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泌尿系統UrinarySystem
第九章泌尿系統UrinarySystem
1主要內容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第二節尿的生成過程第三節尿生成的調節主要內容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2組成與功能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組成與功能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3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1、腎的形態和結構2、腎的微細結構3、輸尿管、膀胱、尿道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1、腎的形態和結構41腎的形態和結構1.1形態
蠶豆狀,實質性器官內側緣腎門腎盂腎竇腎靜脈腎動脈腎盂1腎的形態和結構1.1形態蠶豆狀,實質性器官內側緣腎5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央部凹陷,稱腎門。有腎靜脈、腎動脈、腎盂、淋巴管和神經等出入。它們被結締組織包裹成束,稱腎蒂。腎蒂由上到下為腎動脈、腎靜脈、腎盂。由腎門深入腎實質之間的腔隙稱腎竇,竇內容納腎盞、腎盂、腎血管及脂肪組織等。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央部凹陷,稱腎門。有腎靜脈、腎動脈、腎盂61.2位置腹后壁,脊柱兩側;左腎平第11胸椎體下緣至第2~3腰椎間盤之間,右腎比左腎低1~2cm1.2位置腹后壁,脊柱兩側;左腎平第11胸椎體下緣至第71.3腎的結構腎皮質腎髓質腎錐體(15~20)腎大盞(2~3)腎小盞(7-8)腎乳頭腎盂1.3腎的結構腎皮質腎髓質腎錐體(15~20)腎大盞(28在腎的冠狀切面上,肉眼可見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腎皮質在腎實質的淺層,新鮮時呈紅褐色,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構成。腎髓質在腎實質的深部,色淡,由15~20個腎錐體組成,錐體的底朝向皮質,錐體的尖端鈍圓,伸向腎門,稱為腎乳頭,其頂端有許多乳頭孔,腎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內。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圍繞腎乳頭,每側約有7~8個腎小盞。2~3個腎小盞合成一個腎大盞,腎大盞約有2~3個。由腎大盞合成一個扁平漏斗形的腎盂。腎盂出腎門后,彎向下行,移行為輸尿管。在腎的冠狀切面上,肉眼可見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92、腎的微細結構2.1腎單位(nephron):腎的基本功能單位,它與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個腎臟是由120萬個腎單位組成的。2.1.1腎小體(renalcorpuscle):腎小球,腎小囊2.1.2腎小管(renaltubule):近端小管,髓袢細段,遠端小管2、腎的微細結構2.1腎單位(nephron):腎的基本功能10腎小球(毛細血管球)腎小體腎小囊近曲小管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粗段腎單位髓袢降支細段髓袢細段髓袢腎小管髓袢升支細段髓袢升支粗段遠端小管遠曲小管腎小11人體解剖生理學課件:第9章-泌尿系統122、腎的微細結構2.2集合管在尿液濃縮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條遠曲小管運來的液體。許多集合管又匯入乳頭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經腎盞、腎盂、輸尿管而進入膀胱,由膀胱排出體外。2、腎的微細結構2.2集合管132.3進球小體球旁細胞:分泌腎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變化,將信息傳至球旁細胞間質細胞:吞噬2.3進球小體14進球小體組成示意圖進球小體組成示意圖153、腎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維持內環境穩定;具有內分泌功能。
3、腎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16三輸尿管、膀胱、尿道1.輸尿管分部壁內部腹部盆部起于腎盂末端,終于膀胱,長約20~30cm管徑0.5-1.0cm(最窄處0.2-0.3cm)三輸尿管、膀胱、尿道1.輸尿管分部壁內部腹部盆部起于腎盂末17三個狹窄腎盂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越過小骨盆入口處輸尿管壁內部輸尿管結石三個狹窄腎盂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越過小骨盆入口處輸尿管壁內部182膀胱儲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其形狀、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隨尿液充盈程度而異。形態2膀胱儲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其形狀、大小、位置和壁的厚19內面結構膀胱三角膀胱底內面,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的三角形區域,此處膀胱粘膜與肌層緊密連接,缺少粘膜下層組織,無論膀胱擴張或收縮,始終保持平滑,是腫瘤、結核和炎癥的好發部位。輸尿管口尿道內口內面結構膀胱三角膀胱底內面,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的204.3尿道男性:尿道是從膀胱通向體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細長,長約18cm,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粗而短,長約5cm,起于尿道內口,經陰道前方,開口于陰道前庭。4.3尿道男性:尿道是從膀胱通向體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細長21女性尿道男性尿道女性尿道男性尿道22第二節尿形成過程1、尿的化學成分與理化特性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4、腎小管與集合管的分泌5、尿的濃縮和稀釋第二節尿形成過程1、尿的化學成分與理化特性231.尿的成分和性質尿量:正常成人1~2L/d;正常約1500ml/d少尿:150—500ml/d;無尿:100ml/d以下;多尿:2500ml/d以上成分:來源于血漿,水:95~97%,固體物質:3~5%無機物:Na,K;NaCl有機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膽色素等理化性質:淡黃色,pH5.0~6.0,受食物影響大。1.尿的成分和性質24尿生成的基本步驟: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質的血漿)將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管將分泌的H、K、NH3排出腎小球的濾過
