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實驗中學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一次學業調研考試試卷(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實驗中學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一次學業調研考試試卷一、選擇題1.(2018溫州模擬)如圖是2018年1月31日的月相,被稱為超級藍血月,則當天最接近農歷( )A. 初一 B. 初七 C. 十五 D. 二十二【答案】 C【考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天文學術語。是天文學中對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
2、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解答】由圖可知,這個月相是滿月,滿月在農歷的十五、十六出現;故答案為:C。2.(2018溫州模擬)文成銅鈴山森林公園奇花異草、野生動物眾多,銅鈴山內所有生物構成一個( )A. 生物圈 B. 生態系統 C. 群落 D. 種群【答案】 C【考點】種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時間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解答】多種生物的總和構成群落;故答案為:C。3.(2018溫州模擬)科學家發現熊貓的糞便中含
3、有一種細菌,可以破壞竹子細胞最外層結構中的纖維,并將其轉化為糖類。則該細菌破壞的是竹子細胞中的( )A. 細胞壁 B. 細胞膜 C. 細胞核 D. 細胞質【答案】 A【考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纖維素,它形成細胞壁的框架,內含其他物質。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這種框架由一層層纖維素微絲,簡稱微纖絲組成的,每一層微纖絲基本上是平行排列,每添加一層,微纖絲排列的方位就不同,因此層與層之間微纖絲的排列交錯成網。微纖絲之間的空間通常被其他物質填充。【解答】細胞最外層由纖維構成的是細胞壁;故答案為:A。4.(2018溫州模擬)酒駕測驗儀器中有一種重要的金屬元素鉻,鉻原子的核外電子
4、數為24,相對原子質量是52,則鉻原子的核電荷數是( )A. 52 B. 24 C. 28 D. 76【答案】 B【考點】原子的構成與探索過程【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中子數在數值上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解答】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4;故答案為:B。5.(2018溫州模擬)幼兒患感冒通常利用霧化治療。霧化器將藥液霧化成霧狀小液滴,通過呼吸進入幼兒的血液循環系統,則藥液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圖中的( )A. 1 B. 2 C. 3 D. 4【答案】 C【考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解析】【分析】血液循環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血液由左心室
5、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再經各小靜脈中靜脈最后經過上、下腔靜脈及冠狀竇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干的各級分支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解答】霧化器將藥液霧化成霧狀小液滴,通過呼吸進入幼兒的肺部,而后完成交換進入血液中,通過肺靜脈進入右心房;故答案為: C 。6.(2018溫州模擬)下表是小明同學設計的空氣質量記錄表,其中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項目 空氣污染
6、指數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A. 可吸入顆粒物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答案】 D【考點】空氣污染與保護【解析】【分析】空氣污染物是由氣態物質、揮發性物質、半揮發性物質和顆粒物質(PM)的混合物造成的,其組成成分變異非常明顯。【解答】空氣本身的成分不是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大氣中本來就含有;故答案為:D。7.(2018溫州模擬)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過濾 B. 稱取氯化鈉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的pH值【答案】 C【考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該題主要考查常規的化學實驗操作中的知識點;【解答】A、
