,同比增長27.4%;接待國內旅游者3074萬人次,同比增長14.5%,國內旅游收入348.2億元,同比增長20.2%;旅游總收入380.2億元,同比增長20.3%。(2)寧波市的旅游客源市場結構入境旅游方面:2007年寧波市接待的入境游客中,外國人43.4萬人次,同比增長26.84%;香港同胞9.8萬人次,同比增長26.49%;澳門同胞2.8萬人次,同比增長23.85%;臺灣同胞12.9萬人次,同比增長18.11%。入境旅游者構成的比例和上一年基本一致。外國旅游者中,亞、歐、美三洲一直居于前三位,占總接待人次的78.99%。其中,亞洲占46.96%,歐洲占17.89%,美洲占14.14%.。亞洲市場中,日本仍為第一大客源國,2007年共接待日本游客96190人次,同比增長16.9%;但韓國市場增長比較顯著,接待55378人次,同比增長45.83%。在國內客源市場方面,2003~2006年浙江、江蘇和上海區域的客源占寧波旅游游客的七成以上。浙江本省游客占四成多,江蘇和上海游客各占一成多。2007年寧波市的國內游客仍以省內居民(45.53%)以及周邊的江蘇(17.27%)和上海(9.28%)為主。和全省的國內游客結構相比,寧波市在接待上海游客方面尚有發展空間(浙江省國內游客中,上海游客占18.3%,江蘇游客占12.5%)。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后,預計2008年江蘇、上海市場將會有較大增長。(3)寧波市主要客源市場的出游特征寧波的主要客源市場為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臺州。雖然該地區的人口僅占全國的6.3%,但GDP占全國的20.3%,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主要客源市場呈現以下的特征:外出旅游頻率高,大部分人一年出游2-5次平均過夜率達0.67在旅游地逗留時間傾向于2-3夜人均旅游花費在500-2000元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交通、經濟、安全問題2.2.2潛在客源市場分析(1)浙江省整體旅游市場開發前景樂觀據統計,在2005年來浙江旅游的旅游者中,本省游客占39.8%,而2004年,這個數字是40.6%,數量是4304萬人次。在來浙江旅游的國內旅游者中,省內游客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浙江省各市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提高,為浙江人游浙江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2)長三角地區旅游客源輸出巨大長三角地區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休閑、娛樂、旅游消費較全國平均水平旺盛,且隨著地區經濟的進一步,這類消費將進一步提升。對于長三角地區巨大的出游客源市場,區域內各城市之間旅游互訪度非常高,三小時車程是近距離出游的重要節點。本區域的文化旅游資源若與鎮海其他旅游項目結合,如九龍湖休閑度假等,對三小時車程距離內的游客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2.2.3旅游市場定位分析(1)目標市場定位1、立足寧波本地市場2、面向以上海、杭州為核心的長三角高消費群體3、輻射其他地區(2)細分市場定位1、商務旅游市場中國消費力最強的旅游市場是商務旅游市場。這一旅游市場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白領員工;二是商業成功人士。寧波的經濟發展成就大、增幅大,本項目的商務旅游市場無疑是其重頭。2、居民休閑度假市場客源市場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是旅游區發展潛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前所述,本區域面臨的經濟規模很大。其次是本區地處我國城市密集區,城鎮人口規模基數也很大。