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重點達標名校2023學年中考五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重點達標名校2023學年中考五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重點達標名校2023學年中考五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重點達標名校2023學年中考五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重點達標名校2023學年中考五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3中考語文模擬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測試卷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測試卷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

2、交回。一、積累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危機時刻最能看出人的膽識,勇者首當其沖,怯者畏縮不前,我們當做前者。B焦裕祿紀念館的墻上懸掛著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其中“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C“五四”演講賽場上,選手們信心十足,夸夸其談,精彩的表現令觀眾由衷地贊嘆。D古往今來,闡釋孔子思想的論著汗牛充棟,專家學者潛心探尋包含在論語中的奧秘,把握其中蘊藏的真諦。2下列各項判斷與分析中,正確的一項是( )A“大國工匠”“記住鄉愁”“精準扶貧”“熱鬧極了”四個短語結構各不相同。B“他打算明天去揚州”和“我真的還不清楚他的打算”中兩個“打算”的詞性相同。C

3、“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他揀椅子。”D“讓座不是一種法律責任和義務,而是一種道德自律行為。”這個復句是轉折關系。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恰當的一項是( )A李攀同學各門功課都好,每次考試都在全年級名列前茅,老師們對她頂禮膜拜,直夸她將來前途無量。B濟南作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各得其所,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C起伏的群山鱗次櫛比,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D假如每個人都能見賢思齊,以人之長補己之短,那么我們每天都會有進步,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愈加美好。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按照田園城市的建設標準,規劃者首先考慮的是,讓市民“看得見山

4、水,記得住鄉愁”。B3月9日上午,許多志愿服務組織走進鄉村,開展“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義務植樹。C沒有人天生偉大和卓越,關鍵是你愿不愿意在默默之中不斷豐富自我,發現自我。D川航機組突遇險情,成功備降,強烈震撼著網友的心,紛紛為他們的專業素養點贊。5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自非亭午夜分,_ 。(酈道元三峽)_ ,_ ,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氣餒,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會達到一個美好的境界,這正如陸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說:“_ ,_ ”。何處望神州?_。(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補充完整。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

5、同是宦游人。_ 。6古代文化常識積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古詩中有很多傳統文化。例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杜牧的“豆蔻梢頭二月初”,以“豆蔻”米代稱十三四歲的女子:左思詠史中的“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以“弱冠”代指_。地名中也蘊含文化常識:如古人常用“陰”與“陽”米表示南北方位,王羲之蘭亭集序中就有“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的句子,據此我們可以推斷,“蘭亭”最初應該位于“會稽山”的_(填方位)。習俗中也有文化,如農歷_(時間)的端午節,源于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有著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習俗。二、閱讀7閱讀下面文言選段,按要求完成各題。十年春,

6、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

7、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又何間焉(參與,動詞)B必以信(相信,動詞)C雖不能察(即使,連詞)D公將鼓之(擊鼓,名稱活用為動詞)2下面句子朗讀停頓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B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D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3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曹劌與鄉人的對話,表現了曹劌作為一介平民對國家高度的責任感。B本文第二段運用對比表現了曹劌和莊公指揮才能的高下之別。C本文在剪裁上別具匠心,詳寫論戰,略寫作戰,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D在曹劌心目中,士兵的勇猛無畏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4將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8閱讀下文,完成各題。周厲王使芮伯率師伐戎,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芮季曰:“不如棄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于子。子無以應之,則將告之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譖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遂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而啟之,芮伯之罪也。芮:姓氏,讀ru。戎:泛指西部少數民族 賈: 招致。譖:zn ,誣陷。瀆貨:貪財。啟:引發1解釋文中的加點詞。使_(2)卒_2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認為您繳獲的戰利品不

