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歷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3_第1頁
2009-2022歷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3_第2頁
2009-2022歷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3_第3頁
2009-2022歷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3_第4頁
2009-2022歷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匯編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住在富人區的她2009-2022歷年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一卷一.歷年真題薈萃(共30題)1.(

)對于詞典相當于臺詞對于(

A.字典;舞臺

B.學生;演員

C.釋義;表達

D.詞語;劇本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逐一代入選項。

A項:“字典”和“詞典”分別是用來對單字和詞語進行釋義的工具書,二者為并列關系;演員在“舞臺”說“臺詞”,二者不是并列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學生”查閱“詞典”,二者為主賓關系;“演員”背誦“臺詞”,二者為主賓關系,但詞語前后順序相反,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詞典是用來解釋詞語的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詞典”有“釋義”的功能,二者為功能的對應關系;臺詞是戲劇、影視劇中角色所說的話,“臺詞”有“表達”的功能,二者為功能的對應關系,但詞語前后順序相反,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詞典是匯集詞語,按一定方式編排并逐條加以解釋,以供查閱的工具書,“詞語”是“詞典”的組成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劇本主要是由臺詞和舞臺指示組成的一種文學樣式,“臺詞”是“劇本”的組成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2.甲:目前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律,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乙: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據權威媒體報道,我國已經建立了ICL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自建成以來,已經成功預警數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對于乙的反駁,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A.反駁有力,引用權威信息證明自己的觀點

B.反駁有力,提出了一個比對方更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C.反駁無力,在反駁的關鍵概念上沒有與對方保持一致

D.反駁無力,在關鍵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錯誤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論據: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律。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乙通過引用了權威信息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是不確定權威信息的真實性,因此不能反駁,排除;

B項:乙通過提出了一個更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但是不能確定證據的真實性,因此不能反駁,排除;

C項:因為乙在反駁的時候提出的概念與甲不一致,甲提到的是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地震機理以及時間分布規律,而乙提到的是ICL地震預警系統,兩者討論的關鍵概念不一致,因此反駁無力,當選;

D項:乙在關鍵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錯誤,但是不確定此處的關鍵信息是什么,所以不明確,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本題是一道評價型的題目,要求選擇對于乙的反駁的評價正確的一項,需首先明確甲的論據和論點,再分析乙用來反駁甲的依據。甲的論據為“目前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律”,論點為“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乙以“我國已經建立了ICL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自建成以來,已經成功預警數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為依據來說明甲的觀點錯誤。要評價乙的反駁,可以從乙的依據是否能夠有效反駁甲的論證入手分析。甲的論據: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律。甲的論點: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乙反駁的依據:我國建立的ICL地震預警系統已經成功預警數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A項,指出乙是引用權威信息證明自己的觀點,但無法確定此信息是否可靠,犯了訴諸權威的錯誤,不能有效反駁甲的觀點,評價錯誤。

B項,指出乙提出了一個比對方更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但無法確定乙的證據是否科學可靠,不能有效反駁甲的觀點,評價錯誤。

C項,指出乙在反駁的關鍵概念上沒有與對方保持一致,乙反駁中的“地震預警”與甲論點中的“地震預測”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地震預測是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后,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二者論述的關鍵概念不一致,不能有效反駁甲的觀點,評價正確。

D項,指出乙在關鍵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錯誤,而乙引用的關鍵信息是權威媒體的報道,無法確定此信息正確與否,評價錯誤。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評價”,確定為“正誤評價”。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看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律,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論據:我國已經建立了ICL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自建成以來,已經成功預警數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第三步,辨析選項。

論點是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不高”來得出“無法做到地震預測”的,而乙沒有從認知水平高低的角度進行反駁,而是從建立ICL預警系統的角度進行,沒有保持其在關鍵概念上的一致,反駁無力。

因此,選擇C選項。3.我國的交強險于2006年7月正式實行,于2007年7月開始普遍推行。作為第一項法定強制險種,交強險經營的總體要求是不虧不盈。而事實上,自2007年開辦以來,除了2008年實現盈利7.6億元外,其余年份均為虧損,交強險累計承保利潤為-508億元,承保利潤率為,直到2018年才扭轉了12年半的虧損局面。但在66家經營交強險的公司中,40家盈利,仍有26家虧損。對一些保險公司來說,交強險是一種非但不賺錢,還多年連續虧損,卻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的業務。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有助于解釋這些保險公司的行為?

A.現在多數公司都已盈利,相信自己的公司未來在這個險種上也會盈利

B.交強險具有公益性、廣泛性、強制性,保險公司必須承保,不能拒保

C.雖有很多車輛在交強險的賠付中賠付的數額遠超過車主繳納交強險時繳納的金額,但也有很多車輛保險未用到賠付

D.通常車主為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煩,不會將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分開投保兩家公司,而商業險的利潤非常豐厚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題干矛盾。

對一些保險公司來說,交強險是一種非但不賺錢,還多年連續虧損,卻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的業務。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相信自己公司未來會在這個險種上盈利和實際是否盈利無關,不能解釋題干矛盾,排除;

B項:“保險公司不能拒保”是對經營交強險的公司做的法律規定,指經營交強險的公司不能拒絕客戶購買交強險的要求,但是題干中討論的是保險公司堅持承辦交強險業務,而且并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必須承辦交強險業務,比如壽險公司,因此如果是保險公司自愿申請承辦交強險業務的話,B項便不能解釋為什么保險公司“始終堅持不放棄交強險”,因此不明確,不能解釋題干矛盾,排除;

C項:很多車輛保險未用到賠付,但具體總的賠付金額有沒有超過所有車主繳納交強險的金額不明確,不能解釋題干矛盾,排除;

