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學科整合,全面提高語文素養_第1頁
注重學科整合,全面提高語文素養_第2頁
注重學科整合,全面提高語文素養_第3頁
注重學科整合,全面提高語文素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注重學科整合,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說明語文不僅僅是為了交際的需要,不只是認字、讀文、寫話的事,語文學習中還有許多情、感、理、趣、韻等需要我們去領悟,去探索。因此,從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著眼,樹立大語文觀,打破封閉單一的語文教學體系,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特別是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是積累文化知識,培養言語技能,體驗情感,塑造人格個性等的重要途徑。一、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變無形為有形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勃涅斯有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是最開放的學科,它與生活同

2、在。新版的各類版本的語文教材就體現了語文的上述特性,涵蓋之廣,無所不包。但是身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由于生活的狹窄,閱歷的不豐,知識儲備的不足,對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現象往往沒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因此,適時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搭建教材與現實的橋梁,突破知識難點,變無形為有形,從而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探究欲望起到促進作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按教學目標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體信息的各種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采用超文本形式對教學內容的呈現過程進行有序的管理。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可將語文教學中那些深奧的、不易理解的內容具體化、實物化,可把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形象化、程序化,還可以把語文課本中的

3、文字描述與鮮明的視聽形象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例如,在學習生命橋”一課時,我選用美國大片垂直極限中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講的是一家三口在攀崖時發生意外,繩索上的釘子從崖縫中蹦落,剩下的唯一一個釘子也在吱吱作響,隨時都有可能脫落,繩索上一家三口的性命危在旦夕。為了減輕繩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對兒女的性命,父親毅然命令兒子割斷懸掛自己的繩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們。這個片段充分體現了人性的美麗,父愛的崇高、偉大。這個導入片段和課文內容十分吻合,主題也極其相似,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

4、羚羊飛渡使用flash制成了動畫片斷:隨著獵人、獵狗漸漸縮小包圍圈,頭羊果斷地指揮羊群按年老和年少分為兩群,然后走出一對一老一少同時快速起跑,年輕羚羊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羚羊緊隨其后,頭一勾,也從懸崖上竄躍出去,年輕羚羊從最高點往下降落的瞬間,老羚羊正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的四只蹄子在老羚羊寬闊結實的背上猛蹬一下,如踏在跳板上,在空中再次起跳,下墜的身體再度升高,輕巧地到達對面的山峰上,而老羚羊在年輕羚羊的猛力踢踏下,筆直地墜落崖底這直觀、生動、形象的動態教學,使學生的多種感官一齊調動起來,學生感受到了一次心靈沖擊的震撼,看后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此外,計算機網絡教

5、學,通過對現代信息科學知識與技術的初步介紹與操作,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搜尋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如學習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由于學生對所介紹對象比較陌生,因而在課前預習時,先讓學生到網上搜尋資1料,初步了解維也納的有關知識。學生通過上網查詢,不僅對維也納的城市特點、建筑風格、宗教信仰、生活風俗有了全面的認識,還熟悉了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偉大音樂家,他們所搜集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找的是文字說明,有的是下載的圖片,還有的是找來了錄象。由于課前有了充分的鋪墊,在教學中,學生對于維也納有著“音樂之都”的美譽也有了極為深入的理解。是網絡在遙遠與現實之間搭建了通道,學生借此可以穿越時空的

6、隧道,跨越一切難以逾越的障礙,這種網絡學習為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和信息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二、與藝術學科的整合,變死板為生動新版的語文教材有許多文章情感濃烈、語言參差、行文流暢,讀來滿嘴留香。但是,對于情感積淀尚且貧乏的小學生而言,讓他們全面感悟作品豐富的內涵、深遠的意境,多少有些差強人意。因此,經常看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費力地導與引,學生也力求思維跟上步伐,而情感卻游離于文章之外,這種現象實在可悲。殊不知,音樂、繪畫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把,在它的引領下,學生可以催生激情、馳騁想象,同時,它也可以再現情景。正是有了音樂與繪畫這兩種催化劑,

7、學生可以俯仰古今,與作者對話,與詩人談心。況且,許多文學作品中也借用了音樂、繪畫的某些技巧,以達到渲染情境、描摹事物的效果。如:語言的韻律來自音樂的節奏,部分作品由于運用了繪畫中的光與色的原理,因而文字也變得鮮活起來。在這類文章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反過來運用音樂、繪畫來開啟閘門,讓思緒隨著音樂流淌,讓美景在眼前綻放。如小小的船一課,想象奇特,極有兒童情趣,在教學時如果只是干巴巴地通過語言文字讓兒童去想象事物之間的聯系,不僅難度較大,而且對兒童來說也索然無味。一位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畫了一個色彩鮮明的活動教具,剛一掛上黑板,一下子就把好奇的小朋友吸引住了。老師把演示的實物和詞語聯系起來,在兒童情緒

