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_第1頁
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_第2頁
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_第3頁
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_第4頁
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一)?考點病毒的生物學性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常見病毒的感染[.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1:針對本講義提問]【內容講解】第一節概述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個體極小,可通過細菌濾器,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僅含一種核酸作為遺傳物質,外被蛋白質衣殼或還有包膜。病毒只能在活細胞內寄生,以復制的方式進行增殖。在臨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傳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2:針對本講義提問]一、病毒的基本性狀(一)形態結構.大小和形狀:大小:測量單位用納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間。形態大致可分為:球形或近似球形、桿狀、彈形、磚形、蝌蚪形等。[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3:針對本講義提問].結構[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4:針對本講義提問](二)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須依賴宿主細胞,

以特殊的自我復制方式進行增殖。病毒的復制周期: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與成熟、釋放6個階段。[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5:針對本講義提問]異常增殖:頓挫感染:病毒進入細胞后的環境不利于它的復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組裝和釋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組不完整或基因位點改變而不能進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干擾現象:當兩種不同的病毒或兩株性質不同的同種病毒,同時或先后感染同一細胞或機體時,可發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6:針對本講義提問](三)噬菌體以細菌、真菌等為宿主,能引起細菌等裂解的病毒。噬菌體特異性識別細菌表面受體,可用于進行細菌的鑒定與分型。噬菌體感染細菌后產生兩種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7:針對本講義提問](四)非尋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簡單的致病因子,又稱為亞病毒因子,包括類病毒、衛星病毒和朊粒等。朊粒個體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種蛋白酶抗性蛋白,對各種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強,具有傳染性,是引起傳染性海朊粒致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病變,引起牛海綿狀腦病(瘋牛?。???搜挪。↗D)和Kuru病被認為與朊粒感染有關。[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8:針對本講義提問]二、病毒的分類與命名科、屬、種3級或科、亞科、屬、種4級。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逆轉錄病毒三大類。按傳播途徑可分為呼吸道病毒、胃腸炎病毒、經性傳播感染的病毒等。按感染部位與癥狀特征可分為肝炎病毒、出血性熱病毒、皰疹病毒等。[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09:針對本講義提問]第二節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病毒學實驗室診斷有三個方面:①直接檢測和分離鑒定;②檢測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③檢測抗體。[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0:針對本講義提問]一、標本采集、運送及處理(一)標本采集.采樣時機:應在病人急性期或發病初期采集標本。.標本種類:根據不同病毒感染采集不同標本,如鼻咽分泌物、腦脊液、血液、糞便等。(二)標本的運送及保存

快速傳遞,立即處理和接種。采集和運送過程注意冷藏。如不能立即處理和接種,可在4℃保存數小時,長時間保存需置-70℃。[<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1n:針對本講義提問](三)標本處理凝固的血液需先離心,得到的血清可以用于病毒分離。肝素抗凝全血、腦脊液、胸腔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分離培養。有些標本如糞便等,常需粗提、提純和濃縮等復雜處理過程。[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2:針對本講義提問]二、分離培養與鑒定(一)分離培養.組織培養包括器官培養、組織塊培養和細胞培養。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細胞培養;常用細胞:①原代和次代細胞培養;②二倍體細胞株;③傳代細胞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3:針對本講義提問].雞胚接種一般選用9-12日齡雞胚。雞胚中的部位卵黃囊雞胚中的部位卵黃囊羊膜腔嗜神經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流感病毒尿囊腔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還可制備疫苗和大量病毒抗原絨毛尿囊膜天花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腦內狂犬病病毒.動物接種實驗室常用新生小鼠或乳鼠進行病毒分離。[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4:針對本講義提問](二)病毒鑒定.初步鑒定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點、標本來源、易感動物范圍、細胞病變特征及生物學特征、理化性質可初步判.最終鑒定在初步鑒定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血清學方法對病毒分離株進行最后鑒定,常用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分子生物學方法也在病毒鑒定方面得到應用。[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5:針對本講義提問]初步鑒定(舉例):

