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
本章重點
1.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掌握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3.掌握項目后評價的內容與評價方法。
第五章
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
1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1.概念的提出
源于人口增長、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不協調。
20世紀的100年間,全球GDP增加了18倍,石油、鋼、銅、鋁的年消費量分別增加170倍、29倍、27倍和3608倍。其中,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礦產資源是由占世界人口不足15%的發達國家消耗的。進入新世紀,全球另外85%的人口也將陸續進入工業化階段,如何解決日益緊迫的人口、資源、環境與工業化加快、經濟快速增長的矛盾,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1.概念的提出2
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最早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一個為世界普遍接受的“可持續發展”概念:“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最早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3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①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還包括社會的發展和保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②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③經濟發展要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相協調;④呼吁放棄傳統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耗、高消費的生產方式,主張經濟增長與資源保護相結合,社會穩定和公平相結合,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相結合;⑤人口控制、消除貧困,是與保護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①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還43.我國可持續發展概況
(1)《中國21世紀議程》的制定我國政府在1992年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作為指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開始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囑目的成就。(可以舉例說明)3.我國可持續發展概況(1)《中國21世紀議程》的制定5(2)我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人口眾多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經濟增長方式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各種要素之間發展不平衡;人口素質不高,老齡化加快;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等。(可以聯系地方實際情況說明矛盾和問題)(2)我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人口6經濟增長方式高投入1.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十多倍,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四十多倍。2.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為34.9%,1995年為40.8%,2000年為36.4%,2003年高達42.7%,大大高于美國、德國、法國、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3.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一億元GDP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是1.8億元、2.15億元、1.6億元、4.49億元和4.99億元。我國GDP的高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靠高投入支撐的。經濟增長方式高投入1.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十多倍7高消耗1.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火電供電煤耗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水泥綜合能耗高45%,乙烯綜合能耗高31%。2.我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是國外先進水平的一半左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國外先進水平的十倍。礦產資源的消耗強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許多。
高消耗1.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8高排放1.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2.小機組發電比例高,耗煤就多,粉煤灰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就多;立窯水泥比重高,礦山利用率就低,廢石和粉塵排放量就多;草漿造紙比例高,耗水量就大,廢水排放量就多;低效磷肥比例大,磷礦利用率就低,廢渣和廢石就多。3.我國廢棄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四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十多倍。
高排放1.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9經濟增長低效率
1.我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30、日本的1/18、法國的1/16、德國的1/12和韓國的1/7。2.資源產出效率大大低于國際先進水平,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相當于美國的28.6%,歐盟的16.8%,日本的10.3%。
經濟增長低效率1.我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10技術經濟學概論(第二版)第五章課件11以浙江經濟為例1.2004年GDP增長14.3%,用電量增長17.6%,投資增長27%;2.2003年GDP增長14%,電增長22%,投資增長38%。3.GDP每增加1%需3萬畝土地。
