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衛支出分析_第1頁
教科文衛支出分析_第2頁
教科文衛支出分析_第3頁
教科文衛支出分析_第4頁
教科文衛支出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教文衛支出分析教科文衛支出的性質和意義一、教科文衛支出的含義及內容二、教科文衛支出的經濟屬性三、教科文衛支出的重要意義一、教科文衛支出的含義及內容

教科文衛支出是指國家財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學、衛生、體育、通訊、廣播電影電視等事業單位的經費支出。

從廣義上講,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事業不屬于純公共產品,而屬于混合公共產品。由于具有較強的外部正效應,有助于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素質,從而對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具有決定作用,各國均對文教科衛事業給予較大程度的財力支持,尤以發展中國家為甚。

分類一、按支出部門劃分二、按支出用途劃分此外,教科文衛支出還包括出版、文物、檔案、地震、海洋、計劃生育等的事業費支出。(一)按支出的部門劃分編號類別具體內容1文化事業費包括藝術表演團體經費、圖書館經費、群眾文化經費等2教育事業費包括教育部門舉辦的各類中小學及幼兒教育經費、中等或職業技術教育經費、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廣播電視教育、特殊教育經費和經國家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經費及留學生經費等3科學事業費包括自然科學事業費、科協事業費、社會科學事業費、高技術研究專項經費等4衛生事業費包括醫院經費、衛生院補助費、防治防疫事業費、婦幼保健經費、合作醫療補助費、中醫事業費等5體育事業費包括體育競賽費、優秀運動隊經費、業余訓練費、體育場館補助費等6通訊事業費指新華社及專業通訊社的事業費7廣播電影電視事業費包括廣播電臺經費、電視臺經費、縣廣播站經費等(二)按支出的用途劃分編號類別具體內容1人員經費支出主要用于文教科衛等事業單位的工資、補助工資、職工福利費、離退休人員費用、獎學金等的開支項目。其中,工資是最主要的內容2公用經費支出主要用于解決文教科衛等事業單位為完成事業計劃所需要的各項費用開支。這些公用經費開支主要包括公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業務費等1、教科文衛支出屬于社會消費性支出從內容上看,教科文衛支出僅指財政用于文教科衛等部門的經常性開支,不包括財政向這些部門撥付的基本建設支出、科技三項費用等投資性支出。另外,教科文衛支出大部分用于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就該類事業的過程來說,是消耗物質資料、消耗財力的過程,特別如體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等事業單位不直接創造生產力,只是為勞動者提供精神食糧,從而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所以,總體而言,該類支出屬于社會消費性支出。教科文衛支出的經濟屬性2、教科文衛支出屬于非生產性支出教文科衛等事業部門是非物質生產部門,不生產物質產品,也不提供生產性勞務。需要指出的是,將其歸于非生產性支出,并不意味著它不重要,與社會生產沒有任何關系。相反,該類事業的發展與物質財富的生產有著密切關系,而且其貢獻越來越大。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不僅僅是一種消費性支出,而且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本投資。從這個意義上講,教科文衛支出中有相當一部分具有生產性的特征。盡管對于教科文衛支出究竟是生產性的還是非生產性的,理論界至今仍有爭論,但目前國內各種統計文件普遍做法是將其歸入非生產性范疇。教科文衛支出的經濟屬性西方經濟理論和實踐已經證明,用于人力資本與科學技術投資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質資本投資的收益率,人力資本投資和科技進步與物質財富的生產有著密切關系,是推動一國經濟發展與增長的直接因素,是導致經濟增長率國際差異的主要原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科學技術的源泉和基礎;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健康水平和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教科文衛支出的重要意義私人產品是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產品,生活中大多數產品都屬于私人產品,如食品、服裝等等。公共產品具有社會共同需要性質的產品和服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征。混合產品是介于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之間的產品,兩種性質兼而有之。教科文衛支出的經濟學依據增長速度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增長速度占財政支出的比重19781980198519901995199624.918.320.311.614.816.210.012.715.820.021.521.5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1.713.211.813.722.818.3920.620.018.317.217.818.0文科衛支出增速及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表4-6文科衛支出增速及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衛生支出主要構成我國醫療衛生支出的構成公費醫療經費計劃生育事業費衛生事業費中醫事業費構成我國財政衛生支出衛生事業費公費醫療經費計劃生育事業費中醫事業費基本特征1.在我國,衛生總費用由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個人現金支出三部分構成。2.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衛生總費用持續大幅增長,其中個人衛生支出規模增長較快。1.總費用規模增長較快占GDP比重呈上升趨勢2.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的增速總體上低于財政支出的增速3.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GDP的比重下降在公共衛生這一公共產品和標準公共產品領域里,政府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公共衛生支出增加的幅度應至少不低于財政總支出的增長速度。雖然總費用不斷增長,但其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卻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衛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公共衛生投入不足,醫療衛生設施薄弱,嚴重影響公共衛生設施功能的發揮。政府介入醫療衛生市場的必要性1、醫療衛生產品的外部性許多與醫療衛生有關的服務是公共產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效應,政府需要鼓勵產生正外部效應的行為。2、醫療衛生信息的不對稱性主要表現在醫生掌握的信息要比病人掌握的信息多,政府有必要對醫療衛生服務進行管制以保護患者利益。3、醫療衛生市場的公平性問題緩解和消除因收入差距對健康形成的不良影響,實現社會公平。衛生支出總量分析從衛生總費用來看是很低的。衛生總費用包括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居民個人衛生支出。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衛生總費用(億元)143.2747.42155.14586.65025.95684.6衛生總費用占GDP%3.174.033.695.135.165.42衛生總費用構成(%)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政府衛生支出36.225.118.015.515.915.2社會衛生支出42.639.235.625.524.126.5個人衛生支出21.235.746.459.060.058.3人均衛生總費用(元)14.5165.4177.9361.9393.8442.6中國衛生經費及支出結構1990~2011年政府衛生支出所占比重年份政府衛生支出(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990187.286.0725.0611991204.056.0322.840.941992228.616.1120.840.851993272.065.8619.750.771994342.285.9119.430.711995387.345.6817.970.641996461.615.8217.040.651997523.565.6716.380.661998590.065.4616.040.71999640.964.8615.840.712000709.524.4715.470.722001800.614.2415.930.732002908.514.1215.690.7520031116.944.5316.960.8220041293.584.5417.040.8120051552.534.5817.930.8420061778.864.418.070.8220072581.585.1922.310.9720083593.945.7424.731.1420094816.266.3127.461.4120105732.496.3828.691.4320117378.956.7730.411.56衛生支出結構分析

