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文言文閱讀【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光祿丞。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是擅造律也。”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節選自《宋史·蘇軾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D.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C.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答案】10.A11.B12.C13.(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解析】【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其中,“士坐庭中”主謂賓都全,其后斷開,且“噤未能言”的主語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斷到上句,排除BC項;“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中,主語是“巡鋪內侍”,中間不能斷開,更不能將其斷到上句,排除D項。故選A。11.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由丞相主持”錯。科舉史上的殿試是由武則天首創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因此應當是由皇帝主持。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C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錯,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可見“同時”表述錯誤,“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應當是第二年春天的事。故選C。13.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減糶,減價出售;常平米,常平倉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渾涵,博大深沉;雄視,稱雄;鮮,少。【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十歲時,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聽到古今的成敗得失,常能說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主考官歐陽修見到蘇軾的文章很驚喜,參加殿試考中了乙科,后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說:“我要避開他,好讓他出人頭地。”蘇洵去世后,朝廷追贈他為光祿丞。蘇軾服喪期滿,回到朝廷,任命他為判官告院,王安石創立施行新法,蘇軾上書評論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達,蘇軾在杭州任上總是利用新法中對百姓有利的內容造福百姓,百姓們因此生活安定。調任密州。司農下令實施新法,不按時施行的人按違反國家制度判罪。蘇軾對提舉官說:“違反制度的判罰,如果是出自朝廷,誰敢不聽從?如今命令出自司農,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舉官害怕地說:“請您先不要追究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這個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廢除了它。元祐元年,軾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賜給他銀印紅綬,升遷為中書舍人。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元佑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恨。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請求調到外地,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州。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并發。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售常平倉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藥劑,派人帶著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蘇軾說:“杭州是水陸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別處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錢二千緡,又拿出自己囊中黃金五十兩,建造治病場所,漸漸積貯錢糧來防備疫病。徽宗即位,又經歷三次大赦,于是提舉玉局觀,恢復朝奉郎的官職。蘇軾從元祐以來,從未因每年考核政績請求升遷。所以官職就停留在這里。建中靖國元年,在常州去世。蘇軾師從父親蘇洵學習寫文章,從來得之于天資。(蘇軾)曾經自己說:“寫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格式,僅是常要在該說的地方就說,該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話,都可以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二、【2020年高考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進士及第,歷秘書省著作郎。政和間,天下爭言瑞應,廷臣輒箋表賀,徽宗觀所作,稱為奇才。他日,特出制詔三題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書舍人。”未幾,自秘書少監除中書舍人,擢御史中丞。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時上方鄉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術見,朝臣戚里寅緣關通。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之士,當責所屬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國害民數事。上悚然納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寧節,俟過此,當為卿罷京。”京伺知之,大懼,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懇祈。上為遷安中翰林學士,又遷承旨。宣和元年,拜尚書右丞;三年,為左丞。金人來歸燕,謀帥臣,安中請行。王黼贊于上,授慶遠軍節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降將郭藥師同知府事。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靖康初,言者論其締合王黼、童貫及不幾察郭藥師叛命,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又責授朝議大夫、秘書少監、分司南京,隨州居住;又貶單州團練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內徙道州,尋放自便。紹興初,復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幾卒,年五十九。安中為文豐潤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嘗宴睿謨殿,命安中賦詩百韻以紀其事。詩成,賞嘆不已,令大書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賜之。其見重如此。(節選自《宋史·王安中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B.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C.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D.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方士,又稱方術士,指中國古代好講神仙方術、從事巫祝術數活動的人。B.保任,意思是擔保或擔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薦人才而負擔保責任。C.禁中,又稱禁內,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駢文,因在發展中逐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稱。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安中進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隨眾向朝廷表賀瑞應,徽宗稱他為奇才,又出題專門考查,隨即任命他為中書舍人,不久又擢升為御史中丞。