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教案 2021-2022學年語文版中職語文下冊_第1頁
《沁園春.長沙》 教案 2021-2022學年語文版中職語文下冊_第2頁
《沁園春.長沙》 教案 2021-2022學年語文版中職語文下冊_第3頁
《沁園春.長沙》 教案 2021-2022學年語文版中職語文下冊_第4頁
《沁園春.長沙》 教案 2021-2022學年語文版中職語文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沁園春.長沙 教案 20212022學年語文版中職語文下冊1.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學會鑒賞詩詞,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2、強化詩詞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感受詩詞意境。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4、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所抒發的情感;(重、難點)2、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3、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結合沁園春雪(九

2、年級上),導入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1.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引導學生談一談情況,并指導學生將兩首詞比較,看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明確:毛澤東,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不但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學家。他本身有很高的古典文學修養,對唐“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情有獨鐘,他的詩作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他強調以豐富的形象表達豐富的感情,寄寓所表達的事理,其詩詞氣勢磅礴,雄渾瑰麗,富有極高的思想價值、藝術品位和審美魅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兩首詞同屬“雙調” ,一百十四字。前段

3、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出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上闕開頭三句為“起句”,中間七句叫“鋪敘”,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結”;下闕開頭兩句稱“過變”或“換頭”,下七句是“鋪敘”,最后三句是“煞尾”。2.詞,這種文學樣式起源于兩漢,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又名“長短句”、“詩余”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等,它的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最初的詞都是配樂歌唱的,寫詞時依據的樂譜叫做“詞調”,各種詞調的名稱便是“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如“沁園春”、“滿江紅”、“西江月”等,由于格式是固

4、定的,因此寫詞叫“填詞”。有的作家在詞牌下另標詞題,如沁園春長沙。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嚴格區別的,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可以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據字數多少來劃分的。小令字數58,中調5990字,長調91字。詞可以分上下兩段,叫做“片”或者“闋”。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內容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

5、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為何以“長沙”為題?(引入時代背影簡介):長沙是毛澤東青年時期學習生活、革命活動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長達十三年之久。這首詞寫于1925年。這一年的2月,毛澤東在韶山領導農民運動,幾個月內就組織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懷求學、革命斗爭生活,因有此作。二、預習檢測(請給下列彩色字注音)沁園春(qn) 百舸(g)崢嶸(zhngrng)寥廓(lioku)揮斥方遒(qi

6、) 浪遏飛舟()三、朗讀課文,整體感悟(一) 參看注解,將詞中每句大意順暢地說出來。(二) 將疑難詞句、關鍵詞句、精妙語句找出來。(三)整體感知:1、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各概括了哪些內容?你可以根據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這一組典型的畫面塑造了詞人什么樣的形象?體現了詩歌什么樣的特點?明確: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這一組典型畫面刻畫了詞人高大的光輝形象,體現了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形象性。2、以詩人的活動為主體,找出表現全詞線索的動詞。立、看、悵、問、憶3、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它們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寫的?看:山、林、江、舸、鷹、

7、魚(萬類,各種并置景物)并置式 詩人(我)憶:指點、激揚、擊水、浪遏飛舟 (各種活動并置)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并說說各領起幾句。上闋“看”字;領起七句。下闋“憶”字;領起八句。(“恰”領起4句。)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夸張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 色彩繽紛 對仗天空:鷹擊長空(仰視)水底:魚翔淺底(鳥瞰)下闋抒情:抒發凌云壯志,革命豪情戰斗風月:攜來百侶曾游年齡氣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精神狀態: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戰斗行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4、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

8、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5、全詩的詩眼是什么?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四、閱讀鑒賞(一)簡析上闋第一層(第一個整句)l 寒秋:深秋。l 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廣西靈山東,海洋山西麓,流貫湖南東部,經長沙北去,匯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為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提問:本整句為了填詞的需要,變動了詞序。據詞義,其正確的詞序應怎樣?明確: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深秋時節,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只見)湘江水滾滾向北流去。詩歌為了押韻,或者為了強化語言的啟示性、傳神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讀懂詩句的意思,還得讀者自己通過想象,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提問:從上闋看,這個整句的作用有哪幾