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腎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終尿
尿生成的基本步驟: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質的血漿)將有用成分重25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定義: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經濾過膜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的過程。原尿——血漿流經腎小球時可濾出部分至腎囊腔。成分:其本上不含蛋白質的血漿濾過液。濾過——通過速度一致,不受分子大小影響。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定義: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26(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濾過壓2.1濾過膜(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2.1濾過膜27(一)濾過膜濾過膜——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之間的隔膜。三層結構: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50~100nm基底膜(膠原纖維和蛋白多糖纖維4~8nm 由足細胞突起組成的外層上皮細胞層20~40nm三層組織構成了濾過的機械屏障(一)濾過膜濾過膜——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28三層組織構成了濾過的機械屏障。各層組織表面有唾液蛋白(即酸性糖蛋白帶負電)分布,所以同樣大小的分子,帶正電荷者易過,中性者次之,而帶負電荷難于通過,血漿蛋白質在體液環境下常帶負電,所以難于被濾過,此稱為電學屏障。以上兩個屏障作用一般以機械屏障為主。濾過膜厚度不足1μm,又有孔隙,通透性很大,血漿中除蛋白質大分子外,均可通過。三層組織構成了濾過的機械屏障。29
2、濾過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質通過濾過膜的能力大小。影響因素:1、溶質的分子大小2、溶質的帶電情況2、濾過膜的通透性30(二)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壓-(血漿膠滲+腎囊腔內壓)將在大鼠實測數字代入為:入球A端有效濾過壓=6.0-(3.33+1.33)=1.34kPa出球A端有效濾過壓=6.0-(4.67+1.33)=0kPa
濾過血液變稠濾過膜和有效濾過壓的情況只提供了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變為現實,還需滿足時間(或血流速度)的條件。(二)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壓-(血漿膠滲+腎囊31(3)濾過率(GFR)與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GFR):指單位時間內(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正常成人為125ml/min。濾過分數:是指腎小球濾過率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約為125/660×100%=19%;表明流經腎的約有1/5由腎小球濾出而形成原尿。(3)濾過率(GFR)與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GFR):指單32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質從腎小管液中轉運至血液中。特點:選擇性差異性:進球小管為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33重要物質的重吸收1、Na+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球小管。重要物質的重吸收1、Na+重吸收342、K+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HCO3-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2、K+重吸收354、葡萄糖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尤其前半段)特點:具有一定的限度腎糖閾:尿中開始出現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濃度。4、葡萄糖的重吸收364、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皮細胞將本身產生的物質或血液中的物質轉運至腎小管腔中。4、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37(一)K+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K交換(二)H+的分泌1.部位:各段腎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2.方式:主動轉運,Na—H交換與Na—K交換競爭(一)K+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38(三)NH3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三)NH3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39重吸收種類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腎小管被動滲透電解質Na99%除髓降支細段的各段主動和被動Cl99%同Na被動HCO3大部分85%在近端小管以CO2形式重吸收,與H+分泌耦連(11)K+大部分大多在近端小管主動GS和AA100%全部在近端小管繼發性主動轉運分泌種類部位方式特點H+各段主動排酸保堿K+遠、集主動(Na-K交換)與Na-H交換相拮抗NH3遠、集被動擴散與H+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相互促進重吸收種類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腎小管被405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根據尿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比較而確定的。腎對尿的濃縮和稀釋功能對維持體液平衡和滲透壓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義。5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根據尿滲透壓與血漿滲透41(一)尿濃縮與稀釋機體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高滲尿尿濃縮大量飲水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
