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消化道畸形及結腸息肉的超聲診斷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劉慶華小兒消化道畸形及結腸息肉的超聲診斷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小兒胃腸道超聲檢查方法儀器條件灰階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探頭類型線陣探頭凸陣探頭探頭頻率選擇7.0MHz—10.0MHz(為主,首選)1.0MHz—5.0MHz(為輔,較大兒、肥胖體型)小兒胃腸道超聲檢查方法儀器條件探頭類型探頭頻率選擇消化道超聲檢查前準備嬰幼兒可適量哺乳或飲水,無需特殊準備。如果患兒哭鬧不止,可用水合氯醛鎮靜(懷疑美克爾憩室時)。無鋇劑積存。消化道超聲檢查前準備嬰幼兒可適量哺乳或飲水,無需特殊準備。基本體位仰臥位右側臥位左側臥位基本檢查方位腹前壁(縱切、橫切、錐形掃查)肛門部(縱切、冠狀掃查)
小兒胃腸道超聲檢查法基本體位小兒胃腸道超聲檢查法檢查策略:先整體,后局部。小兒胃腸道超聲檢查法檢查策略:先整體,后局部。小兒胃腸道超聲檢查法消化道管壁病理超聲
基本征像管壁蠕動異常
增強,減緩,消失,逆向層次回聲內膜消化道管壁病理超聲
基本征像管壁蠕動異常胃腸管腔病理超聲基本征像管腔擴張、內容物潴留管腔狹窄,通過受阻排空延遲逆向流動腔內異常回聲胃腸管腔病理超聲基本征像管腔擴張、內容物潴留小兒胃腸道特點
小兒消化道畸形居于先天性畸形首位,一般癥狀出現時間早,90%以上在1歲之內就診,50%以上在新生兒出現明顯癥狀、體征。因此,熟悉小兒特別是新生兒正常消化道聲像圖表現非常重要。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后3小時內氣體進入小腸,8~9小時可以到達乙狀結腸。新生兒腸氣類型與兒童及成人不同,其特點為小腸及大腸均大量充氣,而液體量相對較少。兒童的消化道特點介于成人與新生兒之間。小兒胃腸道特點小兒消化道畸形居于先天性畸形首位,一般癥狀消化道畸形食管裂孔疝急性胃扭轉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幽門前瓣膜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環狀胰腺十二指腸膜狀狹窄及閉鎖小腸及結腸狹窄及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美克爾憩室腸重復畸形肛門閉鎖消化道畸形食管裂孔疝先天性巨結腸消化道畸形臨床表現嘔吐腹脹胃形、腸形便秘、排便延遲、無大便便血消化道畸形臨床表現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概述食管裂孔疝是由于膈肌食管裂孔部發育缺陷,胃通過薄弱處或缺損部進入胸腔形成,在膈疝中最常見,達90%以上,是嬰幼兒病理性嘔吐的原因之一,患兒由于進食障礙而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為1.5~3:1。
食管裂孔疝概述小兒消化道畸形與結腸息肉超聲診斷課件食管裂孔疝檢查方法:常規胃腸X線鋇餐檢查是最傳統的可疑食管裂孔疝檢查方法,但據文獻報道食管裂孔滑疝的檢出率僅為11.8%,采用特殊體位加壓法,其檢出率也只有80%。食管裂孔疝檢查方法:常規胃腸X線鋇餐檢查是最傳統的可疑食管裂食管裂孔疝超聲檢查:
探頭矢狀位斜置劍下,上下適當調整探頭位置,顯示食管胸內段下段部分、食管腹內段、賁門長軸圖像,觀察食管賁門有無胃食管返流情況,膈上是否有囊袋樣結構變化情況等。