9、止一匹良馬,就都來向您請求。B大王身邊的臣子一定因為您繳獲的戰利品不止一匹良馬,就都來向您請求C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因為您繳獲的戰利品不止一匹良馬,就都來向您索求。D大王身邊的臣子一定認為您繳獲的戰利品不止一匹良馬,就都來向您索求3概括文章內容,并擬寫一個標題。4作者認為兩伯“罪”在“知王之瀆貨而啟之”。其實,芮伯面對文中的其他人物,也犯下了致命的過錯。請你總結出兩點。9閱讀與賞析李疑傳李疑以尚義名于時,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疑門,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聞君義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許諾,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爐灶,使寢息其中。征醫視脈,躬

10、為煮糜煉藥。旦暮執其手,問所苦,如侍親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復生,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余兩,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難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曰:“君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而歸。面發囊,籍其數而封識之。數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于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贐以貨,遣歸。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與疑交。宋學士曰:“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疑愿士,非有奇偉壯烈之姿也。而其所為事,乃有古義勇

11、風。是豈可以貌決人材智哉?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見。吾傷流俗之嗜利也,傳真事以勸焉。”踵;走到。贐(jn):贈送的財務或路費。愿士:溫和、老實的人。義勇:偏義復詞,偏指“義”。1下列句中的“以”字與“二子以米饋”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其境過清B何不試之以足C以塞忠諫之路也D可以一戰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范景淳請求李疑收留他,是因為李疑有“好周人急”的美名。B范景淳后來臥床不起,李疑侍候如同親人,沒有絲毫厭煩的神情。C李疑前往旅店取范景淳留下的行囊,為了避嫌,還特意請求鄰人一同前往。D李疑用范景淳留下的錢為他辦完喪事,把剩下的錢悉數還給了他的兩個兒子。3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金華范景淳吏吏部 疑許諾,延就坐 躬為煮糜煉藥 二子以米饋,卻弗受4翻譯下列句子。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聞君義甚高,能假我一榻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10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雷電究竟從哪里來?駱昌琴雷電是大自然最驚心動魄的景象之一,特別是那些光華奪目、劃破長空的閃電。世界各地平均每小時要下18002000場雷雨,每秒鐘發出100次閃電。在24小時內,有大約850萬次閃電襲擊地面。有聲有色的雷電并非虛張聲勢,它確實威力無窮。1975年,一次強大的閃電襲擊了津巴布韋烏姆塔利城附近的一座茅屋,一下子擊斃21人。在美國,平均每年被雷電直接擊斃的

13、人數超過125人,還有3萬幢房屋和建筑物被摧毀。雷電常常是伴隨狂風、暴雨、冰雹而來,還會劈壞樹木、造成火災、干擾無線電通信等,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那么雷電究竟從何而來?18世紀以前,流傳著許多關于它的神話。人們對雷電究竟從何而來還一無所知,連少數科學家都以為雷電是毒氣在空中爆炸。第一個揭穿雷電秘密的是美國著名學者本杰明富蘭克林。1752年夏天,富蘭克林準備了一只用木條和絲手帕做成的大風箏,在風箏頂端縛上一根細鐵絲,并把它與放風箏的麻繩連在一起,繩末系了一段不導電的綢帶,以便抓握,而在麻繩與綢帶之間再系上一把鐵鑰匙。當雷雨來臨時,富蘭克林帶著小兒子奔向野外,頂著狂風暴雨把風箏送上高空云層。一

14、會兒,麻繩被淋濕,變成良導體,隨著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風箏和繩索全都帶了電,麻繩上原先披散的纖維都奇妙地直立起來。富蘭克林覺得手有點兒發麻,他興奮地把手指挨近那把鐵鑰匙,立刻就有電火花向手指飛來。這些現象與實驗室中帶電物體的性質完全相同,原來閃電不過是大氣中的強烈放電現象!其他各國也有不少人做了類似實驗,俄國著名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和朋友利赫曼教授,各自把裝在室外長鐵桿的一端引進實驗室內,制成“測雷機”,多次觀察打雷時發出的電火花。閃電和雷鳴總是一起出現,但是打雷不一定就會下雨。人們通常把能制造雷電和雷雨的烏云叫做雷雨云。通過大量探測,科學家知道:在雷雨云積極發展時,云體會開始帶有大量電荷,而且總