1、內部結構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包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公費醫療經費。衛生服務費比重下降,公費醫療比重上升。2、地區結構向富裕地區傾斜,向城市傾斜。3、來源結構政府與社會投入比重下降,居民投入比重上升。中國衛生經費及支出結構醫療衛生支出現狀分析(一)橫向對比由上表不難發現:發展中國家普遍具有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較低的特征。而西方發達國家的醫療衛生支出一般較高。從側面顯示了,一個國家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與其經濟水平之間的潛在關系。(二)縱向對比(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衛生總費用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情況由以上三組圖表可知:1.近年來,衛生總費用總體上呈不斷上升趨勢2.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較穩定且偏低。3.個人現金衛生支出占比過大。4.城鄉之間人均衛生費用差距過大。與此相對應世界各國公共籌資:2003年低收入國家:29%中低收入國家:48%中高收入國家:58%高收入國家:76%WHO191成員國中:公共籌資為主的62%,私人籌資為主的38%世界179個國家中:140個國家通過稅收籌集的比重超過社會醫療保險分析結論1.醫療衛生支出偏低,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較低2.我國醫藥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比例過高3.醫療衛生支出人均水平地區差異較大4.醫療機構(醫院)收入對藥品依賴很強社會反映集中問題現狀: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原因:醫療費用上漲與政府缺位改革:新醫改政策取向看病貴、看病難原因剖析看病貴個人負擔費用高公立醫院機制缺陷藥品生產流通混亂醫保覆蓋面小衛生資源總體不足縱向:基層醫療體系不健全資源配置不合理橫向:多元辦醫格局尚未形成看病難1、衛生費用增長迅速衛生費用彈性系數大于1一、個人負擔費用高2、政府投入下降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歐洲:80%左右;美國:45.6%;中國:20%政府衛生支出占GDP比重(1.1%)156位:WHO公布196國政府衛生支出占GDP比3、個人醫療費用負擔加重二、醫保覆蓋面小68%—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占城鎮就業人員數31.3%—私營和個體企業參加醫療保險人數比例91.5%—新農合參保率很多城鄉居民無有效保障

醫療保障制度是醫藥衛生體制的核心。我國目前的基本現實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無保障或無有效保障,仍必須主要靠個人及家庭力量抗拒疾病風險。保障形式覆蓋人口所占比例保障水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57億約1/3(占城鎮戶籍人口)相對較高,但對部分人群只保大病(住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超過8億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只保大病(住院),實際報銷比例30%左右城鎮居民醫保在50%的城市實施報銷比例稍稍高于新農合醫療救助總體上還是象征性制度三、公立醫院運行機制缺陷公立醫院——“以藥養醫”60%:藥費占醫院收入比重70——85%:中小醫院上述比重15——40%:發達國家上述比重5——20%:經合組織國家上述比重四、衛生資源效率不高

