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閣供水站設計設計說明_第1頁
南閣供水站設計設計說明_第2頁
南閣供水站設計設計說明_第3頁
南閣供水站設計設計說明_第4頁
南閣供水站設計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南閣村集中供水站工程設計說明一、前言潭溪河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南閣村新村建設已基本完成,由于生活用水配套未完善,根據實際情況,初步擬定兩個供水方案,一是從縣城水廠埋設管道至南閣,二是新建小型集中供水站,我局承擔供水站方案的編制工作。本次設計依據按實際測量設計,制水區按南閣村要求設置,抽水管道和主供水管線長度由實測確定,其它供水管道長度為估計值。二、工程概況1、地理位置南閣村供水站位于會理縣縣城東南約5km。2、地形地貌本項目位于城河的支流麻龍河流域內,本工程取水水源點有為麻龍河地下水。項目區內地形西高東低,海拔高程左右,屬盆地中山地貌。山上植被較好,壩地農業發達,多為地。3、地層巖性區內出露

2、的主要地層結構為:第四系沖洪積()、第四系殘坡積()、白堊系小壩組()紅砂巖、侏羅系新村組()暗12紫紅色泥巖。現將其巖性特征由新至老按工程地質單元層代號分別敘述如下:第四系沖洪積()粉砂:紫紅色,較密實,充填卵石、角5,分布于河谷;第四系殘坡積()粉土:褐紅色,可塑狀態,含碎石35,分布于溝谷兩側;白堊系小壩組紫紅色粉砂巖():出露于河谷兩側半坡。1侏羅系新村組暗紫紅色泥巖夾頁巖():分布溝谷兩側。24、地質構造本區位于滇東地震帶北端。根據200年86月出臺的四川、甘肅、陜西部分地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劃圖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萬一)1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動

3、反應譜特征周期值為,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皿度。5、氣候特征工程區地處中亞熱帶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冬暖夏涼、干濕(季)分明的特點。流域內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氣溫年差較小,日溫差大。春溫較高,夏溫較低,受地形影響,形成風多、夜雨多、冰雹多的氣候特征。據會理縣氣象站多年實測氣象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15.1,極端最高氣溫34.,7極端最低氣溫-5.,8多年平均相對濕度69;%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風速,最大風速,風向。多年平均日照時數5無霜期24天1。5月至10月為雨季,降水量以多至10月最為集中,占全年降雨量量的87.。5%6、水源及水質供水站從麻龍河邊建水井取水。水源可

4、靠性論證擬建集水井位置們于麻龍河下游,位于南閣村三組。上游集雨面積為4主河道長6上游集雨面積為4主河道長6比降8多年平均徑流量,徑流總量萬,枯水年徑流量平均,徑流總量萬。徑流計算成果表項目均值設計值P=25%P=50%P=75%徑流深(mm)600.000.602.00810.00534.00336.00流量(m3/s)3.414.60773.03771.9114徑流總量(萬方)10763.6814530.969579.676027.66枯水年年徑流()年內分配成果表項目設計值(mm)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總數年平均分配比例10.7018.4028.5015.0

5、27.124.273.573.021.981.621.304.52流量(m3s)2.454.226.543.441.630.980.820.690.450.370.301.0422.941.91枯水年最干的月,流量有,水源有保證。水質如需在此建取水井,應由疾控部門出具水質檢測報告,原水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標準才能取水,在取用的過程中也應定期進行檢測。三、方案選擇1、水源點本工程水源點處常年有地下水涌出,根據水文計算,上游來水豐富,水源點可靠。2、制水區選擇本供水站制水區位于南閣村三組背后,白塔山的南坡,高程約5可以滿足供區要求,廠區紅砂石出露,地質穩定,不受洪水,山體滑

6、坡等自然災害的威脅,排水方便,不占用耕地,但需修一條進廠公路,長約1四、工程任務及供水規模1、工程任務根據新農村建設安排,為保證新建房住戶生活供水,經上級安排,現場勘測,擬定本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抽水工程、制水區工程、供水主管工程。項目實施后可滿足南閣村及周邊地區約180人0安全飲用水。2、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工程設計使用年限為15年3、供水規模()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為人。(2)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供水區現有人口為180人0,人口自然增長率按。計算,預計年后將達到人,則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Xd(3)管網漏失和未預見水量: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15計%算:X2(4)最高日總用水量:Q=+Q=1783/

