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術語和符號地基處理ground
術復合地基composite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bearing換填墊層加筋墊 preloadingdriftvacuumcompactedrammedcompactionsand-gravelcolumnscomposite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 flyash- 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rammedcement-soilpilecompositecementdeepmixingcomposite旋噴樁復合地基jetgrountingcompositegrountingmicro符 ——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Dr——砂土相對密實度e——孔隙fak——地基承載力特 ——樁體單位截面積承載力特征值fsk——樁間土的承載力特征值;fspk——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Ip——塑性指數; ——樁端地基土的承載力特征值,樁端端阻力qs——樁周土的側阻力特Ra——單樁豎向承載力wop————c——壓實系d——干密度A——基礎底面積AeAp——樁的截面積d——————面積置換率s——樁間z——基本規定經處理后的地基,當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而需要對確定的地基承載處理后的地基整體穩定分析可采用圓弧滑動法,其穩定安全系數不應小于1.30。散體加不應小于2.0。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對于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規定需要進行地基變形計算的建施工技術應掌握所承擔工程的地基處理目的、加固原理、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等。換填墊層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0mm。對濕陷性黃土地基,不得選用砂石等透水材料。5%,亦不得含有凍土或膨脹土。當含有碎石時,其50mm。用于濕陷性黃土或膨脹土地基的粉質粘土墊層,土料中不得夾有磚、瓦2︰83︰7。土料宜用粉質粘土,不宜使用塊狀粘土和砂質粉土,15mm。石灰宜用新鮮的消石灰,其顆粒不得大于5mm。/m35%。設計、施工前必須對選用的礦渣進行試驗,在確認其性易受酸、堿影響的基礎或不得采用礦渣墊層。大量填筑礦渣時,應考慮對水和土壤的土工材料加筋墊層所用土工材料的品種與性能及填料的土類應根據工程特性和地抗腐蝕的土工格柵、土工格室、土工墊或土工織物等土工材料;墊層填料宜用碎石、角pzpczf 式中pz——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墊層底面處的附加壓力值(kPapcz——墊層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墊層底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z可分別按(4.2.2-2)和(4.2.2-3)式計算:
pz
bpkpcb
blpkpcpzb2ztgl2ztg (4.2.2- 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面的寬度l——矩形基礎底面的長度(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zb二層及二層以6zb二層及二層以6b外,其它材料均取=0°,必要時宜由試驗確定;b2)0.25zb<0.5時,bb 式中b——墊層底面寬度zbzb
<0.25zb=0.25定。墊層頂面每邊超出基礎底邊不宜小于300mm。表 壓實系數碾壓振密注:l壓實系數c為土的控制干密度d與最大dmax的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擊實試驗確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2t/m3;墊層下臥土層的變形量可按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的有關 式中:Tp——土工材料作用力(MPa),對于筋材可按下式確定Tp= Ta————土工材料筋材的允許抗拉強度(kN/m。200mm0.33-0.5。墊層的邊緣應有足層鋪填厚度可取200~300mm。為保證分層壓實質量,應控制機械碾壓速度。wop±2%的范圍內,粉基坑開挖時應避免坑底土層受擾動,可保留約200mm厚的土層暫不挖去,待鋪填碎石或卵石墊層底部宜設置150~300mm厚的砂墊層或鋪一層土工織物,以防止軟弱土層500mm。接縫處應夯壓密實。灰土應拌合均勻并應當日鋪填夯壓。灰土夯采用環刀法檢驗墊層的施工質量時,取樣點應位于每層厚度的2/3深度處。檢驗點數量,50~100m2110~20m1個點;每個1個點。采用貫入儀或動力觸探檢驗墊層的施工質量時,每分層檢驗點的間距應小于4m。3點;對于大型工程則預壓地2585%的淤泥,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加固土層上覆蓋有厚度大于5m以上的回填土或承載力較高的粘性土層時,不宜采用真空預壓加固。層的位下水類型及水源補給情況等。并應通過土工試驗確定土層的先期固結壓力、孔隙比與固結壓力的關系、滲透系數、固結系數、三軸試驗抗剪強度指標以及原位板抗剪強度側向位移、孔隙水壓力、水位等項目的監測并進行原位板剪切試驗和室內土工試驗。敏感性等確定,且不宜小于20m。當距離較近時,應采取相應保護措施。()300~500㎜,袋裝砂井直徑可取70~120mm。塑料排水帶的當量換算直徑可按下式計算: (5.2.3)式中,—塑料排水帶當量換算直徑(mm—塑料排水帶寬度(mm(mm等邊三角形排列時,豎井的有效排水直徑與間 的關系=1.05正方形排列時,豎井的有效排水直徑與間距的關系為=1.13時,豎井的間距可按井徑比選用(,為豎井直徑,對塑料排水帶可取==15~22=6~8計算
