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方法論課件_第1頁
建筑設計方法論課件_第2頁
建筑設計方法論課件_第3頁
建筑設計方法論課件_第4頁
建筑設計方法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7十月2022建筑設計方法論21十月2022建筑設計方法論1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2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1、從廣義上來說,設計的本質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的一種創造活動。從狹義上來說,設計是人們有目的的探求尚不存在的事物,因此,設計也可稱之為發明、創造。設計與科學的特征不同,科學是研究客觀存在的事物,變不知為可知,稱其為發現。從本質上說,建筑設計是一門藝術。但由于建筑的綜合性,建筑藝術又同時具有其他很多特征。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3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2、方法的辯證性A、方法的意義建筑師的“認識世界”就是對建筑與環境進行觀察與分析;建筑師的“改造世界”則是創作新的建筑形態。方法學確定“創作過程的合理性”。B、理性與感性在方法學上,哲學家與實踐家有兩大派: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前者主張確立一些理性原則,從這些原則出發,按邏輯步驟建立合理的過程;后者則主張憑感覺及直覺以及由此積累的經驗開展工作。建筑形態(空間)創作有感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操作。建筑創作和建筑教育也常在此兩屬性間搖擺。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4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3圖示語言和圖示思維建筑形態是一種圖像文化,圖像文化自然離不開圖示語言和圖示思維。圖示語言(圖示思維)能將思維中不穩定的、模糊的意象變為視覺可感知的圖形。設計靈感的產生往往在圖示思維過程中偶然閃現,并能成為構思立意的起點。圖示語言可以調動視覺這個人類最敏感的器官刺激思維的發展。圖示語言所表達出來的形象可以作為評價、比較、交流、修改設計的依據,成為設計進一步深入的基礎。圖示語言的階段成果包含了不同層次的視覺思維表達,常常成為設計創作過程的最好蹤跡,以此可以作為設計的總結和提高。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5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位于一塊3.64公頃的梯形地段上,東望國會大廈,南臨林蔭廣場,北面斜靠賓夕法尼亞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對西館東翼。附近多是古典風格的重要公共建筑。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6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7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形態構成

貝聿銘先生運用形態構成的基本原理和美學的要求,將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略加分離,以彰顯形態引力的特殊機能。與此同時,以一個三角形中庭,把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屬的藝廊與研究中心有機相連,使兩者似分實合,相得益彰,一氣呵成。在等腰三角形的三個角配置四邊形的空間,作為展覽室,以實踐“館中館”的構思。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側朝向陌區筆直單調的立面,他用心地設計了三角作為模矩的造型,以創造出虛實對應的豐富變化。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形態構成8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9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10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11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倡導生態摩天樓設計——設計中重點研究了高層建筑的節能問題。同時,從生物氣候學的角度研究建筑設計的方法論。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12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13環境特征形體構成空間組織表皮語言建筑外部形態建筑內部形態建筑形態三、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

環境特征形體構成空間組織表皮語言建筑外部形態建筑內部形態三、14建筑形態設計手法環境協調設計切入

形體構成設計切入

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表皮語言設計切入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環境協調設計切入形體構成設計切入空間組織設計切入表皮語15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四、建筑形態的切入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16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四、建筑形態的切入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17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環境層面具體環境宏觀環境城市層面地段層面場地層面建筑的生成四、建筑形態的切入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環境層面具體環境宏觀18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1).柏拉圖體—基本幾何形體圓形、方形、三角形沿一定的軸線運動而形成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19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2).形體的變化所有其它形式都可以理解為柏拉圖體的變形b.削減的形式—局部削減,形體單純

a.量度的變化—量度改變,性質不變四、建筑形態的切入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b.削減的形式—局部20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2).形體的變化所有其它形式都可以理解為柏拉圖體的變形d.組合的形式—基本形體排列組合,形成復雜造型c.添加的形式—添加輔助形體,保持基本造型對稱組合自由組合線性組合輻射組合四、建筑形態的切入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d.組合的形式—基本21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清晰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22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清晰強調對稱細節突出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調對稱細節突出23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化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24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化強調整平強調尖銳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調整平強調尖銳25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清晰與強化——使事物形式特征鮮明清晰:簡化強化:加強事物之間的關系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26建筑造型方法

(1).形體的聯接a.分離—空間的緊張狀態b.邊與邊的接觸c.面與面的接觸d.咬合—相互貫穿的關系建筑學二年級(上)建筑設計授課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2).曲面體與體的變異