尿量,排低滲尿尿稀釋(一)尿濃縮與稀釋機體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尿量,排42機體缺水ADH
遠曲小管、集合管對H2O通透性
H2O的重吸收既有通透性又有動力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高滲尿尿濃縮
1.尿濃縮:腎髓質組織液本身存在高滲梯度
機體缺水ADH遠曲小管、集合管對H2O通透性H243ADH2.尿稀釋:大量飲水不受腎髓質組織液本身高滲梯度影響遠曲小管、集合管對H2O通透性H2O的重吸收有動力但無通透性小管液中水不被重吸收尿量,排低滲尿尿稀釋ADH2.尿稀釋:大量飲水不受腎髓質組織液本身高滲梯度影44
第三節尿生成的調節第三節尿生成的調節45(一)腎交感神經的作用腎交感神經興奮,可致尿量減少,機制如下:①入、出球小動脈收縮,腎小球毛細血管血漿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下降,腎小球有效濾過壓下降,腎小球濾過率降低;(一)腎交感神經的作用46②刺激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增多,導致循環血中的血管緊張素Ⅱ和醛固酮增多,使腎小管對NaCl和水的重吸收增多;③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細胞重吸收NaCl和水。②刺激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增多,導致循環血中的血管緊張素Ⅱ和醛固47
二、抗利尿激素(ADH)
1、作用: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增加。使尿液濃縮,尿量減少;2、調節引起ADH釋放的有效刺激是血漿晶體滲透壓的升高和循環血量的減少。
二、抗利尿激素(ADH)
1、作用:482.ADH分泌調節循環血量容量感受器缺水晶體滲透壓
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ADH尿濃縮循環血量容量感受器大量飲水晶體滲透壓
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水利尿ADH尿稀釋2.ADH分泌調節循環血量容量感受器缺水晶體滲49水利尿:這種大量飲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現象。水利尿:這種大量飲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現象。50三、醛固酮1、作用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Na+主動重吸收,促進K+的分泌。保Na+排K+,尿量減少。2、調節受腎素-血管緊張素以及血K+和血Na+濃度變化的調節。三、醛固酮1、作用51(1)腎素-血管緊張素的刺激作用●血管緊張素原腎素血管緊張素Ⅰ(十肽)血管緊張素轉換酶血管緊張素Ⅱ(八肽)血管緊張素Ⅲ醛固酮轉變刺激(1)腎素-血管緊張素的刺激作用轉變刺激522、血K+和血Na+濃度改變的刺激作用血K+濃度升高和血Na+濃度降低醛固酮的合成和釋放增加,維持血K+和血Na+濃度的穩定。2、血K+和血Na+濃度改變的刺激作用53四、心房鈉尿肽(ANP)1、作用明顯促進NaCl和水的排出。四、心房鈉尿肽(ANP)54思考題名詞解釋:腎單位、有效率過壓、GFR、重吸收、腎小球濾過、濾過膜、尿的濃縮簡答1、泌尿系統的組成2、尿生成的過程3、ADH對腎的生理作用思考題名詞解釋:55第九章泌尿系統UrinarySystem
第九章泌尿系統UrinarySystem
56主要內容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第二節尿的生成過程第三節尿生成的調節主要內容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57組成與功能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組成與功能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泄58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1、腎的形態和結構2、腎的微細結構3、輸尿管、膀胱、尿道第一節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1、腎的形態和結構591腎的形態和結構1.1形態
蠶豆狀,實質性器官內側緣腎門腎盂腎竇腎靜脈腎動脈腎盂1腎的形態和結構1.1形態蠶豆狀,實質性器官內側緣腎60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央部凹陷,稱腎門。有腎靜脈、腎動脈、腎盂、淋巴管和神經等出入。它們被結締組織包裹成束,稱腎蒂。腎蒂由上到下為腎動脈、腎靜脈、腎盂。由腎門深入腎實質之間的腔隙稱腎竇,竇內容納腎盞、腎盂、腎血管及脂肪組織等。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央部凹陷,稱腎門。有腎靜脈、腎動脈、腎盂611.2位置腹后壁,脊柱兩側;左腎平第11胸椎體下緣至第2~3腰椎間盤之間,右腎比左腎低1~2cm1.2位置腹后壁,脊柱兩側;左腎平第11胸椎體下緣至第621.3腎的結構腎皮質腎髓質腎錐體(15~20)腎大盞(2~3)腎小盞(7-8)腎乳頭腎盂1.3腎的結構腎皮質腎髓質腎錐體(15~20)腎大盞(263在腎的冠狀切面上,肉眼可見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腎皮質在腎實質的淺層,新鮮時呈紅褐色,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構成。腎髓質在腎實質的深部,色淡,由15~20個腎錐體組成,錐體的底朝向皮質,錐體的尖端鈍圓,伸向腎門,稱為腎乳頭,其頂端有許多乳頭孔,腎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內。