1、門診醫療服務量下降80~90年代初醫院診療人次呈上升趨勢1993年以后,診療人次逐年下降2000年與90年代初期相比,全國醫療機構診療總人次由26億人次/年下降到21億人次/年,減少5億人次。全國縣及縣以上醫院醫療服務

需求量下降情況2、醫生人均工作量下降1989年以來,全國衛生部門綜合醫院平均每個醫生每天擔負的診療人次及住院床日均呈下降趨勢。2000年與90年代初相比平均每個醫生全年負擔診療人次下降了27%平均每個醫生全年負擔住院床日下降了34%每醫生年門急診服務人次數下降情況3、病床使用率下降80年代以來,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逐年下降,衛生部門病床使用率變動情況:

縣及縣以上醫院衛生院198582.7%46%199080.9%43.4%199579.8%40.2%200060.8%33.1%4、儀器設備的閑置乃至浪費改革開放以來,大型醫療儀器設備更新換代加快。1996年80%以上的部屬醫院購置了80年代初罕見的800MA以上x光機、CT、ECT、彩超、腎透析儀等,省屬醫院五類設備擁有率也在50%以上,地區醫院次之,地轄市和縣級醫院的設備配置水平相同。醫療儀器的普遍改善無疑提高了醫院的診斷水平,但部分地區大型醫療設備已經超過了需求,相當一部分設備開機時間不足,造成閑置與浪費。五、藥品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六、醫療衛生資源總體不足用占世界2%的衛生資源解決22%人口的醫療衛生問題醫療衛生費用/GDP:我國:5.38%人均醫療衛生支出:我國:61美元1995~2000年間中外衛生費用的對比

中國俄羅斯美國平均期望壽命706776人均醫療衛生費用(美元)331304080衛生總費用占GDP%4.85.714衛生總費用占GNP的比例(中外對比)世界銀行《1999/2000年世界發展報告--邁進21世紀》:衛生總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中國不足5%美國13.9%日本7.1%泰國6.2%印度5.2%七、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全國醫療資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醫療資源的80%集中在大醫院。30%的城市人口占有60%的政府衛生支出,

70%的農村人口占有40%的政府衛生支出。農村衛生資源的配置令人擔憂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但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的床位與衛生人員數占全國醫療機構床位、人員的比例卻不足50%。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普遍房屋破舊、設備簡陋,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差,經費短缺,一些醫院處境困難。層級分布本末倒置衛生資源配置的倒三角從區域水平上看,衛生資源的總體配置出現了高層次衛生機構的資源多于中層次,中層次衛生機構的資源配置多于基層衛生機構的狀態。高層衛生機構中層衛生機構基層衛生機構適宜的衛生資源配置狀態從效率、公平、質量及可及性原則看,適宜的衛生資源配置應呈正三角狀態。衛生資源應更多地配置在基層醫院和診所其次是二級醫院和衛生防疫部門三級醫院和相對應的防疫部門的資源配置應少于中層和基層八、基層醫療體系不健全基層醫療體系:縣、鄉、村以及社區醫療機構九、多元化辦醫格局尚未形成2008年底,醫院19701個:公立醫院占66.5%;醫院診療人次:公立醫院占90.5%;入院人數:公立醫院占91.5%。

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受制,多元化辦醫格局尚未形成。2009年4月6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8500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破解“看病貴”:120元:2010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6倍左右:2010年,城鎮職工或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逐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6倍以上:2010年,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90%以上:3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均達到90%以上。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現零差率銷售。最大亮點: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破解“看病難”:3年:用3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3700所:三年內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0所:三年內重點支持2000所縣級醫院建設,支持2.9萬所鄉鎮衛生院建設189萬人次:三年內免費培訓189萬人次醫務人員2005年,醫改變奏2005年3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評論》增刊第1期發表了名為《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評價與建議》的研究報告,明確指出——醫改基本不成功。2005年5月24日,衛生部下屬的《醫院報》刊出了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的一次最新講話,指出——

“市場化非醫改方向”2006年9月,醫改協調小組成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衛生部、財政部等11部委組成。全面啟動擬定新醫改方案。新醫改的目標和思路十七大報告——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

新醫改的遠景目標和時間表目標:建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使“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到2010年在全國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改體系的四梁八柱四梁包括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體系;八柱包括醫療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監管機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統、法律制度。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界定2008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急救、采血服務以及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和安全飲水等12個領域。二是基本醫療,即采用基本藥物、使用適宜技術,按照規范診療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等醫療服務。資金籌資來源——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疾病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地增加衛生投入,政府投入將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投入重點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