a.理性主導——非理性主導b.邏輯關聯——非邏輯關聯建筑造型方法(1).形體的聯接a.分離—空間的緊張狀態b.27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什么是表皮(Surface)?什么是建筑表皮?建筑表皮并不是一個清晰和單一的概念,關于建筑表皮,可能指維護結構的表層或者維護結構的本身,一般來講,建筑表皮可以理解成建筑的維護結構,是構成建筑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什么是表皮(Surf28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作用是什么?建筑的首要任務是提供舒適的庇護所,建筑表皮為室內空間提供必要的保護(Protection)(家具,裝修,私人財產,人),并且提供必要的私密性(Privacy).在城市環境中,則構成一個城市的視覺印象,從空間上來講,建筑表皮還是室內外空間的過渡(室內空間和城市空間)。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作用是什么29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發展大部分的建筑表皮只是起到維護作用,當代一些建筑理論認為,從仿生學的角度來看,建筑表皮應該和真正的人的皮膚一樣,除了保護作用外,一樣可以呼吸,可以根據外界環境自動變化,以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發展大部分30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演變建筑表皮的進化是和建筑材料建筑技術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伴隨原始建筑而產生——遮風、避雨、抵御野獸與承重相結合——表皮日益開放,厚度減薄——形式美學形式追隨功能——建筑的外表應該是內部結構和功能的表達——邏輯性自由立面——建筑表皮獲得了解放,徹底和建筑結構脫開——體量、空間多元化——由薄向厚

——表皮至上

由單一層次向多層次進化的趨勢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演變建筑表31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表皮的自身表現——材料與建構本身成為設計的起點。代表人物:ThomasHerzog,Herzog&DeMeuron

材料——彩色的聚碳酸酯(PC板),與建筑的混凝土結構,磚墻,半透明的玻璃窗分開,形成一個隔聲,隔熱系統。在這里,赫爾佐戈和德梅隆重新詮釋了雙層表皮覆蓋系統的意義,建筑呈現一種朦朧抽象效果。

建筑功能——13個排練廳、專業圖書館、咖啡廳、100座表演中心、300座的實驗劇場以及一系列后勤服務房間共同組成的復雜的功能系統。

LabanDanceCentre,Deptford,London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表皮的自身表現——32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表皮的自身表現——材料與建構本身成為設計的起點。代表人物:ThomasHerzog,Herzog&DeMeuron

LabanDanceCentre,Deptford,London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表皮的自身表現——33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建筑表皮的媒體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最新技術手段將各種信息符號置入建筑表皮,即信息表皮一體化。代表人物:JeanNouvel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建筑表皮的媒體化巴34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JeanNouvel信息符號——具有阿拉伯穆斯林傳統文化的圖案特征,注釋阿拉伯傳統文化表皮物理設計——光電單元與計算機相連,利用氣控方式調節陽光光線通過其表皮的量。信息符號被置入建筑表皮內,成為建筑表皮不可剝離的一部分。

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35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建筑表皮的媒體化代表人物:Herzog&

deMeuron

表皮處理方式——絲網印刷材料——水平玻璃、預制混凝土板內外關系——玻璃半透明,其均勻的擴散光,符合閱覽室的光線要求;窗戶在平面上正好與每層設置的閱覽位置相對應。埃伯斯沃德技術學院圖書館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建筑表皮的媒體化埃36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可調節性從生態和技術出發。建筑表皮不僅是建筑的維護結構,而且是建筑內部和外部環境相聯系的一個媒介,建筑表皮可以根據外界環境(光線,溫度等)自己變化調整(responsive),使建筑適應于氣候。代表作品:德國GSW總部大樓評論:一個隨著氣候和光線隨時變化表情的建筑”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低能耗建筑”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建筑表皮的可調節性從生態和技術出發。37建筑設計方法論課件38德國GSW總部大樓雙層玻璃表皮德國GSW總部大樓雙層玻璃表皮3927十月2022建筑設計方法論21十月2022建筑設計方法論40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41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1、從廣義上來說,設計的本質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的一種創造活動。從狹義上來說,設計是人們有目的的探求尚不存在的事物,因此,設計也可稱之為發明、創造。設計與科學的特征不同,科學是研究客觀存在的事物,變不知為可知,稱其為發現。從本質上說,建筑設計是一門藝術。但由于建筑的綜合性,建筑藝術又同時具有其他很多特征。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42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2、方法的辯證性A、方法的意義建筑師的“認識世界”就是對建筑與環境進行觀察與分析;建筑師的“改造世界”則是創作新的建筑形態。方法學確定“創作過程的合理性”。B、理性與感性在方法學上,哲學家與實踐家有兩大派: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前者主張確立一些理性原則,從這些原則出發,按邏輯步驟建立合理的過程;后者則主張憑感覺及直覺以及由此積累的經驗開展工作。建筑形態(空間)創作有感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操作。建筑創作和建筑教育也常在此兩屬性間搖擺。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43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建筑形態的設計切入建筑設計的理性步驟小結建筑設計的本質特征3圖示語言和圖示思維建筑形態是一種圖像文化,圖像文化自然離不開圖示語言和圖示思維。圖示語言(圖示思維)能將思維中不穩定的、模糊的意象變為視覺可感知的圖形。設計靈感的產生往往在圖示思維過程中偶然閃現,并能成為構思立意的起點。圖示語言可以調動視覺這個人類最敏感的器官刺激思維的發展。圖示語言所表達出來的形象可以作為評價、比較、交流、修改設計的依據,成為設計進一步深入的基礎。圖示語言的階段成果包含了不同層次的視覺思維表達,常常成為設計創作過程的最好蹤跡,以此可以作為設計的總結和提高。第一節建筑設計的方法論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建筑形態的理性解44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位于一塊3.64公頃的梯形地段上,東望國會大廈,南臨林蔭廣場,北面斜靠賓夕法尼亞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對西館東翼。附近多是古典風格的重要公共建筑。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45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貝聿銘的設計起點——華盛頓國家美術46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形態構成