15、是在云體上部集中正電荷,云體下部集中負電荷。由于電的感應作用,又使雷雨云籠罩下的地面帶有正電。這樣,在云的上下部之間、云與云之間、云與地面之間,就會形成強烈的電場。隨著電場兩邊電位差越來越大,正、負電荷間將發生擊穿空氣的放電現象,并激發空氣發光,這就是閃電。每次閃電的電流可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安培,溫度高達兩三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出五倍。在狹窄的閃電通道中,空氣被突然劇烈加熱,迅速膨脹,然后空氣體積又陡然縮小。空氣由此發生振動,造成了轟隆隆的雷聲。可為什么雷雨云會帶電呢?為什么雷雨云中的電荷總是呈上正下負的分布呢?自富蘭克林揭示了雷電的本質之后,無數科學家為查明雷電之源絞盡腦汁,提出過許多

16、種解釋。我們可以把這些解釋大致歸為三大類:第一類認為,雷雨云吸附了空氣中的帶電離子而起電;第二類認為,云粒子受到外界電場感應,因為即使在晴朗時,大氣也存在電場;第三類認為,帶電云層是由于云粒子間的相變、摩擦、破碎等機械作用或云粒子的化學變化形成。雷電是大自然最常見的自然現象,盡管科學家提出了多種大相徑庭的假說,但直到今天,還沒有一種假說能完美地說明雷電的起源。1根據文章相關內容,分析雷電形成的過程,在下圖處填寫恰當的內容。2簡要分析文章第自然段的作用。3閱讀下列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在24小時內,有大約850萬次閃電襲擊地面。(“大約”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文章第段講述富蘭克林的故事是為了說

17、明雷電是大自然最常見的現象。(判斷句子的正誤,并闡明理由)4文章第段說雷電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其實,我們也可以利用雷電為人類造福,請根據你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大膽設想。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答 應侯文秀一出門,阿明就被一股熱氣包裹住了。他右肩掛著沉重的工具包,只好一邊下樓一邊用左手撥打顧客的電話。然后,他把手機揣好,騎著摩托轟隆隆出發了。阿明是一個維修工,每天都有接不完的工單。來到第一家,女主人開了門,剛化了半邊妝的臉嚇了阿明一跳。男主人在廚房里做飯,兩個孩子在玩玩具。一家四口開始吃早飯的時候,網絡調試好了。阿明好久都沒有和老婆、孩子一起吃早飯了,更別說陪母親。一大早,母親打電話來

18、,卻只是叮囑他別中暑了。突然間,他有些難受。他想,這樣下去,自己大概快要成為一個機器人了。這個小城,電梯公寓太少,大部分都是小高層。阿明爬了一樓又一樓,汗水卻還是那一身。臨近中午,他低頭看了看時間,還好,能趕過去看看母親。這時候,卻又接到一個電話。一個老太太說,她在家弄了大半天,電視就是弄不好。阿明說,我下午來。老太太的聲音突然顫抖起來。她說,你要不來,這個晌午阿明看了看天,白得晃眼。路上幾乎沒有車,行人也沒有。樹木無精打采地垂著頭。他找到了老太太住的小區,爬上六樓。門沒有鎖。他推開門,正要脫鞋,聽見老太太說,不用,不用,我一個人獨住,不講究的。老太太的聲音,比電話里平和多了。阿明心里的石頭落

19、了地。他只想盡快弄好電視去陪陪母親。母親也像這個老太太,一個人獨住。老太太在旁邊說著什么,阿明一句也沒有聽進去。說話聲停了,老太太進廚房了。電視終于調試好了,阿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時,老太太顫巍巍地端出一碗醪糟蛋,放在桌上。她說,孩子,來,吃了!不,不用。阿明搖著頭,拎起了工具包。吃了吧,孩子阿明聽出來,老太太的聲音又變了,變成了哭腔。這是公司的規定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太太哽咽著,可是,我的兒子不在工具包從肩上滑了下去。老太太的聲音很快又平和下來。她說,上次阿明到隔壁來修電視時,她見過他。她說,阿明長得太像她的兒子了。她說,她今天故意弄亂電視線路,就想再看看阿明阿明吃了醪糟蛋,心里也被老太太的

