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單篇梳理3復習重點1.積累并記牢120個實詞中的“如”“莫”兩字及次常用字“方”“作”“爾”“讓”。2.背誦全文,翻譯重點句子。(第1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2段)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1.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以(
)②毋(
)③以(
)④居(
)⑤知(
)因為不要同“已”,止平日,平時了解2.理解性默寫孔子不以年長自居,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語打消學生們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親切、輕松、活躍的談話環境,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得分點:如、或,“何以”賓語前置句)(第3段)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第4段)夫子哂之。4.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率爾(
)②對(
)③攝(
)④師旅(
)⑤因(
)⑥饑饉(
)⑦比及(
)⑧方(
)⑨哂(
)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回答夾處軍隊接續饑荒等到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微笑5.理解性默寫①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又率直的子路最先回答:“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態,而是“_________”,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夫子哂之(第5段)“求!爾何如?”(第6段)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第7段)“赤!爾何如?”(第8段)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6.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方(
)②如(
)③足民(
)④如(
)⑤俟(
)⑥能(
)縱橫,方圓或者人民富足至于等待勝任,能做到7.理解性默寫①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來。②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_______,___________”。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第9段)“點!爾何如?”(第10段)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第11段)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8.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希(
)②作(
)③撰(
)④何傷(
)同“稀”,稀疏起身,站起來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何妨,意思是有什么關系呢9.理解性默寫文中寫曾皙彈奏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鼓瑟希鏗爾(第12段)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第13段)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0.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既(
)②成(
)③冠者(
)④童子(
)⑤風(
)⑥詠(
)⑦喟然(
)⑧與(
)已經定成年人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吹風唱歌嘆息的樣子贊成11.理解性默寫①文中寫春天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②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春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文中寫此內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第14段)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第15段)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第16段)曰:“夫子何哂由也?”(第17段)曰: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第18段)“唯求則非邦也與?”(第19段)②“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第20段)“唯赤則非邦也與?”(第21段)“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2.理解性默寫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文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13.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笑他。(得分點:讓、哂)怎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得分點:安、方、如)【記憶導圖】1.120個實詞積累、識記(1)如如如小篆隸書楷書“如”是形聲字,小篆從“口”部,女聲(古音相近)。表示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的一樣,隨聲附和。義項例句①如或知爾②如五六十③如其禮樂④沛公起如廁(《鴻門宴》)⑤固不如也(《鴻門宴》)⑥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⑦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⑧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上》)表假設,如果或者至于去,到比得上,趕得上如同,好像按照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識記方法】“如”的本義是“像”。(取女孩學話很像大人,這是女孩學語言的先天優勢,古人也發現了這一點,故“像”義“從女從口”。)要“像”當然要“遵從,依照”一定的標準;才能、品行“像”某人,當然“比得上”他。既是“像”,當然還不是完全一樣,故又引申出“如果”義,表假設。又因為“像”,故可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態的詞綴“……的樣子”。【閱讀小遷移——解釋加顏色字】孔子如()齊,問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小相,如師。”子曰:“善矣,以仁為本。”弟子如()語應事,一切皆順。子至齊,則與齊王曰:“君待民如()草芥,不可,不如()以仁懷之。”齊王思慮甚久,覺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知此,則國泰民安。”往或者按照像及,比得上假如(2)莫莫莫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莫”是會意字,甲骨文外邊是“茻”字(即草),里邊是“日”字,合起來指傍晚太陽落入草叢中。是“暮”的本字,表示傍晚、日暮,后借用來作否定副詞。義項例句①莫春者,春服既成②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赤壁賦》)③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④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五代史伶官傳序》)⑤同“幕”,幕府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史記·李將軍列傳》)同“暮”,晚不,不要沒有沒有誰,沒有什么【識記方法】“莫”,即現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陽西沉在荒野草叢中。所以本義是指“日落時分”,即“傍晚、黃昏”。由“日落”,太陽不見之義,引申出“沒有、無”的意義,也正因為這樣,“莫”被借為否定性的代詞“沒有誰、沒有什么事物”。產生這一意義后,為了與“莫”區別,另造了“暮”字。【閱讀小遷移——解釋加顏色字】日莫()時分,有好友二人離于滄州,二人皆語友人曰莫()相忘,其一人曰:“人當重義,不義之財莫()取。如此,莫()能加害于爾也。”同“暮”,晚不要不沒有誰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義①毋吾以也
②鼓瑟希
③莫春者
同“已”,止同“稀”,稀疏同“暮”,晚3.多義實詞詞語例句意義(1)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方欲發使送武等(《蘇武傳》)
④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⑤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論語·子路》)
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縱橫,方圓正、將要方形地域、邊境詞語例句意義(2)作①鏗爾,舍瑟而作
②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③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④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⑤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起身、站起來寫作、創作勞作振作當作詞語例句意義(3)爾①以吾一日長乎爾
②鏗爾,舍瑟而作
③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4)讓①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②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諫逐客書》)
③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
④堯讓天下于許由(《莊子·逍遙游》)
你們放在象聲詞或形容詞后面這樣謙讓轉讓權力、職位辭讓、拒絕責備、責問4.詞類活用例句活用類型及釋義①風乎舞雩
②如會同,端章甫
③鼓瑟希
④冠者五六人
⑤曾皙后
⑥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名詞作動詞,吹風名詞作動詞,端,穿著禮服/章甫,戴著禮帽名詞作動詞,彈奏名詞作動詞,戴帽子名詞作動詞,落在后面形容詞作動詞,小,做小相/大,做大相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①不吾知也