B.王安中彈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納。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薦道術之士,擾亂朝廷,他陳奏蔡京之罪,要求懲治,蔡京恐懼,其子蔡攸也哭請皇上寬恕。C.王安中外放任職,仕途屢遭坎坷。金人前來歸順,他自請燕山府任職,與遼降將郭藥師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備受指責,仕途隨之沉浮不定。D.王安中詩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極有文采,為文厚實脫俗,曾受命賦詩百韻以紀盛宴,徽宗高度贊揚,下令書于大殿屏風,將副本賜給侍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國害民數事。上悚然納之。(2)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答案】10.A11.C12.C13.(1)同時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禍國殃民等事。皇上驚恐,采納了進言。(2)藥師蠻橫暴戾,對府中事務獨斷獨行。王安中無力控制,只是違心順從他,所以藥師更加驕橫。【解析】【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民訟諸府”意思是民向官府訴訟,“諸府”是訴訟的對象,做狀語,修飾“訟”其后斷開,“不勝”是忍受不住,說明“考掠”的情況,二者不能斷開,據此排除BD;“即出民”中,“民”是“出”的賓語,其后斷開,排除C。故選A。11.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C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錯誤,應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故選C。12.此題考查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為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性八類信息的篩選,做題時要在原文中找準區間,把準對象,體情察意,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C項,“他自請燕山府任職”錯誤,原文是“安中請行。王黼贊于上,授慶遠軍節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可見只是自請前行,并非“自請燕山府任職”。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1)關鍵詞: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儀制或宮室、器物等。蠹:蛀蝕,危害。悚然:害怕的樣子。(2)關鍵詞:跋扈:專橫暴戾。第,只管。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別人。三、【2020年高考新課標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鬢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愿。”遂為郎。累遷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時永嘉太守謝毅,赦后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復。穆帝發詔令受之。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比之張釋之。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政,訪彪之應有赦不。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及簡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當須大司馬處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咨,必反為所責矣。”于是朝議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沖幼,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固讓,使萬機停滯,稽廢山陵,未敢奉令。謹具封還內,請停。”事遂不行。加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未拜。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藥。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祿為贈,謚曰簡。(節選自《晉書·王彪之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B.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C.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D.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B.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確立王位繼承人,文中則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獲取天下。D.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遷任職。他的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他為尚書郎,他卻認為地位高低不值得計較,越級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堅持己見,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將謝毅交付廷尉候審,他以此非廷尉職責為由,雖有皇上命令,依然據理拒收,時人將他比作張釋之。C.彪之講究實效,維護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傳染病,他見各類官員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辦公,指出這樣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復。D.彪之言辭機敏,反對權臣聽政。簡文帝去世,討論身后事時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馬處置,他搶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馬將被他斥責。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2)疾篤,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藥。【答案】10.B11.A12.C13.(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傳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內也不準入進宮。(2)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解析】【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本題中,“愚意嘗謂非宜”意思是:我認為不合時宜。“何者”是針對“愚意嘗謂非宜”而發問的,故要斷開,排除CD;“黎庶不達其意”,“黎庶”是主語,“不達”謂語,“其意”賓語,本句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不能斷開,排除A。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時要注重文化常識的積累,尤其是課本注釋的相關內容,需要分門別類,進行歸納識記。對于考題中出現的比較生僻的古文化常識,根據文意仔細甄別正誤。A項,“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說法錯誤。太守不負責掌管軍事和科舉,太守的職責是“治民、進賢、決訟、檢奸,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故選A。12.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與原文不符合之處。C項,“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辦公”表述有誤,原文是“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是原來有規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辦公。13.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第一題得分點:“時疾”,傳染病;“身”,自己;“雖”,即使;第二題得分點:“篤”,重;“遣”,派遣;“問所苦”,探病問候;“營”,治。