20、那些話弄亂了。他想問一問老太太的兒子,卻不敢問。這時候,阿明的手機又響起來。他趕緊接了,喊了一聲,媽!他聽到了一聲答應。但是,他一時有些糊涂,不知這聲答應是來自手機,還是來自身旁。頓時,淚水涌上了他的眼眶1“工具包”是文中的細節描寫,下面兩個句子分別表現了人物當時怎樣的心理?請概括回答。阿明搖著頭,拎起了工具包。工具包從肩上滑了下去。2第段中畫線句子有何作用?3請簡要概括阿明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4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三、應用12某校組織了以“書法+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活動結束后,同學們收集了豐富的材料(見鏈接),發出了“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倡議,呼吁更多的師生

21、學習書法。新聞摘錄:近日,各地紛紛出臺文件,規定本地七至九年級學校,在語文課程或校本課程中每學期安排不低于10課時的書法課。調查數據:各學校書法教師中,書法專業教師占15%,語文教師兼任占56%,美術教師兼任占29%。學者感言:寫字時,一直有一個紅線框成的界線,垂直與水平紅線平均分割的九宮格,紅色細線圖成字的輪廓。紅色像一種“界限”,我手中毛筆的黑墨不能隨性逾越紅線輪廓的范圍,九宮格讓我學習“界限”“紀律”“規矩”。(蔣勛漢字書法之美書者留言:柔軟的毛筆,可以寫出有力的線條:一個個不同的漢字,都有優美的結體;寫字還是自己心情的記錄,真是太有超了!練字需要凝神靜氣,漢字書寫中的姿勢、筆順、運氣等

22、對如何做人都有啟發意義。從鏈接材料中,再提煉兩個要點作為倡議書的內容。學校開設書法課,為培養學生熱愛書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_。_。活動中,下面這幅毛澤東的作品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對這幅作品的欣賞不恰當的選項是(_)A線條奔放,筆力雄健。B五字錯落有致,收放有度。C氣韻貫通,展現書者胸襟。D采用隸書書體,方正典雅。四、綜合性學習與寫作13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作文。題目:再小的帆,也要起航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你的生活經歷和感悟,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力求寫出真切體驗與獨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與人名。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生命中,我們有過許多次“疼痛”的感覺;在生活中,我們

23、有過許多次“疼痛”的經歷。在疼痛中,我們成熟、成長。正視疼痛,疼痛也美麗。 以“疼痛”為寫作內容,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戲劇除外),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寫出真切體驗與獨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與人名。2023學年模擬測試卷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積累1、C【答案解析】C項,夸夸其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含貶義,與語境不符。故選C。2、C【答案解析】A. “大國工匠”是偏正短語;“記住鄉愁”是動賓短語;“精準扶貧”是偏正短語;“熱鬧極了”是補充短語。B. “他打算明天去揚州”和“我真的還不清楚他的打算”中兩個“打算”的詞性不相同。第一個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

24、C項正確。D.“讓座不是一種法律責任和義務,而是一種道德自律行為。”這個復句是并列關系。3、D【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對成語的理解運用能力。成語辨析常設制的考點有是否望文生義、感情色彩是否恰當、與語境是否相符、語意是否重復、使用對象是否正確等。在判斷成語使用正確與否時,一定要認真理解句意,根據句意進行判斷。“頂禮膜拜”是形容對人崇拜崇敬到了極點,不能用于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后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與語境不符;“鱗次櫛比” 意思是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不能用來形容“起伏的群山”。見賢思齊,意思是見到德才