細胞病變效應(CPE):細胞形態變化病毒細胞圓縮,分散,不聚集,全部細胞被破壞腸道病毒細胞腫大,顆粒增多,病變細胞聚集呈葡萄狀腺病毒細胞融合成多核細胞副粘病毒,空泡狀,多核巨細胞麻疹病毒脂溶耐酸[講義三、(一1.用核內胞漿劑敏感實驗:有包膜(+),無包膜(-);實驗:腸道病毒(R),鼻病毒(S)。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6:針對本講義提問]病毒感染的診斷)顯微鏡檢杳光學顯微鏡直接檢查病毒包涵體。可作為病毒感染的輔助診斷,不是特異性試驗。包涵體:常見DNA病毒如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腺病毒等內包涵體:常見RNA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病毒和痘類病毒等。由工口陽谷山門、、畫/小立痣芹*?胞質2.用數小應用[講義內和胞核內包涵體:麻疹病毒等。電子顯微鏡直接檢查病毒顆粒。時即可從病毒形態上作出明確的鑒別診斷。免疫電鏡靈敏度更高。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7:針對本講義提問](二)病毒抗原檢查利用特異性免疫血清檢測標本中的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免疫熒光技術、酶免疫技術、放射免疫法、反相間接血凝和對流免疫電泳等方法常用對于一些血清型別不多或在一般細胞培養系統中尚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檢測病毒抗原是快速而實用的方法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8:針對本講義提問](三)病毒抗體檢查利用

常用特異性抗原檢測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IgM和利用

常用IgM的方法有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及免疫擴散等,還可以利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聯免疫吸附法抗體出現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所以標本采集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很大。IgMIgG抗體檢測需采集感染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恢復期IgG效價必須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時,才有診斷意義。(四)病毒核酸檢測利用核酸雜交和PCR技術檢測病毒特異基因片段。檢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檢出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顆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100000n9:針對本講義提問]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二)第三節各類病毒感染的簡介一、呼吸道病毒二、腸道病毒一、呼吸道病毒二、腸道病毒三、急性胃腸炎病毒四、黃病毒五、出血熱病毒六、皰疹病毒七、肝炎病毒八、反轉錄病毒九、狂犬病病毒十、人乳頭瘤病毒[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1:針對本講義提問]一、呼吸道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二)呼吸道合胞病毒(三)麻疹病毒(四)風疹病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2:針對本講義提問](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生物學性狀(1)形態:具有多形性,一般為球形或絲狀,絲狀多見于新分離株,感染性較強。(2)結構:[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3:針對本講義提問](2)分型與變異1)分型:根據核蛋白抗原和M蛋白的不同,將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據NA和HA的抗原性不同又分為若干亞型。2)變異:變異的物質基礎是HA和NA。抗原變異幅度小時稱為抗原漂移;變異幅度大形成新的亞型,引起大規模流行,為抗原轉變。(3)培養特性:常用雞胚接種培養,初次分離接種羊膜腔為最佳,傳代適應后可移種尿囊腔。細胞培養一般用原代猴腎細胞(PMK)或犬腎傳代細胞(MDCK)。利用紅細胞凝集試驗確定病毒的存在。(4)抵抗力:不耐熱,對干燥、日光、紫外線以及甲醛、乙醇等均敏感。[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4:針對本講義提問]2.微生物檢驗(1)標本采集和處理:在發病急性期,以前3天為最好。采集鼻腔洗液、咽拭子、鼻拭子等,置于Hanks液中。放入冰壺中,速送實驗室。若48小時內未能進行接種,標本應放于低溫中保存。(2)分離培養與鑒定:標本接種于雞胚羊膜腔,35℃3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進行血凝試驗并測定滴度。血凝陽性者,用已知抗體作血凝抑制試驗進行鑒定。若血凝陰性時,需用雞胚盲傳1?2次,仍不出現血凝陽性者,方可判斷病毒分離陰性。也可接種原代猴腎細胞(PMK)或犬腎傳代細胞(MDCK)。[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5:針對本講義提問](3)快速診斷1)免疫熒光技術和酶免疫技術。2)分子雜交技術。3)PCR技術。4)免疫電鏡技術。(4)血清學診斷:需同時檢測急性期(5天以內)和恢復期(2?4周)血清,在相同條件下進行血凝抑制試驗,如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6: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病毒隨飛沫傳播進入易感者呼吸道,依靠血凝素與黏膜柱狀上皮細胞相應受體結合,感染細胞。主要在呼吸道柱狀上皮細胞內復制增殖,很少入血,但代謝毒素樣物質可進入血流引起發熱、頭痛和全身酸痛。甲型流感可以是散發,也可以是全球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的播散速度及范圍不如甲型。