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_第1頁
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_第2頁
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_第3頁
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_第4頁
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轅北轍寓言兩則南轅北轍寓言兩則11.掌握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把式、狼狽、南轅北轍”等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3.自主學習,讀懂本則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難點)學習目標1.掌握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把式、狼狽、南轅北轍”等詞2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相關資料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3轅轍yuánzhé我會認轅轍yuánzhé我會認4南轅北轍zhé易讀錯字南轅北轍zhé易讀錯字5把式:狼狽:南轅北轍:理解詞語專精某種技術的人。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心里想往南去,卻駕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造句:圖書館在左邊,你往右走,這不是南轅北轍嗎?把式:理解詞語專精某種技術的人。6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不聽勸告。寫從前有個人想去在南邊的楚國,卻趕著馬車一直朝北走,而且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第二部分(第10自然段)南轅北轍。評論趕車人的做法,揭示寓意。交流分段情況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不聽勸告。寫從前有個人想去在南邊7讓我們明白違反客觀規律,結果是無法達到目的的。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讓我們明白違反客觀規律,結果是無法達到目的的。無論做什么事,8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這就是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理解課文。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9核心問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串珠問題:1.趕車人要去哪里?他怎么走的?趕車人說出了哪些理由?2.趕車人能到達目的地嗎?為什么?你覺得趕車人是個怎樣的人?核心問題:10他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從對話中得知,趕車人要往楚國去,應該往南走,卻趕著車往北走。他還為自己的奇怪做法找出了理由。從中可以看出,趕車人愚昧無知、自以為是。他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從對話中得知,趕車人要往楚國11他說:“沒關系,我帶的盤纏多。”朋友力勸趕車人改變方向。但是趕車人接連為自己的錯誤做法尋找理由。表現了趕車人十分自負、固執,不知道找準正確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條件。他說:“沒關系,我帶的盤纏多。”朋友力勸趕車人改變方向。但是12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高,盤纏帶得越多,離楚國也就越遠了。這是對趕車人做法的評論,揭示了故事的寓意。“硬要”寫出了趕車人的固執。馬跑得快、趕車的本領高、盤纏帶得多,在他看來向北也能到達南方,說明做事情的方向至關重要,如果方向錯了,條件再好,也無濟于事。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高,盤纏帶13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讓我們拿起金鑰匙開啟智慧之門吧!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14核心問題:《南轅北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方向。方向對了,條件越好,離目標越近;方向反了,適得其反。自己錯了,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錯上加錯。這則寓言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核心問題:《南轅北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151.趕車人要去哪里?他怎么走的?趕車人說出了哪些理由?他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向北走。面對路人的質疑,他說出的理由是:他的馬跑得快,他的駕駛技術很高,還帶了很多的盤纏。串珠問題:1.趕車人要去哪里?他怎么走的?趕車人說出了哪些理由?他要到162.趕車人能到達目的地嗎?為什么?你覺得趕車人是個怎樣的人?不能,因為他的方向錯了,條件越好,離自己的目標越遠。趕車人是一個愚昧可笑、剛愎自用的人。2.趕車人能到達目的地嗎?為什么?你覺得趕車人是個怎樣的人?17南轅北轍趕車飛跑要去楚國馬跑得快自己是個好把式盤纏多楚國在南人往北走認清正確方向課文結構南轅北轍趕車飛跑要去楚國馬跑得快楚國在南認清正確方向課文結18《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去南邊的楚國,卻往北走,朋友勸誡他,他卻固執己見,最終只能離目的地更遠。說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方向,否則將會事與愿違。課文主旨《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去南邊的楚國,卻往北走,朋友勸誡他19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20自相矛盾寓言兩則字詞精講品讀釋疑初讀感知當堂檢測結構主旨課堂拓展自相矛盾寓言兩則字詞精講品讀釋疑初讀感知當堂檢測結構主旨課堂21學習目標1.掌握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自相矛盾”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3.自主學習,讀懂本則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難點)學習目標1.掌握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自相矛盾”意思。22盾怔狽dùnzhèngbèi我會認盾怔狽dùnzhèngbèi我會認23怔住