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圍繞腎乳頭,每側約有7~8個腎小盞。2~3個腎小盞合成一個腎大盞,腎大盞約有2~3個。由腎大盞合成一個扁平漏斗形的腎盂。腎盂出腎門后,彎向下行,移行為輸尿管。在腎的冠狀切面上,肉眼可見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642、腎的微細結構2.1腎單位(nephron):腎的基本功能單位,它與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個腎臟是由120萬個腎單位組成的。2.1.1腎小體(renalcorpuscle):腎小球,腎小囊2.1.2腎小管(renaltubule):近端小管,髓袢細段,遠端小管2、腎的微細結構2.1腎單位(nephron):腎的基本功能65腎小球(毛細血管球)腎小體腎小囊近曲小管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粗段腎單位髓袢降支細段髓袢細段髓袢腎小管髓袢升支細段髓袢升支粗段遠端小管遠曲小管腎小66人體解剖生理學課件:第9章-泌尿系統672、腎的微細結構2.2集合管在尿液濃縮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條遠曲小管運來的液體。許多集合管又匯入乳頭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經腎盞、腎盂、輸尿管而進入膀胱,由膀胱排出體外。2、腎的微細結構2.2集合管682.3進球小體球旁細胞:分泌腎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變化,將信息傳至球旁細胞間質細胞:吞噬2.3進球小體69進球小體組成示意圖進球小體組成示意圖703、腎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維持內環境穩定;具有內分泌功能。
3、腎的功能排泄的主要器官;71三輸尿管、膀胱、尿道1.輸尿管分部壁內部腹部盆部起于腎盂末端,終于膀胱,長約20~30cm管徑0.5-1.0cm(最窄處0.2-0.3cm)三輸尿管、膀胱、尿道1.輸尿管分部壁內部腹部盆部起于腎盂末72三個狹窄腎盂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越過小骨盆入口處輸尿管壁內部輸尿管結石三個狹窄腎盂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越過小骨盆入口處輸尿管壁內部732膀胱儲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其形狀、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隨尿液充盈程度而異。形態2膀胱儲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其形狀、大小、位置和壁的厚74內面結構膀胱三角膀胱底內面,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的三角形區域,此處膀胱粘膜與肌層緊密連接,缺少粘膜下層組織,無論膀胱擴張或收縮,始終保持平滑,是腫瘤、結核和炎癥的好發部位。輸尿管口尿道內口內面結構膀胱三角膀胱底內面,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的754.3尿道男性:尿道是從膀胱通向體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細長,長約18cm,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粗而短,長約5cm,起于尿道內口,經陰道前方,開口于陰道前庭。4.3尿道男性:尿道是從膀胱通向體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細長76女性尿道男性尿道女性尿道男性尿道77第二節尿形成過程1、尿的化學成分與理化特性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4、腎小管與集合管的分泌5、尿的濃縮和稀釋第二節尿形成過程1、尿的化學成分與理化特性781.尿的成分和性質尿量:正常成人1~2L/d;正常約1500ml/d少尿:150—500ml/d;無尿:100ml/d以下;多尿:2500ml/d以上成分:來源于血漿,水:95~97%,固體物質:3~5%無機物:Na,K;NaCl有機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膽色素等理化性質:淡黃色,pH5.0~6.0,受食物影響大。1.尿的成分和性質79尿生成的基本步驟: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質的血漿)將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管將分泌的H、K、NH3排出腎小球的濾過
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腎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終尿
尿生成的基本步驟:生成原尿(不含蛋白質的血漿)將有用成分重80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定義: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經濾過膜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的過程。原尿——血漿流經腎小球時可濾出部分至腎囊腔。成分:其本上不含蛋白質的血漿濾過液。濾過——通過速度一致,不受分子大小影響。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定義: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81(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濾過壓2.1濾過膜(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2.1濾過膜82(一)濾過膜濾過膜——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之間的隔膜。三層結構: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50~100nm基底膜(膠原纖維和蛋白多糖纖維4~8nm 由足細胞突起組成的外層上皮細胞層20~40nm三層組織構成了濾過的機械屏障(一)濾過膜濾過膜——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83三層組織構成了濾過的機械屏障。各層組織表面有唾液蛋白(即酸性糖蛋白帶負電)分布,所以同樣大小的分子,帶正電荷者易過,中性者次之,而帶負電荷難于通過,血漿蛋白質在體液環境下常帶負電,所以難于被濾過,此稱為電學屏障。以上兩個屏障作用一般以機械屏障為主。濾過膜厚度不足1μm,又有孔隙,通透性很大,血漿中除蛋白質大分子外,均可通過。三層組織構成了濾過的機械屏障。84