【點睛】譯文: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胡須鬢角都白了,當時人稱他為王白須。最初任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你為尚書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本來不值得計較,應當在合途的時候任職,至于破格提撥,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書郎。多次升遷,擔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當時永嘉太守謝毅,大赦后處死當地人周矯,于是周矯堂兄周球向揚州府告發。揚州刺史殷浩派從事拘捕謝毅,交付廷尉審理。王彪之認為周球是訴訟案件的當事人,沒有爵位,不在廷尉職責范圍以內,不肯受理,這件事在州里顛過來倒過去。穆帝發出詔令命王彪之收處謝毅。王彪之又上疏據理力爭,當時人把他比作西漢廷尉張釋之。當時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任撫軍,執掌國政,向王彪之詢問是否應該大赦。他回答說:“自從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認為不合時宜。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認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這個時候兇惡愚蠢之輩又要產生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聽從了他的意見。永和末年,多發傳染病。按舊例,朝中大臣之家有傳染病,家中傳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無病,百日內也不得進宮。此時,文武百官多稱家有時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進言道:“瘟疫之年,沒有哪一家不傳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宮,那恐怕連近侍也無人充當,皇宮將會空無一人了。”朝廷聽從了王彪之的進諫。等到簡文駕崩,群臣猶豫不定,沒有敢立下繼承人。有人說,這件事應該當由大司馬來決定。王彪之嚴肅地說:“國君駕崩,太子應當即位為君,大司馬怎能有資格提出異議?如果事先在大司馬的面前詢問,那么一定會被責備的。”于是朝廷的議論才平息下來。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為孝武帝年幼而下達命令,令桓溫沿襲周公代替周成王攝政的舊例。命令已經公布,王彪之說:“這些不同尋常的違背天命的事,大司馬一定要再三辭讓,如果導致政務停頓,耽誤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謹將詔書密封歸還。”于是事情也就沒能實行。王彪之被加封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沒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黃門侍郎探病問候,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就贈以光祿的官職,謚號是簡。四、【2020年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新高考全國Ⅰ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題。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鄒元標嘗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也,”閹人劉朝稱東宮令旨,索戚畹廢莊,光斗不啟封還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閹人憤而去,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诇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緹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節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福王時,追謚忠毅。(節選自《明史·左光斗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C.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D.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A.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承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追逼。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左光斗為人剛直,大力整肅史治。他的字為遺直,正與他的性格相符;他擔任御史時,捕治吏部惡吏,起獲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極大震驚。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對無理要求。他的建議得以施行,水利大興,百姓得利;劉朝以東宮名義索取戚畹廢莊,他將信件原封返還,堅決拒絕。C.左光斗揭露贓私,受到小人陷害。他與人彈劾魏忠賢,揭發崔呈秀,引起魏忠賢及其黨羽的憤恨,魏以先發制人的手段,繞過法司,害死光斗。D.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連,母親、兄長以及同家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貿被誅,他才受到追贈,謚為忠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2)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14.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答案】10.B11.C12.D13.(1)楊漣等起初不招認,隨后擔心不招認會被酷刑斃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緩死,日后再做謀劃。(2)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14.第一問:左光斗對京都附近地區有恩德。第二問:沒有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被害。【解析】【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解答時,可先忽略停頓相同的地方,重點分析停頓不同之處,用排除法進行選擇。“忠賢及魏廣微”是并列結構,是動詞“劾”的對象,中間不應斷開,據此排除A、C項。“擬”是打算、準備的意思,“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時間,中間不應斷開,據此排除D項。故選B。11.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要求選擇“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C項,“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說法有誤。殿下是中國古代對皇后、皇太子、諸王的敬稱,次對皇帝的敬稱“陛下”。也指現代社會用于對君主制國家王儲、王子、公主等的敬稱。不能稱丞相為“殿下”。故選C。12.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譯錯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題要求選擇“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母親、兄長以及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說法有誤。原文中說“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開始時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最終左光斗家破人亡。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題關鍵點有:(1)“承”,招認;“已而”,不久、繼而;“為酷刑所斃”,被動句,被嚴刑拷打而死;“下”,作動詞,被送往;“緩”,延緩、推遲;“圖”,動詞,謀劃。(2)“猶”,副詞,還、仍然;“以”,動詞,認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14.本題考查篩選、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容,根據題目要求找出關鍵語句;最后組織語言,概括答案。首先,審讀題干可知,本題分兩問。然后,閱讀翻譯原文,勾畫關鍵語句。結合語段“容城人孫奇逢,是一個節義俠氣之士,和定興人鹿正一起,認為光斗為官時對京城所管轄地區的人民有恩德,倡議為他們湊齊錢款,人們爭相響應”分析,可知孫奇逢等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結合語句“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訟事,但左光斗已經與楊漣在同一天被獄卒殺害”分析可知,救助結果。