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說課獲獎七說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勸學說課獲獎七說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勸學說課獲獎七說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勸學說課獲獎七說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勸學說課獲獎七說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說課流程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開發第1頁一、說教材第2頁必修一記敘散文必修四人物傳記必修三議論性散文必修二寫景記游散文必修五抒情散文體例特點《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按照文體特征編排古文閱讀初始基礎階段必修課程記敘議論抒情寫景狀物說理論辯感懷生情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第3頁必修三內容結構閱讀鑒賞表示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

古文單元議論性散文質疑解難議論文寫作第4頁

《勸學》作為《荀子》開篇之作,是一篇敘述學習主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目標、態度和方法去學習散文。該文反應了荀子在學習問題上觀點和精彩斐然論證藝術。荀子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美稱——“鋪錦列繡”、“氣盛言宜”。《勸學》還是一篇含有濃厚人文特色文章。它必定后天學習主要性。從開頭到結尾一直把“人”放在主要位置上進行敘述,“人”實際上是它重復詠唱主旋律。《勸學》里“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善假于物”君子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象。

這是我選擇這篇文章說課原因。

第5頁二、說學情第6頁學情分析不足

已具備知識能力掌握了一定數量文言知識接觸過議論性散文能背誦、會翻譯知識貯備方法技巧掌握是零碎鑒賞能力較弱作品構思、選材、語言和表現手法精妙借鑒吸收少。掌握了一定數量文言知識掌握了一些閱讀和觀賞方法第7頁依據教材和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虛詞。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方法,提升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能力。3、了解荀子學習觀,而且能夠利用到自己學習生活中。比喻論證、圍繞中心論點論證是教學重點。了解荀子學習觀,樹立正確學習態度是教學難點。第8頁三、說模式第9頁沉潛往復,從容含玩

——熊十力第10頁知人論世誦讀圈點勾畫批注探究拓展沉潛往復從容含玩第11頁四、說設計

第12頁一、知人論世說荀子二、重復誦讀做圈點三、勾畫批注不可少四、合作探究加拓展教學設計第13頁

一、知人論世說荀子(預設3分鐘)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代表人物。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勝天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必要性和后天學習主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能夠改變人本性。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經過介紹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與作品相關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社會影響等,以加深對作品了解。此步驟設置看似套路,但必不可少。第14頁二、重復誦讀做圈點(預設15分鐘)

突出誦讀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誦讀中體味,在誦讀中積累,在誦讀中觀賞。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重復誦讀基礎上,圈點勾畫。

圈點疑惑好句生詞第15頁生詞初中對生字、生詞要明義、知例,也就是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查找實詞、虛詞含義,并能聯絡生活和所學舉出例詞、例句。

如“勸”,勸勉,如“勸業場”。如“已”,停頓,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暴”,曬,如“貴有恒,何須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如“過”,過失,如《神雕俠侶》里楊過名字“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讓學生以為文言離我們生活并不遙遠,他是一種活在自己身邊文化。其次,溫故而知新,降低學生對文言為難情緒。第16頁好句要求知表意、解深意、找手法、明作用。初中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說青色染料是從藍色染料中提取出來,卻比藍色顏色更深;冰是水遇冷后凝結起來,卻比水冷。經過學習前人積累知識,博學深思,加以總結提煉,就能夠超越前人,以后居上。利用了比喻修辭手法。說明學習能夠提升自己。

初中圈點好句,精讀細品,把握語言特點,感受文言之美。——詞句警人,余香滿口。第17頁疑惑即在自己有疑惑、不了解地方做圈點。初中如:開篇八個字獨成一段,作者想要表示什么?文章題目叫“勸學”,那么下面內容應圍繞學習展開,但第二自然段卻在說青、藍、冰、水、木、金,是否偏離主題?若不是,它們與主題有怎樣關系?初中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第18頁

三、勾畫批注不可少(預設15分鐘)

君子曰:學不能夠已。初中“首句標目,點明題旨”,是古詩文常見寫法,閱讀時應重點勾畫批注。批注:提出問題(是什么)

學不能夠已——中心論點第19頁齊讀第二段之后,勾畫出文中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絡。初中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③木直中繩,輮認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④木受繩則直⑤金就礪則利總結:說明事物經過一定改變能夠得到提升和發展,而且能夠改變原來狀態。比喻人能夠經過學習來提升自己、改變自己。所以“學不能夠已”。

批注:為何“學不能夠已”?學習意義——提升自己,發展自己

第20頁齊讀第三段之后,勾畫出本段中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絡。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④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總結:說明學習主要作用。這一段利用比喻,從三個側面證實只要善于學習,善假于物,就能使人成為有才德君子。正因為學習有這么主要作用,所以“學不能夠已”,不可放松。批注:為何“學不能夠已”?學習作用——填補不足。

第21頁齊讀第四段之后,勾畫出本段中十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絡。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②積水成淵,蛟龍生焉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④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⑤騏驥一躍,不能十步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鍥而不舍,金石可鏤⑨蚓無爪牙之利…專心一也⑩蟹六跪而二螯…專心躁也總結:全段由強調“積”,到論證“不舍”,最終歸結到“專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方法和應有態度。深入證實“學不能夠已”,不可渙散,不可中途而廢。批注:學習方法和態度——積累、堅持、專心。

第22頁

四、合作探究加拓展(預設12分鐘)

1、綜上,文中主要利用了比喻論證方法,本文在設喻利用上有哪些特點?請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完成。①利用大量生活中常見事情或現象比喻,把抽象道理說得明白詳細、生動、深入淺出。這些比喻利用靈活多樣,生動形象,增強了表示效果,使論證更有力。②設喻方式多樣。有類比、對比、正面、反面。③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a.道理隱于比喻;b.先設喻,后引出道理;c.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再設喻

一篇說理性很強文章,假如駕馭不好,是很輕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單調。但本文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最主要是它把深奧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比喻中,鋪錦列繡。全文多達20個比喻。學習本文應重點掌握這種論證方法。

第23頁2、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敘述中心論點?寫出本文論證提要。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中心論點:學不能夠已。中心論點是本文文眼,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學習意義、學習作用、學習態度和方法三個層面展開敘述,表達本文思想性和邏輯性,氣盛言宜。讓學生按照荀子論說邏輯關系了解文章中心論點與分論點,學習清楚有力、有邏輯地表示自己思想和看法。第24頁3、荀子主張“學不能夠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他到底勸人們學什么呢?(討論歸納)“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學習做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備焉”(提升人品德涵養)總結:歷史和現實無數事實證實: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培養學生質疑探究能力。完成單元教學目標。第25頁4、《勸學》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完成句子“《勸學》告訴我___________”。

讓學生依據自己了解,談自己所想所得。能夠引用,能夠設喻,也能夠自擬。參考答案:《勸學》告訴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勸學》告訴我“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所以要“善假于物”。《勸學》告訴我生有涯而知無涯,要活到老學到老,“學不能夠已”。培養學生及時總結習慣,把作者觀點吸收、內化。同時,這也是一個創新性活動,既能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活學活用,又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一次熏陶。

第26頁五、說板書

第27頁是什么分析問題怎樣做處理問題為何學不能夠已學習意義學習作用學習方法態度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填補自己不足積累、堅持、專心提出問題

比喻說理鋪錦列繡氣盛言宜勸學荀子第28頁六、說評價第29頁評價提議《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必修課程評價提議*重點考查閱讀不太艱深文言文能力*注意考查學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華文化精神,用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