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李白的詩歌閱讀鑒賞_第1頁
關于李白的詩歌閱讀鑒賞_第2頁
關于李白的詩歌閱讀鑒賞_第3頁
關于李白的詩歌閱讀鑒賞_第4頁
關于李白的詩歌閱讀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李白的詩歌閱讀鑒賞李白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 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作抒寫了“濟蒼生”“安黎元”的 美好理想,體現他蔑視權貴,同情人民的情感 ; 又善于描寫壯麗的自 然景色。主觀抒情色彩濃厚,詩風豪放雄奇,想象豐富,色彩斑斕。 在他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表現手法達到高度的統一。 他生活的時代主要是開元、天寶的四十多年,即所謂“盛唐”時期。 這是唐帝國空前繁榮強盛卻又潛伏著各種社會矛盾和危機的時代。 這一時代特點,結合著他的獨特的社會經歷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詩 篇表現了與杜甫詩迥然不同的浪漫主義風格,具有很鮮明的獨創性。“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時

2、期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五歲時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少年時受到了較好的 教育,不僅是一個“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時 還是一個“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的少年游俠和羽客,傳 說他曾經為打抱不平而“手刃數人”。二十歲以后,他開始在蜀中 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諸名山。開元十三年 (公元 725年),李白 二十五歲,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 區大定,海縣清一” (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 ,他“仗劍去國, 辭親遠游”開始了一個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時期。渡荊門送別 就

3、寫作于這一年。此詩的寫作時期過去曾有兩種說法。黃錫圭李太白年譜認為 寫于乾元二年 (公元 759年) 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來時。詹瑛 李白詩文系年則把它系于開元十三年 (公元 725 年)下,認為這 是李白初出夔門后的作品。中國文學寶庫唐代精華分卷 ( 王洪 主編)中認為,雖然詩題中有“送別”二字,但“來從楚國游”, “仍憐故鄉水”等句,顯然是離鄉遠游時的口吻 ; 題中的“送”可能 是指長江水送他離別故鄉而言 ; 詩中思想感情與他早年作品相近,而 迥異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據此認為,此詩應該是李白初出夔門后 的作品。年輕時的李白從遙遠的蜀地順著長江乘舟而下,渡過了荊門山, 來到楚國境內漫游。看

4、到隨著平野的出現連綿的群山已經消失,長 江進入廣闊的原野繼續奔流。月亮映在江中像天上飛下的一面鏡子。 空中的云彩好比奇幻多姿的海市蜃樓。這樣的景色沒有讓年輕詩人 留戀忘返,看著這浩浩西來的長江水,反而引起他的思鄉之情,水 是故鄉親,是他不遠萬里相送我的行舟。明胡應麟:“山隨平 野盡,江入大荒流太白壯語也 ; 杜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骨力過之。”近高步贏:“語意倜儻,太白本色。” ( 唐宋詩舉 要卷四) 。恣情山水、廣交朋友的壯年時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處,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

5、出蜀以后游洞庭,歷襄陽,上廬山,東至金陵、揚州,復折 回湖北,以安陸為中心,游先后北游洛陽、龍門、嵩山、太原,東 游齊魯,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游跡所及,幾半中國。同時,李白結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杜甫、孟浩然等大詩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就創作在這一時期。在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在湖北武漢登上仙人騎鶴飛天的黃鶴樓, 揮手送別將要東下揚州老朋友孟浩然。目送著他乘坐的一葉扁舟在 一江春水上漂浮。帆影逐漸遠去,逐漸模糊,消失在廣闊碧空的盡 頭。作者長久地佇立,一顆詩心已被老朋友帶走。眼前只見浩渺無 邊的長江呵,向著遙遠的天邊滔滔奔流宋代的大詩人陸游說: “太白等此樓送孟浩然詩

6、云: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 流。蓋帆檣映遠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 入蜀記卷五 ) 此詩富有意境,令人回味無窮。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浪游生活,寫下了不少游歷名山大川的詩篇, 他喜愛的山水往往不是寧靜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絕壑的 大山,天外飛來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這些雄偉奇險的山川, 特別契合他叛逆不羈的性格。李白來到安徽當涂縣與和縣界臨的天 門山,看到天門中開的地方,楚江奪得一條出路。東流的江水止住 了步,翻騰回旋,急急地向北奔注。兩岸相夾的青山,從江左江右 一起迎出。逆著陽光望去,天便遠處,有一片孤帆身影顯露。詩雖 短小,但容量不小。看似寫山,還相當別致的寫到水 ; 看似

7、寫景,還 相當巧妙的抒了情。在無形出塑造了一位在前進路上昂首挺立、心 懷激動、一片熱情,迎著太陽勇往直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對 壯麗事物的滿腔熱愛和他豪邁個性的精神力量,總在詩行間洋溢突 涌,使這首以勁健之筆畫出的山水圖,完全可以作為充滿陽剛之美 的寫景代表作來鑒賞。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中、晚年時期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