狼狽zhèng易讀錯字bèi怔住狼狽zhèng易讀錯字bèi24相xiāng(相逢)xiàng(長相)多音字相xiāng(相逢)xiàng(長相)多音字25自相矛盾:理解詞語專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不一致。造句:你剛才的發言自相矛盾,讓人難以理解。自相矛盾:理解詞語專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不一致。26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自夸矛盾。寫古時候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先說自己的盾牌再銳利的武器都刺不穿,后又說他的矛再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破。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狼狽離開。寫賣兵器的人前后矛盾被別人取笑,最后狼狽地離開。交流分段情況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自夸矛盾。寫古時候有一個賣兵器的27說話做事不要前后矛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說話做事不要前后矛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8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這就是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理解課文。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29核心問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串珠問題:1.賣兵器的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們是怎樣質疑的?2.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下場?核心問題:30古時候,有個人在集市上賣兵器。他拿起一個盾牌,指著說:“我這盾牌可堅固了,不管你用多么銳利的兵器,也別想刺穿它!”說完,把盾牌遞到人們面前,讓大家仔細看。這一段寫賣兵器的人極力夸耀自己的盾牌。用“不管……也……”寫出了盾的堅固,突出表現賣兵器的人的極力夸耀。古時候,有個人在集市上賣兵器。他拿起一個盾牌,指著說:“我這31可是卻沒有人要買盾牌。他把盾牌放回去,又拿了一支長矛,說:“諸位!請好好看看這支矛吧!它鋒利無比,世界上無論多么堅固的東西它都能刺破!”“沒有人要買盾牌”說明了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賣兵器的人對自己的矛和盾的極力夸耀,為下文寫人們對他的嘲諷作好了鋪墊。可是卻沒有人要買盾牌。他把盾牌放回去,又拿了一支長矛,說:“32人們聽了他的話,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都笑了起來。有個人笑著問道:“那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都笑了起來”“笑著問”說明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人們聽了他的話,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都笑了起來。有個人笑著問33賣兵器的人聽了,一下怔(zhèng)住了,他也確實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他后悔剛才吹牛吹得太過頭了,只好滿臉羞愧地收拾了東西,低著頭狼狽(bèi)地走了。“怔住”寫出了賣兵器的人無法自圓其說。這幾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賣兵器的人說了自相矛盾的話被大家取笑后的神情、舉動。“狼狽”一詞形象地寫出了賣兵器的人的難堪境地。賣兵器的人聽了,一下怔(zhèng)住了,他也確實回答不了這34拓展:學習完這兩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要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把握方向、實事求是、表里如一的人。拓展:我們要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把握方向、實事求是35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讓我們拿起金鑰匙開啟智慧之門吧!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36核心問題:《自相矛盾》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前后不一,互相矛盾,否則會被嘲笑。這則寓言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核心問題:《自相矛盾》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前后不一,互相矛盾,371.賣兵器的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們是怎樣質疑的?賣兵器的人說自己的盾堅固得很,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然后又說自己的矛銳利得很,什么盾都能穿透。人們讓賣兵器的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串珠問題:1.賣兵器的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們是怎樣質疑的?賣兵382.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下場?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只好滿臉羞愧地收拾了東西,低著頭狼狽地走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下場,是因為賣兵器的人過分地夸大了自己的兵器,將自己陷于不攻自破的兩難境地,非常尷尬。2.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下場?賣39自相矛盾夸盾:無物可破夸矛:能刺破萬物大家問道:用矛刺盾會怎樣狼狽地走了做事不能前后不一課文結構自相矛盾夸盾:無物可破做事不能前后不一課文結構40《自相矛盾》講的是一個賣兵器的人先夸下海口說自己的盾堅固得很,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再說自己的矛銳利得很,什么東西都能穿透,最后給人留下話柄,不能自圓其說。說明做事不能前后不一,互相矛盾,否則會被嘲笑。課文主旨《自相矛盾》講的是一個賣兵器的人先夸下海口說自己的盾堅固得很41推薦閱讀鄭人買履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推薦閱讀鄭人買履42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4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國學誦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4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坐井觀天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葉公好龍愚公移山掩耳盜鈴杯弓蛇影杞人憂天畫蛇添足盲人摸象買櫝還珠濫竽充數一葉障目邯鄲學步塞翁失馬驚弓之鳥囫圇吞棗拔苗助長走進中華傳統文化【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坐井觀天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葉公好龍45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拉封丹2.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嚴文井拓展積累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給46課堂小結

《自相矛盾》中,那個賣兵器的人推銷自己的盾時這樣說:我這盾牌可堅固了,不管你用多么銳利的兵器,也別想刺穿它;推銷自己的矛時這樣說:它鋒利無比,世界上無論多么堅固的東西它都能刺破。圍觀人們的態度是都嘲笑他。課堂小結《自相矛盾》中,那個賣兵器的人推銷自己的盾時47一、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打“√”。南轅北轍(zhé

chè)發怔(zhènɡ

zhònɡ)自相矛盾(dùn

dèn)狼狽(bèi

dèi)√

﹒﹒﹒﹒√

一、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打“√”。√48二、給下列漢字換個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證(

)________牌(

)________愧(

)________銳(

)________撤(

)________猿(

)________怔 怔住 啤 啤酒 槐槐樹說說話澈清澈轅車轅二、給下列漢字換個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怔49三、寫出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近義詞。1.我這盾牌可堅固了。(