25、兼備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齊。使用正確,故選D。4、A【答案解析】B殘缺賓語。句末加“的活動”。C語序錯誤。把“豐富自我”和“發現自我”對調即可。D殘缺主語。應在“紛紛”的前邊補充上“網友們”。【答案點睛】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學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從內容角度分析詞義的不同理解病因,可從語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辨識病句的方法, 還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語感能力。5、(1)不見曦月 (2)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3)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滿眼風光北固樓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答案解析】傳統的記憶型默寫題,要求

26、學生直接默寫出指定的文句,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強背誦識記,尤其是不僅能背誦,還要能默寫。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能夠背誦全文(詩),選擇符合語境要求的句子。“曦”“欲”“疑”“柳”“鄰”“歧”是此題中的易錯字,作答時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寫,要想得滿分,關鍵在于平時強化記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寫錯別字。【答案點睛】默寫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直接型默寫題、理解型默寫題、遷移型默寫題、運用型默寫題、簡單賞析型默寫題。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記清楚,寫正確,理解透徹,對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錯不漏

27、、不增不添地進行背誦和書寫。另外要對名句要注意分類積累。6、男子成年20歲 北面 五月初五 【答案解析】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弱冠”代指男子成年20歲。從“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中的“陰”分析,應該是山的北面。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端午節為農歷五月初五,相傳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設定的節日。二、閱讀7、1B2A3D4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第一次擊鼓能

28、振作士兵們勇氣,第二次鼓士氣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已經完全消失了。【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平時注意多積累歸納,加強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象的理解與識記,并學會遷移運用。本題是對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現象的考查,要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信實情,名詞。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語境斷句。可借助標志性詞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對話詞“曰”、“云”等。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和謂語動詞“測

29、”和“懼”,“難”修飾“測”,是“難以推測”的意思。所以應在“難”和“懼”前斷開。故選A。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由“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可知,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即取信于民。故選D。4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獄,案件;雖,雖

30、然;情,實情。鼓,擊鼓;作,振作;再,第二次。參考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

31、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

32、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8、1 派 最終 2D3芮伯獻馬4(1)不聽芮季的勸說,執意獻馬. (2)對王身邊的人貪婪不得而誣陷自己缺乏防備。【答案解析】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古今異義詞,使:

33、派。2考查句子的翻譯。根據重點詞語:“左右”指身邊的臣子,以:認為。求:索求。故選D。3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況下,標題要根據文章內容來擬寫。此文寫的人物是芮伯,事件是芮伯想把得到的良馬獻給周厲王,故而擬寫為芮伯獻馬。4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芮季已經告訴他周厲王是個貪得無厭、聽信讒言、良莠不分的昏君,而芮伯卻依然獻馬取寵、行賄送禮。榮夷公果然派人來向芮伯索求東西,沒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誣陷芮伯。總結出兩點原因一是周厲王貪得無厭,二是王身邊的人的誣陷。【答案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

34、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于初中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譯文周厲王派芮伯率領軍隊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馬,芮伯想把它獻給周厲王。芮季勸阻說:不如舍棄這主意。大王貪欲無厭,而且又好聽信別人的讒言。現在在軍隊回來的時候獻上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認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沒有東西應酬他們,他們就會在王面前說你的壞話,大王必定相信他們的話。這樣做是招引禍患啊。芮伯不聽勸告,終于把馬獻給了周厲王。榮夷公果然派人來向芮伯索求東西,沒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

35、誣陷芮伯。說:芮伯還有藏私啊!周厲王大怒,將芮伯逐出。君子談到這件事都說芮伯也有過錯。你既然知道大王貪得無厭,卻又誘引他的貪欲,這就是芮伯的過錯啊。9、1B2D3吏:做官,當官 延:邀請 躬:親自 卻:推辭,拒絕4我不幸生病了,沒一個人肯讓我留宿,聽說你有高尚的節義,能把你的床借我躺一下嗎?先帝不因(不嫌棄)我身世低微、見識淺薄,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里來訪問我。【答案解析】1A因為。B項與例句都是:用。C以致。D憑借。2D錯誤,李疑拿出自己的錢買了棺材,把他葬在城南的聚寶山。拿著那個封好了的布袋,寄放到同村人的家里。寫信叫范的兩個兒子來,等到范的兩個兒子來了以后,李疑同他們一起挖出棺