8、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似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行路難本是樂府雜曲舊題內容多些世途艱難和離別的人 生感慨。明胡震亨:“行路難世路艱難及貧賤離索之感。古 辭亡,后鮑照擬作為多。白詩似全學照。” ( 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 校注卷三引李詩通 ) 這里李白借用來抒發自己不得志的抑郁情 懷。名貴的美酒斟滿了金杯,珍奇的佳肴堆放在玉盤。放著豐盛的 宴席卻實在享用不了,拔劍四顧心中好生憂煩。想渡過黃河但堅冰 層層,要攀登太行卻大雪漫漫。閑時學呂尚垂釣渭水濱,忽又效伊 尹夢經日月邊。詩人感嘆人生道路太艱難,歧路重重,腳步應該如

9、 何邁?相信會有乘風破浪的一天,在蒼茫的海上掛起云帆 ! 這首詩寫 詩人功業未遂,被迫離開長安的悲憤心情,也表現了茫然失路的強 烈痛苦既不因失敗而放棄理想追求的倔強和自信。從餞別盛宴寫起, “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路、 負劍空嘆的抑郁苦悶。從“心茫然”轉入世路艱難的感慨。“閑 來”“忽復”兩句,感情由伏而起,歷史的聯想中寄寓著失望中的 希望。接下來四個三言短句,是由憧憬回到現實的有一次感情激蕩。 最后兩句,唱出了沖破阻礙、積極入世的強烈心聲。明朱諫:“世 路難行如此,惟當乘長風,掛云帆以濟滄海,將悠然而遠去,永與 世違,不蹈難行之路,庶無行路之憂耳。”對本詩的主旨

10、,歷來有“積極自信”和“消極棄世”兩種不同意見。但無論是哪一種意見, 都不得不承認李白沒有放棄原先的政治理想這一點。功業未九之前, 它是不會自動棄世的。傾吐胸中的憤郁和不平,用隱居蕭散的假想 向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提抗議。這正是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所在, 也體現了他喜用“豪語”寫悲憤的風格特征。這一時期李白的生活是窘迫的:“歸來無產業,生事如飄蓬”, 心情也很悲憤:“摧殘檻中虎,羈紲鞲上鷹”。身如飄蓬,壯志難 酬。詩人惋惜昨日時光之不可挽留,感嘆今朝日月多么煩憂。看著 萬里長風正把南去的北雁送走,面對美好秋色,正可以酣飲高樓! 那漢魏文章建安詩歌風骨使人陶醉,從建安到唐朝中間,謝脁的詩清 新朗秀

11、。和叔叔李云暢談詩文,使李白逸興湍發壯思飛躍,真想飛 上九天把明月捉攬在手。可恨壯志難酬呵,憂如抽刀斷水水更流; 遙想未來命運呵,舉杯消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不如披散 頭發駕一也扁舟任意飄游 ! 起句波瀾突起,不知其所從來,連用時一 字長句,噴涌出郁結抑塞之氣。第三句忽作轉折,接以即席所見之 景; 第四句連類而下,是落到題面。“蓬萊”至“欲上”四句,寫對 才能的自負和對理想的追求,隨雙貫主客,然其旨在主,“抽刀”、 “舉杯”以下,為又一大轉折,從幻想回到現實,更加重內心的憂 愁苦悶,以慨激語綰結全篇。詩人想以醉酒來麻木、排遣自己的愁 思,同樣也是事與愿違,愁思更重。真是報國有策卻

12、請纓無門。 清沈德潛:“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 ( 唐詩別裁卷六 ) 清方東樹:“起二句,發興無端。長風二句,落入。如此落 法,非尋常所知。抽刀二句,仍應起意為章法。人生二句, 言所以愁。” ( 趙味詹言 ) 此詩充分抒發了內心的苦悶與悲憤, 并以末尾兩句來表示同黑暗決裂的態度。詩人胸襟豪邁,語言奔放, 所以并不使人過份的頹唐與低沉。讀者可以得到最深切的感受是詩 人的豪情與逸興,使那顆永遠不會向黑暗勢力屈服的驕傲的心。天寶十四載 (755) ,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冬,又因參與李璘謀反 而獲罪下獄。出獄后,又被判處長流夜郎,“平生不下淚,于此泣 無窮。” ( 江夏別宋之悌 )乾元二年(759) ,遇赦得還,往來于金 陵、宣城間。上元二年 (761) ,李白六十一歲,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討 史朝義,他由當涂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次年,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家。 李白的一生是復雜的,他將“儒”、“仙”、“俠”三者結合了起 來。在黑暗的現實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終未能實現。但他又始 終在追求,矛盾、沖突、憤懣、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