據預測,到2010年上海的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1600萬以上。到2003年末,浙江省的戶籍人口為4551.26萬。2000年人口普查,寧波市總人口為596萬人(包括外來人口)。3、自駕車旅游市場中國正在成為小汽車的產銷大國,2003年,中國轎車的產量為201.89萬輛,銷量為197.16萬輛。除了寧波及周邊地區的自駕車旅游市場很大外,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后,上海到本區的交通時間在3小時之內。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自駕車游客無疑是本項目必須努力挖掘的重點客源市場。4、老年旅游市場一般而言,老年游客對歷史人文景觀興趣較大。目前中國已步入老年型年齡結構的國家行列,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4億,占到總人口的10.2%,并正以每年3%速度急劇增長。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更是以每年4.5%左右的速度遞增,中國現有“空巢老人”2000多萬。就鄰近的上海而言,目前老年人口已達264萬,占總人口的18%。因此,開發老年旅游市場對本項目具有重要意義。2.3名人故里旅游開發的一般規律名人效應在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旅游景點便是與名人效應緊密相連的一個例子。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說明自然景觀需要人文景觀的借助和襯托,然后才能相得益彰,而人文景觀歷來都是與名人效應結合在一起的。名人故里之爭在當前中國已呈白熱化,其影響甚至波及到反面人物、小說虛構人物。修復名人故跡,推動紀念活動,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儼然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發展旅游產業的突破口。然而,通過研究眾多的名人故里型旅游景區,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性的現象:除了極少數頂級名人故里外,單純地借名人開發旅游景區的一般以失敗居多。由于旅游功能的單一化,許多名人故里型旅游區大多“叫好不叫座”,“有說頭,少看頭,無玩頭”,不僅不能為地方經濟帶來效益,每年的房屋維護、管理人員工資等費用反而成為地方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以風光見長的旅游景區如綴以名人效應,則可有效地豐富旅游區的景觀構成,提升旅游區品位。反過來旅游區的成功又可進一步擴大名人的知名度。如周莊與沈萬山的關系。名人故里要實現成功的旅游開發,必須具備從景觀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的四大條件。2.3.1獨特性名人故里旅游不能僅在故居上做文章,這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很難為市場所認同。首先名人故里并不僅僅是一兩幢建筑,還需要保護建筑周圍的環境,營造出歷史人物的成長生活環境。其次名人故里旅游要以故居為原點,故里為主題,故事為產業鏈,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游覽體驗。2.3.2文化性明代高啟的《《將赴金陵始出閶門夜泊》》典型地說明了名人與勝景的關系:畫橋二百映江城,詩里楓橋獨有名。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有鐘聲。江山增色在名賢,“不是當年兩篇賦.如何赤壁在黃州?”試想,沒有蘇軾當年游覽以及留下的詞與賦,黃州赤壁可能仍然與江邊無數斷巖石壁一樣湮沒無聞。2.3.3參與性名人故居之所以客源不足,與游覽方式單一有關。