食管裂孔疝超聲檢查:探頭矢狀位斜置劍下,上下適當調整探頭位食管裂孔疝聲像圖表現為食管賁門交界處鷹嘴樣結構上移至膈上,于心臟后方探及內徑1.5~2.9cm的囊袋樣結構回聲,此結構與膈下胃壁結構相連續,呈葫蘆樣或啞鈴樣征象,其內容物與胃腔之間呈穿梭樣來回運動,患兒吐奶后膈上囊袋樣結構回聲消失或縮小。食管裂孔疝聲像圖表現為食管賁門交界處鷹嘴樣結構上移至膈上,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概述為新生兒或嬰兒胃幽門肌層肥厚,致使幽門腔狹窄而產生不完全幽門梗阻癥狀,是新生兒或嬰幼兒器質性嘔吐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超聲診斷最為成熟的消化道畸形,也是最早采用手術治療成功的小兒外科疾病,占小兒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發病率為1/1000-3000。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概述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發病機制本病的病因多數學者認為系先天發育缺陷,幽門肌間神經叢減少及神經細胞發育不全,致幽門功能紊亂,引起持續收縮,幽門環行肌肥厚,形成紡錘形腫物樣改變,幽門管腔變窄增長,產生機械性梗阻。十二指腸幽門環肌胃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發病機制十二指腸幽門環肌胃檢查方法患兒取右側臥位,有利于胃竇充盈,便于觀察胃腔及胃壁組織結構回聲,探頭置于患兒的右上腹,進行幽門管的縱切和橫切面檢查,停幀測量幽門管的長徑、前后徑、肌層厚度。觀察胃蠕動及幽門開放情況。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檢查方法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診斷標準幽門肌厚度≥3mm,長徑≥16mm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診斷標準聲像圖表現空腹時胃內潴留物較多,胃蠕動增強,幽門肌肥厚0.4~0.7cm,幽門管延長1.6~2.5cm,幽門管長軸切面表現為胃竇幽門部胃壁彌漫性對稱性增厚,呈“宮頸”征。幽門粘膜呈雙線狀強回聲,中央部幽門管腔呈細線狀無回聲。幽門管短軸切面表現為圓形低回聲團塊,呈“靶環”征或“同心圓”征,顯示肥厚的幽門環肌呈輪廓清晰的均質低回聲,內幽門管粘膜線呈強回聲,中央為線狀無回聲幽門管腔,同時伴有賁門返流征象。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聲像圖表現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幽門前瓣膜幽門前瓣膜概述臨床發病率較低,有統計其發病率為1/10萬為幽門部或胃竇部有由粘膜和粘膜下組織構成的瓣膜,將胃和十二指腸分隔開。臨床癥狀與肥厚性幽門狹窄相似,但幽門肌層無增厚。
幽門前瓣膜概述幽門前瓣膜聲像圖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幽門梗阻征象,胃內潴留物較多,胃蠕動明顯增強,排空延遲,幽門肌無增厚,幽門粘膜局部呈隔膜樣向管腔內突起,幽門不能正常開放,管腔內徑狹窄,范圍1~2mm,胃內容物通過受阻,十二指腸充盈欠佳,遠端腸管積氣減少。幽門前瓣膜聲像圖表現幽門前瓣膜十二指腸梗阻——十二指腸解剖十二指腸是小腸最上段的部分,始于胃幽門,呈C字形,包繞胰頭部,于十二指腸空腸曲處與空腸相接,分為四段:1.上部(球部)2.降部3.水平部4.升部十二指腸梗阻——十二指腸解剖十二指腸是小腸最上段的部分,始于十二指腸梗阻三大主要病因十二指腸旋轉不良環狀胰腺十二指腸膜狀狹窄及閉鎖十二指腸梗阻三大主要病因十二指腸梗阻梗阻明顯者,在新生兒期即出現癥狀;梗阻輕者,可在嬰兒或兒童期,甚至在成人時出現癥狀;也有一些終生無癥狀。