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抒情方法大全1小學語文抒情方法一、直接抒情:情感清晰,揣摩透徹直接抒情往往有以下兩種表達方式:熱烈奔放的直接抒情。這種抒情方式,是指作者熾熱的感情如火山噴發,在不可自制時讓自己的情緒傾瀉而出。郭沫假設的《天狗》,作者極度夸張了“天狗〃那種氣吞山河、包括宇宙的氣勢,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作者不可牽制的徹底毀滅舊世界、創作新世界的滿腔熱情。深沉含蓄的直接抒情。如郁達夫的《懷魯迅》中奔喪的一段〃這不是尋常的奔葬,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此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作者帶著深沉的思索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①抒情要真摯熱烈。"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對所要歌頌和贊美的東西感受越深,所蓄積的感情才不能勉強,不能“為賦新詩強說愁只有抒發的是真實的情感,才會感染人,激勵人。②抒發的情感要生動、具體。“情隨事生〃,對不同的人、不同還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刻而生動。4小學語文抒情方法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和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表達技巧之一。生活中的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都可以成為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的景物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氣氛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彩,兩者渾然一體。歷年高考中,對此考查也頗多。1995年全國高考題考查了李清照的《如夢令》,其中D選項認為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該選項錯就錯在對借景抒情這一特點沒有把握好。2022年高考上海卷那么明確要求考生"就詩歌中畫線句子,結合全詩,從一個角度(如景與情的關系)寫一段8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同學們在學習此類技巧時,關鍵是要首先理解景物的特點,然后批文人情。如下面這首詞:鵬鴿天蘇軾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鳥時時見,照水紅10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全詞從遠近、俯仰以及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寫景。透過幅幅畫面,我們可以隱隱地看到詩人那種百無聊賴、無可奈何的心境。同學們只有抓住景物幽淡閑遠的特點,才能從景物的描寫中體會詞人感人肺腑的真情實感。二、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中抒發情感,到達“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借景抒情與融情于景的聯系與區別:二者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比擬直接,讀完詩,見“景〃又見〃情〃。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通過景物讓人直接感受到一種蕭瑟的悲秋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不正面著一個字,讀完詩,見“景〃不見"情〃,但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寄寓在眼前的自然景物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宋祈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都是情景交融的典型。“云破月來花弄影〃(張先《水仙子》詞):一團烏云布滿天空,月色朦朧。恰在此11時,一陣清風吹過,剎那間云開月出,花兒為清風吹動,于月光的清輝中翩翩起舞,在孤寂中與影子作伴。通過景物來烘托詩人傷春亦復自傷的心境,極富空靈之美。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托,寄托,借助;物,客觀外物;言,表達;志,志向,志愿;寓,寄托,隱含;意,心愿,愿望。簡單地說,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上文司馬光的《客中初夏》一詩。托物寓意,就是將思想隱含在具體的外物之中。實際上,“志〃和”意〃常常是一回事,都可理解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見解主張等等。詩歌鑒賞方面的文章,使用“托物言志〃說法的多。托物寓意,“意〃更隱含些。如蘇軾《待月臺》:“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娥眉。只從昨夜十清楚,漸覺冰輪出海遲。〃后兩句詩寫出了因滿招損的自然規律。滿月給人間曾帶來無限美景和喜悅之情,然而滿即缺之始。詩人久久佇立,眺望遠海,等待著遲遲升起的一輪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緒。稱月為“冰輪〃,表現了月的光潔、純潔,同時也略帶清寒之意。此時詩人那官場失勢的往事,簡略正隨著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現在猶如海波一樣動亂不寧的思緒之中了。讀這樣的托物寓意的詩,是需要對詩人的身世、經歷乃至創造風格有相當的了解的,否那么很難把握其隱含之意。借物抒情,也就是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表達,表達自己的志向的意愿。如唐代虞世南《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垂區委飲清露〃,哪委〃是古人結在頷12下的帽帶下垂局部,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區委〃。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外表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飲吸清潔的露水,陣陣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得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作者在詩歌中真正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但凡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升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名聲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托福,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又如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驛亭之外的斷橋邊,梅花自開自落,無人理睬。)已是黃昏單獨愁,更著風和雨。(暮色將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為泥漿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和打擊的不平心境。四、借事抒情古典詩歌除借助物、景來抒情外,常常還借助一些“事〃(即古人的行為舉止)來抒情,如我們前面講到的"折柳、折梅、吹笛〃等也可以理解為借事抒情.