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5《詩經·國風》婚戀詩中的水意象《詩經·國風》婚戀詩中的水意象
【
邊曾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一切事情。
(二)以水興起女性相思之苦
《國風》中的水邊情詩并不是全都洋溢著歡樂和喜悅,也包含著很多與情人不得相見的苦悶和愁思。這類詩多以水來引起詩人們內心世界情感的抒發。《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通過匏兒的成熟可以渡河,水淺則把匏兒高舉直接淌水過來的敘述,充分表現了對情人的思念和渴望相見的情感。提到相思,《詩經》中多用“悠悠”一詞,如《邶風·泉水》“我心悠悠”,《鄭風·子衿》“悠悠我心”。張順微在《說文解字注》云:“悠從攸聲,聲亦兼意,謂相思之長也。”而“攸”,《說文》則云“行水也。”〔2〕可見水之綿長不絕常常讓人聯想到相思,對于為相思之情所困的女性,它無疑是最為合適的抒情載體。蕩漾不定的流水,也正與處在相思焦慮中的女性的心神不寧相一致。
(三)以水興起女性遭棄之痛
在《詩經》的女性詩中以水作喻,以水起興的句子,往往能夠緊扣詩中情,事與景比附自然貼切,即使在棄婦的怨情悲吟中也將視線定格于水上。
《衛風·氓》寫衛國一個女子從戀愛到遭棄的全過程。在這首長篇敘事詩中,女主人公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敘述了自己的戀愛﹑婚姻到遭棄的全過程。“水”在這里一共出現了三次。而這三次的出現,正好貫穿于女主人公與氓痛苦婚姻的開始到結束。詩中三處提到淇水,其中兩處以淇水為喻,深刻揭示了棄婦悲憤又茫然的心靈軌跡。“淇水湯湯,漸車為裳”以水深浪高,車子在淇水的風浪中顛簸掙扎的危險,形象地比喻出女主人公家道的苦況和愛情的危機;“淇則有岸,隰則有畔”反比出女主人公對一去不復返的以往情愛的深重痛惜﹑無邊哀怨和對負心人的強烈憤慨。水意象在這首詩中出現在她與氓交往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水都脫離了它本身,而是作為一意象,承載了不同的內容。無論是愛情的見證,還是自己的義無返顧,無論是對氓的堅持,還是與氓的訣別,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女主人公賦予了特定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在有意無意中訴說著女主人公的愛情,她的心境﹑她的勇敢﹑她的堅強。
由此可見,在人類進入了所謂的文明社會后,在以禮樂文化而著稱的周代,女性的地位已逐漸走向淪落,男女平等的狀況受到人為的壓抑。
(四)水意象成為女性反抗不公命運的工具
《國風》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詩,是再現女性的各種反抗行為和她們決心奮
起反抗的精神。這些詩同樣都與水聯系在一起。
《邶風·柏舟》中寫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我心匪鑒,不可以茹”這首詩從語氣上看出自女子口吻。開篇便以順水飄零的柏舟起興,以動蕩的水中搖動的小舟,來比喻孑然一身無所依附。女主人公不僅被男家遺棄,甚至連父母兄弟還辱罵她,她感到委屈悲憤痛苦。因而付出一連串憤怒抗掙之音。她不僅對忘恩負義的丈夫不滿,而且對不理解她的父母進行了大膽譴責。這在禮教束縛人思想的周代,是需要勇氣和膽識的。
《國風》中的女子借水所張揚的自由思想和個性解放確實是彌足珍貴和發人深省的。敢于替自己做主,勇于反抗家族禮教,這既是對叛徒的歌頌,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認為《國風》中以各種面貌出現的水,幾乎都與女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她們或者在水邊表露心跡﹑訴說愛情,或者借水抒發誓言,或者以水比喻自身命運,激起反抗。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的水意象都把上古女性的美好品質表露無遺。她們與水共存共現的命運使得后世一直沿用,甚至水便成為女性的代名詞。
那么水為什么會與女性﹑戀愛﹑婚姻聯系在一起,這一現象背后具有怎樣的文化內蘊呢?