8、十分投入的情況下讓他們理解詞語并認識實物之間的聯系。在學文告一段落后,老師再次運用鮮艷、直觀的教具,同時播放小小的船的樂曲,孩子們耳聽音樂,身體搖擺起來,就像自己坐在月亮上一樣,望著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心馳神往,情感激越。這節課學生興趣盎然,學得十分開心。在學習家時,我用樂曲清晨做背景音樂,導入新課,學生們仿佛聽到了鳥鳴的聲音,看到了花開的景象和微風輕拂的場面,感受到了溫馨、優美和和諧,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聲音的精華。這種恬靜、美好的氛圍,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再次播放樂曲清晨,師生合作進行配樂朗誦,再現了語文文字的本色,使學生受到感染,從而達到了對作品個性化的理解、感悟和再創造。由

9、于學生在咀嚼文字中體味到文字的律動感,因而也能寫出富有動感的文字來,于是就寫出了草坪是蟋蟀的家,超市是禮物的家,眼睛是目光的家這樣富有想象與節奏的詩。可見,讓音樂、繪畫走進課堂,可以讓使死板的課堂生動起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與自然學科的整合,變深奧為淺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表現在對人、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深刻反映。因此,語文學科是不能脫離自然科學的。正因為如此,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都與自然科學知識2有緊密的聯系,如藍鯨、地球清潔師、動物的互惠互助、恐龍、月亮和云彩、海底世界等等。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有的自然現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這時教師

10、就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所以,教學時應巧妙地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可以通過演示實驗過程、動手操作等,讓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借此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使知識不再神秘,從而培養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同時,也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觀察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蠶姑娘一課前,一位語文教師和科學(自然)教師共同協作,結合學校興趣小組開展的養蠶研究活動,帶領學生制定了詳細的活動計劃,和蠶交朋友,親自養蠶,老師帶領學生觀察蠶的外形特征,為它拍照、畫素描。有的學生把蠶放在手里,研究它是怎樣爬行的,拿尺給蠶量身長有的學生還互相協作編起

11、了兒歌“寶寶白,寶寶胖,吃桑葉,結蠶繭,寶寶全身都是寶”。通過仔細觀察,學生們明了了對蠶從孵化、蛻化變成蛹直至成蟲的一系列生長過程有了較清晰的認識。他們還寫了許多短小、生動的觀察日記。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要求說出自己的“發現”,對蠶“脫舊衣裳”、“穿新衣裳”、“蓋新房”等都有了親身的感悟和認識,蠶蛻化的過程已經深深地刻在了學生的心田,不用教師費盡心機地引導、啟發,不用往常的死記硬背,課文一學完,學生們就能聲情并茂地背誦課文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愿望也再一次加強。除課文以外,成語也是語文教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本義,來龍去脈,往往體現了生動而有趣的自然知識,如果在教學中能將這

12、些自然知識展示給學生,學生就能更形象地掌握它們的引申義、比喻義,也更能靈活地進行運用。如:鑿壁借光光的直線傳播原理余音饒梁是回聲現象振振有詞物體由于振動而產生聲音,振動停止,聲音就消失鳥語花香聲音的傳播和分子擴散現象冷若冰霜說明冰的凝固點低海市蜃樓一道五彩繽紛的亮麗風景線,不過是光折射的虛象四、與社會學科的整合,變片面為全面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的內容涉及到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如今在小學課程中,這兩大知識系統被歸為社會學科。由于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許多作品或有感而發,或意有所指,如果學生對作品的背景不甚了解,當然也就談不上與作者同呼吸、共感慨了,至于曲解作者原意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

13、了,所以,我的解決之道是注重與社會學科的整合,釋其意,溯其源,由表及里,以便使學生明了何出此言,也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例如:教學三顧茅廬時,我用了一段評書作為導入詞,將三國的背景做了詳實的介紹,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正所謂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意欲光復漢室天下。無奈此三人勇氣有余,謀略不足。耳聞賢士諸葛孔明隱居臥龍岡,玄德更是求賢若渴,3這才決定與二位兄弟同往隆中,力邀孔明出山,共創天下霸業。可偏偏好事多磨,劉關張三人兩次拜訪諸葛亮都未曾謀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課文分解上述導入詞由于用評書來說,鏗鏘有力,懸念倍生,再配上插圖,

14、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了三國情景,同時這段背景的介紹,也為理解劉備為何非要邀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是否愿意跟隨劉備等等問題的解決做了鋪墊。語文課本上類似的課文還有許多,如在學習訪問環保專家方博士時,可結合社會學科中有關環保治污的篇章展開學習。課前,可布置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就自己周圍的河流、湖泊、水井等水資源的狀況展開調查,還可以請教老師、家長,或者一些專家,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得出調查結論。針對當地水污染的現狀,在校園內發出愛水節水的倡議書,或寫信向市長或環保局長反映,還可以設計一些公益廣告語走入社區廣泛宣傳,讓更多的人懂得“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努力創造適合于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依法保護環境,從小養成保護周圍環境的習慣。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對課文所描述的水污染情況有了更為直接、深刻的認識,還在實踐活動中接觸了社會,鍛煉了實踐能力,并且為保護環境做了實事。總之,注意語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整合,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的角度更大些,思考的深度更強些,思維的邏輯性也有很大的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