十二指腸梗阻梗阻明顯者,在新生兒期即出現癥狀;梗阻輕者,可十二指腸梗阻臨床表現上腹脹和嘔吐是首發癥狀,多數病兒為膽汁性嘔吐,但非膽汁性嘔吐不能排除本病,這由梗阻部位與Vater乳頭的關系所決定。十二指腸梗阻臨床表現十二指腸梗阻聲像圖表現胃內容物潴留,幽門持續開放,十二指腸擴張,并示有頻繁逆蠕動,遠端腸腔內充氣明顯減少或無充氣。閉鎖時,腸腔癟陷空虛。十二指腸梗阻聲像圖表現十二指腸梗阻發現十二指腸擴張時,注意觀察遠端是否呈盲端或“風帆”征,是否周圍有胰腺組織環繞,觀察上腹部胰頭位置腸管有無漩渦征,尋找腸系膜上動脈(SMA)、腸系膜上靜脈(SMV)根部,同時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縱切面及橫切面觀察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上靜脈及腹主動脈之間關系。當腸系膜上動靜脈位置及走形異常、腸系膜上靜脈擴張,提示腸旋轉不良,當出現漩渦征時懷疑腸旋轉不良合并腸扭轉,記錄其繞行圈數。十二指腸梗阻發現十二指腸擴張時,注意觀察遠端是否呈盲端或“風十二指腸旋轉不良十二指腸旋轉不良十二指腸旋轉不良發病機制是在胚胎時期以腸系膜上動脈為軸心旋轉不全或異常,引起腸道位置發生異常和腸系膜附著不全而引起的腸梗阻,是小兒十二指腸梗阻最常見的原因,國內占消化道畸形第四位。十二指腸旋轉不良發病機制臨床表現:3-5天即可出現膽汁性嘔吐。腸扭轉時導致腸系膜血管梗阻,可發生缺血性腸壞死、腸穿孔和腹膜炎。十二指腸旋轉不良臨床表現:3-5天即可出現膽汁性嘔吐。十二指腸旋轉不良正常情況下SMV位于SMA右前方,超聲在胰頭下緣水平橫掃時,腸系膜上動脈位于胰體的后方,腹主動脈前方,呈圓形;腸系膜上靜脈呈卵圓形回聲,位于腸系膜上動脈的右前方。縱切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夾角在30°左右,腸系膜上動靜脈主干近似于平行排列。正常情況下SMV位于SMA右前方,超聲在胰頭下緣水平橫掃時,十二指腸旋轉不良聲像圖表現腸旋轉不良時二維超聲于上腹部縱向掃查時難以顯示正常的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與腸系膜上靜脈位置關系發生異常,文獻報道如SMV位于SMA左側,腸旋轉不良可100%確診,SMV位于SMA前方,其中28%屬腸旋轉不良。十二指腸旋轉不良聲像圖表現十二指腸旋轉不良腸扭轉是腸旋轉不良常見的合并癥——超聲聲像圖為上腹部橫切面顯示脾靜脈下方腸系膜根部呈螺旋狀或靶環狀中等偏低回聲,為中腸及其系膜、SMV等以SMA為軸心順時針方向旋轉,中央為SMA,周圍是腸系膜及SMV形成的分層樣結構,即“漩渦征”。扭轉一般為360~720度不等。十二指腸旋轉不良腸扭轉是腸旋轉不良常見的合并癥——超聲聲像圖十二指腸旋轉不良彩色多普勒顯示紅藍相間的螺旋狀或環狀血流信號,呈動脈或靜脈頻譜,腸系膜上靜脈擴張約0.2-0.3cm。十二指腸旋轉不良彩色多普勒顯示紅藍相間的螺旋狀或環狀血流信號環狀胰腺環狀胰腺環狀胰腺概述環狀胰腺是胰腺組織以環狀或鉗狀包繞在十二指腸第二段致十二指腸梗阻的一種先天性畸形。發病率占十二指腸梗阻的10%~30%。環狀胰腺概述環狀胰腺發病機制胚胎時期胰腺的腹側始基與背側始基在融合形成胰頭過程中,部分胰腺始基未能消失或停留在原部位,胰腺包繞十二指腸第二段造成壓迫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環狀胰腺發病機制環狀胰腺
聲像圖特征表現為十二指腸周圍示有胰腺組織環繞。
環狀胰腺