單調的博物館式陳列不太適宜現代游客的游賞理念,因此要缺乏挖掘、衍化文化資源的活力,設計互動性的景點、餐飲、紀念品、娛樂等產品。在北京珠市口西大街老字號晉陽飯莊內,有一所藤蘿海棠紅綠相映的精致的古院,那便是清乾隆年間風流才子紀曉嵐在北京的寓所。紀曉嵐在此撰寫了傳世名作《閱微草堂筆記》。在晉陽飯莊,客人在舉箸端杯時,或談論幾句智商與情商都堪稱一絕的風流才子,在酒酣耳熱之際,或三三兩兩地走入枝蔓纏繞、綠蔭展延的小院游覽,獨具情調。本項目自2002年開放至今已有逾百萬中外游客慕名探訪。2.3.4適游性即結合旅游產業“六要素”,將分散景觀資源整合為游客可以消費的旅游產品。紹興市自1999年組建文化旅游公司以來,一方面投入巨資修復名人故居,對這一獨特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針對市區名人故居“小而散”的狀況,迎合游客訪古探幽的愿望,推出了“坐三輪、游古城、訪名士、探遺跡”一日游,吸引了大量散客。2.4本項目開發條件(SWOT)分析2.4.1優勢⑴寧波幫發祥地,人文底蘊深厚,歷史遺存豐富,名人的知名度較高。⑵區位條件優越客源市場廣闊。⑶本底環境較好,鄉村風情尤存。⑷鎮海區內及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可串線組合,聯合營銷,形成資源互補,發揮綜合優勢。⑸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旅游發展勢頭強勁,政府支持力度大。2.4.2劣勢⑴“寧波幫文化”旅游資源點分散,不成規模,且缺少類似山西喬家大院那樣有震撼力的資源。⑵作為城市新興功能區塊,又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環境的建設性破壞嚴重,道路分割,河道占用。目前既沒有發展都市商務旅游條件,而寧靜質樸的鄉村氛圍又面臨解體。⑶鄉村生態環境破壞,水質污染,江南水鄉韻味正在消失之中。2.4.3機遇⑴基礎設施完備,可進入性良好,且作為寧波城市新興功能區塊,政府在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建設的投入力度大。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同步進行旅游項目規劃,超前整合相關資源,并從市政設施、園林景觀及交通組織等多方面給予配合,可為發展旅游產業節省了大量資金,收事半功倍之效。⑵城市旅游與環城游憩帶的崛起。從國際大城市的發展規律看,環城游憩帶的形成往往是該地區城市化程度的一個特征,并逐漸發展成為城市的一個基本功能部分。在中國,大中城市周邊200公里的地區是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高頻出游地區,這種近程、短期、高頻的出游行為推動上述地區成為休閑旅游項目的密集地區。莊市正位于甬、滬、杭的環城游憩帶內。⑶2010年將有7000萬人參觀上海世博會。2.4.4挑戰⑴項目投入巨大,而旅游業本身具高風險性和脆弱性。⑵長三角旅游市場的興起和逐漸成熟,既為本區域的旅游發展帶來機遇,也將使區域旅游市場競爭更為激烈。⑶規劃理念受實施各方的的接受程度。3、策劃總綱3.1策劃區域范圍莊市街道轄區。3.2策劃依據①《旅游規劃通則》GB/T18971—2003②《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2003③《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④《鎮海區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⑤《寧波市鎮海區分區規劃2004-2020》⑥《鎮海新城北區、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⑦《莊市老街控制性詳細規劃》⑧其他相關規劃規范3.3策劃原則1、高瞻遠矚、腳踏實地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3、系統籌劃、逐步推進4、因地制宜、重點突破5、項目集聚、功能擴散3.4建設分期近期:2008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遠期:2016年—2020年4、區域旅游發展戰略4.1旅游戰略定位功能定位依托“商幫故里、大學新城、鄉村休閑”三大旅游資源,建設以寧波幫文化為亮點、觀光與休閑功能相結合的現代都市型旅游區。