浙江經濟還是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以浙江經濟為例1.2004年GDP增長14.3%,用電量增長12迫切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無論從國內資源儲量、地球資源儲量看,還是從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未來發展的要求看,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資源消耗強度都是難以為繼、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根本轉變。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迫切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13(3)《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的制定:根據新的形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國家計委于2003年制定了《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明確了21世紀初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保障措施。
(3)《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的制定:14(4)我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4)我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15二、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1.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1)可持續發展經濟福利指標(ISEW)(2)人類活動強度指標(3)人文發展指標(4)世界銀行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二、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1.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162.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1)投資項目的技術效益評價。越高,說明該項目科學技術本身是先進的。(2)生態效益評價。該項目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還是起到破壞作用。(3)經濟效益評價。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直接的動力和最基本的要求。(4)社會效果評價。即評價投資項目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包括人的自由與公平、人類文化衛生條件的改善等方面。2.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173.自然資源價格構成傳統觀點:“自然資源無價”。(可以進行討論)構成成本:生產成本+平均利潤+資源補償費+環境成本資源補償費:對自然資源的耗用所收取的補償費。環境成本:由于利用自然資源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了彌補、維持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所付出的代價。3.自然資源價格構成184.投資項目評價模型效益-成本模型即BC分析法。(效益-項目成本+環境經濟效果的經濟價值)>0?如果大于零,項目可行;如果小于零,項目不可行。4.投資項目評價模型195.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環境、生態成本與效益,就是環保投入和環保效果的現金流量流入與流出。環境成本是長期成本,企業的投資項目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外部生態影響是經過較長的時間才會明顯影響企業內部的成本與效益。例如,被造紙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污染的水會產生兩個結果:①農業生產↓→蔬菜從外地運進→蔬菜價格↑→工人生活成本↑→工資↑→生產成本↑②政府治理→政府財政支出↑→稅收↑→造紙業盈利水平5.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206.投資項目考慮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的評價項目現金收入:
Q—產量;P—產品價格;Q?P—傳統意義上項目收益;X—企業治理污染中從政府方面得到的收入,如政府補貼或稅負減免等;Y—企業在治理污染中得到的副產品收入;Q?P+X+Y—考慮生態經濟的成本與產量后的項目收益
6.投資項目考慮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的評價21項目現金支出:I—項目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I'—回收的固定資產折舊、殘值和流動資產價值;D—除工資外的企業經營費用;V—與勞動者直接有關的工資及其費用;W—由政府征收的外部不經濟補償費,如排放費,排放指數,許可證轉讓;C—企業支出的生態環境治理費;項目現金支出:I—項目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22環境經濟效益評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行為是以凈效益或凈現值最大為目標的,由此我們得到凈現值的計算公式:環境經濟效益評價:23三、環境污染實質的幾種觀點關于污染的性質的問題,有三種觀點:
一是認為環境污染是一個效率問題;二是認為是一個問題;三是認為是一個公平問題。
1.環境污染與經濟效益
認為環境污染的總體影響是效率低下,即綜合考慮項目的當前收益與項目所造成環境污染的長遠費用,結果在經濟上是缺乏效率的。認為當前不治理環境污染,也許在若干年后需要用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費用才能治理。三、環境污染實質的幾種觀點關于污染的性質的問題,有三種觀242.環境污染與代際問題這種觀點首先將當代人的發展與后代人的福利對立起來,然后再在二者之間進行協調、平衡。如果,當代人在發展中產生了環境污染,那么,當代人從發展中得益,后代人從污染中受害。實際上,后代人也從發展中得益,當代人也從污染中受害。所以,不論是當代人還是后代人,都要考慮“得益”和“受害”兩方面。2.環境污染與代際問題25用以下數學公式說明:
π—投資項目的社會凈收益;Ke—環境投資;e—環保收益率,即投資環保的收益率;r—生產收益率,即投資生產的收益率;n≦30年時,是對當代人所受影響的分析;n﹥30年時,是對后代人所受影響的分析。用以下數學公式說明:26①當r<e時,投資是有效的;②當r=e時,正負效益相等,是否治理污染對后代人沒有影響;③當r>e時,資本積累的正效應大于污染積累的負效應,,投入對后代人的福利產生負影響,投資治理沒有社會凈收益。政府通過“排放收費”、“許可證轉讓”來改變負面影響的大小。①當r<e時,投資是有效的;27
3.環境污染與環境公平
環境公平指每個人享有對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環境的權利。環境污染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公平問題,是對當代人的環境不公平。