7、.d5m12()供水規模:m4、供水時間全日供水。五、工程設計本工程主要由抽水工程、抽水管道、高位水池、水處理設備、清水池、管理配套設施、供水管道等組成,現將各單項工程設計分別介紹如下:1、抽水工程抽水機型號選擇,根據工程布置、用水量和抽水時間選擇。抽水機軸線高程為,高位水池高程,抽水管道長,用水量每天,抽水時間按小時左右計算。抽水站水泵選型計算表一、設計基本要求進水口與出水口凈高程差()最小流量()管道長度()二、確定泵型泵型選擇及水泵參數流量()揚程()功率(軸功率配套功率)效率n銘牌標定容許吸上真空高度X三、楊程校核設計揚程()確定管道內直徑()計算管道直徑()計算管道過流流量計算管內流

8、速()管道控制流速水頭沿程損失系數t沿水頭局部損失系數,目局水頭損失捐()損根據計算,水泵選擇型泵X5每小時抽水,每天抽水小時,抽水管道長。管道內徑不小于,采用壓力為的給水管。根據水泵安裝吸程約8采,進水面最低高程為175,2集采水井擬建為圓形井,深9采,根據現場地形,井口高程176,0井采底高程175,位于河底(175)6以采下5,采井直徑4采水,集滿后,一次最少可抽503。2、制水工藝制水工藝流程為:消毒水源水一SYZ-C生活飲用水處理裝置一清水池一用戶:反沖洗利用自然高差井水抽入高位水庫流入凈水設備,凈化后進入清水池。設備進口投加絮凝劑,出口投加消毒劑。凈水機房內修建投藥池,利用設備配套

9、的投藥系統投加凈水藥劑。凈水藥劑為常用堿式氯化鋁。消毒則配套專用的緩釋消毒設備。反沖洗利用設備配套反沖洗水泵提升清水池中的凈化水來進行。3、制水區工程制水區位于南閣村二組。制水區用地長,寬,m順山坡布置,占地面積,建高位水池、凈化機房、投藥室、清水池和管理房,中間空地部分采用花草樹木綠化,部分采用混凝土硬化。高位水池根據水處理時間滯后于抽水時間2-小3時,每天運行16小時左右,決定高位水池容量約,高位水池建成有蓋圓形池,深,有效水深,直徑,有效容積。池墻、池底和池頂均采用鋼筋混疑土現澆,池底厚,池底墊層厚,池壁厚,池頂厚。高位水池設計最高蓄水位為,最低出水位。水處理裝置本工程設計采用專業凈水器

10、丫二0直接進行水處理,處理能力15m3/h,水源水經水處理設備處理后直接進入清水池。生活飲用水處理裝置的設計需由專業生產廠家完成,其安裝由生產廠家負責,本設計列入相應工程費用。水處理裝置進水高程為,出水高程為。另需建一棟凈化機房,XX和兩個投藥池XX。清水池根據一天用水量的建清水池,容量約為,清水池建成有蓋圓形池,深5有效水深2內直徑,有效容積。池墻、池底和池頂均采用C鋼筋混疑土現澆,池底厚,池底墊層厚,池壁厚,池頂厚C清水池設計最高蓄水位為,最低供水位14、管理配套設施管理區包括圍墻、供電設施、進廠公路和管理房等,管理房為一層磚混結構,用作辦公室、臥室、保管室和廚房等。管理房總建筑面積約為9

11、02。池制水區供電需架設左右的高壓線路和安裝一臺的變壓器一臺。進廠公路需新建110。0池8、供水主管(1)管網設計流量管網供水規模為:最大用水量(小時供水,流量為)。供水主管長,前采用管,管道壓力M后采用管,管道壓力。(8)管道及水表安裝供水管道在管網出廠處安裝總表,在分組安裝分表,其余在各用水戶安裝水表。管道需埋入地面以下70cm,經過凍土地段時,管道應埋入凍土層以下。根據實際情況供水管道每40m全斷面采用0.5m長的m7.5砂漿砌塊石固埋,抽水管道每20m全斷面采用0.5m長的m7.5砂漿砌塊石固埋,穿公路采用下穿方式,埋深不小于1.2m,跨溝渠時在兩側用m7.5砂漿砌塊石作支墩,用鋼筋牽線固定,工程量已計入固埋砼中。六、工程預算本工程設計總投資152.萬6元1,其中:建安工程81.萬1元9、設備購置費41.萬6元6、獨立費用22.萬5元0(建設及施工場地征用費21.萬6元9)、基本預備費7.2萬7元。(詳見預算表)七、用水成本分析用水成本由抽水費用、制水費用和管理費用組成,抽水費用主要由電費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