9、條?明確:其一,點明時令;其二,交代地點和特定的環境;其三,引出;其四,作出鋪墊(A、為下文描寫“湘江秋色圖”作鋪墊;B、為下文“萬類”的哲理作鋪墊)。短短十二個字,把詩人獨立顧盼,意氣昂揚的形象烘托如畫,并為全詞奠定了豪邁的基調。還要注意:“獨立”、“寒秋”二詞的巧妙:“獨”字與下闋的“百侶”相對應,說明形獨而心不獨。“寒秋”,秋深有寒意,因為深秋,所以楓葉才會“紅遍”;因為深秋,江水才有“碧透”之狀;因為深秋,才覺“長空”,才能賞雄鷹搏擊。可見,好些匠心獨運的字詞,要從宏觀來把握,方悟其妙。“獨立寒秋”,表面是切合時令特點和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現,詩人是“反彈琵琶”,“獨立”而不孤單,

10、“寒秋”卻無冷意。“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寒秋季節望著日夜不息的江水,詩人陷入了沉思,表達了對祖國和民族前途的憂思之情。提問:本整句為了填詞的需要,變動了詞序。據詞義,其正確的詞序應怎樣?明確: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深秋時節,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只見)湘江水滾滾向北流去。2、第二層(第二、三個整句)中間七句的“鋪敘”中意象賞析l 萬山紅遍:萬山,指湘江兩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許多山峰。紅遍:紅盡之意。l 層林盡染:見課P3注3。l 漫江碧透:漫江,滿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勢仍然很盛,用一個“漫”字來寫它,可謂恰到好處。碧,極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綠之極;透,同

11、“遍”意相近,程度副詞。(一說:“透”,言水清。)l 百舸爭流:舸,大船;百舸,許多船。爭流,爭著行駛。l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見課P3注6。l 萬類霜天競自由:萬類,宇宙成物;霜天,秋天;競,競相,爭。遠望許多的山上,重重疊疊的楓樹林,經霜變紅,像染過一般;近看碧綠至極的湘江上,無數的船只在爭著行駛。雄鷹在廣闊的天空里矯健有力地高飛,魚兒在清澄的江水里自由輕快地游動,宇宙間的萬物,都在這深秋時節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提問:這個“看”字,總領幾句?詩人是如何描繪出一幅“湘江秋色圖”的?用了什么方法?明確:抓住典型,點面結合。多種角度,鋪層描畫。選取了山林、行船、雄鷹、游魚等最能體現秋色的典型各

12、作為一個點,再用萬類概括面,從視覺的不同角度:遠望近看仰視俯視;不同色彩:“紅遍”,“碧透”;不同形態:“層林”、“漫江”、“爭流”、“擊”、“翔”等,描寫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畫面,構成“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哲理圖畫。此段描寫用詞精當,極富表現力:“遍”寫楓色之廣,“層”寫楓林之茂,“染”寫樹色之濃,“漫”寫江水之溢,“透”寫湘水之清,“爭”寫行船之奮,“擊”寫雄鷹之健,“翔”寫魚兒之樂。錘煉精妙,令人拍案叫絕。(古詩詞的欣賞,捕捉關鍵性的詞語作分析,是一種重要方法,其技藝往往體現在用詞上,而用詞的技巧又往往體現在動詞、形容詞、副詞的錘煉上。)(意象的組合,使這首詞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氣勢磅礴,畫面

13、壯闊,意境高遠。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高度融合)“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是我們學習詩詞首先要掌握的一個概念,它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意:創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觀物象。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象就是蘊涵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是表現詩人感情的載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中“千山”“鳥”“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簡單的事物,而是熔鑄了詩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環境,傲然倔強,充滿主觀情緒意味的意象了。意境: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從空間:山上的“層林”,江中的“百舸”

14、, 空中的雄鷹,水底的游魚從狀態:靜態的火紅的楓林,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如何借意象表達思想內涵的呢?詩人筆下的意象不應是客觀的白描,而應是“灌注了生氣的形象”。(康德語)(“看”字統領幾句中哪些詞表現力特別強)山紅水綠的靜景的色彩美萬:山之多 遍:紅之廣層:樹林的重重疊疊 染:山林紅葉的斑斕絢麗,紅得深透漫:江水溢滿之狀 透:強調水的碧綠清澈“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中的“萬”、“層”、“漫”以及“遍”、“盡”、“透”這些詞在范圍、程度、層次等方面,使紅綠兩色更為突出,更為豐富,更為濃艷鮮明,令人感到可愛。事物動態的雄壯美“百舸爭流”中的“爭”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出