此外,古人寫離情別緒,常常還借助"登樓、登高、憑欄、搗衣〃等事來完成。例如:13①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唐?王昌齡《閨愁》)②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顧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宋?柳永《八聲甘州》下片)③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頑《送魏萬之京》)。五、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摘取漢文帝在未央宮的宣室祭祀后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的鏡頭入詩,這件事是帝王千萬件起居活動之一。詩人為什么抓住這一點來寫,因為通過這一點,反映了漢文帝求賢是假,外表上禮賢下士,將放逐在長沙的賈誼召回,不去問國家大事,卻問鬼神之事的荒.唐可笑。嘲諷了以求賢來博取名譽而實際并不重賢的統治者。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挖苦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歸來兮,山中兮不可留!〃詩人的體會恰恰相反,他覺得比朝廷好,純潔純樸,可以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又如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14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實際上是李清照巧借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贊頌他那生為人杰、死為鬼雄的豪俠氣概,用他“無顏見江東父老〃而不肯過江東來辛辣地嘲諷畏懼、怯弱、茍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15的情況,感情的強弱程度是不一樣的。人的情感也是在異化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各有歸類,又各有強弱層次,因而在抒情時,要避免概念化的、公式化的、呆板化的、空洞化的抒情。③抒情要積極健康,人的情感健康。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在寫文章時,要選擇那些積極向上的、健康進步的、使人振奮的情感來抒發。二、間接抒情:情感朦朧,理解迂曲間接抒情是一種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即通過表達、議論、描寫的方式來抒情。間接抒情可分詠物寓情、借景抒情、即事抒情等。⑴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己或抒情主人公因某種際遇而獲得的強烈感受滲透到精心選取的景物中去,通過對景物的點染描繪,將主觀感受顯現出來。這樣,雖然展現在讀者前面的是一幅幅“自然景致〃,但這景是緣于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之情而布的,因而也就多少失去了它的自然本性,而帶上了主觀色彩。看似寫景,實為顯情,以形成與所作人物、事件相諧的情緒氣氛。(2)詠物寓情。通過對具有象征意義的客觀事物的描繪來寄寓作者自己的感情。此法與“融情于物〃有所相同,即都有要通過某種事物來抒情,但也有區別,此法重在“寓〃,即所寫事物應具有象征意義。其特點是只描寫對象,一般不出現抒情性的語言,作者的感情完全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委婉曲折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此法應注意:要抓住事物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特征來寫,從立意出發,有所選擇取舍,使形象性和暗示性統一起來。(3)即事抒情。在事件的表達過程中,隨著事件的展開,不動聲色地將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浸透融會在敘事之中,讓讀者自己去體味、思考,這種融情于事的筆法就是即事抒情。由于不是專門的抒發和渲染,既省了筆墨,又使文章真實簡練、含蓄蘊藉。此法要點是:①在題材的選擇上應側重選取“關情之事〃,即生活中那些使自己激動不已、感慨良多的事,非常是那些蘊涵著真摯情思的動人細節。②語言是抒情成敗的關鍵。即事抒情,既要把事情完整地陳述出來,又要將自己的情感融會其中,并在敘事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讀者的想像力和感愛,使他們參與到事件中,真切體味作者的深意,這就要求作者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善于運用生動簡練的語言寫成文情并茂的文章。間接抒情還可以通過表達、描寫、議論等多種方法結合表現,或與直接抒情結合使用。間接抒情要注意以抒情為目的。借事傳情借理生情或借理喻情都是抒情的手段,如果情不勝物,那就本末倒置了。三、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溢景里情景交融指作者在描繪景物時,情景妙合,水乳交融的抒情方法。它是借景抒情最為理想的藝術境界和效果,這種藝術境界和效果要在寫景抒情的作品中表現為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景情結合。這種交融是了無痕跡的情與景會,水乳交融,相糅相襯。為了借景抒情,用景物付與情感以形體,增強情感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作家對自然景物在審美感受和形象描繪中,必須“以我觀物〃,融情于景,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成為作家“心靈的圖畫〃。自然景物形象的多異化,人的境遇、審美能力、趣味的差異以及審美觀點的不同,決定了感觸所生之情的多樣性。俗云“年年歲歲有花開,歲歲年年花不同〃。四、敘事出情:事里含情,情事相融敘事出情指通過敘事傳達感情的一種最基本、最常見的抒情方法。情由事發,事為情之母體。為了使復雜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客觀化,通過敘事抒情交代介紹感情產生、形成的因由、類別、強度,使感情有所依附。敘事出情,屬間接抒情的重要一類,具有很好的抒情效果。事和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敘事性作品中,交代事件、描述情節是主要的,事件、情節的發生、開展、高潮、結局決定作品的布局結構,發布交代清楚其始末、過程,并要求有條不紊,符合順序。五、詠物言志:物象鮮明,情感深沉詠物言志指作者在生活中對某一客觀景物有所感觸,于是把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這一景物之中,通過這一景物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抒情方法。詠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顯得具體,能夠取得可感觸的效果;物象因情志而饒有韻味,可以起到動人心弦的作用。二者相融相會,相映生輝。文章通過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畫面表現情志,而顯得內容豐富、蘊含深遠,使讀者能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運用詠物言志法要注意:①要準確地把握客觀事物和特征,給以逼真的描繪,使事物的內情與外形到達統一。②抒懷應緊扣外物,緣物生情,有感而發,不能架空抒懷、漫無邊際或無病呻吟。③詠物是為了言志,言志有助于詠物,也就是說作者所選擇的客觀對象與作者所表達的主觀感情必須契合交融,在畫面中注入激情,在文辭中潛含哲理,進而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教育。