聲像圖特征腸閉鎖和狹窄腸閉鎖和狹窄腸閉鎖和狹窄先天性腸閉鎖和狹窄為十二指腸至直腸間的腸道先天性閉塞和變窄,是新生兒外科中較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發生率約l/5000。腸閉鎖和狹窄先天性腸閉鎖和狹窄為十二指腸至直腸間的腸道先天性腸閉鎖和狹窄男性多發。癥狀出現較早,多于新生兒期前來就診。腸閉鎖中,小腸閉鎖明顯高于其它部位的腸閉鎖,發生率高低依次為小腸閉鎖、十二指腸閉鎖、結腸閉鎖。先天性腸狹窄中,以十二指腸膜狀狹窄最多見,其次為小腸狹窄、結腸狹窄。腸閉鎖和狹窄男性多發。腸閉鎖和狹窄腸狹窄腸閉鎖實心期空化期胚胎發育第六周后腸道空化過程中發生失敗被認為是十二指腸閉鎖和狹窄的主要原因,空化完全失敗導致閉鎖,部分失敗導致膜狀狹窄。腸閉鎖和狹窄腸狹窄腸閉鎖和狹窄小腸腸閉鎖和狹窄的原因說法不一,Dalla認為主要是在胎兒期,腸管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使腸管出現無菌性壞死而導致腸閉鎖和狹窄,Gillick等認為脊索發育不良導致腸閉鎖。結腸閉鎖為器官形成過程中宮內供血不足所引起。腸閉鎖和狹窄小腸腸閉鎖和狹窄的原因說法不一,Dalla認為主腸閉鎖和狹窄腸閉鎖分型I型:膜樣間隔閉鎖,腸壁及腸系膜完整;II型:為兩個盲端由索帶連接,腸系膜完整;III型閉鎖為腸管的兩端被腸系膜V型缺損分開;IV型:多發性腸閉鎖。腸閉鎖和狹窄腸閉鎖分型腸閉鎖和狹窄先天性腸閉鎖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大多會在出生后1周內死亡,其早期死亡率高達75%一95%。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挽救患兒生命的關鍵。腸閉鎖和狹窄先天性腸閉鎖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大多會在出腸閉鎖和狹窄聲像圖表現閉鎖和狹窄部位將腸管分為截然不同的兩部分,表現為上部腸管積液擴張,蠕動增強,而下部各組腸管萎癟、細小,無充氣或少充氣;閉鎖直接征象為擴張遠端呈一盲端,部分病例表現為擴張盲端呈“風袋樣”膜狀組織突向遠端腸腔;而狹窄時,動態觀察可見腸內容物呈線樣通過膜上小孔流向遠端腸腔。腸閉鎖和狹窄聲像圖表現閉鎖和狹窄部位將腸管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美克爾憩室美克爾憩室美克爾憩室概述——美克爾憩室又稱先天性回腸末端憩室,為卵黃管的腸端未閉所遺留下的一種先天性畸形,一般位于距回盲瓣20~100cm回腸系膜對緣,長約1~10cm,多發生于嬰幼兒。正常人群發病率為2%左右,術前確診率低。美克爾憩室概述——美克爾憩室又稱先天性回腸末端憩室,為卵美克爾憩室臨床表現美克爾憩室無癥狀者,術前難以發現,常在行腹部其他手術時偶然發現。而對有癥狀者,常因出血、腸梗阻、腹膜炎造成急腹癥就診,一般多以出血為首發癥狀,主要為憩室壁內含有胃粘膜組織或胰腺組織,這些迷生異位組織可分泌鹽酸和消化酶,腐蝕憩室粘膜,使其發生潰瘍出血。臨床表現可無前驅癥狀,突然便血,多為暗紅色血便,量可多可少,當伴有憩室感染時,可伴有腹痛或嘔吐。美克爾憩室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可無前驅癥狀,突然便血,多為暗紅色美克爾憩室聲像圖表現由于美克爾憩室形態具有多變性,我們按其聲像圖表現將美克爾憩室分為多層型、包塊型及囊腫型。美克爾憩室聲像圖表現美克爾憩室多層型表現:憩室呈鴨梨形或乳頭狀;腔徑較狹細,腔內液性暗區積聚不明顯;憩室壁層次較清晰,與腸壁回聲相似,壁增厚約2mm-4mm,粘膜線毛糙,局部隆起增厚向腔內突起;團塊活動度較大;CDFI顯示壁內有散在點棒狀血流信號。美克爾憩室多層型表現:憩室呈鴨梨形或乳頭狀;腔徑較狹細,腔內美克爾憩室憩室為多層型者,腔內積液較少,分析為非梗阻性,其張力不高,炎癥反應較輕,憩室壁可增厚,粘膜線毛糙,局部可呈塊狀突起,病理證實為異位胃粘膜組織,憩室直徑一般較小,容易漏診。美克爾憩室憩室為多層型者,腔內積液較少,分析為非梗阻性,其張美克爾憩室包塊型表現:憩室形態飽滿,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腔內液體充滿細小光點回聲及斑片狀強回聲;憩室壁水腫增厚明顯,且厚薄不均2mm-7mm,層次模糊,粘膜線不清晰;壁內血流信號豐富,pw顯示動脈血流為高速低阻型改變。