t TiTi1 Ti1式 —時間地基的平均固結度 —分別為第級荷載加載的起始和終止時間(從零點起算(,當計算第級荷載加載過程中某時間的固結度時,改為;表 (豎井818 3n2Fnn21ln(n)ch(cm2scv(cm2sUz力均勻分布的單面排水v4HFd2ne 2cFd24H n 1) 2)式中—固結時間時豎井地基徑向排水平均固結度kh—天然土層水平向滲透系數(cms (cm/s
—涂抹區直徑與豎井直徑的比值,可取=2.0~3.0,對中等靈敏粘性土取低值,對—豎井縱向通水量,為單位水力梯度下單位時間的排水量(cm3/s要求時,可加載,否則應分級逐漸加載,待前期預壓荷載下地基土的強度增長滿足下一式中—時刻,該點土的抗剪強度(kPa(kPa
se0ie1i i11 式中—最終豎向變形量 —第層中點土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所對應的孔隙比由室內固結試驗 石。砂墊層的干密度應大于1.5g/cm3,其滲透系數宜大于1×102cm/s。()砂井的砂料應選用中粗砂,其滲透系數應大于1×102㎝/s真空預壓豎向排水通道宜軟土層,但不應進入下臥透水層。軟土層厚度較大、且以地基抗滑穩定性控制的工程,豎向排水通道的深度至少應超過最滑動面3.0m。對以變形控土層的平均固結度應大于90%。設備可抽真空的面積為1000~1500m2確定。()650mmHg10天左右可進行上部650mmHg后,一般抽真空20~30天可進行堆載施工。真空和堆載聯合預壓以真空預壓為主時,最終豎向變形可按第5.2.12條計算,其中ξ可取0.9。()計算值的95%。10()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真空()塑料排水帶必須在現場隨機抽樣送往進行性能指標的測試,其性能指標包括縱向通預壓,加固后的檢測應在卸載3~5d后進行。壓實、夯實、擠密地基壓實填土包括分層壓實和分層夯實的填土。碾壓法用于水位以上填土的壓實;振動壓時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0mm;重錘夯實法常用錘重為1.5~3.2t,落距為2.5~4.5m,夯打遍數一般取6~10遍。宜通過試夯黃土等一般不大于1.0~2.0cm,對于砂性土等一般不大于0.5~1.0cm。結果確定。其下臥層頂面的承載力應滿足式4.2.2-2、4.2.2-3的要求。 壓實系數wop d
10.01wop
式中 ——分層壓實填土的最大干密度d——wd——土粒相對密度(dsw——w 壓實系數填土厚度全重的30%~50%)c10%在壓實填土的過程中,應分層取樣檢驗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每50~100 面積內應有.2夯實地表 —1~2遍,滿夯可采用輕錘或低落距錘多次不應少于3~4周;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夯擊。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對可液化地基,擴大范圍不應小于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GB50025有關規定。驗指標按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有關規定確定。強夯地基變形計算應符合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有關規定。25kPa~80kPa,單擊夯擊能高時取大值,單擊夯擊能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300mm~400mm。5,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當夯硬土層上。深度不宜超過10m。徑大于300mm的顆粒含量不宜超過全重的30%。大于100mm。當場地表土軟弱或水位較高,夯坑底積水影響施工時,宜采用人工降低水位或鋪填一定厚度的砂石材料,使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坑內或場地積水應施工前應查明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的位置及標高,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保護基間隔時間可取28d。1%,且不應少于3點。其它檢測工作量可根據工程實際確定。 邊不應小于基底寬度的0.75倍,并不應小于1.00m。層厚度的1/2,并不應小于2m。cdmaxcdmax cdmaxs 3Ρdmax——樁間土的最大干密度(t/mρd——地基處理前上的平均干密度程不應小于0.90。樁間土的平均擠密系數ηcdc d式 ρd1——在成孔擠密深度內,樁間土的平均干密度(t/m3),平均試樣數不應少于6組nA
式 n——樁孔的數量A——擬處理地基的面積Ae——1根土或灰土擠密樁所承擔的處理地基面積(m2),dAe4樁孔按等邊三角形布置de=1.05s
水泥與土的體積配合比宜為1:92:8。孔內填料均應分層回填夯實,填料的平均壓實系數c值不應小于0.97,其中壓實系數最小值不應低于0.94。Qvd(wop Q——計算加水量(m3);——地基處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ddw——地基處理前土的平均含水量k——損耗系數,可取1.05~1.10
進行,對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部處理時,宜從外向里間隔1~2孔進行;部處理深度內樁體和樁間土的干密度,并將其分別換算為平均壓實系數c和平均擠密系數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并不應小于5m。1e01e01e01e0e1emaxDr1(emaxemin 式 e1——地基擠密后要求達到的孔emax、emin——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現行《土工試驗方法Dr1——地基擠密后要求砂土達到的相對密實度,可取0.70~0.85樁長不宜小于4m。100mm;75kW40~150mm。振動沉管法樁體材料可用碎石、卵石、角礫、圓礫、礫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等硬質材料,含泥量不得大于5%,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0mm。式中Esp
