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及母嬰阻斷的效果研究_第1頁
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及母嬰阻斷的效果研究_第2頁
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及母嬰阻斷的效果研究_第3頁
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及母嬰阻斷的效果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及母嬰阻斷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研究分析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及使用抗病毒藥物對母嬰阻斷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90例我院婦產科收治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早期婦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列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患者在妊娠期采用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藥物進展阻斷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在妊娠期采用不承受抗病毒治療方法。在嬰兒出生6個月以內,屢次定時對嬰兒進展常規檢測,分析比擬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對妊娠婦女,妊娠24周和30周,以及分娩前的ALT復查率就行比擬,研究組分別為64.4%,77.7%和8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8.8%,44.4%和60.0%,該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

1一般研究資料與方法

1.1一般研究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15年1月至18年1月收治的90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婦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要求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屬必須知情同意并簽寫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列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人,研究組:最大年齡31,最小年齡23,平均〔26.243.72〕歲;對照組:最大年齡34,最小年齡21,平均〔28.243.72〕歲;兩組患者根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過敏者;〔2〕不同意參與研究者;〔3〕具有甲、丙、戊型肝炎病毒及HIV等感染患者;〔4〕患有腎臟病、糖尿病患者;〔5〕具有前兆流產史患者。選入標準:〔1〕均是由我院確診為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婦女患者;〔2〕患者精神狀態良好,可以明晰地表達自身感受。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妊娠早期均進展常規檢查和常規護理治療,妊娠36周以后,應絕對制止,防止流產,胎膜早破及宮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婦女患者:研究組:采用同意進展口服抗感染藥物的治療方法,按照每天600mg的用量,在飯前或飯后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藥物進展治療。對照組:采用不同意進展口服抗感染藥物的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假設出現ALT大于10ULN的情況,給予每次服用0.2g的復原型谷胱甘肽片,一天三次持續治療1至2周。

嬰兒:①兩組在出生后均進展母乳喂養的方式,喂奶前母親應用肥皂流水洗凈雙手,防止接觸感染,但假設是假設母親乳頭出現破潰出血的情況,那么停頓喂養;②新生兒與產婦要分床睡;③產婦不能口對口給嬰兒喂食;④給嬰兒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詳細方法如下:出生后4小時內,用量要大于或等于100國際單位,并且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g重組酵母或20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乙型肝炎疫苗。

1.3觀察指標

通過HBV標志物檢測的方法對患者及嬰兒進展檢測。妊娠婦女患者治療效果比擬:觀察兩組妊娠婦女患者在治療24星期和治療30星期,以及分娩前的HBV血清標志物和HBVDNA等指標,比擬兩組妊娠婦女患者的ALT復查率。嬰兒治療效果比擬:觀察嬰兒的HBV感染情況與生長發育情況,在分娩后六個月時,比擬兩組嬰兒的HBsAg和HBVDNA等指標。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妊娠婦女患者治療效果比照

治療過程中,兩組妊娠婦女患者治療均得到改善,研究組患者的ALT復查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該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嬰兒治療效果比照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在阻斷母嬰傳播中均有效果,在分娩后6個月時研究組患者的嬰兒的HBsAg和HBVDNA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嬰兒,該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妊娠期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婦女治療目的是母體病情穩定,嬰兒安康不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由于在國內母嬰傳播占很大比重,因此在妊娠期穩定妊娠婦女患者病情,降低嬰兒感染成為目前基層臨床治療的首要目的。早期的研究中認為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宮內感染、圍生期傳播以及分娩后傳播,并且攜帶有HBV的母親可以通過血流感染胎兒,除此之外由于人體的涎液、汗液、陰道分泌物、精液、乳汁等體液中均含有乙肝病毒,不建議母乳喂養,但最新的研究發現乙肝產婦在乳汁中能檢出HBsAg,但未見有在乳汁中檢出HBVDNA的報告,故其乳汁是否有傳染性尚不能定論,因此只要母親乳頭不破潰出血,就可以進展母乳喂養,最后嬰兒出生時給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營養食品和飲料,含有嬰兒4至6月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要素,并適宜嬰兒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母乳。由于早起醫學中證實妊娠期間服用藥物會對腹中的胎兒造成影響,再加上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在傳統治療中醫生對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期婦女根本上都反對采用服用抗病毒藥物。但根據2022年中國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根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期婦女的病情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藥物進展治療,對于患者要充分告知利弊情況和風險程度,由患者自行決定是否采用抗病毒藥物進展治療,并且簽署同意書。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通常是替比夫定,替比夫定具有最高的HBeAg血清轉換率〔24個月能到達36%〕和最高的平安性,是目前醫學中唯一的一個妊娠B級核苷類抗乙肝病毒藥物。可以有效的降低妊娠患者的ALT,抑制HBVDNA陽轉,防止患者由于肝炎發作引起肝功能異常情況,降低母嬰垂直傳播的概率。本研究中發現,婦女患者妊娠24周和30周,以及分娩前研究組患者的ALT復查率分別優于對照組,該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分娩后個月時對嬰兒的HBsAg和HBVDNA進展比擬,研究組分別明顯低于對照組,該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婦女患者,采用抗病毒藥物于妊娠24周后進展治療,可以有效的進步患者的ALT復查率,減少母嬰垂直傳染,降低嬰兒的感染機率。

綜上所述,針對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婦女,在妊娠24周后使用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的療效,可以平安有效的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嬰之間進展傳播,保證嬰兒的安康,進步患者的滿意程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早期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療效及母嬰阻斷的臨床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22,19(6):50-52.

【2】陳芳,涂相林,陳川英,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替比夫定治療的療效及母嬰阻斷的有效性[J].實用醫學雜志,2022,45(4):636-639.

【3】高翠蘭.慢性乙型肝炎者妊娠全程替比夫定治療的療效及母嬰阻斷的有效性[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22,26(24):146-148.

【4】張燕,王維.分析替比夫定阻斷乙肝HBe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