D項:交強險和商業車險捆綁,且商業險的利潤非常豐厚,說明保險公司為了得到商業保險的利潤也要經營交強險,可以解釋為什么保險公司“始終堅持不放棄交強險”,可以解釋題干矛盾,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解釋保險公司的行為的一項,需首先明確保險公司的行為,即“對一些保險公司來說,交強險是一種非但不賺錢,還連續多年虧損,卻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的業務”。要解釋該行為,可以說明保險公司不放棄交強險的原因。保險公司的行為:對一些保險公司來說,交強險是一種非但不賺錢,還連續多年虧損,卻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的業務。

A項,指出現在多數公司都已盈利,這些保險公司相信自己的公司未來在這個險種上也會盈利,只是相信會盈利,但依舊無法確定最終是否會盈利,對保險公司的行為解釋力度較弱。

B項,指出交強險具有強制性,保險公司必須承保,不能拒保,這里的強制性是指經營交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拒絕客戶買交強險的要求,而并非所有保險公司都必須經營交強險業務,不能有效解釋保險公司的行為。

C項,指出有的交強險在賠付中賠償的數額高于繳納的數額,也有的未用到賠付,但其中多賠付的數額和未用到賠付的數額之間的關系不明確,不能有效解釋保險公司的行為。

D項,指出車主為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煩,往往會將交強險和商業車險投保到一家公司,而商業險的利潤非常豐厚,即商業保險的豐厚利潤可遠遠抵消交強險業務的損失,可以有效解釋保險公司的行為。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解釋”,確定為原因解釋。

第二步,分析題干。

需要解釋的現象為:交強險是一種非但不能賺錢,還多年連續虧損,卻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的業務。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僅靠相信自己的公司能在這個險種上盈利,無法解釋為何“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無法解釋;

B項:選項介紹了交強險的屬性,不能解釋為何“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無法解釋;

C項:盡管很多車輛用不到賠付,但題干中已明確此險種是虧損的,不能解釋為何“始終堅持不能放棄”,無法解釋;

D項:選項表明很多車主都會將交強險和商業車險投在一家公司,通過交強險吸引客戶,通過商業車險的豐厚利潤獲利,可以解釋。

因此,選擇D選項。4.劃分就是把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分為幾小類來明確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也可以說是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的邏輯方法。分解是在思維中將一個對象分成幾個部分,反映部分的概念和反映整體的概念之間不是種屬關系。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正確劃分的是:

A.定義分為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

B.呼和浩特市分為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玉泉區

C.宇宙中的天體可分為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

D.刑罰分為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劃分:“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

分解:“反映部分的概念和反映整體的概念之間不是種屬關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定義是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組成的,符合“反映部分的概念和反映整體的概念之間不是種屬關系”,符合“分解”定義,不符合“劃分”定義,排除;

B項:呼和浩特市是由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玉泉區組成的,符合“反映部分的概念和反映整體的概念之間不是種屬關系”,符合“分解”定義,不符合“劃分”定義,排除;

C項: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都是宇宙中的天體,且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是并列關系,符合“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也符合“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符合“劃分”定義,當選;

D項: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都是一種刑罰,但是主刑與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不是并列關系,不符合任何一個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本題涉及劃分和分解兩個定義,但只考查劃分,可重點關注該定義。分析題干定義,發現其關鍵點為“把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分為幾小類來明確概念外延”或“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在解題時應嚴格依據這些關鍵點分析選項。劃分定義的關鍵信息:把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分為幾小類來明確概念外延,也可以說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即種屬關系。

A項,指出定義包括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即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三者和定義之間均是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種屬關系,不屬于正確劃分。

B項,指出呼和浩特市分為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玉泉區,即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玉泉區四區和呼和浩特市之間均是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種屬關系,不屬于正確劃分。

C項,指出宇宙中的天體可以分為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兩類,即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天體)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均屬于天體,均為種屬關系,屬于正確劃分。

D項,指出刑罰分為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其中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均屬于刑罰,但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均屬于附加刑,二者與主刑之間并不是并列關系,不屬于正確劃分。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根據提問方式,確定為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多定義,考查“劃分”,關鍵信息如下:

把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分成幾個并列的種概念。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都是定義的組成部分,不屬于“種概念”,與定義不能構成種屬關系,不符合定義;

B項: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玉泉區都是呼和浩特市的組成部分,不屬于“種概念”,與呼和浩特市不能構成種屬關系,不符合定義;

C項: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都是天體的一種,天體是“外延較大的屬概念”,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是“并列的種概念”,符合定義;

D項: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屬于附加刑,主刑與剝奪政治權利不“并列”,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C選項。5.甲、乙、丙、丁四人捐款,甲、乙、丙共捐款240元,甲、丙、丁共捐款190元,甲捐款額是丙的兩倍,甲比乙少捐款40元。問丁捐款多少元?