3.環境污染與環境公平
28四、環境經濟政策1.排污收費政策
通過收取“排污費”,使得生產單位承擔排放費用等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促使生產單位對污染進行治理。2.補貼政策
向生產者支付削減污染的費用,只要治理污染的成本小于得到的補貼,生產者就會投資以減少污染,從社會角度看這與排污收費的效果一樣。補貼政策會造成社會轉移支付,這是不公平的。四、環境經濟政策1.排污收費政策29環境經濟政策3.排污權貿易(可轉讓許可證)
政府根據自然可遞減量,設定總的排污總量,許可證既定了企業允許排污的數量。政府分配許可證、拍賣許可證,許可證可以轉讓。優點:①以最小成本治理污染,污染治理成本低的企業首先進行治理,再把許可證轉讓成本高的企業。②與其他污染控制方法相比,政府只需要關注邊際成本和消減成本的信息。環境經濟政策3.排污權貿易(可轉讓許可證)30環境經濟政策4.押金制
例如,挪威對啤酒、軟包裝飲料、汽車的銷售實行押金制??蛻糁挥型嘶貜U舊汽車,才可以取回押金,減少廢舊汽車污染。5.執行鼓勵金
把廢物釋放入環境者,必須支付因此造成的損失。環境經濟政策4.押金制31五、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1.對社會環境的影響①對當地人口影響②就業效益③公平分配效益④當地文化教育的影響⑤社會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影響⑥社會生產⑦人文景觀⑧人民生活質量⑨交通五、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1.對社會環境的影響32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2.對自然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具體包括:①環境質量的影響②對自然環境中的污染治理(如,廢水、廢氣、廢渣、噪聲、震動、放射物的污染等)③自然景觀、綠化④植被破壞⑤水土流失⑥野生保護動植物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2.對自然與生態環境的影響33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3.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包括:①節約自然資源綜合指標,如節水,節約用地,節約能源;②國土開發效益;③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效益;④其他。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3.對自然資源的影響34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4.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包括:①項目技術進步效益;②項目節約時間的效益;③促進地區經濟發展;④促進部門經濟發展;⑤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4.對社會經濟的影響35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5.項目與社會相互適應性分析①項目是否適應國家、地方(省、市)發展的重點;②項目的文化與技術的可接受性;③項目存在社會風險的程度;④受損群眾的補償問題;⑤社會參與程度;⑥項目承擔機構能力的適應性;⑦項目持續性。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5.項目與社會相互適應性分析36六、投資項目社會評價的基本方法1.定量分析法(1)就業效益單位投資就業人數=新增的就業人數÷項目投資額包括:直接就業人數,間接就業人數;例如:一項鐵路投資①直接就業人數:鐵路工人;②間接就業人數:相關配套、服務業就業工人。六、投資項目社會評價的基本方法1.定量分析法37(2)收入分配效益指數
投資是否會促進收入公平分配,如果一項投資有利于扶貧,則對該指數貢獻較大。(3)節約自然資源指標
節能指標:項目的綜合能耗=項目的年綜合能耗÷項目的凈產值≤行業規定的定額單位投資占用耕地=項目占用耕地面積÷項目總投資單位產品生產耗水量=項目年生產耗水量÷主要產品生產量(2)收入分配效益指數38投資項目社會評價的基本方法環境質量指數:或
n—為項目排出的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質的種類,如廢氣,廢渣,噪聲,放射物等。Qi—為每種有害物質排放量Qi0—為國家或地方額定的每種物質最大允許排放量ωi—為種污染物對環境影響的權重投資項目社會評價的基本方法392.定性分析方法
通過調查,把影響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搞清楚。用問卷的調查方式,調查有關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問卷調查的問卷設計要簡單易于回答,一般設計成單項選擇題或多項選擇題。2.定性分析方法40第五章
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
本章重點
1.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掌握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3.掌握項目后評價的內容與評價方法。
第五章
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
41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1.概念的提出
源于人口增長、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不協調。
20世紀的100年間,全球GDP增加了18倍,石油、鋼、銅、鋁的年消費量分別增加170倍、29倍、27倍和3608倍。其中,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礦產資源是由占世界人口不足15%的發達國家消耗的。進入新世紀,全球另外85%的人口也將陸續進入工業化階段,如何解決日益緊迫的人口、資源、環境與工業化加快、經濟快速增長的矛盾,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1.概念的提出42
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最早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一個為世界普遍接受的“可持續發展”概念:“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最早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43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①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還包括社會的發展和保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②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③經濟發展要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相協調;④呼吁放棄傳統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耗、高消費的生產方式,主張經濟增長與資源保護相結合,社會穩定和公平相結合,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相結合;⑤人口控制、消除貧困,是與保護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①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還443.我國可持續發展概況