)2.不管你用多么銳利的兵器,也別想刺穿它!(

)3.他只好滿臉羞愧地收拾了東西,低著頭狼狽地走了。(

)四、同音字大舞臺。【máo】(

)屋(

)盾(

)筆【qì】兵(

)哭(

)空(

)牢固鋒利慚愧茅矛毛器泣氣三、寫出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近義詞。牢固鋒利慚愧茅50五、補充詞語并按要求分類。喜出(

)外出類(

)萃精妙絕(

)

(

)耳盜鈴(

)天喜地狐假(

)威1.表示心情高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藝術成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自寓言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 拔 倫

掩歡虎喜出望外歡天喜地出類拔萃精妙絕倫掩耳盜鈴狐假虎威五、補充詞語并按要求分類。望 拔 倫掩51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52南轅北轍寓言兩則南轅北轍寓言兩則531.掌握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把式、狼狽、南轅北轍”等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3.自主學習,讀懂本則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難點)學習目標1.掌握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把式、狼狽、南轅北轍”等詞54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相關資料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55轅轍yuánzhé我會認轅轍yuánzhé我會認56南轅北轍zhé易讀錯字南轅北轍zhé易讀錯字57把式:狼狽:南轅北轍:理解詞語專精某種技術的人。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心里想往南去,卻駕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造句:圖書館在左邊,你往右走,這不是南轅北轍嗎?把式:理解詞語專精某種技術的人。58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不聽勸告。寫從前有個人想去在南邊的楚國,卻趕著馬車一直朝北走,而且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第二部分(第10自然段)南轅北轍。評論趕車人的做法,揭示寓意。交流分段情況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不聽勸告。寫從前有個人想去在南邊59讓我們明白違反客觀規律,結果是無法達到目的的。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讓我們明白違反客觀規律,結果是無法達到目的的。無論做什么事,60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這就是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理解課文。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61核心問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串珠問題:1.趕車人要去哪里?他怎么走的?趕車人說出了哪些理由?2.趕車人能到達目的地嗎?為什么?你覺得趕車人是個怎樣的人?核心問題:62他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從對話中得知,趕車人要往楚國去,應該往南走,卻趕著車往北走。他還為自己的奇怪做法找出了理由。從中可以看出,趕車人愚昧無知、自以為是。他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從對話中得知,趕車人要往楚國63他說:“沒關系,我帶的盤纏多。”朋友力勸趕車人改變方向。但是趕車人接連為自己的錯誤做法尋找理由。表現了趕車人十分自負、固執,不知道找準正確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條件。他說:“沒關系,我帶的盤纏多。”朋友力勸趕車人改變方向。但是64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高,盤纏帶得越多,離楚國也就越遠了。這是對趕車人做法的評論,揭示了故事的寓意。“硬要”寫出了趕車人的固執。馬跑得快、趕車的本領高、盤纏帶得多,在他看來向北也能到達南方,說明做事情的方向至關重要,如果方向錯了,條件再好,也無濟于事。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高,盤纏帶65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讓我們拿起金鑰匙開啟智慧之門吧!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66核心問題:《南轅北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方向。方向對了,條件越好,離目標越近;方向反了,適得其反。自己錯了,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錯上加錯。這則寓言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核心問題:《南轅北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671.趕車人要去哪里?他怎么走的?趕車人說出了哪些理由?他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向北走。面對路人的質疑,他說出的理由是:他的馬跑得快,他的駕駛技術很高,還帶了很多的盤纏。串珠問題:1.趕車人要去哪里?他怎么走的?趕車人說出了哪些理由?他要到682.趕車人能到達目的地嗎?為什么?你覺得趕車人是個怎樣的人?不能,因為他的方向錯了,條件越好,離自己的目標越遠。趕車人是一個愚昧可笑、剛愎自用的人。2.趕車人能到達目的地嗎?為什么?你覺得趕車人是個怎樣的人?69南轅北轍趕車飛跑要去楚國馬跑得快自己是個好把式盤纏多楚國在南人往北走認清正確方向課文結構南轅北轍趕車飛跑要去楚國馬跑得快楚國在南認清正確方向課文結70《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去南邊的楚國,卻往北走,朋友勸誡他,他卻固執己見,最終只能離目的地更遠。說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方向,否則將會事與愿違。課文主旨《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去南邊的楚國,卻往北走,朋友勸誡他71寓言兩則教科版5下課件72自相矛盾寓言兩則字詞精講品讀釋疑初讀感知當堂檢測結構主旨課堂拓展自相矛盾寓言兩則字詞精講品讀釋疑初讀感知當堂檢測結構主旨課堂73學習目標1.掌握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自相矛盾”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3.自主學習,讀懂本則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難點)學習目標1.掌握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自相矛盾”意思。74盾怔狽dùnzhèngbèi我會認盾怔狽dùnzhèngbèi我會認75怔住