市場定位立足滬杭甬,面向華東地區,拓展其他地區。形象定位甬商故里印象江南4.2主導旅游產品設計尋訪商幫故里---國際級吸引力,但市場面很窄;船游水鄉都市---國家級吸引力,屬大眾化旅游產品;老寧波街區休閑---浙東地區級吸引力;共享高教園與鄉村旅游---寧波市區級吸引力。4.3旅游發展戰略4.2.1規劃領先、整合開發4.2.2政府主導、統籌兼顧4.3.3后來居上、強行起飛4.3案例比較4.3.1中國桂林“二江四湖環城水系游”4.3.2日本柳川的運河觀光5、“寧波幫”文化旅游目的地開發規劃5.1規劃結構:一心二環三大組團一心:莊市旅游集散中心二環:二條水上巴士游覽環線三大組團:老寧波十里水街組團鄉村旅游組團高教園區北區組團5.2空間布局規劃5.3.1(1)本區包括商幫文化公園、寧波商幫博物館、游船碼頭三個項目。(2)游船碼頭為莊市商幫文化旅游區的起點和門戶區,規劃建碼頭及附屬設施、游人中心、大型停車場等。(3)寧波幫博物館屬在建項目,占地面積70畝,建筑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建筑群呈“甬”字型,由博物館和會館兩部分組成。該項目是寧波市“十一五”重點文化項目。博物館部分以弘揚寧波幫愛國愛鄉的財智文化、桑梓鄉情為主題,展示明末以來的寧波幫歷史,設一個綜合陳列,六個專題陳列:中國近代金融業;中國近代商業;中國近代實業;中國近現代航運業;中國近現代教育;當代寧波幫。會館區是博物館的陳列擴展區間,目標是營造全世界寧波幫的“情感地標、精神家園”。目前寧波幫博物館史料、實物的征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進展。(4)寧波幫文化公園坐落于寧鎮路以北、寧波幫博物館以南,占地17萬平方米。公園以水榭園林和商幫文化景觀為特色。園內景觀主要有鄧小平與包玉剛和寧波商幫12項代表性行業的大型雕塑、孫中山和鄧小平贊譽寧波商幫的石刻題詞、再現“寧波商幫、百年輝煌”的長100米、高3米的大型花崗石浮雕。規劃建議對本項目進行封閉式管理,并按旅游景區的要求園內游覽項目進行三個方面的調整與完善。①將寧鎮公路側公園入口改建為景區主入口,建入口門樓與游人中心等服務設施,設主停車場。②園內增設二處休閑服務街區。東側為水鄉風情街,體現老上海風情;西側為近代建筑風情街,體現舊香港風情。街區設酒吧、西餐廳、特色購物點及其他時尚消費場所。③規劃在原有雕塑群的基礎上,增加寧波幫故事為主題的十大景觀,如葉澄衷劃舢板獨闖上海灘,邵氏的天一影業,宋煒臣建武漢既濟水塔等。④按旅游景區的要求完善相應標識與服務設施。5.3.2水上巴士游覽環線(1)水上游覽線為本區域的“亮點”項目,用以強化區域旅游主題,整合、串連分散的旅游資源點,打造獨特的江南水鄉都市形象。(2)水上游覽線起自集散中心碼頭,分大、小二環。(3)小環線圍繞莊市鎮區,經官倉港、浜子港、陳倪河、東河回集散中心碼頭,長5500米,串連規劃中的南區公建綠化中心、葉氏義莊、包玉剛故居、莊市老街,是寧波幫文化旅游項目的核心景區。對水上游覽線進行主題化建設,全程規劃分為三段:時尚水城—集散中心碼頭至南區公建綠化中心,為新城地標性的展示形象區;鄉村印象—葉氏義莊至包氏故居段,保留并強化江南鄉村風情;十里水街—東河(莊市老街)段,本段主要穿越莊市鎮區,重點營造街市氛圍。(4)大環線從集散中心碼頭出發,經南區公建中心沿浜子港南段至勤勇村,然后向北經郭家港、中大河至光明村,再向西經周林港至浜子港回集散中心碼頭,總長約16公里。大環線以鄉村風情與觀光農業園為特色,串連邵逸夫故居、勤勇村、光明村、永旺村、萬市徐村、周林港植物園等項目。5.3.老寧波十里水街組團(1)本區包括葉氏義莊、老寧波主題街區、包玉剛故居、莊市老街三個項目,是莊市旅游資源中最富個性的節點。(2)葉氏義莊、包玉剛故居的項目設置以觀光游覽為主,通過對名人故里及其周邊環境的整治,營造懷舊、追思的氛圍,詳見本報告第二部分。(3)老寧波休閑主題街區規劃位于葉氏義莊與包玉剛故居之間,建設中的大型樓盤—合生國際城(30公頃)西側,規劃用地面積8公頃。