[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7:針對本講義提問](二)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學性狀:屬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亞科、肺病毒屬。球形,具有多形性。核酸為單負股RNA,不分節段。包膜上有兩種刺突:G蛋白作用于類似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F蛋白是融合蛋白,介導病毒穿入和細胞融合。[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8: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采集和處理:可采用鼻腔洗液或鼻咽拭子,置轉運培養基中冷藏(4℃)運送至實驗室,盡可能立即接種。(2)分離培養與鑒定:不能在雞胚中增殖,可在人類上皮細胞傳代細胞系內增殖。培養后3?7天,細胞病變為合胞體形成即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胞質內形成嗜酸性包涵體。(3)直接檢測病毒抗原:可利用免疫熒光技術和酶免疫技術。(4)血清學診斷:常用中和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和酶免疫試驗檢查血清中IgG、IgM及IgA。中和試驗需雙份血清,檢測IgG滴度變化。檢測患者IgM、IgA可進行早期診斷。[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09: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經飛沫傳染。引起嬰幼兒下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見的病毒。最易引起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和細支氣管肺炎,若不及時處理,死亡率較高;較大兒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0:針對本講義提問](三)麻疹病毒.生物學性狀:屬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屬。球形,核心為單負鏈RNA,三種衣殼蛋白(L、P、N),外被包膜,包膜內面為M蛋白,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蛋白)和融IH蛋白與細胞表面病毒受體CD46結合,感染宿主。病毒抵抗力不強,對陽光和一般消毒劑敏感。[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in: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采集:在病人急性期內采集標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痰等。(2)直接檢測病毒:感染細胞產生細胞融合和多核巨細胞,胞質和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電鏡或免疫電鏡檢查病毒顆粒。免疫熒光技術及酶免疫技術,如EIA進行病毒抗原檢測。PCR技術或核酸探針進行鑒定。(3)病毒分離:接種傳代細胞系HeLa、Vero以及原代人胚腎細胞等。鏡下觀察是否有細胞病變出現。(4)血清學診斷:雙份血清作補體結合試驗,酶免疫測定及血凝抑制試驗等。用ELISA法檢測血清特異性IgM可協助診斷。[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2:針對本講義提問]3.臨床意義:麻疹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直接傳播,冬春季易發。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結膜上皮細胞內增殖,通過局部淋巴組織入血,出現第一次病毒血癥,病毒隨血流侵入全身淋巴組織和毒血癥,并感染眼結膜、皮膚、口腔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血管。遠期并發癥是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薛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3:針對本講義提問](四)風疹病毒.生物學性狀:球形,核心為單正鏈RNA,外被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在綠猴腎、兔腎和人胚腎細胞內增殖。抵抗力不強,不耐熱,對脂溶劑敏感,紫外線能滅活病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4: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采集:在早期采集標本,如咽拭子、皮疹液、尿液以及死亡嬰兒的各種臟器等。(2)直接檢測病毒:利用PCR技術或核酸探針進行鑒定。(3)病毒分離與鑒定:接種非洲綠猴腎Vero以及原代人胚腎細胞等。鏡下觀察是否有細胞病變出現。用酶標或熒光素標I(4)血清學診斷:雙份血清作血凝抑制試驗等。用ELISA法檢測血清特異性IgM可協助診斷?;純撼錾鷷r血清中有抗風疹病毒IgM抗體和從母體獲得的IgG抗體,或宮內羊水中有IgM抗體可判定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5: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傳染病。風疹是全身麻疹樣出疹伴耳后及枕下淋巴結腫大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在局部淋巴結增殖后,通過病毒血癥播撒全身。大多數情況下,屬于一過性和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感染。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經胎盤垂直傳播感染胎兒,可引起先天性風疹綜合征。胎兒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失?[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6:針對本講義提問]二、腸道病毒腸道病毒屬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由糞-口途徑傳播。主要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刹《竞鸵恍┬履c道病毒。(一)生物學性狀無包膜,由簡單的病毒衣殼和單股正鏈RNA組成。能在猴腎、人胚腎、人羊膜細胞、HEP-2、HeLa細胞中增殖。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污水及糞便中可生存數月。