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教育之文化傳承_第1頁
新時期中國教育之文化傳承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10 -新時期中國教育之文化傳承侯穎慧教育這一“上所施、下所效”“養子使作善”的活動是任何一個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民族國家所必須應對的問題。現如今,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年變好,在這一背景下,大力發展教育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子系統,教育應當如何發展?本文主要立足教育,依據文化這一主線來探討新時期中國教育的文化傳承問題。此間,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播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方面需要盡可能地促進民族經濟發展,加速民族現代性建設;另一方面要避免全盤西化的思想,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增強國民對中

2、華文化的認同感。毫無疑問,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時期文化傳承存在的問題家庭教育難足文化傳承之需1.傳統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家長是影響家庭教育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由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觀念,家庭教育從原始社會作為一種自然形態出現,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逐步形成傳統,其在我國傳統社會中一直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古至今,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頭百姓,都將家庭作為子女教育的主要場所?!懊夏溉w”的故事至今仍傳為美談,“上梁不正下梁歪”等諺語隨處可見。自古以來就為人所認同并予以踐行的家長教育及責任意識,歷經數千年風雨之后正變遷發展。許多家長似乎已經

3、不再將教化子女視為自己責無旁貸的義務,而是或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推向其他人。一方面,許多年輕夫婦日常生活中會把子女交由自己父母看管照料,同時也將教化子女的責任推給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許多家長都將子女交由學校和社會看管。雖然,這種做法可能會在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方面給予兒童更多的社會化信息,但親子之間的許多隔閡亦由此產生。2.傳統家庭教育影響的缺失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家庭教育在內容和方式上為我們總結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其一,傳統家庭教育在內容上弘揚勤儉節約、孝悌為先等美德。首先,親情倫理之孝悌為先。古人十分注重品行,把人品的確立作為做人最重要的因素,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加強子女的道德修為,

4、其中尤以孝悌之德教育為重;其次,生活習慣之克勤克儉。我國自古以來都強調廉潔勤政與克勤克儉,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廣大勞動人民,都十分崇尚并強調對子女的節儉教育;最后,個體人格養成之重志尚謙。立志是修身之基,只有確立志向,才會明確努力的方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向著目標前行,一個人若無志向,便會隨波逐流,虛度年華,一事無成。因此,古代家庭教育極其重視勵志勉學。其二,傳統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強調總體原則之嚴慈相加、具體方法之率先垂范。首先,總體原則上之嚴慈相加,以嚴為主。雖然疼愛子女是父母的自然感情,但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應做到嚴愛結合,且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更注重前者。顏之推雖主張家庭教育的總原則是嚴慈結合,

5、但他特別反對“無教而有愛”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次,具體方法上之深入實踐、率先垂范。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傳統家庭教育十分重視父母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作用。顏氏家訓把這種榜樣示范作用比作“風化”,認為“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然而,上文討論的家庭教育內容、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形勢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傳統美德正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而被“揚棄”。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教育內容上更加看重對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對優良美德、親情倫理教育比較疏忽;其二,目前大

6、多數家長家庭教育中對子女比較嬌慣,缺少應有的嚴格管教。學校教育難承文化傳承之重1.傳統“師道”日衰“師道”,簡言之,即為師之道。中國傳統“師道”歷經千百年的發展,不單單是對教師職業的一定模式化的約束,更重要的是對教師職責的劃分與認定。傳統“師道”的內容即便放在當下也依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在提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今天仍需繼承與發揚。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國人或以封建倫理為由,對傳統師道進行或此或彼的批判;或以現代民主、自由、平等為據,對其進行或解構或轉型的反思,特別是近年來在新課改、新教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傳統“師道”處于不利的傳承處境:其一,傳統“師表”日益丑化。在傳統教育中,教師的形象一直

7、是光輝、無私的,所謂的“師表”正是對教師職業的高度肯定?!皫煴怼痹谖覈鴼v史長河中始終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古人對教師的光輝形象進行了崇高的歌頌。然而,時至今日,由于信息網絡時代挑戰和民主、自由呼聲的高漲,一些教師的丑聞被媒體過度放大,導致的惡果就是破壞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其二,傳統“師法”日益矮化。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深厚的知識積淀、嫻熟的教學技藝,這也是其獲得學生尊重的根本。自古以來,評價一個教師好壞的核心標準就是其是否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但是,目前越來越多教師面臨傳統師道尊嚴日益喪失的局面。這主要是因為現在不少網絡輿論對教師職業發起挑戰,認為知識是互聯網上廉價的資源,而教師的知識儲備、

8、教學技藝不足以得到尊重,有些學生甚至專門用鉆牛角尖的問題刁難教師,對原本具有威嚴的教師職業進行挑戰、挑釁,用變了味的“民主”貶低教師的地位。其三,傳統“師職”日益弱化。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勞動是極其嚴肅的事情。身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對自身所肩負的歷史責任有全面的理解,還要對教師職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然而,時至今日,部分教師愈發背離教師職業的這一要求。一是部分教師日益背離傳統師道中“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職責。部分教師由于種種因素,“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是竭盡全力做好自己教書育人的這一本職工作,而是想方“跳槽”,設法“下?!?,愛崗敬業精神不夠。二是部分教師日益背離傳統師道