36、材,取回布袋按照登記的數字(把錢)還給他們。3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的兩個詞都是古今異義詞,如“延:邀請。躬:親自。”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疾”:病。“舍”:留宿。“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

37、淺。“顧”:探望”。【答案點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參考譯文:李疑因為崇尚道義聞名當時,特別喜歡周濟別人的急難。金華人范景淳在吏部當差,得了病,沒有別的親人。人們對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著拐杖走到李疑門口,告訴李疑說:“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留我。聽說您品德很高尚,能

38、借給我一張床養病嗎?”李疑答應了他,邀請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適的房間,安置了床褥爐灶,讓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來醫生給他把脈,親自給他煮粥熬藥。從早到晚拉著他的手,問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親人一樣。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臟了床被,又臟又臭讓人難以接近。李疑每天給他擦洗,沒有一點厭惡的神情。范景淳流著眼淚說:“我連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報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黃金白銀四十多兩,在過去住過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來。”李疑說:“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應該如此,還要回報干什么?”范景淳說:“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這有什么好處呢?”李疑于是請鄰人一起去,提

39、著回來了。李疑當面打開行囊,記下數目封存起來作了標記。幾天后范景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錢買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寶山。將所有封存好的裝有財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鄰人家里。李疑寫信讓他兩個兒子來。等他的兩個兒子來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帳冊歸還給他們。他們用米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反而用財物送給他們,讓他們回去了。人們因此稱贊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歡和李疑交往。宋學士說: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為人。他沒有魁偉雄壯的外表,可是他做的事,卻有真摯淳樸的仁義之風。這么看來,人的才智見識又怎么能憑借相貌來決定呢?論語上說:整個社會污濁,清廉的君子才顯現出來。我為貪財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記載他的事跡來規勸世人。”

40、10、1云下地面:正電荷 形成強烈電場 擊穿空氣,放電發光2通過列數字和舉例子,寫出了雷電聲勢大,威力無窮,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引出了下文對雷電究竟從何而來的說明,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3(1)不能。“大約”表示估計,說明24小時內閃電襲擊地面的次數是一個估計的數字,去掉的話就變成了精確地統計,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錯誤。列舉富蘭克林的故事不是為了說明雷電是大自然最常見的現象,而是揭示了閃電不過是大氣中的強烈的放電現象這一秘密。4示例:蓄電造福:閃電時,把電能儲蓄起來,需要多少就用多少;雷電來時威力巨大,可研發一些速充材料,利用雷電迅速充電,來取代現在的

41、充電電瓶。(想象合理即可)【答案解析】1測試卷分析:考查篩選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讀全文,了解文章說明的內容,特別是主要段落、層次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審清題意,從文章中準確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對篩選出的信息進行比較,選取原文中能表現題意的相關的詞句作答。若內容過多,也可以采取對內容進行簡單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題對文章第6段的內容進行篩選概括即可作答。2測試卷分析:本題考查語段的作用。在說明文中,語段的作用往往運用某種說明方法,來說明對象的某種特點;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傳說故事、引用謎語或者詩歌等,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或者引起下文,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文學性和可讀性,激發

42、讀者的閱讀興趣等。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作答即可。本題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在于說明雷電的危害巨大,同時又引起下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據此理解作答。3測試卷分析:(1)考查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解答方法:表態(一般不能刪)。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本題抓住“大約”的表達作用分析即可。(2)考查對語句內容的理解。列舉富蘭克林的故事不是為了說明雷電是大自然最常見的現象,而是揭示了閃電不過是大氣中的強烈的放電