二﹑水意象的文化內蘊
《國風》呈現出的是一個洋溢著生命氣息的世界,而女性是這一自然之美的靈魂所在。水邊之地,是女性活動最理想的自然場所。在水一方有伊人獨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湞洧河畔有少女傾吐愛意。既有在春日水畔采摘勞作的女子《召南·采蘩》亦有駐足水邊黯然流淚的怨女。于是,《國風》中的水,作為一種文化意象,首先以典型場景的身份出現在女性背后。詩人為什么會選擇水意象?“物象描寫是一種文化選擇,正因為周文化精神作用于詩人,才使他們在《詩經》中選擇了此類物象而不選擇彼類物象”〔3〕我們認為,女性多以水邊為活動場景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水生神話信仰
《詩經》記載的是西周初年的社會生活,它所處的時代正是在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神話傳說的積淀中成長起來。《周語·晉語》載“昔少典取于有嬌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4〕《列女傳》上說“契母簡狄者,有娀氏之長女也。當堯之時,與其妹姊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而墜之…簡狄
得而含之,誤而吞之,遂生契焉。”〔5〕這些都折射出了中華民族對于創造出生命的認知心里:女性和水是生命開始。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始基”而在《詩經》產生的周代,華夏民族開始以農耕文化為主脈生息繁衍,水因其灌溉作用而為周人所重視。沒有了水就沒有了生活的源泉,沒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在他們看來,水與生存血脈相連,是永恒生命力的象征。因此水作為一種自然物質被攝如國風中,本身就蘊涵了生命的靈氣。
而在水生神話中除了水這一構成要素外,另一個構成要素就是女性。在上古傳說中,是女性神女媧用泥和水塑造了人類形象。因而女性成為了人類的母親,人類的圖騰,是女性締造了生命。
因而國風中的女性和水在生命的給予者這一神圣身份上具有同一性,共同接受著人類的崇拜。
(二)陰柔之美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思維能力不斷發展,人們開始逐漸地用審美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水的特征”,發現水的澄明﹑純美等自然屬性與女人純潔﹑美麗﹑溫順柔和等天性相暗合,都具有一種陰柔之美。所以水便開始常常與女人聯系在一起,甚至一定意義上成為女性的象征。
這種陰柔之美的范型來自于《周易》八卦中的坤卦,“三偶為陰,其卦為坤,其象為地,陰之成形,莫大乎地,地勢卑順,故名為坤”〔6
《易傳·系辭》有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7〕自古以來,中國的傳統女性所表現出的都是坤卦所具有的柔和寧靜陰柔之美。在審美傾向上,女性美等同于柔弱美.而《淮南子·天文訓》記載“積陰之寒氣為水”〔8〕說明水性屬陰性。這樣女性與水在美學的審美特征中有了直覺的關聯。寫到悠悠流水自然想到溫暖的女性;寫到女性的喜怒哀樂常以水為起興和烘托,使得女性和水又親近了幾分。
(三)性隔離,性禁忌的束縛
詩經國風婚戀詩中,水給少男少女帶來相悅相愛的氛圍,是醞釀愛情發酵之物,但水也成為了愛情的阻隔,情愛的禁忌物禮的象征。
茫茫的江水成為戀人之間無情的阻隔。最典型的如《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寫的都是主人公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渡過眼前茫茫的江水,去和自
己心目中的戀人相見。
這種由原始的生命欲求,向個人愛情及其精神品格上的升華,同時在《詩經》時代也被打上了宗法社會的某些烙印。這樣,詩中的水意象有時就由愛情阻隔之意進而轉化為象征著情愛的禁忌物禮,正如傅道彬曾從文化原型的角度做過一番分析考究,并總結說:“首先水限制了異性之間的隨意接觸,在這一點上它服從于禮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獲得了禮儀相同的象征異味。
提到禮,這就要追溯到上古社會的男女隔離制度。上古曾實行一種寓于“學宮”的集體住宿制度。貴族男女在八歲以后的少年時期,離開諸父諸母,而寄宿到學宮和女宮。男居男宮,女居女宮。學宮的周圍有三面或四面都環繞著注滿水的深溝,使之與外界隔離。這種學宮的隔絕時期開始在知女色后。過去的研究者包括古代的注家,都單純把這種禮知的記載看作是一種理想化的貴族教育制度,沒有意識到它實際上具有兩性禁忌和隔離性質。
不管這是原始的兩性禁忌觀念的遺留,還是周代禮教文明的結果,周代學宮制度的存在,使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到,為什么國風的婚戀詩中會有那么都反映“思男”“思女”對著面前的水無法逾越一步,只能無可奈何地嘆息。痛苦地折磨自己,或是只能偷偷地萌生愛情的幻想的詩,就像《秦風·蒹葭》《周南·漢廣》等詩中所唱的那樣。
在國風詩中水已經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恩賜,新生命的源泉,女性的陰柔美,男女之間愛的象征,更是兩性之間的自我約束的“禮”的象征.但是,自然界的水可以游而過/涉而過/乘伐而過,象征禮的水卻是無情的阻隔,才是最難跨越的。
那么,水所表征的這種距離與阻隔,在審美上具有怎樣的影響呢?