對酸及乙醚穩定,對紫外線、干燥及熱敏感,56℃30分鐘可滅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7:針對本講義提問](二)微生物學檢查.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合理采集相應標本,如腦脊液、血液、尿液、直腸拭子、咽喉拭子、鼻腔洗液等,將液體標本置無菌試管內立即送檢。.直接檢測病毒:電鏡檢查及酶免疫法均可直接檢測腸道病毒。PCR在腸道病毒檢測方面更具優勢。.病毒分離:猴細胞系對脊髓灰質炎病毒,B組柯薩奇病毒和ECH0病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人類二倍體成纖維細胞適合于A組柯薩奇病毒的分離。[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8:針對本講義提問].病毒鑒定:中和試驗進行病毒鑒定,此為鑒定的標準方法。PCR及免疫熒光法進行快速鑒定。.血清學診斷:常用方法有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及血凝抑制試驗。三種試驗只有中和試驗較特異,但操作繁瑣。[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n9:針對本講義提問](三)臨床意義腸道病毒雖然以感染胃腸道作為開始,但卻很少引起胃腸道疾病。病毒的靶器官以神經系統、肌肉和其他系統為主。在糞便中有腸道病毒排出時,多數病人往往無任何癥狀。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眼結膜分泌物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標本中檢出腸道病毒,就意味著真正的病毒侵入。[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0:針對本講義提問]疾病腸道病毒疾病脊髓灰質炎病毒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以幼年兒童最常見,極少數患者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和輕癱等癥狀??梢鹦募⊙缀托陌?、急性結ECH0病毒以幼年兒童最常見,極少數患者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和輕癱等癥狀。腸道病毒71型導致手足口病、無菌性腦膜炎等,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腸道病毒71型[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1:針對本講義提問]三、急性胃腸炎病毒一輪狀病毒.生物學性狀:球形,核心含雙鏈RNA,外被雙層衣殼,內層核衣殼的殼粒呈放射狀排列,電鏡下猶如車輪狀外形。常用的細胞為原代猴腎細胞和傳代猴腎細胞。病毒抵抗力強,耐酸堿,耐乙醚。56℃30分鐘可滅活??杀幌緞缁?。微生物檢驗(1)標本采集與處理:發病早期采集腹瀉糞便,密封送檢。(2)標本直接檢查:1)電鏡和免疫電鏡檢查2)抗原檢測常用ELISA法、膠乳凝集試驗3)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析用于病毒分型4)檢測核酸(3)分離培養[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2: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急性腹瀉的主要病因。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其發病和嬰幼兒病死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A組感染引起嬰幼兒急性胃腸炎,感染以溫帶地區的秋冬季為主。B組引起成人腹瀉,無明顯季節性。[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3:針對本講義提問]四、黃病毒一大群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而傳播疾病的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生物學性狀:基因組為單正鏈RNA。結構蛋白有三種:M、C和E。M位于包膜內面,C在衣殼中,E是鑲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組成血凝素。最易感染的動物為出生2?3天的乳鼠,經腦內接種后3?5天即可發病。在地鼠腎,幼豬腎等原代培養細胞內增殖,并引式抗原性穩定,很少變異。[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4: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直接檢查:免疫熒光技術及酶免疫技術進行病毒抗原檢測。PCR技術或核酸探針檢測核酸。(2)分離培養與鑒定:接種乳鼠腦內,或原代金色地鼠腎細胞等培養細胞。根據細胞病變、紅細胞吸附試驗證實病毒的增殖,陽性即可傳代或鑒定。(3)血清學診斷:可以利用血凝抑制、補體結合試驗等進行血清學診斷。.臨床意義:豬為最重要的宿主和傳染源。通過三帶喙庫蚊叮咬傳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腦炎。夏秋季節流行。人感染后,絕大多數表現為隱性或輕型感染。只有少數發生腦炎。病毒侵入腦組織內增殖,造成腦實質病變,表現為高熱、驚厥或昏迷癥狀。[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5:針對本講義提問]五、出血熱病毒(一)漢坦病毒.生物學性狀:圓形、橢圓形或多形性。單負股RNA,有長、中、短三片段。在人肺傳代細胞(A549),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E6),人胚肺二倍體細胞(2BS)及地鼠腎細胞中增殖,不引起明顯的名中和試驗可將世界各地分離的漢坦病毒分成6個血清型。對脂溶劑敏感,對酸抵抗力弱,60℃1小時可被滅活。[哈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6: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學檢查(1)病毒分離與抗原檢測:常用Vero-E6細胞、A549細胞分離病毒。免疫熒光抗體染色檢查細胞胞漿內的病毒抗原。(2)血清學診斷:免疫熒光染色,檢查病人血清中的特異性IgM或IgG抗體。ELISA檢測特異性IgM適用于早期診斷。.臨床意義:引起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侵入人體后約有2周的潛伏期,可引起流行性出血熱,起病急,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出血和腎損害。伴有三痛(頭痛、目眼結膜、咽部及軟腭充血。軟腭、液下、前胸等處有出血點。[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7:針對本講義提問]六、皰疹病毒(一)單純皰疹病毒(HSV)(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三)巨細胞病毒(四)EB病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8:針對本講義提問](一)單純皰疹病毒(HSV).