9、中“誨人不倦,清貧樂道”的職業操守。教師勞動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其勞動過程的長期性,教師勞動的這一特性又決定了從事教師職業必須具備較其他職業更為突出的敬業奉獻精神,因此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誨人不倦,清貧樂道、愛崗敬業。但目前我國部分教師在這方面卻做得相對不夠,不僅不了解學生,還存在差別對待學生的現象。2.課程中傳統文化內容日薄教育行業經歷歷史的洗禮后,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高度制度化的行業。如何設計科學的課程體系成為教育成敗的關鍵,同時其也決定了能否有效地實現文化傳承目的。但是總體來看,目前我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對文化傳承的關注度較低,總體傳承效果不力,下面按顯、隱兩類分別對學校教育文化傳承不力的課程

10、因素進行分析:一是,學校教育文化傳承不力的顯性課程因素,表現為課程體系中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少,安排的課時、學時嚴重不足。以我國大學通識課程設置為例,從結構上看,主要由公共必修課和素質教育類選修課兩部分構成;從內容上看,主要以公共必修課為主。此外,教材編纂中體現傳統文化的內容少,而且相對于各科具體教材而言,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明顯不足且有減少之勢。二是,學校教育文化傳承不力的隱性課程一方面會降低學生對學習本身的自信心,體現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足,出現比較明顯的成績下滑問題;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訓。中國古代教育場所大多依山傍水,所謂“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各個學校不僅在校

11、園的設置及整體布局上都會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會因不同的學習內容把課堂分別設在不同的場所。北京大學有“一塔湖圖”,清華大學有“荷塘月色”,它們都已超出了物質存在的功用,成為精神的依歸。校園中的隱性課程建設在我國歷來都受到相當的重視。然而,目前這種隱形課程建設態勢不明朗,具體表現為校園建筑日益物質化,缺乏傳統學校氣質;校園環境日趨商業化,缺乏傳統文化氛圍;活動場所日漸機械化,缺乏傳統人文關懷等。新時期文化傳承之踐行家庭教育文化傳承之踐行作為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歷史上曾建立過最健全的家庭教育體系,對當代家庭教育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啟迪意義。在新時期,必須轉變家長在文化傳承方面的思想,雖然家庭教育的內容

12、包括了德智體美等各個維度,但就傳統文化傳承而言,家庭教育應該更多地將重點放在對子女傳統禮儀禮節與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教育上。其一,對傳統禮儀禮節的強化。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精神便是“禮”,中國也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自古以來,“禮”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我們有必要結合傳統的禮之要求,對子女進行傳統禮儀禮節的教育。其二,傳統自立精神及行為的細化。自立能力即一個人的生存能力,自立是每個人生命的靈魂,沒有了它,形同“殘廢”。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是很重視子女自立能力的養成的,對此,有論者曾將“教子不恃門第、不為子孫增產業、不私己子、不容驕惰”等作為古代家庭教育中重視自立教育的表現。當前,

13、我國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個不足是自立能力較差,因此,當前我國家庭教育文化傳承的另一重要內容便是對自立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不能因為自己門第的顯赫、家長的權勢而貪圖安逸驕奢;同時應具備堅韌的品質和強大的受挫能力。要使子女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鼓勵子女理智、從容地對待挫折。家庭教育在文化傳承的形式上,應當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為主。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食其力精神及行為養成也是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等做起的。因此,在開展家庭教育時,家長應該重視對歷史上重要傳統禮節禮儀的講解,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自立自強和遵守傳統禮節的習慣,學習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讓子女知道傳統禮儀禮節及

14、自立精神在當下也具有重要意義,其在現代生活、學習中依然扮演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從而把子女培養成為更加完整的人。學校教育文化傳承之踐行學校教育要想開展有效的文化傳承工作,應該明確的一個總體思路是:課程是本源,教師是關鍵,文化氛圍是依托。具體說來:1.改進當前學校課程設置,呵護課程中之傳統文化內容在課程目標上,應充分挖掘并體現傳統文化因素。在現有的中國教育體制下,如果文化傳承不列入具體的課程目標當中,廣大教師就很難形成文化傳承的自覺意識,并將其作為一項任務付諸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課程結構和類型上,應調整并增加傳統文化的學科和課時上例。由于未能從邏輯結構上保證學生接受完整性的文化,也未能在實

15、踐中有效傳遞和傳播人類的整體文化,因此,在課程內容和教材編寫上,應擴充并加深傳統文化知識素材。2.提升教師傳統文化素質,守護教師之傳統“師道”尊嚴顯然,學校教育的文化傳承離不開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素養。教師應當作為文化知識的社會代言人,踐行“道尊”,故而必須賦予教師以制度權威。要做到“師之當嚴”,教師應當運用技巧建立權威,高度關注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3.完善現有校園文化環境,維護校園環境中之傳統文化氛圍針對上文提到的隱性課程缺少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校園建筑趨于商業化傾向的同時,還應認真規劃具有傳統人文精神的學?!叭宋木坝^”。對于圖書館、閱讀欄、各樓廊墻壁兩側等地,應盡可能鑲嵌上中國傳統格言警句和書法、繪畫等作品,以最大限度地凸顯人文氣息,起到激勵情緒、愉悅心情、陶冶情操、規范行為等作用。此外,還應著力構筑傳統校風,精品打造學校師生的傳統精神人格。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文化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