②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異乎三子者之撰
④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⑤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不(否定詞)、吾(人稱代詞)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何(疑問代詞)、以(動詞)狀語后置句標志詞:乎狀語后置句標志詞:以定語后置句“五六人”“六七人”分別是“冠者”和“童子”的定語6.文化常識(1)《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關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這個語錄集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與《______》《______》《______》并稱“四書”,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稱“四書五經”。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音為shènɡ,意為“_____”,這里指的是_______;一乘,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三人,車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員二十五人,共計一百人。春秋時期,戰爭頻繁,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目來計算。輛兵車(3)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宗廟:我國的宗廟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是儒教徒活動的場所。帝王的宗廟制是______七廟、______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同時,宗廟是供奉歷朝歷代國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廟之事”就是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4)浴乎沂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______;浴,指_______,相當于今人所說的洗澡。天子諸侯洗頭洗身體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論語·先進》中寫到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時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憂患的千乘之國,“_________,_________”。(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節選自《史記·孔子世家》)【特別小練習】A.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B.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C.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D.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承前省略主語“陳蔡大夫”,也是狀語后置句,“于野”是“圍”的后置狀語,可見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C兩項。“不得行”是“絕糧”的原因,能愿動詞“得”后必有動詞“行”,共同作謂語,應在“行”后斷開,排除D項。故選B。【參考譯文】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救援陳國,軍隊駐扎在城父。聽說孔子住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上,楚國便派人去聘請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見接受聘禮,陳國、蔡國的大夫商議說:“如今的楚國,是個大國,卻來禮聘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國重用,那么我們陳、蔡兩國掌權的大夫們就危險了。”于是雙方共同派人把孔子圍困在荒野上。孔子和他的弟子無法行動,糧食也斷絕了。跟從的弟子餓病了,站都站不起來。孔子卻還在不停地給大家講學,朗誦詩歌、歌唱、彈琴。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道:“君子也有這樣困窘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堅守節操不動搖,小人遇到困窘就會不加節制,胡作非為了。”1234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孔子北游于農山,子路、子貢、顏淵侍側。孔子四望,喟然而嘆曰:“于斯致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將擇焉。”子路進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鐘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繽紛下蟠于地。由當一隊而敵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執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從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貢復進曰:“賜愿使齊、楚合戰于漭瀁之野,兩壘相望,塵埃相接,挺刃交兵。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釋國之患。唯賜能之,使夫二子者從我焉。”夫子曰:“辯哉!”12345顏淵退而不對。孔子曰:“回,來!汝奚獨無愿乎?”顏回對曰:“文武之事,則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雖然,各言爾志也,小子言之。”對曰:“回聞熏蕕②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其類異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輔相之,敷其五教③,導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斗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夫子凜然曰:“美哉!德也。”12345子路抗手而對曰:“夫子何選焉?”孔子曰:“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詞,則顏氏之子有矣。”(節選自《孔子家語》,有刪改)【注】①馘(ɡuó):古代戰爭中割掉敵人的左耳計數獻功,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蕕:臭草。③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23451.對下列句子中加顏色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由當一隊而敵之 當:率領B.必也攘地千里 攘:奪取C.挺刃交兵 兵:士兵D.導之以禮樂 導:教導√兵:兵器。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斗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B.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斗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C.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斗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D.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斗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1234512345注意整體的句子結構,“鑄劍戟以為農器”與“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與“千歲無戰斗之患”。同時注意句中的“由”是指子路,“賜”是指子貢。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都表現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誘的教學風格。B.孔門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貢崇“智”,顏回重“德”。C.孔子贊賞子路之“勇”,同時也指出了他的“勇”弊在“傷財”“害民”“繁詞”。D.孔子之所以肯定顏回,是因為顏回與其志趣相投,都主張以“仁”“禮”治國。√12345結合原文最后一段內容“孔子曰:‘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詞,則顏氏之子有矣’”可知,孔子贊賞的是顏回,而不贊同子路和子貢的觀點。12345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從我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釋國之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只有我能干這些事,讓他們兩人跟著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方式探索試題及答案
- 藥物配伍禁忌知識試題及答案
- 激光工程師知識回顧與鞏固技巧試題及答案
- 藥劑創新應用示例試題及答案
- 藥物吸收影響因素考點試題及答案
- 南康中學測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職業發展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職業發展機會探討試題及答案
- 光電工程師證書考試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薄弱環節的突破試題及答案
- 農村土地延包確權實施方案
- PVC聚氯乙烯教學課件
- 視頻監控維保項目投標方案(技術標)
- 工傷與職業病賠償
- 市政工程(道路)課件
- 中考英語題型六選五課件
- 2022年睪丸腫瘤診斷治療指南
- 變壓器鐵芯(夾件)接地電流試驗
- 針灸課件完整版
- 藥事管理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培訓
- 地毯織造技藝(北京宮毯織造技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