生物學性狀:有包膜的DNA病毒,基因組由兩個互相連接的長片段(L)和短片段(S)組成,為雙股線狀DNA。在多種細胞內增殖,如原代兔腎、人胚肺、人胚腎細胞或地鼠腎細胞等。細胞被感染后很快發生病變。如細胞腫脹、變圓、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有兩種血清型,HSV-1和HSV-2。[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29: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采集和處理;采集水皰液、唾液、尿液、血液、腦脊液、陰道或宮頸拭子標本應立即接種敏感細胞培養液,如果不能則將標本置于轉運培養基,快速送檢。(2)直接檢查病毒:免疫電鏡檢查病毒顆?;虿∽兗毎?。姬姆薩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查多核巨細胞和胞核內嗜酸性包涵體。直接免疫熒光法或酶免疫法進行病毒抗原檢測。[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0:針對本講義提問](3)分離及鑒定:病毒分離培養是HSV感染實驗室診斷的最敏感的方法,HSV-1和HSV-2在細胞培養中均可出現明顯的細胞病變。利用單克隆抗體進行確定HSV分離株的型別。(4)分子生物學診斷;核酸雜交技術或PCR技術可檢測出HSV。(5)血清學診斷:ELISA或膠乳凝集試驗可檢測HSV抗體,但難以區分兩型的感染。無助于早期診斷及指導抗病毒治療。[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1: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也可經飛沫及垂直傳播。HSV-1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通過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引起口咽部皰疹、皰疹性角結膜炎、腦炎等。多見于半歲以JHSV-2的原發感染多見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主要通過生殖道途徑傳播,主要表現為生殖器皰疹。[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2:針對本講義提問](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生物學性狀:與HSV相似,為線狀雙股DNA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一般實驗動物及雞胚對VZV均不敏感。能在人胚二倍體腎細胞(HFDK)或人胚二倍體肺細胞(HFDL)培養中增殖。受感染的細胞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微生物學檢查(1)直接檢測病毒或抗原: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病變細胞內的VZV抗原,有助于快速診斷。免疫電鏡檢查,可對VZV感染進行特異性診斷。核酸雜交或PCR技術亦可檢出皰疹液中的VZV。[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3:針對本講義提問](2)病毒分離:取水痘內容物(要求4天以內的內容物)接種人胚腎或人胚肺細胞。多數情況下3?7天可出現細胞病變效應。(3)鑒定:根據典型細胞病變效應進行初步鑒定;利用標記的抗VZV的單克隆抗體進行直接熒光抗體染色,進行特異性鑒定。(4)血清學診斷:EIA已成為VZV血清學診斷的主要方法。[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4: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VZV可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水痘為原發感染引起,主要發生于兒童,兒童初次感染vzv大約有兩周的潛伏期,然后皮膚出現斑疹、水皰疹,可進一步:帶狀皰疹為復發感染所致,多發生于成人和老人。[制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5:針對本講義提問](三)巨細胞病毒.生物學性狀:形態與基因組結構與HSV極為相似。種屬特異性高,即人CMV(HCMV)只能感染人。只能在人成纖維細胞中才能增殖,增殖緩慢。細胞病變特點為腫脹、核變大形成巨大細胞,核內有致密的嗜堿性包涵體,形似貓頭鷹眼特征。加熱56℃30分鐘,低pH、乙醚、紫外線、反復凍融均能使CMV滅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6: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檢驗(1)標本采集:病毒分離可采取患者尿液、口腔拭子、外周血白細胞等。血清學診斷可采取患者血清。(2)直接檢查病毒:HE等染色觀察巨大細胞和細胞核內的包涵體。免疫熒光技術和酶免疫技術檢查標本中的HCMV抗原。核酸雜交或PCR技術檢測HCMV的核酸。[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7: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有先天性或獲得性細胞免疫缺陷的兒童或成人,如艾滋病及器官移植患者,CMV感染很常見。(1)正常人感染:常呈隱性感染,少數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2)免疫功能缺損的個體的感染:致的間質性肺炎是骨髓移植受者的首位死因。AIDS患者HCMV感染以肺、中樞神經系統.(3)先天性和圍生期感染1)先天感染:母體發生CMV感染,經胎盤傳至胎兒引起宮內感染。2)產時感染:與產道中的病毒相接觸被感染。3)產后感染:與排病毒的個體密切接觸而獲得。[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8:針對本講義提問](四)EB病毒1.生物學性狀病毒顆粒為球形。不能用常規的皰疹病毒培養方法進行培養。一般用人臍血淋巴細胞或從外周血分離的B淋巴細胞培養。根據病毒抗原表達時所處的病毒增殖周期的不同階段,將EBV抗原分為3類:1)潛伏期表達的抗原:EBV核抗原(EBNA)和潛伏期膜蛋白。2)EBV增殖早期抗原(EA)。3)病毒增殖晚期抗原:EBV衣殼抗原(VCA)及EBV包膜抗原(MA)。[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39:針對本講義提問](1)直接檢查病毒:抗補體免疫熒光法檢查淋巴細胞或上皮細胞EB病毒核抗原。核酸雜交和PCR或RT-PCR技術檢測病毒。(2)病毒分離培養及鑒定:接種人臍帶血淋巴細胞對EB病毒進行分離培養,孵育4周,病毒陽性培養物,通過抗補體免疫熒光法進行EB鑒定。