A.70

B.80

C.90

D.120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根據題意,設丙捐款x元,則甲捐款2x元,乙捐款(2x+40)元,丁捐款190-2x-x=190-3x元。由甲、乙、丙共捐款240元,可得:2x+(2x+40)+x=240,解得x=40。故丁捐款=190-3×40=70元。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

第二步,設甲的捐款額為2x元,則乙為2x+40,丙為x,由題意有2x+(2x+40)+x=240,解得x=40,可知甲為80元,乙為120元,丙為40元,那么丁的捐款額為190-80-40=70(元)。

因此,選擇A選項。6.關于甲骨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字

B.既可以表音又可以表意

C.所用的骨片曾經被當作藥材

D.記錄內容大多是卜辭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人文常識。

A、D兩項正確,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早期形式,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因此又稱“殷墟文字”。殷墟甲骨文上刻寫的主要是占卜記錄(“卜辭”),是記載“占卜”過程的王室檔案。

B項錯誤,甲骨文的功能可以概括為以形表意或象形表意,它既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亦具備表意文字的屬性。

C項正確,據《甲骨瑣語》記載,剃頭匠李成最先把當地的甲骨當作藥材賣給藥鋪,因甲骨治病被傳的很神奇,引起了一位翰林的注意,他對比金文等古文字,確定這是殷商時期的文字,由此,甲骨文終于走出安陽小屯村,為世界所知。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7.日本東北部的宮城縣有一片富饒的稻米產區。江合川、鳴瀨川等河流,從這里穿行而過,大片沼澤地和濕地,為種植水稻提供了基礎條件,但洪澇、干旱、凍害等自然災害也經常光顧這里。數百年前,當地農民用智慧和汗水把這里變成適合稻作生產的地區。這里就是“大崎耕土”地區。2017年,大崎耕土的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選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講的是:

A.大崎耕土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的運行方式

B.惡劣氣候給大崎地區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C.大崎成為日本為數不多的稻米之鄉的原因

D.政府與社會團體對大崎耕土的保護與發展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為接語選擇題,重點關注文段尾句。文段首先引出了日本富饒稻米產區的話題,并強調河流、沼澤、濕地為水稻種植提供了基礎條件,但也經常有自然災害,接著說明當地農民把這里改造成了適合稻作生產的地區——“大崎耕土”地區,尾句強調大崎耕土的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被評為農業文化遺產,故接下來應該圍繞大崎耕土的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展開分析,對應A項。

B項,“惡劣氣候”對應文段“洪澇、干旱、凍害等自然災害也經常光顧這里”,為前文已經論述的內容,后文不再贅述,排除;

C項,對應文段“江合川、鳴瀨川等河流,從這里穿行而過,大片沼澤地和濕地,為種植水稻提供了基礎條件”,為前文已經論述的內容,后文不再贅述,排除;

D項,文段并未論述“政府與社會團體”,無中生有,與尾句銜接不當,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文段出處】《日本:水資源科學利用助力可持續稻作生產》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瀏覽文段,重點分析尾句,判別文段話題落腳點。文段開頭引出日本東北部的官城縣的稻米產區,第二句話論述這一地區的基礎優勢,后通過“但是”,引出存在的問題,即“自然災害也經常光顧”,接下來引出當地居民把此地改造成適合生產的地區,最后一句話引出當地改善自然環境的先進經驗,即“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所以文段話題落在尾句上,尾句的話題為“大崎耕土的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符合上述語境。B項、C項和D項均偏離話題詞“傳統水資源管理系統”。

因此,選擇A選項。8.甲早于乙:乙早于丙:甲早于丙

A.甲戰勝乙:乙戰勝丙:甲戰勝丙

B.甲屬于乙:乙屬于丙:甲屬于丙

C.甲信任乙:乙信任丙:甲信任丙

D.甲幫助乙:乙幫助丙:甲幫助丙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根據“甲早于乙”和“乙早于丙”可以遞推得到“甲早于丙”,“早于”存在傳遞關系,前兩個詞與第三個詞為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甲戰勝乙”和“乙戰勝丙”遞推不出“甲戰勝丙”,“戰勝”不存在傳遞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甲屬于乙”和“乙屬于丙”可以遞推得到“甲屬于丙”,“屬于”存在傳遞關系,前兩個詞與第三個詞為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C項:“甲信任乙”和“乙信任丙”遞推不出“甲信任丙”,“信任”不存在傳遞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甲幫助乙”和“乙幫助丙”遞推不出“甲幫助丙”,“幫助”不存在傳遞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本題涉及三個詞項間的關系,分析發現,第一個詞項(甲早于乙)和第二個詞項(乙早于丙)結合,可以必然推出第三個詞項(甲早于丙),即第一個詞項(甲早于乙)和第二個詞項(乙早于丙)是第三個詞項(甲早于丙)的充分條件。結合選項選出與題干關系一致的一項。“甲早于乙且乙早于丙”可推出“甲早于丙”,二者是“甲早于丙”的充分條件。

A項,“甲戰勝乙且乙戰勝丙”不能推出“甲戰勝丙”,二者不是“甲戰勝丙”的充分條件,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B項,“甲屬于乙且乙屬于丙”可推出“甲屬于丙”,二者是“甲屬于丙”的充分條件,與題干關系一致。

C項,“甲信任乙且乙信任丙”不能推出“甲信任丙”,二者不是“甲信任丙”的充分條件,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D項,“甲幫助乙且乙幫助丙”不能推出“甲幫助丙”,二者不是“甲幫助丙”的充分條件,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根據“甲早于乙”與“乙早于丙”可以得到“甲早于丙”的結論,“早于”具有傳遞性,前二詞與第三詞屬于充分條件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根據“甲戰勝乙”與“乙戰勝丙”,不一定可以得到“甲戰勝丙”,“戰勝”不具有傳遞性,排除;

B項:根據“甲屬于乙”與“乙屬于丙”,可以得到“甲屬于丙”的結論,“屬于”具有傳遞性,前二詞與第三詞屬于充分條件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C項:根據“甲信任乙”與“乙信任丙”,不一定可以得到“甲信任丙”,“信任”不具有傳遞性,排除;

D項:根據“甲幫助乙”與“乙幫助丙”,不一定可以得到“甲幫助丙”,“幫助”不具有傳遞性,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9.新學期某班級周一早上有四節課,課程名稱是語文、數學、英語、體育,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學在討論并猜測這四節課從第一節到第四節的排序:

(1)甲:語文、英語不相鄰;

(2)乙:數學與體育相鄰;

(3)丙:語文不在第一;

(4)丁:英語在最后。

甲、乙、丙、丁四人中如果僅有一人的猜測不正確,由此不可能出現的排序是:

A.數學、體育、語文、英語

B.數學、語文、體育、英語

C.語文、英語、數學、體育

D.語文、數學、體育、英語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題干條件。

(1)甲:語文、英語不相鄰;

(2)乙:數學與體育相鄰;

(3)丙:語文不在第一;

(4)丁:英語在第四;

(5)四人中一人猜測錯誤,三人猜測正確。

第二步:逐一驗證選項。

問題為“不可能”,題干信息不確定,選項信息充分,優先考慮代入法。

代入A項,甲的猜測錯誤,而乙、丙、丁的猜測均正確,符合題干條件,排除;

代入B項,乙的猜測錯誤,而甲、丙、丁的猜測均正確,符合題干條件,排除;

代入C項,甲、丙、丁的猜測均錯誤,而乙的猜測正確,不符合題干條件,當選;

代入D項,丙的猜測錯誤,而甲、乙、丁的猜測均正確,符合題干條件,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明顯的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

根據提問方式“僅有一人的猜測不正確”,所以題干信息真假不確定,可采用選項代入法。代入各選項后,只要符合“僅有一人的猜測不正確”,便為可能出現的排序。

代入A項:甲?,乙?,丙?,丁?,符合題干要求,排除;

代入B項:甲?,乙?,丙?,丁?,符合題干要求,排除;

代入C項:甲?,乙?,丙?,丁?,不符合題干要求;

代入D項:甲?,乙?,丙?,丁?,符合題干要求,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10.下列說法中,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景是:

A.華佗曾拜讀了《傷寒雜病論》

B.醫師曾用《千金方》的藥方給司馬炎治病

C.關漢卿生病時安排家丁按《本草綱目》的說明上山采藥

D.秦朝時期部分王公貴族通過操練“五禽戲”來加強鍛煉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人文常識。

A項正確,《傷寒雜病論》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華佗,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主要成就是發明麻沸散、五禽戲,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華佗和張仲景生活在同一時期,故有可能拜讀了《傷寒雜病論》。

B項錯誤,《千金方》又稱《千金要方》,作者是唐朝孫思邈,此書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興經濟,使得經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司馬炎生活年代早于唐朝,故醫師不可能用《千金方》的藥方給他治病。

C項錯誤,關漢卿,元雜劇奠基人,著有《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等作品,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本草綱目》作者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之大成,收載藥物1892種,附藥圖1000余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采集、炮制、方劑配伍等,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關漢卿的生活年代早于明代,故不可能在生病時安排家丁按照《本草綱目》的說明上山采藥。

D項錯誤,“五禽戲”是中國傳統的一個養生功法,“五禽”分別是指虎、鹿、熊、猿、鳥,創編者是東漢末年醫學家華佗。秦朝時“五禽戲”還不存在,王公貴族不可能通過操練“五禽戲”來加強鍛煉。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

第二步,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傷寒雜病論》是由東漢末年張仲景所編纂,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所以華佗有可能拜讀過《傷寒雜病論》,A項有可能發生。

因此,選擇A選項。11.外顯學習是有意搜尋或把規則應用于刺激物領域的學習。在外顯學習的過程中,人們的學習行為受意識的控制、有明確目的、需要注意資源、要作出一定的努力。內隱學習是指一種無需意志努力的潛意識的學習。這種學習的特點在于人們潛意識地獲得某種知識,而且無需意志努力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并應用于特定任務的操作中。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外顯學習的是:

A.小紅經常聽姐姐唱歌,時間一長,她也掌握了唱歌的技巧

B.生長在相聲世家的小劉,經耳濡目染,很小就會說幾句相聲了

C.小周在中考前做了大量的英語習題,因此在英語考試中獲得滿分

D.小方經常陪著爺爺去下圍棋,不知不覺他也會下圍棋了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有意搜尋”、“受意識的控制、有明確目的”。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小紅經常聽姐姐唱歌,長時間后也掌握了唱歌技巧,不明確小紅是否有意學習唱歌,不符合“有意搜尋”,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生長在相聲世家的小劉耳濡目染,說明小劉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不符合“有意搜尋”,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小周在中考前做了大量的英語習題,英語考試得了滿分,符合“有意搜尋”、“受意識的控制、有明確目的”,符合定義,當選;

D項:小方經常陪爺爺下圍棋,不知不覺自己也會下了,與A項類似,不明確小方是否有意學習下圍棋,不符合“有意搜尋”,不符合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本題涉及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兩個定義,但只考查外顯學習,可重點關注該定義的內容。分析題干定義,發現其關鍵點為“學習行為受意識的控制、有明確目的、需要注意資源、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在解題時應嚴格依據這些關鍵點分析選項。外顯學習定義的關鍵信息:學習行為受意識的控制、有明確目的、需要注意資源、要做出一定的努力。

A項,指出小紅因為經常聽姐姐唱歌而掌握了唱歌的技巧,小紅潛意識地掌握了唱歌的技巧,并沒有明確目的,也無須意志努力,不符合定義。

B項,指出小劉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很小就會說幾句相聲,小劉潛意識地學會了說相聲,并沒有明確目的,也無須意志努力,不符合定義。

C項,指出小周在中考前做了大量的英語習題,因此在英語考試中獲得了滿分,說明小周學習英語的行為受意識控制、有明確目的、需要注意資源、要做出一定努力,符合定義。

D項,指出小方經常陪著爺爺去下圍棋,不知不覺他也會下圍棋了,小方潛意識地學會了下圍棋,并沒有明確目的,也無須意志努力,不符合定義。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有意搜尋或把規則應用于刺激物領域的學習;