7、過濾時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錯誤;B、使用天平稱量時,應該是左物右碼;故B錯誤;C、濃硫酸稀釋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量,會造成局部過熱溶液飛濺,且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所以稀釋時應該濃硫酸往水里加并不斷攪拌;故C正確;D、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時,一定要用干燥的pH試紙,所以應該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故D錯誤;故答案為:C。8.(2018溫州模擬)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與相關的科學解釋相對應的是( )選項 “禁忌” 原理解釋A 用錫壺裝醋酸 活動性順序:Sn R2 R3 R4 , 則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其導電能力越強(電阻越
8、小)。說明:對比實驗3組或以上;電路中觀測對象電流表、電壓表、燈泡三者只取其一,結果定性判斷邏輯合理也可;(2)導體長度【考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導體和絕緣體【解析】【分析】物體傳導電流的能力叫做導電性。【解答】(1)該題主要是探究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對其導電能力的影響,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是變量;實驗的第一步是準備器材和不同的溶液;故答案為:按照如下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15%、20%和25%的氯化鈉溶液;將10%的氯化鈉溶液裝入導電裝置,接入電路中,讀出電流表示數I1與電壓表的示數U1 , 計算電阻值R1a并記錄,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測量得出R1b、R1c ,
9、 計算出平均值R1;將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分別裝入導電裝置,重復步驟,計算出電阻的平均值R2、R3、R4;比較R1 、R2 、R3 和R4 , 若R1 R2 R3 R4 , 則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其導電能力越強(電阻越小)。說明:對比實驗3組或以上;電路中觀測對象電流表、電壓表、燈泡三者只取其一,結果定性判斷邏輯合理也可;(2)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有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種類;而該實驗中改變了ab之間的距離,所以是導體長度對電阻的影響;故答案為:導體長度;故答案為:(1)按照如下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15%、20%和25%的氯化鈉溶液;將10%的氯化鈉溶
10、液裝入導電裝置,接入電路中,讀出電流表示數I1與電壓表的示數U1 , 計算電阻值R1a并記錄,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測量得出R1b、R1c , 計算出平均值R1;將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分別裝入導電裝置,重復步驟,計算出電阻的平均值R2、R3、R4;比較R1 、R2 、R3 和R4 , 若R1 R2 R3 R4 , 則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其導電能力越強(電阻越小)。說明:對比實驗3組或以上;電路中觀測對象電流表、電壓表、燈泡三者只取其一,結果定性判斷邏輯合理也可;(2)導體長度。四、解答題28.(2018溫州模擬)小明進行了金屬燃燒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實驗 1 2 3
11、 4步驟 將一片打磨過的鋁箔在空氣中用酒精燈加熱 用針去刺破實驗1中的液滴 將另一片相同鋁箔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引燃 將另一片相同鋁箔磨成鋁粉,在空氣中點燃現象 鋁箔不燃燒,熔化成液滴但不滴落 觀察到里面的液態物質依然沒有流出來 鋁箔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 劇烈燃燒,甚至發生爆炸查閱資料:鋁的熔點為660.37,氧化鋁的熔點為2054,酒精燈火焰最高溫度為665.5請根據上述資料,并結合已學知識,解釋各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答案】 當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時,空氣中氧氣濃度較小,鋁箔不能燃燒,但是鋁箔會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保護膜。由于鋁的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低,鋁會熔化;而氧化鋁熔點比酒精燈火焰
12、溫度高,所以不熔化,但它包裹在鋁的表面,因此形成液滴狀。刺破氧化膜后,里面的鋁迅速與氧氣反應又生成致密氧化膜,因此也不會流出。將鋁箔放入氧氣瓶中,氧氣濃度高,因此鋁會劇烈燃燒。當鋁箔磨成鋁粉后,與氧氣接觸面積大大增大,因此可以燃燒,甚至爆炸。【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發生燃燒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氣、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質,如氧氣、氯酸鉀等氧化劑;(3)藥達到著火點,,即能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熱能(點火源).【解答】Al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單質,在空氣中能夠迅速氧化從而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能夠隔絕空氣保護金屬;氧化鋁的熔點遠高于鋁單質,所以鋁熔化后,氧化鋁
