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第17課1.了解西晉建立及統一全國的相關史實。2.了解“八王之亂”的影響。3.知道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4.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影響;北方政權更迭所帶來的影響。司馬懿1西晉的建立魏吳西晉263年,魏國滅蜀。266年,司馬炎改魏為晉,西晉建立。280年,西晉滅吳,完成了統一。“三國盡歸司馬氏”晉武帝1西晉的建立大臣石崇與國舅王愷(Kǎi)斗富西晉初年,晉武帝認為,曹魏削弱所封諸王的勢力,導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諸王。使諸侯王掌握了封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后來,晉武帝又陸續派遣諸王據守州郡重鎮。這些出鎮的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2八王之亂中原漢族遷往江南316年,西晉被匈奴人所滅。西晉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與實行分封諸王有何關系分封諸王(分封制)必然導致諸侯王威脅中央集權。西周分封制劉邦分封“同姓王”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七國之亂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寫照。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3

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分布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內遷的各族文化習俗也影響了漢族。如西晉時,洛陽貴族官僚爭用的胡床、方凳等。各族雜居地區的漢人,也學習經營畜牧業。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3內遷的少數民族黃河公元316年內遷匈奴人滅亡了西晉氐者,西夷之別種。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權:前秦,統一了黃河流域。前秦皇帝

任用漢人

為丞相,銳意改革。苻堅王猛十六國4政治:約束豪門,強化集權經濟:招納流民,減稅節儉,興修水利文化上:苻堅主張漢化,提倡儒學,廣興學校。苻堅王猛北方少數民族內遷中原人民南遷本課小結魏蜀吳北方:十六國(前秦短暫統一北方)南方:東晉西晉(八王之亂)人口遷徙北方民族內遷中原人民南遷1、西晉的建立者是()A.司馬懿B.司馬昭C.司馬炎D.司馬睿2、標志著西晉走向衰落的歷史事件是()A.晉武帝封王B.“八王之亂”

C.“五胡”內遷D.匈奴起兵攻晉當堂達標3、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權在4世紀后期統一黃河流域的是()

A.氐族

B.羌族

C.羯族

D.鮮卑族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

A.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

B.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

C.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D.封建社會的分裂時期

由于封國勢力過大,嚴重威脅到了中央集權。1.在西晉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實行過分封諸王?想一想,分封諸王對中央政權的統治會造成什么危害?分封制是一個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的制度,有人認為它有利于維護統治,有人認為它危害統治,歷代統治者對它拿起又放下,最后往往以封國叛亂而收場。西周、西漢。課后活動2.據西晉的一些史料記載,內遷的少數民族主動認同中原文化的歷史和文化,如鮮卑說政治、自己是黃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鐵弗部自稱是大禹的后代。議一議,這些少數民族認為自己與漢族同族同宗說明了什么?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些少數民族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