②人們的學習行為受意識的控制、有明確目的、需要注意資源、要作出一定的努力。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小紅經常聽姐姐唱歌,時間一長,她也掌握了唱歌的技巧,是平時的耳濡目染,沒有自己的“意識控制”,沒有“明確目的”,不符合定義;

B項:生長在相聲世家的小劉,經耳濡目染,很小就會說幾句相聲了,沒有自己的“意識控制”,沒有“明確目的”,不符合定義;

C項:小周做了大量習題,考試得了滿分,體現了“學習行為受意識的控制”,且“要作出一定的努力”,符合定義;

D項:小方經常陪著爺爺去下圍棋,不知不覺他也會下圍棋了,是平時的耳濡目染,沒有自己的“意識控制”,沒有“明確目的”,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C選項。12.-7,-4,-3,-10,3,(

),-3

A.5

B.2

C.-4

D.-6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觀察數列,變化較為平緩,項數較多,考慮多重數列。觀察發現,除第一項以外,可兩兩分組,即:-7,(-4,-3),(-10,3),由此發現規律,括號內兩數加和等于-7,即為第一項,故所求項應為-7-(-3)=-4。

故正確答案為C。13.《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必須遵守本法。”這里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

根據上述說法,下列選項不屬于產品質量法調整范圍的是:

A.東莞的某工廠專門為英國一科技公司組裝VR產品,銷往英國

B.中國人張亮赴泰國采購了2噸榴蓮水果回中國國內銷售

C.美國人杰克從中國采購了1萬件服裝回美國銷售

D.個體戶小王每天生產豆腐到農貿市場銷售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東莞某工廠組裝VR產品,符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同時組裝產品的質量取決于人工因素,也符合“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符合定義,排除;

B項:張亮赴泰國采購榴蓮水果回國內銷售,符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但榴蓮水果屬于自然生長的產物,產品質量取決于自然因素,不符合“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不符合定義,當選;

C項:杰克從中國采購服裝,符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同時服裝的質量取決于人工因素,也符合“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符合定義,排除;

D項:小王生產豆腐到農貿市場銷售,符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同時豆腐的質量取決于人工因素,也符合“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符合定義,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

②這里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

③不包括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東莞的某工廠是在中國境內組裝

VR

產品,體現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符合定義;

B項:張亮赴泰國采購榴蓮,而榴蓮是在泰國進行生產的,未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且榴蓮屬于“內在質量主要取決于自然因素的產品”,不在產品質量法調整范圍,不符合定義;

C項:從中國采購了1萬件服裝,體現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符合定義;

D項:小王每天生產豆腐到農貿市場銷售,體現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B選項。14.把下面的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⑤⑥,②③④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④⑥,②③⑤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為分組分類題目。元素組成不同,且無明顯屬性規律,考慮數量規律。圖形分割面特征明顯,考慮數面,但面數量無明顯規律。考慮面的細化,觀察發現圖②、圖⑤明顯具有相同面,考慮相同面的數量,圖②③④相同面的數量均為6,圖①⑤相同面的數量均為4,圖⑥相同面的數量有2個、3個和4個,因此考慮圖①⑤⑥中最多相同面的數量均為4,圖②③④中最多相同面的數量均為6,即圖①⑤⑥為一組,圖②③④為一組。

故正確答案為B。15.20,21,23,26,31,(

),52

A.32

B.37

C.39

D.42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數列無明顯特征,優先考慮多級數列。后項減前項得到新數列:1,2,3,5,(

),(

),觀察發現1+2=3,2+3=5,猜測新數列的后兩項依次為3+5=8,5+8=13,此時所求項為31+8=39,向后驗證,39+13=52,規律成立。

故正確答案為C。16.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要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堅持(

)審判。

A.要素式

B.一站式

C.圓桌式

D.糾問式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政治常識。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指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堅持圓桌式審判。”圓桌式審判有利于緩解未成年人面對法庭審理的緊張感,更好地通過審判工作讓犯罪的未成年人深刻認識到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糾正其行為。

故正確答案為C。17.關于我國稅收制度,下列說法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是:

A.房產稅和車船稅都屬于財產行為稅

B.目前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別行政區征稅

C.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征稅起征點是5000元

D.所有稅種均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法律常識。

A項正確,財產行為稅是指以納稅人擁有的財產數量或者財產價值為征稅對象,或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以納稅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征稅對象的稅種。例如我國現行的印花稅、契稅、車船稅、房產稅都屬于這一類。

B項正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征稅。”《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收入全部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行支配,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征稅。”因此,目前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別行政區征稅。

C項正確,2018年8月31日,全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起征點由原來的3500元/月提高至現行的5000元/月。

D項錯誤,目前我國的稅收分別由稅務、財政、海關等系統負責征收管理。(1)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管理的有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企業所得稅(鐵道部門、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央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中央與地方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地方銀行、非銀行金融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海洋石油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等),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等。(2)在大部分地區契稅由地方財政部門征收和管理。(3)海關系統負責征收和管理關稅、船舶噸稅,同時負責代征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我國稅收相關法律的了解程度。若考生對相關法律不夠了解,可以結合現實生活,采用排除法作答。比如,根據特別行政區財政獨立,即可排除B;根據我國2018年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可知,個人所得稅征稅起點是5000元,排除C。因此,答案就在A、D兩項之間。A項符合法律規定。財產行為稅是指以納稅人擁有的財產數量或者財產價值為征稅對象,或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以納稅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征稅對象的稅種。例如我國現行的印花稅、契稅、車船稅、房產稅都屬于這一類。

