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課件_第1頁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課件_第2頁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課件_第3頁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課件_第4頁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微生物學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長治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醫學微生物學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長治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1

放線菌的重要特性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絲狀、呈分支狀生長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種類繁多,有53個屬絕大多數不致病是抗生素的主要產生菌放線菌的重要特性原核細胞型微生物2

致病性放線菌: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某些細菌

放線菌屬:

正常寄居在人和動物與外界相通的體腔中人體的正常菌群,引起內源性感染

諾卡菌屬:

腐物寄生菌,廣泛存在于土壤中引起外源性感染

致病性放線菌: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某些細菌3常見的致病性放線菌

衣氏放線菌牛型放線菌內氏放線菌黏液放線菌齲齒放線菌第一節放線菌屬常見的致病性放線菌第一節放線菌屬4

革蘭陽性,絲狀,常形成分枝狀無隔菌絲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厭氧或微需氧培養較困難,初次分離加5%CO2可促進其生長生長緩慢,4~6天長出灰白色、粗糙的微小菌落一、生物學性狀革蘭陽性,絲狀,常形成分枝狀無隔菌絲一、生物學性狀5放線菌的形態放線菌的形態6放線菌的菌落放線菌的菌落7

病灶組織和瘺管的膿汁中,肉眼可見硫磺樣顆粒硫磺樣顆粒壓片,在鏡下可見放射狀排列的菌絲,形似菊花狀

硫磺樣顆粒的鏡下形態病灶組織和瘺管的膿汁中,肉眼可見硫磺樣顆粒硫磺樣顆粒的8

放線菌正常寄居在口腔、上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為人體的正常菌群。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口腔衛生不良、拔牙或口腔粘膜受損時,可致內源性感染,引起放線菌病。

二、致病性

放線菌正常寄居在口腔、上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9放線菌病的主要特征

放線菌病是一種軟組織的化膿性炎癥多呈慢性肉芽腫,常伴有多發性瘺管形成,膿液中可見特征性的硫磺樣顆粒

可引起不同器官和組織感染放線菌病的主要特征放線菌病是一種軟組織的化膿性炎癥10臨床類型:

面頸部放線菌病:

大多近期有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頜骨骨折史臨床表現為后頸面部腫脹,不斷產生新結節、多發性膿腫和瘺管形成

腦膜炎和腦膿腫

肺部感染:癥狀和體征酷似肺結核

臨床類型:11

腹部感染:

常能觸及腹部包塊與腹壁粘連,出現便血和排便困難,常疑為結腸癌

盆腔感染:多繼發于腹部感染

原發性皮膚放線菌病:

常由外傷或昆蟲叮咬所致,先出現皮下結節,然后結節軟化、破潰形成竇道或瘺管

齲齒和牙周炎:與內氏和粘液放線菌感染有關

腹部感染:12

肉眼觀察:

在膿液、痰液和組織切片中尋找硫磺樣顆粒

顯微鏡檢查

1.將標本中可疑硫磺樣顆粒制成壓片,革蘭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特征性的放射狀排列的菊花狀菌絲2.取組織切片經蘇木精伊紅染色鏡檢分離培養

將標本接種于不含抗生素的沙保培養基及血平板上,在37℃、5%CO2條件下分離培養微生物學檢查肉眼觀察:微生物學檢查13

預防: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牙病和牙周炎

治療:患部的及時外科清創處理使用足量的抗生素治療防治原則預防: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牙病和牙周炎防治原則14

革蘭陽性桿菌,形態與放線菌屬相似部分諾卡菌具有弱抗酸性,用1%鹽酸乙醇延長脫色時間即可變為抗酸陰性,據此可與結核分枝桿菌相鑒別

專性需氧菌

營養要求不高,在沙保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生長緩慢,一周左右長出可見菌落一、生物學性狀第二節諾卡菌屬

革蘭陽性桿菌,形態與放線菌屬相似一、生物學性狀第二節15

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者的化膿性感染肺部感染:

引起肺炎、肺膿腫,慢性者類似肺結核或肺真菌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通過血行播散,引起腦膜炎與腦膿腫

皮膚創傷感染:

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與瘺管形成星形諾卡菌致病性星形諾卡菌致病性16

可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表現為腫脹、膿腫及多發性瘺管。感染好發于腿部和足,稱足分枝菌病星形諾卡菌亦可引起足分枝菌病巴西諾卡菌可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表現為腫脹、膿腫及多17諾卡菌感染所致的皮膚瘺管諾卡菌感染所致的皮膚瘺管18

肉眼觀察:在膿液、痰等標本中黃色或黑色顆粒狀的諾卡菌菌落

顯微鏡檢查:將標本制成涂片或壓片,革蘭染色,顯微鏡下觀察革蘭陽性分枝菌絲

分離培養與鑒定:將標本接種于沙保培養基及血平板上,在30℃、37℃或45℃條件下分離培養,可疑菌落作涂片染色鏡檢

微生物學檢查肉眼觀察:在膿液、痰等標本中黃色或黑色顆粒狀的諾卡菌菌落19預防:諾卡菌的感染無特異性預防方法

治療:對膿腫和瘺管等手術清創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一般治療時間不少于6周防治原則預防:諾卡菌的感染無特異性預防方法防治原則20思考題1.白喉外毒素致病機制是什么?2.如何利用白喉棒狀桿菌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進行臨床鑒定?異染顆粒的組成成分是什么?3.百日咳病臨床經過可分幾期?最典型的臨床癥狀是什么?4.百日咳鮑特菌致病特征?主要致病物質有哪些?5.軍團病臨床類型有哪些?最嚴重型臨床特征是什么?如何預防軍團病的發生?6.如何預防銅綠假單胞菌的院內感染?如何鑒定銅綠假單胞菌?7.空腸彎曲菌形態特征?空腸彎曲菌致病后,特征性臨床表現是什么?機體如何抵抗空腸彎曲菌感染?8.簡述放線菌的主要生物學特征。思考題1.白喉外毒素致病機制是什么?21醫學微生物學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長治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醫學微生物學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長治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22