美克爾憩室包塊型表現:憩室形態飽滿,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腔內美克爾憩室囊腫型表現:憩室呈橢圓形或球形;腔內容物較多;壁水腫增厚,但五層結構可分辨,腔內液性暗區為少光點或多光點回聲,與回腸相連處水腫增厚呈索帶狀低回聲,壁內血流信號增多,pw顯示動脈血流為低速高阻型頻譜。美克爾憩室囊腫型表現:憩室呈橢圓形或球形;腔內容物較多;壁水美克爾憩室包塊型或囊腫型,超聲容易診斷,臨床表現多伴有腹痛或嘔吐,分析為憩室伴感染所致,但包塊型需與急性闌尾炎進行鑒別,我們曾將1例化膿性憩室炎誤診為闌尾膿腫,兩者首先應從病變區域加以鑒別,闌尾炎一般位于右下腹麥氏點附近,而憩室多位于臍部偏下或偏右部位。美克爾憩室包塊型或囊腫型,超聲容易診斷,臨床表現多伴有腹痛或美克爾憩室體會◆使用高頻線陣探頭◆運用適當加壓操作手法◆提高對本病的認識,了解本病的多種聲像圖表現。◆注意與腹部其他常見疾病的鑒別診斷
美克爾憩室體會腸重復畸形腸重復畸形腸重復畸形概述小兒腸重復畸形是小兒較少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從口腔至直腸各部位均可發生,以小腸重復畸形多見,回腸及回盲部最多見,占50%~70%。它是在小腸腸系膜側出現的一種圓形或管狀結構的空腔器官,與其相鄰的腸有相同的組織結構。腸重復畸形概述腸重復畸形根據位置起源分為:腸內囊腫型-位于腸壁肌層內或粘膜下,向腸腔內突出,多見于回盲瓣附近,早期即可發生腸腔內梗阻。腸外囊腫型-最多見,早期無梗阻癥狀,隨著囊性腫塊的增長而壓迫腸管或引起腸扭轉時,也可發生腸梗阻。根據大體形態分為:球狀型和管狀型,其中球狀型占80%。腸重復畸形根據位置起源分為:根據大體形態分為:球狀型和管狀型腸重復畸形發病機制其病因有多種學說,以胚胎早期消化道再管化受障礙學說較有說服力,認為再管道化時腔內空泡融合,如有部分空泡未與腸管完全融合,則形成與消化道并行的囊性空腔。腸重復畸形發病機制腸重復畸形聲像圖表現為腹腔內囊腫或管狀包塊,壁厚,呈三層結構與鄰近腸壁結構回聲相同,橫斷面呈“雙環”或“三環”征;部分動態觀察可見囊腫蠕動或可見與相鄰腸管相通征象。腸內囊腫型可顯示囊腫周圍有腸內容物環繞、移動.囊內透聲好,伴有感染時囊內可見斑片狀增強回聲,隨體位移動而漂動。腸重復畸形聲像圖表現結腸解剖特點結腸分為四部分1.升結腸—是盲腸向上的延續,起自右髂窩,經腰方肌和右腎前方至肝右葉下方彎向左行,為結腸肝曲,移行于橫結腸。2.橫結腸—自結腸右曲至脾的下方轉向下(結腸脾曲)移行于降結腸3.降結腸—自結腸脾曲起始,經左腎外側緣和腰方肌前方下降,至髂嵴處移行于乙狀結腸。4.乙狀結腸—位于左髂窩,在髂嵴處續于降結腸,呈S形彎曲移行于直腸。結腸解剖特點結腸分為四部分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巨結腸是小兒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發育性疾病,發病率1/2000—1/5000男女比例約為3:1—4:1。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巨結腸是小兒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腸先天性巨結腸-發病機制目前普遍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在胚胎期內骶部副交感神經在發育過程中,因母體有病毒感染、代謝紊亂或中毒等原因,出現發育停滯,使遠端腸管壁內肌間神經叢及粘膜下神經叢的神經節細胞缺如,受累腸道處在持續收縮狀態,大量糞便滯留近端結腸,引起擴張及肥厚從而形成巨結腸。先天性巨結腸-發病機制目前普遍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在胚胎期內骶先天性巨結腸臨床表現:在新生兒期,90%以上患兒最初表現為胎便初次排空延遲,隨后出現嘔吐和全腹膨隆。在嬰幼兒及兒童期,主要表現為便秘及腹脹,并可引發小兒結腸炎、腸穿孔、腹膜炎等。