B項符合法律規定。特別行政區通用自己的貨幣,財政獨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別行政區征稅。

C項符合法律規定。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至每月5000元,自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

D項不符合法律規定。所得稅是稅種之一,以自然人、公司或者法人為課稅單位。廣義稅務機關是指國家稅務總局及其所屬征收機關,包括各級稅務機關(狹義)、海關(關稅)、財政機關(契稅等)。狹義稅務機關指各級稅務機關,不包括海關、財政機關。因此,“所得稅種均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的說法不符合法律規定。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稅法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目前我國的稅收分別由稅務、財政、海關等系統負責征收管理。(1)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管理的有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企業所得稅(鐵道部門、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央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中央與地方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地方銀行、非銀行金融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海洋石油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等)、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等。(2)在大部分地區契稅由地方財政部門征收和管理。(3)海關系統負責征收和管理關稅、船舶噸稅,同時負責代征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D項表述過于絕對。

因此,選擇D選項。18.7,12,32,112,(

),1712

A.422

B.432

C.442

D.452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觀察數列,無明顯特征,優先考慮多級數列。后項減前項得到新數列:5,20,80,(

),(

),是公比為4的等比數列,下一項=80×4=320,則所求項為112+320=432。向后驗證,新數列最后一項為320×4=1280,又432+1280=1712,規律成立。

故正確答案為B。19.風險:社會:預防

A.食品:安全:維護

B.腐敗:官員:懲治

C.超車:彎道:嚴禁

D.命運:改變:讀書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可造句為:預防社會風險。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可造句為:維護食品安全,但詞語順序與題干相反,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可造句為:懲治官員腐敗,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保留;

C項:可造句為:嚴禁彎道超車,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保留;

D項:可造句為:讀書改變命運,但“改變命運”為動賓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對比B、C兩項,題干中“社會風險”是社會本身的風險,B項的“官員腐敗”是官員本身的腐敗,而C項的“彎道超車”則指在彎道上超車,并非彎道本身的超車,因此B項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B。20.腐敗對于(

)相當于癌癥對于(

A.罪惡;風險

B.法律;疾病

C.政治;身體

D.鏟除;病灶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逐一代入選項。

A項:“腐敗”是指制度、組織、機構、措施等混亂、黑暗;“罪惡”是指嚴重犯罪或作惡的行為,“腐敗”是一種“罪惡”,二者為種屬關系;“癌癥”會對生命構成“風險”,二者為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法律”是判定是否“腐敗”的依據,二者為對應關系;“癌癥”是“疾病”的一種,二者為種屬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在“政治”中可能存在“腐敗”,二者為對應關系;在“身體”中可能存在“癌癥”,二者為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D項:“鏟除腐敗”,二者為動賓結構;“病灶”是指機體上發生病變的部分,而“癌癥”是指生有惡性腫瘤的病,二者不是動賓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2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一文指出,要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農村(

),多形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服務。

A.互助式養老

B.嵌入式養老

C.群居式養老

D.家庭式養老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政治常識。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一文指出:“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經辦服務水平,地級市域范圍內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合理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水平。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多形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服務。”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我國的方針政策,題干中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即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我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大都對當年的“三農”工作具有指導作用,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格外關注。考生除了需要關注中央一號文件本身,還需關注中央一號文件的新提法,這些都是具有考點性質的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2020年)指出,要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多形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服務。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時政知識。

第二步,2020年1月2日印發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一文中指出,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合理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水平。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多形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服務。A項符合題意。

互助式養老指鄰里互助、親友相助、志愿服務等,強調普通居民間相互的幫扶與慰藉。

因此,選擇A選項。22.共情可以劃分為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前者是共情的初級形式,指的是“感其所感”,即我們的情緒會受到他人情緒(如痛苦、快樂)的感染;后者則指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使得我們能理解他人,知道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并準確理解他人的想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認知共情的是:

A.將心比心

B.感同身受

C.志同道合

D.身臨其境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情緒共情:“情緒會受到他人情緒的感染”;

認知共情:“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準確理解他人的想法”。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將心比心”的意思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設身處地符合“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為別人著想是在別人的觀點基礎上的,符合“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符合認知共情定義,當選;

B項:“感同身受”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樣,符合“情緒會受到他人情緒的感染”,符合情緒共情定義,不符合認知共情定義,排除;

C項:“志同道合”的意思是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不符合“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不符合認知共情定義,排除;

D項:“身臨其境”的意思是親身面臨那種境地,不符合“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不符合認知共情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本題涉及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兩個定義,但只考查認知共情,可重點關注該定義的內容。分析題干定義發現,其涉及定義的方式(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目的(能理解他人,知道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并準確理解他人的想法)等要點,在解題時應嚴格依據這些要點分析選項。認知共情的定義要點:①在認知上采納他人的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②使自己能理解他人,知道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并準確理解他人的想法。

A項,將心比心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指遇事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即認知上認同他人的觀點,進入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屬于認知共情。

B項,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過一樣。其中強調的是感受,屬于感其所感,自己的情緒受到他人的感染,屬于情緒共情,不屬于認知共情。

C項,志同道合是指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未體現認知上認同他人的觀點,進入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不屬于認知共情。

D項,身臨其境是指親自到了那個環境,多指文字描寫形象逼真,未體現認知上認同他人的觀點,進入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不屬于認知共情。

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根據提問方式,確定為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多定義,考查“認知共情”,關鍵信息如下:

認知上采納他人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將心比心”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指遇事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符合“認知上采納他人觀點,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符合定義;