1.5~3,原土強度低取大值,原土強度高取小值。超過7m,75kW振沖器不宜超過15m。)大功率振沖器投料可不提出孔口,小功率振沖器下料時,可將振沖器提出孔口密實電流值和規定的留振時間后,將振沖器提升30~50cm。6)檢測數量不應少于樁孔總數的2%。位于振沖點圍成的單元形心處及振沖點中心處。檢驗數量可為振沖點數量的1%,總數不應少于5點。fspk[1m(n 式中fspk——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ak——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ee等邊三角形布樁de1.05s正方形布樁de矩形布樁dess1s2分別為樁間距、縱向
m
(1m)
式中 fspk——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m——面積置換率Ra——單樁承載力特征值Ap——樁的截面積fsk——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應按靜載荷試驗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取nRaupqsiliqp
式中:up——樁的周長——樁長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qsi——樁周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應按地區經驗確定 3
p式中 3Ra+m(d AAp式中 ——基礎底面以上土 平均重度 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基礎埋置深度(m)Esp
式中fak—基礎底面下天熱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表 變形計算經驗系數Es砂石樁復合地基砂石樁復合地基處理范圍應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場地條件確定,宜在基礎外緣擴大1~3排樁。當要求消除地基液化時,在基礎外緣擴大寬度不應小于基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且不應小于5m。800~1200mm;當采用振動沉管法成樁時,直徑通常采用300~600mm。2m的深度;對按變形控制的工程,砂石樁樁長應滿足處理后地基變形量不超過建筑物的地基宜按當地經驗取值,如無經驗,對于松散的砂土、粉土可取1.2~1.5,原土強度低取大值,原填土地基,不宜少于14d。或正方形的中心。檢測數量不應少于樁孔總數的2%。水泥土攪拌樁的施工工藝分為漿液攪拌法(以下簡稱濕法)和粉體攪拌法(以下簡稱干法)———密粉土、松散—稍密中粗砂和礫砂、黃土等土層。不適用于含大孤石或物較多且不易清除的雜填土,硬塑及堅硬的粘性土、密實的砂類土以及水滲流影響成樁質量的土層。當30%(5%)70明擬處理土層的PH值、有機質含量、物及軟土分布情況、水及其運動規律等。適的劑、外摻劑及其摻量,為設計提供不同齡期、不同配比的強度參數。對豎向承載的90d齡期試塊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對承受水平荷載的水泥土強度宜取28d齡期試塊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6劑宜選用強度等級不低于3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型鋼水泥土攪拌墻不低于應小于20%。墊層的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4。豎向承載攪拌樁的長度應根據上部結構對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確定,并應軟弱土層到達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設置的攪拌樁同時為提高抗滑穩定性時,其樁長應超過滑弧2.0m以上。的限制。單頭、雙頭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多頭及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樁)的深度不宜超過載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按公式(7.1.5-2)估算,公式中fsk為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β為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當樁端土修正的承載0.1~0.4,差值大時取低值;當樁端值大時或設置褥墊層時取高值。單樁承載力發揮度系數可取1。Rafcu 式中:fcu——與攪拌樁樁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內加固土試塊(70.7mm的立方體,也可50mm的立方體)90d齡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kPa)1MPa0.8MPa;up——樁橫截面周長10~15kPa12~18kPa;對稍密砂類土可取15~20kPa;對中密砂類土可取20~25kPa;qp——樁端地基土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kPa),可按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的有關規定確定;3根。柔性基礎應通過驗算在基礎內、外布樁。柱狀加固可采用正方形、等邊當攪拌樁處理范圍以下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按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的有關規定進行下臥層承載力驗算。tanΦsp=mtanΦp+(1- Csp=mCp+(1- 式中:Φsp、Csp——復合土層的內摩擦角及凝聚力Φs、Cs——樁間土的內摩擦角及凝s1與樁端下未加固土層的壓縮變形s2:攪拌樁復合土層的壓縮變形s1可按下式計