2小學語文抒情方法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指在作品中不用借托其他方式,直接說明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憎褒貶,這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的文章感情強烈,節奏明快,氣勢奔放,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李密的《陳情表》,《古文觀止》評論它是“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情真意切的陳訴,不僅僅是作者對朝廷征召的委婉推辭,更是他至孝之情的由衷流露。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發對人、事、物的感情,而是或在表達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異化來表達,使讀者從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或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或在描寫的過程中,浸透自己的情感。其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敘事抒情。主要特點是把思想感情融入文章所描述的事件中,憑借感人或讓人憤慨的事件抒發感情。對于這種敘事散文,敘事寫人不是真正目的,抒情才是其要義。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作者睹物思人,這簡短的兩句交代中有多少悲傷蘊含其中啊!夫妻的恩愛歷歷如在眼前,植樹的情景宛在昨日……真是言簡意賅,感情抒發到了更好。2、寫景抒情。這種寫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寫景,實那么抒情。即將主觀情感融入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中,使描寫對象具有濃郁的主觀情調。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創作意境的重要手段。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一一故都的秋色,與郁達夫內心的“主觀色彩〃一一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抒發了作者憧憬、眷戀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遠的憂思和孤獨。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都涂抹上了主觀色彩。3、狀物抒情。這種寫法是通過對具體物象的描寫,寄托、傳達某種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詠物,將情感曲折委婉地透露出來,使文章內涵深厚,情深意遠。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從外表看,是對蓮花的描寫,是對蓮花的熱情贊美,但是作者為什么不愛菊花和牡丹而“獨愛〃蓮花呢?原來作者是借詠蓮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質,來表現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他筆下詠的是蓮,實際上是含蓄地抒發對像蓮一樣品格的贊美。托物抒情,選擇物象要準確,物與情之間應有某種共同之處,要抓住所詠對象的主要特征,不使人感到牽強附會。4、說理抒情。借說理抒情是指在寫文章時把自己的某種情感融入到對事物或事理的議論和評價之中。它和一般的議論不同,不需要充足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只是用飽含情感的語句寫出自己對客觀事物或事理的判斷和評價,以到達抒情的目的。此時,理因飽含情感而變得更為犀利,情因蘊含哲理而變得更為濃烈,所作之文更能動人以情,曉人以理,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其文之美,正在于后兩段的說理抒情:先借對生死問題的議論,說明自己的生死觀,抒發時光飛逝、人生短暫的感慨,表達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另外,抒情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抒情要健康、積極,反對抒發低級的、頹廢的和庸俗的情感。2、抒情要真摯、實在。孔子說:"情欲信,辭欲巧。〃信,就是真實。我們必須在寫作中杜絕虛情假意,無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為文造情。3、抒情要講究方式、方法。我們應根據主題表達的需要,認真斟酌、選擇抒情方式、方法,重視抒情技巧。4、抒情要充分利用修辭手法。學習修辭就是為了把文章寫美,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寫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不可不重視文采。5、抒情要句式靈活。在具體寫作時,我們可以通過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式的選擇,來強化文章的抒情效果。3小學語文抒情方法一、借景抒情這是作文中最為常見的抒情方式。我們經常所說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暗含在具體的景物描寫中,文章由此便顯得含蓄而有韻味。比方寫雪松林。"最溫馨的時刻莫過于暮春的清晨。晨曦如一組散亂的劉海,垂掛于峭拔的雪松巔,鮮艷了經冬歷久沉淀的蒼綠。幾聲清脆婉轉的鳥鳴,瞬間令寂靜的氣氛活躍起來。它們忙著奔波呼告,用一種愉悅的耳語來為這兒命名一一春之園。春風多情的絳唇吻開樹下蘭花待放的花蕾,純白與墨綠融合,儼然中國畫的古樸。蝴蝶兒忙著點數這林間蘊育了多少白色的芬芳。〃二、描摹感人的細節抒情細節是最容易表現情感,也最容易打動讀者的。很多時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流行音樂賞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跨文化商務溝通》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音樂學院《GIS應用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臨汾霍州三中重點中學2025年新中考數學試題一輪復習專題跟蹤檢測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2025年中考全真模擬(三)語文試題含解析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醫科大學《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及鋼結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教育培訓場地租賃合同書
- 合伙轉讓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遼寧沈陽國有資產托管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下冊期中核心素養評估卷有答案
- 2025-2030中國浮吊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研究報告
- 職場人士健身與鍛煉技巧
- 918勿忘國恥銘記歷史課件-高一上學期主題班會
- 船舶英語考試練習題及答案1-2023-練習版
- 2025年中國景泰藍擺件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公共關系學電子教案
- 王者榮耀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5709-2025紡織品非織造布術語
- 杭州市市級機關事業單位招聘真題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