最后分點概括作答即可。【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左斗光,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考中進士。后來升為中書舍人。被選拔授予御使,負責巡視京城。其間收捕處理了吏部的一些兇悍作惡的官吏,收繳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個京城都為之震動驚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條上疏共陳述三因十四條建議,皇上下詔全部應允施行,因而水利大興,北方人開始懂得種植水稻,鄒元標曾經說:“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為何物,如今所處的地方都是水稻,這是種植水田的好處啊!”閹人劉朝稱東宮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沒有將意旨拆封并還給劉朝,說:“天下每一尺土地都歸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閹人憤然離開。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和他一起謀劃,又和高攀龍一起揭發崔呈秀貪贓。魏中賢和他的黨羽都對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賢驅逐了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以后,接著將驅逐楊漣、左光斗。左光斗很氣憤,草擬奏疏,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徽有三十二條當斬罪,準備十一月二日奏上,預先將妻子兒女遣還原籍。魏忠賢偵知,提前兩天將他和楊漣二人一起免職。奸邪小人還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將左光斗的名字掛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鄉親抱著馬頭號哭,聲震原野,差役也為之流淚。到京后,左光斗被關入詔獄,嚴刑拷問。許顯純誣蔑他們收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楊漣等人起初不承認,后來害怕不承認就會被嚴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獄的官署,能夠稍微延緩死期好為以后澄清真相進行謀劃。于是他們都承認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虛擔了收受賄銀二萬兩的罪名。魏忠賢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許顯純每過五天就追贓拷打一次,不交給法司,楊漣等人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孫奇逢,是一個節義俠氣之士,和定興人鹿正一起,認為光斗為官時對京城所管轄地區的人民有恩德,倡議為他們湊齊錢款,人們爭相響應。共捐得數千兩銀子,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訟事,但左光斗已經與楊漣在同一天被獄卒殺害,當時是天啟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歲。左光斗死后,贓物追查還未結束。魏忠賢命令撫按嚴厲追繳,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長兄左光霽因被牽連治罪而死,母親因哭泣兒子悲傷而死。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們力辦,因此最終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賢被殺后,朝廷追賜左光斗為右都御使,錄用了他的一個兒子。福王時,追加謚號為“忠毅”。五、【2020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題。吾家在唐為輔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載令聞。念后世不可事偽國、茍富貴,以辱先人,始棄官不仕。東徙渡江,夷于編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鄉,家法凜然,久而弗改。宋興,海內一統。陸氏乃與時俱興,百余年間文儒繼出,有公有卿,子孫宦學相承,復為宋世家,亦可謂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懼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游童子時,先君諄諄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終身未嘗為越產;家人有少變其舊者,輒不懌;晚歸魯墟,舊廬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時尤苦貧,革帶敝,以繩續絕處。秦國夫人③嘗作新襦,積錢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歸寧,食有籠餅,亟起辭謝曰:“昏耄不省是誰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嘆曰:“吾家故時,數日乃啜羹,歲時或生日乃食籠餅,若曹豈知耶?”是時楚公見貴顯,顧以啜羹食餅為泰,愀然嘆息如此。游生晚,所聞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將不聞。而舊俗方已大壞。厭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為諱,使不聞。此風放而不還,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淪于市井、降于皂隸者矣。復思如往時安樂耕桑之業、終身無愧悔,可得耶?嗚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為農亦命也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子孫戒之,尚無墮厥初。(節選自宋·陸游《放翁家訓·序》)(注)①太傅:陸游的高祖。②楚公:陸游的祖父。③秦國夫人:陸游的祖母。出作入息,農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貿遷有無,商之治生也;膏油繼晷,士之治生也。然士為四民之首,尤當砥礪表率,效古人體天地、育萬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蠅營營逐逐、妄取于人之謂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議、幽有鬼神,于心不安,況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此豈善治生歟?夫儉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養,一以節省為本,不可過多。寧使家有贏余,毋使倉有告匱。且奢侈之人,神氣必耗,欲念熾而意氣自滿,貧窮至而廉恥不顧。儉之不可忽也若是夫!(節選自宋·葉夢得《石林治生家訓要略》)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載令聞令:美好B.革帶敝敝:破舊C.厭藜藿厭:滿足D.毋使倉有告匱匱:缺乏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以辱先人夫夷以近,則游者眾B.積錢累月乃能就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D.貧窮至而廉恥不顧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為農/亦命也/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為農/亦命也/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為農/亦命也/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為農/亦命也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10.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陸游所說“常成于困約”的一組是()①東徙渡江,夷于編氓②終身未嘗為越產③舊廬一椽不可加也④革帶敝,以繩續絕處⑤歸寧,食有籠餅,亟起辭謝⑥淪于市井、降于皂隸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⑥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陸游緬懷了舊時家風,針對當時有族人貪圖享樂的現象,表達了對家風難繼的憂慮。B.葉氏家訓告誠族人應該節制欲望,謙遜恭謹,修身養性,以利于守家治生。C.陸氏家族復興,緣于堅守家風;葉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農工商為榜樣,各安其分。D.陸文借祖先的實例闡明家訓的主旨,葉文通過假設來論說不善治生的危害。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家人有少變其舊者,輒不懌。