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心轉移_第1頁
科學中心轉移_第2頁
科學中心轉移_第3頁
科學中心轉移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比較次 第 項目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 成就棉紡織:1哈格里 夫斯一珍妮紡紗機 (1765年);2克隆 普頓一騾機(1779 年);2卡特萊特一 水力織布機(1785 年)動力:瓦特一改良 蒸汽機(1785)交通運輸:1富爾 頓一輪船(美、 1807年);2史蒂芬 孫一蒸汽機車(1814 年)1電力的廣泛應用: 西門子一發電機、格 拉姆一電動機;2內燃機和新交通 工具的創制:卡爾本 茨一內燃機驅動的汽 車、萊特兄弟一飛 機;3電訊事業的發展: 貝爾一電話、馬可尼 一無線電報4化學工業以原子能(1945年美 國一原子彈爆炸、1954年 蘇聯一第一座核電

2、站建 成)、航天技術(1957年 蘇聯一第一顆人造衛星上 天、1981年美國一第一架 航天飛機升空)、電子計 算機的應用(1946年美 國一電子計算機誕生、 1964年美國一集成電路計 算機問世等)為代表,還 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 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 (1973年美國一重組DNA生 物基因工程首創成功)等 高新技術三次工業革命興起時間次第 項目、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時間18世紀60年代開始19世紀70年代開始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 英國的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在 世界范圍內確立。世界局勢的相對安定,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福利制度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英國美國1865

3、德國1871、英國法國1870、日本1868意大利1871制度(政策)、獨立、穩定先進的社會制度、經濟建設為中心、民族獨立、穩定壓倒一切(和諧)三次工業革命興起的前提和條件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啟示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 的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在世 界范圍內確立。世界局勢的相對安定, 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推 行福利制度與國家壟斷 資本主義先進的社會制度、經濟 建設為中心、民族獨立、 穩定壓倒一切(和諧古 代治世)資本海外貿易、奴隸貿易 和殖民掠奪積累了大 量資本。資本積累和對殖民 地的肆意掠奪積累 了大量資金。資本主義國家(積累、 馬歇爾計劃)社會主義國家(高積累開放引進)勞動力圈地運動的進一步推行造

4、成了大批雇傭勞動力。19世紀近代教育興 起20世紀現代教育 興起、發展科教興國, 培養社會主 義勞動者技術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 了一定的生產技術。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展20世紀科學理論的 重大突破科教興國, 開放引進技 術市場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 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 民國家,國外市場急劇 大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 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 成,加大了對商品的需 求二戰及戰后各國 對高科技迫切的 需要。開放走出去、 擴大內需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第 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范圍突破口源動力交叉1、首先發生在英 國,從發明和使用 機器開始;2、以輕工業為突 破口,開始于棉紡

5、織業;3、發明機器者大 多是具有實踐經驗 的工人和技師,發 明成果都是生產經 驗的總結;1、同時在幾個國家 發生,規模廣泛,發 展迅速;2、第二次工業革命 以重工業為突破口;3、有堅實的科學基 礎,科學與技術結 合;與工業生產結 合,推動生產力的發 展;4、許多國家與第一 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1、歐美亞多國同時進 行;2、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軍 事工業為突破口3、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 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 相互促進;4、科學技術各個領域間 相互滲透,高度綜合又 高度分化(兩種趨勢)科學中心轉移自1954年,英國科學家貝爾納對科學的歷史進程做出整體概括,最早支出從古至今18個歷史時期

6、的世界技術和科學互動中心。對近代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現象最體系的歸納是日本科學史家湯淺光朝與1962年得出的。他給出了科學中心的定義,并指出科學興隆期在世界范圍內曾按下列順序轉移:意大利一 一英國一一法國一一德國一一美國。他總結得出上述各國的科學興隆期平均約80年。這種現象在科學史 上被稱為“湯淺現象”。其后,1974年,我國著名科學計量學家趙紅州在此分析了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現 象,并總結了各國稱為科學中心的原因。自從“湯淺現象”被提出后,國內外眾多學者、科學史家不斷 地從各角度著手對“湯淺現象”進行研究,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1意大利1540-1610佛羅倫薩,威尼斯,帕多瓦2英國1660-1730

7、倫敦3法國1770-1830巴黎4德國1870-1920柏林5美國1920-至今加利福尼亞,硅谷等三次產業技術革命18世紀英約翰.凱伊飛梭瓦特蒸汽機 第一次產業革命內燃機技術的發展第二次產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 電動機和發電機問世20世紀中葉以來,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第三次產業革命科學中心轉移的意義 隨著世界科學中心轉移,必將帶來一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振興和國家 的強盛,隨之而來的是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以及經濟中心和科學中心的相互促進。如隨著美國中央政府的力量日漸強大,美國經濟在一套比較成熟的制度體系的保障下,實現了跳躍式進展。 在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這個新興的工業

8、國家一重大科技成果為基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 中成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在19世紀末迅速趕上并超過了在過去兩個世紀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歐洲 強國。國內外關于科學中心轉移的主要爭議第一個爭議是,“湯淺現象”指出,世界科學中心的活動是規律 的,表現為一種周期性的科學中心轉移,即平均每80年就有一次科學中心的轉移。孩子前主要學者在假 設這個規律存在的前提下,在預測美國之后的下一個世界科學中心時,貝爾納和湯淺比較看好前蘇聯,而 趙紅州比較看好中國。此外,當今世界并沒有明顯的科學中心轉移到某一個國家的趨勢,因此這是人們 目前議論最多的問題。其次,人們對于“湯淺現象”也存在一些疑問,譬如人們曾注意到,湯淺光

9、朝的 計量分析僅考慮了科學成果的數目,而沒有考慮不同科學成果之間的質的差別。有關科學中心轉移的思 索 如前文所述,美國自1920年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到今年已90余年,可是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科學中心轉 移到某個國家的趨勢。因此,本人提出了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1.美國科學的未來式怎樣的?湯淺認 為,美國的科學同樣遵守歐洲科學的發展規律,即科學興隆期也是80年左右。也就是說,從1920年開始 成為科學活動中心,到2000年前后退出科學活動中心的舞臺。湯淺的工作于普萊斯不謀而合,普萊斯在 描述美國科學的“飽和增長”的現象時說:“我們應當期望,美國科學從1950年開始,已經度過自己的鼎 盛年代。大約再過30

10、45年的時間,就可能導致完全的衰落。因此我們現在正處于這個衰落時期的一半或 者三分之一的階段。”趙紅州千禧年的結論:“盡管目前美國還十分發達,并且還要子啊二三十年內控制 這個科學中心的地位,但是,美國科學衰落的命運似乎是注定了,爭論的不過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2.下一個世界中心將移向何處?根據歐洲、俄羅斯及亞太地區經濟政治和科技的發展趨勢和過去的基礎來看, 在21世紀,美國不再可能成為世界科技的唯一中心。中國、日本、歐洲和俄羅斯的等國家都有一定的基 礎和技術資金的儲備,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發展勢頭也很好,因此最有可能的結果是,21世紀的世界科學 中心和經濟政治形勢一樣,呈現多中心化或多極化的局面。3.中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之一的條件有哪 些?在政治經濟方面,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社會穩定,極大地提高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