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2-3歲第一課《不一樣的小燈籠》_第1頁
少兒美術-2-3歲第一課《不一樣的小燈籠》_第2頁
少兒美術-2-3歲第一課《不一樣的小燈籠》_第3頁
少兒美術-2-3歲第一課《不一樣的小燈籠》_第4頁
少兒美術-2-3歲第一課《不一樣的小燈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幼兒藝術感知階段 藝術涂抹班 色彩單元( 2-3歲 親子班)藝術涂抹班課標解析1.玩色彩-涂抹、探索、感知2.玩材料-嘗試用不同媒材體驗大型涂鴉3.感知符號-線與圓形的符號認知4.發展動作-觸摸讓認知變得立體嘗試用單色涂鴉,感受把玩色彩的樂趣,享受色彩美感。培養幼兒啟蒙期的樂趣;應始于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繪畫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安全的,不受拘束的工具和材料(如:紙、筆、顏料、水、泥等生活中常見材料),幫助兒童自主地使用這些工具和材料。用線條表現手的運動軌跡,畫出封閉的圓,代表任何形象。通過涂、抹、撕、貼、拍等動作中留下痕跡,促進手部小肌肉群與大動作的發展,進而促進手眼腦的協調性。藝術涂抹班課

2、標解析5.集體合作-美術結合音樂6.親子合作-戶外親子課程音樂與美術主題結合,強調情感的表達與宣泄從大自然提取色彩、符號等繪畫元素,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增進親子情感,機構與家長粘性第一課不一樣的小花燈色彩單元課題設計依據與設計亮點:通過制作趣味手工、季節特點等進行玩色,練習單色涂鴉、三原色混色,感受色彩的美感第1節課主題:不一樣的小花燈一、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放花燈的習俗。2、感受三原色混色的效果3、讓孩子參與作品從平面到立體的過程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三原色,能準確辨別紅色、黃色、藍色難點:顏色擠壓混合的效果三、教具準備:丙烯顏料、水粉筆、PVC透明膜、冰棒棍、膠槍

3、、魚線四、教學建議:顏色不要太滿,適當留白。范畫五、教學基本步驟 :1、圖片導入(5分):調動孩子的五大感官第一步:觀察各種花燈的造型老師有效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1分)第二步:講述元宵節放花燈的習俗,使幼兒了解中國傳統節日(2分)第三部:讓孩子說一說最喜歡的花燈造型、色彩;(2分)2、拿出紅黃藍三種顏色,讓幼兒說一說 ,(2分)3、教師將顏料擠在一片PVC膜上,再將另外一片干凈的PVC膜覆蓋上,摁壓,再拿開,產生肌理美(2分)提問: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花燈,你想掛在哪里呢?你的愿望是什么呢?(3分)六、課后延伸:正月期間可以到有花燈節的地方逛一逛,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氛七、作品評價:

4、1、我們這節課的主題是五彩花燈教學目標是有兩個: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放花燈的習俗;感受三原色混色的效果2、在這個過程里,孩子們的表達與創作都很有趣,又各有特色。我們一起來看下小朋友們的作品3、逐個點評孩子們的作品,(5人以內全部點評,10人以內分兩周一次,點評4個學員)本節課可從以下幾點進行點評:教學目標的達成孩子們的認知表達能力:識別并說出各種形狀的花燈親子合作能力孩子的專注能力一、上課導入觀察各種花燈的造型。老師有效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元宵節放花燈的習俗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節還有猜燈謎、吃湯圓、舞龍舞獅等習俗。小朋友,你都了解哪些習俗呢?二、所需材料丙烯顏料、水粉筆、PVC透明膜、冰棒棍、膠槍、魚線三、詳細步驟第一步:在一片PVC膜上擠上丙烯顏料,再用另外一片沒有顏料的貼上去,按壓,產生融合的肌理效果。第二步:重復以上動作,制作另外2片PVC膜第三步:用膠槍將冰棍棒粘成正方形,一共需要4個。第四步:將4個正方形組合在一起,花燈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