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知識_第1頁
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知識_第2頁
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知識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知識概述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的供應動脈狹窄或閉塞所致,輕者僅出現短暫 的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嚴重者可致命。據統計,缺血性腦卒中的發 病率高于出血性腦卒中,約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虬 頸內動脈和 椎動脈都可出現閉塞和狹窄,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 多O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狹窄和閉塞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另外,膠 原性疾病或動脈炎引起的動脈內膜增生和肥厚,頸動脈外傷,腫瘤壓 迫頸動脈,小兒頸部淋巴腺炎和扁桃體炎伴發的頸動脈血栓,以及先 天頸動脈扭曲等,均可引起頸內動脈狹窄和閉塞。頸椎病骨質增生或 顱底陷入壓迫椎動脈也可造成椎動脈缺血。診斷要點診斷要點概述.腦血管造影 可

2、以顯示不同部位腦動脈狹窄、閉塞或扭曲。頸動 脈起始段狹窄時,造影攝片時應將頸部包含在內。NASCET提出的用 來估計狹窄程度的計算公式如下(N是最大狹窄部位的直徑,D是頸動 脈球遠端的正常動脈的直徑):狹窄程度二(1 一 N/D)X100%.頭部CT和MRI檢查 急性腦缺血性發作2448h后,CT可顯示 缺血病灶。MRI可以在腦缺血發生后6h顯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圍。磁 共振造影(MRA)可顯示動脈系統的狹窄和閉塞,并可見有局限的信號 密度丟失的“裂隙”伴有遠端信號的重現。.頸動脈B超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可作為診斷頸內動脈起始段 和顱內動脈狹窄、閉塞的篩選手段。.腦血流量測定133氤(133Xe

3、)清除法局部腦血流測定可顯示不對 稱性腦灌注,提示局部腦缺血病變。臨床表現根據腦動脈狹窄和閉塞后神經功能障礙的輕重和癥狀持續時間,可分 三種類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持續不超過24h,其 中70%以上不超過lOmin,僅1496患者的神經缺損持續超過60min;在 24h內可好轉,而9096的TIA患者在發生后4h內逆轉。頸內動脈缺血 表現為突然的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失語、單眼短暫失明等,少有意 識障礙。椎動脈缺血表現為眩暈、耳鳴、聽力障礙、復視、步態不穩 和吞咽困難等。不論缺血部位在何處,癥狀持續時間均較短,最長亦 不超過24h,但可反復發作,甚至Id數次或數十次。

4、可自行緩解, 不留后遺癥。腦內無明顯梗死灶。.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RIND)局限性缺損持續時間超過24h 而又小于1周,僅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 5%,但最終可逐漸恢復正常功 能。腦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完全性卒中(CS)也有文獻稱腦血管意外(CVA),為永久性的不可逆 轉的神經功能缺損,是由于腦或腦干的部分區域灌注不足所致。癥狀 較TIA和RIND嚴重,且不斷惡化,常有意識障礙。腦部出現明顯的 梗死灶。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不能恢復。完全性卒中又可分為輕、中、 重三型。治療概述通常選擇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或者藥物治療。也有人采用經皮或逆行 性開放氣囊血管成形術對頸內動脈和椎基動脈狹窄進行治療,但是操 作時脫落的碎片可能造成栓塞、狹窄可復發以及缺乏長期隨訪均阻止 了這種方法的推廣。.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id endarterectomy)適用于頸內動脈顱外 段嚴重狹窄(狹窄程度超過5096),狹窄部位在下頜骨角以下,手術可 及者。完全性閉塞24h以內亦可考慮手術,閉塞超過2448h,已發 生腦軟化者,不宜手術。NASCET研究發現,對于在120d之內的半球 性或視網膜T1A、輕度無殘疾的CVA以及同側高級別狹窄(70%)的 患者,與藥物治療比較,內膜剝脫術可降低致命性及非致命性CVA及 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的發生率。.顱外 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