放線菌的重要特性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絲狀、呈分支狀生長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種類繁多,有53個屬絕大多數不致病是抗生素的主要產生菌放線菌的重要特性原核細胞型微生物23

致病性放線菌: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某些細菌

放線菌屬:

正常寄居在人和動物與外界相通的體腔中人體的正常菌群,引起內源性感染

諾卡菌屬:

腐物寄生菌,廣泛存在于土壤中引起外源性感染

致病性放線菌: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某些細菌24常見的致病性放線菌

衣氏放線菌牛型放線菌內氏放線菌黏液放線菌齲齒放線菌第一節放線菌屬常見的致病性放線菌第一節放線菌屬25

革蘭陽性,絲狀,常形成分枝狀無隔菌絲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厭氧或微需氧培養較困難,初次分離加5%CO2可促進其生長生長緩慢,4~6天長出灰白色、粗糙的微小菌落一、生物學性狀革蘭陽性,絲狀,常形成分枝狀無隔菌絲一、生物學性狀26放線菌的形態放線菌的形態27放線菌的菌落放線菌的菌落28

病灶組織和瘺管的膿汁中,肉眼可見硫磺樣顆粒硫磺樣顆粒壓片,在鏡下可見放射狀排列的菌絲,形似菊花狀

硫磺樣顆粒的鏡下形態病灶組織和瘺管的膿汁中,肉眼可見硫磺樣顆粒硫磺樣顆粒的29

放線菌正常寄居在口腔、上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為人體的正常菌群。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口腔衛生不良、拔牙或口腔粘膜受損時,可致內源性感染,引起放線菌病。

二、致病性

放線菌正常寄居在口腔、上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30放線菌病的主要特征

放線菌病是一種軟組織的化膿性炎癥多呈慢性肉芽腫,常伴有多發性瘺管形成,膿液中可見特征性的硫磺樣顆粒

可引起不同器官和組織感染放線菌病的主要特征放線菌病是一種軟組織的化膿性炎癥31臨床類型:

面頸部放線菌病:

大多近期有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頜骨骨折史臨床表現為后頸面部腫脹,不斷產生新結節、多發性膿腫和瘺管形成

腦膜炎和腦膿腫

肺部感染:癥狀和體征酷似肺結核

臨床類型:32

腹部感染:

常能觸及腹部包塊與腹壁粘連,出現便血和排便困難,常疑為結腸癌

盆腔感染:多繼發于腹部感染

原發性皮膚放線菌病:

常由外傷或昆蟲叮咬所致,先出現皮下結節,然后結節軟化、破潰形成竇道或瘺管

齲齒和牙周炎:與內氏和粘液放線菌感染有關

腹部感染:33

肉眼觀察:

在膿液、痰液和組織切片中尋找硫磺樣顆粒

顯微鏡檢查

1.將標本中可疑硫磺樣顆粒制成壓片,革蘭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特征性的放射狀排列的菊花狀菌絲2.取組織切片經蘇木精伊紅染色鏡檢分離培養

將標本接種于不含抗生素的沙保培養基及血平板上,在37℃、5%CO2條件下分離培養微生物學檢查肉眼觀察:微生物學檢查34

預防: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牙病和牙周炎

治療:患部的及時外科清創處理使用足量的抗生素治療防治原則預防: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牙病和牙周炎防治原則35

革蘭陽性桿菌,形態與放線菌屬相似部分諾卡菌具有弱抗酸性,用1%鹽酸乙醇延長脫色時間即可變為抗酸陰性,據此可與結核分枝桿菌相鑒別

專性需氧菌

營養要求不高,在沙保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生長緩慢,一周左右長出可見菌落一、生物學性狀第二節諾卡菌屬

革蘭陽性桿菌,形態與放線菌屬相似一、生物學性狀第二節36

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者的化膿性感染肺部感染:

引起肺炎、肺膿腫,慢性者類似肺結核或肺真菌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通過血行播散,引起腦膜炎與腦膿腫

皮膚創傷感染:

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與瘺管形成星形諾卡菌致病性星形諾卡菌致病性37

可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表現為腫脹、膿腫及多發性瘺管。感染好發于腿部和足,稱足分枝菌病星形諾卡菌亦可引起足分枝菌病巴西諾卡菌可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表現為腫脹、膿腫及多38諾卡菌感染所致的皮膚瘺管諾卡菌感染所致的皮膚瘺管39

肉眼觀察:在膿液、痰等標本中黃色或黑色顆粒狀的諾卡菌菌落

顯微鏡檢查:將標本制成涂片或壓片,革蘭染色,顯微鏡下觀察革蘭陽性分枝菌絲

分離培養與鑒定:將標本接種于沙保培養基及血平板上,在30℃、37℃或45℃條件下分離培養,可疑菌落作涂片染色鏡檢

微生物學檢查肉眼觀察:在膿液、痰等標本中黃色或黑色顆粒狀的諾卡菌菌落40預防:諾卡菌的感染無特異性預防方法

治療:對膿腫和瘺管等手術清創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一般治療時間不少于6周防治原則預防:諾卡菌的感染無特異性預防方法防治原則41思考題1.白喉外毒素致病機制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