13、沒有熔化;故答案為:當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時,空氣中氧氣濃度較小,鋁箔不能燃燒,但是鋁箔會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保護膜。由于鋁的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低,鋁會熔化;而氧化鋁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高,所以不熔化,但它包裹在鋁的表面,因此形成液滴狀。刺破氧化膜后,里面的鋁迅速與氧氣反應又生成致密氧化膜,因此也不會流出。將鋁箔放入氧氣瓶中,氧氣濃度高,因此鋁會劇烈燃燒。當鋁箔磨成鋁粉后,與氧氣接觸面積大大增大,因此可以燃燒,甚至爆炸。29.(2018溫州模擬)在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后,小明設計了如下幾組實驗:(1).上述實驗可以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有 1 。(2).實驗A中硫酸銅溶液與燒杯中鐵粉混合后充分反
14、應,過濾,往濾渣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沒有產生氣泡,則濾液中的溶質可能的成份是 1 。(幾種可能都寫出來)(3).實驗D中,若將稀鹽酸逐滴加入燒杯中時,混合物中4種離子(分別用a、b、c、d表示)數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當滴入稀鹽酸的質量在哪個點(選填“甲、乙、丙”)時恰好完全反應,并說明理由。 1【答案】 (1)ACD(2)FeSO4;CuSO4、FeSO4(3)丙,分析表格abcd分別代表Na+、Cl-、OH-、H+ , 丙處OH-、H+數量相同都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產生氣體的實驗必須在密封的狀態下完成
15、,不產生氣體的反應在正常狀態下即可;A:Fe+CuSO4=Cu+FeSO4;B:Na2CO3+2HCl=2NaCl+H2O+CO2;C:BaCl2+Na2SO4=BaSO4+2NaCl;D:NaOH+HCl=NaCl+H2O;B實驗產生了氣體,但裝置沒有密封,所以B裝置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答案為:ACD;(2)A:Fe+CuSO4=Cu+FeSO4;加入HCl沒有氣體產生,說明Fe粉沒有剩余,所以Fe粉可能不足或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的溶質可能為:FeSO4;CuSO4、FeSO4;故答案為:FeSO4;CuSO4、FeSO4;(3)D:由NaOH+HCl=NaCl+H2O反應可知,四種
16、離子分別是:Na+、Cl-、OH-、H+;由于是鹽酸加入NaOH中,所以a是Na+;而Cl-隨著HCl的加入會逐漸增加,所以b是Cl-;而H+、OH-都會減少,且H+是0;當OH-為0時,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應;故答案為:丙,分析表格abcd分別代表Na+、Cl-、OH-、H+ , 丙處OH-、H+數量相同都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故答案為:(1)ACD;(2)FeSO4;CuSO4、FeSO4;(3)丙,分析表格abcd分別代表Na+、Cl-、OH-、H+ , 丙處OH-、H+數量相同都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30.(2018溫州模擬)如圖是研究酵母菌有
17、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物差異的實驗:步驟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燒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攪拌使其均勻混合。步驟二:取兩支相同的注射器,編號為A和B,在注射器內分別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養液,B號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氣,振蕩幾次;步驟三:用橡膠管分別連接注射器和裝有BTB試劑的試管,5分鐘后觀察實驗現象。步驟四:將注射器內的酵母菌培養液分別倒入燒杯中,加入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觀察實驗現象。查閱資料:BTB試劑在中性環境中呈淡藍色,在酸性環境中呈黃色;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呈橙色,遇酒精變成灰綠色。有氧呼吸: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無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