(3)血清學診斷:嗜異性抗體檢測可用于輔助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進行針對病毒VCA、EA和EBNA的抗體測定,不同疾病患者的體內針對EBV不同的抗原成分所產生的抗體的組成及水平均有[薛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40:針對本講義提問]3.臨床意義流行廣泛。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因輸血傳染。幼兒感染后多數無明顯癥狀,但終生攜帶病毒,或引起輕度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春期發生原發感染,約50%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EBV主要侵犯B細胞,與EB病毒感染有關的疾病主要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鼻咽癌、霍奇金[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200000141:針對本講義提問]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三)七、肝炎病毒病毒HAVHBVHCVHDV致病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基因組ssRNAdsDNAssRNAssRN傳播糞-口血/垂血/垂血/垂流行流行/暴發好發兒/青慢性攜帶十十十肝硬化/肝癌十十自動免疫十十被動免疫丙球HBIg[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1:針對本講義提問](一)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學性狀小RNA病毒科,無包膜,核心為單正股RNA。只有一個血清型。抵抗力較其他小RNA病毒強,60℃加熱10?12小時后仍具有感染性,85℃加熱立即滅活,對乙醚、氯仿及pH為3的酸性壬.微生物檢驗甲型肝炎患者病期不長,預后良好,一般不需進行病原學檢查。微生物檢驗以測定病毒抗原或抗體為主。感染早期一般可用RIA或ELISA檢測患者血清中抗-HAVIgM,是HAV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標。了解既往感染史或進行流行病RT-PCR、核酸雜交技術直接檢測抗原。[薛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2: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主要通過糞一口傳播,傳染源多為人類,潛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ALT升高前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清和糞便中,2?3周后,隨血清特異性抗體的產生,血清和糞便的傳染甲型肝炎患者的糞便污染水源、食物以及某些海產品,可造成散發式大流行。[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3:針對本講義提問](二)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學性狀(1)形態與結構:電鏡下可見3種特有顆粒:①大球形顆粒:為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顆粒,呈球形,又稱Dane顆粒。②小球形顆粒:成分為HBsAg,無傳染性;③管形顆粒:成分亦是HBsAg,由多個小球型顆?!按摱伞薄#壑v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4:針對本講義提問]完整病毒結構:外衣殼:相當于病毒的包膜,HBsAg鑲嵌于包膜的脂質雙層中。內衣殼:是HBcAg,用酶或去垢劑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核心:基因組環狀dsDNAS,L,DNAP。[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5:針對本講義提問](2)抗原成分:)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標志,由病毒DNA的S區編碼。)HBcAg被HBsAg所覆蓋,血中不易檢出。由DNA的C區編碼。HBcAg免疫原性強,抗-HBcIgG在血清中持續時間長,抗-3)HBeAg為可溶性蛋白質,游離在血中,其消長與病毒體及DNA多聚酶的消長基本一致,故HBeAgE作為HBV復制及具有,(3)抵抗力:對理化因素有較強抵抗力。60℃加熱10小時,98℃加熱1分鐘,以及乙醚、pH為2.4的酸性環境處理6小時均不能有效滅活病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6: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檢驗(1)標本的采集與處理:臨床上常采集血液標本,HBV的血清標志物較穩定。(2)檢查方法:主要靠RIA和ELISA等血清學方法檢測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其中HBsAg的檢測最為重要,可發現無癥PCR檢測HBVDNA也用于乙型肝炎的臨床診斷。[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7: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傳染源是HBV攜帶者和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傳播途徑大致可分為血液、血制品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侵入機體。乙型肝炎臨床表現呈多樣性。肝炎的癥狀可以是輕度而短暫的,也可以是重度和遷延性的?;颊呖梢酝耆謴徒】?。也可因暴發性肝炎而致死或成為慢性[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8:針對本講義提問](三)丙型肝炎病毒.生物學性狀小的有包膜的單正股RNA病毒??稍诤谛尚审w內傳代。尚不能用體外細胞培養進行分離。抗原成分主要包括核衣殼蛋白,包膜蛋白及非結構蛋白。對各種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弱。.微生物檢驗目前臨床上常用的HCV檢測方法主要有兩類:血清學方法:測定抗-HCV。ELISA法作為篩選試驗條帶免疫法作確認試驗PCR方法:檢測HCVRNA。[麻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09: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主要經輸血或其他非腸道途徑(如共用針頭、血透析等)進行傳播。HCV的亞臨床感染者是丙型肝炎的主要傳染源。根據臨床病程可劃分為急性和慢性,以6個月為區分界限。HCV感染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慢性化的幾率很高,感染過程很長,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組織病變,并呈慢性進行性??