Esp=mEp+(1- 式中:Pz——攪拌樁復合土層頂面的附加壓力值(kPa);Es——樁間土的壓縮模量(kPa) 一點均能經過20次以上的攪拌。應將樁頂以上500mm土層及攪拌樁頂端施工質量較差的樁段用人工挖除。樁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樁直徑和樁長不得小于設計值。所使用的水泥都應過篩,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必須連續。拌制水泥漿液的罐30s,在水泥漿與樁端土充分攪拌后,再開始24h。如間隔時間太長,與相鄰樁無法可靠性。送氣(粉)管路的長度不宜大于60m。提升至地面下500mm時,噴粉機應停止噴粉。1m處,待恢復噴粉時再目測檢查攪拌的均勻性,量測成樁直徑。檢查量為總樁數的5%。總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樁身強度檢驗應在成樁28d后,管單動取樣器鉆取芯樣作攪拌均勻性和水泥土抗壓強度檢驗,檢驗數量為施工總樁(組)數的0.5%,且不少于6點。鉆芯有時,可采用28d后進行。驗收檢測檢攪拌為3組),其余可進行單樁靜載荷試驗或單樁、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旋噴樁復合地基莖或有較高的有機質時,以及水流速過大和已涌水的工程,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時滿足式(7.3.2-1)η0.33。200~300㎜,其材料可選用中砂、粗砂、級配砂石等,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流量大于30L/min,氣流壓力宜取0.7MPa,提升速度可取0.1~0.2m/min。P.O.32.5級及以上的普通硅酸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高壓噴射注漿完畢,應迅速拔出噴射管。為防止漿液凝固收響樁頂高程,必要時的0.5%~1%,且每項單體工程不應少于3點。土樁、灰土樁復合地土樁、灰土樁復合地基適用于處理水位以上的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地基的厚度宜為3~15m。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飽和度大于65%時,應通0.25倍,并不應小于0.50m。度的1/2,并不應小于2m。角形布置,樁孔之間的中心距離,可為樁孔直徑的2.0~4.0倍。體積配合比,宜為2:83:7。然地基的2.0倍,也不宜大于250kPa。土樁、灰土樁復合地基的變形計算,應符合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土樁、土樁、灰土樁復合地基總數的0.5%,且每項單體工程不應少于3點。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基,可處理地基的厚度不宜大于10m。6m;角形布置,樁孔之間的中心距離,可為樁孔直徑的2.0~4.0倍。試塊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水泥與土的體積配合比,宜為3:7或2:8。數最小值不應低于0.94。合料含水量應滿足最優含水量的偏差不大于2%,土料和水泥應拌合均勻;總數的0.5%,且每項單體工程不應少于3點。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素混凝土成樁宜取600~800mm;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宜取300~600mm。箱基、筏基和獨立基礎,樁距宜取3~5倍樁徑;墻下條基單排布樁宜取3~6倍樁徑。砂、級配砂石和碎石等,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mm。用均勻布樁,應主要在柱邊(平板式筏基)和梁邊(梁板式筏基)2.5倍板厚的面積范圍8地基變形計算深度應大于復合土層的厚度,并符合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GB50007中地基變形計算深度的有關規定。3)振動沉管灌注成樁,適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素填土地基。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成樁,適用土性應滿足《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的有關規定。宜為30~50mm,振動沉管灌注成樁后樁頂浮漿厚度不宜超過200mm;法,夯填度(夯實后的褥墊層厚度與虛鋪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9。基礎,樁位偏差不應大于0.25倍樁徑,對單排布樁樁位偏差不應大于60mm。柱錘沖擴樁復合地基深度不宜超過10m,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宜超過160kPa。處理土層厚度的1/2。對可液化地基,處理范圍可按上述要求適當加寬。 許值確定;對可液化地基,應按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有關 當采用碎磚三合土時,其配合比(體積比)可采用生石灰:碎磚:1:2:4。當采用其 也可按公式(7.1.5-1)fspk為柱錘沖擴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m力低時取大值;fsk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宜按當地經驗取值,如無經驗 定執行。