18、能量(1)實驗用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2)若A、B兩組試管中若出現_現象,說明相同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3)實驗結束后,發現兩個燒杯中的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均變為灰綠色,試分析其原因_。【答案】 (1)保持酵母菌中酶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機物(2)應該是A試管中的黃色比B試管中的黃色淡(3)實驗時間過長,注射器B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考點】細胞呼吸【解析】【分析】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
19、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項生命活動。【解答】(1)生物體內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所以32能保持酶的活性,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機物;故答案為:保持酵母菌中酶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機物;(2)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溶液的酸性越強,BTB試劑的顏色越深;故答案為:應該是A試管中的黃色比B試管中的黃色淡;(3)生物既能進行無氧呼吸也能進行有氧呼吸,當氧氣不足時,酵母菌會進行無氧呼吸來維持生理活動;故答案為:實驗時間過長,注射器B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故答案為:(1)保持酵母菌中酶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機物;(2
20、)應該是A試管中的黃色比B試管中的黃色淡;(3)實驗時間過長,注射器B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31.(2018溫州模擬)某品牌混合動力型汽車的驅動裝置如圖所示,其能在內置電腦控制下,自動調整使用電動機與發動機,使該車始終運行在省油區域。該汽車在制動時,電動機可作為發電機使用,對電池充電。該汽車在車速小于15千米/時,只有電動機正常工作,發動機不工作,此時有50% 的電能用于驅動汽車,電動機銘牌上標有“220伏,20安”。測驗人員駕駛該車在平直公路上先以10千米/時的車速勻速行駛6分鐘,又以40千米/時的測驗車速勻速行駛30分鐘。已知汽車行駛時受阻力f和車速v的關系如表所示。車
21、速v(千米/時) 0 10 20 40阻力f(牛) 0 792 3170 12600(1)該汽車制動后仍可滑行一段距離發電,這是因為_ _。(2)該汽車在整個測驗行駛過程中,牽引力共做了多少功?【答案】 (1)車具有慣性還會繼續前進,車軸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2)t1=6分鐘=0.1小時=360秒,t2=30分鐘=0.5小時由題意知,當車速為10千米/時時,車輛由純電驅動,且電動機有50%的電能驅動汽車,此時,W1=UIt150%=220伏20安360秒50%=7.92105焦(或當車速為10千米/時,s1=v1t1=10千米/時0.1時=1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1=摩擦
22、力f1=792牛,W1=F1s1=792牛1000米=792000焦=7.92105焦)當車速為40 千米/時,s2=v2t2=40千米/時0.5時=20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2=摩擦力f2=12600牛W2=F2s2=12600牛20000米=252000000焦=2.52108焦 牽引力做的總功為W=W1+W2=7.92105焦+2.52108焦=25279200焦【考點】慣性,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解析】【分析】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表現為物體對其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種阻抗程度,質量是對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3、: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經典力學的定義: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解答】(1)車子制動過程中因為慣性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后才會停下,而在滑行過程中車軸仍會帶動發電機發電;故答案為:車具有慣性還會繼續前進,車軸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2)t1=6分鐘=0.1小時=360秒,t2=30分鐘=0.5小時由題意知,當車速為10千米/時時,車輛由純電驅動,且電動機有50%的電能驅動汽車,此時,W1=UIt150%=220伏20安360秒50%=7.92105焦(或當車速為10千米/時,s1=v1t1=10千米/時0
24、.1時=1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1=摩擦力f1=792牛,W1=F1s1=792牛1000米=792000焦=7.92105焦)當車速為40 千米/時,s2=v2t2=40千米/時0.5時=20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2=摩擦力f2=12600牛W2=F2s2=12600牛20000米=252000000焦=2.52108焦 牽引力做的總功為W=W1+W2=7.92105焦+2.52108焦=25279200焦;故答案為:25279200J;故答案為:(1)車具有慣性還會繼續前進,車軸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2)25279200J。32.(2018溫州模擬)