15、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擊”透出猛、勁,飛鷹雄姿,矯健有力,更覺天空秋高氣爽;“翔”突出輕、快,更顯游魚在江水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在水中從容、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擊”、“翔”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鷹飛的矯健和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魚游的歡愉自在,“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的“競”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總的說來,這些意象,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競相向上、生機勃勃、氣勢磅礴,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契合。以壯景抒豪情!以卞之琳的斷章詩歸結: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

16、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胸懷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風景”,形成一幅氣勢磅礴的“偉人圖” !3、第三層(第四個整句)l 悵寥廓:悵,感慨;寥廓,宇宙的廣闊。大千世界。l 蒼茫大地:蒼茫,曠遠迷茫。l 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升沉,消長,興衰。面對這勃勃生機的一派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緒萬端: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命運的真正主人呢?聯系時代背景,深悟“問浮”句的含義。這大自然的盛衰榮枯該由誰主宰,這世界,這國家的命運該由誰來掌握?透過這一非同尋常的詢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革命的凌云壯志。雖問而不答,但答案可悟,下闋結尾,予以呼應,顯章法之謹嚴。上闋最后三

17、句以“大地”為意象,寫出其“蒼茫”、“寥廓”、 “沉浮”的特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詩人發出了誰來主宰這沉浮未定的寥廓大地(即世界)的追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改造舊中國的豪情。(二)簡析下闋1、上闋末句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哪些內容作了回答?恰同學少年揮斥方遒2、注意“崢嶸”、“風華”、“意氣”、“揮斥”、“方遒”、“激揚文字”、“遏”等詞的語境意義,理解“指點江山”“萬戶侯”的借代手法和“糞土”的名詞意動用法。悵:表達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緒。沉浮:指盛衰。崢嶸:不平凡,不平常。指點:評論的意思。糞土:用做動詞,以為糞土,意動用法。遏:阻止3、詞的下闋中所回憶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

18、的活動?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精神?突出了包括詩人在內的年輕革命者奮發向上、敢作敢為的精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氣勃勃的“少年學子圖”,間接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4、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敘事、抒情完善地結合起來的?點撥:這首詞上片寫景抒情,以“獨立”開篇,以江、洲為背景,構成以詞人為主體的畫面,流動出詞人激蕩的思潮,為下面的“悵”“問”“憶”蓄勢。接著用一“看”字承首句“立”,領起以下七句,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湘江秋景”圖,奠定了全詞壯懷激越的感情基調。“萬類”句小結并引出發問。“悵”由自然景觀聯想到人類社會與政治風云,詞人不禁激情澎湃,慷慨發問。下片敘事,卻有畫面形象,是上片的感情發展與延續

19、。用“百侶”呼應“獨立”,再用一“憶”字直貫以下七句,追敘當年詞人就學期間戰斗生活,描繪了早期革命者的群體英雄形象,表現出革命者的豪情壯志。末三句更進一層,展現革命者不畏驚濤駭浪、力挽狂瀾的英雄氣概,藝術地回答了上片的發問:只有我們革命者,才是主宰天下的主人。至此,詩情得到了酣暢的表達。5、縱觀全詞,看其突出特點是什么?A、寫壯景,抒豪情。B、對比突出。“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于明處對比,“萬類霜天競自由”有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C、語言富有表現力。(“閱讀

20、鑒賞”時講解)五、品評鑒賞1、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的心志。“獨立寒秋”和“獨釣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2、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美的寫景詩,抒發了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

21、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展。3、比較閱讀:沁園春長沙與天凈沙秋思在寫景上有什么異同?(意象 寫景順序 思想感情 寫作手法)沁園春長沙物大、量多,色彩絢麗由遠而近,由靜而動,由仰視到俯視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熱愛自然,贊美生命,寄托了革命豪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對比、對仗天凈沙秋思物小、量少、色彩黯淡由近及遠,側重靜態清冷凄涼、孤獨無依,對親人的無盡思念情景交融、排句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4、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自古

22、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5、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前半片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片的抒情樂章。下半片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