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_第1頁
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_第2頁
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_第3頁
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_第4頁
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活動計劃隨著夏季的到來,蚊蟲肆行,導致各類經蚊蟲傳播的疾病的發生率大大增加。2011年4月26日,是我國第四個“全國瘧疾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加大防治力度,2015年實現消除瘧疾之目標”,為進一步做好瘧疾防治工作,宣傳瘧疾防治措施;恰逢我省今年啟動“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瘧疾消除項目”之際,結合我縣實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瘧疾防治知識的衛生宣傳活動,讓大家知道瘧疾防治知識,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1\*CHINESENUM3一、宣傳時間:2011年4月26日。=2\*CHINESENUM3二、宣傳地點:項店鄉鎮衛生院及項店鄉鎮街道=3\*CHINESENUM3三、宣傳人員:項店鎮相關醫務人員=4\*CHINESENUM3四、宣傳形式:集中宣傳及散發宣傳單=5\*CHINESENUM3五、宣傳內容:什么是瘧疾瘧疾的臨床表現瘧疾的傳播途徑瘧疾的預防方案瘧疾的治療方案什么是瘧疾瘧疾(Malaria)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以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征。兒童發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節流行。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于夏秋季發病較多。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并且容易流行。瘧疾的癥狀典型的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鐘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面色潮紅,皮膚干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后,又開始重復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嬰幼兒瘧疾發熱多不規則,可表現為持續高熱或體溫忽高忽低,在發熱前可以沒有寒戰表現,或僅有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癥狀。嬰幼兒瘧疾高熱時往往容易發生驚厥。只有雌性蚊子才叮人吸血,所以,只有雌性蚊子才會傳播瘧疾。瘧疾現在幾乎已經在城市和城鎮內絕跡的,但仍然流行于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的農村。瘧疾(malaria)又名打擺子,是由瘧原蟲經蚊叮咬傳播的污染病。臨床上以周期性定時性發作的寒戰、高熱、出汗退熱,以及貧血和脾大為特點。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免疫狀況和機體反應性等差異,臨床癥狀和發作規律表現不一。瘧疾的發病原理及病理改變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疾病。由于被寄生的肝細胞周圍沒有明顯炎癥反應,推測紅外期不引起宿主臨床癥狀。從瘧疾癥狀發作與瘧原蟲紅內期成熟時間一致情況看,認為系瘧原蟲在紅細胞內攝噬血紅蛋白產生代謝產物及瘧色素,當裂殖體成熟后脹破紅細胞,隨同裂殖子一起進入血流,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及其他有關癥狀。不同種的原蟲裂體增殖時間不一致,因而臨床發作周期也不一致,一般間日瘧和卵形瘧為隔日一次,三日瘧隔兩天一次,惡性瘧由于原蟲發育不整齊,遂使發作不規律,且惡性瘧原蟲的紅細胞內期裂體增多在內臟""血管內進行,易致內臟損害。瘧疾的發作還與原蟲的數量有關,導致發熱所需每立方毫米血內最低原蟲數目,稱為發熱閾值。間日瘧為10~500;惡性瘧為500~1300;三日瘧140。變化幅度與個體的耐受力與免疫力有關瘧疾的臨床表現潛伏期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口腔溫度超過℃),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周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感染原蟲量、株的不一,人體免疫力的差異,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潛伏期。溫帶地區有所謂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輸血感染潛伏期7~10天。胎傳瘧疾,潛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藥的人,潛伏期可延長。發冷期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有的人蓋幾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續約10分鐘,乃至一小時許,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發熱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轉紅,紫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有的輾轉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譫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劇烈頭痛.頑固嘔吐。患者面赤.氣促;結膜充血;皮灼熱而干燥;脈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訴說心悸,口渴,欲冷飲。持續2-6小時,個別達10余小時。發作數次后唇鼻常見皰疹。