43、現象這一秘密。故“講述富蘭克林的故事是為了說明雷電是大自然最常見的現象”的分析是錯誤的。4測試卷分析:主觀性測試卷。這類問題的解答結合文章的內容,說法只要合理就可以。考查的是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情況。做好這類題首先要對所給材料有準確地把握,然后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再遷移到文段中來。答案不唯一,符合題目要求即可。11、1(1)表現了阿明擔心吃了老太太的醪糟蛋而違反了公司規定的害怕的心理以及想回去陪伴母親的急切心情。(2)表現了阿明聽到老太太話時震驚的心理,也表明了阿明聽了老太太的話后不由得產生了同情、憐憫之心。2運用環境描寫,渲染了中午天氣的酷熱,反襯出阿明對工作的敬業和吃苦耐勞的性格特點,推

44、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3提示:圍繞勤勞能干、孝敬長輩、吃苦耐勞、樂于助人、心地善良等方面來回答。4小說通過敘述一個孤獨的老太太“騙”維修工阿明來陪伴自己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吃苦耐勞、樂于助人的打工者形象,歌頌了勤勞、善良、孝敬、助人等中華傳統美德,呼吁社會要關注空巢老人。【答案解析】1考查根據作品內容進行合理推斷與想象的能力。解答此題關鍵是理解上下文的內容,抓住人物在文中的言行表現,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來分析,揣摩人物的當時的心理活動,句,根據前后文“臨近中午,他低頭看了看時間,還好,能趕過去看看母親。這時候,卻又接到一個電話。”“這是公司的規定”的介紹,當阿明幫老太太修好電視后,老太太留他吃

45、醪糟蛋,阿明搖著頭,表現了阿明擔心吃了老太太的醪糟蛋而違反了公司規定的害怕的心理,以及想回去陪伴母親的急切心情。句寫阿明當聽到老太太說“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太太哽咽著,可是,我的兒子不在”,他的心被震撼了,產生了同情、憐憫之心。2考查景物描寫及作用。景物描寫的作用一、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二、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以上各種作用常常同時出現,景物描寫可以同進具有一種或幾種表達作用。要根據具體文章具體分析。“天,白得晃眼。樹木無精打采地垂著頭。”突出天氣的悶熱,表現阿明工作環境惡劣,反襯出阿明對工作的敬業和吃苦耐勞的性格特點,為下文

46、阿明留下來陪老太太的情節做鋪墊。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內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寫方法,作者對人(事)物的評價,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等;最后結合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答題即可。如:“他右肩掛著沉重的工具包,只好一邊下樓一邊用左手撥打顧客的電話”“能趕過去看看母親”“違反公司規定吃了老太太的醪糟”看出阿明是一個勤勞能干、孝敬長輩、樂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4歸納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語言表述上一般來說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體歸納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這方面的情況,對歸納中心有幫助,但不應拘泥于此格式。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從文章標題入手。有的題目概

47、括了文章的中心,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標題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從分析文章開頭結尾入手。有的文章開篇點題,起到統領全文、點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點明或深化中心。從分析文中議論、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此文人物是阿明和老太太,事件是一個孤獨的老太太“騙”維修工阿明來陪伴自己的故事,表現了主人公阿明勤勞能干、孝敬長輩、樂于助人、心地善良的品質,反映留守老人的情感缺失、寂寞無助,呼吁關注空巢老人。三、應用12、(1)學習書法讓人中規中矩,懂得紀律和規矩的意義,并能以此約束自身。 書法是優美的藝術,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和自律精神,對于做人有啟發意義。 (2)D 【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與概括。題干要求“提煉兩個要點作為倡議書的內容”,閱讀材料,從中概括出學習書法的兩大好處即可。如根據“學者感言”的內容,可以概括出學習書法可讓人中規中矩,并以此約束自身;根據“書者留言”可根據出書法“對如何做人都有啟發意義”。(2)本題考查“草書”特點及寫法。解答本題,要大致了解書法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