先天性巨結腸臨床表現:先天性巨結腸巨結腸根據痙攣段長度分為6型:1)短段型:狹窄段位于直腸中下段;2)常見型:狹窄段多在直腸近端、乙狀結腸交界處或乙狀結腸遠端;先天性巨結腸巨結腸根據痙攣段長度分為6型:先天性巨結腸3)長段型:狹窄段位于乙狀結腸近端及降結腸;4)全結腸型:病變累及直腸、全部結腸及回腸末端。先天性巨結腸3)長段型:狹窄段位于乙狀結腸近端及降結腸;先天性巨結腸5)超短段型:病變腸段局限于肛門括約肌、直腸遠端;6)全腸型:病變腸段波及直腸、全部結腸及回腸、空腸,甚至可以累及十二指腸。先天性巨結腸5)超短段型:病變腸段局限于肛門括約肌、直腸遠端先天性巨結腸診斷鋇灌腸是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常規檢查方法,然對新生兒而言,由于HD發病時間短,病變近端結腸還沒有發生明顯擴張、肥厚,當人為地給予注入一定量的鋇劑后痙攣段腸管易被動擴張,造成腸管明顯變窄或擴張的征象不明顯而造成漏診。先天性巨結腸診斷先天性巨結腸診斷超聲檢查是在自然狀態不改變病理條件下對腸管形態結構進行檢查,易于發現痙攣細小的結腸段及擴張的結腸段,且不受年齡的限制。
先天性巨結腸診斷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可顯示結腸痙攣狹窄段;※同時有不同程度的腸管積氣、積液、糞石充盈及腸管擴張、腸壁增厚等征象。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常見型巨結腸:近端乙狀結腸擴張,腔內呈氣糞混雜的高回聲,后壁衰減明顯,遠段腸管細小。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長段型巨結腸:乙狀結腸近端及降結腸腸管癟陷細小;近端結腸擴張,腔內呈氣液或氣糞回聲。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全結腸型巨結腸:整個結腸明顯發育細小,直徑范圍為0.4cm—0.7cm,空回腸廣泛性積液、擴張,蠕動增強。
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超短型及短段型巨結腸顯示遠段直腸痙攣,近段直腸及結腸擴張,內充盈大量糞便及氣體回聲,后壁衰減明顯。先天性巨結腸聲像圖表現先天性巨結腸超聲檢查優勢超聲檢查不但能夠動態觀察蠕動正常的正常腸管情況、無蠕動的狹窄痙攣段,并可準確測量痙攣段腸管的長度,觀察蠕動減弱的擴張段的范圍、程度、管壁的厚度及血流灌注情況,可為制定手術方案提供豐富的影像學信息。先天性巨結腸超聲檢查優勢先天性巨結腸超聲檢查局限性由于腸梗阻,擴張腸管內充滿氣糞混雜的高回聲,特別當腸管大量充氣時,后壁衰減明顯,給檢查帶來很大困難,操作者需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外,同時可建議其它相關影像學檢查的必要性。先天性巨結腸超聲檢查局限性肛門閉鎖肛門閉鎖肛門閉鎖先天性肛門閉鎖又稱無肛門癥,外觀可看到肛窩,部分患兒外觀看不見肛門。發病機制胚胎泄殖腔在發育過程中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或機械因素影響,胚胎后腸發育及泌尿生殖隔發育障礙,直腸不能穿通骨盆膈膜或肛門膈膜而形成,如直腸與尿生殖竇無分開,則形成先天性直腸尿道瘺或直腸陰道瘺。肛門閉鎖先天性肛門閉鎖又稱無肛門癥,外觀可看到肛窩,部分患兒肛門閉鎖發病機制胚胎泄殖腔在發育過程中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或機械因素影響,胚胎后腸發育及泌尿生殖隔發育障礙,直腸不能穿通骨盆膈膜或肛門膈膜而形成,如直腸與尿生殖竇無分開,則形成先天性直腸尿道瘺或直腸陰道瘺。肛門閉鎖發病機制結腸息肉※