初步設計時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可按公式(7.1.8-1)估算,公式中Esp為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MPa);Es為加固后樁間土的壓縮模量(MPa),可按當地經驗取值。 計規范》GB50007的有關規定進行下臥層地基承載力驗算。 0.5m,其上部樁孔宜用原槽土夯封。施工中應作好記錄,并對發現 2%計。每一單體工程樁身及樁間土總檢驗點數均不應少于6點。柱錘沖擴樁復合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 檢驗數量為總樁數的0.5%,且每一單體工程不應少于3點。載荷試驗應在成樁14d后 多樁型復合地基對剛性長短樁復合地基應選擇砂石墊層,墊層厚度宜取對復合地基承載力貢獻較大樁直徑的二分之一;對剛性樁與柔性樁組合的復合地基,墊層厚度宜取剛性樁直徑的二分之一;對柔性長短樁復合地基及長樁采用微型樁的復合地基,墊層厚度宜取1010。 2Ra
a1 2
(1mm)
pAP1AP2——分別為A樁、B樁的橫截面面積fsk——A樁、B樁處理后復合地基樁間土承載力特征
f
1Ra1[1m
2(n1)]f
fsk——僅由B樁加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7.8-1合模量法計算,復合土層下臥土層變形宜按現行《建筑地礎設計規范》ss1s2 s1——長、短樁復合土層產生的壓縮變形s[ pb(zi i1)+ pb(ziz )+ b(z i j
i
i
ji11
in1
jn1
n1、n2——分別為長短樁復合加固區、短樁樁端至長樁樁端加固區土層分層數n3——變形計算深度內下臥土f
2
ff
fspk1——僅由長樁處理形成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spk——長短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天然地Efspk[m
(1m
1
f
p
fsk——僅由B樁加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Ep2——散體材料樁身材料壓縮模量
Efspk[1m(n1)] f1 ffsk——僅由B樁加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基質量檢驗的具體要求應符合有關章節的要求。注漿加固設有水流動的情況下,不應采用單液水泥漿液。宜為5~20min;在粘土地基中,宜為1~2h。25~75mm1~7MPa。力應小于1MPa。4h=2%。雙液硅化注漿用的氧化鈣溶液中的雜質不得超過0.06%,懸浮顆粒不得超過1%,溶液的PH值不得小于5.5。表 分的長度上下各0.25倍加固半徑計算。Q Q——硅酸鈉溶液的用量(m3);
——地基加固前,土的平均孔隙率dN1——灌注時,硅酸鈉溶液的相對密度QdNdN1qdN11
式 q——擬稀釋硅酸鈉溶液的質量(t)。置,超出基礎底面外緣的寬度,每邊不得小于1m;3m2排灌注孔外,必要時,可在基礎兩側堿液注漿加固適用于處理水位以上滲透系數為0.10~2.0m/d的濕陷性黃土地基;并結合建筑物類別與濕陷事故的嚴重程度等綜合因素確定。加固深度宜為2~5m。對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深度可為基礎寬度的1.5~2.0倍。堿液加固土層的厚度h VnlrVnl式中V——每孔堿液灌注量(L)輕時,孔距可適當加大至1.2~2.5m。Vr2(l式
注漿順序應按跳孔間隔注漿方式進行,并宜采用先后的注漿施工方法。當度后,將管拔出,干凈可繼續使用;100mm20~40mm20mm的注液管孔中,管底以上300mm高度內填入粒徑為2~5mm的小石子,其上用2:8灰堿液可用固體燒堿或液體燒堿配制,加固1m3黃土需要NaOH量約為干土質量氯化鈣溶液的濃度為50~80g/L。采用固體燒堿配制每1m3液度為M的堿液時,每1m3G Gs——每1ms堿液中投入的固體燒堿量(kg);
加水量V2 V2——加水的體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織造智能產業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2025-2030中國茴香味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自行車暖臂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鈦礦分選倉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
- 飛蟲綜合治理中標協議
- 2025-2030中國胡桃油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綠豆糕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紋身后護理產品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緊湊型變量壓縮機(CVC)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管式電暈放電臭氧發生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浴池出兌合同協議
- 2025年遼寧能源控股集團所屬鐵法能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跨境物流部門管理制度
- 防空掩體知識培訓課件
-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招聘筆試真題2024
- 【MOOC】工程材料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自動化立體倉庫倉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煤礦安全規程執行說明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DB32∕T 2349-2013 楊樹一元立木材積表
- 首屆上海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