狼狽zhèng易讀錯字bèi怔住狼狽zhèng易讀錯字bèi76相xiāng(相逢)xiàng(長相)多音字相xiāng(相逢)xiàng(長相)多音字77自相矛盾:理解詞語專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不一致。造句:你剛才的發言自相矛盾,讓人難以理解。自相矛盾:理解詞語專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不一致。78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自夸矛盾。寫古時候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先說自己的盾牌再銳利的武器都刺不穿,后又說他的矛再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破。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狼狽離開。寫賣兵器的人前后矛盾被別人取笑,最后狼狽地離開。交流分段情況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自夸矛盾。寫古時候有一個賣兵器的79說話做事不要前后矛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說話做事不要前后矛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80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這就是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理解課文。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81核心問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串珠問題:1.賣兵器的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們是怎樣質疑的?2.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下場?核心問題:82古時候,有個人在集市上賣兵器。他拿起一個盾牌,指著說:“我這盾牌可堅固了,不管你用多么銳利的兵器,也別想刺穿它!”說完,把盾牌遞到人們面前,讓大家仔細看。這一段寫賣兵器的人極力夸耀自己的盾牌。用“不管……也……”寫出了盾的堅固,突出表現賣兵器的人的極力夸耀。古時候,有個人在集市上賣兵器。他拿起一個盾牌,指著說:“我這83可是卻沒有人要買盾牌。他把盾牌放回去,又拿了一支長矛,說:“諸位!請好好看看這支矛吧!它鋒利無比,世界上無論多么堅固的東西它都能刺破!”“沒有人要買盾牌”說明了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賣兵器的人對自己的矛和盾的極力夸耀,為下文寫人們對他的嘲諷作好了鋪墊。可是卻沒有人要買盾牌。他把盾牌放回去,又拿了一支長矛,說:“84人們聽了他的話,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都笑了起來。有個人笑著問道:“那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都笑了起來”“笑著問”說明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人們聽了他的話,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都笑了起來。有個人笑著問85賣兵器的人聽了,一下怔(zhèng)住了,他也確實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他后悔剛才吹牛吹得太過頭了,只好滿臉羞愧地收拾了東西,低著頭狼狽(bèi)地走了。“怔住”寫出了賣兵器的人無法自圓其說。這幾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賣兵器的人說了自相矛盾的話被大家取笑后的神情、舉動。“狼狽”一詞形象地寫出了賣兵器的人的難堪境地。賣兵器的人聽了,一下怔(zhèng)住了,他也確實回答不了這86拓展:學習完這兩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要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把握方向、實事求是、表里如一的人。拓展:我們要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把握方向、實事求是87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讓我們拿起金鑰匙開啟智慧之門吧!同學們剛才已經跟隨老師走進課文,品讀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現在88核心問題:《自相矛盾》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前后不一,互相矛盾,否則會被嘲笑。這則寓言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核心問題:《自相矛盾》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前后不一,互相矛盾,891.賣兵器的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們是怎樣質疑的?賣兵器的人說自己的盾堅固得很,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然后又說自己的矛銳利得很,什么盾都能穿透。人們讓賣兵器的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串珠問題:1.賣兵器的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們是怎樣質疑的?賣兵902.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下場?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只好滿臉羞愧地收拾了東西,低著頭狼狽地走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下場,是因為賣兵器的人過分地夸大了自己的兵器,將自己陷于不攻自破的兩難境地,非常尷尬。2.賣兵器的人的最終下場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下場?賣91自相矛盾夸盾:無物可破夸矛:能刺破萬物大家問道:用矛刺盾會怎樣狼狽地走了做事不能前后不一課文結構自相矛盾夸盾:無物可破做事不能前后不一課文結構92《自相矛盾》講的是一個賣兵器的人先夸下海口說自己的盾堅固得很,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再說自己的矛銳利得很,什么東西都能穿透,最后給人留下話柄,不能自圓其說。說明做事不能前后不一,互相矛盾,否則會被嘲笑。課文主旨《自相矛盾》講的是一個賣兵器的人先夸下海口說自己的盾堅固得很93推薦閱讀鄭人買履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推薦閱讀鄭人買履94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9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國學誦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96【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坐井觀天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葉公好龍愚公移山掩耳盜鈴杯弓蛇影杞人憂天畫蛇添足盲人摸象買櫝還珠濫竽充數一葉障目邯鄲學步塞翁失馬驚弓之鳥囫圇吞棗拔苗助長走進中華傳統文化【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坐井觀天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葉公好龍97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拉封丹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