出汗期高熱后期,顏面手心微汗,隨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約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患者感覺舒適,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覺醒來,精神輕快,食欲恢復,又可照常工作。此刻進入間歇期。數次發作以后患者常有體弱,貧血,肝脾腫大。發作次數愈多,脾大,貧血愈著。由于免疫力的差異或治療的不徹底,有的病人可成慢性。不典型發作主要表現(最常見):1、胃腸型:腹瀉,稀水便,可有嘔血、便血。2、急腹癥型:下腹痛或全腹痛,較劇烈但腹部壓痛不明顯。3、心肌炎型:有心慌、心悸胸憋。4、紫癜型:有紫癜,1/3病人血小板減少。5、黑尿熱:急性血管性溶血,尿色黑,嚴重者出現急性腎衰。6、腰痛型:腰痛背困,脊柱痛。7、腦性瘧:最重的一種,死亡率高,有神志方面改變。8、肝炎型:與急性黃疸性肝炎癥狀類似。不管什么型,都有一個共同表現:乏力,比平時疲乏。乏力是氣虛陽虛的典型表現。【診斷】化驗確診,找瘧原蟲,可看出惡性、非惡性,現有澳卡,快速簡單,找不到瘧原蟲也可作抗瘧治療,只要有效。瘧疾并發癥瘧疾的初期病征與感冒相似有間歇性發燒發冷和頭痛,并可導致并發癥如肺水腫、肝腎衰竭貧血、甚至昏迷。后期如不經過治療有可能發生嚴重并發癥如腦型瘧、黑熱尿,甚至導致死亡。惡性瘧熱型瘧疾能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并波及腎、肝、腦血液其它瘧疾輸血瘧疾潛伏期7~10日,臨床癥狀與蚊傳者相似。只有紅細胞內期,故治療后無復發。嬰幼兒瘧疾臨床多不典型,或低熱,或弛張熱,或高熱稽留,或不發熱。熱前常無寒戰,退熱也無大汗。多有吐瀉、抽搐或微循環障礙。病死率高。檢查有脾大、貧血、血中有大量瘧原蟲。孕婦瘧疾易致流產、早產、死產、即便生下嬰兒也可成先天瘧疾,成活率極低。所以妊娠瘧疾應及進治療。實驗室檢查血象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多次發作后下降,惡性瘧尤重;白細胞總數初發時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細胞分類單核細胞常增多,并見吞噬有瘧色素顆粒。瘧原蟲檢查血液涂片(溥片可厚片)染色查瘧原蟲。并可鑒別瘧原蟲種類。骨髓涂片染色查瘧原蟲,陽性率較血片高。血清學檢查抗瘧抗體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現,4~8周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現已應用的有間接免疫熒光、間接血凝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陽性率可達90%。一般用于流行病學檢查治療方案基礎治療①發作期及退熱后24小時應臥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補給,對食欲不佳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至恢復期給高蛋白飲食;吐瀉不能進食者,則適當補液;有貧血者可輔以鐵劑;③寒戰時注意保暖;大汗應及時用干毛巾或溫濕毛巾擦干,并隨時更換汗濕的衣被,以免受涼;高熱時采用物理降溫,過高熱患者因高熱難忍可藥物降溫;兇險發熱者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生命體征的變化,詳細記錄出入量,做好基礎護理;④按蟲媒傳染病做好隔離。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凈消毒。病原治療的目的是既要殺滅紅內期的瘧原蟲以控制發作,又要殺滅紅外期的瘧原蟲以防止復發,并要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傳播。怎樣預防要控制和預防瘧疾,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部隊進入瘧區前,應及時做好流行病學偵察,針對瘧疾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管理傳染源及時發現瘧疾病人,并進行登記,管理和追蹤觀察。對現癥者要盡快控制,并予根治;對帶蟲者進行休止期治療或抗復發治療。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個月進行。凡兩年內有瘧疾病史、血中查到瘧原蟲或脾大者均應進行治療,在發病率較高的疫區,可考慮對15歲以下兒童或全體居民進行治療。治療方法見表。切斷傳播途徑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執勤時使用防蚊劑及防蚊設備。滅蚊措施除大面積應用滅蚊劑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1、要服用抗瘧藥據統計,預防性服藥發病率30%,不服用者為50%2、剛到疫區,應服用3個月,因剛到時,旅途勞累,水土不服,抵抗力低,難適應,易發病。3、雨季服藥因⑴雨季蚊子多,⑵從中醫角度說,雨季濕邪重,易困脾、傷陽,且雨季瘧疾纏綿難愈易反復。4、體內有少量的瘧原蟲,有免疫作用,發病率低5、睡好注意休息,當勞累身體抵抗力低時,易發病。6、吃好飲食多吃蔥姜蒜、辣椒韭菜,蒜頭面食等助陽之品,以補充陽氣。7、少吃芒果生濕之品,多吃菠蘿,白蘿卜,酸奶等化濕開胃之品。飲食宜忌在雨季尤其重要。8、注意保暖隨時加減衣服,注意適當活動,但不宜大量出汗,受涼和大量出汗都易傷陽氣。忌貪涼飲泠、露天夜臥,應掛蚊帳,注意室內通風干燥,尤其是在雨季。夏日防治瘧疾瘧疾俗稱“打擺子”。它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瘧原蟲在醫學上分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四類。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每隔一日發作一次,叫間日瘧。三日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每隔二日發作一次叫三日瘧。惡性瘧原蟲引起的瘧疾叫惡性瘧疾,它發作頻繁,無規律,嚴重時常有抽風、昏迷等癥,如不及時治療,病人可在短期內死亡。瘧疾的傳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瘧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時,就會把它唾液中的瘧原蟲帶進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發病。因此,防止瘧疾要抓住積極治療傳染源(病人),徹底滅按蚊和搞好個人防護這三個基本環節。1.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