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 課文分析_第1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7.古詩三首 1.三首古詩主要寫了什么? 望天門山描繪了長江流經天門山時的壯觀景象及作者的內心體驗。 飲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 望洞庭作者從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初步感知初步感知1初步感知2 2.通過讀這三首古詩,你發現這三首古詩有什么相同之處? 這三首古詩描寫的都是祖國的山水景色,都透露出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情感。重難點解析望天門山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于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遠遠地看解譯詩題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

2、/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誦讀指導天門中斷楚江開,斷開楚江將天門山分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江水因撞擊到山而折回去人山相望詩句賞析寫出了江水浩浩蕩蕩、來勢洶涌的氣勢。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迎接李白擬人奔向李白人山相融一“出”一“來”寫出了李白內心的激動和驚喜。誦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使得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出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小討論 兩對色彩鮮明的景物“青山”和“碧水”,“白帆”和“紅日”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的圖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望天門山山險水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

3、此回山水相映日出帆來青山相對出孤帆日邊來以動寫靜山河壯美板書設計飲湖上初晴后雨 1703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曾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大雨,兩種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賞,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飲酒解譯詩題重難點解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誦讀指導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波光粼粼晴天波光閃閃浮光躍金詩句賞析水光瀲滟晴方好詩人用了一個什么字來抒發對晴天西湖美景的贊美?山色空蒙雨亦奇霧氣迷蒙,景物若隱若現朦朦朧朧雨天隱隱約約若隱若現你想到了哪些詞語?面對雨景,詩人用了一個什么字來抒發心中贊嘆?淡妝濃抹

4、總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都非常合適晴雨西湖寫出了作者對西湖晴雨美景的贊嘆之情。 詩人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 西湖和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資質,西施無論濃妝艷抹還是淡掃娥眉,總是風姿卓越,西湖不管雨天還是晴天,都美妙無比,這一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小討論兩者都很美。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山色晴方好雨亦奇即景抒情濃妝談抹比西子總相宜比喻貼切西湖美景板書設計望洞庭 這首詩是劉禹錫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赴和州任職刺史經洞庭湖時所作。洞庭湖解譯詩題重難點解析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詩文誦讀潭面無風鏡未磨。湖光秋月兩相和,月光和湖水交融在一起非常和諧 近景柔美水平如鏡湖面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打磨的銅鏡。詩句賞析 近景柔美白銀盤里一青螺。遙望洞庭山水翠,遠看君山遠景壯美洞庭湖比喻月光下,君山更加更加青翠,洞庭水更加清澈,山水渾然一體。遠景壯美詩人為什么把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銅鏡? 只有“鏡未磨”才能形象貼切地表現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一是因為月光下看不真切;二是湖面寬闊,波光粼粼,迷迷蒙蒙。小討論板書設計望洞庭洞庭秋色湖、月兩相和潭面如鏡寧靜柔和洞庭山水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