(2)況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此豈善治生歟?13.請概括陸游、葉夢得二人對家風的要求有何異同。【答案】7.C8.B9.A10.B11.C12.(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變他的舊制,(太傅)就不高興。(2)更何況有難以說得盡的災禍,這難道是善于治家謀生嗎?13.陸側重有氣節,道義,葉側重作世人治生表率。兩人都認為要節儉,不能營營逐利。【解析】【分析】7.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現象設題,然后根據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C項,“厭”字,根據“厭黎藿,慕膏粱”的對稱句式,相反意義來看,與“慕”意思相反,指厭惡粗茶淡飯,羨慕精糧肥肉;故“厭”此處應為“厭惡”。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課外文言文閱讀,可以聯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來推斷詞義。A項,連詞,表因果;連詞,表并列;B項,兩個“乃”都是副詞,才;C項,連詞,表遞進,并且/副詞,表遞進,尚且D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故選B。9.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本句意為“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運使然;退居山野而成為農夫,這也是命運使然;如果屈節用來求得顯貴,出賣自己奉行的道德準則來謀取利益,這是我們家的人所深深感到恥辱的啊”。句中兩個“命也”都是前句的判斷,分別在“命也”與“亦命也”前后斷開,排除CD;“撓節以求貴”與“市道以營利”是對稱句式,分別在其后斷開,排除BC。故選A。10.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和篩選文本信息并概括內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寫相關事件人物的語句,然后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①是指不愿在偽朝為官而向東遷徙,成為一般百姓,與“困約”無關;⑤是小姑回家后見到籠餅而推辭的行為,只能是反映家中節儉的風氣,而非“成于困約”;⑥是指家風放任之后子弟可能會墮落于市井小民之中的情況,并非“成于困約”,而是“敗于奢靡”。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提示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C項,“葉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農工商為榜樣,各安其分”錯誤,原文“出作入息,農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貿遷有無,商之治生也;膏油繼晷,士之治生也。然士為四民之首,尤當砥礪表率,效古人體天地、育萬物之志”,只是列舉了農工商士四種人的不同謀生辦法,他們家實際上是士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農工商為榜樣”。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1)中,少:稍微;舊:舊習慣,舊制度;輒:就;懌:高興。(2)中,況:何況,況且;勝:盡、完;豈:難道,怎么;善:擅長,善于;治生:經營家業,謀生。13.本題主要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理解語段的意思。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陸游文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而舊俗方已大壞。厭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為諱,使不聞。此風放而不還,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淪于市井、降于皂隸者矣”,與葉夢得文中“夫儉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養,一以節省為本,不可過多”,都提倡子弟要節儉用度,不可追求奢靡享受。陸游提到“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即以改變節操營利為恥;而葉夢得認為在謀生時“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議、幽有鬼神,于心不安,況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要正直誠信,不能損人利己;二人都認為不能夠為了追求利益就放棄道德準則,營營逐利。不同處在于,陸游更注重“念后世不可事偽國、茍富貴,以辱先人,始棄官不仕”“若夫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利,吾家之所深恥。子孫戒之,尚無墮厥初”,即重視子弟要堅守節操道義,這是保持家風不墮的要務。而葉夢得則更注重“士為四民之首,尤當砥礪表率,效古人體天地、育萬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即要求子孫必須要懂得經營家業,有謀生之計,作世人表率。【點睛】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字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譯為主”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證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譯為主”是說對于大多數句子、大多數詞語,可以采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意譯為輔”就是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句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是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考生一定要養成推敲語句的習慣。翻譯成現代漢語以后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色,適當地進行意譯。參考譯文:(一)我家在唐朝作過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潔正直、忠誠孝順,世代流傳下美好的名聲。想到后世子孫不能夠侍奉偽朝,茍且地貪圖富貴,因而羞辱先生名聲,便棄官不入仕。向東遷徙度過長江,淪為一般老百姓。孝順友愛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誠守信的名聲在鄉里顯揚,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沒有改變。宋朝興起后,天下一統,陸家于是與時代一道興盛,此后百余年間,文豪名儒相繼出現,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孫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潛心于治學,代代相承,從此,又成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說是昌盛無比了。然而我對于這種情況私下里仍有懼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頓貧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敗。我在童子時,先父曾諄諄教導說,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終身未曾積累更多的財產;家人有稍微改變舊俗的,就很不高興;晚年時回到魯墟老家,舊房子連一根椽子也沒有增加(就繼續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時尤其貧苦,衣帶破舊,就用繩子接續斷裂處。祖母秦國夫人曾經作了一件新襦裙,攢了好幾個月的錢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飯弄臟了它,竟至于哭泣著不肯進食。小姑嫁給石家人,回娘家探親,食物中有籠餅,她立即起來道歉說:“我渾渾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誰過生日。”旁邊的人有的偷偷發笑。楚公嘆息說:“我家從前,好幾天都喝粥,每年過節或生日時才吃籠餅,你們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當時楚公已經顯貴了,卻還是以喝粥吃餅作為泰然之事,像這樣愀然嘆息。我出生得太晚,所聽說的事情已經很簡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輕的陸家子弟,又將要不再聽聞這些事了。而舊時的家風此時已經毀壞嚴重。子弟們厭惡粗茶淡飯的貧寒生活,向往肥肉精糧的富貴生活,常常還把以前的事當做忌諱不讓孩子們聽聞。這樣家中風氣放任而不能再恢復,并且有把子孫陷入危險受辱之地,淪落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險。