2、濾過膜的通透性是指物質通過濾過膜的能力大小。影響因素:1、溶質的分子大小2、溶質的帶電情況2、濾過膜的通透性85(二)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壓-(血漿膠滲+腎囊腔內壓)將在大鼠實測數字代入為:入球A端有效濾過壓=6.0-(3.33+1.33)=1.34kPa出球A端有效濾過壓=6.0-(4.67+1.33)=0kPa
濾過血液變稠濾過膜和有效濾過壓的情況只提供了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變為現實,還需滿足時間(或血流速度)的條件。(二)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壓-(血漿膠滲+腎囊86(3)濾過率(GFR)與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GFR):指單位時間內(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正常成人為125ml/min。濾過分數:是指腎小球濾過率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約為125/660×100%=19%;表明流經腎的約有1/5由腎小球濾出而形成原尿。(3)濾過率(GFR)與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GFR):指單87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質從腎小管液中轉運至血液中。特點:選擇性差異性:進球小管為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reabsorptio88重要物質的重吸收1、Na+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球小管。重要物質的重吸收1、Na+重吸收892、K+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HCO3-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2、K+重吸收904、葡萄糖的重吸收主要部位:近球小管(尤其前半段)特點:具有一定的限度腎糖閾:尿中開始出現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濃度。4、葡萄糖的重吸收914、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皮細胞將本身產生的物質或血液中的物質轉運至腎小管腔中。4、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secretion):上92(一)K+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K交換(二)H+的分泌1.部位:各段腎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2.方式:主動轉運,Na—H交換與Na—K交換競爭(一)K+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2.方式:Na93(三)NH3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三)NH3的分泌1.部位:遠曲小管,集合管94重吸收種類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腎小管被動滲透電解質Na99%除髓降支細段的各段主動和被動Cl99%同Na被動HCO3大部分85%在近端小管以CO2形式重吸收,與H+分泌耦連(11)K+大部分大多在近端小管主動GS和AA100%全部在近端小管繼發性主動轉運分泌種類部位方式特點H+各段主動排酸保堿K+遠、集主動(Na-K交換)與Na-H交換相拮抗NH3遠、集被動擴散與H+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相互促進重吸收種類量部位方式H2O99%除髓升支各段腎小管被955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根據尿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比較而確定的。腎對尿的濃縮和稀釋功能對維持體液平衡和滲透壓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義。5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根據尿滲透壓與血漿滲透96(一)尿濃縮與稀釋機體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量,排高滲尿尿濃縮大量飲水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
尿量,排低滲尿尿稀釋(一)尿濃縮與稀釋機體缺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尿量,排97機體缺水ADH
遠曲小管、集合管對H2O通透性
H2O的重吸收既有通透性又有動力小管液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個人店面租賃合同
- 中國第二十冶金建設公司綜合學校高中分校高中歷史四導學案: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列寧
- 電力建設臨時工合同協議
- 電子挖機轉讓合同協議
- 電商房間出租合同協議
- 電池使用安全合同協議
- 白酒銷售訂購合同協議
- 電動機銷售合同協議
- 電商入股開店合同協議
- 電力線路租賃合同協議
- 制造業生產流程標準化管理手冊
- 2024年全國大學英語CET四級考試試題與參考答案
- 放射工作人員合同(2篇)
- 《石鐘山記》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廣西某農貿市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第二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智能運維職業技能競賽(電氣設備點檢員)考試題庫(含答案)
- 江蘇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附參考答案】
-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合體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 TSHNX 001-2024 乳制品企業有害生物防制技術規范
- 第十三章-印花稅
- DL∕T 5362-2018 水工瀝青混凝土試驗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