(1)《中國21世紀議程》的制定我國政府在1992年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作為指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開始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囑目的成就。(可以舉例說明)3.我國可持續發展概況(1)《中國21世紀議程》的制定45(2)我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人口眾多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經濟增長方式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各種要素之間發展不平衡;人口素質不高,老齡化加快;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等。(可以聯系地方實際情況說明矛盾和問題)(2)我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人口46經濟增長方式高投入1.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十多倍,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四十多倍。2.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為34.9%,1995年為40.8%,2000年為36.4%,2003年高達42.7%,大大高于美國、德國、法國、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3.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一億元GDP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是1.8億元、2.15億元、1.6億元、4.49億元和4.99億元。我國GDP的高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靠高投入支撐的。經濟增長方式高投入1.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十多倍47高消耗1.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火電供電煤耗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水泥綜合能耗高45%,乙烯綜合能耗高31%。2.我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是國外先進水平的一半左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國外先進水平的十倍。礦產資源的消耗強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許多。
高消耗1.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48高排放1.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2.小機組發電比例高,耗煤就多,粉煤灰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就多;立窯水泥比重高,礦山利用率就低,廢石和粉塵排放量就多;草漿造紙比例高,耗水量就大,廢水排放量就多;低效磷肥比例大,磷礦利用率就低,廢渣和廢石就多。3.我國廢棄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四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十多倍。
高排放1.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49經濟增長低效率
1.我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30、日本的1/18、法國的1/16、德國的1/12和韓國的1/7。2.資源產出效率大大低于國際先進水平,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相當于美國的28.6%,歐盟的16.8%,日本的10.3%。
經濟增長低效率1.我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50技術經濟學概論(第二版)第五章課件51以浙江經濟為例1.2004年GDP增長14.3%,用電量增長17.6%,投資增長27%;2.2003年GDP增長14%,電增長22%,投資增長38%。3.GDP每增加1%需3萬畝土地。
浙江經濟還是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以浙江經濟為例1.2004年GDP增長14.3%,用電量增長52迫切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無論從國內資源儲量、地球資源儲量看,還是從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未來發展的要求看,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資源消耗強度都是難以為繼、不可持續的,迫切需要根本轉變。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迫切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53(3)《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的制定:根據新的形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國家計委于2003年制定了《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明確了21世紀初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保障措施。
(3)《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的制定:54(4)我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4)我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55二、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1.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1)可持續發展經濟福利指標(ISEW)(2)人類活動強度指標(3)人文發展指標(4)世界銀行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二、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1.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562.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1)投資項目的技術效益評價。