回想從前祖先們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織種桑,安居樂業而終身不必愧疚后悔,這是可以重新恢復的嗎?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運使然;退居山野而成為農夫,這也是命運使然;如果屈節用來求得顯貴,出賣自己奉行的道德準則來謀取利益,這是我們家的人所深深感到恥辱的啊。子孫們一定要以之為戒,這樣就還沒有毀壞亡費的端倪。(二)出外勞作,歸家休息,是農家賴以生存的辦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這是手工業者用來謀生的辦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遷徙到沒有的地方去買賣,這是商家謀生的辦法;焚膏繼晷日夜苦讀,這是讀書人謀生的辦法。然而讀書人作為四種百姓之首,尤其應該勉勵自己成為表率,效仿古人體察天地萬物的志向,如今連一種生計也不能從事,還說什么大丈夫呢!經營家業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競相追逐,胡亂聽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對自己有利卻對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議,暗中有鬼神降罪,對于自己來說也心中不安,何況這災禍是不能說得盡的,這難道是善于謀生嗎?節儉,是守家的第一法則。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養父母,一概以節省為本,不能過多。寧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糧倉有匱乏的時候。況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氣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過于強烈而意氣驕傲,貧窮到極點而不顧廉恥。節儉的不可忽視就有這么重要!六、【2020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外大母趙太夫人行狀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喪母,外大母每見不肖,輒淚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兒饑否?將無寒乎?”輒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煢然弱子乎,無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壯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太夫人姓趙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間徙公安,遂占籍。四傳為處士文深,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同里闬,雅相歡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狀,曰:“是真我家婦。”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贈中憲公性嗜飲,日偕諸酒人游,顧以生計蕭疏,不無阻酣暢也。自有婦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幾,取辦咄嗟。諸故酒人驚相語:“前從夫夫飲,且少鮭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視其囷篋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嗇腹龜手適舅姑,心力竭矣。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則盡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醫,醫無問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絕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語及輒涕。居嘗語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貧而好施也。若所以有茲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孫無忘先姑哉!”乙卯,方伯公領鄉書,丙辰成進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從京師,為置側室高,禮訓慈育,閨內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鮮麗服。丙寅,方伯公僉憲江西,時長憲者喜敲撲,公庭號楚聲不絕。太夫人聞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難續,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為之改容曰:“請佩此言當韋。”戊寅,方伯公以大參備兵通、泰,尋由河工超遷河南右轄。未幾,轉左。日夜期會簿書間,力漸耗。太夫人時時風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鶴以飽,夫豈其無雙田之毛,東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謂拂衣者難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難!”而癸未需次調補,竟請告歸,從太夫人意也。居嘗語諸子曰:“爾父累俸,稍拓田廬,然不盡與爾曹,而推以贍族,亦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專食也。爾當識此意附譜后,絕孫曾他腸,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語識大義類若此。不肖宗道,甥也,義不敢飾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隱也。惟慨惠之銘,以肉百年骨,則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選自《白蘇齋類集》,有刪節)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且泣且拊曰拊:撫摩B.自有婦卜太夫人卜:選擇C.然后乃知太夫人嗇腹龜手適舅姑適:出嫁D.太夫人時時風方伯公風:勸說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親,幸賴外祖母的呵護,母愛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B.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父親的好友十分欣賞,命其子前來求親。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時,因于公務繁雜,后順從妻子的意愿而選擇了辭官歸里。D.作為外孫,撰寫外祖母的行狀,袁宗道既不敢虛美外祖母,也不愿隱瞞外祖母的美德。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則盡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醫,醫無問遐近。(2)爾當識此意附譜后,絕孫曾他腸,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8.趙太夫人平居言語中的“識大義”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答案】5.C6.B7.(1)不久,婆婆錢恭人患病且日趨嚴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飾交給丈夫,讓他去請醫生,不管醫生是遠是近。(2)你們要把這個意思記在家譜中,杜絕后世子孫的其他念想,讓我們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8.心系幼孤,疼愛后輩;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寬仁善良;關心丈夫,淡泊名利。【解析】【分析】5.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可以根據詞語在文言語句中的位置,確定它的詞性,根據詞性并結合語境進行推斷其意義。有的詞可分析結構輔助推斷詞義。同時要考慮詞類活用現象。本題要求選擇“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C項,適,動詞,去、往。句意為:這之后才知道太夫人餓著肚子,不顧天氣寒冷去往公婆那里。故選C。6.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譯錯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題要求選擇“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父親的好友十分欣賞”說法有誤。原文中說“因悉太夫人勤慎狀,曰:‘是真我家婦。’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所以提親下聘禮的原因應是清楚趙太夫人勤勉謹慎的人品。