貝聿銘先生運用形態構成的基本原理和美學的要求,將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略加分離,以彰顯形態引力的特殊機能。與此同時,以一個三角形中庭,把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屬的藝廊與研究中心有機相連,使兩者似分實合,相得益彰,一氣呵成。在等腰三角形的三個角配置四邊形的空間,作為展覽室,以實踐“館中館”的構思。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側朝向陌區筆直單調的立面,他用心地設計了三角作為模矩的造型,以創造出虛實對應的豐富變化。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形態構成47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48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1、國家美術館東館的空間處理49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50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倡導生態摩天樓設計——設計中重點研究了高層建筑的節能問題。同時,從生物氣候學的角度研究建筑設計的方法論。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51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二、建筑大師的設計啟示2、楊經文的生態構思52環境特征形體構成空間組織表皮語言建筑外部形態建筑內部形態建筑形態三、建筑形態的理性解析

環境特征形體構成空間組織表皮語言建筑外部形態建筑內部形態三、53建筑形態設計手法環境協調設計切入

形體構成設計切入

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表皮語言設計切入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環境協調設計切入形體構成設計切入空間組織設計切入表皮語54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四、建筑形態的切入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55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四、建筑形態的切入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56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環境層面具體環境宏觀環境城市層面地段層面場地層面建筑的生成四、建筑形態的切入1、環境協調設計切入環境層面具體環境宏觀57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1).柏拉圖體—基本幾何形體圓形、方形、三角形沿一定的軸線運動而形成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58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2).形體的變化所有其它形式都可以理解為柏拉圖體的變形b.削減的形式—局部削減,形體單純

a.量度的變化—量度改變,性質不變四、建筑形態的切入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b.削減的形式—局部59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2).形體的變化所有其它形式都可以理解為柏拉圖體的變形d.組合的形式—基本形體排列組合,形成復雜造型c.添加的形式—添加輔助形體,保持基本造型對稱組合自由組合線性組合輻射組合四、建筑形態的切入2、形體構成設計切入d.組合的形式—基本60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清晰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61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清晰強調對稱細節突出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調對稱細節突出62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化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63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化強調整平強調尖銳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強調整平強調尖銳64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清晰與強化——使事物形式特征鮮明清晰:簡化強化:加強事物之間的關系四、建筑形態的切入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65建筑造型方法

(1).形體的聯接a.分離—空間的緊張狀態b.邊與邊的接觸c.面與面的接觸d.咬合—相互貫穿的關系建筑學二年級(上)建筑設計授課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3、空間組織設計切入

(2).曲面體與體的變異

a.理性主導——非理性主導b.邏輯關聯——非邏輯關聯建筑造型方法(1).形體的聯接a.分離—空間的緊張狀態b.66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什么是表皮(Surface)?什么是建筑表皮?建筑表皮并不是一個清晰和單一的概念,關于建筑表皮,可能指維護結構的表層或者維護結構的本身,一般來講,建筑表皮可以理解成建筑的維護結構,是構成建筑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什么是表皮(Surf67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作用是什么?建筑的首要任務是提供舒適的庇護所,建筑表皮為室內空間提供必要的保護(Protection)(家具,裝修,私人財產,人),并且提供必要的私密性(Privacy).在城市環境中,則構成一個城市的視覺印象,從空間上來講,建筑表皮還是室內外空間的過渡(室內空間和城市空間)。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作用是什么68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發展大部分的建筑表皮只是起到維護作用,當代一些建筑理論認為,從仿生學的角度來看,建筑表皮應該和真正的人的皮膚一樣,除了保護作用外,一樣可以呼吸,可以根據外界環境自動變化,以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發展大部分69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演變建筑表皮的進化是和建筑材料建筑技術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伴隨原始建筑而產生——遮風、避雨、抵御野獸與承重相結合——表皮日益開放,厚度減薄——形式美學形式追隨功能——建筑的外表應該是內部結構和功能的表達——邏輯性自由立面——建筑表皮獲得了解放,徹底和建筑結構脫開——體量、空間多元化——由薄向厚

——表皮至上

由單一層次向多層次進化的趨勢

四、建筑形態的切入4、表皮語言設計切入建筑表皮的演變建筑表70四、建筑形態的切入

4、建筑表皮的設計趨勢表皮的自身表現——材料與建構本身成為設計的起點。代表人物:ThomasHerzog,Herzog&DeMeuron

材料——彩色的聚碳酸酯(PC板),與建筑的混凝土結構,磚墻,半透明的玻璃窗分開,形成一個隔聲,隔熱系統。在這里,赫爾佐戈和德梅隆重新詮釋了雙層表皮覆蓋系統的意義,建筑呈現一種朦朧抽象效果。

建筑功能——13個排練廳、專業圖書館、咖啡廳、100座表演中心、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