25、取12克石灰石(雜質高溫不分解,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經過一段時間高溫煅燒,冷卻至室溫,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9.8克。往剩余固體中加94.4克滴有無色酚酞的蒸餾水,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共消耗100克稀鹽酸。過程如圖所示。可能用到的化學方程式:CaCO3=CaO+CO2,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1)過程b出現的現象是_。(2)求反應最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3)若過程a高溫煅燒時間變長,則過程c消耗稀鹽酸質量如何變化,并說明理由。_【答案】 (
26、1)溶液變成紅色,放出大量的熱(2)5.55%(3)不變,稀鹽酸與Ca(OH)2和CaCO3反應都生成CaCl2 , 而煅燒過程中Ca2+個數不變,因此反應所需的Cl-個數也不變,所需的HCl的質量也不變【考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解答】(1)碳酸鈣高溫分解為氧化鈣和二
27、氧化碳,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釋放大量的熱量;酚酞與氫氧化鈣變紅色;故答案為:溶液變成紅色,放出大量的熱;(2)由圖像可知,石灰石中的雜質質量為2g;所以碳酸鈣的質量為12g-2g=10g;m(Ca)=10g4g;m(CaCl2)=4g11.1g;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質量為:Xg;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 X ;X=4.4g;m溶液=100g+94.4g+10g-4.4g=200g;CaCl2%=5.55%;故答案為:5.55%;(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質再化學反應前后其元素的質量和種類都不會發生改變,所以反應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鈣的元素
28、質量;鈣元素的質量不變則氯化鈣的質量也不會變;故答案為:不變,稀鹽酸與Ca(OH)2和CaCO3反應都生成CaCl2 , 而煅燒過程中Ca2+個數不變,因此反應所需的Cl-個數也不變,所需的HCl的質量也不變;故答案為:(1)溶液變成紅色,放出大量的熱;(2)5.55%;(3)不變,稀鹽酸與Ca(OH)2和CaCO3反應都生成CaCl2 , 而煅燒過程中Ca2+個數不變,因此反應所需的Cl-個數也不變,所需的HCl的質量也不變。33.(2018溫州模擬)冬天,為了提高蔬菜的產量,小明在自家蔬菜大棚中安裝了照明和自動控溫的裝置如圖甲。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恒為6伏,電磁鐵線圈電阻忽略不計,R為滑動變
29、阻器,Rt為大棚內的熱敏電阻,它的阻值隨大棚溫度變化關系如圖乙。工作電路電源電壓為220伏,燈L上標有“220伏,40瓦”字樣,R1是電阻絲,其阻值為44歐。當溫度達到30時,銜鐵被吸下,此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I=20毫安;當溫度達到25時,銜鐵彈起。(1)當銜鐵被吸下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為_歐。(2)若想將銜鐵的吸合溫度提高至3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向_(選填“左”或“右”)移動。(3)如果大棚不向外界散熱,電阻絲工作能使大棚溫度每分鐘升高0.6。實際上大棚時刻向外界散熱,每分鐘使大棚溫度下降0.1。若大棚溫度為25時甲裝置開始工作,求24小時內工作電路消耗的電能。【答案】 (1)200(2)
30、向右(3)從25升高到30,所用的時間為:(30-25)(0.6-0.1)/分鐘=10分鐘。從30降到25,所用的時間為:(30-25)0.1/分鐘=50分鐘即每完成一次升溫和降溫,到下一次開始升溫所用的時間為60分鐘,24小時內有24個升降溫周期,降溫時只有照明燈消耗電能,升溫時電阻和照明明均消耗電能。 W燈=P燈t總=0.04千瓦24時 = 0.96 千瓦時PR=(U2/R)=(220伏)2/44歐=1100W=1.1千瓦WR= PR t升=1.1千瓦1/6時24= 4.4千瓦時 工作電路消耗的電能為W= W燈+WR=0.96千瓦時+4.4千瓦時=5.36千瓦時 【考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31、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歐姆定律的簡述是:在同一電路中,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解答】(1)當溫度達到30時,銜鐵被吸下,此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I=20毫安;R總=1100;當溫度為30時,Rt=100R=1100-100=1000;故答案為:1000;(2)當溫度升高時,的電阻減小,所