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題關鍵點有:(1)“無何”,不久、沒多久;“嬰”,纏綿疾病、患病;“亟”,含有急迫之意,這里指病情嚴重;“斥”,拿出;“俾”,讓;“無問”不論;“遐近”,遠近。(2)“爾”,你們;“識”,通“志”,記;“絕”,動詞,斷絕、杜絕;“他腸”,異心、惡意;“食”,靠著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食此土”,省略句兼狀語后置,(于)此土食。8.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容,梳理主要的事件,根據要求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結合語境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最后分類整理并加以概括。首先,審題要抓住“平居言語中”“識大義”兩個關鍵點。然后回歸原文,梳理主要事件并勾畫描寫平居言語的語句進行分析。整體閱讀文章可知,文章主要通過敘寫趙太夫人對待外甥、對待公婆、對待丈夫的事件,來展現其形象特點。對待“稚年喪母”的外孫,結合語句“外大母每見不肖,輒淚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兒饑否?將無寒乎’”分析可知,太夫人心系幼孤,疼愛后輩。結合語句“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語及輒涕。居嘗語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貧而好施也。若所以有茲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孫無忘先姑哉!’”分析可知,太夫人不僅對待公婆盡心竭力,而且還教育孩子要不忘祖德,施惠于人。結合語句“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難續,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已一快也”分析可知,太夫人是一個善良的人,珍惜生命,寬仁悲憫。結合對丈夫勸導的語言“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鶴以飽,夫豈其無雙田之毛,東湖之水”分析可知,太夫人關心丈夫身體,對功名利祿很是淡然。最后,結合以上分析,從四個方面概括她的“識大義”的表現。【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天啊,天啊!為什么這么快讓我的外祖母去世啊!我太傷心啊!不孝孫宗道,幼年喪母,外大母每每見到我,總是淚水止不住地流,一邊流淚還一邊撫摸著我說:孩子餓嗎?感覺冷嗎?就取來衣服給我穿上并喂我食物。所以我即使是孤單一身的幼兒,也和在母親膝下成長沒有差別。如今我已長大成人,可外祖母在哪里啊?悲傷啊,悲傷啊!太夫人姓趙,她的先祖是江陵人,景泰年間搬遷到公安縣,于是在此入籍定居。四方傳言先祖是處士為人思慮周密,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住同一里巷,平素相交甚歡,因此詳盡的知道太夫人勤勉謹慎的情狀,說:“這實在就是我家的兒媳。”于是命方伯公前去下聘禮提親。贈中憲公生性好飲,每日和諸酒友一起飲酒交游,不過因生活狀況不景氣,有些人拒絕和他酣暢地飲酒。自從選擇太夫人做兒媳,鮮美柔滑的食物擺滿幾案,置備迅速。那些原來的酒友吃驚的互相說:“先前同那人飲酒,還很少有菜肴,如今為何突然就呈現和樂的樣子?”于是看遍他家谷倉及箱子卻像原來一樣空乏,這之后才知道是太夫人餓著肚子冒著寒冷去到公婆處,盡心竭力地侍候。不久,婆婆錢恭人患病且日趨嚴重,趙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飾交給丈夫,讓他去請醫生,不管醫生是遠是近。錢恭人不吃東西,外大母也跟著不吃。錢恭人臥床不起,太夫人內心的哀傷可想而知啊。這些事到如今已有五十多年,但提到這些還總是落淚。平素家居曾告訴兒子說:“我們如今生活富足了,所以能樂善好施罷了,不像她老人家雖貧窮卻好施。你們之所以有今天,如果沒有她老人家的品德不能達到今天的地步,你們做子孫的不要忘記她呀!”乙卯年,方伯公考取得鄉試中式,丙辰年成為進士,己未年便官至比部郎。太夫人跟從著來到京師,為照顧生活起居,教導撫育子女,家中和美。四年里,沒有置辦過一件鮮明艷麗服飾。丙寅年,方伯公任江西僉憲,當時的長官喜歡用刑具,公庭上哀嚎聲不斷。太夫人聽到了,面帶憂傷地說:“他們的怒氣很容易消解,但受刑人的生命卻難以延續,況且怎么能用別人的灼骨之痛,來博取自已的一時之快呢?”方伯公聽后為之動容說:“請隨時拿這話在違背它時提醒我。”戊寅年,方伯公因為參與駐守通、泰的軍隊政事,不久由河工越級升遷為河南右轄。不久,轉任河南左轄。日夜置身文書簿冊中,體力逐漸耗損。太夫人常常勸告方伯公:“該要休息了!當下不能焚琴煮鶴(這里指糟蹋身體)來求溫飽,你難道沒有到雙田種莊稼,喝東湖水的打算?”方伯公曰:“你所說的隱居生活是讓妻子兒女生活艱難,你如果這樣說又為難什么呢!”癸未年需依官員等第調任官職,最終請求告老回鄉,順從了太夫人的意愿。平素家居曾對兒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多年享受俸祿,稍微擴充了家里的田地房屋,但這些不會全給你們,而要推讓來贍養整個家族的人,也只有這樣除顧念你們祖父之外,也讓你們明白不可以獨自享有這些。你們要把這個意思記在家譜中,杜絕后世子孫的其他念想,讓我們族人能夠世世代代依靠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素家居的話語就像這樣識大體。不肖孫兒宗道,是太夫人的外甥,從大義上講不敢虛美外祖母的行為,然而也不愿隱瞞外祖母的美德。只有不吝嗇地把她的事跡用文字記下來,使她的精神長存,就是舅父家的大幸,也是宗道的大幸。七、【2020年高考江蘇卷】閱讀材料,完成22~24題。(10分)《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歐陽文忠公撰紀、表、志,宋景文公撰列傳。當時以景文所撰過文,且一書出兩手,命文忠看詳,改歸一體。文忠曰:“人所見不同,且宋公前輩。”遂已。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逐于所撰各書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無欲上人如此。(節選自楊士奇《書(新唐書〉后》)22.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23.《新唐書》是:二十四史之一,這一系列的史書在體例上屬__________,其開山之作是_______;文中歐陽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24.文中“存心至公,無欲上人”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答案】22.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23.紀傳體《史記》歐陽修宋祁24.尊重前輩,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解析】【分析】22.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這句話的意思是:按照舊例,修撰史書,只有官位最高的一個人寫上職位名稱。當時宋景文公做鄭州知州,職位在歐陽修之下。“故事”是“按照舊例”的意思,狀語提前,一般在其后斷開;“修書”中,“書”是賓語,在其后斷開;“職名”作“書”的賓語,在其后斷開;“守”鄭州是指做鄭州知州,句中有賓語,在其后斷開。最終斷句為: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23.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第一空,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的體例,因此填“紀傳體”;第二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第三空,歐陽修,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第四空,宋祁,曾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新唐書》大部份為宋祁所作,前后長達十余年。卒后謚號景文,因此稱之為景文公。24.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和篩選文本信息并概括內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寫相關事件人物的語句,然后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從文中來看,“當時以景文所撰過文,且一書出兩手,命文忠看詳,改歸一體。文忠曰:‘人所見不同,且宋公前輩。’遂已”,當時認為一本史書出自兩人之手,風格不同,便讓歐陽修審察并把文章改歸一體,然而歐陽修認為人人有不同見解,何況宋祁是前輩,不應隨意修改他的文章,可見他尊重前輩以及他人勞動成果,不修改他人文章。本來“故事,修書,唯官高者一人書職名,時景文守鄭州,在文忠下”,即按照舊例,宋祁官位比他低,本來不能寫上名字,但“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與所撰各書之”,可見,歐陽修不愿意掩蓋宋祁的功勞,讓他署名。【點睛】斷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閱讀的綜合能力,需要平時多朗誦文言文,形成較強的文言語感,完成這類題,可以遵循以下方法:①找名詞。