越高,說明該項目科學技術本身是先進的。(2)生態效益評價。該項目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還是起到破壞作用。(3)經濟效益評價。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直接的動力和最基本的要求。(4)社會效果評價。即評價投資項目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包括人的自由與公平、人類文化衛生條件的改善等方面。2.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573.自然資源價格構成傳統觀點:“自然資源無價”。(可以進行討論)構成成本:生產成本+平均利潤+資源補償費+環境成本資源補償費:對自然資源的耗用所收取的補償費。環境成本:由于利用自然資源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了彌補、維持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所付出的代價。3.自然資源價格構成584.投資項目評價模型效益-成本模型即BC分析法。(效益-項目成本+環境經濟效果的經濟價值)>0?如果大于零,項目可行;如果小于零,項目不可行。4.投資項目評價模型595.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環境、生態成本與效益,就是環保投入和環保效果的現金流量流入與流出。環境成本是長期成本,企業的投資項目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外部生態影響是經過較長的時間才會明顯影響企業內部的成本與效益。例如,被造紙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污染的水會產生兩個結果:①農業生產↓→蔬菜從外地運進→蔬菜價格↑→工人生活成本↑→工資↑→生產成本↑②政府治理→政府財政支出↑→稅收↑→造紙業盈利水平5.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606.投資項目考慮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的評價項目現金收入:
Q—產量;P—產品價格;Q?P—傳統意義上項目收益;X—企業治理污染中從政府方面得到的收入,如政府補貼或稅負減免等;Y—企業在治理污染中得到的副產品收入;Q?P+X+Y—考慮生態經濟的成本與產量后的項目收益
6.投資項目考慮生態經濟的成本與效益的評價61項目現金支出:I—項目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I'—回收的固定資產折舊、殘值和流動資產價值;D—除工資外的企業經營費用;V—與勞動者直接有關的工資及其費用;W—由政府征收的外部不經濟補償費,如排放費,排放指數,許可證轉讓;C—企業支出的生態環境治理費;項目現金支出:I—項目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62環境經濟效益評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行為是以凈效益或凈現值最大為目標的,由此我們得到凈現值的計算公式:環境經濟效益評價:63三、環境污染實質的幾種觀點關于污染的性質的問題,有三種觀點:
一是認為環境污染是一個效率問題;二是認為是一個問題;三是認為是一個公平問題。
1.環境污染與經濟效益
認為環境污染的總體影響是效率低下,即綜合考慮項目的當前收益與項目所造成環境污染的長遠費用,結果在經濟上是缺乏效率的。認為當前不治理環境污染,也許在若干年后需要用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費用才能治理。三、環境污染實質的幾種觀點關于污染的性質的問題,有三種觀642.環境污染與代際問題這種觀點首先將當代人的發展與后代人的福利對立起來,然后再在二者之間進行協調、平衡。如果,當代人在發展中產生了環境污染,那么,當代人從發展中得益,后代人從污染中受害。實際上,后代人也從發展中得益,當代人也從污染中受害。所以,不論是當代人還是后代人,都要考慮“得益”和“受害”兩方面。2.環境污染與代際問題65用以下數學公式說明:
π—投資項目的社會凈收益;Ke—環境投資;e—環保收益率,即投資環保的收益率;r—生產收益率,即投資生產的收益率;n≦30年時,是對當代人所受影響的分析;n﹥30年時,是對后代人所受影響的分析。用以下數學公式說明:66①當r<e時,投資是有效的;②當r=e時,正負效益相等,是否治理污染對后代人沒有影響;③當r>e時,資本積累的正效應大于污染積累的負效應,,投入對后代人的福利產生負影響,投資治理沒有社會凈收益。政府通過“排放收費”、“許可證轉讓”來改變負面影響的大小。①當r<e時,投資是有效的;67
3.環境污染與環境公平
環境公平指每個人享有對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環境的權利。環境污染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公平問題,是對當代人的環境不公平。
3.環境污染與環境公平
68四、環境經濟政策1.排污收費政策
通過收取“排污費”,使得生產單位承擔排放費用等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促使生產單位對污染進行治理。2.補貼政策
向生產者支付削減污染的費用,只要治理污染的成本小于得到的補貼,生產者就會投資以減少污染,從社會角度看這與排污收費的效果一樣。補貼政策會造成社會轉移支付,這是不公平的。四、環境經濟政策1.排污收費政策69環境經濟政策3.排污權貿易(可轉讓許可證)
政府根據自然可遞減量,設定總的排污總量,許可證既定了企業允許排污的數量。政府分配許可證、拍賣許可證,許可證可以轉讓。優點:①以最小成本治理污染,污染治理成本低的企業首先進行治理,再把許可證轉讓成本高的企業。②與其他污染控制方法相比,政府只需要關注邊際成本和消減成本的信息。環境經濟政策3.排污權貿易(可轉讓許可證)70環境經濟政策4.押金制
例如,挪威對啤酒、軟包裝飲料、汽車的銷售實行押金制??蛻糁挥型嘶貜U舊汽車,才可以取回押金,減少廢舊汽車污染。5.執行鼓勵金
把廢物釋放入環境者,必須支付因此造成的損失。環境經濟政策4.押金制71五、投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買賣鋼材簡易合同范本
- 2025合同違約與合同無效的差異
- 2025鋁合金窗戶安裝合同
- 2025標準個人住宅抵押擔保借款合同
- 2025網簽版私人購房合同
- 2025租賃合同范本匯編
- 2025標準版土地轉讓合同
- 2025年國際貿易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用戶受電施工合同協議
- 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創新設計
- 永善縣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工程環評報告
- 移動應用程序安全漏洞檢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易燃液體罐式運輸半掛車合格證
- 齒輪泵泵體的加工工藝與專用夾具設計
- 《全國非融資性擔保機構規范管理指導意見》
- 高溫下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 固定資產盤點情況范文
- 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環境監控系統設計
- 2023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井下操作工招聘2000人筆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資源開發和整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