32、以要升高被吸和的溫度,需要增大總電阻,故滑動變阻器需要向右移動;故答案為:向右;(3)該題要考慮能量的散失問題,所以有兩部分的能量計算;從25升高到30,所用的時間為:(30-25)(0.6-0.1)/分鐘=10分鐘。從30降到25,所用的時間為:(30-25)0.1/分鐘=50分鐘即每完成一次升溫和降溫,到下一次開始升溫所用的時間為60分鐘,24小時內有24個升降溫周期,降溫時只有照明燈消耗電能,升溫時電阻和照明明均消耗電能。 W燈=P燈t總=0.04千瓦24時 = 0.96 千瓦時PR=(U2/R)=(220伏)2/44歐=1100W=1.1千瓦WR= PR t升=1.1千瓦1/6時24=
33、 4.4千瓦時 工作電路消耗的電能為W= W燈+WR=0.96千瓦時+4.4千瓦時=5.36千瓦時;故答案為:5.36千瓦時; 故答案為:(1)200歐;(2)向右;(3)5.36千瓦時。1 / 1(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實驗中學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一次學業調研考試試卷一、選擇題1.(2018溫州模擬)如圖是2018年1月31日的月相,被稱為超級藍血月,則當天最接近農歷( )A. 初一 B. 初七 C. 十五 D. 二十二2.(2018溫州模擬)文成銅鈴山森林公園奇花異草、野生動物眾多,銅鈴山內所有生物構成一個( )
34、A. 生物圈 B. 生態系統 C. 群落 D. 種群3.(2018溫州模擬)科學家發現熊貓的糞便中含有一種細菌,可以破壞竹子細胞最外層結構中的纖維,并將其轉化為糖類。則該細菌破壞的是竹子細胞中的( )A. 細胞壁 B. 細胞膜 C. 細胞核 D. 細胞質4.(2018溫州模擬)酒駕測驗儀器中有一種重要的金屬元素鉻,鉻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4,相對原子質量是52,則鉻原子的核電荷數是( )A. 52 B. 24 C. 28 D. 765.(2018溫州模擬)幼兒患感冒通常利用霧化治療。霧化器將藥液霧化成霧狀小液滴,通過呼吸進入幼兒的血液循環系統,則藥液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圖中的( )A. 1 B.
35、 2 C. 3 D. 46.(2018溫州模擬)下表是小明同學設計的空氣質量記錄表,其中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項目 空氣污染指數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A. 可吸入顆粒物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7.(2018溫州模擬)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過濾 B. 稱取氯化鈉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的pH值8.(2018溫州模擬)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與相關的科學解釋相對應的是( )選項 “禁忌” 原理解釋A 用錫壺裝醋酸 活動性順序:Sn R2 R3 R4 , 則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其導電能力越強(電
36、阻越小)。說明:對比實驗3組或以上;電路中觀測對象電流表、電壓表、燈泡三者只取其一,結果定性判斷邏輯合理也可;(2)導體長度【考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導體和絕緣體【解析】【分析】物體傳導電流的能力叫做導電性。【解答】(1)該題主要是探究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對其導電能力的影響,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是變量;實驗的第一步是準備器材和不同的溶液;故答案為:按照如下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15%、20%和25%的氯化鈉溶液;將10%的氯化鈉溶液裝入導電裝置,接入電路中,讀出電流表示數I1與電壓表的示數U1 , 計算電阻值R1a并記錄,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測量得出R1b、R1c
37、 , 計算出平均值R1;將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分別裝入導電裝置,重復步驟,計算出電阻的平均值R2、R3、R4;比較R1 、R2 、R3 和R4 , 若R1 R2 R3 R4 , 則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其導電能力越強(電阻越小)。說明:對比實驗3組或以上;電路中觀測對象電流表、電壓表、燈泡三者只取其一,結果定性判斷邏輯合理也可;(2)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有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種類;而該實驗中改變了ab之間的距離,所以是導體長度對電阻的影響;故答案為:導體長度;故答案為:(1)按照如下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15%、20%和25%的氯化鈉溶液;將10%的氯化