B項:“感同身受”多指就像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只涉及情緒上的感受,未體現“認知上采納他人觀點”,不符合定義;

C項:“志同道合”意思是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未體現“進入另一個人的角色”,不符合定義;

D項:“身臨其境”形容自己仿佛親身到了那個境地中去,沒有涉及“認知上采納他人觀點”,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選項。23.之前普遍認為,曾侯乙編鐘的發現打破了“中國的七聲音階源自歐洲”的結論,事實并非如此。從1984年開始,在賈湖遺址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頂鶴尺骨制成的骨笛,磨制精細,共7孔,已經能吹出七聲音階。賈湖骨笛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產物,也就是說,在8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七音了,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只是又一個重要佐證而已。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打破“中國的七聲音階源自歐洲”結論的是賈湖骨笛

B.賈湖骨笛證明中國在八千多年前就出現了七聲音階

C.賈湖骨笛是世界上七聲音階產生的最早證明

D.賈湖骨笛證明七聲音階是從中國流傳出去的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文段開篇指出曾侯乙編鐘的發現打破了“中國的七聲音階源自歐洲”,隨后通過“事實并非如此”指出前文并非事實。后文通過賈湖骨笛證明中國早在8000多年前已產生了七聲音階,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只不過是中國有七音的佐證。故文段重點強調賈湖骨笛可證明中國八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七聲音階,對應B項。

A項,文段強調賈湖骨笛證明中國八千多年前出現七聲音階,并非打破“中國的七聲音階源自歐洲”結論,偏離文段重點,排除;

C項“最早證明”、D項“從中國流傳出去的”均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中國的“七聲”從哪里來》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開頭先提出一個說法,曾侯乙編鐘的發現打破“中國的七聲音階源自歐洲”的結論不一定是對的,接著進行論證,出土的賈湖古笛也能證明中國早已產生了七聲音階。最后得出結論,早在8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七聲音階,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只不過是進一步的佐證。故文段重點在最后一句,意在強調賈湖古笛說明中國八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七聲音階。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為文段重點的同義替換,符合文段意圖。A項說法不正確,曾侯乙編鐘也是一個重要佐證,排除。C項、D項無中生有,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24.加薪:獎勵:鼓勵人才

A.話劇:藝術:陶冶情操

B.旅行:探索:增進感情

C.月食:現象:探索宇宙

D.返券:促銷:提高銷量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加薪”是一種“獎勵”方式,目的是“鼓勵人才”,二者為方式目的的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話劇”是一種“藝術”,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旅行”和“探索”之間為交叉關系,且“旅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增進感情”,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月食”是一種“現象”,二者為種屬關系;但“月食”的目的不是“探索宇宙”,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返券”是一種“促銷”方式,目的是“提高銷量”,二者為方式目的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25.彼得原理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進行分析而歸納得出的一個結論,即在各種組織中,由于習慣于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現象中符合彼得原理的是:

A.趙某因業務能力強,業績突出,最近被提升為部門經理

B.優秀女排運動員張某,退役后被女排國家隊聘為教練,工作獲得高度認可

C.李某因岳父是公司的董事,入職后就被任命為中層管理者,但由于沒有相關經驗,他干得力不從心

D.奧克曼是萊姆汽修公司的杰出技師,當公司調升他做行政主管后,他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毫無成就感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習慣于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趙某業務能力強,業績突出說明其個人能力很強,提升為部門經理后沒有說明是否可以勝任新的崗位,不符合“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張某退役后被聘為教練,工作獲得高度認可說明其能勝任新的崗位,不符合“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李某一入職就被任命為中層管理者,不屬于職位晉升提拔,既不符合“習慣于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也不符合“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不符合定義,排除;

D項:奧克曼是杰出技師,說明其能勝任萊姆汽修公司的技師崗位,調升他做行政主管,符合“習慣于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他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毫無成就感說明其不能勝任新的崗位,符合“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符合定義,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符合彼得原理的一項。分析彼得原理的定義,發現其涉及定義的原因(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和提拔)、結果(導致雇員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等要點,在解題時應嚴格依據這些要點分析選項。彼得原理的定義要點:①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和提拔;②導致雇員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A項,指出趙某因業務能力強,業績突出,被提升為部門經理,沒有體現趙某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不符合要點②。

B項,指出張某被聘為教練后,工作獲得高度認可,沒有體現張某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不符合要點②。

C項,指出李某因為親屬關系,入職后被直接任命為中層管理者,并非對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和提拔,不符合要點①。

D項,指出杰出技師奧克曼被調升為行政主管后忙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體現了原本在技師崗位工作非常稱職的人員,在晉升后無法勝任新工作,符合定義。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由于習慣于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趙某因業務能力強,業績突出,最近被提升為部門經理”,但是晉升之后能不能勝任并沒有明確指出,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張某,退役后被女排國家隊聘為教練,工作獲得高度認可”,張某是退役之后被聘用,不是在某個等級上稱職進行提拔,并且工作獲得高度認可,并非不稱職,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李某被任職為中層管理,是因為其岳父的關系,不是因為在原有崗位做的稱職,不符合定義,排除;

D項:奧克曼原本是杰出工程師,說明在原崗位是稱職的,而晉升為行政主管之后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毫無成就感,說明他在新崗位不稱職,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D選項。26.近日,有研究統計全球瘧原蟲感染率與癌癥死亡率的關系,發現剔除經濟、環境、醫療水平等干擾因素后,二者之間仍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在后續的實驗中,實驗者讓小鼠患上劉易斯肺癌,接著對實驗組小鼠注射瘧原蟲,結果顯示,感染瘧原蟲的小鼠生存時間大大增加。于是研究者宣稱“瘧原蟲感染可以治療癌癥”。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瘧原蟲感染率越高的地區,癌癥死亡率越高