文言文中的名詞,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②看虛詞。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代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它們的前后,往往是斷句的地方。③明頂真。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語勢連貫。④據排偶。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⑤依總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參考譯文:《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歐陽修撰寫了紀、表、志,宋祁撰寫了列傳。當時認為宋祁所寫過的是過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書卻出自兩個人之手,于是讓歐陽修詳細審看,好改成同樣的風格。歐陽修說:“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何況宋公是前輩。”于是改書這件事就停止了。按照舊例,修書時,只有官位最高的一個人寫上職位名稱。當時宋景文公做鄭州知州,職位在歐陽修之下。歐陽修說:“宋公在修撰史書上出力很久,功夫很深,怎么能掩蓋他的名聲呢?”于是就在他們所撰寫的文章上各自署名。古代的君子,存心極其公道,無欲無求的上人就像這樣啊!八、【2019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上曾子固龍圖①書[宋]張耒某嘗以謂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剛柔緩急之氣,繁簡舒敏之節,一出乎其誠,不隱其所已至,不強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為楚聲,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則潛德道志,不可隱伏。蓋古之人不知言則無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與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嗚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與夫無其德而有其言者異位也。某之初為文,最喜讀左氏、《離騷》之書。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見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氣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顧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誠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厭。考乎其終,而知其仁也憤而非懟也,異而自潔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無存省之者,故剖志決慮以無自顯,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麗而可悅也;如秋風夜露,凄忽而感惻也;如神仙煙云,高遠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自三代以來,最喜讀太史公、韓退之之文。司馬遷奇邁慷慨,自其少時,周游天下,交結豪杰。其學長于討論尋繹前世之跡,負氣敢言,以蹈于禍。故其文章疏蕩明白,簡樸而馳騁。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時有感激而不泄者。韓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廟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攬,則極言語之懷巧,有不足以過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蓋不試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權臣,臨義而忘難,剛毅而信實,而其學又能獨出于道德滅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緒以自立其說,則愈之文章雖欲不如是,蓋不可得也。自唐以來,更五代之紛紜。宋興,鋤叛而討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試,休養生息,日趨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時者,談笑佚樂,無復向者幽憂不平之氣,天下之文章稍稍興起。而廬陵歐陽公始為古文,近揆兩漢,遠追三代,而出于孟軻、韓愈之間,以立一家之言,積習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學者,始恥其舊而惟古之求。而歐陽公于是時,實持其權以開引天下豪杰,而世之號能文章者,其出歐陽之門者居十九焉。而執事實為之冠,其文章論議與之上下。聞之先達,以謂公之文其興雖后于歐公,屹然歐公之所畏,忘其后來而論及者也。某自初讀書即知讀執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廣求遠訪以日攬其變嗚呼如公者真極天下之文者歟!(選自《張耒集》,標點有改動)(注)①曾鞏:字子固。龍圖:宋代官職名。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浮:顯現 B.纂孔孟之余緒以自立其說纂:繼承C.兵戈不試試:使用 D.近揆兩漢,遠追三代揆:揣度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一出乎其誠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B.有不足以過之者此小大之辯也C.剛毅而信實勞苦而功高如此 D.日趨于富盛之域趙嘗五戰于秦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在給曾鞏的信中,不僅表現出對屈原文章的喜愛,也顯示出對屈原仁而無私、氣遒趣高人格的理解與欣賞。B.作者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評價司馬遷和韓愈因觸犯君主,遭遇災禍,一生理想郁結于心,而文風典雅,如同廟堂禮器。C.文章以言與德的關系為中心,探討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認為語言無論華美、簡樸、迂曲還是疏蕩,都可從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D.本文通過對司馬遷、韓愈、歐陽修等人的評價,表達了作者的文學觀點;語言整散結合,鋪陳手法的運用,增添了說理氣勢。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某自初讀書即知讀執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廣求遠訪以日攬其變嗚呼如公者真極天下之文者歟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見于后,不可得而考。(2)而后四方學者,始恥其舊而惟古之求。【答案】14.A15.C16.B17.某自初讀書/即知讀執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廣求遠訪/以日攬其變/嗚呼/如公者∥真極天下之文者歟18.(1)左丘明的文章華美,然而他的行為事跡在后世(文獻中)看不到,不能考證。(2)后來各地求學的人,開始以他們原有的文風為恥辱,只追求古文。【解析】【分析】14.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現象設題,然后根據詞語在句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創業扶持政策與智能制造的相互影響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商務英語考試問題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電動汽車推廣政策分析試題及答案
- 商務英語中的客戶需求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化學復習技巧與框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化學考試分子間作用力試題及答案
- 養老托幼面試題及答案
- 農業產品線上交易的考題試題及答案
- 農業電商發展政策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物理基礎考查試題及答案
- 江蘇省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綱要
- 深信服SD-WAN產品使用說明書
- 安全觀摩手冊
- 小學二年級環保校本課程教材與綠色同行
- 事業單位1993歷次調整工資標準對照表
- 關于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稅種納稅情況的專項審核報告
- 藥店營業場所養護工作記錄表
- 個人簡歷表格
- 廣西行政區劃代碼
- 心理咨詢回訪記錄表
- 幼兒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