在《鎮海新城北區、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城市商業區業態多元化與體驗主題化是一種大趨勢。西方國家首先出現了商業區規劃的HOPSCA(豪布斯卡)原則,即城市商業街不僅是一個購物場所,而且必須是hotel、office、parking、shopping、convention、apartment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活空間,加拿大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是其典范。進而又發展了主題街區概念,其構成要素為:①文化內涵定位街區主題;②業態分布突出街區主題;③產品類型服務街區主題;④城市設計強化街區主題;⑤消費者類型構成可檢驗街區主題。即:文化為魂,建筑為體,商業為用。主題街區的在中國發展很快,典型代表有CBD(中央商務區)-如寧波的天一廣場、RBD(城市游憩商業區)-如成都的錦里。老寧波主題休閑街區的主題為:休閑和老寧波,業態為購物、餐飲、娛樂、生活服務與專題博物館,是一種RBD(城市游憩商業區)。規劃開挖河道進入街區中心,使其水系溝通官倉港與浜子港,營造舒緩的濱河休閑街氛圍,強化新城的江南水鄉景觀特色。(4)莊市老街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正在逐步納入寧波城市中心區域。為此規劃本區以莊市老街為基礎,參考上海新天地開發模式,營造一河二街式、體現老寧波市井生活氛圍的小尺度空間休閑街區。本區的規劃要力求區別于慈城古鎮的縣衙主題和前童古鎮、走馬塘古村的農耕主題開發模式,填補寧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缺少體現市井生活的傳統街區的空白。鑒于寧波幫鼎盛于清末民初,是洋務運動的中堅人物,因此老街改造的建筑風格以ArtDeco-藝術裝飾風格為主,營造十里洋場的氛圍,使游人有恍若游走在老上海與舊香港之感。在沿河步行街區引進或恢復寧波特色老店,如缸鴨狗湯團、趙大有金團、東福園飯店、天然舞臺、壽全齋藥店等,滿足老寧波的懷舊情懷。附:葉澄衷墓園整修建議葉澄衷墓園位于曙光村朱家。1899年葉氏病故于上海,1902年回鄉安葬入穴。墓地總占地約10余畝。墓莊建筑占地1332平方米,墓莊鋪設石板。葉氏墓碑由清末狀元張謇所書,碑文:清皇誥授榮祿大夫候選道澄衷葉公墓。墓碑上原有墓志銘,由蔡元培撰書,現已毀。墓碑后1米處為葉澄衷的墓墳,長5米,寬3.1米,高1.1米,平頂,外形材質為石板、石條。該墓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地方土匪盜墓破壞,現正在修復之中。建議墓園按中國傳統格局修復,分園門、松柏甬道、紀念廣場、祭祀臺、墓體、環墓甬道等部分。其中紀念廣場立葉澄衷半身像塑和生平功績碑。5.3.4鄉村旅游組團(1)鄉村旅游組團在莊市特色農業觀光旅游帶基礎上發展,成為寧波幫文化旅游項目的有益補充。(2)鄉村旅游組團的游憩功能設計。①親歷鄉村生活:鄉村小住、農家院落品茶、棋牌樂、鄉村酒吧閑坐、森林漫步、康體修養。②體驗鄉村民俗:村廟/宗社尋秘、手工作坊體驗、農家菜園采摘和認種。③游賞鄉村風光:光明新村觀光、果園菜園觀光、江南水鄉河網觀光。④品嘗鄉村美食:農家土菜宴、河鮮野味宴、田園燒烤宴。⑤考察新農村:新農村參觀考察、當代鄉村科學發展觀理念和實踐探討、建立美術寫生實習基地。(3)鄉村旅游組團規劃結構:一帶二區四村一帶:明旺路觀光農業走廊(輔線:郭家港--中大河--周林港水上游覽帶)二區:光明村旅游服務區、勤勇村旅游服務區四村:核心項目及特色①勤勇村—邵氏故里。核心項目:鄉村旅游帶之南部服務區、盆景園、邵逸夫先生故居。②永旺村—水鄉漁村。核心項目:垂釣園、釣蝦樂園、阮家祠堂(民俗館)。③光明村—新農村建設典范。核心項目:光明新村(鄉村旅游帶之北部服務區)、明星灣生態農莊、光明觀光果園。④萬市聚村—都市農園。核心項目:萬市聚農業采摘園。(4)鄉村旅游服務體系規劃:交通/標識/組織者。(5)鄉村旅游營運模式規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