B.實驗時間普遍較短,長期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未知

C.小鼠感染瘧原蟲后的癥狀與人類不同,動物實驗有效不等于人體治療有效

D.瘧原蟲入侵人體之后,可以激活NK細胞,NK細胞可以同時殺死瘧原蟲和癌細胞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瘧原蟲感染可以治療癌癥。

論據:近日,有研究統計全球瘧原蟲感染率與癌癥死亡率的關系,發現剔除經濟、環境、醫療水平等干擾因素后,二者之間仍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實驗者讓小鼠患上劉易斯肺癌,接著對實驗組小鼠注射瘧原蟲,結果顯示,感染瘧原蟲的小鼠生存時間大大增加。

本題論點說的是瘧原蟲感染可以治療癌癥,論據說的是患上劉易斯肺癌并注射瘧原蟲的小鼠生存時間增加,二者話題不一致,加強考慮搭橋,即在“小鼠”和“人”之間建立聯系,也可以考慮補充論據,解釋為什么瘧原蟲感染可以治療癌癥或者舉例證明論點成立。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該項說明瘧原蟲感染率與癌癥死亡率正相關,意味著瘧原蟲感染可能無法治療癌癥,屬于削弱項,無法加強,排除;

B項:該項說明實驗設計存在問題,實驗結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法保證,屬于削弱項,無法加強,排除;

C項:該項說明小鼠與人類不同,動物的實驗結果不能應用到人類身上,切斷了“小鼠”和“人”之間的聯系,屬于削弱項,無法加強,排除;

D項:該項指出瘧原蟲入侵人體后可以激活NK細胞,NK細胞可以殺死癌細胞,解釋了為什么瘧原蟲感染可以治療癌癥,補充論據,可以加強,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題。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瘧原蟲感染可以治療癌癥。

論據:有研究統計全球瘧原蟲感染率與癌癥死亡率的關系,發現剔除經濟、環境、醫療水平等干擾因素后,二者之間仍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在后續的實驗中,實驗者讓小鼠患上劉易斯肺癌,接著對實驗組小鼠注射瘧原蟲,結果顯示,感染瘧原蟲的小鼠生存時間大大增加。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削弱論據。該項說瘧原蟲感染率越高的地區,癌癥死亡率越高,指出二者具有正相關性,具有削弱作用。

B項:不明確項。該項說明實驗時間普遍較短,長期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未知,不明確論點是否正確,不具有削弱作用。

C項:切斷聯系。該項指出動物實驗有效不等于人體治療有效,對論點具有削弱作用。

D項:增加論據。該項指出瘧原蟲入侵人體之后可以同時殺死瘧原蟲和癌細胞,對論點具有加強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27.在全球范圍內,各類有聲讀物成為一些音頻平臺快速成長的業務板塊,主打聲音的娛樂節目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耳機銷售正在強勁增長,有估算顯示:2019年全球耳機銷售額接近210億美元。據此,有人認為,一個“聽時代”正在到來。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結論?

A.不愛“看”而愛“聽”的聽覺型學習者群體人數眾多

B.“聽”為越來越多喜歡利用碎片時間的現代人提供了多線程工作的可能

C.從趨勢來看,從文本到廣播,從視頻到VR,媒介形態與時俱進、不斷立體化

D.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12歲至35歲人群中的近半數,即11億人因經常戴耳機收聽音頻信息正面臨聽力損傷的風險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一個“聽時代”正在到來。

論據:在全球范圍內,各類有聲讀物成為一些音頻平臺快速成長的業務板塊,主打聲音的娛樂節目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耳機銷售正在強勁增長,有估算顯示:2019年全球耳機銷售額接近210億美元。

本題論點說的是“聽時代”正在到來,論據說的是各類有聲讀物、主打聲音的娛樂節目增加和耳機銷售量上漲,論據可以合理推出論點,話題一致,削弱優先考慮削弱論點。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指出聽覺型學習者群體人數眾多,說明愛“聽”的人多,有利于“聽時代”的到來,具有加強作用,不能削弱,排除;

B項:指出“聽”對現代人的好處,可以提供更多工作上的便利,有利于“聽時代”的到來,具有加強作用,不能削弱,排除;

C項:指出媒介形態的趨勢不斷立體化,“立體化”意味著不僅包括“聽”,也包括“看”等其他多種形式,證明了新時代并不是單一的“聽時代”,削弱論點,當選;

D項:指出11億人因經常戴耳機面臨聽力受損的危險,證明耳機可能會讓聽力受損,不利于“聽時代”的到來,但“聽力受損”不代表會“不聽”,且戴耳機只是“聽”的一種方式,削弱力度不如C項,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題。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一個“聽時代”正在到來。

論據:在全球范圍內,各類有聲讀物成為一些音頻平臺快速成長的業務板塊,主打聲音的娛樂節目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耳機銷售正在強勁增長,有估算顯示:2019年全球耳機銷售額接近210億美元。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論據。該項說明聽覺型學習者眾多,支持了論點,具有加強作用。

B項:增加論據。該項說明“聽”為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提供了多線程工作的可能,支持了論點,具有加強作用。

C項:增加論據。該項指出從文本到廣播是趨勢,即從看到聽是趨勢,可以支持論點,具有加強作用。

D項:削弱論據。該項指出11億人因經常戴耳機收聽音頻信息正面臨聽力損傷的風險,對論點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28.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科威特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之一

B.新加坡毗鄰世界上最大的海灣

C.土耳其橫跨歐亞兩大洲

D.希臘是共和制國家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地理國情。

A項正確,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OPEC),是亞、非、拉石油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