砂l展為)[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0:針對本講義提問](四)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學特性球形,外被HBsAg包繞,核心含HDV抗原(HDAg)和HDV-RNA基因組,基因組為一單負鏈環狀RNA。HDV不能獨立復制,需要HBV輔助才能增殖。對HDV敏感的動物有黑猩猩、東方土撥鼠等。[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n: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檢驗(1)HDAg檢測:去除表面的HBsAg,然后用RIA或ELISA檢測HDAg。(2)HDVRNA檢測:核酸雜交或RT-PCR技術對HDVRNA進行檢測。(3)抗-HDV抗體檢測:HDV感染后2周左右產生抗-HDIgM,一個月達高峰,隨后迅速下降,抗-HDIgG出現較遲,在恢復丁型肝炎抗體不能清除病毒,如持續高效價,可作為慢性丁肝的指標。利用ELISA等方法檢測患者血清中抗-HDVIgM或抗-HDVIgG,通過檢測抗-HBsIgM或IgG以及HBeAg和抗-HBe,作出同步[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2: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HDV可引起與HBV相關聯的急性和慢性肝病。HDV感染通常引起嚴重和進行性的肝病。HDV傳播方式主要是經血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與母嬰間垂直傳播。HDV感染只有在感染了HBV的人群或是與HBV同時侵[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3:針對本講義提問](五)戊型肝炎病毒.生物學特性球型,無包膜,基因組為正單股RNA。體外培養不易獲得成功,敏感的實驗動物為靈長目。特別是獼猴和黑猩猩。對高鹽、氯化銫、氯仿和反復凍融敏感。.微生物檢驗可用電鏡或免疫電鏡技術檢測患者糞便中的HEV顆粒。PCR方法檢測標本中HEVRNA。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是檢測血清中的抗HEVIgM或IgG。[.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4:針對本講義提問]3.臨床意義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患者多見于成人,未成年者大多為隱性感染。戊型肝炎的潛伏期約為10?60天,潛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患者糞便中病毒量較大,傳染性最強,是戊型肝炎的主要傳染源臨床表現以黃疸為主多數患者發病6周即可好轉并痊愈,不發展為慢性肝炎。[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5:針對本講義提問]八、反轉錄病毒帶有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反轉錄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病毒分類學上屬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亞科慢病毒屬。已發現有HIV-1和HIV-2兩型:HIV-1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病原體;HIV-2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6:針對本講義提問].生物學特性(1)形態結構:RNA病毒,呈球形。核心含有RNA.逆轉錄酶和核衣殼蛋白。包膜,其中鑲嵌有gp120和gp41兩種特異的糖蛋白。gp120與CD4受體蛋白結合。gp41為跨膜蛋白。[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7:針對本講義提問](2)基因組結構:由兩條拷貝的單股正鏈RNA在5’端通過氫鍵結合而形成二聚體?;蚪M從5’至3’端依次排列為LTR、gag、pol、env、LTR:gag基因編碼病毒核心蛋白,其中衣殼蛋白p24特異性最強。pol基因編碼病毒復制所需的酶類。env基因編碼合成兩種包膜糖蛋白gp120和gp41。[<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8:針對本講義提問][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n9:針對本講義提問](4)病毒受體與細胞親嗜性:HIV的主要靶細胞是CD4T淋巴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亞群。皮膚的Langerhans細胞、淋巴結濾泡的樹突狀細胞、腦小膠質;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體,現已發現兩種輔助受體CXCR4和CCR5。CXCR4是HIV的親T細胞病毒株的輔助受體,CCR5是(5)培養特性:體外僅感染表面有CD4受體的T細胞、巨噬細胞。實驗室常用新鮮分離的正常人T細胞或病人自身分離的T細胞培養病毒。(6)抵抗力:病毒抵抗力較弱,56℃30分鐘可滅活??杀幌緞缁睢5谑覝夭《净钚钥杀3?天。[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0:針對本講義提問].微生物檢查(1)病毒標志:病毒培養:分離HIV。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HIVRNA。(2)免疫標志:HIV抗原及抗體等免疫復合物。1)抗原檢測:常用間接ELISA法檢測p24抗原。2)抗體檢測:抗p24及其前體p55的抗體在血清中出現最早,隨后出現抗gp120/160的抗體,是初期感染的最穩定的指標現。①初篩試驗:EIA.IFA.凝集試驗等。②確證試驗: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bolt,WB)、放射免疫沉淀試驗。3)相關標志:與艾滋病病情發展或HIV感染密切相關而存在于體內的某些生化或化學物質。如CD4細胞、新蝶呤、白細胞介素等。[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1: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意義HIV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艾滋?。┑牟≡w。AIDS是以侵犯CD4細胞為主,造成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并繼發體液免疫功能缺損為基本特征的傳染病。傳染源是HIV無癥狀攜帶者和艾滋病患者。