38、鈉溶液裝入導電裝置,接入電路中,讀出電流表示數I1與電壓表的示數U1 , 計算電阻值R1a并記錄,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測量得出R1b、R1c , 計算出平均值R1;將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分別裝入導電裝置,重復步驟,計算出電阻的平均值R2、R3、R4;比較R1 、R2 、R3 和R4 , 若R1 R2 R3 R4 , 則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其導電能力越強(電阻越小)。說明:對比實驗3組或以上;電路中觀測對象電流表、電壓表、燈泡三者只取其一,結果定性判斷邏輯合理也可;(2)導體長度。四、解答題28.【答案】 當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時,空氣中氧氣濃度較小,鋁箔不能燃燒,但
39、是鋁箔會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保護膜。由于鋁的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低,鋁會熔化;而氧化鋁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高,所以不熔化,但它包裹在鋁的表面,因此形成液滴狀。刺破氧化膜后,里面的鋁迅速與氧氣反應又生成致密氧化膜,因此也不會流出。將鋁箔放入氧氣瓶中,氧氣濃度高,因此鋁會劇烈燃燒。當鋁箔磨成鋁粉后,與氧氣接觸面積大大增大,因此可以燃燒,甚至爆炸。【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發生燃燒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氣、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質,如氧氣、氯酸鉀等氧化劑;(3)藥達到著火點,,即能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熱能(點火源).【解答】Al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單質,在空氣中能夠
40、迅速氧化從而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能夠隔絕空氣保護金屬;氧化鋁的熔點遠高于鋁單質,所以鋁熔化后,氧化鋁沒有熔化;故答案為:當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時,空氣中氧氣濃度較小,鋁箔不能燃燒,但是鋁箔會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保護膜。由于鋁的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低,鋁會熔化;而氧化鋁熔點比酒精燈火焰溫度高,所以不熔化,但它包裹在鋁的表面,因此形成液滴狀。刺破氧化膜后,里面的鋁迅速與氧氣反應又生成致密氧化膜,因此也不會流出。將鋁箔放入氧氣瓶中,氧氣濃度高,因此鋁會劇烈燃燒。當鋁箔磨成鋁粉后,與氧氣接觸面積大大增大,因此可以燃燒,甚至爆炸。29.【答案】 (1)ACD(2)FeSO4;CuSO4、FeSO4(3)
41、丙,分析表格abcd分別代表Na+、Cl-、OH-、H+ , 丙處OH-、H+數量相同都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產生氣體的實驗必須在密封的狀態下完成,不產生氣體的反應在正常狀態下即可;A:Fe+CuSO4=Cu+FeSO4;B:Na2CO3+2HCl=2NaCl+H2O+CO2;C:BaCl2+Na2SO4=BaSO4+2NaCl;D:NaOH+HCl=NaCl+H2O;B實驗產生了氣體,但裝置沒有密封,所以B裝置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答案為:ACD;(2)A:Fe+CuSO4=Cu+FeSO4;加
42、入HCl沒有氣體產生,說明Fe粉沒有剩余,所以Fe粉可能不足或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的溶質可能為:FeSO4;CuSO4、FeSO4;故答案為:FeSO4;CuSO4、FeSO4;(3)D:由NaOH+HCl=NaCl+H2O反應可知,四種離子分別是:Na+、Cl-、OH-、H+;由于是鹽酸加入NaOH中,所以a是Na+;而Cl-隨著HCl的加入會逐漸增加,所以b是Cl-;而H+、OH-都會減少,且H+是0;當OH-為0時,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應;故答案為:丙,分析表格abcd分別代表Na+、Cl-、OH-、H+ , 丙處OH-、H+數量相同都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故答案
43、為:(1)ACD;(2)FeSO4;CuSO4、FeSO4;(3)丙,分析表格abcd分別代表Na+、Cl-、OH-、H+ , 丙處OH-、H+數量相同都為零,因此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30.【答案】 (1)保持酵母菌中酶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機物(2)應該是A試管中的黃色比B試管中的黃色淡(3)實驗時間過長,注射器B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考點】細胞呼吸【解析】【分析】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是