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結腸息肉※幼年性息肉結腸息肉是指起源于結腸粘膜上皮的增生物,是小兒較常見的結腸疾病之一。患兒可發生腹痛、腹瀉,但以便血為主要癥狀,表現為間斷性血便、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是指起源于結腸粘膜上皮的增生物,是小兒較常見的結腸疾結腸息肉部分患兒長期便血,可不出現痛苦表現,但可發生慢性貧血,營養不良,嚴重者可影響生長發育。較大息肉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急性腸梗阻。結腸息肉部分患兒長期便血,可不出現痛苦表現,但可發生慢性貧血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在小兒較少見,但被公認為屬于癌前病變;Peutz-Jeghers息肉屬于遺傳性疾病,具有多器官發生惡性腫瘤的重大風險。因此,對于小兒結腸息肉不可小視,及時發現,并應盡可能行內鏡下息肉切除,必要時需定期復查。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在小兒較少見,但被公認為屬于癌前病變;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檢查前準備檢查前對患兒應用開塞露行腸道清潔。對小幼兒哭鬧不止的,應用5%的水合氯醛(1ml/kg)進行灌腸鎮靜。準備少量生理鹽水(50ml左右)備用。結腸息肉檢查前準備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檢查方法常規腹部超聲檢查法肛門部超聲檢查法。生理鹽水灌腸檢查法——主要對位于骨盆深部的乙狀結腸和直腸常規檢查不滿意時采用。結腸息肉檢查方法結腸息肉掃查步驟患兒取平臥位,按照順、逆時針兩個方向對盲腸至直腸整段結直腸進行多切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8055.1-2025越野叉車安全使用要求第1部分:伸縮臂式叉車
- 毛巾產品的生命周期評估考核試卷
- 社會心理學在人機交互設計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涂料配方設計考核試卷
- 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應用考核試卷
- 社交心理學與消費者心理分析考核試卷
- 紡織機械的邊緣計算服務發展趨勢預測考核試卷
- 服裝批發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禽類屠宰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海底設施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考核試卷
- 第八章 堅持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讀本教案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起訴狀范本6篇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培訓課件
- 2024年飲料供應鏈銷售與分銷協議
- 翼狀胬肉患者護理查房
- 2025高考數學專項復習:指對同構問題 講義
- 虛擬用戶場景構建
- 可行性報告編制服務方案
- 湖北公務員面試模擬6
- 醫療美容病歷模板范文
- 雙塊式軌枕總體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