三水意象的審美效果
(一)悲劇之悲
水的阻隔和距離使女性成了悲劇中的主人公。因為它的存在,男女兩性之間的接觸受到了限制,于是求女的理想便有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愛情的不可實現,愁思的難以排解便使得詩歌被籠罩在一種悲的氛圍中。水的阻礙之所以在周人的觀念中如此深刻鮮明,與其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分不開的,對于尚處于低級生產力與社會生活水平的原始人類來說,水在給予他們生命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難以消除的災害.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有限,使得先民在面對這滾滾流水之時往往表現出無可奈何的一面,因而,水意象被看作是距離,阻礙的象征,折射出原始人類對水敬畏的心理。
詩經中,水的阻隔作用使它成為隔離女性與外界接觸的自然物質,而它所象征的禮也作用于周代的女性,使之恪守婦道,不越雷池半步。與男性相比,水對于女性的束縛作用遠遠大于男性。反映在愛情上,禮教對女性的需求也要苛刻于男性。與男性的”求之不得”的悲劇相比,被水隔離的女性,悲劇性更大。
(二)悲劇之美
雖然水的阻隔造成了國風中女性的悲劇的一面,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有了水的距離,女性也才能夠表露出她的美。雖然美的事物往往有些遙遠。
朱光潛先生曾指出:“一個普通物體之所以變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離而使人的眼光發生了變化,使某一現象或事物得以超出我們的個人需要和目的的范圍…”〔10〕在《詩經·國風》中水無疑是使女性產生美所需要的距離。《秦風·蒹葭》中”伊人”首先是一個可感的對象,但卻又被距離所隔。
有距離而又可感,對于追求者來說,女主人公具有著朦朧之美,是理想化的”
伊人”。她激發起男主人公的全部熱情﹑期望﹑勇氣去投入追求。
這種有水的隔離而使女性成為理想之寄托的情節,自國風始,對后世產生了極大影響。李白讓如花美人身處“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綠水之波瀾的云端。”曹丕吟詠著“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址”的南國佳人。可見,國風中以女性為抒情對象的求女詩中,水的距離不僅隔離出相思之情更隔離出了女性之美,這種受阻隔型審美形態正揭示了愛情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使詩經產生了巨大的審美力,水在這里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
“水”這一自然物質的流動性和延續性正好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歷程。
在原始社會中,先民的男女關系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最初階段,肉欲關系是男女之間的基本關系,在這個時候,情感在男女之間幾乎不占任何比例。接著,就有了生殖關系,以維系種族的生存和延續。在接著才進入戀愛階段。應當承認,這種過程是進步的,是我們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所必須的,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像水一樣阻隔男女之愛的規范和束縛造成了對人類自然欲望的某種程度的壓抑。正是這種壓抑導致了愛情悲劇的誕生。其實這種悲劇體驗在西方是普遍存在的,在《圣經》里,亞當和夏娃原來就是一個整體,在伊甸園里過著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可是偷吃禁果后,他們明白了善惡美
丑,于是相互躲避,從此有了距離。而這種距離某種程度上正是心理距離的結果,成為“在水一方”愛情悲劇美的核心之所在。
透過詩經國風婚戀詩中“水”的意象,我們似乎看到了她的后面有著更為深邃的意義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水”既意味著生命之源,又象征著男女之間的愛情,同時更象征著愛情的禁忌物禮。只有深入到這樣一個豐富的世界中,才能真正認識到“上古無名詩人心目中的“水”與我們今天所感受到的水有著多么大的不同。
解釋:
[1]朱立元《黑格爾美學》第55頁復旦大學出版社1976年版
[2]徐中舒《說文解字段注》第103頁成都古籍書店1981年版
[3]趙明《先秦文學史》第8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外餐飲承包合同協議
- 地埋線合同協議
- 場地轉租賃合同協議
- 大棚農膜采購合同協議
- 國際船舶光租合同協議
- 大型投資項目合同協議
- 城投擺攤合同協議
- 大米合作協議合同協議
- 國際服裝購貨合同協議
- 以患者為中心的隱私保護技術應用探討
- DB37-T 5312-2025 《建筑施工安全防護設施技術標準》
- 基于Scrum的軟件產品自動化測試框架研究
- 2025年廣東韶關南雄市衛生健康局下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67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商鋪租賃代理服務合同(含獨家代理權)
- 搶救病人護理書寫規范
- (完整版)中醫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標準(2012年)
- 高壓配電室操作規程(3篇)
- 2025護坡護岸施工及驗收規范
- 2025加壓水洗法沼氣制備生物天然氣技術規范
- 工程項目不可抗力補充協議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