44、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項生命活動。【解答】(1)生物體內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所以32能保持酶的活性,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機物;故答案為:保持酵母菌中酶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機物;(2)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溶液的酸性越強,BTB試劑的顏色越深;故答案為:應該是A試管中的黃色比B試管中的黃色淡;(3)生物既能進行無氧呼吸也能進行有氧呼吸,當氧氣不足時,酵母菌會進行無氧呼吸來維持生理活動;故答案為:實驗時間過長,注射器B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故答案為:(1)保持酵母菌中酶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機物;(2)應該是A試管中的黃色比B試管
45、中的黃色淡;(3)實驗時間過長,注射器B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31.【答案】 (1)車具有慣性還會繼續前進,車軸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2)t1=6分鐘=0.1小時=360秒,t2=30分鐘=0.5小時由題意知,當車速為10千米/時時,車輛由純電驅動,且電動機有50%的電能驅動汽車,此時,W1=UIt150%=220伏20安360秒50%=7.92105焦(或當車速為10千米/時,s1=v1t1=10千米/時0.1時=1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1=摩擦力f1=792牛,W1=F1s1=792牛1000米=792000焦=7.92105焦)當車速為40 千米
46、/時,s2=v2t2=40千米/時0.5時=20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2=摩擦力f2=12600牛W2=F2s2=12600牛20000米=252000000焦=2.52108焦 牽引力做的總功為W=W1+W2=7.92105焦+2.52108焦=25279200焦【考點】慣性,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解析】【分析】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表現為物體對其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種阻抗程度,質量是對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經典力學的定義: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
47、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解答】(1)車子制動過程中因為慣性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后才會停下,而在滑行過程中車軸仍會帶動發電機發電;故答案為:車具有慣性還會繼續前進,車軸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2)t1=6分鐘=0.1小時=360秒,t2=30分鐘=0.5小時由題意知,當車速為10千米/時時,車輛由純電驅動,且電動機有50%的電能驅動汽車,此時,W1=UIt150%=220伏20安360秒50%=7.92105焦(或當車速為10千米/時,s1=v1t1=10千米/時0.1時=1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1=摩擦力f1=792牛,W1=F1s1=792牛100
48、0米=792000焦=7.92105焦)當車速為40 千米/時,s2=v2t2=40千米/時0.5時=20000米因為勻速行駛,由表得,牽引力F2=摩擦力f2=12600牛W2=F2s2=12600牛20000米=252000000焦=2.52108焦 牽引力做的總功為W=W1+W2=7.92105焦+2.52108焦=25279200焦;故答案為:25279200J;故答案為:(1)車具有慣性還會繼續前進,車軸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2)25279200J。32.【答案】 (1)溶液變成紅色,放出大量的熱(2)5.55%(3)不變,稀鹽酸與Ca(OH)2和CaCO3反應都生成CaCl2 , 而煅燒過程中Ca2+個數不變,因此反應所需的Cl-個數也不變,所需的HCl的質量也不變【考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二級考試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藥劑制備中的基本操作技能試題及答案
- 湘藝版第十一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學設計
- 鐵路工務安全知識
- 齊魯名校大聯考2025屆山東省高三第七次學業水平聯合檢測地理試題及答案
- 雷火灸護理操作指南
- 文化藝術團體演出質量整改措施
- 班主任在學生職業規劃中的職責
- 安置房建設項目檢驗與試驗計劃
- 小學生經典古文誦讀課件
- 大學語文《西廂記》PPT課件
- 《中華經典誦讀》PPT課件
- 礦山承包開采合同
- ZL40輪式裝載機工作裝置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電力行業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工作指導意見
- 履帶底盤的組成介紹及各參數的計算
- 砼檢查井自動計算表格Excel
- 資產評估收費管理辦法中評協[2009]199號
- 某化纖毛紡廠總配變電所與高壓配電系統設計說明
- 風險等級劃分方法(矩陣法)
- 聯軸器找中心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