傳播途徑主要有: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哈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2:針對本講義提問]臨床病程分為4個時期,即急性感染期、無癥狀感染期、艾滋病相關綜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HIV的致病機制:HIV直接損傷或間接損傷CD4T細胞;HIV抑制抗原遞呈細胞功能;HIV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誘導細胞凋亡;HIV導致CD8T細胞喪失抗病毒活性等。機體感染HIV后可產生多種抗體,病毒也可刺激機體產生細胞免疫應答,但依然無法清除病毒,這與病毒能逃逸免疫作用1[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3:針對本講義提問]九、狂犬病病毒(一)生物學性狀外形似子彈狀,病毒體內含單負股RNA,外面是脂蛋白包膜,其表面有許多糖蛋白刺突,與病毒的感染性和毒力有關。一種嗜神經性病毒。該病毒可感染的動物范圍較廣。在易感動物或人類的中樞神經細胞中增殖時,在胞質內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稱內基小體,在診斷上很有價值。[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4:針對本講義提問](二)微生物檢驗.隔離觀察動物若7?10天不發病,一般認為該動物沒有患狂犬病或咬人時唾液中尚無狂犬病病毒。.印片、切片檢查取帶病毒動物海馬回部組織作切片或涂片,HE染色檢查內基小體;直接熒光抗體法(DFA)或ELISA法檢測病毒抗原。[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5:針對本講義提問].細胞培養接種敏感細胞,培養40?48小時后,用DFA進行病毒抗原檢測,如果陰性進行第二代培養,經3?4天,再用DFA檢查是否為陰性。.血清學診斷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ELISA試驗等。.分子生物學RT-PCR技術檢測標本中狂犬病毒RNA,此方法敏感、快速、特異。[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6:針對本講義提問](三)臨床意義人類狂犬病大多數是由病犬咬傷所致,有時也可因貓、狼以及其他帶菌動物咬傷所致。典型臨床表現是神經興奮性增高,吞咽或飲水時喉頭肌痙攣,甚至聞水聲或其他輕微刺激包括光線均可引起全身痙攣發作,最后因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幾乎達100%。[哈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7:針對本講義提問]十、人乳頭瘤病毒(一)生物學性狀由病毒衣殼和雙鏈環狀DNA組成。具有宿主和組織特異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膚、黏膜的上皮細胞。易感細胞核內增殖形成核內嗜酸性包涵體。目前HPV組織培養尚未成功。(二)微生物檢驗臨床常根據病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即可作出診斷。癥狀不典型:病理學檢查或用免疫組化技術等方法檢查病變組織中的HPV抗原。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有:核酸分析、原位雜交、DNA印跡、PCR。[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8:針對本講義提問](三)臨床意義HPV可通過性接觸感染,引起尖銳濕疣。也可經產道感染。病毒感染僅局限于局部皮膚和黏膜中,引起該部位多種疣,不產生病毒血癥。尖銳濕疣主要由HPV-6引起,也可由1、2等型引起。HPV-16、18、31、33等型別可引起宮頸內瘤樣變,組織學變化可由宮頸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嚴重者可發展為浸潤加[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29: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病毒與立克次體的主要相同點是A.細胞內寄生B.繁殖方式C.對抗生素敏感D.單一核酸類型E.可在人工培養基生長[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0: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病毒的干擾現象是指A.兩種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細胞后產生的B.一種病毒感染兩種宿主細胞后產生的C.對試驗檢測結果的干擾D.對細菌的干擾E.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消失?顯示答案[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1: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病毒的直接鏡檢錯誤的是A.包涵體分嗜酸性和嗜堿性兩種B.可查宿主細胞內的包涵體C.病毒形態、大小檢查需用電子顯微鏡D.檢查包涵體常用吉姆薩染色E.檢查包涵體也必須用電子顯微鏡[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2: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預防脊髓灰質炎的疫苗為A.基因工程疫苗B.口服減毒活疫苗C.注射滅活疫苗D.多肽疫苗E.核酸疫苗[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3: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滅活是指使病毒失去A.紅細胞吸附性B.紅細胞凝集性C.細胞融合性D.感染性E.自身復制繁殖的能力[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4: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艾滋病患者的T4和T8淋巴細胞數以及T4/T8比值為A.T4tT8tT4/T8tB.T41T8TT4/T8IC.T41T81T4/T8ID.T4TT81T4/T8tE.T4tT8tT4/T8正常[制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5: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SARS的病原體是A.冠狀病毒B.肺炎支原體C.肺炎球菌D.肺炎衣原體E.痘病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6: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病毒的基本結構是A.核酸B.衣殼C.包膜D.核衣殼E.殼微粒[講義編號NODE70103300270300000137:針對本講義提問]【例題】判斷病毒有無包膜的依據為A.是否出現細胞病變B.對石碳酸是否敏感口對溫度的抵抗力是否強D.對脂溶劑是否敏感E.超速離心沉淀速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